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品黔茶贵州茶品汇集.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07790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品黔茶贵州茶品汇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品黔茶贵州茶品汇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品黔茶贵州茶品汇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品黔茶贵州茶品汇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品黔茶贵州茶品汇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品黔茶贵州茶品汇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品黔茶贵州茶品汇集.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品黔茶 贵州茶品汇集 贵州名茶湄江翠片湄江翠片,原名湄江茶,因产于湄江河畔而得名。湄江翠片产于贵州省湄江茶场,该场地处湄江河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极宜于茶树生长。湄江翠片采自湄江良种苔茶的嫩梢。清明前后开采,以明前茶品质最佳。特、级翠片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芽叶长度分别为厘米、厘米、厘米。三级翠片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芽叶长度不超过厘米。通常,制克特级翠片需采万个以上芽头。一级翠片约需万个左右芽头。采回的芽叶必须分级摊放在通风阴凉处,摊放厚度每平方米公斤,失水量左右。一般历时小时。 翠片炒制技术考究,既吸取了西湖龙井茶的炒制方法,又有其独特之处。主要工艺分杀青、

2、摊凉、二炒、摊凉、煇锅等五道工序。采用双手在电炒铁锅内进行。主要手法有抖、带、搭、扣、拓、抓、拉、推、磨、压十种。各种手法视鲜叶老嫩、含水量高低等情况灵活变换,因势呵成。杀青:目的是破坏酶的活性,蒸发水分,初步做形。当锅温,投入克摊放叶。开始采用抖、带手势。当散发部分水分,叶质柔软,降低锅温至左右,采用搭、带、抖、拉、拓手势,边拉扣理条,边拓,并结合抖、带、搭手法。用力由轻到重,将芽叶拉直、搭平、拓紧。当杀青叶含水量达左右,茶香显露,茶条平伏,即可起锅。特级、级翠片杀青过程历时分钟,级翠片历时分钟。杀青叶摊放在双层白纸垫底的簸盘内摊凉散热,使水分重新分布均匀,便于二炒。摊凉时间分钟左右。二炒:

3、目的是继续做形和失水。当锅温,投入克摊凉叶,先用抓、抖、拓手势。当茶叶转软,有热手感时,换用拉、带、拓、推、磨手法,最后用推、磨为主的手势,将茶叶推直、磨光、磨平。当锅内发出沙沙响声,起锅摊凉。历时约分钟。二炒叶经分钟摊凉回潮,用簸扬去轻片,孔筛割去碎末。煇锅:目的是定形、干燥。当锅温左右,投入克二炒摊凉叶,先采用抓、抖手势,后用拉、推、磨、压手势,将茶叶贴紧锅壁,往返磨擦,尽量将茶叶磨光压平。当茶叶将达足干时,动作应轻巧,轻抓、轻磨、轻推,使外形扁平光滑,茸毫隐藏稀见,含水量左右,手一触即断,一捻即为粉末,起锅摊凉。筛分整形,簸去黄片、鱼叶、老叶,筛去碎末及其他夹杂物,分级归堆,包装贮藏,严

4、防受潮。湄江翠片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清芬悦鼻,粟香浓并伴有新鲜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贵州名茶梵净山贡茶梵净山贡茶源于“团龙贡茶”,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由于梵净山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光照充分,土质、水质和空气均无污染,土壤中又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很适宜于生产高级绿茶。历史上印江、松桃二县的贡茶都很出名,而今印江的团龙乡还有高近5米、碗口粗的4垄20株特大茶叶树。据牟应书等茶叶专家鉴定,这是中国定植绿茶树中树龄最长(400600年)、保留最好、杆茎最大的“中国茶王树”。梵净山贡茶色泽油亮,茸毛

5、多,氨基酸、蛋白质和宁酸的含量较高,同时富含人体必须的硒、锌等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滋味鲜醇,清香持久,具有清热解毒、降脂减肥、防癌抗衰老等功效。梵净山贡茶现已规模生产,品种多样,价廉物美。其名品如印江生产的“梵净翠峰”、“梵净雪峰”、“梵净绿茶”、“梵净山贡茶”和松桃生产的“松桃翠芬”、“松桃春毫”等,分别先后荣获国家、部、省级茶叶评比大奖。受梵净山贡茶工艺的影响,梵净山周边的石阡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铜仁市,依靠各自的山地优势,分别生产出“泉都碧龙茶”系列、苦丁茶、富硒茶、武陵山绿茶系列,至目前,梵净山茶叶越来越走俏中国市场。贵州名茶都匀毛尖都匀毛尖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

