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显性结构的困境与出路.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08774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显性结构的困境与出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国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显性结构的困境与出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国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显性结构的困境与出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国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显性结构的困境与出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国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显性结构的困境与出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显性结构的困境与出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显性结构的困境与出路.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显性结构的困境与出路女芈;i:第31卷第3期V01.31No.3绥化学院JournalofSuihuaUniversity2011年6月Jun.2011我国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显性结构的困境与出路昊金航,z赵斌2明兰(1.毕节学院教育科学系贵州毕节551700;2.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北碚400715)摘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数据分析,发现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结构在性另比例,年龄结构,学历水平,职称比例,专业背景等显性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大.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策略有:鼓励并招录男性教师从事特殊教育,推行特殊教育方向的专业硕士培养,拓展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关键词:特殊教育;专

2、任教师;显性结构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一O438(2011)03-0008-03所谓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即各要素之间的具体联系和作用的形式.11r3o系统论认为.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同理,特殊教育教师结构决定其队伍的整体功效.特殊教育教师结构是指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的各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主要包括两大要素:一类是显结构要素,即是教师队伍结构中显而易见的,可具体量化的基本要素,如教师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和专业等;另一类是潜结构要素,即是教师结构中不可具体量化的要素,如教师的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心

3、理素质等.本文主要研究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显性结构.特教教师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关键,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合格的特教教师队伍,是发展高质量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要保证.我国特教教师队伍从旧中国的360名教职工.发展到20o8年专任教师3.36万人;教师学历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充分显示了我国特殊教育无论是教师数量,还是师资质量,都有了长足的发展.131e1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我国特教教师队伍建设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就是一个十分突出的困境.该困境将直接影响着特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而影响着特殊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及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会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普及和质量的提高.

4、一,特殊教育教师显性结构困境(一)教师性别比例失调.截至2008年,我国有特殊教育学校1640所,教职工共有4.6万人,专任教师3.36万人.141(el0专任教师中女性教师约占72.5%.男性教师仅占27.5%,比本世纪初的特教教师性别结构有较大改善(2000年,我国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中,女教师约占75%).而普通小学,初中的女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56.36%和48.17%(表1).显然,与普通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相比.当前特教教师性别比例明显失调.无独有偶,在美国,女教师所占比例也较大.约为69%.fy#l哒说明女教师多于男教师,不仅是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问题,同时也是其它国家教育领域面临的问题.

5、这种失衡的性别结构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表1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初中,小学女教师人数及比重情况类别专任教师(万)女教师(万)所占百分比(%)普通初中346.90167.1148.17普通小学562.19316.875636特殊教育学校(2000年)2.732.0474.7%特殊教育学校(2008年)3.632.6372.5注:表中的特殊教育教师数据不包括代课教师(654人)f牧稿日期120101129【作者简介】吴金航(1983_-),男,贵州大方人,毕节学院教育科学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特殊教育师资研究;赵斌(197),男,四川平昌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

6、方向:特殊教育师资研究;明兰(1967_),女,贵州毕节人.毕节学院教育科学系教授,研究方向: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论.$f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EHA080260)和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8一GJ一039.项目负责人:赵斌).8和兼任教师(177人).所用数据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教育年鉴2ooO年,中国教育年鉴2009年相关资料整理.(二)中年教师比例偏低.由于没有直接的数据反映当前我国特教教师年龄结构现状.这里我们仅用江苏,河北的相关研究数据代表东部,安徽代表中部,重庆和四川代表西部,以此分析教师年龄结构情况.东部:蒋云尔等(2008)对江苏省95所特殊教育

7、学校教师年龄结构调查发现.岣该省特教教师年龄在35岁以下的约为46.5%,35-49岁的约为36.3%,50岁以上的约为17.2%.高峰松等对河北省57所特殊教育学校中的71名体育教师的调查中发现.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中.35岁以下的占64.8%,36_45岁的占22.5%,4655岁的占12.7%,56岁以上的无人;中部:周坤等(2oo7)对安徽省l5所地市级特殊教育学校的29名专任体育教师的调查发现,lSl体育教师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62.o7%,3650岁的占34.48%,50岁以上的占3I45%;西部:申仁洪等(2007)对重庆市各类特殊学校132名特教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现该市特

