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4659620儿科学考试重点.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02182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744659620儿科学考试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4744659620儿科学考试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4744659620儿科学考试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4744659620儿科学考试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4744659620儿科学考试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744659620儿科学考试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744659620儿科学考试重点.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绪论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一)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前,共40周,胎儿的周龄即胎龄。临床上将胎儿期划分为3个阶段:妊娠早期,此期各组织器官处于形成阶段,若受到感染、放射线、化学物质或遗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可引起先天畸形甚至胎儿夭折。妊娠中期,自13周至28周(16周),此期胎儿体格生长,各器官迅速发育,功能日趋成熟。至28周时,胎儿肺泡发育基本完善,已具有气体交换功能,在此胎龄以后出生者存活希望较大。妊娠后期,自29周至40周(12周)。此期胎儿体重迅速增加,娩出后大多能够存活。 (二)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此期包含在婴儿期中。新生儿期不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

2、约占婴儿死亡率的1/31/2,尤以新生儿早期为高。 围生期:国内定义为胎儿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此期包括了妊娠后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3个阶段,是小儿经历巨大变化、生命受到威胁重要时期。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卫生水平、产科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妇幼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 (三)婴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1周岁,其中包括新生儿期。此期为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每日需要的总热量和蛋白质相对较高,但其消化功能尚不完善,易发生消化和营养紊乱,发生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腹泻等疾病。婴儿期体内来自母体的免疫抗体逐渐消失,而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疾病的抵抗力较低,易患传染病和

3、感染性疾病。 “婴儿死亡率”是指每1000名活产婴儿中在1岁以内的死亡人数,国际上通常发其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卫生水平的指标。 (四)幼儿期 自满1周岁至3周岁。体格生长速度减慢,智能发育加速。开始会走,活动范围增大,由于缺乏对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和自身保护能力,要注意预防发生意外伤害和中毒,预防传染病,保证营养和辅食的添加,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使用餐具的能力。(五)学龄前期 自满3周岁至67岁。此时期体格发育进一步减慢但智能发育增快、理解力逐渐加强,好奇、好模仿,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感情。 (六)学龄期 自67岁至青春期前,为小学学龄期。此期除生殖器官外各器官外形均已与成人接近,智能发育更加

4、成熟,可接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七)青春期 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为中学龄期。体格生长再次加速,出现第二个高峰。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 (一)胎儿期及围生期 胎儿的发育与孕母的躯体健康、心理卫生、营养状况和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胎儿期保健主要通过对孕母的保健来实现。 1预防遗传性疾病与先天畸形 2保证充足营养 3给予良好的生活环境 4尽可能避免妊娠期合并症 5预防产时感染, (二)新生儿期 新生儿保健是儿童保健的重点。新生儿期,特别是生后一周内的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婴儿死亡中约23是新生儿 1出生时的护理 产房室温应保持在2528C。呼吸通畅

5、。消毒,生命体征严格监控 2应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三)婴儿期保健 婴儿期的体格生长十分迅速,需大量各种营养素满足其生长的需要,但婴儿的消化功能尚未成熟,故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等疾病。 (四)幼儿期 该时期应重视与幼儿的语言交流,通过游戏、讲故事、唱歌等促进幼儿语言发育与大运动能力的发展。 (五)学龄前期加强学龄前期儿童的教育较重要,应注意培养其学习习惯、想象与思维能力,使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六)学龄期与青春期 此期儿童求知欲强,是获取知识的最重要时期,也是体格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该时期应提供适宜的学习条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加强素质教育;应引导积极的体育锻炼,不仅可增强体质

6、同时也培养了儿童的毅力和意志力;在青春期应进行正确的性教育以使其在生理和心理上有正确的认识。二、儿科基础1.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的规律1、连续渐进与阶段性 在整个儿童时期,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连续中有阶段性。年龄越小,生长越快,生后前半年最快,第一个高峰。后半年次之,以后逐渐变缓,青春期再次加速,第二次高峰。2、头尾规律 具体表现为由上到下,即头部领先生长,躯干、四肢在后;由近及远,即由肢体近端到远断;动作发育由简单到复杂、由粗大到精细,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3、各器官系统不平衡 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发育在前2年最快,5岁大小和重量已和成人大脑水平接近。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增长,到青春

