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答案小抄(精华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10068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电大《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答案小抄(精华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电大《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答案小抄(精华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电大《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答案小抄(精华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电大《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答案小抄(精华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电大《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答案小抄(精华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电大《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答案小抄(精华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闽文化概论】 小抄-作业整理作业1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简述闽文化的成因?答:闽文化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其过程是极为复杂的。从总体上看,它的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古越文化的遗风;中原文化的传入;宗教文化的传播;海外文化的冲击;台湾文化的交融;领域文化的渗透。2、闽文化的特点哪些?答:闽文化的独特形成过程使闽文化具有以下特点:;多元性;难融性;双向性;不平衡性;延伸性;易移性。3、闽学特点有哪些?答:闽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闽学从其产生到终结,始终是呈动态,是不断发展的;包容性;注意节义,勤政爱民;勤于著述,并轻训重义理;注重收徒讲学,热衷于教育。4、简述闽学在历代的发展状

2、况?答:闽学是福建最大的哲学学派,北宋仁宗时期是闽学的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如:陈襄,郑穆,陈烈,周希孟等“闽中四先生”注重对儒学经典研究。北宋末和南宋初是闽学的创始阶段,代表人物如“南剑三先生”杨时,罗从彥,李伺。此阶段洛学入闽得到很好的传播和阐发。南宋绍兴至康熙年间,是朱熹思想形成的时期,也是闽学成熟发展阶段,靠天时地利,闽学进一步发展,明代,由于统治者提倡和推崇,朱熹学说在全国曾极为盛行,嘉靖初年出现王明阳学说后,朱熹学说由盛趋衰。但闽学在福建不但长盛不衰,还有创造性的发展。清代福建理学更为盛行,乾隆皇帝曾称福建为理学之乡。5、简述闽籍史学家著述特点?答:闽籍史学家著述其主要特点有以下三个方

3、面:著述面广泛,各种体制,无所不包;体制上突破创新,开一代风气;提出新颖的史学思想,表现出卓越的知识。6、福建史学兴盛的原因?答:原因是除了刻书业发达,重科举,读书蔚然成风,教育普及等原因外,还在于福建地外一隅,战乱较少波及,书籍相对保存完好,不少闽人以藏书为乐,使史学家有书可查。宋代福建藏书家多集中在闽中和闽北。闽中以莆田为多,闽北以建安、崇武、邵武、建阳、顺昌等为多,这与闽北印刷业繁荣和理学兴盛有关,明代福建藏书家喜欢筑楼藏书,并多给书室取名,一时成为风气。清代福建藏书人数剧增,藏书者以此为乐,如侯宫人冯缙一赴礼闱,即不复出,家藏书万卷,日以自乐。二、论述题1、试论述闽文化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4、?答:闽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其它区域文化研究相比,闽文化研究显然还较为沉寂,还不是那么热火,也没有形成某种阵势,但九十年代以来有了很大的进展。闽文化研究的意义:第一,有利于进一步发掘福建民间工艺。如德化瓷业科研人员将古瓷重放异彩,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第二,有利于进一步开发旅游文化资源,推出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专业。如“93福建山水风光游”,“94福建文物古迹游”,“95福建民俗风情游”等。第三,有利于进一步采撷福建民风。如建瓯排幡等曾被称为“华夏绝艺”“天下第一”。第四,有利于开发闽地精神文化资源。如近代侯宫文化中敢为天下先,以身许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当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五

5、,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闽地艺术优势。如文化部曾先后任命福建的龙海、同安、晋江、莆田、漳平新桥、诏安、建瓯等为“书画之乡”,可由此推动书画在农村的普及。第六,有利于建立海峡西岸文化走廊。海峡西岸的闽东南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这些资源,有利于闽东南的建设。第七,有利于沟通与台湾关系。台湾80为福建人,闽台同属一个文化区,闽台血缘相亲、地缘相近、语言相通、民俗相同。第八,有利于增强海外侨胞对闽地的凝聚力。福建省旅居海外乡亲有1030万人,各种同乡会、联谊会活动的开展加深了与福建的联系。2、试述为什么在学闽文化概论这门课?学习后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和帮助?答:学习闽文化概论这门课是因为我是福建人,通过对

6、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较充分地了解闽文化的源流和特点。对福建史学、哲学、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经济、科技等闽文化的构成部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同时对闽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各方面福建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历代名人等产生强烈的自豪感。为自己是一名福建人而感到骄傲。学习了这门课程后,不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而且充分了自己的精神资源。所以我觉得闽文化的学习十分有利于开发闽地精神资源。提高闽人素质。另外,我觉得闽文化概论的学习也是十分有利于沟通与台湾的关系。闽文化与台湾文化可以说是同根同源的。研究闽台文化,促进两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缓和两岸的紧张局势大有帮助,有重大意义。这门课程可以让更多人来学习,发挥其最大

