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3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二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8分)1. ( )的诞生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卢梭的爱弥尔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C.应试教育D.著名学者的学说3. 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t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D.教学论4.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B.公共关系C
2、.行政工作D.总务工作5. 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幼儿教育B.中小学教育C.高等教育D.职业技术教育6.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7. “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8. 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包含( )活动。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一切教育9. 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
3、展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1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12.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B.想象力C.思维力D.创造力1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上。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关于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l2 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B.
4、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4.( )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1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16.( )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A.课堂教学B.复式教学C.开放教学D.电化教学17.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
5、个别差异性Yao_page18.有人急躁易怒,有人活泼好动,有人安静沉稳,有人胆小扭捏,这是个体心理特征中什么的表现?( )A.性格B.情绪C.人格D.气质19.视听觉的反射中枢位于( )。A.后脑B.中脑C.前脑D.延脑20.吃糖之后再吃药,就觉得药特别苦,而吃完药再吃糖,就会觉得糖特别甜。这是哪一种感觉规律?( )A.感觉适应B.同时对比C.继时对比D.感觉转换21.小学生在听教师讲课的时候,随着教师的讲述而在头脑中浮现出故事中的情景,就属于(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22.俗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说的是一种( )。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23.美国人
6、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在这些需要中,最基本的是( )。A.安全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生理需要D.认识和理解需要24.一位同学智力年龄为l2,实际年龄为l0,这位同学属于( )。A.智力正常儿童B.智力超常儿童C.弱智儿童D.品德良好儿童2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出自( )。A.论语B.荀子C.孟子D.学记26.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这是一 种( )。A.替代强化B.直接强化C.自我强化D.负强化27.先行组织策略的代表人是( )。A.加涅B.布鲁纳C.奥苏贝尔D.托尔曼28.个体道德的核心部分是(
7、)。A.道德认知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2013上半年浙江杭州教师资格考试迫在眉睫,亲们你们准备好了么,中公教育杭州分校特针对此次教师资格证考试安排3大辅导系列课程,课程链接: 地 址: 杭州市文三路477号华星科技大厦三楼电 话: 0571-86483577 (9:00-18:00,节假日不休)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8分)29.教育目的30.教育31.品德32.先行组织者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33.教育目的的功能有_、_、_、_。34.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_、_。35.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他目的
8、,其代表人物有_和_。36.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做带有倾向性的内归因或外归因,对自己的成绩常做_归因, 而对他人的成绩出于嫉妒,可能做_归因。37.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将动机分为_、_和_。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38.科技发展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39.简述美育的任务。40.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41.经验的保持是变化的,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24分)42.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教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9、。问题:以上是黑格尔老师的评语,请谈谈这些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应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43.新学年开始了,一位充满工作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7环境,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Yao_page44.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
10、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 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l8条“罪状”。当天下午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了。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自从这
11、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 逃学。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判。六、论述题(11分)45.试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A 解析17世纪的夸美纽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他的大教学论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2. B解析“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发展的理性诉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3. C解析教育学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研究的目的是阐明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12、,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4. A解析学校是教学之地,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5. B解析中小学教育是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6. c 解析循序渐进的教学,是一种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进行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一定的思维能力。违背人的发展规律的教育是难以达到效果的。7. C解析法国成人教育理论家保罗朗格郎向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首次提出“终身教育”一词,他倡导建立一个新的教育体系,使教育从纵向方面贯穿于人的一生,从横向方面连接人和社会的各个侧面,使今后的教育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刻,随时都能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8
13、. D解析广义上的教育包含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一切教育。9. C解析政治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但是二者常常并不平衡,教育有时超前于社会的发展,有时又滞后于社会的发展。10.D解析略11.A解析米丁斯基在其著作世界教育史中提出:只有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个著名的原则出发,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12.c 解析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13.B 解析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硬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
14、识和发展认识能力。14.C 解析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或统一体,它是由教育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的。教育体制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内容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15.C 解析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一生都要经历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几个阶段。不同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16.A解析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1 7.A解析儿童在某一时期发展某
15、种能力最为迅速有效,错过之后再补就无法达到那种效果或者能力,这就是关键期,即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18.D解析气质是先天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19.B解析中脑是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20.C解析继时对比是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的变化,糖和药就是前后两种刺激物。21.A 解析无意想象又叫不随意想象,是无目的、不自觉产生的想象。22.B解析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时被喜事所引起的愉快心情按其强度来说并不强烈,但这种情绪状态并不在事过之后立即消失,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23.C 解析在马斯洛的需