7、期达高峰,以后开始退化。生殖系统先慢后快,到青春期才迅速发育。心、肝、肾等的发育基本和体重的增长相平衡。4、个体差异 受遗传、性别、营养、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个体之间存在发育程度、速度的差异。因此,所谓正常标准也是相对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近端到远断,简单到复杂、由粗大到精细,由低级到高级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一)生物学因素1、遗传 2、性别 女孩骨骼发育较早3、内分泌(二)环境因素1、营养 营养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最主要的后天因素。营养不良的儿童,不仅体格发育低下,而且高级神经系统功能也受影响。2、疾病 疾病不

8、仅使儿童食欲下降,影响儿童营养的摄入。而且疾病对机体组织、器官功能的破坏和代谢的干扰,均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起阻碍作用。3、母亲情况 孕期母体的营养、疾病、情绪、药物应用等均可影响胎儿的发育。4、家庭和社会环境 居住环境、饮水条件、保健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等均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2)体格发育体格发育是小儿发育的一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体重、身长、头部、胸部、牙齿等方面。2小儿体格生长各指标的意义及常用数据1.体重体重为身体各器官、组织和体液的总重量,是体格发育尤其是近期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临床给药、输液也常根据体重计算用量。正常新生儿初生体重平均约为3kg左右。男孩3.33+-0

9、.39女孩3.24+-0.39.出生后第一周内由于入量的不足、水分的丧失及排除胎便,体重可暂时下降3%9%(生理性体重下降),随后迅速恢复和增长。第一个月增加1到1.7公斤生3到4月体重约等于出生时的2倍1岁时的体重是出生时的3倍(9kg),是生后生长最快时间,是第一高峰。生后第二年增加2.5到3。5公斤。生后第二年到青春期缓慢,每年约2公斤。1岁以内小儿估计体重的推算公式是:前半年 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后半年 体重(kg)=6+(月龄0.25)体重=(年龄+9)/2公斤2.身长 身长=年龄*2+75 cm是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垂直长度,包括头部、躯干、下肢的长度。是反映骨骼发育的一

10、项重要指标。正常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约为50cm.1岁时为75cm3.头部(1)头围。头围反映颅骨与脑的发育。正常新生儿约为34cm,第一年的前3个月和后9个月都约增长6cm,1岁时头围约为46cm,2岁时约为48cm,5周岁时约为50cm,15岁时即与成人相近。头围过大,常见于脑积水;过小,可见于头小畸形或大脑发育不全。(2)囟门。前囟为额骨和顶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出生时约1.52.0cm(两对边中点连线)。一般在生后23个月随头围增大而略增大,以后则逐渐骨化而变小,至1218个月时闭合。前囟闭合过早见于头小畸形,闭合过迟见于佝偻病、克汀病和脑积水等。前囟饱满、紧张、隆起,表示颅内压增高,

11、是婴儿脑膜炎、脑炎或脑积水等重要体征之一,前囟凹陷常见于脱水或极度消瘦患儿。后囟一般于生后68周闭合。颅骨骨缝一般于生后34个月闭合。4.牙齿牙齿可分为乳牙及恒牙两类。乳牙多于生后68个月开始萌出,最早4个月,如果12月仍未出牙者可视为异常。乳牙22.5岁出齐,共20个。2岁以内乳牙总数=月龄-46推算。68岁开始换生恒牙。约14岁时全部换为恒牙,共28个。18岁以后第三磨牙出现(有终生不出者),出齐后则为32个牙齿。出牙是一个生理过程,一般无特殊反应。5.骨化中心发育P14到P156脊柱出生时脊柱是直的。3个月小儿抬头时出现颈椎前凸(第一个生理弯曲),6个月小儿能坐时出现胸椎后凸(第二个生理

