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伦理考试资料.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07117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伦理考试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公共伦理考试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公共伦理考试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公共伦理考试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公共伦理考试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伦理考试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伦理考试资料.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共伦理考试资料一、 公共伦理兴起的内在逻辑(学科背景、社会背景、与公共管理职业的关系三方面) (一)社会背景 1、“行政国家”出现问题重新唤醒对伦理道德的重视。 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等导致的社会复杂化、行政权的特点、行政人员的自利心理等,共同推动了政府职能范围扩大,行政权的扩张。 行政国家的现象:行政组织规模开始膨胀、财政开支大幅增加、行政权突破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传统上界限分明的权力划分,出现了行政立法权和行政司法权,尤其是行政自由裁量权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由此带来权力扩张与规范需求。2、由行政管理到公共管理的发展,出现了新的伦理关系需要调整。 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不可治理性、社会自

2、治能力的提升以及对政府的不信任,新的公共管理主体的出现,新的关系需要伦理的规范和调整。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带来的变化。3、从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来看,追求德治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农业社会:统治型行政模式,权治、权制、秩序 工业社会:管理型行政模式,法治,法制,效率、公平 后工业社会:服务型行政模式,德治,德制,服务 (二)学科背景1、从行政学和公共管理学的发展来看,经历了从祛除价值到价值回归的过程。 1887年以来:政治行政二分法,价值中立,效率至上 20世纪30年代,美国行政学界开始有意识的把价值思维方式引入行政管理,以伦理标准评价行政活动与政府设置。 1940年前后,卡尔.弗雷德里克/赫尔

3、曼.芬纳论战,激发起对行政伦理问题的重视和兴趣:前者主张“主观责任”、“内部控制”,后者强调“客观责任”和“外部控制”。 60、70年代:新公共行政:民主与公正、社会福祉、公共行政的精神,为行政伦理学形成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行政伦理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仅有大约30年的历程,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由新公共行政的工作促成,同时反映了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公共行政学思想的发展。 80年代新公共管理: 三大危机:财政危机、效率危机、信任危机; 三个理论:经济人假设、公共选择理论、管理主义; 三大导向:市场导向、结果导向、顾客导向; 三个目标(3E): 经济( Economy) 效率(E

4、fficiency) 效益( Effectiveness) 90年代奥斯本和盖布勒在改革政府提出“企业化政府”模式: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浆; (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 (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 (4)有使命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 (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 (6)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需要; (7)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 (8)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 (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 (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90年代至今:登哈特夫妇新

5、公共服务理论 (1)服务而非掌舵; (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 (3)战略地思考,民主地行动; (4)服务于公民而不是顾客; (5)责任并不是单一的; (6)重视人而不止是生产率; (7)超越企业家身份,重视公民权和公共服务。 “治理”理论(governance):区别于统治(government)主体单一主体的多元;权力自上而下权力的双向行使;强制参与协商 “善治”:学者总结出十大品质,即:(1)合法(2)法治(3)透明(4)责任(5)回应(6)有效(7)参与(8)稳定(9)廉洁(10)公正。 2、从伦理学的发展来看,出现元伦理学重新向规范伦理学、美德伦理学的回归趋势。 重新重视应用伦

6、理学、职业伦理学的研究,从事实和价值的分离到重新重视价值。 规范伦理学(normative ethics):人的行为遵从何种道德标准,才能做到道德上的善。一般规范伦理学和应用规范伦理学。 元伦理学(meta-ethics):侧重于分析道德语言中的逻辑,解释道德术语及判断的意义,将道德语言与表达内容分开,主张研究伦理时对任何道德信念和原则体系都要保持“中立”。研究中有时机械地搬用自然科学机械符号和公式,具有形式化和脱离实际的倾向。 美德伦理学(virtue ethics):以人类个体或群体的道德品格和伦理德性作为基本研究主旨,意在通过体现在某些特殊人类个体或社会群体行为实践之中的卓越优异的道德品

