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03804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1 1.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组织中所表现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个人所具备的心理现象,概括起来可以分成认知、情绪、情感与动机、能力与人格等三个方面。 2.认知:认知是指人们认识活动的过程,即个体对感觉信号接收、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 3.观察法:观察法:这是在自然条件下,实验者通过自己的感官或录音录像等辅助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的表情、动作、语言、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4.实验法: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

2、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5.意识:意识包括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考、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内在的)与环境中的人、事物变化(外在的)的综合觉察与认识。 6.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7.催眠:催眠的概念:对人或动物刺激视觉,听觉或触觉来引起半睡眠状态,对人还可以用言语的暗示引起。(狭义); 对特殊的刺激产生的心理状态的改变。(广义) 8.感觉:感觉就是当前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 9.知觉: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10.绝对阈限:绝对阈限(absolute threshold)是指能可靠地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

3、强度(物理能量)。 11.韦伯定律: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称作韦伯定律。 12.似动: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13.三色论:1807年,英国医学物理学家扬(TYoung)和德国生理物理学家赫姆霍尔兹(HLFvonHelmholtz)根据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可以产生各种色的色光混合规律,假设在视网膜上有三种神经纤维,每种神经纤维的兴奋都会引起一种原色的感觉。 14.对立过程理论:对立过程理论:黑林提出了四色论,这是对立过程理论的前身,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他们在光

4、的刺激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即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赫尔维奇和詹米逊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证实了黑林的对立过程理论。发现了三种对立细胞:黑白、红绿、黄蓝。其中黑白细胞与明度有关,红绿和黄蓝细胞与颜色编码有关。有这些发现,我们相信:在视网膜上存在的三种锥体细胞,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在网膜水平,色觉是按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视觉系统更高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功能。 答:(1)认识内外世界(2)调控行为。(3)预测未来。(4)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2列举几种主要的意识状态。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答:(1)睡眠。(2)梦。(3)催眠。

5、(4)白日梦。3.简述注意的特点和外部表现。答: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人在注意听一个声音时,把耳朵转向声音的方向,即所谓的“侧耳倾听”;无关运动的停止,当注意力集中时,一个人会自动的停止与注意无关的动作。最典型的例子是当学生注意于教师的讲课时,他们会停止做小动作或交头接耳,表现为异常的安静;呼吸运动的变化,人在注意时,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而且呼吸的时间也改变。在练瑜伽时,注意力集中,呼吸缓慢;在注意紧张时,还会出现心跳加速、牙关禁闭、握紧拳头等,甚至出现呼吸暂时停歇的现象,即所谓的“屏息”如跑步时的起步。4.举例说明注意的种类及特征 答:(1)不随意注意,

6、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随意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3)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既有自觉目的、明确的目的,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简述四种注意品质 答:(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3)注意的分配。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4)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6.什么视知觉的恒常性?

7、常见的恒常性有哪些?答:当知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常见的恒常性有亮度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等。7.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答:1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3人的态度和兴趣。人们对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快。8.产生深度知觉的线索有哪些?答:双眼视差、双眼辐合、水晶体的调节、运动视觉等生理线索,对象的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对象

8、的纹理梯度、明暗和阴影以及熟悉物体的大小等客观条件,还有主体的经验,都是形成人的深度知觉的线索。三、论述题 1、论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是如何发生、发展的规律;它包含了个体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心理是如何发生、发展的规律。心理学家把人的心理活动划分为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包含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其实,各个心理过程都是密切联系,互相制约的。人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绪情感活动;人的情绪情感、意志过程又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又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和深入;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之源,反过来

9、,个性心理又制约着心理过程。可以说,心理活动是宇宙间最复杂的,也是最绚丽的现象。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外显的行为和内隐的心理历程。外显的行为是可观察到的行为,内隐的心理历程是外部看不见的。比如说,人有各种不同的笑:微笑,大笑,甜蜜的笑,苦涩的笑,开朗的笑,奸诈的笑,自信的笑,卑微的笑,神秘的笑各种笑都是内心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学通过观察人的外部行为加以分析、研究影响心理的各种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用以科学地解释、预测和调控心理行为的发生和发展,最终为人类服务。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很广,除人的外显的行为和内隐的心理历程外,还包括部分生理过程,如神经系统尤其是脑机制和内分泌。心理

