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第6章移动通信系统组网.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100844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2.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通信第6章移动通信系统组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移动通信第6章移动通信系统组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移动通信第6章移动通信系统组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移动通信第6章移动通信系统组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移动通信第6章移动通信系统组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动通信第6章移动通信系统组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通信第6章移动通信系统组网.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6章 移动通信系统组网,1、教学内容 蜂窝组网的必要性及蜂窝小区的特性;无线系统的信道分配策略;话务量、服务等级和信道数的关系;蜂窝组网干扰和不同接入方式的容量分析;蜂窝系统的移动性管理;蜂窝网络设计应用实例,简介GSM系统、WCDMA和TD-SCDMA系统的蜂窝网络设计。,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通信网的基本概念;掌握蜂窝组网的必要性及蜂窝小区的特性;掌握无线系统的信道分配策略;掌握多信道共用的意义;熟悉话务量、服务等级和信道数的关系;掌握蜂窝组网干扰和不同接入方式的容量分析;了解蜂窝系统的移动性管理;了解蜂窝网络设计应用实例。,3、重点、难点,掌握蜂窝组网的必要性及蜂窝小区的特性;掌握无线

2、系统的信道分配策略;熟悉话务量、服务等级和信道数的关系;掌握蜂窝组网干扰和不同接入方式的容量分析。,移动通信网络属于通信网的范畴,但是移动网络需要面对频率资源受限、移动用户不断变换位置等问题,尤其是移动网络无线侧组网有自身的特点,本章主要内容如下。,(1)通信网的基本概念。(2)蜂窝组网的必要性及蜂窝小区的特性。(3)无线系统的信道分配策略。(4)多信道共用的意义。,(5)话务量、服务等级和信道数的关系。(6)蜂窝组网干扰和不同接入方式的容量分析。(7)蜂窝系统的移动性管理。(8)GSM系统的蜂窝网络设计。,6.1 通信网简介,6.1.1 通信网的构成1业务网 业务网就是用户信息网,它是现代通

3、信网的主体,是向用户提供诸如电话、电报、传真、数据、图像等各种电信业务的网络。业务网按其功能又可分为用户接入网、交换网和传输网3个部分。,图6-1 现代通信网的组成示意图,图6-2 接入网、交换网和传输网的位置关系,用户接入网是电信业务网的组成部分,负责将电信业务透明地传送到用户,即用户通过接入网的传输,能灵活地接入到不同的电信业务节点上。,2支撑网,支撑网是使业务网正常运行、增强网络功能、提高全网服务质量以满足用户要求的网络。在各个支撑网中传送相应的控制、监测信号。支撑网包括信令网、同步网和管理网。(1)信令网。(2)同步网。(3)管理网。,6.1.2 用户接入网,1接入网的界定 接入网由业

4、务节点接口(SNI)和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组成,为供给电信业务而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图6-3 接入网的定界,网络侧经业务节点接口(SNI)与业务节点(SN)相连;用户侧经用户网络接口(UNI)与用户相连;管理方面则经Q3接口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接入网主要包括两类。(1)有线接入网。(2)无线接入网。,图6-4 无线接入系统示意图,2移动无线接入网举例,(1)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UMTS系统结构(适用WCDMA/TD-SCDMA)(3)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图6-5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图6-6 UMTS系统结构,图

5、6-7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6.2 蜂窝组网技术,一个基站在其天线高度的范围内为移动用户提供服务的覆盖区称为一个无线电区,简称小区。小区的划分决定于系统的容量、地形和传播特性。,6.2.1 移动通信网的区域覆盖,1大区制 大区制是指在特定的服务区内只设一个基站,负责服务区内所有用户的无线链路使用,如图6-8所示。,图6-8 大区制示意图,大区制移动通信尽可能地增大基站覆盖范围,解决大区域的移动通信业务。为了增大基站的覆盖区半径,在大区制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的天线架设得很高,可达几十米至几百米;基站的发射功率很大,一般为50200W;实际覆盖半径达3050km。,为了解决上下行传输增益