7、质,揭示人类作为道德存在可能或应该达到的美德成就或道德境界。 总结: 公共管理对于责任与伦理的重视,是由公共管理职业特性、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和现实实践、以及与法治的关系共同促成的。首先是契合了公共管理的职业特性:公共性;其次是回应了现实对责任与伦理的需要;再次弥补了公共管理和伦理学理论发展的缺陷;最后与法治形成了互补关系。 公共管理伦理逐渐从公共管理的边缘走向公共管理的核心,反过来不断推动着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完善和公共管理实践的持续改进。二、 价值观:尤其是正义观,结合现实谈公共管理如何增进公正?(一) 正义观(罗尔斯): 1、作为公平的社会正义观: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就像真理是思想体系

8、的首要价值一样。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他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会整体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因此,正义否认为一些人分享更大利益而剥夺另一些人的自由是正当的,不承认许多人享受的较大利益能绰绰有余的补偿强加于少数人的牺牲。所以,在一个正义的社会里,平等的公民自由是确定不移的,由正义所保障的权利绝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或社会利益的权衡。作为人类活动的首要价值,真理和正义是绝不妥协的。 2、正义的主题:正义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或更准确的说,是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和确定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的分配方式

9、。所谓主要制度,是指政治结构和主要的经济和社会安排。社会基本结构之所以是正义的主要问题,是因为它的影响十分深刻并自始至终。一个社会体系的正义,本质上依赖于如何分配基本的权利义务,依赖于在社会的不同阶层中存在着的经济机会和社会条件。3、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自由平等原则。它要求社会中基本权利和义务分配是人人平等的,可以理解为政治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 第二个原则是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社会和经济利益分配无法做到完全平等,罗尔斯主张用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加以限制,即“各种地位不仅要在一种形式的意义上开放,而且应使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达到它们”。根据这一原则,自由的市场不应该

10、是完全放任不管,应当用以公正为目标的政治和法律制度调节。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仍然无法避免基于能力和天赋的不平等。罗尔斯主张用“差别原则”来纠正。他认为,任何人的才能都应该看作是一种共同的资产,一种共享的利益。这就要求“那些先天有利的人,不论他们是谁,只能在改善那些不利者的状况的条件下从他们的幸运中得利”。 两个正义原则的顺序:两个优先原则。第一个优先原则是自由优先于平等。自由只能因为自由的缘故而被限制。有两种情形:一是一种不够广泛的自由必须加强由所有人分享的完整自由体系;二是一种不够平等的自由必须可以为那些拥有较少自由的公民所接受。第二个优先原则,机会公平平等原则优先于差别原则,即机会均等优先于

11、分配平等。两种情形,一是一种机会的不平等必须扩展那些机会较少者的机会;二是一种过高的储存率必须最终减轻那些承受这一重负的人们的负担。(二) 结合现实增进社会公正; 应当承认,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存在社会不公的问题。一个社会,由于未能使其公民最充分的发挥天赋能力而损害了社会自身。罗尔斯的正义论为我们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更好地进行公共管理提供了借鉴。在公共管理中要实现和维护社会正义,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认识社会公平的正确含义。社会公平,不仅指经济公平,还应该社会学意义上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消费水平不过分悬殊;法学意义上权

12、利与义务对称,人们的获得与其承担的责任及所做贡献相一致。 2、在执政理念上要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罗尔斯强调公平正义,但并不是不讲究效率。他强调效率原则必须以公正原则为前提,并力图寻找一种几乎正义原则又有效率的分配原则。3、在外部管理上,合理安排社会的基本结构; (1)利益分配:让利于民;分配差距的弥补:城乡差距、不同阶层收入差距,垄断和竞争行业之间的差距等。 (2)权利分配:还权于民 没有政治权利的保证,有利于普通民众的政策变化只是政府的恩赐。 从权利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也应该还权于民。 从合法性获取的

13、多元途径来看,中国亟需把还权于民作为重点。 (3)制度公正:取信于民 理念和现实的中介,政府公信力依靠制度公正的保障。4、内部管理,赏罚和录用晋升要体现公正。 (1)考核奖惩:劣币驱逐良币;经济学上的含义,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2)录用晋升:伯乐相马和公开赛马三、 伦理决策:多种冲突下要考虑哪些因素(一) 伦理决策模式介绍1,伦理决策模式的核心是要行政人员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2,伦理决策模式一对伦理层次的分析为基础,即可将伦理思考的方式划分为四个区别明显的层次:表达层次、道德规则层次、伦理分析层次和后伦理层次。表达层次仅仅是就伦理问题表达的某种情感。这是价值判断的最常见的形式,既不想引起回应

