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侦查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教材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95266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侦查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教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二讲-侦查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教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二讲-侦查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教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二讲-侦查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教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二讲-侦查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教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侦查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教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侦查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教材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侦查心理学的心理学现象,第一节 感、知觉一、感觉二、知觉,导入新课,人的五官指?面相学中,五官指耳、眉、眼、鼻、口。新华字典中,五官:眼、口、鼻、耳、身。,感 觉 剥 夺 实 验 装 置,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赫布和贝克斯顿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受试者在感觉剥夺试验七天后,出现了经典的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及继发性情绪行为障碍;对刺激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思维迟钝;暗示性增高;体诉多,各种神经症症状;另外,美国心理学者的“感觉剥夺试验”,也说明一个人在被剥夺感觉后,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各种心理功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经过一天以上的时间才

2、能逐渐恢复正常。实验说明什么问题?,一、感觉的涵义(一)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维持人的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如果把感觉剥夺,就会使人的思维过程发生混乱,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二)感觉的分类,(一)外部感觉1视觉2听觉3嗅觉4味觉5肤觉(二)内部感觉1运动觉2平衡觉3机体觉,(三)感觉的特点 第一,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面对的客观事物;第二,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第三,感觉受主观情绪状态的左右。,(四)感觉的测量,1、什么是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

3、的大小来度量的 阈限是刺激强度的界限或临界值,(五)什么是感觉阈限,2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测量人的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的大小来表示的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类,(1)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强度)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2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够引起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同类刺激之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比如单手提重时,500克与501克的感受区别。,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

4、,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适应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视觉适应是最常见的感觉适应现象,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暗适应是视觉分析器在弱光刺激下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如:地震时埋在地底下时间较长的伤员被救出时需要遮住眼睛明适应是视觉感受器在强光刺激其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如:从太阳光下走入黑暗区域时看不见,(六)感觉适应,(七)感觉对比,二、知觉的涵义,(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二)知觉的分类,1、根据感受器的不同,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等。2、依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

5、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三维空间特性的反映,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等 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延续性(时间长短)、顺序性(先后)和周期性的反映 运动知觉是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反映,(三)知 觉 的特点:1、闭 合 性,知 觉的 闭 合 性,2、知 觉 的 连 续 性,3、知觉的选择性,山上你能看到多少动物?,能看到几张脸?,这又有几张脸?(小孩的也算哦),结婚真的等于下地狱吗?,孕育生命!,狮子头在哪?,这头象有几条腿?,你能找到3个人的侧面吗?,4、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根据自己的知识与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的刺激信息作为整体反映的过程,5、知觉的恒常性,(一)大小恒常性(二)亮度恒常性(三)形状恒常性(四)颜色恒常性,形 状 恒 常 性,大小恒常性,颜 色 恒 常 性,思考:知觉在侦查过程中的应用?,作业,后汉书:“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明一种什么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