7、的作用和贡献。闽文化概论作业2参考答案1、简述福建文学的特点?答:在闽文化的熏陶下,福建文学形成了自己香茗的特点:长于文论,是福建文学第一特点,擅长写山水诗,是福建文学的第二个特点。2、简述福建历代作家创作情况?答:福建在唐初还没有完全开发,由于地处偏远和闭塞,与中原各地蓬勃兴荣的文学盛况相比,福建前期几乎没有出现作家。唐中宗时期,福建进士第者络绎出现,唐统治者的诗赋取士制也使福建文人开始活跃。唐五代福建较为著名的作家如:欧阳詹,字行周,晋江人,贞元八年(792年)进士,与韩愈为好友,文学上也是同道。他为古文运动推波助澜,韩愈称其“志在古文”(题欧阳生哀辞)。词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为柳永和张元

8、干。诗歌理论方面,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一部体系完整而具有多方面建树的诗歌理论专著,在各领域都作出贡献的最具代表性的刘克庄,一代名医蔡襄著有蔡忠惠公文集,明代福建著名的作家有林鸿为影响广泛的“闽中十才子”之首,著有鸣盛集。近代福建作家在全国享有盛誉的有陈衍,著有石遗室诗话等。还有著名翻译家林纾,一生翻译了四十余种世界名著。3、福建民间舞蹈产生和形成的原因?答:产生于本地的劳动生活中;外地传入;脱胎于戏曲;宗教的影响;多方面的影响。4、简述福建五大地方戏剧种名和所在区域?答:福建最主要的五大剧种是: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闽剧俗称福州戏,流生于福州方言地区及宁德、建阳、三明等地;莆仙戏主要

9、流行于莆田、仙游两县及邻县的兴化方言区;梨园戏流行于泉州等闽南方言区;高甲戏流行于闽南方言区,渊源于明代泉州地区民间街头妆扮游行;芗剧也称“歌仔戏”流行于闽南漳州地区。5、福建石雕的特点有哪些?答:福建最著名的石雕是惠安石雕和寿山石雕。惠安石雕包括建筑装饰、人物、动物、用具等,包罗万象。共分四大类:圆雕。浮雕。沉雕。影雕。寿山石雕艺术特色是“石”,即根据石质、石及、石形和石色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题材,也称“因势造型”有“一相抵九江”之说。6、简述福建各地剪纸特点?答:福建剪纸较突出的如泉州、漳浦、柘荣、浦城等地,泉州剪纸相传始于唐代而盛于宋代,春节时流行刻“几笺”,漳浦剪纸在北宋时就流传于民间,

10、被称为“铰花”,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情趣,内容多取之于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柘荣剪纸风格粗犷而抽象,鞋帽花是柘荣剪纸中常见的形式,剪纸明朗、简洁。浦城剪纸样式多样,大小不拘,常常是画中有物,物中有字,具有独特的风格。二、论述题1、试述福建地方戏的主要特点?答:福建地方戏的主要特点有五个方面:保存了全国最多的南戏剧目和中原古剧,被称为“南戏遗响”和中原古剧的“活化石”。特别是莆仙戏、梨园戏在传统剧目、音乐曲牌、脚色行当等方面都与南戏关系密切。梨园戏不仅保留了大量宋元南戏剧目,在音乐和演奏上也都保留了唐代古乐的结构特点和演奏遗风。剧种的形成过程复杂,汲取营养丰富。福建戏曲所以难以明显区别外来剧种

11、、本地剧种则因为它所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是各种艺术、各种剧种互相融汇的结果。如潮剧传统剧目荔镜记曲文即以泉州方言杂潮语写成的。保留不少稀有剧种。这是福建的封闭所致。如过去许多戏剧史家们认为。“四平腔”作为一个独立的剧种已以绝灭。赴东南亚演出频繁。剧种为高甲戏、闽西汉剧、莆仙戏、戏园戏,闽剧、芗剧等。赴外演出时间之久,戏班次数之多、剧种之多,为全国地方戏中所不多见。演出习俗繁多。福建各剧种演出习俗之多、之细、之繁,实为罕见。开演前、演出中、演出后各剧种都有一种详尽种序。总之,福建戏曲以其独到的表演艺术而令人赞叹。2、你所在地域有哪些民间文艺样式,试述之?答:我所在地域是福州,福州的民间文艺是十分

