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的作业审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教师功能模块.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07959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7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WEB的作业审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教师功能模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基于WEB的作业审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教师功能模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基于WEB的作业审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教师功能模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基于WEB的作业审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教师功能模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基于WEB的作业审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教师功能模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WEB的作业审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教师功能模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WEB的作业审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教师功能模块.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为了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改变过去传统的作业审阅方式,提高教师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设计了基于Web的作业审阅系统。论文阐述了系统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等;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以及各模块的详细设计。系统包括教师模块、学生模块、短消息模块和管理员模块,我负责的模块是教师模块和管理员模块,其中教师模块主要是实现教师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写评语,打分,并将学生的成绩记入记分册等。管理员模块主要是实现对所有用户消息息进行查看和删除;对所有用户的信息进行修改;可以查看所有学生的作业及审阅的情况;编辑班

2、级和课程是对班级和课程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本系统采用的体系结构为B/S结构,利用ASP.NET技术进行设计,后台选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关键词:作业审阅;教师模块;管理员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industry to achieve th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 Education industry is no excep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

3、s of modern teaching, change the traditional way of operating review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er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exchang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design Web-based operating review system. Paper described a systematic study of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etc.; system needs ana

4、lysis and overall design; and detailed design of each module. System, including teacher module, student module, the short message module and administrator module, the module is the teacher I am responsible for the module and administrator module, which module is to achieve teacher teacher assignment

5、s, correcting homework, write reviews, rate, and students Record the results recorded in volumes and so on. Administrator module is to achieve information for all users to view and delete messages; for all users to modify the information; can view and review all student work situations; editing clas

6、ses and courses and curriculum for the class to add, delete and modify .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used in B / S structure, the use of ASP.NET technology in design, the background selected SQL Server 2008 database.Keywords: job review; teachers module; Man目 录1 引言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11.3 研究现状22 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7、32.1 需求分析32.2 用例建模52.2.1 识别者与参与者52.2.2 识别用例52.3 系统用例图62.4 总体设计72.4.1业务流程设计72.4.2总体框架设计72.5 关键技术82.5.1 ASP.NET82.5.1 UML93 详细设计与实现103.1 登陆模块103.1.1 功能设计103.1.2 流程图103.1.3实现113. 2教师功能模块113.2.1布置作业113.2.2审阅作业113.2.3记分册113.2.4流程图123.2.5实现123.3管理员模块143.3.1功能设计143.3.2 实现144 系统测试174.1 测试意义174.2 测试计划174.2.1

8、 测试目的和任务174.2.2 测试方法174.3 具体测试实施184.3.1 单元测试184.3.2集成测试194.3.3系统测试20总 结21附录1 英文原文22附录2 中文翻译33参考文献41致 谢421 引言1.1 研究背景网络教育即基于Web的教学,是利用包含WWW各种特性和资源的超媒体教学程序来创造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环境,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习得到促进和支持。同时也方便了管理和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进行各种信息的收集和管理。最初,当网络技术兴起的时候,基于WEB的应用程序是有包含静态内容的HTML页面组成,这些页面不能够根据用户执行的操作进行动态响应。这种类型只是提供了用户与网站之间受限制的

9、交互。而目前,微软的.NET Framework是一套可以集成到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组件。它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中间代码的支持,并且可以通过运行时来管理这些中间代码。对于软件开发人员来说,.NET Framework是Windows平台最大的改变之一。.NET Framework的出现,使原来需要通过编程语言来做的一些工作转由.NET Framework来完成了。.NET Framework是为平台独立而设计的。也就是说,一个为这个框架而编写程序无需做任何变化,就可以运行在任何实现这个框架的计算机上。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开展。在众多网络开发技术中,.NET技术在以后相当抢手,由于它提供

10、了少量的效劳,包括渣滓自动搜集、面向对象的多线程、基于顺序集的部署、异常处置、特性编程、远程处置、ASP.NET网页框架、互操作、安全性等。使开发人员可以快速构架任何运用,包括传统的桌面运用到面向Web的大型散布式运用。通过对市面上已经存在的一些免费和收费的多媒体教学管理软件的研究和分析,得出免费的软件大多功能简单,目的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消费者购买收费的软件。收费软件一般都不具备源代码的开放性,所以对于使用这些软件的用户来说,后期的维护费用无疑较高。在这种情况下,课题对大中专院校教学得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开发了一套作业审阅系统。课题所开发的作业审阅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首先