10、学也研究动物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目的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2、试述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 答:知觉组织:一切知觉经验,都必定是某种分门别类的加工过程的最终产品,这种分门别类的工作就是将感觉信息组织到一起使人们能形成连续知觉的过程。规律:简洁律:一方面它自身的力使它呈现向最简化的结构或紧张力减少的状态发展的倾向,体现为人们对于简洁、对称、规则图形的喜好;另一方面,简化、规则的倾向使人们的活动变得简单、程序化,这样就会有相反的力则对它起到抑制的作用。恒常律: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其给人们的感觉刺激由于某些外界条件变化而在一定限度内变化,人对它的知觉不

11、变。图与底:“图”是居于前部的区域,“底”是被看成用来衬托图的背景。错觉轮廓:指那些没有直接刺激而产生的轮廓知觉。整体特征优于局部:接近律和相似律:人们在倾向于简化认知对象的同时,也倾向于将近似、接近的元素组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认知。深度知觉:包括主体和客体的双重原因。主要深度知觉线索包括大小、质地、插入、焦距、饱和度。 3、举例说明错觉产生的原因。 答:错觉就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觉是一种特殊的知觉,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外界的客观刺激,因而不是通过主观努力就可以纠正的。错觉不存在个体差异。 最常见的错觉是视错觉。 除了视错觉,还有听错觉(利用仪器使左边来的声波先进人右耳,会觉得声音是从

12、右边来的)、嗅错觉(把一种气味闻成另一种气味,如把杉木气味闻成油漆味)等。上面列举的都是发生在同一感觉通道间的错觉,还有发生在不同感觉通道间的错觉,如形重错觉(例如,一公斤铁和一公斤棉花的物理重量相同,但人们用手以比较时会觉得一公斤铁比一公斤棉花重得多)、视听错觉(看着台上作报告的人会觉得声音是从前边传过来的,闭上眼睛就发现声音是从旁边的扩音器中传来的)等。 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2、陈述性记忆:是指人对事实性资料的记忆;凡是对人名、地名、名词解释以及定理、定律等,均属陈述性记忆。 3、程序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

13、能,运动技能的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关于如何做某事或关于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知识。 4、组块:组块是人对信息进行组织或再编码。 5、精细加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6、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7、思维与想象: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8、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9、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

14、种物体的倾向。 10、创造性思维: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建树性的设想和意见。 11、词频与语境:词频是某个单词在书面语言中使用的次数。语境是指使用语言时的环境。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指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言语环境;后者是指言语表达时的具体环境。 12、图式:所谓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13、语言产生: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 14、电报式语言:所谓“电报式语言”,是指儿童在2岁至4岁间所说的一种语言方式,句子只由名词、动词和少量数词组成的,比如“妈妈,喝水。”等等。二、简答题 1、信息加工的观点是如何阐述记忆过

15、程的?答:信息加工系统,也称为“符号操作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感受器、效应器、处理器、记忆装置,其中感受器是接受信息的装置,也就是感觉系统;加工器是整个信息加工系统的控制部分,它决定着信息加工的目标、计划及计划的执行,包括图中的控制加工器和工作记忆;记忆装置,主要是指永久性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存放大量的、由各种符号按照一定关系联结组成的符号结构,即信息;效应器是信息加工系统对信息作出反应的部分,这是整个系统的最后结构,控制着信息的输出。这里最核心的是处理器,它又包括三个功能部分:“(1)一组基本信息过程,如制作和删除符号,制作新的符号结构和复制、改变已有的结构,以符