8、教教师3O岁以下的有68人,3O岁以上的有64人.蔡卓倪(2009)对成都市76名学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调查中发现.IlOl016-r30岁以下的教师有5O人.占65.8%.314O岁的教师有1O人,占13.2%,4150岁的教师有l6人,占21%.上述研究数据表明,当前我国特教教师老中青三代年龄比例不合理.教师年龄总体偏小.年轻教师居多,中年教师比例偏低.虽然年轻教师思维活跃,精力充沛,锐意进取及勇于创新.但由于参加工作的时间短,其教学经验较为薄弱.而心理学研究表明,3545岁年龄段是人的思维最活跃,创造能力最旺盛的时期.在此年龄区域内,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与掌握了熟练的教学技能,技巧,精力充沛

9、,创新意识强.因此,中年教师应成为师资队伍的主体.(三)学历不达标比例高,高学历较少.由表2显示,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中,研究生毕业的约占0.6%,本科毕业的约占35.4%,专科毕业的约占48.9%.高中及以下毕业的约占15%.与20o5年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的2l%.专科毕业的53%.高中及以下毕业的25%fl】嘲相比,我国当前特教教师学历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与欧美等国对特教教师必须具体学士学位It.lr的要求相比.当前我国特教师资中还有63.95%的教师仍然仅是专科及以下学历.尤其还有15%是高中及以下学历.一方面说明我国特教教师的学历不达标比例高.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我

10、国特教教师队伍高学历教师数萤太少.表2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学历构成情况统计类别总数(人)所占百分比)究生学历2190.6本科学历1287235.45专科学历1777248.95高中学历528314.55高中以下16OO.45总计3630610o注:表中数据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教育年鉴2009年相关资料整理.(四)中学高级职称比例偏低.职称结构是教师队伍内部各级职务的比例构成.其比例构成反映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由表3可见,全国特殊教育教师中拥有中学高级职称的约为5.16%,51.27%的教师拥有小学高级职称,33.36%的教师拥有小学一级职称,拥有小学二级职称以下的约为10.21%.这说明我

11、国当前特教教师职称结构分布呈中间多,两头少的特点.由于特教比普教更具特殊性,这就要求从事特教的教师不仅学历上达标还要求职称结构合理.这是因为教师职称是教师学术水平,成就大小,实践经验等的综合体现.而当前我国教师职称结构比例不合理,高级职称比例偏低的现状,尤其中学高级职称比例偏低,无疑会影响特教教师的整体素质.进而影响特殊教育质量.表3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称情况统计类别总数(人)所占百分比(%)中学高级18765.16小学高级1857851.27小学一级12l1233.36小学二级14554小学三级830.2l无职称22026总计36306100注:表中数据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教育年鉴2

12、009年相关资料整理.(五)专业背景不合理.蒋云尔等61ti40对江苏省2757名特教教师的调查表明.真正毕业于特教专业的教师只有995人.仅占总数的36.1%.李志刚【(20o9)对河南省从事特殊教育的62名体育教师的研究则表明,毕业于特教专业的教师有l3人,占21.67%.同样,杨福义(2009)对上海市16个区20所开展学前特殊教育工作的公立幼儿园的72名专任教师的调查也表明,l】4l毕业于特教专业的教师仅有l8名,占25%.上述研究均表明,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中,属于特教专业的教师数量较少.从而导致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在专业背景构成上的不合理性.且还呈现懂普教的不懂特教,懂特教的不懂普教

13、的尴尬局面.尤其还缺少从事语言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工作的专业人员.【t此种现状会导致教师因缺乏基本的特教知识和技能.在教育残疾儿童时有心无力.f而特教的对象较之普教更具特殊性,这就要求从事特教工作的教师不仅应具备普教知识而且还要具备特教知识.显然.我国特教教师的专业背景的不合理性不能满足特殊学生的发展需求.二,解决师资结构性困境的出路造成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显性结构困境的原因很多,包括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低;特殊教育起步晚,底子薄;社会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特教教师的社会地位低,待遇差;人们对特殊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特教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模式不完善;特教教师的流动性大.

14、以下是笔者9提出的优化当前我国特教教师队伍显性结构困境的建议.(一)鼓励并增加男教师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男教师与女教师不仅在性别,知识和社会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且缘于性别的不同其心理特征也各有差异,因而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交往和行为的发展以及性别角色的形成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t因此,增加一定数量的男教师,构建合理的特教教师群体是实现残疾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而要实现此目标.一是结合特教男教师缺乏的现状及人们对特教认识的不足,利用媒体多做宣传,提高人们对该领域的正确认识;二是特殊教育专业招生政策应有所侧重;三是向社会招聘部分优秀的男教师:四是政府部门应及时兑现特殊教师津贴的承诺.