14、也不想劝阻别人;既不提供有关事态的证据有不提供详细的事态描述。道德规则层次是指严肃地提出问题并予以严肃回答的一种状态,只处于问题相关的恰当的行为方式并开始评估各种可能的方法及其后果。大多数的实际决策将会在这一层次作出。伦理分析层次是对道德规则进行基本的再思考,重新审查我们的常规行为标准中隐含的伦理准则。我们需要将抽象的价值观陈述为直观的伦理准则。后伦理决策层次是最为基本的哲学思考层次。只有当人们面临权的理想和信念为及时,才会涉及到这一层次。3,伦理决策模式被分为五个步骤和四个环节第一步是描述情形,即超越情感的影响去描述事实真相。第二步是定义伦理问题,即从伦理角度而不是实践角度给问题下定义。第三

15、步是区分可供选择的方法,即运用一切方式和技巧超越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第四步是设想可能的后果,第五步是选择一种方法并作出决策。这是伦理决策的关键阶段,是以伦理思考第二、第三层次为依据的实践运用。四个环节:一是道德规则;二是答辩彩排;三是伦理准则;四是预期的自我评价。这四个环节并不是完全次序分明的。(二) 伦理冲突伦理冲突最常见的三种形式是:一是权力冲突。行政人员就处于这些不同的权力来源之间,面对着多重矛盾的权力资源所带来的不同责任之间的冲突。二是利益冲突。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行政人员在面对角色冲突和各种权力资源之间的紧张关系时,个人利益与作为公共管理者的义务之间产生了冲突。第三种是角色冲突。当效

16、忠组织的义务与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责之间发生矛盾时,角色冲突现象便发生了。(三)伦理决策模式的启示在公共行政实践过程中,当行政人员面临诸多伦理准则或伦理价值之间的冲突时,为了实现某一伦理价值而牺牲了另一伦理价值时,行政人员的伦理责任就陷入了选择困境,即为伦理冲突困境。1,首先应该正确分析伦理冲突困境中的各种因素,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出发,为做一个正确伦理决策做好准备。2,公共管理者应该有正确的角色定位。公共行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的实现,真正存在于公共部门的个人精神应该是一种公共精神。公共管理者应该怀抱有一其中对待公共事务的德,对公共事务的善。行政人员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他们是公共利益的

17、代表着和执行者,如何才能与广大的公共利益相符合,才是权利行使的出发点,也是权利行使的归宿。3,公共管理者应切实负起管理责任责任的承担包含着三个主要成分:第一,个人八个人看作是自己行为的根源;第二,个体必须看到,在某些情景下,让别人把他归属于某些情景下的反应态度是公平的;第三,个体对自我的看法,是以某种恰当的方式建立在证据基础上的。只有行政人员愿意并敢于承担责任,才能更好的考虑冲突因素,了解冲突环境,在做一些伦理决策时做更多的考虑,不会选择逃避承担决策责任。4,提高公共管理人员的伦理自主性伦理冲突的产生的自有其社会、经济和历史的根源,而其实质却是责任和义务的冲突性和对抗性。随着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

18、会的过度,这种冲突趋势会增强。伦理冲突的解决既有赖于法律程序和组织制度的改善,更有赖于行政人员个体的基于伦理自主性基础上的负责任的行为。四、 腐败正当论看法、危害(一)腐败的功能主义说腐败有利论: 1、内容: (1)观点:存在即合理;功能主义说认为,腐败是克服市场分割以及在地方、单位和传统关系网络中发挥再分配性功能的需要,它有助于绕过僵硬的体制而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 (2)特殊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迅速崛起的新兴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常常伴随着严重的腐败,使得“腐败是经济增长的润滑剂”的“功能主义说”广为流行。 (3)价值取向:功利取向,狭义的经济效率; (4)立论逻辑:

19、A.转型期的体制僵化腐败经济效率; B.腐败激励官员吸引优秀人才; C.经由腐败私有财产法治 2、认识和分析: (1)价值取向有问题,过于单一;公平正义等价值缺失; (2)观察问题范围狭窄, 从个体的效用出发推导总体效用。只看腐败在特定体制下的正效应,没有看到其产生的外部效应:对政治体制和政治秩序、社会环境、文化价值带来的负面影响;只看腐败在短期内的效果,没有看到其对未来发展的危害。 (3)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正效应和负效应,关键是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种论调并没有做出相应的比较分析 (4)体制僵化和管制过多的改变途径是否只有腐败一条道路?体制有问题,不去改变体制,却赞扬腐败本身,由于憎

20、恨僵化体制之恶而去赞扬另外一种恶腐败,通过论证一种恶能够减少另外一种恶并不能为该种恶提供全面的正当性辩护。(5)就其立论根据而言,也是站不住脚的:其一:腐败不一定必然带来经济效率。其二:腐败确实能够激励官员,吸引社会精英。但缺少良知的有能力的公务员相反会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大;其三:腐败并不带来僵化体制、过度管制体制的根本性改变。同样,腐败也不会通过私有财产的扩大带来腐败者对权利的需求和对法治的追求。 3、对腐败治理的影响(1)可能产生误导。看似有理,迎合了社会公众对体制僵化和管制过多的改革需求,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在意识形态上的地位,很容易混淆视听,迷惑相当一部分人,影响对腐败的认知,误导腐败治理

21、,对这种极易忽悠人的论调要加以警惕。(2)反腐的文化角力。“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腐败不可怕,就怕腐败有文化”。腐败不仅仅是政治领域的权力角力,更是深层次的文化角力。在腐败认知领域一定要深入分析这种似是而非的偏见、错误认识,坚定反腐的决心和意志。(3)反腐的源头治理。这种论调的逻辑起点是体制的僵化,其错误是只能说明腐败产生的原因,但不能说明腐败本身的正当性和有利性。但这种分析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的认识腐败产生的深层次根源,能够提醒我们更多的从体制和制度角度预防腐败,而不是简单的对腐败行为予以打击。(二)腐败的危害世界银行的考夫曼等人的研究指出:尽管从个体来看,腐败可能会提高效用,但是从

22、整个社会总体来看,腐败会严重损害制度的权威性,降低效率,并助长公职人员的创租行为。他们提出“腐败是经济增长的润滑剂吗?”这一影响广泛的问题,对“腐败有益”进行了全面的驳斥。1、非生产性寻利活动:腐败不是生产性行为,仅是财富非正当转移;2、腐败直接损害相关利益者的合法权益;3、腐败的负外部效应:(1)、投资环境的恶化,国有财产的巨大损失,经济效率的丧失;(2)、政府权威丧失、破坏法治、政府合法性削弱;(3)、社会贫富差距,社会秩序动荡;(4)、社会道德沦丧,价值信仰遗弃,生活质量的下降;五、 公共责任包含哪几大块 公共责任:公共管理主体,包括公共管理组织及其公职人员,由于所具有的公权地位和公职身

23、份,在行使公共权力、维护公民权利、增进公共利益的过程中对授权者、法律法规、公众和社会期待等应承担的各种责任。 公共责任既包括积极责任,也包括消极责任:公共管理主体不但要积极的回应社会公众的需求,制定各种公共政策,公正有效的实现公众需求、维护公民权利、增进公共利益;而且还要在自己未能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公众需求,未能保护公民权利和实现公共利益甚至侵犯公民权利、破坏公共利益时,要接受相应的监督、纠正、惩罚、谴责等否定性后果。 公共责任包含众多内容,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1、库珀从公共管理者个人角度出发,划分为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 客观责任与从外部强加的可能事物有关;具体形式有两个方面,包括对某人或者某集