12、弯曲),1岁小儿站立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第三个生理弯曲),从而形成脊柱的自然弯曲,至67岁时随韧带的发育而固定。7.胸围反映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程度。胸围初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周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以后则超过头围。9.上臂围常用以评估小儿营养状况。17岁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小于12.5cm为营养不良。二、骨骼的发育:1、前囟门:由额骨和顶骨组成,呈菱形。在安静情况下,用食指和中指检查,先检查囟门是否闭合,如未闭合,则应测量囟门大小(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压力高低(即囟门张力)。前囟门于出生时约1.52cm,l1.5岁闭合。

13、早闭或过小,见于头小畸形;迟闭、过大则见于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或脑积水。前囟饱满见于颅内高压,凹陷见于重度营养不良或脱水者。2、后囟门:为两块顶骨和枕骨的间隙组成,呈三角形。后囟门大多于出生时已闭合,迟至生后68周闭合。3、颅缝:用食指或中指扪到骨缝,接着左手拇指、右手拇指交替压迫颅骨,即可测知骨缝有无分离。颅缝于出生后稍分开,约于生后34个月闭合。4、脊柱检查:取直立或坐位,观察脊柱自然弯曲曲线及活动情况,有无压痛及畸形。新生儿脊柱轻微后凸,3个月能抬头,出现颈椎前凸,6个月会坐,出现胸椎后凸,1岁后能行走,出现腰椎前凸。5、骨化中心的检查:一般摄左腕部片,半岁前宜摄膝部及踝部片,腕部于

14、出生时无骨化中心。1岁时3个,3岁时4个,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约为岁数加1。10岁时全部出现为10个。6、牙齿的检查:注意牙齿的数目、形状,有无龋齿,以及出牙顺序。乳牙自6个月(410个月)开始萌出,22.5岁出齐,共20个。2岁以内乳牙数约为月龄减46。3.婴儿喂养-母乳喂养的优点 母乳是新生儿最好的营养品 1. 母乳蛋白质中,乳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最适合新生儿和早产儿的需要,保证氨基酸完全代谢,不至于积累过多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2. 母乳中,半光氨酸和氨基牛磺酸的成分较高,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促进智力发育; 3. 母乳中未饱和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易吸收,钙磷比例适宜,糖类以乳糖为主,有利于

15、钙质吸收,而且总渗透压不高,不易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4.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能增强新生儿抗病能力。初乳和过度乳中含有丰富的分泌型IgA,能增强新生儿呼吸道抵抗力; 5. 母乳为新生儿的生理食品,不易引起新生儿过敏。而牛乳中含牛的异性蛋白,易发生变态反应,引起肠道少量出血和湿疹 ; (2)辅食添加原则一种到多种、从稀到稠、从细小到粗大、从少量到多量、遇到宝宝不适要立刻停止添加、吃流质或泥状食品的时间不宜过长、不可很快让辅食替代乳类、添加的辅食要鲜嫩、卫生、口味好、培养宝宝进食的愉快心理给婴儿添加的辅食的顺序4-5个月 强化铁米粉 菜泥 果泥6-7个月 稀饭 烂面条 菜末 蛋黄 鱼泥

16、豆腐 动物血8-9个月 肉末 动物内脏 烤馒头片 磨牙棒(饼) 饼干 鸡蛋10-12个月 稠粥 软饭 碎肉 碎菜 馄饨4.儿童保健 预防接种程序5.小儿液体疗法(1)小儿体液特点(一)体液总量的分布:年龄越小,体内水分的比例越大,主要是间质液比例较高。(二)体液的电解质成分:小儿体液电解质成分与成人相似。只有新生儿生后数日血钾、氯和磷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三)水的交换:正常人体液经常保持动态平衡,水分的需要和能量的消耗成正比。正常小儿每日需水量为120150m1/418kJ(100kcal),婴幼儿水交换率为成人的34倍,因而小儿较成人对缺水的耐受性差,易发生脱水。1.不显性失水多按

17、体重计算约为成人的2倍,每日约为300500m1/m2。2.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均可使不显性失水增加。体温每升高1,每日约增加75m1/m2.内生水量指食物代谢、组织分解所释放的水分,一般约为每日100m1/m2。 2.消化道的液体交换量大 正常人每天分泌大量消化液,其中绝大部分被再吸收,仅有少量由粪便排出。年龄越小,消化液的分泌与再吸收越快,一旦出现消化功能障碍,如腹泻,水的再吸收障碍,极易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3.肾脏调节功能差 年龄越小,肾调节能力越差,其浓缩、稀释功能,酸化尿液和保留碱基的能力均较低,比成人更易发生水和电解质紊乱。因此婴儿补液时更应注意补液量和速度。(3)小儿液体疗法的基本