6、差,可以设立分集接收台,接收附近移动台的信号,然后通过有线的方式将信号转发至基站。,2小区制,(1)小区制的特点 在几个小区间设置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管理各小区间用户的通信接续以及移动用户与固网用户的连接,这种方式称为小区制,如图6-9所示。,图6-9 小区制示意图,(2)带状网,带状网主要用于覆盖公路、铁路、水运航道、海岸沿线等狭长区域,如图6-10所示。基站天线若用全向辐射,覆盖区形状是圆形的,如图6-10(a)所示,带状网宜采用有向天线,使每个小区呈扁圆形,如图6-10(b)所示。带状网的同频道干扰分析如图6-12所示。,图6-10 带状网,图6-11 带状网频率配置,图6-12 带状网的

7、同频道干扰分析,(3)面状网,陆地移动通信的大部分服务区是宽广的面状区域。,图6-13 小区的形状,由表6-2可见,在服务区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正六边形小区的形状最接近理想的圆形,用它覆盖整个服务区所需的基站数最少,也最经济。正六边形构成的网络形同蜂窝,因此,将小区形状为正六边形的小区制移动通信网称为蜂窝网。,6.2.2 蜂窝小区的特性,1区群的构成 在移动通信中,为了避免同信道干扰,相邻小区显然不能用相同的信道。为了保证同信道小区之间有足够的距离,附近的若干小区都不能用相同的信道。这些不同信道的小区组成一个区群,称为单位无线区群,也叫做一簇。,单位无线区群的构成应满足两个基本条件。(1)单位区

8、群之间可以无空隙无重叠地进行邻接。(2)邻接之后的区群应保证同信道小区之间的中心距离相等。,单位无线区群内小区的个数(N)应满足下式:i,j为正整数(6-1)由式(6-1)可算出N的可能取值如表6-3所示。相应的区群形状如图6-14所示。,表6-3单位无线区群内小区的个数(N),2频率复用的概念,频率复用的机理基于无线电波传播路径损耗特性,即如果两个基站之间的距离足够远,那么用于一个基站的频率可以在另一个基站上复用。,图6-14 区群的构成示意图,蜂窝系统的容量直接与单位区群在某一固定范围内复制的次数成比例。如果单位区群内小区的个数(N)减小而小区的大小保持不变,则需要更多的单位区群来覆盖给定

9、的范围,从而获得更大的容量(C值更大)。,3区群结构的实现,图6-16 同信道小区的确定,4中心激励和顶点激励,在每个小区中,基站可以设在小区的中央,用全向天线形成圆形覆盖区,这就是“中心激励”方式,如图6-17(a)所示。也可以将基站设计在每个小区六边形的3个顶点上,每个基站采用3副扇形辐射的定向天线,分别覆盖3个相邻小区的各三分之一区域,每个小区由3副120扇形天线共同覆盖,这就是所谓的“顶点激励”方式,如图6-17(b)所示。,5蜂窝小区增加容量的方法,图6-17 两种激励方式,图6-18 21个无线小区模型,图6-19 用户密度不等时的小区结构,小区一般分为巨区、宏区、微区和微微区几类

10、,具体指标及大体关系如表6-4所示。,表6-4小区分类,常用的扩容技术有:小区分裂、扇区划分、选用直放站、微小区技术等。(1)小区分裂 小区分裂通过用更小的小区代替较大的小区来允许系统容量的增长,同时采用同频复用因子不变的信道分配策略,通过减小小区半径、重组系统来获得容量的增加。,图6-20 小区分裂图,(2)扇区划分技术,使用定向天线来减少同频干扰,从而提高系统容量的技术叫做扇区划分技术。,图6-21 CDMA小区六扇区组网的网络拓扑结构,6.3 无线系统的信道分配,本节所介绍的无线系统的信道分配方案主要是针对TDMA和FDMA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分配。,1频道分组的原则,频率分配有两个基本含