12、多姿多彩的。如音乐方面:福州比较流行水上渔歌,充满豪情,节奏整齐。结构均称。福州流行的民间器乐最具代表性的是“福州十番”,曲目有万余卷,曲调来源分为:曲牌、小调、哗牌、打击乐四类。舞蹈方面:福州的民间舞蹈也是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如连江城关一带流行跳“灯舞”还有族舞蹈,宗教舞蹈等。戏曲方面:福州最流行的就是闽剧了,俗称福州戏。传统剧目丰富多达1500多个,青乐曲调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绘画艺术方面:福州也是人才辈出,有元代最著名的福建画家是由南宋入元的连江人郑思尚,代表作墨兰图使“露根兰”成为一种绘画流派,在福建一直盛行到清末。闽文化概论作业3参考答案1、简述福建佛教特点?答:福建佛教自唐代后,虽

13、然发展不平衡,但从全省范围上看,至近代的持入不变;福建许多著名高僧或开宗立派,或持一家之说,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外省高僧与福建关系密切,他们或云游福建,或是长期驻锡弘于福建,有的成为开山祖师,大大促进了福建佛教的兴盛与发展;与海外交往密切;寺庙兼有其它功能;独特的出家形式;寺藏佛学经典法繁。2、简述佛教对福建经济文化的影响?答: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寺院经济在福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寺院承担了种种徭役和较多社会公益事业;对福建士大夫的思想产生了几位深远的影响;寺院成为读书讲学之处,推动了教育的普及;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保存了许多稀世石雕佛像;留下了许多与佛教有关的诗词和楹

14、联;建造了许多有特色的寺庙和佛塔;对福建的音乐、舞蹈、戏曲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福建刻书业的发展。3、简述福建伊斯兰教特点?答:穆斯林来源广泛;居住分散;文化程度较高;同中有异的区俗民情。4、简述历代福建道教发展概况?答:道教正式形成于东汉,传入福建时间很早,福建道教在唐五代有很大发展,福建道教在宋代达到鼎盛。宋代统治者追封大批道教神庙和民间信仰神庙,福建极多,推动了道教在福建的普及。元明时期,福建道教虽然不以宋代那么鼎盛,但由于元代统治者对道教两大教派的支持,明代统治者对道教采取推崇和利用控制相结合的方法,使福建道教道教依然久盛不衰。清代,福建道教开始衰微,不仅新建道观少,以往大部分重要

15、道观因得不到维修而久久湮没,著名道士也寥若晨星。5、简述福建民俗丰富多姿的原因?答:各种文化的兼容并蓄;地处偏僻的自然环境;极强的家庭观念。二、论述题1、论述道教对福建民间文化的影响?答:道教在福建的久盛不衰,对福建民间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影响表现:产生了一大批道家金石和书籍,进一步丰富了福建地方文化史料和道家经文典籍。道教在福建的传播与渗透,还繁衍了许多道教有关的民间故事,丰富了福建民间文学的宝库。福建有许多道教或与道教有关的歌谣。道教音乐具有独特的乡土味,它从福建民间音乐和戏曲中汲取营养,又给福建民间音乐以多方面的影响。福建道教舞蹈极有特点。道教在福建的普及,促使闽地出现了一大批

16、经宣传教义与神仙思想为主要内容的造型艺术,一些已成为全面的宗教艺术珍品。福建道教对福建民俗也有很大影响。2、论述福建教育久盛不衰的表现及原因?答:福建教育久盛不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地方官吏的支持和倡导。地方官吏对教育是否重视,对教育的兴衰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师。这些教师主要是一些以教书为业的教育家。每个朝代都有这样一批教育家。科举的久盛不衰。我国正式开始以策取士,始于隋,唐代开始大兴。科举业的兴旺,大大推动教育的普及。家族对教育的重视。福建的家族大都注意族人的教育,形成了以读书为光荣,以不读书为耻的族风。而子弟靠科举出人头地后,又不忘荫蔽本族,或出资赞助,或激励中士子苦读,

17、大大推动了教育。多种类型的学校。福建历代办学有多种形式,除了官办的府学、州学、军学、县学、或官、或民、或半民半官的各种书院、私塾等外,还有多种类型的学校,以满足各种不同阶层人的需要。刻书业的繁荣和藏书的丰富。闽刻书业始于五代,后随着读书应试风气与日盛行,再加上福建造纸原料丰富,所以刻书业鼎盛于宋元明。无论宫刻本、家刻本、坊刻本都在同行业中独占鳌头,长期不衰。闽文化概论作业4参考答案1、简述福建土楼的独特魅力?答:楼址选择灵活多变充满人性味的内部构造就地取材不费能源突出中心,凝聚力与内围空间结构的内心人杰出的实用功能楼中多层次和房间作用统一一简般都有附属建筑,外观布局合理美观。2、简述福建古代寺

