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参考文献下载教师论文范文:论教师主体自觉的层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10347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论文参考文献下载教师论文范文:论教师主体自觉的层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师论文参考文献下载教师论文范文:论教师主体自觉的层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师论文参考文献下载教师论文范文:论教师主体自觉的层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师论文参考文献下载教师论文范文:论教师主体自觉的层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师论文参考文献下载教师论文范文:论教师主体自觉的层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论文参考文献下载教师论文范文:论教师主体自觉的层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论文参考文献下载教师论文范文:论教师主体自觉的层次.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师论文参考文献下载教师论文范文:论教师主体自觉的层次摘 要: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体自觉有层次性,从低到高依次是:自我确认、自我定向、自我监控、自我超越、自由自在.教师应主动提升主体自觉的层次,不断地认识自己,自觉地重塑自我、完善自我.关键词: 教师;主体自觉;层次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这应该是不证自明的.问题是:教师作为主体在多大程度上是自觉的主体?只有在这一前提性的问题得到论证后,才能讨论其它问题,诸如教师的主体性如何发挥?教师的主体角色是什么?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如何?教师的主体性如何发展?等等.本文着重探讨教师主体自觉的层次.分清教师主体自觉的层次,对解决或讨论以上问题

2、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一旦我们认识到教师的主体自觉是有层次性的,也就更容易弄清如何促进教师的主体自觉,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同时也对教师主体的发展亦即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更重要的是,这一研究旨在帮助教师从自我的角度认识自己,自觉地完善自己,重塑自我.这种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也将使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和享受到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内涵的欢乐和尊严.此外,叶澜教授在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的导论中还提到:“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l因而教师自觉

3、地认识和完善自我,也是提高教育质量,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促进教师主体自觉也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违背教师意愿或没有教师参与的教育改革从来没有成功过.”l2这里所说的“教师意愿”和“教师参与”正是教师主体自觉的表现.1教师主体自觉教师主体自觉就是指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其自觉性的表现或发挥,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简称“教师主体”.如果没有自觉性,教师虽然仍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但教师的主体性就难以得到发挥.根据“全国首届主体教育理论研讨会”的概括,教师主体性包括教师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特征13.因此,教师主体的自觉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自主性

4、、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同时也关系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反之,如果教师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也就意味着教师主体不够自觉.许多人可能认为教师的主体地位已经得到确立,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发挥,甚至己经够多了,所缺乏的是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其实不然,张传隧l4、杨朝晖5等人的研究表明,教师主体性“缺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有学者还认为我国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根本没有确立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许多教育者以为是在发挥主体性,实际上所发挥的是专断性或主观性”16.事实上,传统的教师观是“教师中心论”而非“教师主体观”:“以教为中心、以教为基础、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很明显,教师唯独不能代表自己:自己

5、的思想观点、自己的知识结构、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方法,等等”71.“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恰恰在于教师主体性未能得到合理定位和充分弘扬.”8以上研究结论同时说明了教师主体的自觉程度不容乐观.可能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情况有赖于外界的评论或认定,而别人的评论或认定也许不能说明不同教师的具体情况,所以本文主张回到教师自我的立场来认识教师主体的自觉性,让教师主动地认识自身的“主体性”并自觉提升自身的主体性.2教师主体自觉的层次笔者认为,教师主体自觉是有层次性的,或者说,教师主体的自觉性在程度上是有差别的.而且这些层次是教师主体自觉程度的标准,是教师主体性发挥的方向标,是教师自觉成长的路线图.当然,教

6、师不能完全靠自己个人的思考和闭门造车式的努力,而是要主动地借助外界的力量来达到某个层次以达到自觉性的提升,外界的力量包括学习和游历、同事同行(特别是优秀者)的影响、教育管理体系、与教师有关的法律和制度的约束等等.从低到高,教师主体自觉的层次分别是:自我确认、自我定向、自我监控、自我超越、自由自在.2.1第一层次:自我确认这是教师主体自觉的最基本的层次,是衡量教师的主体意识觉醒的最低标准.它是指从自我的角度来认识教师职业,定位自己的角色,对于己经成为教师的“我”来说,不能认为“我”已经是合格的教师了,因为国家虽有相应的制度和入职标准,但“我”还没有进行自我确认.在己经成为教师的大前提下,进行自我

7、确认,就是确认作为教师“我”的存在.进行自我确认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对“作为教师的我”的最基本的审视,就是确定“我”已经进入了教师职场生活,也即:作为教师,“我”在.这就如同旅游者到达目的地时有人会情不自禁的说“我来了!”而且即使没有说出来的旅游者也会有同样的兴奋感.因为旅游者们此时是自主的、主动的,所以是自觉的.事实上,很多新教师都有这种类似的兴奋感,也就是说,他们都是自觉的.但毕竟还有一些新教师没有这样的感觉,有的是糊里糊涂当了教师的,有的是很不情愿地当了教师的,也有的是在职业选择中退而求其次而当了教师的.这些教师一般就不会在进入职场之初完成自我确认,其中有的可能一直不自觉,有的可能经