18、方法液体疗法的目的在于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以恢复机体的生理功能。要求补其所失,供其所需,纠其所偏。基本方法是首先三定(定量、定性和定时),然后考虑酸碱平衡、钾、钙、热量等问题。1定量:根据脱水程度定补液总量,总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丢失量;生理需要量2定性:临床以等渗性脱水常见,其次是低渗性。当脱水的性质不明时,按等渗性脱水处理。3定时:所补充的液体要求在24小时内补充,过慢延误治疗,过快则增加心肺负担。4补钾:常按10%氯化钾每日13ml(100300mg)/kg补充,补钾的原则是:(1)见尿补钾;(2)静点浓度0.3%(一般配成0.1%0.3%);(3)含钾液体不能静脉推注;(4)全

19、日需钾量静点68小时;(5)能口服者尽量口服。5纠正酸中毒经上述补液后,轻中度酸中毒可以纠正,如未纠正或酸中度严重,则需另补碱性液。6补液原则补液过程中还要体现先快后慢;先浓后淡(指电解质浓度);见尿补钾;防惊补钙、补镁等原则。7补液步骤(1)静脉输液:第一日的输液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丢失量和生理需要量静脉输液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补充累积丢失量,重度、低渗性脱水伴休克时,首先扩充血容量。第二阶段补充继续丢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并继续补钾。(2)口服补液:适用于轻、中度脱水小儿。累积损失量用口服补液盐补充;继续丢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可将口服补液盐(ORS)加适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口服。三、新生儿及新生儿

20、疾病1.新生儿的特点(1)新生儿特点(一般特征、皮肤、粘膜)新生儿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一)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生后24天,由于进入量少、不显性失水及大小便排出,体重可下降69%。属正常范围。多于一周内恢复。(二)脱水热 有的新生儿于生后23天,由于母乳不足、进入液量又少,或因包裹过暖、用热水袋保暖过度,体温可突然上升达3940。但一般情况尚好,去除热水袋,松解包裹,口服或静脉补液,体温立即下降,即为脱水热。 (三)生理性黄疸 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23天皮肤或/和粘膜出现黄染,全身情况良好,无其他病态,足月儿多在生后710日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4周消退,称为生理性黄疸(四)乳腺肿大 无

21、论男婴或女婴,有的于生后数日内(多在生后35天)出生蚕豆大到鸽蛋大小的乳腺肿大,不红、不痛,按压时可有少量乳汁样分泌物。为生前受母体雌性激素的影响所致,可在23周内自行消退,勿需治疗。切忌挤压以免感染。 (五)阴道出血(假月经) 部分女婴于生后第57天,阴道有少量血样分泌物流出,无全身症状,持续12天可自止。这是妊娠后期母体雌性激素进入胎儿体内所致,一般不必处理。 2.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1外表:早产儿 体重大多在2500g以下,身长不到47cm,哭声轻,颈肌软弱,四肢肌张力低下,皮肤红嫩,胎毛多,耳壳软,乳晕不清,足底纹少,男婴睾丸来降或未全降,女婴大阴唇不能盖住小阴唇。 2呼吸早产儿呼吸中枢

22、相对更不成熟,呼吸不规则;常发生呼吸暂停。呼吸暂停(apnea)指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100次分)和出现紫绀。早产儿的肺发育不成熟,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有宫内窘迫史的早产儿,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3消化早产儿 吞咽反射弱,容易呛乳而发生乳汁吸入。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容量小,易溢乳。早产儿以母乳喂养为宜,但需及时增加蛋白质。早产儿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炎,要注意乳汁的渗透压不可超过 460mmolL。 早产儿肝不成熟,葡萄糖醛酸转换酶不足,生理性黄疽较重,持续时间长,易引起核黄疸。因肝功能不完善,肝内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少,易发生出血症。 4神经 神