11、义:一是频道分组,根据移动网拥有的频率资源,将全部频道分成若干组;二是频道指配,以固定的或动态的分配方法将频率资源分配给蜂窝网的用户使用。(1)频道分组的原则(2)频道分配时需注意的问题,2固定频道分配方法,固定频道分配方法有两种:分区分组分配法和等频距分配法。(1)分区分组分配法(2)等频距分配法,3动态分配方法,(1)动态配置法 动态配置法是根据移动用户话务量随时间和位置的变化对频道进行分配。,图6-22 3顶点激励的信道配置,(2)柔性配置法,柔性配置是指首先分配给多个小区共用信道,利用这些小区话务量高峰时间段的不同,控制话务量高峰小区顺序地使用话务量小的小区不使用的共用信道,为话务量高

12、峰小区服务。,6.4 多信道共用,6.4.1 多信道共用的意义 多信道共用是指系统允许大量的用户在一个小区内共享少量的信道。,图6-23 信道共用方式图解,如果采用多信道共用方式,任何一个移动用户选取空闲信道和占用信道的时间都是随机的,所以所有信道同时被占用的概率远小于一条信道被占用的概率。,6.4.2 话务量、服务等级和信道数的关系,1话务量与服务等级的概念(1)话务量 话务量是衡量通信系统中语音业务量大小的度量,分为流入话务量和完成话务量。流入话务量(A)定义为在一特定时间内呼叫次数()与每次呼叫平均占用时间(S)的乘积,即A=S(6-6)式中,A无量纲,单位为厄兰(Erlang,Erl)

13、;的单位为次/小时;S的单位为小时/次。,(2)用户忙时话务量,每个用户在24小时内的话务量分布是不均匀的,网络设计时应按最忙时的话务量来进行估算。最忙1小时内的话务量与全天话务量之比称为忙时集中率,用K表示,定义为,每个用户的忙时话务量需要统计的方法确定,一般K=10%15%。我国蜂窝移动网络设计的用户忙时话务量一般为0.010.03Erl之间。,(3)服务等级,服务等级用两个概念来表述:呼叫阻塞的概率(呼损率)和呼叫阻塞延迟。呼叫阻塞的概率(呼损率)。呼叫阻塞延迟。,2话务量、服务等级和信道数的关系,(1)厄兰B公式 呼损率概念。呼损率的计算。,图6-24 Erlang B公式图示,表6-

14、5厄兰B表,3信道利用率,信道利用率()定义为每条信道完成话务量和总的信道数之比,若总的信道数为N,完成的话务量为,则(6-16),图6-25 厄兰C公式图示,信道利用率是系统信道利用程度的度量。,图6-26 信道利用率图,6.4.3 空闲信道的选取,1空闲信道的选取方式 空闲信道的选取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用呼叫信道方式;另一类是标明空闲信道方式。2专用呼叫信道 专用呼叫信道方式或共用信令信道方式是指系统在给定的多个信道中,设置1条或2条专门用于呼叫的信道作为控制信道。,6.5 蜂窝组网系统干扰和容量分析,6.5.1 蜂窝组网干扰分析 共道干扰分两种情况。(1)基站受共道小区中移动台的

15、干扰。(2)移动台受共道小区中基站的干扰。,图6-27 蜂窝网络的同道干扰示意图,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在组网设计时,当频谱带宽(W)给定,每信道所需带宽(B)给定,每个小区中可以分配到的信道数目取决于所需信干比的门限要求。,6.5.2 不同接入方式系统容量,移动通信系统的指标有3个: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前者属于数量指标,后两者属于质量指标。系统有效性指标常用通信容量来衡量。通信容量可以采用不同的表征方法进行度量。一般来说,在有限频段内,信道数目越多,系统的通信容量越大。对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合理的度量指标是每个小区的可用信道数。,1频分多址的蜂窝系统容量,频分多址(FDMA)方式是把通信系统的

