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 古代寓言中考题.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98851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说新语 古代寓言中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世说新语 古代寓言中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世说新语 古代寓言中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世说新语 古代寓言中考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说新语 古代寓言中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说新语 古代寓言中考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世说新语两则【重点回顾】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理解1:谢太傅赞同哪个比喻?为什么?理解2:评价元方。【2010中考】4. (2010山东省济宁市,7-9,12分

2、)甲 陈太丘与友期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注释】镒:二十两。 馆:这里指家。 诗:这里指诗经。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宜尔子孙承承兮。9.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

3、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答案】 7.答案:相约同行。期,约定。 退休回家。评分:共4分,答对一个词语得2分。8.答案: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评分:共4分。每个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评分:共4分。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一)陈太丘与友期(二)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

4、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与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躇。【注释】: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奕世:几代。踧躇(cj):不安的样子。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7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父到洛(洛阳) B为司隶校尉(担任)C既通,前坐(以后) 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8对下面加点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文举年十岁(孔

5、融,孔子二十世孙)B先君仲尼(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C君先人伯阳(即老子,老子又名李耳)D太中大夫陈韪(是皇宫里的御用医生)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期日中,过中不至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10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11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6(1)约定(2)离开(3)丢下、舍弃(4)拉 7D(仆:我,古人的谦称)8D(太中大夫:朝庭中的文职官员)9聪明机智的孩子。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

6、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10所以我和你是世代交好啊。人们把孔文举的话对他说了一遍。陈韪说:“小的时候聪明,但长大后未必还是一样出色。” 11因为孔文举话中有话,意思是说,想必你小的时候一定非常聪明,所以现在才变得这么笨。古代寓言两则【重点回顾】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

7、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哲理【中考练习】智子疑邻1解释加点的字。其子曰 其:_。其邻人之父亦云 云:_。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_。而疑邻人之父 之:_。2翻译文言句子。天雨墙坏。译文:_。其家甚智其子。译文:_。3本文的主旨,至少有两种角度的解释。请按要求填空:从消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_。从积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_。4. 用“”和“”两个字分别概括了富人对“其子”及“邻人之父”的不同态度,批评了 的思想方法。参考答案:1他的 说 丢失 的2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3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

8、效果也不见得好。 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4. 带着主观感情色彩去评判别人的建议与观点塞翁失马1.本文选自,此书为西汉淮南王编著。成语“”出自于此。(3分)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句。(4分)善()亡()将()以()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此何遽不为福乎?(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4.本文是一则(文体),其蕴含的道理是: 参考答案:1淮南子人间训刘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2擅长、善于。逃跑。带领。因为。3(1)这一损失怎么就不会变成好事呢?(2)*近边塞的人家,战死的青壮年占十分之九。 4(1)寓言祸与福和可互相转化,看待事物要持辩证的态度,要懂得努力将坏事变成好事的工作与生活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