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初中生物》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汇编.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111510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上半年《初中生物》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上半年《初中生物》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上半年《初中生物》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上半年《初中生物》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汇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上半年《初中生物》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汇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上半年《初中生物》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上半年《初中生物》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汇编.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生物教资面试真题2019 年上半年初中生物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汇总一、考题回顾初中生物食物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教师描述场景:夏季烈日当空,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 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动画播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情景,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明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关系。教师: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称为什么 ?引出课题。(二)新课展开1. 教师带领学生根据之前的场景总结食物链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2. 展示草、兔、狐的图片,组织学生尝试正确书写食物链。(草兔狐。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1)食物

2、链由生态系统中的什么成分组成 ?(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 )(2)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态系统中的哪种组成成分 ?(生产者。 )(3)通常怎样书写食物链 ?(甲乙丙 )教师补充说明: 食物链中的吃与被吃关系用箭头表示, 不能用线段表示, 并且箭头的指向是一定的,由被捕食者到捕食者。(4)食物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什么生物呢?(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4. 深化认识:有人说,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可有可无的,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1 / 6初中生物教资面试真题(不同意。消费者是食物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补充说明:现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是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的统

3、一整体,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形成错综复杂、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消费者已经成为这个统一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能说是可有可无的。提问:你能说一说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么 ?(许多植物要靠动物传粉或传播种子,如果没有动物,许多植物就不能繁殖 ;生产者又能给消费者提供食物及栖息场所等等。 )(三)小结作业小结:回顾概念,强调要点。作业:搜集资料, 以自己喜爱的生态系统为例, 说明如果其中某种生物减少或灭绝,对整个生态系统有什么样的影响。【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5. 食物链可以无限延长吗 ?【参考答案】不可以。 食物链一般不超过 5 个营养级。 因为随着食物链的增加, 每一级的能量在

4、减少, 减少到一定的量时, 食物链的最顶端的能量不足以再维持比它高的捕食者活动了,也就是再比它高的话,就没有足够的能量来源了。6. 谈谈你对一节课“导入”的理解。【参考答案】导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引起对所学课题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 ;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同时一个好的导入我认为要有以下几个要点: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 ;要有关联性。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 ;要有直观性和启发性 ;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一、考题回顾初中生物血液循环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2 / 6初中生物教资面试真题(一)导入新课复习心脏的知识:心脏有哪四个腔,它们分

5、别和什么血管相连接 ?(心脏有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右心房。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 )设疑:血液在血管里是如何流动的 ?引出课题。(二)新课讲授7. 自主学习,初识血液循环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血液循环挂图,并结合教材,思考回答如下问题:(1)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时,它经历了哪些路径?(左心室主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 下腔静脉右心房。 )(2)当它再次从心脏右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重新回到心脏时,它经历了哪些路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3)在上面的两条循环路径中, 血液的成分分别发生了什

6、么变化 ?(经过第一个途径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经过第二个途径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过渡:有人说,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 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8. 合作探究,分析血液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1)教师展示血液循环动画,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如下几个问题共同探究:a.动脉血和静脉血怎样区分 ?(血液中含氧丰富、 颜色鲜红的为动脉血, 含氧较少、 颜色暗红的为静脉血。主要是看血液中含氧多少是判断依据,不是根据存在的位置区分的。 )b.在血液循环中,静脉血经过什么途径,以什么方式变成动脉血 ?动脉血又是怎样变成静脉血的 ?(静脉血在肺循环过程中,当血

7、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进行物质交换,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经过肺循环, 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在体循环中, 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进行物质交换,将血液中的氧和营养物质提供给细胞, 同时将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3 / 6初中生物教资面试真题等代谢废物运走,因而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c.人在参加劳动或体育活动时,心跳会加快,这样可以保证心脏输出的血量能够满足机体的需要。但是,缺乏锻炼的人,在进行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时,心跳会特别快,并出现不舒服,甚至晕倒的现象。这是为什么 ?(缺乏锻炼的人,心脏壁的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不强,人剧烈运动

8、的时候,没有经常锻炼的人的那种心脏输出血量的能力不足,心脏会快速跳动, ,血液循环的速度在心脏里加快, 心脏的跳动超出心脏的标准跳动率, 就会有气晕, 胸闷甚至晕倒的现象。 )(2)指导学生区分体循环的肺循环。设疑:体循环和肺循环有先后顺序吗 ?(没有先后顺序。 )(三)巩固提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画出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的成分 (流动脉血的结构用红色笔表示 ;流静脉血的结构用蓝色笔表示 ),组内进行交流,巩固练习。(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作业:引导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答辩题目解析】9. 静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心脏哪个腔 ?【参考答案】右心房。人在静脉注射药物时, 药物首先

9、进入体循环, 即首先进入各级静脉,然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心脏的右心房。10. 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你的板书 ?【参考答案】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图示式的板书。 把血液循环的过程图画到黑板上, 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抓取课堂主要内容,清晰明了。一、考题回顾初中生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4 / 6初中生物教资面试真题(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描述乌鸦在红绿灯上利用过往车辆打开坚果并顺利食用的故事, 提出问题:乌鸦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吗 ?(不是。)追问:如果不是,这种行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导入课题。(二)新课展开11. 根据行为结果划分的动物行为教师多媒体播放宠物的图片, 提

10、问: 你有没有养过宠物, 有没有观察过它们有哪些行为 ?(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领域行为等。)1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提问:以上行为是根据动物的行为结果划分的,如果根据动物的行为获得的途径,可以把动物行为分为几种 ?(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划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教师根据行为的分类请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3)教师提问: 什么是动物的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 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11、。)(4)多媒体展示不同种动物的行为, 提问:区分哪些动物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 ?学生观察并尝试分类。(在资料分析中, 刚出生的小袋鼠能靠本能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喂养金鱼, 菜青虫取食涂抹有十字花科植物叶片汁液的滤纸的行为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而蚯蚓走迷宫, 大山雀喝牛奶以及大猩猩钓取白蚁都属于学习行为。 )(三)巩固提高请学生说一说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有什么区别 ?小组讨论并完成表格并展示。(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5 / 6初中生物教资面试真题作业:课下思考怎么研究某一种动物的学习行为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3.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重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及区别。难点:形成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和进化的观点。14. 谈谈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之间的异同。【参考答案】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决定,并且能使动物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衍后代。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学习获得的, 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