11、,开发费用低廉。第二,具有良好的交互性。第三,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第四,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了解。1.2 研究意义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师生教和学的任务越来越重,作业量也越来越大,若采用传统的人工审阅方式就会使得教师的工作量过大且效率太低,这就需要一个基于Web的网上作业审阅系统。该系统主要任务是为各高校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具有时效的服务,同时能快速、方便地发布作业信息。在该系统中每个教师登录只对自己发布的作业进行管理,不可以对别的教师发布的作业进行管理,教师可通过该系统进行作业与参考答案的发布等。短消息模块:用户之间可以进行消息的发送,接收,编写(类似邮件)。总的来说本课题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意

12、义:(1)课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课题从实际出发,以大中专教学为背景,系统实现了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同时加深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因此,课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2)课题应用了A的技术优势,对当今软件技术的发展方向有了一定的把握,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3)课题融合了大学五年所学的内容,并对这些理论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实际应用,对个人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1.3 研究现状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是以知识和信息的发生、传达和运用为基础的社会,知识经济将占现代社会经济开展的主导位置。这些气氛都围绕着我们现代的大学校园。随着e时代的到来,网络正在现代的各种环境中扮演着越来越重

13、要的中心角色。网络不仅是工具,而且是信息交流的生命线。网络的功能和用户的运用水平直接影响到信息交流的水平。信息化带来了高效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效果。一些重点高校在教学及管理过程中,一方面不断投资购建各种硬件、系统软件和网络,另一方面也不断开发各类教学、管理等应用系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信息化建设体系。但是高校教学及管理领域的内涵、教学的方法及配置情况高校自身情况有很大不同,难于借鉴和应用。如何使教师摆脱传统的人工审阅方式,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过大,提高效率,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了解。由于以上分析的种种原因,急需开发一套适合大中专院校实际要求的作业审阅系统。2 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2.1 需求分析软件需

14、求分析就是把软件计划期间建立的软件可行性分析求精和细化,分析各种可能的解法,并且分配给各个软件元素。需求分析是软件定义阶段中的最后一步,是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软件需求分析的任务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约束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借助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逻辑模型,解决目标系统“做什么”的问题。用户对本系统提出的需求大多是原始的、笼统的,有时是抽象的、过于细节化的,因此需要综合分析用户对系统提出的需求(功能、性能、数据等方面),然后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方式构造出系统的逻辑模型,表

15、达软件系统的目标需求,并以多方位的视图形式作为本阶段工作的结果,为下一阶段的软件设计提供设计基础。基本课题的需求,在需求分析中采用了UML的需求分析大致分为以下步骤:第一步:利用用例及用例图表示需求。从业务需求描述出发获取系统用户的工作流程;确定系统用户与用例、用例与用例图之间的关系,生成用例图。第二步:利用包图表示目标软件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基于课题的背景,本课题针对的系统需求有如下方面:用户可以获取信息,这包括用户可以布置的作业,可以查看作业;可以对不同用户进行管理,用户可以提交作业,不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用例图分别为:教师用例图如图2-1所示、学生用例图如图2-2所示和管理员用例图如图2

16、-3所示。图2-1 教师用例图图2-2学生用例图图2-3 管理员用例图根据系统的需求分析可以得出系统的包图。如图2-4所示。图2-4 系统包图2.2 用例建模在一个系统中,用例视图被认为是UML中起着支配作用的视图。用例视图描述的是系统外部可见的行为,因此,在软件开发开始于考虑所提出的系统需求的情况下。用例视图提供了一种强制力量,驱动和约束着后续的开发。用例视图展示的是系统功能的结构化视图,这个视图定义了若干参与者和这些参与者可以参与的用例。参与者模型化了用户与系统进行交互时可能充当的角色,用例则描述了用户使用系统能够完成的一项特定的任务。系统行为是当系统响应外部事件时所做的事情。在UML中,