8、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了教师对于他的生命的意义从而才开始自我确认.但也有的教师在一段时间后可能又迷失了、盲目了、不自觉了,需要再次确认.进行自我确认的第二层含义是对自我的认知,就是认识作为教师,“我”具备哪些条件、优势和不足,包括“我”的知识状况、拥有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都能够达到这一层次.达到这一层次的意义在于:说明了这个教师是自主的、主动的(此时还谈不上创造性),虽然此时的教师主体性发挥还只是初步的,而且还不太稳定,但这对于他将来的成长、教师主体自觉性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基础.2.2第二层次:自我定向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教师要想进一步实现自我发展,就必须经过自我定

9、向这一层次.自我定向是指教师对职场生活的前景的预想,包括目标的确定以及理想、信念的形成.目标、理想、信念是三个含义不同但紧密相关的概念,把它们放在教师职场生活的背景下,作一个简要的解释:信念是教师对教育追求的确信、理想是教师对教育人生未来的追求和向往、目标则是教师对职场生活未来和前途的具体的预设.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教师来说,他不一定要有如何伟大的信念、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但如果一个教师没有任何信念、理想和目标,那他的职业人生必然是浑浑噩噩的.我相信,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有上进心的,但是如果没有具体的目标以及进一步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持,这种上进心也只是模糊的上进心,它不能为教师的迅速成长起到定向和

10、引领的作用.回到教师职场生活的现实,还要注意到这样的状况:许多教师从第一天走上讲台,初当教师的兴奋劲(如果有的话)还没过去,就已经被淹没在无穷无尽的教学事务中;等他对业务稍有熟悉,又要被动地接受没完没了的考核、评审、培训等一系列工作.教师一方面承受着沉重的外部压力,另一方面又在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机械单调缺乏激情的教学工作,同时还很难得到领导、家长等外界的理解和支持.于是工作热情逐渐枯竭、自我意识越来越模糊,进而产生职业倦怠,中国教育报曾经为此发表谁来为教师减压I9的署名文章.我们在呼唤为教师减压的同时,是否该想一想,教师如何主动地摆脱这种状况?进行自我定向是教师摆脱这种状况的有效措施.“我”在自

11、我确认的基础上,对面临的工作环境、职责和工作处境作一梳理,找出我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近期的目标就确定了;再去确定我的中远期目标、学习计划以及人生追求等等.这样,我能对每天、每月、每年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了然于胸,这种自觉的工作方式可以使“我”的工作忙而不乱.自我定向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内部动力.达到这一层次的意义在于:每个教师都能自觉地对自己的职业人生有规划、有设计、有追求,从而生发出教师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3第三层次:自我监控辛涛等作了“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结构”研究【0,提出这种能力包括四个基本因素:课前的计划与准备性、课堂的评价与反馈性、课堂的

12、控制与调节性、课后的反省性.林崇德在教育与发展一书中对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作了系统的阐述川,并指出自我监控能力是教育教学能力的核心成份,是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在机制.与林崇德等人是把自我监控作为教师的能力来研究不同的是,在本文中,笔者把自我监控作为教师主体自觉性的行为和状态来考察的,但是林崇德教授等人的“教师自我监控能力”理论对教师主体自觉性的养成和提升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能够对教师主体的自我监控作出合理的解释.本文的定义是:自我监控是指教师对自己职场生活的全部内容的计划、评价、反馈、控制、调节和反思,其中职场生活的全部内容又包括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交往行为、学习行为、研究行为和其它日常生活行

13、为以及在这些行为中包含的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教师职场生活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教师工作都很忙,又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所以教师只有自觉地进行自我监控,才不至于被其牵制,找到工作、学习、生活的规律.从过程维度上来说,教师自我监控首先是在开始某一行为前的计划和准备,使自己的行为更具计划性和预见性;其次是在行为过程中通过多途径获得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反馈,并进行评价,再据此作出必要的调节和控制;最后是在行为完成后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进行反思和研究.这一过程同样体现了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强化这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112,同时也符合美国教育家舍恩(DonaldA.schon)提出的“反思性实践家”专

14、业实践范式理论113.教师达到这一层次,不仅使“我”的主体自觉程度提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且也促进了“我”的专业能力的迅速提高.根据俞国良等人的研究,教师教学监控能力随教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1一5年教龄组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显著低于6一巧年以及巧年以上教龄组教师1141.这一结论同样可以解释教师主体自我监控的发展,亦即,这一层次不是靠“顿悟”就能达到,而是需要一个逐步积累和提升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主动反思是关键.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主动地借助外界的力量比如学生、同行、家长及社会的反馈,专家指导等等来实现自我监控.这一层次是教师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的层次,也意味着“我”从新手型

15、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开始过渡.2.4第四层次:自我超越自我超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理解为自我发展,也就是说只要自身有了进步和发展就是自我超越;还有一种理解是对旧的自我的批判或否定,塑造新的自我.对于第一种理解来说,每个人都能实现自我超越,每天都可能在实现自我超越;而对于第二种理解来说,个人的自我超越是一个艰难痛苦的过程,是“涅磐”,因而是少数人才能达到的境界.本文采用第二种理解.我非常赞同熊晓东的观点:自我超越的人“要经受不仅来自自身的各个方面的极限带来的困难,还要经受周围的各种无法避免的观念、思想等各种方面冲突带来的磨难.要克服这些困难,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5人才学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