16、要层次理论中,生理需要是处于最低层次的,是最基本的需要。24.A 解析计算可知,该同学的智商为l20。智商在80一120的儿童,属于智力正常的儿童。25.C 解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一强调学习是积极的思维过程。26.A解析替代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27.C 解析奥苏贝尔的认知一接受学习论中提出了先行组织策略,指在学习任务本身之前先呈现引导性材料的教学策略。28.A解析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知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的核心部分。二、名词解释29.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
17、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30.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31.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32.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18、,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三、填空题33.导向功能 选择功能 激励功能评价功能34.遗传环境教育35.赫尔巴特 涂尔干36.内 外37.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四、简答题38.答案:(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39.答案: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美育的任务包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创造力和塑造完美人格。40.答案:首先.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
19、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其次,从心理表征看,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41.答案:首先,保持的内容在数量上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随着时间的发展,保持量呈减少的趋势。其次,保持内容在质量上也是有变化的,原识记内容中的某些细节,特别是不太重要的细节趋于消失,保持中的内容通常比原识记的内容更为完整、更有意义,保持中的内容将原识记的内容的某些特点夸张、突出,使之更具特色。五、案例分析题42.答案:黑格尔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其缺点与不足,这样有利于学生的
20、进步。评语以平静的语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遵循了v7,下三个原则:(1)写给学生看。(2)写出“这个人”。(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给学生写评语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和正确认识自我,以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43.答案: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过于精心地布置教室反而会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和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44.答案:该班主
21、任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六、论述题45.答案:学习动机的培养,就是把社会和教育向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变为他们内在的学习需要,是指导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1)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教师在讲课前,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的具体目的、任务和要求,以及所学内容对今后的学习或实践
22、的具体意义是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的有效办法。(2)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首先,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特点,过难或过易的内容均不利于兴趣的激发;其次,教学方法应具有新颖性和启发性,灵活多样,切忌千篇一律;再次,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满足学生某些方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给予成功的机会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3)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动机的迁移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把他们从事其他活动的动机迁移到学习活动上。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组织到这些活动中来,并把学生参加这些活动的动机,引导到课堂学习上来,使这些活动与学习联系起来,进而使学生产生
23、学习的需要。把其他动机转化为学习兴趣或学习动力,这是培养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4)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师的示范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先进人物的生动事例,为学生树立了具体的榜样,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此外,教师自己对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兴趣和态度,也对学生经常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43.答案: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过于精心地布置教室反而会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和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欣
24、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44.答案: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公务员考试在线教师招考网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六、论述题45.答案:学习动机的培养,就是把社会和教育向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变为他们内在的学习需要,是指导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1)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教师在
25、讲课前,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的具体目的、任务和要求,以及所学内容对今后的学习或实践的具体意义是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的有效办法。(2)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首先,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特点,过难或过易的内容均不利于兴趣的激发;其次,教学方法应具有新颖性和启发性,灵活多样,切忌千篇一律;再次,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满足学生某些方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给予成功的机会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3)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动机的迁移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把他们从事其他活动的动机迁移到学习活动上。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组织到这些活动中来,并把学
26、生参加这些活动的动机,引导到课堂学习上来,使这些活动与学习联系起来,进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把其他动机转化为学习兴趣或学习动力,这是培养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公务员考试在线教师招考网(4)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师的示范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先进人物的生动事例,为学生树立了具体的榜样,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此外,教师自己对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兴趣和态度,也对学生经常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可行性分析报告 市场调查 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
27、题共13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 终身教育 B. 普通教育 C. 职业教育 D. 义务教育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 培根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赞科夫3.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 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 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 从课程的任务角
28、度划分的4.( )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5.( )是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A. 观察法 B. 访谈法 C. 实验法 D. 行动研究法6.(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A. 视角 B. 视敏度 C. 视野 D. 明适应7.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A. 常模参照测验 B. 标准参照测验 C. 目标参照测验 D. 团体参照测验8.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29、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 )。A. 杜威 B. 卢梭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10. 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措施 D. 教育内容11. 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 理论联系实际 B. 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C. 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2. 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A. 场依存型 B. 场独立型
30、C. 冲动型 D. 沉思型13.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 自我期待感 B. 自我归因感 C. 自我预期感 D. 自我效能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4. 教育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15.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16. 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17.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和。18. 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和,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19.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