17、从外表上可见并预测的系统行为在用例中捕获,一个用例用来执行一个业务功能,该功能对参与者来说是外表上可见的。2.2.1 识别者与参与者采用用例驱动的分析方法分析需求的主要任务是识别出系统用户和用例,并建立用例模型。基于.NET的作业审阅系统有教师、学生、管理员三种类型的参与者。参与者描述如下:l 教师是基本的系统用户,具有短消息、布置作业、查看作业和审阅作业。l 学生也是基本的系统用户,具有短消息、提交作业和查看作业等权限。l 管理员是最高的系统用户,管理所有用户消息、所有学生作业、人员、班级和课程。2.2.2 识别用例通过对需求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确定系统中有如下用例存在:l 布置作业:描述了教

18、师布置作业的功能,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l 查看作业:描述了教师及学生查看作业的功能,教师及学生可以查看学生提交的作业。l 审阅作业: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改、打分、写评语;并且可以修改成绩。l 短消息:若学生有问题可以通过编写短消息将问题发送给教师,教师也可以通过短消息解决学生的问题。l 提交作业:描述了学生提交作业的功能,学生可以提交已完成的作业。l 管理所有用户消息:查看所有用户消息和删除所有用户消息。l 管理所有学生作业:查看所有学生的作业情况和教师审阅的情况。l 管理人员:修改所有用户的信息。l 管理班级:添加、删除、修改班级。l 管理课程:添加、删除、修改课程。2.3 系统用例图

19、识别出参与者和用例后,需要分析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系统用例图。如图2-5所示。图2-5 系统用例图2.4 总体设计任何一个软件的开发都离不开软件过程的指导思想,软件开发不是个体劳动的神秘技巧,而是一种组织良好,管理严密,各类人员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的软件工程项目。软件的开发应遵循严格的规范,其中软件模块的划分应按照软件工程学中模块化的思想。按照软件工程学的理论,模块本身的复杂度和工作量虽然随着模块的精简而减少,但是模块接口工作量却随着模块数的增加而增大。每个软件都存在一个最小的成本区,把模块数控制在这一范围,可以使总的开发工作量保持最小。2.4.1业务流程设计教师模块应该有严格的流程:

20、登陆教师界面,首先布置作业,布置作业的时间为当天的时间,选择布置作业的班级,课程,填写作业的名称,若作业难度大就上传作业答案的提示,若作业没有难度,则可以不上传作业的答案,点击布置作业按钮即可。然后审阅作业,点击审阅作业按钮,进入审阅界面,根据学生上传作业的路径进行下载,查看作业,然后进行评改,打分,评语可写也可不写,最后提交即可。管理员模块应该有严格的流程:登陆管理员界面,(1)点击所有用户消息管理,可以查看所有消息或删除所有消息;(2)点击所有作业,可以查看所有学生的作业;(3)点击所有用户管理,可以对所有用户信息进行修改;(4)点击管理班级,可以对班级进行添加、修改、删除;(5)点击管理

21、课程,可以对课程进行添加、修改、删除;2.4.2总体框架设计功能叙述如下:根据不同模块可以分为四个模块:(1)教师模块:布置作业,查看学生提交上来的作业,对作业进行评改、打分,写评语。 (2)学生模块:查看教师审阅后的作业,提交作业。(3)短消息模块: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若学生在做作业有问题,可以发送短消息给教师,教师通过短消息来解决学生的疑问;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交流,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学术上的交流。(4)管理员模块:管理员是最高的权限,可以查看所有用户来往的消息,并且可以对消息进行删除;可以查看所有学生作业的情况;可以对所有用户进行修改;可以对班级、课程进行添加、删除、修改。从需求分析

