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区域经济学重点期末考试小抄【已排版】(可编辑).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02799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区域经济学重点期末考试小抄【已排版】(可编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电大)区域经济学重点期末考试小抄【已排版】(可编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电大)区域经济学重点期末考试小抄【已排版】(可编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电大)区域经济学重点期末考试小抄【已排版】(可编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电大)区域经济学重点期末考试小抄【已排版】(可编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区域经济学重点期末考试小抄【已排版】(可编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区域经济学重点期末考试小抄【已排版】(可编辑).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名 词 解 释总部经济: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书本内容)贸易转移效应:指一国参加关税同盟,使得原来从外部世界进口低成本的产品变为向同盟内成员国购买高成本的产品,贸易转移效应会减少成员国的福利。P34贸易创造效应:指关税同盟中一些国家高成本的产品被来自另一成员国低成本的进口品替代,从而使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扩大了生产所

2、带来的利益,增加成员国的福利。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指关税同盟对成员国就业、产出、国民收入、国际收支和物价水平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动态效应主要包括规模经济效应、竞争效应与投资效应。P36经济特区:一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法令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采取较其他地区更开放、更灵活、享有更优惠政策的地区。自由贸易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达成协议,相互取消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P37生产转移效应:指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本地市场的放大作用下,区内的产业向区外转移。关税同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

3、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经济增长:通常指一定时期内区域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增加,确切地说是在提高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前提下区域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全社会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人们称这种由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为配第-克拉克定理。集聚效应与扩散效应:集聚效应是使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趋向于集聚的作用力及其作用的结果。扩散效应是指促使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由地理空间上的过度集聚转而趋向分散分布的作用力及其作用

4、的结果,以及促使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主动地而非消极被动地避免聚集不经济现象的作用力及其作用的结果。前向效益与后向效应:前向效应是指对上游产业的劳动效应,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需求将带动传统商品等一系列上游产业的发展。后向效应是指对下游产业的推力效应,老年产业的形成将为服装、食品、特殊商品、交通、旅游、娱乐、老年福利设施、住宅、社区服务业等多种行业、产业带来多种发展机遇。经济区划: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按照既定的区划原则、指标和标准,正确地识别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并把它们的空间边界划分出来:二是着重对各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经济现状与潜力进行分析,找出其经济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突出矛盾

5、与问题,依据全国或上一级经济区发展的总要求、宗战略,对各经济区未来的发展方向、目标、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调整与演变等进行战略性谋划,提出相应的对策。区域差异与区域优势:区域差异表示区域结构在经济发展中的多方面差别,如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条件、经济总量和结构、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的差别。区域优势是指一个区域客观存在的比较有利的自然、经济、技术和社会条件,以及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区域经济运行所形成的具有跨区域意义的经济门。先发优势与后发优势:先发优势通常存在于发达国家或地区,指的是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或地区在发展中多拥有的有利条件。后发优势通常存在于发展中家或地区,指的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和迟缓的

6、国家和地区在发展中所具有的有利条件,使之处于对经济发达国家的赶超状态。劳动地域分工: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区域,根据各自的条件和外部环境,在发挥优势的前提下进行产业和产品生产方面的分工劳动和协作,是社会经济活动在地域空间上的有机组合。初级区际贸易与高级区际贸易:初级区际贸易指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形成的产品差异而引起的贸易,它主要起着胡同不有无、取长补短的作用。高级区际贸易指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因生产结构相异而形成的交换关系,最高级的区际贸易是高度分工基础上形成的高度协作关系。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以一定的空间巍峨界限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体的,集约人口与经济的复杂社会综合体。城市化是指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

7、展,农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农业经济活动不断地进行空间上的集聚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要素。县域经济:是行政区与经济区重合的区域经济,作为以县为组建的县级经济,其行政管辖的边界是划定的;作为长期发展自然形成的、与周边城乡联系紧密的区域经济,其经济活动的边界是动态的、模糊的区域: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投资:是指经济主体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把资本投向国内或国外某项经济社会领域的行为。区域开发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聚集效应聚集效应是指由于某些产业部门、某些企业向某个特定地域集中所产生的使生产成本降低