16、号或符号结构来标志外部刺激,对符号结构进行辨别、比较,并依据符号结构确定反应等;(2)短时记忆,保持基本信息过程输入和输出的符号结构;(3)解说器,将基本信息过程和短时记忆加以整合,决定基本信息过程的序列。 2、简述编码特异性原则。答: Roediger(1989)根据Tulving 思想把研究提取与编码加工交互作用的实验程序抽象为“编码/提取范式”(the coding/retrieval paradigm)。这一范式也是对编码特异性原则的形式表达。图中A和B是两种编码条件,而A和B是两种提取条件。如仅进行A-A和B-B的实验,那么A和B可以是机械背诵和想象,图形和文字或高频词和低频词。但在

17、这两种编码条件下提取条件保持恒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编码实验;如果仅进行A-A与A-B实验,那么编码条件保持恒定,但提取条件不同,这就是提取实验。假定A和B是不同的编码条件,提取条件A与A,B与B具有类似性。如果该原则正确,那么A-A与B-B条件下(提取条件和编码条件匹配)的结果,要好于A-B和B-A条件下(提取与编码匹配差)的结果。Tuling&Thomson(1970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线索只有在它重新唤起最初的编码加工时才是最有效的。记忆作为一种动态过程的思想为Craik进一步发挥。他认为,记忆不是知觉到的时间的原封不动的记录,是一种活动,当刺激输入到认知系统进行加工后,就微妙地改变了

18、整个记忆系统,提取时,如果原来的加工事件的许多方面重新呈现就能够推动认知系统进入大体上同以前加工时一样的活动,于是回忆就是可能的。换句话说,即提取与加工一致,就容易导致原来加工事件的“复活”,导致良好的回忆效果。 3、简述遗忘产生的原因。 答:干扰抑制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能够恢复。 4、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谈谈复习时应遵循的策略。 答: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不需要的材料。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遗忘的要早。因此要复习不感兴趣的的内容;人们对无意义的音节的遗忘速度快于对

19、散文的遗忘,而对散文的遗忘速度又快于有韵律诗。在学习过程中,对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地背诵后仍然继续学习,叫做过度学习。适当的过度学习可以使学习的材料保持得更好。研究结果表明,适当限度的过度学习比刚能背诵的效果好,但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其保持效果不再增加。如学习四遍后恰能背诵,则再学习两遍效果最好,但再学习效果则适得其反,对人的身心造成危害。 5、什么是表象?表象在思维中有哪些作用? 答: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有:(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2)表象促进问题的解决。 6、想象有哪些功能? 答:预测和计划的功能;补充

20、知识经验的功能;代替的功能;生理调节的功能。 7、什么是手段目的分析,包括哪些步骤? 答:将要达到的问题目标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子目标来达到总目标。步骤:书120页 8、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与过程? 答:创造性思维具有主动性,目的性,预见性、求异性、发散性、独创性、突变性等的特征,它可以是正向、逆向的线性思维,也可以是纵向横向的平面思维,但更重要的是三维立体思维与多维的空间思维,因为科学的整体性与交叉性,问题的多元性与联系性,必须要依靠先发散后收敛,即使搞微观科学者,也需要这样。地球的地卉研究,过去一直是“整体系统”的概念,没有发散性思维,以至碰了许多钉子,后来有人提出“离散板块”的概念,

21、虽不能说地质学家的难题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但它在传统地质观念的尴尬时刻,使危机四伏的地球科学引起了变革的发展。 9、简述语言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答:基本特征:语言的结构性、语言的产生性、语言的意义性、语言的社会性。功能:保存和传授社会历史经验的功能、交流和表达的功能、思维功能。 10、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答:语言和思维的区别:1.职能不同:思维的职能终于反映客观现实,认识客观事物的特点、规律及相互间的联系和区别;语言的职能终于为交际和思维提供工具。2.特点不同:思维作为大脑的一种机能,其构造对全人类而言是相同的,客观世界对全人类而言是统一的,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过程也是一致的,都是由感性

