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讲练:第1讲---溶-液(知识点及中考精练).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111875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5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讲练:第1讲---溶-液(知识点及中考精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讲练:第1讲---溶-液(知识点及中考精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讲练:第1讲---溶-液(知识点及中考精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讲练:第1讲---溶-液(知识点及中考精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讲练:第1讲---溶-液(知识点及中考精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讲练:第1讲---溶-液(知识点及中考精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讲练:第1讲---溶-液(知识点及中考精练).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透明,澄清 均一性:是指溶液中任一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注意:a、溶液是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液体。(如固态溶液-合金,气态溶液空气,液态溶液盐水)b、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 FeSO4溶液为浅绿色 Fe2(SO4)3溶液为黄色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

2、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实验9-2)d、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分子间有间隔)e、溶质的质量是指分散到液体中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未溶解的部分不能算在内。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f、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g、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存在形式不同。一般来说,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水中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在水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2、溶液的用途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 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得快,制造某些产品的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缩短生产周期

3、。(2) 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植物吸收的养料必须以溶液形式存在,医疗上用的多种注射液也都是溶液。名称: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4、浊液分悬浊液和乳浊液(实验9-4)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振荡后都呈混浊状态,静置后都分为两层。5、乳化现象(1)乳化剂:人们把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做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就叫乳化作用。乳化与溶解不同,乳化后形成的是乳浊液。(2)乳化原理:乳化

4、剂分子一端具有亲水性,一端具有亲油性,把乳化剂放到油和水的混合物中,亲水的一端插入水中,亲油的一端插入油中。由于分子的运动,使得油和水混合在一起。生活中的牛奶稳定剂,洗衣粉,肥皂等都是利用了乳化原理。注意:用汽油与用洗涤剂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有本质的区别,用汽油清洗是利用汽油来溶解油脂,形成的是溶液;而用洗涤剂清洗是利用洗涤剂将油珠乳化变小,形成的是乳浊液。6、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1)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发生物理变化(2)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发生化学变化a、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

5、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浓H2SO4溶解时放出热量b、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C、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不变,如氯化钠溶于水。二、溶解度(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要指明压强),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注意: a、明确前提条件: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因为改变溶剂量或温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b、明确“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6、。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旦前提条件发生改变,则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状态也会发生改变。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对大多数物质而言)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升温、加溶剂 注: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二)、

7、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条件:一定温度标准:100g溶剂状态:达到饱和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注意:通过溶解度可得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假设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为Sg,则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S :100 :(S+100)。M质质M剂剂S = 100g(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质、溶剂

8、的性质(种类) 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Ca(OH)2(4)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用20时 S 易溶 10g 可溶 1-10g 微溶 0.01-1 难溶 BA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7)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CB (8)除去A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

9、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结晶 法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气体的性质 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注意:单位是体积单位(3)用气体溶解度的知识来解释现象A、夏天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会有大量气体涌出。B、喝汽水后会打嗝,是因为汽水到胃中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3、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概念:热的溶液冷却后,易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10、,这一过程叫结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叫母液。结晶的两种方法 蒸发溶剂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如NaCl(海水晒盐)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降低温度),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如KNO3结晶的应用-海水晒盐原理: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食盐结晶出来。过程:海水-贮水池-蒸发池-结晶池 食盐-氯化钠 母液-多种化工产品此过程中,结晶后得到的母液是食盐的饱和溶液,但不一定是其他化工产品的饱和溶液。三、溶质的质量分数说明:浓溶液,稀溶液知识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多少,要准确地表示一定量的溶液里究竟含有多少溶质,即溶液的组成,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表示。对于有色溶液来

11、说,可以根据颜色的深浅来区分溶液的浓还是稀。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 100%说明:(1)溶质质量指已溶解在溶剂里的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等于加入的溶质质量(即没有溶解的部分不计入溶质质量)。(2)两种溶液混合后,总质量等于混合前两种物质的质量之和,但总体积往往比混合前两种物质的体积之和小。(3)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个比值,最后的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4)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表示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越多,溶液越浓。2、在饱和溶液中: S100+S 溶质质量分数C%= 100%(C b=c B恢复至 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 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12、 D若继续降温至 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28(咸宁市)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30时,分别将30g硝酸钾和氯化钠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通常情况下,采取降温的方法能将两种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 C若将硝酸钾溶液降温到20,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 D若将硝酸钾溶液变为10时的饱和溶液,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29.(潍坊市)氯化钠是重要的盐。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实验中,使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B“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

