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纺织材料的热学电学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94776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8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热学电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热学电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热学电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热学电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热学电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热学电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纺织材料的热学电学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指标(1)导热系数 定义: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之间温差为1,每小时通过1m2材料所传导的热量。单位:Kcal/mh;Wm/m2 常见纤维的导热系数 表 继续,常见纤维的导热系数(在室温20时测得),表中显示:水的导热系数最大,静止空气的导热系数最小,纤维介于两者之间。导热性越好,保温性越差,Back,(2)绝热率T 式中:Q1包覆试样前保持热体恒温所需热量;Q2包覆试样后保持热体恒温所需热量。T材料保温效果越好,2.影响纤维导热性能的因素(1)分子量的大小 在同一温度下,分子量越高。(2)温度与回潮率的影响 T 水分越多,越大,保暖性越差(3)纤维集合体的体积重量 保暖与否主要取决于纤

2、维层中夹持的静止空气数量。纤维层中夹持的空气越多,则纤维层的绝热性越好.一旦夹持的空气流动,保暖性将大大降低。纤维层的体积重量在0.03-0.06g/cm3,最小,保暖性最好。,3.增强服装保暖性的途径(1)尽可能多的储存静止空气;(中空纤维、多衣穿着、不透水)(2)降低W%;(3)选用低的纤维;(4)加入陶瓷粉末等材料。Back,纤维的热机械性能曲线 1定义:高聚物受力变形或初始模量等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2曲线及其特点,Back,(1)四个温度(2)两个转变区(3)三种力学状态 继续,a.玻璃化温度Tg 非晶态高聚物大分子链段开始运动的最低温度,或由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的温度。影响Tg的因

3、素:化学组成的影响;分子量和交键作用;混合、接枝及共聚的影响;增塑剂的作用。凡是使链的柔性增加,使分子间作用力下降的结构因素都会使Tgb.粘流温度Tf 非晶态高聚物大分子链相互滑动的温度,或由高弹态向粘流态转变的温度。c.熔点温度Tm 高聚物结晶全部熔化时的温度,或晶态高聚物大分子链相互滑动的温度。d.分解点温度Td 高聚物大分子主链产生断裂的温度。Back,两个转变区:1 玻璃化转变区 2 粘弹态转变区 Back,玻璃态:分子链段运动被冻结,显现脆性,类似普通玻璃性能。高弹态:分子链段运动加剧,出现高弹变形,类似橡胶的特性。粘流态:大分子开始变形,表现出液体流动的特性。几种纺织纤维的热转变点

4、,几种纺织纤维的热转变点,Back,纤维的耐热性与热稳定性1.定义:耐热性指纤维经过短时间的高温作用,回到常温时,其机械性能的变化程度耐短时间高温的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强度降低的程度表示。热稳定性纤维耐长时间高温的性能。,2.常用纤维耐热性:天然纤维:棉麻蚕丝羊毛;人造纤维:粘胶棉;合成纤维:涤纶腈纶锦纶维纶;碳纤维、玻璃纤维相当好;涤纶的耐热性与热稳定性均较好;锦纶的耐热性较好,但热稳定性差。Back,热膨胀 一部分纤维在加热的情况下有轻微的膨胀现象。原因是纤维分子受热后发生较强的热振动而获得了更多的空间所致。几种纤维的热膨胀系数 继续,几种纤维的热膨胀系数,Back,热收缩(1)定义:合

5、成纤维受热后发生不可逆的收缩现象称之为热收缩。(2)指标:热收缩率,即加热后纤维缩短的长度占原来长度的百分率。根据介质不同有:a.沸水收缩率:一般指将纤维放在100C的沸水中处理30min,晾干后的收缩率;b.热空气收缩率:一般指用180、190C、210C热空气为介质处理一定时间(如15min)后的收缩率;c.饱和蒸汽收缩率:一般指用125-130C饱和蒸汽为介质处理一定时间(如3min)后的收缩率。(3)产生原因:纺丝成形过程中,受到较大的抽伸作用,纤维残留一定的内应力,一旦TTg,会发生收缩。Back,纤维的热塑性和热定型 基本概念 热塑性将合成纤维或制品加热到Tg以上温度,并加一定外力

6、强迫其变形,然后冷却并去除外力,这种变形就可固定下来,以后遇到TTg时,则纤维或制品的形状就不会有大的变化。这种特性称之为热塑性。热定型就是利用合纤的热塑性,将织物在一定张力下加热处理,使之固定于新的状态的工艺过程。(如:蒸纱、熨烫),热定型的机理 最初结构的松散;新结构的重建;新结构的固化 热定型的方法 干热定型-热风处理,金属表面接触加热。湿热定型-湿法定型,汽蒸定型,过热蒸汽定型。影响合纤织物热定型效果的因素 继续,1)温度(最主要因素)2)时间 3)张力 4)冷却速度 5)定型介质 Back,纤维的燃烧性能 指标(1)可燃性指标(表示纤维容不容易燃烧):点燃温度、发火点 点燃温度或发火