22、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都必须遵循思维的基本规律,因此,思维具有全人类性;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不同民族可以有不同的语言,因此,语言具有民族性。3.所属的范畴不同:语言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属于物质的范畴;思维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认知过程 11、语言的产生包含哪几个阶段? 答:构建阶段、转换阶段、执行阶段。三、论述题 1、试述加工水平理论和相关的实验证据。 答:F.克雷克等人于1972年提出的与记忆 两过程理论相对立的观点。这一理论 强调用信息加工深度来解释记忆,认 为没有必要将记忆分为长时记忆和短 时记忆两种系统,所谓长时记忆和短 时记忆只不过是一种记忆过程中的不 同阶段。人们对识记材料保持时间的 长

23、短和记忆得清楚与否,决定于对材 料提供的信息是如何加工的,即决定 于加工水平。 如果对输入信息的加工 只是在粗浅的感觉水平上,那么其痕 迹保持的时间便是短暂的;如果对信 息的加工包含有语义的性质,那么其 痕迹的保持便会是持久的。 2、试述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中,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含义和特点。答:(一) 瞬时记忆: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一般又把视觉的瞬时记忆称为图像记忆,把听觉的瞬时记忆叫做声像记忆。瞬时记忆有如下特点:1. 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即瞬时记忆记住信息的方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因为

24、瞬时记忆的信息首先是以感觉通道内加以登记,因此,瞬时记忆具有鲜明的形象性。2. 瞬时记忆的容量很大,但保留的时间很短。一般认为,瞬时记忆的内容为920比特。3. 如果对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或者说当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时,信息就被转入短时记忆。否则,没有注意到的信息过1秒钟便会消失,也就是遗忘了。(二)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有如下特点: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 2,即5 9个项目,这也就是平常我们所所得记忆广度。如果超过短时记忆的容量或插入其他活动,短时记忆容易受到干扰而发生遗忘。为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可采用组

25、块的方法,即将校的记忆单位组合成大的单位来记忆,这时较大的记忆单位就叫做块。例如,将单个的汉子(人、学、机)变成双字的词(人民、学习、机器)来记,记忆的容量便扩大了一倍。2. 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即容易记住的是语言文字的声音,而不是它们的形象;非语言文字的材料主要是形象记忆,而且视觉记忆的形象占有更重要地位。此外,也有少量的语义记忆。3.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识到的。在短时记忆中加工信息的时候,有时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时又要从长时记忆中把这些知识经验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来。因此,短时记忆中即有从瞬时记忆中转来的信息,也有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

26、的信息,它们都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所以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4. 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不管是机械复述,还是运用记忆术所做的精细复述,都可以转入长时记忆系统。(三) 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有如下特点:1. 长时记忆的容量无论是信息的种类或是数量都是无限的。2. 长时记忆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2类。语义编码是用语言对信息进行加工,按材料的意义加以组织的编码。形象编码是以感觉映像形式对事物的意义进行的编码。 3. 长时记忆中存储的信息如果不是有意回忆的话,人们是不会意识到的。只有当人们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时,长时记忆存储

27、的信息再被再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才能被人们意识到。4. 长时记忆的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扰造成。干扰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3、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答: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断地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既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体思维发展的需要。 能否提出问题与人对活动的态度、兴趣以及现有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人对活动的态度越积极,越是有兴趣,与之相联系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提出问题,反之就不易发现和提出问题。(2)明确问题。 明确问题亦即分析问题。日常生活中发现

28、的问题,开始往往是混乱、不系统、不明确的。有时只知道有问题,而问题发生在什么地方却弄不清楚。明确问题就是抓住问题的核心,找出关键所在,使思维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方向性,并有选择地再现和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面临的问题。(3)提出假设。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解决问题的方案通常以假设的方式出现。假设就是问题解决者对问题的结论和解决方式的推测、假定以及设想出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假设的提出依赖于许多条件,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观的感性形象、尝试性的实际操作、言语表达和重述、创造性的构想等,都对假设的提出有重要影响。(4)检验假设。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证