18、观在建筑史上价值?答:福建古代寺观在我国建筑史上具有两个方面的价值:第一,门类齐全,年代久远,无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都有最古老的寺观保存。第二,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在继承古制上有所创新,较为灵活,大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宗教建筑艺术。3、简述福建经济特点?答:福建经济特点是:经济万发的多样性,海外贸易的兴盛,与台湾贸易交往密切促进了两地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始终活跃着规模庞大的商人队伍,推动了福建经济的民展,集市贸易的繁荣,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寺院经济在福建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4、简述历代福建造船业的发展?答:造船业在福建有着悠久的历史,古闽越族以“习于水斗,便于用舟”著称。早在石器时代,他们就发明了独

19、林舟。三国时期,孙吴把福建当作造船的基地。南朝时期,福建已能制造远洋木船,驶往印度和南洋。宋代福建造船业达到新的高峰,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元代造船业随着海外贸易的频繁而更加兴旺。泉州为元代四大海舶建造基地之一。明代福建仍是全国造船中心之一,在全国继续居领先地位。清初,统治者实施“迁界”,打击了福建航运业。造船业也被殃及。后随着海禁松弛和迁界撤销,福建造船业逐渐恢复。5、简述福建雕版印刷的特点?答:福建雕版印刷在中国印刷史上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文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其特点有:一、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二、规模宏大,种类繁多;三、多种方式的刻书途径:如书坊刻书官府刻书其它类型刻书;四、在刻书上形式多有创

20、新,如:经注合刊书封面装饰和实用相结合多有附带内容字体多样图文并茂。6、简述苏颂对我国科技的贡献?答:苏颂:泉州南安人。北宋进士。他对我国科技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天文学机械制造学、药物学三方面。苏颂撰述的新仪象法要是我国现存详尽的古代于文仪专著,集中反映了11世纪我国天文学领域的新成就。他主持创制的水运仪象台,把浑仪,浑象和报时装置结合在一起,并以水力驱动,通过多级变速,传动系统各部件,使上述各机构的动转,保持与天上日视运动同步。集计时,天文观测和天象演示功能于一体。苏颂还增补开宝本草并奉旨编撰了本草图经21卷,不仅为辨识近似的药物而绘制了近千幅药图,还系统地收录了大量的单方、验方、详述其炮炙,配

21、制的方法和用法,集中反映了北宋中期医学成就二、论述题1、论述闽台贸易特点?答:闽台经济贸易的特点主要有四:双方长期互补在贸易初期就明显地表现出来。多渠道的贸易。由于诸如“海禁”官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闽台贸易一直是以多渠道形式进行。总的有合法贸易和违禁步私贸易两种,其中合法贸易又分官商和民商。多港口的对渡。多港口的对渡进一步促进了闽台贸易,繁忙之时行驶在台湾海峡的闽台货船多达千余艘。郊行的兴盛。闽台两地的郊行组织,对海峡两岸的经贸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2、结合辅教材闽文化述论上的有关知识,谈谈你所熟悉的福建某个区域的文化特点?答:晋江的陈嘉庚择婿故事说,爱国华侨陈嘉庚在南洋开办的橡胶园里有一位新来

22、不久的年轻杂工叫李光前,不但做工勤劳,学习也很努力,他不贪享乐,拾金不昧,把橡胶园当成自己的家一样来爱护。陈嘉庚非常赞赏李光前这种勤奋忠实精神,在众多的青年中选为自己的女婿,表达出华侨在海外薪传中的高尚情操。永定建造华人池故事讲述了爱国华侨胡文虎得知上海外国租界的公园门口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非常气愤。他在巴烈班次建造了一座游泳池,命名“华人池”,门口挂一块牌子,写着“只准华人入内游泳”。有两个外国人偷偷摸摸进入池内游泳,被一群中国人扭送到门外,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上面两个故事都是与海外华侨有关的,形成的原因是因为福建东临大海,漫长的海岸线为与海外相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福建侨民侨居世界各地,使福建成为著名侨乡,广大华侨为他们所在国经济的发展和增进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作出了卓越贡献。福建民间故事中反映侨乡民俗与华侨爱国爱乡,薪传中华文化与吸收城外文化的传说故事数不胜数,许多故事脍炙人心,传承不衰,成为鼓舞后人奋发向上的口传教科书。这些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学作品,使福建的民间故事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动人的艺术魅力。更多资料请百度一下“电大天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