24、体负责,也包括对某一任务、下属员工人事管理和实现某一目标负责,置于组织和政治背景中考察时,则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对组织的上级和下属负责;对民选官员负责;对公民负责。 主观责任与那些我们自己认为应当为之负责的事物相关。与客观责任根源于法律、组织机构、社会对公共管理者的角色期待不同,是根植于我们自己对忠诚、良知、认同的信仰。2、根据责任的具体表现形式,公共责任的体系具体构成: (1)政治责任:政治责任的本质就在于体现民意和公共利益、公共管理的回应性以及就公共管理活动的效果对公众负责。 (2)法律责任:公共管理主体必须具有法治精神,遵守法律规定,履行规定职责,并承担因违法所引起的法律后果 (3)管理(

25、行政)责任:公共管理主体日常管理活动中,根据层级关系中的职位职务的要求,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责,对管理的具体目标和任务负责。 (4)道德(伦理)责任:公共管理主体的行为必须适合公众和社会期待的道德标准和规范,否则要受到相应的谴责和惩罚。符合社会公德要求,符合公共管理职业道德要求四者是从不同的维度来看,实际存在交叉,而且地位和重要性也不尽相同。六、道德考核评价,可结合中组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七、儒家、法家的基本观(一)儒家基本观儒家以人性善为基础,提出“仁政”“礼制”“德治”的管理思想,重视的是发挥人格内在的管理力量,如道德的约束力、向善性、传统等,通过内省、修炼、扬善等方式来实现管理

26、目标。1、儒家的人性观“人性本善”;2、孔子的“德治”思想;(1)继承西周“敬天保民”思想,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主张“节用而爱民,使民以时”。(2)主张实行礼治。所谓礼治,就是要求各级管理者安于名位,遵守礼制,不得僭越,以便于巩固统治阶级内部关系,从而有效管理民众。(3)注重道德伦理教育;(4)为政在人,修己安人;3、孟子的“仁政” (1)民为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制民之产: (3)以德服人:认为以德服人,才能得到人心,人心既得,即使用最坏的武器,也能战胜拥有强大武器的敌人。 (4)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孟子要求统治者要善于选拔和使用人才,没有贤臣的辅佐,贤王也

27、难以成事。4、评价:(1)人本管理思想的萌芽;修己安人;中庸之道等。 (2)人治:规则制度的缺失;道德教化和虚伪;人的个性的压抑;法、情、理和家族、人情关系的泛化。(二)法家基本观1、法家的人性观性本恶;本性自私,人的行为源于自利动机。惟一可信的是法(普遍主义的赏罚规定)、术(通过分权制衡驾驭群臣的权术)、势(严刑峻法形成的高压)。2、法家的治理观;(1)弃德崇法 A.推崇“法治”:主张给于法以莫大的权威,使之成为全社会必须严格遵守的言行标准。 B.批判“人治”:按照统治者个人意志或裁量来统治不妥,贤明统治者可遇而不可求。 C.“仁政”不可靠:在批判“人治”的同时,指出“仁政”不可恃,认为忠孝

28、仁爱等伦理观念不适用于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2) 严刑峻法; 法家主张使用重刑,不单是对重罪予以重刑,而且要“轻罪重罚”以收阻吓作用,杀一儆百。 (3)恃术而不恃信 将驾驭群臣之术视为君主所必需,认为君臣关系不过是相互利用的买卖关系;君主要使臣下为自己效力建功,不能依靠信义使之不忍欺骗,而要依靠术使之不能欺骗。 3、评价 总结:抱法处势而用术:法术势相结合 (1)偏颇的人性论: 强调人的趋利避害心理,但与现代功利主义不同,法家并非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而是要利用这种心理,去设计相应的赏罚制度,从而使人们的行为受到统治者的操纵,使人民在利害的驱使下为统治者富国强兵目的服务。 但人性中除了避免

29、受到统治者的惩罚和得到统治者的赏赐的动力外,就没有其它东西吗?人类是否甘心像蚂蚁、蜜蜂或机械人般生活?人是否能被强迫放弃其理性、良知和对于真善美的追求? (2)狭隘和扭曲的社会目标 法家是在战国乱世中为君主出谋划策、寻求富国强兵之道的思想家。国君的利益在于增加生产、加强兵力、扩张领土以至征服天下,这和人民对安居乐业的要求是有矛盾的。 法家的法制设计的目标在于鼓励农业和军事活动,而非整体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以法制导引人们全力投入农和战的活动,放弃其它任何福利的追求。 (3)极端君权论 没有“贵民”观念,在君民平衡上,向君方一面倒。 “法”、“势”、“术”的结合使用。“势”是权势,“术”是权术,