8、的效果,主要是通过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扩大生产规模等方法来实现,表现为联合化和协作化。区域贸易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商品交换的活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对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的设想、思路和谋划。它根据不同地区生产要素条件的分布情况和该地区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地区未来发展的目标、方向和总体思路进行谋划。新要素学说是对俄林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它大大地扩展了生产要素范围,把劳动者的智力投资、科技进步与创新、获取信息的便利程度都列入生产要素范畴,深化了生产要素的内涵。区位理论是微观经济理论,它要解决的主要是厂商如何进行布局才能成本最低或利润最大的问题。新产业区指基于合理劳动地域分工基

9、础上结成的网络,这些网络与本地的劳动力市场密切连接,实行专业化分工。除了一般的聚集意义外,其特别强调专业化和小企业集群,强调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以及制度的建设。人力资本是在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具体是指以人力资源为核心,主要以人的能力的利用、开发为表现的,包括教育、工作经验以及人口的健康营养状况等因素在内的资本形式。要素密集度是指在商品的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强度。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区域内经济社会联系密切的,具有不同职能、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镇群体。地区形象是公众对该地区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区域经济政策是政府处理区域性事务的工具和手段,区域经济政策的实施也是区域经济学应用性

10、的具体体现。区域经济增长狭义和广义之分。(1)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来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2)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还包括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等。2、产业的布局指向是指一个产业区位选择的趋向,地区对产业的吸引,是将产业引到一个具体的地点4、区域创新是指一个地区研究、开发、运用和扩散新技术和新知识,并以此促进地区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的过程。5、地区形象是公众对该地区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区域经济开发指人类运用发展经济的各种手段作用于特定区域的

11、区域经济过程。区位因素指在特定的地点或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经济活动比在其他地区进行同种活动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指合作双方经济技术水平差距较大,所提供生产要素的加工深度和技术层次不同的合作活动。简答题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哪些?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中间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简述中国区域资源环境战略的特点。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视为密不可分的以人为中心的复合系统;正确处理生存和发展关系;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人口问题。简述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雁行产业发展形态是立足于后发国家发展的需要,论述了如何接受发达国家传

12、递下来的,技术相对成熟的产业,并且将它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认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必须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量进口该产业的产品;第二阶段,国内规模化生产;第三阶段,产品大规模出口,成为世界性的生产基地。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实际上是一种落后国家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实现经济赶超的理论。它经常用于通过扶持幼稚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哪些?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中间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简述中国区域资源环境战略的特点。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视为密不可分的以人为中心的

13、复合系统;正确处理生存和发展关系;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人口问题。简述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雁行产业发展形态是立足于后发国家发展的需要,论述了如何接受发达国家传递下来的,技术相对成熟的产业,并且将它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认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必须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量进口该产业的产品;第二阶段,国内规模化生产;第三阶段,产品大规模出口,成为世界性的生产基地。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实际上是一种落后国家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实现经济赶超的理论。它经常用于通过扶持幼稚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当代区域经济学有哪些主要流派?新经济地理

14、学派;新制度学派;区域管理学派。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与类型有哪些?初级产品出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战略、工业赶超战略、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1、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是什么?(1)目标驱动机制。产业区位选择机制所含的内容,包括其对产业布局活动的约束作用和推动作用两个方面。从其约束作用来看,关键是对布局目标的约束。(2)利益驱动机制。利益驱动机制是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部分。(3)宏观调控机制。产业区位选择还必须要考虑到国家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有效途径是控制投资的规模和方向。调控的手段主要包括国家的直接投资和财政税收等手段。宏观调控机制所要实现的目的是从宏观上为产业部门选择最适宜发展