22、中可以总结概括出系统的功能层次图,如图2-6所示。查看所有作业作业审阅系统短消息块学生模块教师模块审阅作业查看作业布置作业管理员模块管理所有消息提交作业查看作业编写短消息编辑课程修改所有用户编辑班级查看短消息短消息模块管理员模块 查看所有消息添加班级删除所有消息删除班级修改班级添加课程修改课程删除课程图2-6 系统功能层次图2.5 关键技术2.5.1 ASP.NETASP.NET是统一的Web应用程序平台,它提供了为建立和部署企业级Web应用程序所必需的服务。ASP.NET为面向任何浏览器或设备安全的、强大的、可升级的和稳定的应用程序提供了新的编程模型和基础结构。ASP.NET是Microso

23、ft.NET Framework的一部分,是一种可以在高度分布的Internet环境中简化应用程序开发的计算环境。.NET Framework包含公共语言运行库,它提供了各种核心服务,如内存管理、线程管理和代码安全。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NET Framework类库为开发人员创建面向对象应用程序提供了强大的基础结构支持。ASP.NET提供了下面的优点:可管理性、安全、易于部署、增强的性能、灵活的输出、移动设备支持、扩展性和可用性、跟踪和调试、与.NET Framework集成以及与现有ASP应用程序的兼容性。2.5.1 UML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

24、语言)的定义包括UML语义和UML表示法两个部分。UML语义,即描述基于UML的精确元模型定义。元模型为UML的所有元素在语法和语义上提供了简单、一致和通用的定义性说明,使开发者能在语义上取得一致,消除了因人而异的最佳表达方法所造成的影响。UML表示法,即定义UML符号的表示法,为开发者或开发工具使用这些图形符号和文本语法为系统建模提供了标准。这些图形符号和文字所表达的是应用级的模型,在语义上它是UML元模型的实例。UML正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图以及这些图之间的联系来更好地描述了软件系统开发的过程。标准建模语言UML由九种图组成。这九种模型图可以分为下列五类:第一类是用例图,从用户角度描述系统功能

25、,并指出各功能的操作者。第二类是静态图,包括类图、对象图和包图。其中类图描述系统中类的静态结构。不仅定义系统中的类,表示类之间的联系如关联、依赖和聚合等,也包括类的内部结构(类的属性和操作)。类图描述的是一种静态关系,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是有效的。包图由包或类组成,表示包与包之间的关系。包图用于描述系统的分层结构。第三类是行为图,描述系统的动态模型和组成对象间的交互关系。其中状态图描述类的对象所有可能的状态以及事件发生时状态的转移条件。通常,状态图是对类图的补充。在实用上并不需要为所有的类画状态图,仅为那些有多个状态其行为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发生改变的类画状态图。而活动图描述满足用例要求所要

26、进行的活动以及活动间的约束关系,有利于识别并行活动。第四类是交互图,描述对象间的交互关系。其中顺序图显示对象之间的动态合作关系,它强调对象之间消息发送的顺序,同时显示对象之间的交互;合作图描述对象间的协作关系,合作图跟顺序图相似,显示对象间的动态合作关系。除显示信息交换外,合作图还显示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强调时间和顺序,则使用顺序图;如果强调上下级关系,则选择合作图。这两种图合称为交互图。第五类是实现图。其中构件图描述代码部件的物理结构及各部件之间的依赖关系。一个部件可能是一个资源代码部件、一个二进制部件或一个可执行部件。它包含逻辑类或实现类的有关信息。构件图有助于分析和理解部件之间的

27、相互影响程度。3 详细设计与实现3.1 登陆模块3.1.1 功能设计用户要使用此平台都必须得从登陆界面进入,这是任何一个系统管理功能保密性的需要。根据前面的需求和设计知道,该模块的使用权限有三种,最高的是管理员用户,次之是教师用户,最低的权限是学生用户。为了给系统的三类用户提供共同的登陆界面,在登陆界面中,提供选择登陆用户类型的单选按钮,当然登陆名和密码的输入文本框是必不可少的,还要包括提交登陆的按钮。登陆时,首先要进入登陆界面填写信息。在登陆信息填完之后,按下登陆系统按钮,则把输入信息提交到相应数据库中。在数据库中判断取得的信息与数据库中的信息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输出登陆名或密码错误,如一致

