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113222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九年级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九年级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九年级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九年级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4【答案】C【解析】【分析】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170%14%106%,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通过图示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故乙是反

2、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详解】A、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选项错误;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错误;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6%:34%3:17,选项正确;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28%:34%14:17,选项错误,故选C。2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能放出巨大的能量,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X+3N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X的化学式为COC偏二甲肼

3、中氮的质量分数最大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14:1【答案】C【解析】【详解】A、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三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不正确;B、由C2H8N2+2N2O42X+3N2+4H2O可知,反应前后氢原子都是8个,氮原子都是6个,反应前碳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氧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个,其中4个包含在2X中,因此X的化学式是CO2,故不正确;C、偏二甲肼中,碳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是24,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是8,氮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是28,因此氮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84:72=7:6,故不正确。故选C。3关于化学反应

4、2X+Y=2Z的叙述正确的是( )AZ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B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2:1:2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D若ag的X完全反应生成bg的Z,则同时消耗(ba)g 的Y【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因此Z不可能是单质,故A说法错误;B、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不等于其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之比,因不知道X、Y、Z的化学式,所以不能计算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故说法错误;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说法错误;D、若ag的X完全反应生

5、成bg的Z,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则同时消耗(ba)g 的Y,故说法正确;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4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14.4g,将其充分还原后,将所得固体加入到4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7%的硝酸银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铜与单质铜的质量比为()A1:1B5:7C5:4D4:7【答案】C【解析】【详解】解:设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为x, x12.8g,固体减少的质量为:14.4g12.8g1.6g,所以氧化铜的质量为:1.6g8g,铜的质量为6.4g,原混合物中氧化铜与单质铜的质量比为:8g:6.4g5:4。故选C。5现有一包碳酸钙和生石灰的混合物,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取样品21

6、.2g将其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白色固体33.3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约为()A52.8%B47.2%C36%D64%【答案】B【解析】【详解】解: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由题意可得:+33.3g;x47.2%。故选B。6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X、Y、Z 的质量随着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判断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2Y3ZBn 的数值为 9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反应后容器内为混合物【答案】A【解析】【详解】由图像分析可知,化学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3g,Y质量减少了6g,故XY为反应物,Z质量增加了ng为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n

7、=3g+6g=9g,A、不能根据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推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故A错误;B、n的值为9,故B正确;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X和Y,生成物为Z,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点,故C正确;D、反应后容器内为剩余9gZ和1gX,含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D正确。7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物有两种B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反应物微粒个数比是1:1D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由图示可知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只有一种,多出来的一个分子是这种反应物没有反应完剩下的,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一种,属于

8、化合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以看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微粒个数比为2:1,不是1:1。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生成物有两种元素组成,有可能属于氧化物,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应从分子的原子构成和反应前后粒子的变化角度入手;从模拟图可看出,反应物中共有两种分子,同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生成物是两种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8在反应A+2BC+D中,7.6gA与5.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C,现要得到0.6gD,则需要A的质量为()A5.6gB16.8gC22.8gD无法计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在反应A+2BC+D中,7.6gA与5.3gB恰

9、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C”和质量守恒定律,则可知反应生成D的质量:7.6g+5.3g12.7g0.2g;设参加反应A物质的质量为x, x22.8g;所以参加反应A物质的质量为22.8g。故选C。9下列各组有机物两者间分别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质量比相同的一组是()ACH4和C2H4BCH4和CH3OHCCH4和C2H5OHDC2H4和C2H5OH【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CH4和C2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和C2H4+3O22CO2+2H2O,两个反应中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个数比分别为1:2、2:3,因此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质

10、量比不相同,故A不正确;B、根据CH4和CH3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和2CH3OH+3O22CO2+4H2O,两个反应中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个数比分别为1:2、2:3,因此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不相同,故B不正确;C、根据CH4和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和C2H5OH+3O22CO2+3H2O,两个反应中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个数比分别为1:2、2:3,因此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不相同,故C不正确;D、根据C2H4和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2H4+3O22CO2+2H2O和C2

11、H5OH+3O22CO2+3H2O,两个反应中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个数比分别为2:3、2:3,因此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质量比相同,故D正确。故选D。【点睛】根据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中各物质在反应中的粒子个数比,利用物质的粒子个数比可判断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10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氮气、水蒸气和一种初中课本中出现的气体物质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W氧气氮气水蒸气前质量/g6810022反应后质量/gX458110AX的值应为0B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C物质W中不含氧元素DW与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

12、7:24【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68+100+2+2=X+4+58+110解得X=0,故正确;B、因为反应生成了氮气分子,化合价为0价,所以参加反应的物质中肯定不含氮气分子,即反应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为0,所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正确;C、生成的水蒸气的质量为108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00%108g=96g即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96g,则反应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96g,因为反应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为100g-4g=96g,所以物质W中不含氧元素,故正确;D、生成氮气的质量为58g-2g=56g,生成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