15、的地域,同时为地区选择最需要的产业部门。(4)市场调控机制。市场机制的特点首先是由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所决定的。3、我国新的产业布局有哪些特点?(1)要求靠近市场;(2)要求靠近科研机构和大学;(3)要求有高级的企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力;(4)要求优良的基础设施;(5)要求具有完备的辅助工业和发达的第三产业支撑;(6)要求有优良的投资软环境;(7)要求能靠近投资机构;(8)要求该地区具有创业精神的城市气氛;(9)要求聚集性。(10)要求良好的周边环境和生活质量。1.简述实现我国区域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的资源开发规划。建立完善的资源价格体系。建立完善的资源政策体系。建立完善的资

16、源法律体系2.简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指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能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各种力量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包括: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规模化和积聚共同构成城市对企业的拉动。较多的就业机会和城市文明共同构成城市对居民的拉力。3.简述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制定区域经济增长的目标。开发自然资源。完善经济运行机制。调节各种经济活动。做好扶贫工作。1、为什么说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所谓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1)人是知识经济化的直接创造者。人在知识经济化过程中,发挥着中心作用,是知识经济一体的焦点。在

17、现代社会的现代文明中,人才、知识、信息、科技、文化正在成为社会发展最关键的经济因素。(2)人力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人既是知识、科技、信息的文化载体和创造者,又直接构成了现代文明最稀缺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最根本的经济动力。(3)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具备的条件。区域经济发展当中进行智力人力资源开发的条件是:劳动力结构出现根本性变化,从事信息工作的人超过总就业人数的50%;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信息经济约占50%以上;信息工业充分发展,建立起先进的通讯网络系统;社会生活信息化;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资源和主要推动力。3、从经济支持角度来看,要推动城市化,必须使工业化具备哪些条件?城市化是由

18、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济支柱。在城市化过程中,表现为企业对规模化和积聚的追求而集中在城市发展。从经济支持的角度看,要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使工业化具备如下条件:(1)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2)产业结构的递次演进。(3)规模化与专业化的充分发展。(4)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简述配第?克拉克定律。配第?克拉克定理是有关经济发展中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变化的理论。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计算了20个国家的各部门劳动投入和总产出的时间序列数据之后,得出的重要结论。 产业结构理论中,“配第?克拉克定理”表述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

19、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论述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它具有如下六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第四,城市化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第五,城市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第六,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论述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

20、过程。它具有如下六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第四,城市化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第五,城市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第六,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如何实现区域交易成本最小化?交易成本的区域最小化,是制度安排合理化的最终体现。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1区域垄断及其竞争,区域垄断与及垄断竞争,是造成交易成本上升的重要原因。要降低交易成本,必须打破区域的封锁和狭隘的地方主义。2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根据内部化理论,单个企业面对区域市场会导

21、致区域交易成本的增加,区域集团的形成可以协调企业和利益,许多交易费用则用内部化的方法解决,区域集团的形成将降低区域总体的交易费用。3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地方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是从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参与地区的经济活动。但政府行为不一定都是理智的,所以公共利益最大化并不意味着也能带来效益的最大化。所以,为了促使交易成本最小化,必须使政府所主导的公营部门与区域内的私营相结合,一致营造公用事业的最佳规模,以达成最小的成本实现。说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区域经济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22、,国民经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各地区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引入市场机制。从此,区域经济的地区发展出现了不同的变化。(二)资源配置趋向合理,地区优势得以发挥随着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指令性计划逐步减少,地区作为区域发展的主体,在竞争中运用市场机制,以市场调节来配置资源。在此过程中各地区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四)对外开放深入发展,西部大开发将成为新的热点,区域经济发展将获得新的活力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家在吸引外资时更多地考虑了内地的需要,尽可能把外资引向