6、是黔南三大名茶之一。据1925年都匀县志稿载:“茶,四乡多产之,产水菁者尤佳,以有密林防护也。 1915年,巴拿马赛会上曾得优奖。输销边粤各县,远近争购,惜产少耳。自治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 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可见,史籍对毛尖茶的产地、采摘时间、产品品质以及产销情况均作 了简明的记述。历史上毛尖茶的工艺几乎失传,1973年都匀茶场通过调查研究,试制成功新的毛尖茶,使这一古茶重放光彩。1982年在全国名茶评比会上,以优美的 品质跨进了全国名茶的行列。产品除销往北京、贵阳等大城市外,还远销日本和港、澳等地,深受消费者的赞赏。毛尖茶产于贵州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匀县,以主产区团

7、山乡茶农村的哨脚、哨上、黄河、黑 沟、钱家坡所产品质最佳。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映谷溪间,林木苍郁,云雾笼罩,气候温和,平均气温 15.5,年有效积温4915,冬天不严寒,夏季无酷暑,年降水量1404毫米,尤其是春夏之交,细雨蒙蒙,极利茶芽萌发。毛尖茶选用当地的苔茶良种,具有发芽早、芽叶 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特性,内含成份丰富。优良的芽梢,为形成毛尖茶的品质提供了物质基础。 毛尖茶清明前后开采,与都匀县志稿所述“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是相吻合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度不超过2.0厘米。通常炒制500克高级毛尖茶约需5.35.6万个芽头。采回的芽

8、叶必须经过精心拣剔,剔除不符要求的鱼叶、叶片及杂质等物。摊放1-2小时,表面水蒸发干净即可炒制。炒制工艺分杀青、揉捻、搓团提毫、干燥四道工序。毛尖茶炒制,全凭一双技巧熟练的手在锅内炒制,一气呵成。杀青:锅温120-140,投叶量500700克,以抖为主,抖闷结合,采用双手翻炒的手势。做到抖得散,翻得匀,杀得透。当叶质转软,清香透露,降低锅温进入揉捻工序。揉捻:揉时长、用力重,是毛尖茶揉捻的特点,是形成毛尖茶味浓的因素之一。锅温保持70左右, 用单把揉的手法,将茶叶左右推揉成条,重力推揉,达到细胞破碎充分的目的,当达五成干时即转入搓团提毫工序。搓团提毫:锅温50-60,将茶叶握在掌中合 掌旋搓,

9、搓成茶团,抖散炒于,反复数次至七成干度,改用双手捧茶,压搓茶条,边搓边炒,搓炒结合,搓至白毫竖起,茶叶约八成至九成干时,降低锅温(50 以下),将茶叶薄摊锅中炒至足干。炒干时作轻巧翻炒动作,使茶叶里外干度一致,增进香气。“三绿透三黄”是毛尖茶的特色,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具体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结纤细卷曲、披毫,色绿翠,香清高,味鲜 浓,叶底嫩绿匀整明亮。真是雪芽芬芳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鲜味,心旷神恰似神仙!真假鉴别:都匀毛尖产于贵州都匀县。茶叶嫩绿匀齐,细小短薄,一芽一叶初展,形似雀舌,长22.5厘米,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毫毛显露。叶底嫩绿匀齐。假茶叶底

10、不匀,味苦。贵州名茶贵定云雾茶产于贵州贵定县云雾山,又名贵定鱼钩茶,当地苗族称为bulaoji(不老几)。贵定云雾茶于康熙年间已显名,乾隆时为贡茶,产量少而不易得。现厂家为贵定县云雾中心茶场。主产区为仰望乡的上坝、竹林、长寿、排山、关口等十几个山寨,自然环境独特。满山奇药异草,面朝朝阳,背沐夕晖,温差大,土质酸性而疏松。当地苗族长期以来就有种茶制茶的经验与饮茶习惯。云雾茶采自当地的“仰望种”,具有叶色绿、茸毛多、芽叶肥壮、持嫩性强的特点。鲜叶采摘细嫩,俗称“嫩采雅雀嘴”。全年采摘五轮左右,春茶三次,清明前后采头道茶,谷雨采二道茶,立夏后采三道茶,最多采23次。不采秋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二叶为