13、08g-96g=12g,由C分析可知,W中只含有N、H两种元素,且氮、氢元素质量比为56:12=14:3,所以W的组成为NH3,NH3与O2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17:32,故错误。故选D。11如图是甲转化为丙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B转化中甲和O2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 1:1C转化是化合反应D物质丙不属于氧化物【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回答有关的问题。【详解】由微粒的构成和变化可知,反应的方程式分别是:2H2S+3O22SO 2+2H2O;SO 2+H2O2H2SO4A、由微粒的示意图可

14、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甲和O2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3,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转化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物质丙含有3种元素,故该物质不会是氧化物,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分子微观示意图确定分子构成,利用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能够考查知识运用能力。12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属于混合物B该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丙+丁乙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2:5

15、D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一定为8:1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反应后甲、丁质量减小,说明两者为反应物,丙质量不变,说明丙为催化剂或未参加反应,乙质量增大,说明乙为生成物。【详解】A、由图可知,乙为纯净物,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为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甲、丁为反应物,乙为生成物,丙为催化剂或未参加反应,该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丁乙,或甲+丁乙,故选项错误;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8g-4g):(12g-2g)=2:5,故选项正确;D、由于不知化学方程式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故无法确定乙、丁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无法确定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故选项错误。故选C。

16、13看懂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是学习化学反应的一种重要的能力,从如图微观示意图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改变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D反应前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反应的微观示意图,通过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种类,反应的类型;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等。【详解】A、由反应前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获取的信息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由反应前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没有变化,获取的信息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17、C、由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获取的信息正确;故符合题意;D、由图中可知,该反应前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3,获取的信息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充分理解“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4物质X的化学式为H2C2O4 , 可发生如下反应:aH2C2O4 bH2O+cCO2+dY取45g X,在t完全分解,产物通过足量浓硫酸,浓硫酸增重9g,另取45gX,在t完全分解,产物通过足量碱石灰(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碱石灰增重31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已知气体Y

18、不与浓硫酸或碱石灰发生反应)( )ACO2的质量为22gB气体Y的质量为14gC化学方程式中bc=11D气体Y可能为甲烷【答案】D【解析】A、浓硫酸能吸收反应生成的水,碱石灰既能吸水又能吸收二氧化碳故完全反应分解X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1g9g=22g,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X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水、二氧化碳和Y的质量总和,故生成气体Y的质量为45g31g=14g,正确;C、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8b:44c=9g:22g,可得b:c=1:1;正确;D、X中H、C原子个数比为1:1,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1,其中氢、碳原子个数比为2

19、:1,则生成y分子中C原子的个数应大于H原子的个数,甲烷中碳原子的个数小于氢原子的个数,错误。故选D。15在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abcd反应前的质量/g40401032反应后的质量/g12x100Ax等于60Bb可能是单质Cc一定是催化剂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7:8【答案】D【解析】【详解】A.x40+40+10+32121010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反应后a.d质量减小,是反应物,b质量增大,是生成物,因此b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c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杂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

20、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4012):327:8,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 12:19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 的值是 7D丁可能是化合物【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甲物质质量减少了14g-2g=12g,丙物质质量不变,丁物质质量增加了36g-5g=31g,根据质量守恒,乙物质反应后的质量,x=(14+26+5+3)g-(2+3+36)g=7g。乙物质质量减少了26g-7g=19g。【详解】A、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2:19,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丙物质质量不

21、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由分析可知,x的值为7,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甲+乙丁,丁是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故选D17在加热条件下,将一定量的一氧化碳气体通过12g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测得溶液增重4.4g,则加热后得到的固体混合物中,铜、氧元素的质量比为A14:1B12:1C8:1D4:1【答案】B【解析】【详解】设反应的氧化铜质量为x,生成铜的质量为y, x8g, y6.4g,剩余氧化铜中铜元素质量为:(12g8g)3.2g,氧元素质量为:4g3.2g0.8g,则加

22、热后得到的固体混合物中,铜、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4g+3.2g):0.8g12:1。故选B。18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B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C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2:3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前后原子个数不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两个分子和一个分子反应,生成两个分子和一个 分子,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两个分子和一个分子反应,生成两个分子和一个 分子,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2:1,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D、由

23、反应可知,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新的单质和化合物,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19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Z是由Y分解生成的B一个Y和W分子中均有11个电子C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Z的质量比为9:7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H3和NO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2和H2O两种分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NO+4NH35N2+6H2O。【详解】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X、Y都含有氮原子,不能确定Z是由Y分解生成的,故A不正确;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

24、Y和W分子分别是氨分子和水分子,一个Y和W分子中均有10个电子,故B不正确;C、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Z的质量比为(306)(285)9:7,故C正确;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一定不变,故D不正确。故选C。【点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20含碳元素36%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10g通过足量的灼热碳层,再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将得到的气体再通入足量的石灰水,最终得到的沉淀的质量是()A40gB60gC30gD50g【答案】C【解析】【详解】解:10.0g该气体混合物中碳的质量=10.0g36%=3.6g;所以 CaCO3中碳的质量为3.6g,又因为碳酸钙中

