研究物质的比热容说课稿.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094331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物质的比热容说课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沪粤版九年级12.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说课稿金寨县思源实验学校胡静研究物质的比热容(说课稿)本次说课的题目是研究物质的比热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一、说教材本节内容有: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及比热容的概念,教材的编写直接简明:自先结合常见的自然现象,即沿海地区和沙读地区昼夜温差不同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由此得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这个结论了然后顺势引出比热容的概念,给出其定义、单位.再通过表格介绍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分析水的比热容较大对气候的影响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它

2、反应了物质的吸、放热本领,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的热学特征,是进一步学习热学的基础,也是分析许多有关现象的理论依据,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比热容概念的建立。二、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等效替代法等方法的运用,学生障碍:思维局限在感性认识上,抽象逻辑思维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分析总结归纳能力处于发展阶段。所以本节的难点:1、制定实验探究方案;2、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三、说教学目标*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知道这一特点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方

3、案的设计及实验操作中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四、说教法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适时启发、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经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情景1:播放民间谚语“早穿棉袄,午穿纱”的纪录片。问题:一天中温度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别?设计意图:更好的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生活中,感到物理有趣,在情感上喜爱物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为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使得教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2、情景2:烧水问题:液体在温度升高时,需要吸

4、收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生活经验:与液体的质量、液体升高的温度有关3、情景3:大海边沙子和水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同猜想:还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设计意图:通过合理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合理猜想与假设;使学生有针对性的猜想。(二)新课教学1、探究物吸质收热量的本领这个探究的过程和结论是建立比热容概念的基础,因此,切实落实实验过程,做实、做细、做好这个实验非常重要。讨论方案(1)探究物体吸收热量是否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讨论方案:【讨论1】(1)选什么来实验?选多少?(控制变量法)怎么比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法)【讨论2】需要哪些器材?器材要求是什么?(控制变量

5、法)【讨论3】要记录哪些数据?怎么设计表格?确立方案:方案一: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判断吸热本领强弱。方案二: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判断吸热本领强弱。学生实验:A组(方案一):同时对100克的水和食用油进行加热,当温度计示数达到30。C时开始计时,分别记录加热2分钟时间,物体的温度变化,并将实验数据填在表格中。B组(方案二):同时对200克的水和食用油进行加热,当温度计示数达到309C时开始计时,分别记录当温度升高109C所需的加热时间。并将实验数据填在表格中。设计意图:要做好实验,必须知道实验的步骤、注意的事项等有关知识,在实验前教师

6、要引导学生看实验教材,使学生知道实验的器材、步骤,在实验中提醒学生看时间,和酒精灯的使用要用外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组实验可以节约做实验的时间,分组实验让学生体验设计实验方案、交流与讨论、科学探究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科学探究和交流合作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励学生努力去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同时可以对比数据得出结论验证情景二的猜想。讨论交流【结论1】分析A组或B组实验结果可知:结论2】分析A组和B组实验结果可知:设计意图:启发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找出规律。数据较多,要加强引导。引导学生与吸的热量和升高的温度及质量和物质的种类进行比较,自行总结规律,培养了学生

7、分归纳的能力。教师对学生得到的实验结论进行小结,并加以理论的推导。2、比热容由上面的实验结论到得出比热容的定义对学生来说还是有较大的难度。教师可以采取下面的讲解:由上面的实验可知,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相等。这说明不同物质吸、放热的性能是不同的。为了反映不同物质吸、放热的性能不同,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若“相等质量”都取1kg,即单位质量,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都取1,那么,1kg不同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等吗?(答:不等。)因此,单位质量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就反映了这种物质吸

8、、放热的性能。所以物理学中,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然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找出比热容的有关知识:(1)定义:(2)公式:C=Q/(mt)(3)单位:焦/(千克。0(4)一般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从比热容表中查找:水的比热容和干泥土的比热容,并讲出物理意义。师生共同解说情景1和情景33、比热容知识的应用多媒体出示3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自己尝试说出原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六、课堂小结对应本节课的目标,让学生叙述这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的收获,然后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也有机体现了学科知识建构的思想。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七、板书设计一探究物质吸收热量的本领二比热容1、定义:2、符号:C3、单位:焦/(千克)4、物理意义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不足指出敬请各位老师们多多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