11、主。成茶外形紧卷弯曲,形如鱼钩,披毫。茶汤浓酽,汤色碧绿。滋味醇厚,香气浓烈,有独特浓厚的蜂蜜香。此茶有降脂降压之功效。贵州名茶遵义毛峰遵义毛峰选用从福建引进的茶树良种福鼎大白茶的嫩梢为原料。该种具有芽壮叶肥,茸毛多的特点,鲜叶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丰富,为形成毛峰茶的色、香、味,提供了物质基础。毛峰茶采于清明前后。采摘标准分三个级别,特级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或全展,芽叶长度22.5厘米;一级茶标准以一芽一叶为主,芽叶长度2.53.0厘米;三级茶标准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33.5厘米。鲜叶进厂后经23小时摊凉后再行炒制。毛峰茶炒制技术精巧。工艺的要点是“三保一高”,即一保色泽翠绿,二保

12、茸毫显露且不离体,三保锋苗挺秀完整,一高就是香高持久。具体的工艺分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杀青和揉捻:杀青锅温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则。当锅温120140时,投入250350克摊放叶。待芽叶杀透杀匀,不生不熟,失水约35左右时,起锅趁热揉捻,揉至茶叶基本成条,稍有粘手感即为适度。干燥:干燥是毛峰茶造形的关键工序,包括揉紧、搓圆、理直三个过程。达到蒸发水分、造形、提毫的目的。锅温的控制,手势的灵活变换是确保成形提毫的重要技术措施。锅温先高后低,开始时锅温80左右,随水分的丧失,做形用力的加重,锅温逐渐降低。茶叶干度五成左右,锅温50左右是做形的最佳条件,抓紧这一有利时机,运用相应的手势,将茶叶理直、

13、搓紧、搓圆。当茶条基本形成,有刺手感时,40左右的锅温,轻巧的翻动手势是显毫、保持芽叶挺秀完整、足干的技术要点。当茸毫显露,手捻茶叶即成粉末,起锅摊凉贮藏。遵义毛峰自1974年问世以来,曾连年获奖,在全国农恳、社队企业两大系统的特种名茶评比中,名列前茅。1981年荣获省科研成果奖,1983年荣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细圆直,锋苗完整挺秀,身披银毫,色泽翠绿,嫩香持久,汤色碧绿清亮,滋味鲜醇,叶底嫩绿鲜活。贵州名茶羊艾毛峰羊艾毛峰属于绿茶类名茶,1960年研制成功,产于贵阳市西南远郊区的羊艾茶场。羊艾茶场地域平均海拔1300米,茶园分布于高山台地缓坡,年降雨量1125毫米,全

14、年约有290天是阴天或雨天,空气较湿润。全场现有投产茶园七千余亩,茶树品种是滇北“十里香”早芽中叶型群体品种,比当地品种早发芽八天,叶背茸毛较密,制干茶后银毫毕露,为外形增添无限美感。羊艾茶场产地早春多云雾,空气湿润,为茶芽的持嫩性及优异品质提供了良好的外界条件。羊艾毛峰的外形细嫩匀整,条索紧结卷曲,银毫满披,色泽翠绿油润:内质清香馥郁,汤色绿亮,滋味清纯鲜爽,叶底嫩绿匀亮。该茶1975年以后销往日本、美国等国和香港、澳门地区,深受客户欢迎。羊艾毛峰1984年被评为贵卅省地方名茶,1986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1988年获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990年获商业部部优产品奖称号,成为中国名茶

15、的颗璀璨的明珠。1998年,羊艾毛峰在江浙、上海、北京等地销售势头良好,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2001年在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举办的名优茶品比中,以最高分再次被评为贵州省名茶。羊艾茶场技术精湛、设备先进。制作羊艾毛峰要求在每年三月中旬左右,选择幼嫩初展的一芽一叶(俗称叶包芽)为原料,通过机械杀青、揉捻和烘焙并辅助精致的手法以保峰保毫保绿。在1997年前,羊艾毛峰主要是按计划少量生产,其产量徘徊在3吨左右,1997后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名优茶的生产开发,提高了名优茶生产规模和总体效益,2001年产量达19吨,销售收入达200万元,并力争2005年产量达35吨,销售收入达到400万。自1998年以来