23、经系统的功能和胎龄有密切关系,胎龄越小,反射越差。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此外,由于早产儿脑室管膜下存在发达的胚胎生发层组织,因而易导致颅内出血。 5体温 体温调节功能更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热少,而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少,易散热,汗腺发育不成熟和缺乏寒冷发抖反应。因此,早产儿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2)早产儿的护理一、保温维持体温稳定1. 室温22-24,晨间护理时室温应26-28,湿度55%-65%。2. 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温措施。体重2000g的早产儿可在箱外保温,一般体重2000g应给予普通保温箱保温,每日测4次体温,体重15

24、00g应给予带有体温检测的保温箱或开放式抢救台保温。二、 维持有效呼吸1. 有条件的应给予血氧饱和度监测,如果学氧饱和度34周,体重1800g,状态较好者,出生h开始,最好给予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给予早产儿配方奶喂养。2. 胎龄34周,体重1200g,最好采用胃管鼻饲喂养,喂养的量根据早产儿的体重耐受情况而定,以不发生胃潴留及呕吐为原则,3. 如果早产儿耐受差,残留较多,或者胎龄32周体重1500g以下者,应采用经十二指肠喂养方法,十二指肠喂养方法是过幽门进入小肠的一种鼻饲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早产儿的胃食管返流及胃残留。4. 正常为残留量 体重1200g 为1-2ml 体重1200-150

25、0g 为2-3ml 体重1500-2000g 为3-4ml如果胃残留量超过奶量的1/4不应再增加奶量、抽出残留量通常应再行打入,因消化过程已开始;若残留量呈绿色或咖啡色应暂停鼻饲,并通知医生。5. 体重1500g每周测体重一次,体重增长速度保证在每天增长15-30g为宜。6. 观察排便情况,体重1500g要每天按摩腹部,若24h无大便,应急与人工通便。四、预防感染1. 早产儿应与足月儿分开,专人专室护理。2. 工作人员接触早产儿前,应彻底洗手,严格控制参观人数,非工作人员进入早产儿室应穿隔离衣。3. 病房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两次,每次照射时间为1h,并用0.2%过氧乙酸喷雾4次/日,每月彻底清扫,

26、过氧乙酸熏蒸病室一次,并定期做空气培养,4. 保温箱及抢救台监护仪探头等每天用含氯的消毒毛巾擦拭一次,每周用紫外线照射一次,每次30min。5. 加强基础护理,特别是对眼睛、口腔、脐部、臀部以及皮肤褶皱处的护理,如有感染先兆如发红、异常分泌物或体温不稳定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四、营养性疾病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又叫骨软化症即骨矿化不足,新形成的骨基质钙化障碍。骨是由钙、磷、镁构成的结晶沉着于胶原组成的骨基质上共同构成的,骨基质与骨矿物质之间呈一定比例。如果骨基质无改变而骨化障碍称为骨矿化不足,特点是新形成的类骨质钙化障碍,发生在生长发育已完成的成年人为软骨病,发生在儿

27、童则为佝偻病。病发原因1.日光照射不足 主要原因2.维生素D摄入不足3.钙含量过低或钙磷比例不当 4.需要量增多5.疾病和药物影响肝、肾疾病及胃肠道疾病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和利用。临床表现主要为生长快骨骼的改变、肌肉松弛、以及非特异性的精 神神经症状。重症佝偻病患者可影响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免疫系统,同时对小儿的智力发育也有影响。在临床上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初期、激期和恢复期,统称为活动期。 1.初期 多数从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此期以精神神经症状为主,患儿有睡眠不安、好哭、易出汗等现象出汗后头皮痒而在枕头上摇头磨擦,出现枕部秃发。骨骼X线 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有模糊

28、。2.激期 除初期症状外患儿以骨骼改变和运动机能发育迟缓为主用手指按在36个月患儿的枕骨及顶骨部位,感觉颅骨内陷,随手放松而弹回,称乒乓球征。两侧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珠子,称肋串珠。胸骨中部向前突出形似“鸡胸”,或下陷成“漏斗胸”,胸廓下缘向外翻起为“肋缘外翻”;脊柱后突、侧突;会站走的小儿由于体重压在不稳固的二下肢长骨上,两腿会形成向内或向外弯曲畸形,即“O”型或“X”型腿。3.恢复期 经过一定的治疗后,各种临床表现均消失,肌张力恢复血液生化改变和X线表现也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 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经治疗或自然恢复后临床症状消失,仅重度佝偻病遗留下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并发