16、都表明,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发展到一定时期会遭遇到一个“高原期”或稳定、停滞以及怀疑阶段,许多人可能永远无法突破这一阶段,而突破了这一阶段,新的自我又得到重生,这就是自我超越.教师在自我发展达到某种极限时,需要自我超越;而自我超越就需要把教育教学实践、理论学习和教育研究结合起来,其中潜心研究又是关键.有学者提出的“教学研同期互动”的教师自主发展模式是很有见地的.这种模式认为教学研三者先有研的启动,学相继运作,学运行后对教和研具有提供能源的作用161.礼记学记说:“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总之,教师要在实践中探索,在学习中充实,在研究中突破,三者缺一不可.而只有在研究中才能实现突破、实现自我超

17、越,能提练经验、提升境界、开阔视野,还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专业素养、职业情感、个性特点、优点与劣势,认清自己的发展空间,因而研究是关键.在教师主体自觉性的发展中,自我超越是困难的,但也是“我”要追求的.在这一层次中,教师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挥,而最能反映这一层次特点的是创造性.教师主体自觉达到这一层次,也意味着教师己经成长为一个专家.2.5自由自在虽然上一层次已经是教师主体自觉的一个相当高的层次了,对于许多教师来说可能己经感到可望而不可及了,但我认为在这之上还有一个层次,即自由自在,这才是教师主体自觉性发展的最高层次. 但是“自由自在”和“教师自由”的含义非常复杂,人们

18、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利用,人始终是拥有自由的,教师也不例外.我国教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包括专业自主权在内的教师自由度在增加.还由于个性差异,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意志上、人格上总是自由自在的,无需甚至排斥外界的约束.这样一来,何以证明自由自在是教师主体自觉的一个层次而且是最高层次呢?教师虽然总是拥有自由的,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自由自在地去学习、生活和工作,但是作为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始终要受到各种外界约束和羁绊.而在本文论述的前四个层次里,教师都处在成长的过程中,是无法真正自由的一种真正的自由自在的状态是需要教师完全成熟后,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充分认识而

19、且充分实现以后才能达到的,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到七十岁才认为自己能够“从心所欲”的理由.与其说自由自在是教师主体自觉的一个层次,一种状态,还不如说是一种生命的境界.孔子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这种境界.海德格尔曾引用荷尔德林的一句诗:“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117我想是对人的生命的本真、自在状态的描述,是一种生命的理想境界.那么教师如果能“诗意地安居”在职场生活中,也就是达到自由自在的理想境界了.在这种境界中,我想已经无所谓自觉不自觉了,因为那是一种自由而超脱的境界.3教师主体自觉层次的提升前面阐述的五个层次中,自我确认、自我定向和自由自在是顿悟性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教师能够

20、立即进入其中的状态;自我监控和自我超越是历时性的,每个层次都需要一个过程.发展速度较快的如魏书生,1978年正式当教师后仅仅用了六年时间就完成了跨越,1984年就被授予“特级教师”称号.因为魏书生一直把“自强不息,超越自我”当成自己的人生追求,同时他认为“教师从事的是科研型的劳动”口“】.魏书生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他这样从担任教师第一天起就充分发挥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用不长的时间就使自己的主体自觉达到第三甚至第四个层次,这种自觉性是值得每个教师认真思考和学习的.一个教师经过艰苦的努力,达到了自我超越的层次后,己经意味着他是一个专家型教师了,而最高的第五层次则有赖于教师对其职业生活、对职业人生

21、的感悟了.由此可见,教师主体自觉层次的提升与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教师主体自觉层次的提升,而教师主体自觉层次的提升也意味着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我想通过本文表达这样一种理念:离开了教师自我,没有教师主体自觉层次的提升,只把研究重点放在教师职前培养、制度管理等层面的话,是难以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参考文献l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2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137一1383宗秋荣.全国首届主体教育理论研讨会综述J.教育研究

22、,2(X风,(3):92一94.4张传隧.教育的主体与主体性教育散论J.教师教育研究,2004,(5):46一50.5杨朝晖.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主体性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5,(l):74一79.6黄威.主体性教育论IMI.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1加.7王鉴.论教师主体与研究型教师J.学科教育,2003,(5):n一16.8王攀峰.教师主体性:主体教育的应有之义J.上海教育科研,2004,(9):9一n.9李超平,梁莹.谁来为教师减压因,中国教育报,2005一10一16(3).10辛涛.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结构:一个验证性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8,(7):281一288.ll

23、林崇德.教育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95一300.l2申继亮,辛涛.论教师教学的监控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l):67一75.l3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99一301.l4俞国良.中小学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发展特点与相关因素I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2):31一35.l5熊晓东.太阳从这里升起:一个教师的教育札记附.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以x:148.16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教学研同期互动的教职生涯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l7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海德格尔语要M.部元宝,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73.l8魏书生.自强育人教书C/l柳斌.中国特级教师思想录:上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125一2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