16、,贵州省羊艾茶场以每年300亩的速度发展优良品种茶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羊艾毛峰的质量、产量将再上一个新台阶。贵州名茶武陵剑兰茶武陵剑兰茶产于贵州省东北部的武陵山茶场。该场位于横贯湘、鄂、川、黔边境的武陵山麓,距武陵山主峰著名旅游胜地梵净山仅数十公里之遥,周围山峦起伏,云雾缭绕,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常年细雨绵绵,又无工业污染,极宜茶树生长。由于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和传统苗文化千百年来的熏陶,武陵山地区的人民种茶、饮茶的历史悠远,且所产茶叶品质优良,历史上曾作为贡品贡奉皇室。武陵山茶场现有茶园面积5000余亩,均为90年代种植。武陵剑兰茶则是近几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17、专家指导下,借鉴西湖龙井茶的炒制工艺,结合该场茶叶鲜叶原料的实际状况而创制的一只扁形名茶,其品质特点为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绿翠,汤色黄绿明亮,清香持久,滋味甘醇,叶底嫩黄。1999年在中国茶叶学会组织的第三届“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中获一等奖,并且荣获中国第二届国际茶博览会国际文化名茶金奖。现将采制工艺介绍如下:?1?鲜叶采摘 选择生长势好的福鼎大白茶和贵州苔茶等优良品种茶树,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芽叶,要求芽长于叶。不采雨水叶、受病虫危害叶和紫芽等不符合制作要求的芽叶。采摘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2?鲜叶摊放 采下的鲜叶用竹篓盛放,并及时送茶厂摊于篾垫上,厚度约2cm,摊放时间为152

18、0小时,在100kg鲜叶减重至87kg左右,叶质萎软时,即可付制。?3?青锅 青锅在电炒锅内手工进行,投叶量约150g,锅温100左右。采用抖、抖抹结合、搭抹结合等近似于龙井茶的炒制手法,约经15分钟,到在制叶舒展扁平、含水率接近25%时,起锅摊放回潮。?4?辉锅 青锅叶摊放回潮时间约45分钟,然后用竹筛分筛,筛头、筛底要分别辉锅。辉锅仍在电炒锅内进行,投叶量为250g,锅温6090,采用搭、抹、推、压、磨等手法,炒至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翠绿,含水率达6%7%时起锅,历时25分钟左右。?5?整理贮存 炒制完毕的武陵剑兰茶,最后还要筛、簸、拣加工整理,以除去片末,使大小一 致。成品茶要贮于密封性能

19、好、无异味、装有生石灰等干燥剂的容器里存放待售。贵州名茶红碎茶贵州红碎茶,统称黔红。产于(晴隆县)花贡、(罗甸县)上隆、(贵阳市)羊艾、(长顺县)广顺、(湄潭县)湄潭、(黎平县)桂花台等地茶场。 贵州的产茶历史悠久,在陆羽的茶经里已作了明确的记述。贵州位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地处云贵高原的东坡,地形差异悬殊,地貌变化复杂。全省茶产区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多云多雾,雨量充沛,昼夜温差较大,多散射光。年均气温在15以上,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山地土壤疏松肥沃,多为酸性和微酸性,具备了茶树生长的良好条件,芽叶肥壮,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含量尤其丰富,为创制优质名茶提供了天然

20、的物质基础。 贵州红碎茶的生产和发展与全国同步。其生产工艺在洛托凡型转为揉切机/CTC的基础上。对“CTC型”与“LTP型”(劳瑞制茶机)经过不断改进、溶化、配套,形成“三合一”的独特工艺。以这些先进的机械设备加工的红碎茶,其颗粒细匀,内质上具有浓、强、鲜的特点。 贵州红碎茶的花色类型多,约占全国统一标准中的3/4,这在全国是惟一的。在二套样中,花贡茶场的红碎茶5号,自1987年以来一直保持省优;在三套样中,羊艾茶场的碎红茶1号上档和2号上档,从1983年至1991年连续三次获省、部双优,1988年又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广顺茶厂的红碎茶1号上档和2号上档,从1987年至1991年连续两次获省、部双优;在四套样中,湄潭茶场的红碎茶1号上档和2号上档,从1983年至1991年连续两次获省、部双优。湄潭茶场由于在近年来进行了大面积的良种改植和工艺改进,红碎茶品质明显提高,已达到三套样的品质标准。 贵州红碎茶颗粒紧结匀整,色泽乌黑油润,净度好,香气鲜高带花香,滋味鲜浓,汤色红亮,叶底嫩匀,尤以“羊艾风格”享誉国内外,深受广东口岸的德国等十多个国家,深受赞誉。如荷兰客户(vriesthee)来信中说:“我们审评过这些茶样,并认为品质优异,茶汤品质胜过我们在漫长的茶叶贸易经验中所审评过的中国茶叶其鲜爽和香味可与优质的锡兰茶比美。” 欢迎,曾原箱出口英国、美国、荷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