29、明。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类:一是实际操作,即用实验和实践的方法,按假设去具体解决问题;另一类是通过思维去检验。如果假设是错误的,则要重新审查材料,提出新的假设。4、试述语言获得的阶段与语言获得的理论。答:准备阶段、发展阶段、完善阶段 语言获得的理论: 1、后天环境论。后天环境论是在美国心理学家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的。他们把语言看作是一种习惯,否定或轻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响。早期的行为主义者,认为儿童的语言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结果,是对成人语言的简单模仿。儿童生下来时大脑只是一张白纸,他听到成人的说话便受到了语言刺激,然后就模仿成人的话语。通过不断地刺激和模

30、仿,儿童就学会了母语。 2、先天决定论。先天决定论同后天环境论恰巧针锋相对,认为第一语言获得不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而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其中较有影响的是乔姆斯基的“先天能力说”和伦内伯格的“自然成熟说”。 3、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是以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说为基础的。皮亚杰认为,语言学习能力只是认知能力的一种,儿童并没有先天的独立于认知能力的之外语言学习能力,语言的发展是受认知能力的发展制约的,是儿童的主体因素与可贵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不断地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过程。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情绪: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

31、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2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不学而会的。每一种基本情绪都有其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外部表现和不同的适应功能。基本情绪的种类各家有不同的分法,近代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如由愤怒、厌恶和轻蔑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可叫做敌意;由恐惧、内疚、痛苦和愤怒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可叫做焦虑等等。 3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积极情绪是伴随在活动的积极体验,包括快乐、兴趣、满足和爱等。消极情绪指生活实践对人们心理上造成的负面影响。 4

32、心境、激情与应激: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做心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 5动机: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6需要: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7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和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8诱因;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 9成就目标:成就目标也称

33、目标定向(goal orientation)或成就目标定向(achievement goals orientation),它反映了个体对成就情境的一种认知倾向。 10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11能力与智力:一般认为,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在各种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它保证人们较容易和有效地认识世界,所以也叫认知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12模仿能力:模仿能力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

34、动,然后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模仿是动物和人类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二、简答题 1、简述情绪的成分与功能。答: 一般认为,情绪是由以下4种成分组成的:(1)情绪涉及身体的变化,这些变化多数是情绪的表达形式。(2)情绪是行动的准备阶段,一些人称之为“行动潜能”。(3)情绪涉及有意识的体验。当人们感知事物时,就会存在情绪体验。(4)情绪涉及认知的成分,包括注意、知觉和记忆成绩与情绪关系;刺激的意义与情绪的关系,情绪信息在大脑中的表征;情绪的认知发展以及情绪的解释和情绪的认知评价等。这是情绪的重要方面。情绪的功能:在人们的生活中,情绪不是一种毫无目的、没有任何意义的伴随体验。相反,它们是在适应外

35、界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工具。自我防御功能;社会适应功能;动力功能;强化功能;信号功能2、简述情绪的二维度说的基本内容。答: 情绪最基本的维度有两个,一个为都市愉快不愉快,称职为情绪的效价;另一个维度是唤醒度,有底唤醒高唤醒。 3、请简要列出情绪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答:1詹姆斯兰格理论。詹姆斯兰格情绪学说是有关情绪的生理机制方面的第一个学说。19世纪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卡尔兰格(CLange),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同一种关于情绪的生理机制的观点。一般人认为人是先害怕后逃跑,詹姆斯认为是先跑后怕;一般人认为是先怒后斗,詹

36、姆斯则认为是先斗后怒。他认为情绪的主观体验(即主观上觉得的那种心理状态)只是情绪的生理变化的结果,而情绪的生理变化才是情绪产生的原因。詹姆斯认为,通常的说法正是把这个因果关系弄颠倒了。詹姆斯认为,在情绪这件事上,心理变化不是身体变化的原因。怕是什么?怕是心理活动。跑是什么?跑是身体活动。心理活动不是身体活动的原因。2坎农巴德学说。坎农对詹姆斯兰格理论提出了三点疑问,并据此建立了与之不同的情绪理论。对詹姆斯理论的疑问:(1)机体上的生理变化在各种情绪状态下差异不大,很难作为依据去分辨各种不同的情绪;(2)机体的生理变化受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变化缓慢,不能说明情绪的骤变;(3)机体的某些生理变化可