28、则允许登陆。3.1.2 流程图开始布置作业、审阅作业、记分册是否教师信息、作业、人员、课程、班级管理查看作业、提交作业、我的作业登陆是否管理员结束 下面是两种不同的用户登陆界面,界面中显示该用户具体的功能。具体的流程如图3-1所示。否否是是图3-1登陆模块程序流程图所示3.1.3实现登陆时,其必须先输入合法的用户名、密码并选择恰当的身份,输入完成点击登陆验证无误后即可进入。登陆界面如图3-2所示。图3-2登陆界面3. 2教师功能模块3.2.1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包括:布置作业的时间、班级、课程、作业名称、作业说明。作业时间默认为当天日期,班级和课程用复选框来设计的,这样教师直接可以选择,哪个班的哪

29、门课程。若不选班级和课程默认的是0611班、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必须填写作业名称,教师在作业说明中编写作业内容,填写完毕后点击布置作业按钮即可。作业默认布置在D:answer文件夹里,作业的提示答案默认放在HomeworkReview文件夹中的answer文件夹中。这个文件夹里有所有教师曾经布置过的作业,每个作业都是唯一的,每个作业都有编号,编号为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等。教师可以查看布置过的作业,学生也可以查看教师布置过的作业。3.2.2审阅作业审阅作业包括:作业日期、学生姓名、作业名称、课程、班级、审阅作业情况。作业的日期是学生提交作业的日期,当点击审阅作业时,进入审阅作业页面,

30、教师通过作业文件路径下载作业,查看学生作业情况,然后进行批改,评分、写评语;分数采取五分制;评语可以写也可以不写,最后点击审阅作业提交即可,同时可以修改分数。对于审阅作业可以通过筛选来选择对某个班或某个学生的作业,或进行高级筛选选班级和学号的作业进行审阅,这样可以满足教师的需求。3.2.3记分册记分册与审阅作业的属性差不多,将审阅作业变为了作业的成绩,但是二者的功能不同,记分册显示着教师审阅过每个学生所有作业成绩,也可以对成绩进行修改;若没有审阅则显示的是还未审阅,教师可以查看某个学生所有作业的成绩,这个功能也可以通过筛选来实现的。通过筛选某个学生的姓名、课程和学号来显示某个学生的成绩。当教师

31、在审阅作业中,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打分,系统自动将分数写入到记分册,可以导出Excel表,并且有每个学生作业的总分及平均分,这样大大的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成绩一目了然。3.2.4流程图 当教师登陆教师界面时,可以布置作业,查看作业,评改作业,并对作业进行打分、写评语。具体的流程如图3-3所示。开始增加作业提交评改作业打分、写评语布置作业结束是否布置作业教师登陆否 是 否图3-3教师审阅作业流程图3.2.5实现登陆教师界面左边主要功能布置作业、查看作业完成情况。右边是不同功能执行界面。系统默认为查看班级的功能。布置作业实现的界面如图3-4所示。图3-4布置作业所示教师登陆教师界面

32、时,点击审阅作业,将出现图3-5审阅作业作业的界面。单击审阅作业则可对作业进行评改、打分、写评语。评改作业实现的界面如图3-6所示。图3-5审阅作业界面图3-6评改作业界面教师登陆教师界面时,点击记分册,可以显示每次学生作业的成绩,若未审阅则显示未审阅。记分册实现的界面如图3-7所示。 图3-7记分册界面3.3管理员模块3.3.1功能设计该模块实现的功能是对所有用户信息进行查看和删除,所有学生的作业进行查看,对所有用户、课程、班级的管理。查看所有用户的消息包括所有用户收发短消息的详细内容,如信息编号、标题、收发件人及内容等详细的情况。所有学生的作业包括:作业日期、学生作业姓名、作业名称、课程、

33、班级和查看作业情况。查看所有学生作业是指所有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及教师对其作业的审阅的情况;点击查看作业,则可看到教师对作业进行评改、打分、评语的情况,根据提交作业的路径也可以下载学生作业。在所有用户管理中包括:编号、姓名、密码、身份、管理操作;身份1表示是学生,权限最低;身份2表示是教师,点击管理操作,可以对学生和教师的信息进行修改,若不修改选择取消则可。管理操作是对学生和教师信息的修改。在课程管理中,显示课程的编号,名称,并对课程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在班级管理中显示班级编号,班级名称及对班级进行添加,删除,修改。3.3.2 实现登陆管理员界面,可以清楚的看到左边列出了管理的主要功能有查看所