23、内地;国家也给予内地省区更多的自主权,使它们能够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条件,特别是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条件,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五)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区域贸易将会更快发展,区域关系将更趋紧密。1、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的现状,谈谈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应采取的对策?中国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中国的人口、资源基本观念。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资源管理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中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1)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量少,地域分布不均,可更新资源趋向负荷极限。(2)资源需求与消费的矛盾不断加深。(3)传统的

24、发展模式和资源利用模式尚未根本改变。(4)区域资源的管理和决策机制也未根本改变另外,我国区域资源战略的特点包括:(1)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视为密不可分的以人为中心的复合系统。(2)正确处理生存和发展关系。(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人口问题。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必须采取完善的政策措施。(1)建立完善的资源开发规划;(2)建立完善的资源价格体系;(3)建立完善的资源政策体系;(4)建立完善的资源法律体系;资源合理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解决好这个核心问题,可持续发展计划将会顺利得到实施。2、中国地区贸易格局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中国地区贸易不仅呈现出自我循环的格局,还经常表现为地

25、区市场封锁和贸易冲突,人为地限制商品进出地区市场。由于如下原因,又形成了新一轮的地区市场割据和贸易冲突。(一)市场条件下地区间的利益冲突加剧。为了尽快发展地方经济,各地区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地区间利益冲突加剧。(二)地方政府作为地区经济利益的代表,往往通过非经济手段干预市场,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更多地受政府行为的控制。(三)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倒置。在目前体制转化的过程中,政府职能和企业职能都没有到位。因此,消除中国区际贸易障碍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消除地方政府的不合理行为,同时培育一大批富有竞争力的企业,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者需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及中央政府的行政管理,后者需要建立健

26、全市场机制。第一,完善行政制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第二,制定“中国地方政府行为法”及“区际关系法”,严格限定地方政府的行为边界及区际交往必须遵循的和规范,同时加强司法,严格执行,使地区政府在处理区际关系时有法可依,不至于出格。第三,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培育全国统一市场。第四,培育一批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1.试论述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和作用。(1)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有三个方面:第一,稳定发展经济;第二,高效配置资源;第三,公平分配收入。(2)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 第一,调节资源配置;第二,加快区域经济的要素流动;第三,调整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第四,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第1、我国

27、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有哪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2、是起源配置趋向合理,地区优势得以发挥; 3、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4、是对外开放深入发展,西部大开发将成为新的热点,区域经济发展将获得新的活力。5、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区域贸易将会更快发展,区域关系将更趋紧密。3、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平等性;不平等的区域经济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2、简述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基本内

28、容。 城市化动力机制是指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能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各种力量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可以概括为农村的推理和城市的拉力,及其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共同的作用力。(1)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2)规模化和机具共同构成城市对企业的拉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济支柱,在城市化过程中,表现为企业对规模化和机具的追求而集中在城市发展。(3)较多的就业机会和城市文明共同构成城市对居民的拉力。城市文明对乡村人口的拉动要以城市能够提供就业机会,从而使得他们在城市能够赢得基本的生活空间为前提4、简述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1)工业贸易合作。工业贸易合作又叫工贸合作,包括合作双方在制造业领

29、域的生产合作和加工贸易合作两种形式;(2)资金合作。资金合作是指合作双方以资金的筹措与投放为核心内容进行的经济合作活动。资金在区际之间的流动主要包括直接投资合作(股权合资企业和契约合资企业)和间接投资合作(信贷和证券投资);(3)劳务合作。劳务合作是通过劳动力的区际流动进行的区域经济合作。从目前国内地区间劳务合作的内容看,主要有纯粹的劳务贸易、信息咨询及旅游三大类。(4)科学技术合作。区域之间的科技合作是科学技术在不同的地区之间转移和再配置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科技研发合作、技术贸易和技术转让与技术援助三大类简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对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的设想、思路和谋划。