37、由药物引起,但药物只能使生理状态激活,却不能产生某种情绪。坎农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使个体进入应激状态。因此,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到丘脑的控制。3三维理论。冯特认为情绪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即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并且每一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两极之间的不同位置上。这一理论具有突出的贡献:(1)维度的确定对于情绪测量有重要意义,通过它才能对情绪体验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

38、(2)冯特的情绪三维理论为情绪的维度理论奠定了基础。施洛伯格根据面部表情的研究,提出情绪的维度有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和刺激激活水平三个维度。他建立了一个三维模式图:椭圆切面的长轴为快乐维度,短轴为注意维度,垂直于椭圆面的轴则是激活水平的强度维度,三个不同水平的整合可以得到各种情绪。4四维理论。伊扎德认为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四个维度。愉快度表示主观体验的享乐色调。紧张度表示情绪的生理激活水平,包括肌肉紧张和动作抑制等成分的激活水平。激动度或冲动度表示个体对情绪、情境出现的突然性,即个体缺乏预料和缺乏准备的程度。确信度表示个体胜任承受感情的程度:在认知水平上,个体能报告出对情绪的理

39、解程度;在行为水平上,个体能报告出自身动作对情境适宜的程度。 4,简述动机的特点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马斯洛的动机需要层次论认为动机归纳为五大类,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的需要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最原始的本能需要。安全的需要是生理需要的延伸,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产生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感情与归属上的需要,体现了人有明确的社会需要和人际关系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两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人有发挥自己能力与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的需要。 5、举例说明动机与行为、工作效率的关系。 答:(一)

40、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动机除了具有激活和维持行为的功能以外,它与行为的关系十分复杂。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即各种不同的动机通过同一种行为表现出来;不同行为也可以由同一种或相似的动机。在同一个人身上,行为的动机有多种多样,其中某些动机占主导地位,称主导动机,有些处于从属地位,为从属动机。在动机与行为的效果关系上,情况也较复杂,一般来说,良好的动机应产生良好的效果,但也有事与愿违的情况发生。因此,只有了解一个人的动机,才能较准确地解释其行为,并对行为做出比较准确的控制与预测。(二)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上。人们倾向于认为动机强度越高对

41、行为的影响越大,工作效率越高;反之亦然。但事实并非如此。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过高或过低的动机强度都对工作效率产生不良影响。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并且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的性质不同而改变。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水平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这就是著名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6、在学校环境中,如何发挥社交动机的积极作用。答:小明的父母工作特别忙,

42、所以童年他一直在乡下奶奶家度过,直到八岁才回到城里上学。由于说一口家乡话,小明常常被班上的同学们取笑。也因为听不懂教师上课的普通话,所以小明的学习一直跟不上,成绩总是很糟糕,常常受到教师的训斥。小明孤独又自卑,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他整天想着用各种方法和教师、同学捣蛋。农村的孩子从小在田间玩耍,一点儿都不怕地里的小虫子、小动物。有一天,出于恶作剧的心理,小明抓了一只癞蛤蟆偷偷放在平日里总是嘲笑他的一个女生的课桌里。上课铃响了,教师走了进来,当这个女生把手伸进课桌里打算掏出书本时,却突然触到了一堆软绵绵的东西,立刻吓得哇哇直叫,从座位上跳起来,然后哭个不停。旁边的同学把她课桌里的东西全部倒出来,那