15、(二)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和促进特教教师的职称晋升.合理的老中青人才梯队是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改善当前我国特教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现状.其一,建立导师制.由老教师或经验丰富的教师带一至二个青年教师,这样既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又可以使老中青三代合理地联系起来:其二.多为青年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以此来拓展其视野,丰富其教育教学经验.职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业绩,职称与工资福利,职务升迁,参加培训进修等挂钩.因此要重视并促进特教教师职称的提高.而要改善这一现状.有必要参考普教系统相关规定单独建立特教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注重原则性,适宜性和灵活性.这是

16、优化教师职称结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推行特殊教育方向专业硕士的培养制度.一般情况下,学历层次反映了特教教师接受教育的程度,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教教师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许多发达国家都要求从事特教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部分国家还提出特教教师应具有双证.随着社会的发展,从事特教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要求将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是一项针对性强,操作要求高的教育实践领域.无论是教学手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等都是最多的,因此培养特教教师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况且63.95%的专科及以下的一线教师更需要通过专业培养转变教学理念,

17、提高其解决教学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要优化特教教师的学历结构.除了引进特教类本科生和研究生加入特教行业及特教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学历教育外,还可以推行特殊教育方向专业硕士的培养制度,这不仅可以提高特教教师的学历而且还可以提高其素质和积极性.(四)拓展特教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完善职后培训制度.当前我国特教师资培养过程中存在普教与特教不融合的现象,致使培养出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能更好地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随着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规模的逐步扩大,如2008年,我国在校特殊学生为41.74万人.其中随班就读的有26.41万人,占总数的63.3%.l.4lPI昀必然要求普教教师具备一定的特教知识,而要改变此现

18、状,有必要拓展师资培养模式.其一,设置学科专业+特殊教育课程或特殊教育专业+学科课程的模式,即普教专业的学生选修一定量的特教课程或特教专业的学生至少选修一门普教课程;其二,在教师资格培训中增设特殊教育课程,并作为能否拿到证书的条件之一.】0职后培训是提升特教教师学历水平,丰富其教学经验和完善其专业构成的重要途径.而职后培训制度是否完善将会影响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建立完善的职后培训制度尤为重要.首先,设置针对性较强的课程体系.鉴于部分一线教师的专业构成缺乏特殊教育的知识.因此在设置课程上应重点设置特殊教育专业课程,如个别化教学,行为改变技术,康复医学基础,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其次,职后培训

19、应与学历的提升建立联系,以此改变职后培训与学历提升相脱节的现象,同时也能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职后培训的积极性;第三,培训过程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职后培训不仅让特教教师知道特殊教育相关课程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怎么办;第四,应根据课程的特点选择部分优秀的一线教师作为施培者.参考文献:【1曾广容等.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概要【M】.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1986.【2袁建明,金燕.教师结构要素及优化标准【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20050.3】尹海洁,庞文.我国特殊教育师资的发展瓶颈与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o10(3).4中国教育年鉴编委部.中国教育年鉴2009年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Oo9.【5】钟祖荣.现代教师学导论专业教师发展指导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6蒋云尔,王辉,范莉莉.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对策田.中国特殊教育,2008(8).【7】高峰松,杨学勤.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结构现状调查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8).【8周坤,董满秀.安徽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阴.安徽体育科技,2007(3).【91申仁洪等.重庆市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6).【lO蔡卓倪.成都市学前特殊教育师资现状调查与分析【J】.牡丹江大学.2oo9(3).1l1赵斌.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特殊教育一线

21、教师的培训现状及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7(4).f121昝飞,江琴娣.美国特殊教育师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801).【13李志刚.河南省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及发展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I14杨福义,张福娟.上海市学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调查研究【J1.中国特殊教育,2009(6】.【15谈秀管.实施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J.中国特殊教育.2009(5).f16肖非等.搞好随班就读是解决残疾儿童教育i.-J题的关键叨.中国特殊教育,2OO9(5).【17荆建华等.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构成f.-I题研究【J】.教育科学.1997(4).【责任编辑林超然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