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古代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06140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明中国古代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简明中国古代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简明中国古代史平时作业辅导(一) 一、填空题 1. 原始群 氏族公社 2. 母系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公社 3. 夏启 公元前21世纪 4. 禹 启 禅让 王位世袭 5. 封建领主制 西周 春秋 战国 6. 齐桓公 宋襄公 7. 管仲 8. 宋 华元 向戌 9. 燕 韩 10. 春秋 左传公羊传縠梁传 二、选择题 BBCDA BAAAC 三、名词解释 1. 禅让时代神农、 黄帝、蚩尤之后,又传数百年,为我国历史上的“禅让时代” 。当时中原地区部落联盟尧年老,选择舜为继承人,四岳十二(牧部落领袖)同意,尧传位给舜,舜老,又得四岳十二牧同意 ,传位给禹。这种职位禅让的做法

2、仍是氏族公社选举制的传统,史称“禅让时代。” 2. 分封制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周天子把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分封的诸侯在封国内握有军、政、财权,职位世代相袭,世卿世禄。他们与周王室保持臣属关系,承担出兵、戍守、纳贡和服役的义务。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当时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宋等。 3. 合纵与连横:关东各国为了抗拒强秦,组成军事联盟,称为“合纵”。秦为了破坏关东的“合纵”,以便于它向东方发展,就用军事压力和政治离间等手段,在关东争取盟国,称为“连横”。从事于“合纵”运动的主要人物是苏秦,从事于“连横”运动的是魏人张仪。 4. 国人暴动西周后期,

3、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山林川泽有所开发。至厉王时,他把王畿以内的山林川泽收归王室控制,不许中小贵族利用,亦不准劳动人民进入樵采捕捞。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当时,周公告诫他这样做会“民不堪命”。厉王不但不听,反而派人监视对他不满的人。对“谤王”者,一该屠杀。以致“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人”是居住在国都以内的人,多是平民,省份较高。至公元841年,国人发动暴动,反对周厉王,史称“国人暴动”。 5. 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国的一次赋税改革。开始实行以亩为单位征收耕地税的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实际上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税率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过程。 四

4、、简答题 1. 简述商代文字的基本情况 商代的文字主要指保存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的,称之为甲骨文。因多为记录占卜之事,亦称卜辞。自19世纪发现以来,所见单字已达4500多个,已能辨认的也有1200多个。甲骨卜辞是商朝的国家档案。反映了商朝后半期的宗教、经济、政治、军事、天文历法等情况。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文献资料,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2. 列举诸子百家中主要四家的名称、代表人物、代表著作。 学派名称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儒家 孔子、孟子 论语、孟子 道家 老子 道德经 墨家 墨子 墨子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五、问答题 1. 简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答:背景:秦在春秋时期,社会

5、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个大国。反映并加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赋税改革,也了落后于关东各国。关东的大国看不起秦国。公元前361年至前338年,秦孝公决心彻底改革。商鞅自魏国入秦,秦孝公任他为左庶长,实行变法。 内容:商鞅变法时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9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350年,变法的主要内容如下: A、政治方面是以池底废除旧的以嬴氏贵族为主体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为加强中央集权制所需要的政治制度为重点。 a、 制定二十级爵废除旧“世卿世禄”制,以后根据人们的军工大小受与爵位。 b、实行县制分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 c、实行什伍制度秦之都乡邑聚集原来都是自然形成的

6、大小居民点。要求居民登记户籍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 B、经济方面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 a、废井田,开阡陌,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统一度量衡。 C、社会方面主要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人口增长。 意义:增强了秦国势力,国势稳健发展,为后来兼并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 试述秦统一中国的原因。 秦朝统一中国是历史的趋势。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在发展,可是当时的诸侯割据混战的政治形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严重的矛盾。战争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人民普遍厌战。因此,消除封建割据混战的政治局面,实现全国的大一统,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的一百年间,政治方面,已经基本建立起了一套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经济方面,彻底废除了领主制的农奴制,建立了土地私有制,又实行了奖励耕织的制度,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也不断提高。在军事方面,对士卒严格训练,实行“军功爵”的政策,所以士卒勇于战斗。秦的疆土压不断扩大。以远远超过了关东六国所剩疆土的总和。至此秦以具备了消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必要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