25、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2%,所以白色沉淀碳酸钙的质量= =30g。故选C。【点睛】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出碳元素和碳酸钙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21现有w g含有CuO和ZnO的固体粉末,欲测定CuO的质量分数。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已知ZnO在进行下述化学反应时,原理与CuO相似)A将混合物与足最H2充分反应,冷却后测出剩余固体质量为a gB将混合物与足量CO充分反应,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测出NaOH溶液的质量增加值为b gC将混合物完全溶解于稀硫酸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测出所得固体质量为c gD将混合物完全

26、溶解于稀硫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测出剩余固体质量为d g【答案】D【解析】【详解】A、氢气可以还原氧化铜,也能还原氧化锌,所以剩余固体均为铜和锌,可以通过差量法推导出氧化铜的质量和质量分数,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的增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不同质量的氧化铜和氧化锌与一氧化碳反应得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同,它可以推算出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进而确定其质量分数,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C、将混合物完全溶解于稀硫酸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测出所得固体质量。利用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差量,它可以推算出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进而确定其质

27、量分数,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D、因为铁过量,所以剩余固体既有铁,又有铜,无法测定铜的准确质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故选D22从如图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C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4D反应后生成的丙属于氧化物【答案】D【解析】【分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CO22CH2O;【详解】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故B正确;C、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1611:4,故C正确;D、反应后生

28、成的丙物质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D。23如图表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受热至完全反应的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A剩余固体的质量B生成氧气的质量C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D氯酸钾的质量【答案】A【解析】【详解】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固体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分解,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与图象对应;故符合题意;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直到反应结束为止,与图像不对应;故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与图象不对应;故不符合题意;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29、,由于需要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氯酸钾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氯酸钾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分解,氯酸钾的质量为0,与图象不对应。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24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B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比为A4:9B8:11C10:11D13:4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

30、于生成的生成物的总质量,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元素种类不变。【详解】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设生成8.8gD同时生成C的质量为x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则B与D的质量比为。【点睛】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质量比。25已知:Ca(HCO3 )2CaCO3+CO2+H2O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 Ca(HCO3)2 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该过程的 CaCO3 不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A、C、D选项根据碳酸氢该受热分解后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固体质量减少分析;B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详解】A、加热碳酸氢

31、钙反应后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固体质量减少,当碳酸氢钙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故A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故B正确;C、加热碳酸氢钙反应后生成碳酸钙,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增大,当碳酸氢钙完全反应后,质量分数不在变化,故C错误;D、加热碳酸氢钙反应后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当碳酸氢钙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不再生成,故D正确。故选C.【点睛】掌握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是正确解决本题的关键。26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 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 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A49B81C1011D3144【答案

32、】C【解析】【分析】根据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及反应中C、D物质的分子个数关系,计算出参加反应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根据C、D物质的质量关系,由生成D的质量计算出生成C物质的质量;最后使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得参加反应的B物质的质量,即可计算出B与D的质量比。【详解】根据C、D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则假设C、D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22,设生成8.8gD同时生成C的质量为x,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8g+8.8g-2.6g8g,则B与D的质量比为8g8.8g1011。故选C。27已知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把12克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样品加热至完

33、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9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的CO2质量为4.4克B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30%C样品中NaHCO3的质量为8.6克D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3.3%【答案】B【解析】【分析】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设碳酸氢钠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碳酸钠y、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详解】A、反应生成的CO2质量为2.2克,故A不正确;B、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故B正确;C、样品中NaHCO3的质量为8.4克,故C不正确;D、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D不正确。故选B

34、。【点睛】。28高温条件下,14.4g某种铁的氧化物恰好与5.6g一氧化碳完全反应,则该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A18:7B7:2C7:3D21:8【答案】B【解析】【详解】设5.6g一氧化碳完全反应需要氧元素质量为x, x=3.2g,则该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4g3.2g):3.2g=7:2。故选B。【点睛】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29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数据记录如下:物质XO2CO2H2O反应前的质量/g4612810反应后的质量/g0待测8954在下列判断中,正确

35、的是( )A物质X由碳、氢元素组成B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C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16克D生成CO2与H2O的质量比是89:54【答案】B【解析】【分析】反应后X质量减少46g,是反应物;反应后二氧化碳增加88g,是生成物;反应后水增加54g,是生成物。【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X,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4g+6g=30g46g,X中一定含有氧元素,错误;B、物质X由碳、氢、氧元素组成,正确;C、充分反应后剩余氧气质量为32克,错误D、生成CO2与H2O的质量比是88:54,错误故选B30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

36、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FeCl2读作氯化亚铁;SO2读作二氧化硫B3H只有微观意义;C60表示60个碳原子CNH4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D,可读作每48份质量的铁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80份质量的氧化镁【答案】B【解析】【详解】A、FeCl2从右向左读,读作氯化亚铁;SO2读作二氧化硫,故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3H表示3个氢原子,不具有宏观意义,只具有微观意义;C60表示1个C60分子,故B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硝酸铵(NH4NO3)中铵根显+1价,氢元素显+1价,设铵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x+(+1)4+1,则x3价。硝酸根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硝酸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y+(2)31,则y+5价,故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可读作每48份质量的铁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80份质量的氧化镁,故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在化学符号前面添加数字,此时的化学符号只有微观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