31、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20. 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21.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与的综合表现。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22. 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23. 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24. 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5. 教学26. 学校课程27. 有意注意28. 社会抑制29. 学习策略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0. 为什么说
32、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31. 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有哪些?32. 简述影响社会知觉的特点。33. 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34. 简述桑代克的三条主要的学习律。六、论述题(11分)35.试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七、教育写作题(16分)36. 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 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
33、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2.B解析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3.D解析 (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4.D解析 略5.A解析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观
34、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被观察者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6.B解析 视敏度在医学上称为视力,视敏度的大小通常用视角的大小表示。7.A解析 被试在常模参照测验中的成绩必须放到所在团体中,以被试在该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估其能力水平,这一团体即为常模团体。8.A解析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C解析 赫尔巴特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10. A解析 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11. D解析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
35、展学说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12. A解析 场依存型者的知觉倾向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从题干可以看出该同学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很可能就属于场依存型。13. D解析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一项任务的判断与评价。二、填空题14. 民主化 15. 康德 16. 能动的 17. 不同刺激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18. 监督调节19. 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 20. 认知内驱力 21. 态度情感三、辨析题22.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通常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即在中等强度动机的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效率
36、是最高的,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23.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创造力是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能力。二者的关系十分复杂。智力高的人虽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创造性,但高的智力并不是创造力的充分必要条件。创造力还受到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兴趣等的影响。创造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24.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
37、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点:首先,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其次,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再次,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四、名词解释25.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26. 学校课程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以下具体含义: (1)是某级某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
38、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3)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程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27. 有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28. 社会抑制:即个体在从事某一活动时,他人在场干扰活动的完成,抑制活动效率的现象,又称为社会干扰。29.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包括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五、简答题30. 答案要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这一时期,是一个
39、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定型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31. 答案要点(1)把各个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2)强调简单的知识技能与复杂的知识技能、新旧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3)注重学习原理、规则和模型等方面的重要性;(4)对学生应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予以鼓励。32. 答案要点(1)认知者本身的特点。主要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和认知者的需要。(2)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认知对象本身
40、的特点是指该对象对于认知者所具有的价值及其社会意义的大小。(3)知觉的情境方面。在社会知觉中,除去知觉的主体、客体之外,知觉的情境也具有重要作用。(4)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定势在对人的知觉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陌生人形成初步印象时,这种作用特别明显。33. 答案要点韦纳等人认为,对于构成人的行为的原因,除去按照控制所在分成内在的个人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还可以按照另一维度即稳定性划分。在内部因素里可以分为稳定的(如能力)和易变的因素(如努力程度)。在外部因素里可以分为工作难度,这是稳定的;机会和运气,这是不稳定的。34. 答案要点(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
41、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因而对教师而言,重视练习中必要的重复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简单机械的重复不会造成学习的进步,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学习某种知识以后,即在一定的结果和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如果学习者遇到一种使他心
42、情愉悦的刺激或事件,那么这种联结会增强,反之会减弱。他指出,教师尽量使学生获得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显得尤为重要。六、论述题35. 答案要点(1)德育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2)智育方面: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自然、社会和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体育方面: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
43、体魄。 (4)美育方面: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今后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七、教育写作题36. 参考例文道德养成途径之我见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但是美德又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这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
44、德育的说教与学习就可以获得。在普罗塔哥拉斯中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过“美德不可教”的命题,前后矛盾。道德究竟可教吗?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教”得来的,但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我认为道德养成途径有三条:基本知识的传授;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这三条途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和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伴、媒体等)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识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关怀理论注重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关怀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文精神的环境,经验会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充满温情。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这里的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并且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虽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德教育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隐含其中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如对汉语的学习,使个体常常会沉醉于其优美的文字,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对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