34、有用户信息、管理所有学生作业、所有用户管理对班级添加、课程删除。右边是不同功能执行界面。在管理员界面中默认的界面是所有用户管理。管理员功能界面如图3-8所示。管理员登陆后默认的界面是所有用户管理的界面如图3-9所示和对所有用户信息进行更新如图3-10所示。管理员登陆,进入管理员的界面点击所有用户信息,则显示如图3-11所示;并且可以对所有信息进行删除。 图3-8管理员功能界面图3-9默认的所有用户管理图3-10修改所有用户信息图3-11所有用户信息界面 管理员登陆,进入管理员的界面点击编辑班级,可以对班级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添加班级界面如图3-12所示。图3-12添加班级界面管理员登陆,进入

35、管理员的界面点击编辑课程,可以对班级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删除课程界面如图3-13所示。图3-13删除课程界面4 系统测试4.1 测试意义软件测试是此次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毕业设计质量保证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软件测试计划作为软件项目计划的子计划,一个优秀的软件是靠软件测试测出来的。随着软件开发过程日益规范,软件质量日益受到重视,测试过程也从一个相对独立的步骤越来越紧密嵌套在软件整个生命周期中。4.2 测试计划4.2.1 测试目的和任务程序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根据这一定义,测试(Testing)的目的与任务可以描述为:测试目的:发现程序的(潜在)错误并改正(潜在)错误。

36、测试任务:通过在计算机上执行程序,暴露程序中潜在的错误。4.2.2 测试方法软件测试的方法和技术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以下几种。(1)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顾名思义就是将被测系统看成一个黑盒,从外界取得输入,然后再输出。整个测试基于需求文档,看是否能满足需求文档中的所有要求。黑盒测试要求测试者在测试时不能使用与被测系统内部结构相关的知识或经验,它适用于对系统的功能进行测试。黑盒测试的优点有;比较简单,不需要了解程序内部的代码及实现;与软件的内部实现无关;从用户角度出发,能很容易的知道用户会用到哪些功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基于软件开发文档,所以也能知道软件实现了文档中的哪些功能。黑盒测试的缺点有:不可

37、能覆盖所有的代码,覆盖率较低;自动化测试的复用性较低(2)白盒测试白盒测试是指在测试时能够了解被测对象的结构,可以查阅被测代码内容的测试工作。它需要知道程序内部的设计结构及具体的代码实现,并以此为基础来设计测试用例。白盒测试的直接好处就是知道所设计的测试用例在代码级上哪些地方被忽略掉,它的优点是帮助软件测试人员增大代码的覆盖率,提高代码的质量,发现代码中隐藏的问题。白盒测试的缺点有:程序运行会有很多不同的路径,不可能测试所有的运行路径;测试基于代码,只能测试开发人员做的对不对,而不能知道设计的正确与否,可能会漏捧一些功能需求;系统庞大时,测试开销会非常大单元测试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进行的最低级

38、别的测试活动,在单元测试活动中,软件的独立单元将在与程序的其他部分相隔离的情况下进行测试。集成测试,也叫组装测试或联合测试。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为子系统进行测试。软件在某些局部反映不出来的问题,在全局上很可能暴露出来,影响功能的实现。 系统测试是将已经确认的软件、计算机硬件、外设、网络等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信息系统的各种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其目的是通过与系统的需求相比较,发现所开发的系统与用户需求不符或矛盾的地方,从而提出更加完善的方案.。4.3 具体测试实施4.3.1 单元测试 根据上面的分析,对教师布置作业进行了测试,所采用的方法是单元测试。测试过程如4-1