43、只癞蛤蟆便在教室的地板上一蹦一停,绕着教室转了大半圈,搞得班上的同学个个大呼小叫、避之犹恐不及。费了半天劲儿,教师才把这只不速之客请出门外,不过谁也没有心思继续上课了。看着课堂里翻天覆地的样子,小明心里暗暗得意,他觉得班里的同学至少有一点不如他:一个小小的癞蛤蟆就能被吓成这个样子。不过,也正因为这件事,他更成了班上的孤立分子,而且“臭名”传遍了全校。他被教师特意安置在最后一排的“专座”上,以免影响其他同学。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明在学校里总是形单影孤,没有一个朋友,也没有人多跟他说一句话,他心里烦透了上学。后来,小明迷上了武侠小说,整天梦想着自己能成为书中那些身怀绝技、笑傲江湖的“独行侠”。忽然有

44、那么一天改变了小明的整个生活。那是在数学课上,新来不久的数学老师布置了几道题让学生在课上练习,小明却趴在桌上写一篇小短文,内容是讲自己的武功如何如何地高明、打败天下无敌手。就在这个时候,数学教师走到他的旁边小明等待着教师的训斥和惩罚。然而,令他诧异的是,教师并没有指责他,而是拿起那篇没写完的文章饶有兴致地看了看,然后开心地笑了,说,“写得不错呀,等写完了拿来给老师看看,老师也是个武侠迷呢!”小明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怎么也想不到教师会这样对待他。下课后,他诚惶诚恐地把短文写完,然后工工整整地在方格纸上誊写了三遍,直到整篇文章没有一个字被涂改,才拿着去见数学教师,教师一边看一边笑,摸着他的小脑

45、袋欣喜地说:“小家伙,故事真是不错呀。将来你肯定能成个好作家!”小明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能有一个教师喜欢他,能有一个教师关怀和鼓励他,能有一个教师告诉他“未来会很棒”,这是一种何等的喜悦啊!那天晚上,小明躲在被窝里流泪了。从那以后,数学课成了他最喜欢的课程,因为他希望教师还能注意到他,希望教师还能多走几步,来到他的课桌边跟他说两句话,轻轻拍拍他的肩膀,温暖的手再摸摸他的脑瓜慢慢地,小明对学习的态度改变了。因为教师告诉过他,他将来一定会是一个好作家的光阴流逝,一晃13年过去了,如今的小明成了中国日报的记者,回想自己的成长道路,他说“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真是太重要了。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和与学生的交往

46、方式,真的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有时候,仅仅一两句短短的话语,一两个微小的动作就能奏效,只要它传达的是接纳、尊重、喜欢和信任。”在孩子们心目中,教师的地位很特殊、很神圣,他们渴望与教师的交往,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接纳,这对他们来说是莫大的奖励和鼓舞。如果老师能充分了解学生的这种需要和渴望并创设条件使这些需要得到满足,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不少教育家明确指出,学生的社交动机也是学习动机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应该学习如何利用这种力量。这一章里,我们谈谈社交动机的一些基本内容。7、能力是如何分类的。答: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通常也叫智力。它是人们完成任何

47、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是能力中最主要有最一般的部分。特殊能力是指人们从事特殊职业或专业需要的能力。例如音乐中所需要的听觉表象能力.人们从事任何一项专业性活动既需要一般能力,也需要特殊能力。二者的发展也是相互促进的。2、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晶体智力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人类学会的技能、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与流体智力相对应。晶体智力受后天的经验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减退,只是某些技能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变得无用了。流体智力指基本心理过程的能力,它随年龄的衰老而减退。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它与教育、文化

48、有关,并不因年龄增长而降低,只是到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3、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能力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而创造力则是指产生新思想和新产品的能力。 能力与大脑的机能有关,它主要侧重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即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运用智力、知识、技能的过程中,经过反复训练而获得的。能力是人依靠自我的智力和知识、技能等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所表现出来的心身能量。各种能力的有机结合,起质的变化的能力称为才能。才能的高度发展,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的能力称为天才。4、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能力按照它的功能可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指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它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3种认知能力:言语信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的能力);智慧技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的能力)认知策略(有意识地调节与监控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能力)。操作能力:操作能力指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劳动能力、艺术表现能力、体育运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都被认为是操作能力。操作能力是在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