16、总频段划分为若干个等间隔、互不交叠的频道分配给不同的用户使用,在相邻频道间无明显的串扰。FDMA系统容量K的计算公式为(6-25)式中,W为无线系统总带宽,N为区群小区数,B为信道带宽。,2时分多址的蜂窝系统容量,时分多址(TDMA)方式是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不交叠的帧,每一帧再分割成若干个不交叠的时隙,再根据一定的时隙分配原则,使各个移动台在每帧内按指定的时隙发送信号,在接收端按不同时隙来区分出不同用户的信息,从而实现多址通信。,TDMA系统容量K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W为无线系统总带宽,N为区群小区数,B为信道带宽。,3码分多址的小区容量,码分多址(CDMA)多址方式用不同码型的地址码来划分信

17、道,每一地址码对应一个信道,每一信道对时间及频率都是共享的。(1)一般CDMA系统小区容量(2)CDMA系统小区容量的修正,6.6 蜂窝系统的移动性管理,6.6.1 蜂窝系统服务区域划分及编号1服务区域的划分 一般的第二代蜂窝移动系统服务区域划分如图6-29所示。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服务区域划分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同的3G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方案和编号计划,比如UMTS网络分为电路域(CS)、分组域(PS)、广播域(BC)及IMS域(R5版本),新增了业务区(SA)的概念。,图6-29 蜂窝网络服务区域划分,2与服务区有关的编号,(1)PLMN标识 移动网络(PLMN)是通过PLMN-Id来进行

18、标识的。一个小区只能属于一个PLMN。PLMN-Id=MCC+MNC 其中,MCC和MNC含义如下。移动国家号码(Mobile Country Code,MCC)。移动通信网号码(Mobile Network Code,MNC)。,(2)位置区标识,位置区标识(Location Area Identity,LAI)用于标识位置区。位置区的大小从范围上来说是指用户在移动的过程中不需要对VLR中位置信息进行更新的区域。LAI的定义如下:LAI=MCC+MNC+LAC LAC的长度为16位,理论上同一PLMN中可定义最多65536个不同位置区。,(3)路由区标识,路由区标识(Routing Area

19、 Identification,RAI)用于标识分组域的路由区。RAI的定义如下:RAI=MCC+MNC+LAC+RAC,(4)基站识别码,基站识别码(Base Station Identity Code,BSIC)用于移动台识别相邻的、采用相同载频的不同基站收发信台(BTS)。BSIC的定义如下:BSIC=NCC+BCC,(5)小区全球标识,小区全球标识(Cell Global Identity,CGI)在UMTS服务区内的设置是唯一的,CGI的定义如下:CGI=MCC+MNC+LAC+CI,6.6.2 位置更新,移动系统中位置更新的目的是使移动台总与网络保持联系,以便移动台在网络覆盖范围内

20、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接入到网络内。常用的动态位置更新策略主要有3种。(1)基于时间的位置更新。(2)基于运动的位置更新。(3)基于距离的位置更新。,6.6.3 切换,1切换的概念 切换通常指越区切换,在移动台从一个基站覆盖的小区进入到另一个基站覆盖的小区的情况下,为了保持通信的连续性,将移动台与当前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转移到移动台与新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的过程称为切换。根据切换方式不同,通常分为硬切换和软切换两种情况。,硬切换过程中,移动台先中断与旧基站的连接,然后再进行与新基站的连接,通信链路有短暂的中断时间。软切换是指移动台在载波频率相同的基站覆盖小区之间的信道切换。,2切换过程简介,切换过程通

21、常分为以下3个步骤:无线测量、网络判决、系统执行。,3越区切换的过程控制策略,(1)移动台控制的越区切换(2)网络控制的越区切换(3)移动台辅助的越区切换,4越区切换时的信道分配,越区切换时的信道分配主要是用来解决当呼叫要转换到新小区时,新小区如何分配信道,使得越区切换失败的概率尽量小。,6.7 蜂窝网络设计应用实例,143频率复用方式233频率复用方式3多重频率复用,图6-30 43频率复用方式,图6-31 33频率复用方式,图6-32 MRP频道配置示意图,4智能双层网和伞状结构的频率复用,(1)智能双层网(2)伞状结构,图6-33 智能双层网,图6-34 伞状结构小区,图6-35 小区主扰码规划原理图(不同颜色的边界请加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