39、表所示。表4-1教师布置作业编制人陈朝霞测试名称审阅作业测试测试条件说明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打开网站。测试目的检测是否能够作业布置成功。测试步骤1.登陆教师界面,运行教师布置作业程序。2.程序结束后布置成功。期待输出结果1.登陆教师界面。2.布置作业成功。实际输出结果1.教师界面正常运行。2.布置作业成功。测试结果 通过 不通过 无法测试备注测试人员陈朝霞测试日期2011.5.20 对添加班级进行了测试,所采用的方法是单元测试。测试过程如4-2表所示。编制人陈朝霞测试名称添加班级测试测试条件说明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打开

40、网站。测试目的检测是否能够添加班级成功。测试步骤1.登陆管理员界面,运行添加班级程序。2.程序结束后检查是否添加班级成功。期待输出结果1.登陆管理员界面。2.添加班级成功。实际输出结果1.管理员界面正常运行。2.添加班级成功。测试结果 通过 不通过 无法测试备注测试人员陈朝霞测试日期2011.5.20表4-2添加班级4.3.2集成测试根据上面的分析,对教师模块进行了测试,所采用的方法是集成测试。测试过程如4-3表所示。表4-3教师模块编制人陈朝霞测试名称审阅作业测试测试目的检测是否能够正确进行布置作业,然后作业提交的作业进行审阅作业,最后将学生的成绩登记记分册。测试条件说明用Microsoft

41、 Visual Studio 2008打开网站。测试步骤1.登陆教师界面,运行审阅作业程序。2.程序结束后检查是否能够正确进行布置作业,然后作业提交的作业进行审阅作业,最后将学生的成绩登记记分册。期待输出结果1.登陆教师界面。2.程序结束后能正确进行布置作业,对提交的作业进行审阅,将审阅后的成绩登记记分册。实际输出结果1.教师界面正常运行。2.程序结束后能正确进行布置作业,对提交的作业进行审阅,将审阅后的成绩登记记分册。测试结果 通过 不通过 无法测试备注测试人员陈朝霞测试日期2011.4.20 4.3.3系统测试在本阶段测试中,将各模块集成后,在统一开发环境下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由于系统环境

42、的稳定性不好,整合过程中常常出现时成功时不成功的现象,经过修正均顺利通过测试。总 结论文首先针对目前大中专院校的教学与管理状况进行了叙述,确定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并针对这些需求一一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拟定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平台上实现总体框架的搭建,这样能够保证系统底层结构的稳定,达到高内聚低耦合的要求,从而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复用性、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实现了作业审阅系统的若干功能。最终系统完成了预期要求的功能,具体包括以下特点:(1)实现了教师布置作业的功能,学生不需要要登录就可以看到当天的布置的作业。(2)实现了教师审阅作业功能,教师通过学生上传的作业

43、进行评阅,并记入记分册中,若未评阅成绩默认为-1分。(3)实现了教师短消息功能,教师可以给学生发送短消息,也可以给其他教师发送短息进行学术的交流,同时也能查看别人给自己发送的短消息。(4)实现了管理员的功能,主要是对所有用户进行修改,对班级和课程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由于时间和技术方面原因,系统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做进一步研究:(1)在教师审阅系统时,对于抄袭的现象无法发现。(2)在教师布置作业和学生提交作业不是在线的,而是压缩文件。通过本次毕业设计,自己对软件开发有了进一步的体会。首先,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如果需求事先没有分析清楚,将大大延长软件的开发

44、周期甚至导致全盘失败。其次,系统的总体设计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当前期的功能模块分析详细具体,才能有利于后期的具体实现。另外,Visual Studio 2008程序开发的基本功还是不够扎实,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扩展专业知识面。附录1 英文原文A Technique1. AAnd not only A being Active Server Page (Asp) next edition, be that a kind of builds the procedure truss on General Purpose Language , can be used to build Web

45、application big and powerful coming one Web server. A provides a lot of bigger and powerful than Web now exploitation pattern advantage.Carry out wide efficiency riseA is that General Purpose Language-based procedure is run on the server. Carry out compiling , carry out effect , certainly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in a bar like this when working first unlike that before ASP explaining procedure immediately, but being that procedure is held in the server make an explanation strong many.The world-level impleme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