13、,当蒸发皿中的滤液全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C氯化钠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在水中解离出自由移动的Na+和Cl-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30.(资阳市)t 时,向一支盛有0.15 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t 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3 g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 g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31.(菏泽市)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如何物质的溶液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

14、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32(安徽省)下图表示某物质在水(a)和酒精(b)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相同B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20时,其水溶液比其酒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D40时,其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8%33(泸州市)根据右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a点表示,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质25gB甲物质的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D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35.(孝感市)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

15、确的是( )A.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 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结晶方法D.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36(泉州市)右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35时100g甲的溶液中含甲的质量60g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37(宜宾市)右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

16、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t1三种物质中B物质的溶解度大 B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C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t2时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t1时,将等质量的A、C不饱和溶液分别用添加溶质的方法形成不饱和溶液,所加的溶质质量相等42(德阳市)20时,取四份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保持温度不变,减少10g溶剂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C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溶剂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D降温至10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43(河北省)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

17、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4.2209.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D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44.(眉山市)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B、在两份相同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甲与丙,达到饱和时溶解甲的质量大于丙C、相同温度时,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其质量分数关系为:甲乙丙温度/甲乙丙400t1t2t

18、3溶解度/gD、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高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再蒸发结晶提纯甲46.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30温度/溶解度/g45.8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47(吉林省)结合右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B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C升高温度可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48(盐城市)右图

19、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甲0 t1 t2 温度/溶解度/g乙A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0C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将甲溶液从t20C降温到t10C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t20C时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49(扬州)如图是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1C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 B. t2C时,KNO3和NH4Cl的溶解度相等C. t3C,两溶液中KHO3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NH4Cl D. 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于KNO351.(昆明市)在80时,物质A

20、的溶解度比B小。分别取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析出A、B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g和ng(A、B均不含结晶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8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相比,前者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比后者小 B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大,则m一定小于n C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小,则m一定大于n D30时,A 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相比,后者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前者大53.(金华)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3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25克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B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变成不饱和溶液CB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

21、到20,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D30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54(株洲市)(6分)华雪同学想制取“叶脉书签”,需要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 g。(2)若用25%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需25%的氢氧化钠溶液 g;蒸馏水 g;配制时应选用 mL(选填“10”、“20”、“50”、“100”)的量筒量取蒸馏水。(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取氢氧化钠固体B.将准确称取的氢氧化钠固体直接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C.将配制好的NaOH溶液装入玻璃试剂瓶中,塞好橡胶塞并贴

22、上标签(4)在实验室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 (填“要”或“不要”)用到玻璃棒。55(泸州市)某同学用天平称取NaCl固体19g,用量筒量取蒸馏水76ml(水的密度为1g/cm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若该同学量取水时是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不变”、“偏小”)。56.(眉山市)(4分)已知98浓H2SO4密度为1.84g/cm3,62浓HNO3密度为1.14g/cm3;若要配制浓H2SO4与浓HNO3的混合溶液,则应将 (填化学式)沿玻璃棒缓慢倒入盛有 (填化学式)的烧杯中,边加边搅拌,冷却后装瓶。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

23、是 、 。57(泸州市)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A B C D E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上图所示的序号表示正确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为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C调节游码 D添加砝码(3)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59.(庆阳市)(4分)如图是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曲线,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g;(2)a点的含义是 ;在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是 ;(4)从A、B的混合物

24、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 的方法。60.(南京市)若要配制245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 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计算的依据是 。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主要步骤有:计算、 、混匀、冷却至室温装瓶并贴上标签。61(河南省)右图是A、B的溶解度曲线。t2时分别将100g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治理A B(填“”、“”或“”);把t2时15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20%,需加水 g。62.(陕西省)(4分)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t2时,A、B、C三

25、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2)t3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溶液。(3)室温下,将盛有A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并NH4NO3并搅拌,试管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4)将t1时A和C的饱和溶液同时升高一定温度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63.(娄底市)右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 方法提纯A;(3)t2时,在100g水中放入 克A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64.(泸

26、州市)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P点表示的意义是在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2)把t2时等质量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3)当A中含有少量B物质时,可采用 (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65.(大连市)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_。 (2)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 (3)要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除加水之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是 。 (4)要使甲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用 的方法。 (5)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67(株洲市)(4分)右图为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