30、都是用以强化君主个人的权力的技术,为了权力而不择手段。八、还有一个是关于伦理架构的(一)行政伦理架构概要说明 1、功能:监控、指导、管理 八个要素服务于三项功能,实际运作中,每一个要素除服务于主要功能外,还可以辅助其他功能。 监控(3个):确保独立调查和起诉的法制框架;有效的责任机制;公众参与和监督。 指导(3个):政治领导层的郑重承诺和支持;表明行政价值和伦理标准的行为规范;以教育和培训为主要内容的职业社会化。 管理(2个):公务员完善的保障机制(基于有效的人事政策);行政协调机构(中央一级或特设机构)以上架构的各个功能若要行之有效,有赖于与各国的目标相结合,特别是应当符合本国的文化、政治、

31、行政发展的背景。 2、要素:外部和内部 外部要素:针对全体公务员,包括领导层的支持、法制框架、公众参与和监督、协调机构等,可以看作是行为标准和违规的惩治办法,是权威的表现。 内部要素:具体到每个组织,包括责任机制、行为规范、职业培训、公务员保障机制等,涉及公务员行为的价值导向。 外、内两类要素互为补充,相互依靠,才能可靠有效,削弱任何一方会影响到另一方。从逻辑上讲,有些要素是别的要素的前提。一般是外部要素先到位,而后内部要素方可有效实行。内部要素是将外部要素与本部门实际结合加以贯彻落实的举措。 (二)行政伦理架构要素分析1、政治支持领导人的支持是保证伦理建设其他要素有效推行的前提。认为民主选举

32、的政治官员在推进政府伦理建设方面有两项关键的职能:一是作为政治家,就其所领导的政府行为而言,有义务对选民负责,有责任要求政府决策公开,提供公平服务;二是作为立法者,有权推行自己的主张,可以要求政府公务员向其报告公务履行情况。通过言论表态(讲话、公开声明、签署文件),对公众的强烈呼声给以坚定的回应,对行政伦理建设给予指导。发现政府丑闻后,成立专门机构或人员进行调查,或就伦理建设拿出新的办法。通过自身努力或依靠工作团队,在推动行政伦理建设方面做出良好示范,尊重民主,崇尚法治,纠正不正之风,扭转公众不信任情绪和犬儒主义。通过资源分配,如专项拨款等途径确保有充足的经费用于伦理建设的宣传培训、调查、立法

33、和其他相关活动。2、法制框架为公务员规定行政行为的伦理标准,并通过调查和起诉制度使之得以实行的一套法律法规。对公务员行为做出约束性规定,以惩罚机制落实,并确保实现公众监督和参与。它是伦理架构建设的保证,起着监控职能作用。经验:一个国家在进行伦理立法时,需要考虑到适用范围;需要考虑已经颁布实行的法律框架、法律传统和相关的文化背景;还需要考虑在减少规制的同时增加伦理立法,该做如何的说明。3、责任机制对公务员的内在要求是简明的行政程序和规范的办事制度;对公共机构团体的外在要求是协商机制和监察机制。注意三个问题:其一是职责上的两难:对政治官员,对公众,对媒体等,公务员更加需要依靠责任机制分清谁是自己的

34、服务对象。其二,与管理框架结合,使公务员的实际职责一目了然。其三,兼有调查、评估作用。当一个国家确定责任机制在行政伦理架构中的作用时,应当意识到它在庞大的公共管理环境中的总体导向。需要思考是恪守严密的控制体制,还是要逐渐松绑倡导推广绩效标准?新的责任机制应该如何界定。4、行为规范形式可是法律或行政文告,由政府统一制定或各部门分别制定。界定行为界限,倡导高尚伦理价值目标,规范、控制和引导作用。组织的行为规范一般包括:价值观、组织职能、雇员职责及其与组织关系(还可以说明组织机构与宪法、公众、政府、民选官员和立法机构的关系),雇员的法律义务(如遇到利益冲突要申明立场、不得参加党派活动等),此外还可有