29、症:易并发肺炎、腹泻、贫血及各种感染性疾病,该病对小儿健康危害较大,是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佝偻病患儿生长发育障碍、骨骼畸形,形成方颅、胸廓畸形O形腿或X形腿以及脊柱后突、侧突等影响小儿舔的生理功能。 治疗方法预防和治疗均需补充维生素D并辅以钙剂舔,防止骨骼畸形和复发。 1.一般治疗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品(肝、蛋黄等)多到户外活动增加日光直接照射的机会。激期阶段勿使患儿久坐、久站,防止骨骼畸形。 2.补充维生素D初期每天口服维生素D125µg(5000U),持续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激期250µg(1万U)口服,连服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 若不

30、能坚持口服或患有腹泻病者可肌注维生素D大剂量突击疗法肌注维生素D30万U,一般注射1次即可,1个月后改预防量口服。肌注前先口服钙剂45天,以免发生医源性低钙惊厥。 3.补充钙剂维生素D治疗期间应同时服用钙剂。 4.矫形疗法采取主动和被动运动矫正骨骼畸形轻度骨骼畸形在治疗后或在生长过程中自行矫正应加强体格锻炼,可作些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例如俯卧撑或扩胸动作使胸部扩张,纠正轻度鸡胸及肋外翻。严重骨骼畸形者外科手术矫正,4岁后可考虑手术矫行。 预防措施:及时正确治疗,预后良好。遗留骨骼重度畸形,影响生理功能者,需手术矫正。1.晒太阳最好的预防是晒太阳。2.正确喂养正确喂养对预防也有重要意义,提倡

31、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婴儿自出生后1周开始每天补充维生素D400U,早产儿每天补充800U及时添加辅食,断奶后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偏食,保证小儿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3.补充维生素D对早产儿、双胎儿、人工喂养儿,应用维生素D预防仍是重要方法。五、消化系统疾病2.小儿腹泻病小儿腹泻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1岁以内者约占50。全世界每年死于腹泻的儿童高达500万1800万。在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见病、多发病。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及多种病因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患儿大多数是2岁以下的宝宝,61

32、1月的婴儿尤为高发。腹泻的高峰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夏季腹泻通常是由细菌感染所致,多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以稀水样或稀糊便多见,但无腥臭味。 腹泻的发病率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死亡率也很高。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是腹泻所导致的身体脱水和体内电解质紊乱。(1)病因有多种病因、多种因素所致,分内在因素、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三类。1.内在因素(1)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婴幼儿时期,胃酸及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酶的活性较低,神经系统对胃肠道调节功能较差,不易适应食物的质和量,且生长发育快,营养物质的需要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较大,消化功能经

33、常处于紧张状态,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2)机体防御功能较差:婴幼儿时期免疫功能相对不够成熟,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胃肠屏障功能较弱,胃酸分泌量少,胃肠排空较快,对感染因素防御功能差。另外,新生儿出生后尚未建立完善的肠道正常菌群,对侵入肠道的病原微生物拮抗能力弱,人工喂养者食物中缺乏母乳含有的大量免疫物质,且食物和食具污染机会较多,肠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3)体液分布特点:婴儿细胞间质液较多,且水代谢旺盛,肾功能调节差,易发生体液紊乱。2.感染因素(1)肠道感染:主要由细菌和病毒引起,有:细菌:除法定传染病外,有A.大肠埃希杆菌B.空肠弯曲菌C.耶尔森菌病毒:A