30、它根据不同的区生产要素条件的分布情况和盖度区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地区未来发展的目标、方向和总体思路进行谋划,以达到指导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经济腾飞的作用。其特征表现在:(1)区域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在宏观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谋划区域发展的总体构想,因此,它不同于国家的发展战略,而必须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制定,带有强烈的区域性特征。(2)预见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预见性包括狭义的预见性和广义的预见性,狭义的预见性是指制定远景目标时对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等指标的预测。广义的预见性是指对未来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趋势及区域政策变动方向的预见。(3)综合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完整的

31、系统,它涉及区域内的城镇、乡村、产业、部门、资源、环境,以及社会发展、政府行为等,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4)可操作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可操作性,主要表现在目标的可实现和采取策略的可应用性。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1、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指标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2、应考虑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作用和应用条件3、既要考虑产出又要考虑投入4、目的性和可行性原则区域经济通过什么途径实现一体化。市场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市场一体化。2)降低交易成本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3)有效的主体组织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保证。4)适当的补偿机制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可持续发展

32、的保障。2.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特点(1)要求靠近市场(2)靠近科研机构和大学;(3)有高级的企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力(4)优良的基础设施;(5)?具有完备的辅助工业和发达的第三产业支撑(6)有优良的投资软环境;(7)具有创业精神的城市气氛(8)?聚集性9)良好的周边环境和生活质量。3.地区形象塑造的必要性:(1)地区形象塑造是建立地区意识的需要。(2)地区形象塑造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3)地区形象塑造是扩大地区知名度的需要。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的评价:当前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为“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1)该方针只涉及城市规模,未涉

33、及城市质量,不利于促进城市发展质量的提高。(2)“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有其科学的内涵,但是在执行中经常被理解成“严格控制大城市”以及“控制中等城市发展成为大城市”,使得一些具有良好发展条件的大城市也因带有紧箍咒而受到限制,特别是许多很有发展前景的中等城市在向大城市迈进的过程中也困难重重。(3)对建制镇这一在数量上最为庞大的环节缺乏规范。?(4)“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不宜作为城市化的目标。布局是人的主观行为,而城市化是一个客观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其次,生产力和人口的城乡布局只是空间布局的一个方面,即便城乡布局合理了,也不一定意味着生产力和人口的整体空间布局就合理了。6 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

34、政策手段主要有哪些?P242答:1、公共投资政策。这是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改革开放,特别是1994年我国实施的分税制改革,从经济利益关系上重新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政府实施有效地公共投资政策才成为现实。2、市场政策。主要是指对经济杠杆的运用。如地方政府为调控生产要素流出而采取的地区市场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减免税收政策等,以及为吸引生产要素向区内流入的地区市场政策-高工资吸引人才政策、提供优越投资环境的政策等。3、边缘地区政策。区域的边缘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一向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并对这些边缘地区采取一些特殊的扶持政策,以调节生产要素的流向2 区域经济成长可划

35、分为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征?p(36-38) 答:经济成长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起步阶段即工业化准备阶段;经济增长呈上升趋势,但生产力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认仍相当低下,资金、技术、人才是发展的瓶颈。起飞阶段即工业化初期及其后的持续成长阶段;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长足发展,区域经济和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成熟阶段即工业化后期阶段;经过长期的持续成长,区域经济进入了一个稳定增长产业更替的阶段。城乡关系趋于协调融合。提升阶段即工业化时期的新成长阶段;在宏观背景上意味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任务已经实现,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将让位于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1 区域经济发展要素有哪些,它们对支持和推动区域经济运行有

36、哪些意义?p(19-20)答:区域经济发展要素有:自然条件与历史基础;自然资源是一种基础性的物质因素,对区域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结构形成和资本原始积累都有重要作用。历史基础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凝结。历史形成的生产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人口与劳动力;从消费角度讲人类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从生产者角度讲一定的人口数量和适当的人口增长是保证区域劳动力供给的前提。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资本;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说明,积累资金、引进资金、争取资金确实是经济起飞的关键一环,区域资本的形成和有效使用,最各种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起着黏合作用。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日益显示其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导。组织与管理;区域组织、管理效率决定区域的资源配置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