35、告诫性的措施。质疑:行为规范中条文的简要叙述,解决不了伦理困境中的复杂问题。因此,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规范的制定按不同国情因地制宜。根据本国情况,分不同层次或以不同方式制定行政伦理规范。在中央或联邦一级政府制定行为规范的国家有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美国等;也有一些国家由各部、局一级制定,如荷兰;还有把行为规范写进任用合同的,如有违反给予纪律处分或予辞退,如英国一些公共组织。其二,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应“走群众路线”。在制定和推行行政伦理规范时,听取公共雇员的意见,让他们参与进来,能使规范的制定更具有针对性、广泛性、操作性,更便于履行。5、职业社会化职业社会化指的是公务员学习领会和践行职

36、业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的过程。主要作用在于宣传行为的伦理标准,以及培养公务员遵守行政伦理规范的自觉性和技能,从而使公务员理解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更好的运用法律法规,以及如何遵守责任机制。通过导向功能的发挥,对监控功能起到强化作用。首先,积极作为;其次,培训和倡导从上层做起,示范作用;三是和现实紧密结合,解决仅仅依据法律法规很难处理的行政伦理困境。其一:教育和培训。入门培训:公务员的职责,包括与上级和公众的关系;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伦理规范;责任机制,包括行政程序和报告制度;待人处事的价值观,包括组织上的,也包括个人的。尤其注意针对私营部门转入公共机构的人员,如荷兰。经常性培训,主要让有一定经历的

37、公务员学习掌握鉴别、分析问题的技能,善于思考和判断行政伦理问题,提高决策水平。可以形成论坛。美国许多部门还对即将离开本单位的雇员进行行政伦理宣传教育。其二,领导人以身作则。言传更要身教,才能让下属信服。如新西兰,对各部门领导人的职责要求是,既要抓好本部门的行政伦理建设,还要率先垂范。在挪威,多数伦理培训课程就是担任领导职务或主管人事的人员。6、保障机制对良好的伦理风范起促进作用。需要考虑外部和内部的影响。外部因素:频繁的行政改革和公务员的士气之间关系。内部因素:人事政策对公务员行为影响,主要表现为三方面。第一,人事政策决定公务员的录用、培训、考核、奖励和处分等,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本部门的组织文化

38、。必须坚持公正平等的标准,主要体现为人事聘用和提升时坚持功绩标准,并贯穿于各个环节,而且对所有人都做到一视同仁。第二,工资待遇和工作是否稳定直接影响士气。大多数国家取得共识:在充满诱惑的市场经济环境,若公务员待遇过低,将会影响到遵守行政伦理规范的自觉性。此外,工作的稳定度和功绩动机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关系。灵活的合同聘用制(包括临时雇佣),对其负面影响的管理已经引起重视。第三,人事政策中对不良行为的预防性措施,有助于提高公务员抵制不良诱惑的信息,使腐败行为无法掩盖,使不道德行为受到举报。应当制定完备的程序措施,使公务员明白遇到不法现象应当拒绝和举报,何时举报,如何举报,并且能够得到相应的保护。7、

39、协调机构议会的委员会或政府部委或专门监督政府部门伦理问题的特设机构。主要发挥管理功能,对行政伦理架构的其他方面予以支持和协调。一般来说,身兼三种角色:其一,门卫角色。对已经构成或者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的违反行政伦理的行为进行调查或者起诉。鉴于该机构效能的主要体现是揭发违法行为,他们需要足够的资金、权威和独立地位以增强工作力度。其二,顾问角色。主要工作是向行政机关或各公共机构提供咨询和建议,而不是执法和调查。具体工作有:就现行的行政伦理情况进行独立的评述;对变化中的社会规范进行调研,以使对公共行政行为标准提出修改建议;检查各单位的行政伦理环境等。其三,推动者角色。该角色的协调机构在各国最为常见,通

