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新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提纲讲义-总结.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112442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新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提纲讲义-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考点】新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提纲讲义-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考点】新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提纲讲义-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考点】新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提纲讲义-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点】新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提纲讲义-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新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知识点提纲讲义-总结.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一节 植被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2.分类: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3.演化4.垂直结构差异(1)原因: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2)规律: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二、森林1.热带雨林(1)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2)特征:全年旺盛生长;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2.常绿阔叶林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1)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2)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4.亚寒带针叶林(1)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2、。(2)特征:针叶林以松、杉类植物为主,叶片为针状,以抗寒抗旱。三、草原与荒漠1.草原(1)热带草原(2)温带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2.荒漠:分布于气候干旱地区,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四、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植被与环境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1)环境为植被的发育和生长提供阳光、空气、水分、养料、适宜的温度等生长所必需的条件;(2)植物的生长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比如植物根系的生长、腐败的植物会影响土壤的结构和组成;(3)植物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4)植物种类的改变会造成生物种类的改变等;(5)不同的植被又依赖于不同的特定的环境,具

3、有适应当地特定环境的特征;(6)植被离开了所适合的生长环境,可能会造成不结实、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4.一些特殊地理环境下的植被特征 5.森林、草原与荒漠的比较6.森林的作用及遭破坏后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二节 土壤一、观察土壤1.土壤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比 3.野外观察内容(1)土壤颜色;如黑土、红壤等是以颜色来命名的。(2)土壤质地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砂土;通气、透水性强,保肥性能弱,易耕作。壤土;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黏土;通气

4、、透水性差,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3)土壤剖面构造自然土壤耕作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层。4.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其中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5.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6.有机质与腐殖质区别(不用掌握,了解即可)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因子,主要元素组成是C、O、H、N。来源于高等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土壤中的动物、土壤中的微生物、施用的有机肥。虽然有机质仅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在土壤肥力上起着多方面的作用却是显著的。通常在其他条件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在一定

5、含量范围内,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呈正相关。腐殖质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的胶体物质,一般为黑色或暗棕色,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50%65%)。腐殖质具有适度的黏结性,能够使黏土疏松,砂土黏结,是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影响腐殖质形成的因素有土壤湿度和通气状况、温度、土壤反应及土壤有机质碳氮比值。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1. 生物;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通过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1)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图解如下;

6、 (2)土壤有机质形成过程 3.气候;(1)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2)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4.地貌;多方面影响土壤的发育。5.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6.人类活动;影响极为深刻,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耕作土壤。(1)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积极影响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可以培育出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具体分析如下;(2)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消极影响;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如下图所示;7.

7、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8.不同气候因素下的土壤9.不同气候类型影响下的土壤类型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1.功能(1)联系了四大圈层,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2)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改变了地理环境。(3)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自然资源。2.利用与保护(1)对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进行改良或改造。(2)对优良的土壤要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3.土壤的改良措施主要有六种。(1)轮作换茬。(2)土壤消毒;药剂、日光法(夏季撤棚深翻,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高温(高温季节灌水闷棚),冷冻(冬季撤棚深翻,冻死病虫卵)。(3)改良土壤质地;增施有机肥,深翻,下层与上层混合,换土,无土栽培。(4)以水排盐;闲茬时浇大水,表土积聚的盐分下淋,以降低土壤溶液浓度;夏季换茬空隙,撤膜淋雨。(5)科学施肥。(6)作物;种植绿肥作物、耐盐碱作物。4.土壤保护的主要措施(1)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在灌溉之前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2)合理使用农药,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3)增施有机肥;(4)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物改良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