7、点越低,纤维越容易燃烧。(2)耐燃性指标(表示纤维经不经得起燃烧)极限氧指数 LOI(Limit Oxygen Index):纤维点燃后,在氧、氮大气里维持燃烧所需要的最低含氧量体积百分数。LOI越大,说明材料难燃。,2.阻燃机理 阻燃指降低材料在火焰中的可燃性,减慢火焰蔓延速度,当火焰移去后能很快自熄。3.提高纤维制品难燃性的途径(1)制造难燃纤维 在纺丝原液中加入防火剂或用合成的难燃聚合物纺丝(2)阻燃整理 阻燃剂处理(3)通过与难燃纤维混纺,以提高纤维的难燃性。Back,纤维的熔孔性1.定义:当纤维及其制品上为热体所溅时被熔成孔洞的性能。抗熔性:抵抗熔孔现象的性能。2.合成纤维易产生熔孔

8、现象的原因 涤纶、锦纶熔融所需的热量较少;涤纶、锦纶的导热系数比棉、粘、羊毛大。3.改善织物抗熔性的方法合纤与天然纤维混纺;制造包芯纱(芯用锦纶、涤纶,外层用棉)。,第二节 纤维的光学性质,纤维的色泽 纤维的双折射纤维的耐光性,1.纤维的颜色 纤维的颜色取决于纤维对不同波长色光的吸收和反射能力。天然纤维的颜色:取决于品种(即天然色素);生长过程中的外界因素合成纤维的颜色:取决于原料(是否含有杂质);纺丝工艺(如温度、加热时间 等)各种颜色的波长与波长范围(mm)GO ON,各种颜色的波长与波长范围(mm),Back,纤维的光泽(1)纤维光泽的形成 纤维的光泽实际上是:正反射光、表面散射反射光和

9、来自内部的散射反射光的共同贡献。评价光泽应同时考虑两个方面:反射光量的大小和反射光量的分布规律 反射光量很大,分布不均匀“极光”;反射光量很大,分布较均匀“肥光”。Go On,Back,2)影响纤维光泽的因素:a.纤维的微原纤结构 b.纤维的形态结构:c.化纤中加TiO2可消光,双折射的定义 平行偏振光沿非光轴方向投射到纤维上时,除了在界面上产生反射光外,进入纤维的光线被分解成两条折射光,称之为纤维的双折射。其中一条:寻常光(简称o光),遵守折射定律,振动面光轴,n;另一条:非寻常光(简称e光),不遵守折射定律,振动面光轴,n。双折射率:n=n-n,影响双折射大小的因素(1)取向度取向度,各向

10、异性显著,双折射率。当全部大分子与纤维纤维轴平行排列时,双折射最大。当大分子排列紊乱时,双折射为0。(2)大分子本身的不对称性凡是大分子链呈曲折状或螺旋状,或主链上有侧基,都会使双折射率下降。腈纶有螺旋状主链、三醋酯纤维分子上的侧基多,故n是负值。,纤维双折射率的测定方法及应用 测量:浸没法;(寻找倍克线,测得表层折射率)光程差法,D=d(n-n)用石英楔子补偿法测出D和d。应用:(1)用于判明纤维分子的取向程度 n大,取向度大。(2)用于判明管状纤维的孔径或棉纤维的成熟度,纺织纤维的折射率,纤维的耐光性1.定义:纺织材料抵抗光照的能力。纤维经长期光照,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裂解,使大分子断裂,分子

11、量下降,强度下降。TiO2的存在会加速裂解。2常用纤维耐光性大致顺序:腈纶羊毛麻棉粘胶涤纶锦纶蚕丝,日光照射时间与纤维强度的损失,Back,第三节 纤维的电学性质,一、纤维的介电性质 纤维的介电常数(1)定义 在电场中,由于介质极化而引起相反电场,将使电容器的电容变化,其变化的倍数称为介电常数。其数值为:物理意义:是表示材料在电场中被极化的程度。反映材料的储电能力。,材料的介电常数(频率f50Hz,T=2025,RH=65%),(2)影响大小的因素 a.内因 电介质的密度:体积重量或密度愈大,纤维间的空气量,;极化率:纤维分子极化程度,;纤维分子量:分子量,。.b.外因温度:一方面T,另一方面

12、:T;频率:用直流电压,最大;f;回潮率:W,(水的最大),二、纤维的导电性能 纤维导电性指标:比电阻(1)体积比电阻(v,cm)纤维通过长1cm,截面积为1 cm2材料时的电阻值。(2)表面比电阻(S,)电流通过长、宽都为1cm材料时的电阻值。(3)质量比电阻(m,g/cm2)电流通过长1cm,质量为1g材料时的电阻值。m=v m易测,应用较多。,2.影响纤维比电阻的因素(1)回潮率:Wm(2)温度:T,导电性能增加(3)纤维上的附着物:油剂、棉蜡、油脂的存在,。,三、纤维的静电 静电现象及产生原因 纤维在加工中要受到各种机件的作用,由于纤维与机械以及纤维与纤维间的摩擦,必会聚集起许多电荷从而产生静电。静电的危害与应用 危害:粘接和分散、吸附飞花与尘埃、放电等;应用:静电植绒、静电吸尘、粉末塑料的静电喷涂等。,衡量静电的有关指标(1)静电量/单位面积;(2)静电压(kv);(3)比电阻;(4)半衰期:纺织材料上的静电衰减到原始值一半时所需的时间。Q=Q0e-t/式中:Q 介质内部的瞬时t的电荷量;Q0介质内部的原始电荷量;电荷衰减时间常数,=0,4.减少或防止静电现象的方法 机器接地 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 改善摩擦条件 导电纤维的应用 静电消除器(电离空气)加抗静电剂(纤维油剂)织物防静电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