40、常是常设的中央管理机构或政府的行政部门,向公务员甚至全社会进行宣传教育,引导所有公务员提高伦理意识,并帮助他们掌握伦理分析技能。如澳大利亚的管理顾问理事会对促进政府伦理建设有长远的目标。新西兰的“国家服务委员会”是法定部门,负责制定有关廉政和行政行为的政策。挪威的公职部负责伦理教育和培训。8、公众监督公众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除了要求信息公开外,要求能够实际参与政府决策过程,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在政策制定和项目安排过程中,更多的同利益关系人进行磋商,方式可以运用公开听证、重点团体或者客户满意调查等。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对于遏制腐败行为,具有强大的威力。但是,社会的监督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保障公民自由获

41、取信息的法律法规。更进一步说,公众参与的文化传统以及允许这种公众参与的现行行政程序,将决定公众参与和监督会对行政伦理架构建设起多大的作用。注: 答案不很完整,有些内容需要自己整理总结补充材料: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中组发201126号)2012-05-29 点击数:160 为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全面客观准确地考核干部的德,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现就加强干部德的考核提出以下意见。一、进一步明确考核干部德的基本要求1、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是党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新要求。必须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从

42、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现实需要出发,突出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树立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正确导向。2、对干部德的考核,要体现国家公职人员职业特点和所肩负的责任,坚持政治性、先进性、示范性要求,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廉洁自律为重点,加强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的考核。3、考核干部的政治品质,主要考核干部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纪律、党性原则等方面的表现,重点了解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实践党的宗旨、坚持执政为民、

43、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和执行民主集中制等情况。4、考核干部的道德品行,主要考核干部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重点了解干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模范遵守社会公共道德、抵制各种不文明行为方面,在敬业奉献、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方面,在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品行端正、情趣健康方面,在遵守廉洁从政行为准则、秉公用权、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严格要求配偶和子女以及其他亲属等方面的表现。二、改进和完善干部德的考核方法5、对干部德的考核,主要结合平时考核、年度考核、换届(任期)考察、后备干部考察、任职考察等进行。必要时也可对干部的德进行专项考核。6、干部考核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突出对德的

44、要求。个人述职要述德,民主测评要测德,个别谈话要问德,民意调查要了解干部在群众中的口碑,实绩分析要了解干部的政绩观、工作动机和工作作风,综合评价要全面分析干部的德。7、把考核干部在关键时刻、重要事件中的表现作为考核干部德的主要途径。着重从干部在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完成重大任务、面临重大考验、应对突发事件、抗御自然灾害、解决复杂问题、对待名利地位和进退留转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分析干部的德。同时,要注意从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和日常学习生活表现中鉴别干部的德,运用巡视、审计、个人事项报告、信访举报等相关信息,对照历次考核情况,进行印证分析,重视一贯表现,全面掌握干部德的真实情况。8、对干部德的考核要

45、注重群众公论。采取个别谈话、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舆论评价和社会反映,从群众口碑和知情人意见中分析了解干部的德。对反映问题较多或突出的要及时进行核实和认定。9、创新考核干部德的方法。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和工作需要出发,改进和创新德的考核方法,增强考核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正向测评与反向调查相结合、“八小时”内外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量化测评相结合等方法,建立德的考核档案,注重对干部德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10、对干部德的考核,要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根据干部不同层级和岗位,分级分类提出德的考核重点。对中高级干部要突出考核理想信念、政治立场、与党中央保持一

46、致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情况,对高级干部还要按照政治家的标准来要求。对基层领导干部特别是县乡领导干部,要突出考核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办事公道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对党政正职,要按照关键岗位重点管理的要求,突出考核党性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原则、履行廉政职责等方面的情况。要注意根据不同地区、部门和行业干部队伍的实际,确定和建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德的考核项目,突出重点和针对性。11、对干部德的考核要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形成准确鲜明的意见,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三、充分运用干部德的考核结果12、把德的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依据。对德表现好的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注重选拔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干部,注重选拔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干部,注重选拔坚持原则、敢于负责的干部,注重选拔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干部,注重选拔执政为民、清正廉洁的干部。坚决不用政治上不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力的人,坚决不用品质不好、为政不廉的人,坚决不用群众观念淡漠、对人民群众没有感情的人,坚决不用作风不正、热衷做表面文章和搞形式主义的人,坚决不用不坚持原则、奉行好人主义和严重闹不团结的人,已在领导岗位上的要撤换下来。13、把德的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