34、.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B.诺沃克病毒C.肠道腺病毒真菌和原虫:真菌感染主要为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2)肠道外感染: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肾盂肾炎、中耳炎、皮肤感染及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时可伴有腹泻,这是由于发热及病原体毒素的影响,使消化功能紊乱,酶分泌减少,肠蠕动增加所致。3.非感染因素 主要为饮食因素、气候因素和过敏因素。喂养不当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多过早喂哺大量淀粉类、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品种和断奶等均可导致腹泻。(二)发病机制1.非感染因素 主要是饮食的量和质不恰当2.感染因素 病原微生物能否引起肠道感染,取决于宿主防御功能的强弱

35、、感染量的大小以及微生物毒力(黏附性、产毒性、侵袭性),细胞毒性,其中微生物的黏附能力对于肠道感染至关重要。(1)细菌性肠炎:主要通过细菌产生毒素作用及细菌侵袭性作用为主要发病机制。(2)病毒性肠炎:目前对轮状病毒研究较多。轮状病毒侵犯小肠上部,严重者累及整个小肠。3.脂肪、蛋白质和糖代谢紊乱 由于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低,肠蠕动亢进,使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发生障碍。临床表现(一)腹泻分期 1、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下者。 2、迁延性腹泻病程持续2周至2月者。 3、慢性腹泻病程持续2月以上者。 (二)腹泻分型 1、腹泻:按程度分2型:轻型(单纯性腹泻)、重型(中毒性腹泻)。 (1)轻型腹泻:多为饮食因

36、素或肠道外感染所致,或由肠道内病毒或非侵袭性细菌引起。主要是胃肠道症状,其每日大便次数多在10次以下,少数病例可达十几次,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皂块)和泡沫,可混有少量粘液 (2)重型腹泻多因肠道感染引起 1)胃肠道症状腹泻频繁,1030次日以上,水份多而粪质少,或混有粘液的稀水便多,同时可伴有腹胀和呕吐。 2)脱水:脱水程度分轻、中、重三度。脱水性质:分等渗、低渗、高渗性三种。 脱水一般分为三度: 轻度脱水:失水量约为体重的5(50ml/kg)。精神稍差,皮肤干燥、弹性稍低眼窝、前囟稍凹陷,苦时有泪,口腔粘膜稍干燥,尿量稍减少。 中度脱水:失水量约

37、占体重的510以上(50100mlkg)。精神萎靡,皮肤干燥、弹性差,捏起皮肤皱褶展开缓慢,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哭时少泪,口腔粘膜干燥,四肢稍凉,尿量减少。 重度脱水:失水量约为体重的10以上(100120mlkg)。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或昏迷。皮肤明显干燥、弹性极差,捏起皮肤皱褶不易展平,眼窝和前囟深陷,眼睑不能闭合,哭时无泪,口腔粘膜极干燥。 (1)等渗性脱水:水与电解质成比例地丢失,血清钠在130150mmol/L之间(300345mg%)。(2)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相对多于水的丢水,血钠低130mmol/L(300mg%)。低渗性脱水,多见于吐泻日久不止的营养不良患儿。 (

38、3)高渗性脱水:水的丢失相对比电解质丢失多,血钠超过150mmol/L(345mg%)。这类脱水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较高,细胞内液一部分水转移到细胞外,主要表现为细胞内脱水。、3)代谢性酸中毒:病儿呼吸深快,有苹果酸味,口唇樱桃红色或口周发绀,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昏睡。血浆碳酸氢根离子降低,PH7.3。 4)低血钾症:患儿精神萎靡,哭声小,肌无力,腹胀、肠麻痹、尿潴留、心率减慢、心音低钝、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因心脏停搏,呼吸肌麻痹而死亡。血清钾低于3.5mmol/l,心电图可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5)低血钙症:易出现在腹泻较久或有活动性佝偻病患儿,尤其易发生在输液和酸中毒纠正后,可发生喉痉挛、手足搐

39、搦、惊厥,一般血清钙低于2mmol/l。 6)低镁血症:当低血钙症状用钙剂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此症的可能,血镁常低于0.6mmol/l。 7)低磷血症:重者血磷可低于0.5mmol/l,患儿可嗜睡、昏迷、软弱乏力、心肌收缩无力、呼吸变浅、溶血、糖尿等。(4)治疗 腹泻病的治疗原则为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六、呼吸系统疾病1.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上呼吸道1.鼻和鼻窦婴幼儿时期,由于头面部颅骨发育不成熟,鼻和鼻腔相对短小,后鼻道狭窄,缺少鼻毛,鼻粘膜柔嫩,富于血管组织,故易受感染。2.咽和咽鼓管小儿咽部相对狭小及垂直,鼻咽部富于集结的淋巴组织,其中包括鼻咽扁桃体和腭扁桃体,前者

40、在4个月即发育,如增殖过大,称为增殖体肥大;后者在1岁末逐渐退化。3.喉小儿喉部相对较长,喉腔狭窄,呈漏斗形,软骨柔软,声带及粘膜柔嫩,富于血管及淋巴组织,容易发生炎性肿胀,由于喉腔及声门都狭小,患喉炎时易发生梗阻而致吸气性呼吸困难。 (二)下呼吸道1.气管和支气管小儿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相对狭小,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支气管以下分为叶间支气管、节段支气管及毛细支气管。婴幼儿毛细支气管无软骨,平滑肌发育不完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粘液腺发育不良,分泌粘液不足而较干燥,粘膜纤毛运动差,清除吸入的微生物等作用不足。2.肺脏小儿肺组织发育尚未完善,弹力组织发育较差,肺泡数量少,气体交换面积不足,但间质

41、发育良好,血管组织丰富,毛细血管与淋巴组织间隙较成人为宽,造成含气量少而含血多,故易于感染。3.肺门肺门包括支气管、血管和几组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支气管分叉部淋巴结和气管旁淋巴结),肺门淋巴结与肺部其他部位淋巴结相互联系,当肺部各种炎症时,肺门淋巴结易引起炎症反应。(三)胸廓与纵隔小儿胸廓较短小,其前后径约与横径相等,呈圆桶状。肋骨处于水平位,与脊柱几乎成直角。膈肌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胸腔狭小,但肺脏相对较大,几乎充满胸廓;加上胸部呼吸肌不发达,主要靠膈肌呼吸,易受腹胀等因素影响,肺的扩张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使小儿的呼吸在生理和病理方面经常处于不利的地位。生理特点(一)呼吸频

42、率和节律 年龄 呼吸 脉搏 呼吸:脉搏1月 4550 120140 1:31岁以内 3040 110130 1:3413岁 2530 100120 1:3447岁 2025 80100 1:4814岁 1820 7090 1:4(三)呼吸功能的特点1.肺活量 指一次深吸气后作尽力呼气时的最大呼气量,包括潮气量、补吸气量及补呼气量的总和。它表示肺最大扩张和最大收缩的呼吸幅度,小儿正常值为5070mlkg。2.潮气量 即安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小儿约6mlkg,仅为成人的12量,年龄愈小,潮气量愈小,其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见表2.年龄 潮 气 量 约 值 (m1)新生儿 15201岁 3

43、0502岁 864岁 1206岁 1508岁 1701012岁 2302601416岁 300400成人 400-5003.每分钟通气量指潮气量乘以呼吸频率。正常婴幼儿由于呼吸频率快,每分钟通气量为35004000mlm2,与成人相似。C02排出量亦与成人相似。4.气体的弥散指氧和二氧化碳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的过程。气体弥散的多少,取决于该气体弥散系数和分压差,与弥散面积距离也有关系。5.气道阻力气道阻力的大小取决于管径大小和气体流速等。管道气流与管腔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小儿气道阻力大于成人,气道管径随发育而增大,阻力随年龄而递减。婴幼儿肺炎时,气道管腔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加,支气管痉挛等,易使管

44、腔极为狭窄,气道阻力增大,此为小儿肺炎易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因。2.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 piratory infections)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鼻咽感染常可出现并发症,涉及邻近器官如喉、气管、肺、口腔、鼻窦、中耳、眼以及颈淋巴结等。 病原体 以病毒为主,可占源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细胞较少见。又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粘膜推动抵抗力,细菌可乘虚而入,并发化脓性感染。 1.常见病毒:鼻病毒在上呼吸疲乏感染中以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冠状病毒较为常见。 2.常见细菌:仅为的性上呼吸道感染的10%左右。侵入上呼吸道的继发性细菌感染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