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113577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自主学习(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距今时间: ;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1、距今时间: ;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北京人使用工具:_;使用火:。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1、距今时间: ;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 ;制造工具的技术 ;火的使用 ;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

2、有何区别?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 _ ;生活位置:_ _流域;使用_ _石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和 的国家。河姆渡居民居住在 ,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会制造 ,上面的符号是我国 的雏形。会纺线、织布、制衣。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 _;生活位置:_ 流域 _村 ;使用工具-_ 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 _。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 _ ;地点_ _;出现_ _陶和_ _陶;在后期,出现了_

3、 _和 ,原因是:_ _的发展。合作探究】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 自主学习一、炎黄战蚩尤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2、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二、黄帝-“人文初祖”三、尧、舜、禹的“禅让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回答:“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合作探究】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自主学习1人物:夏

4、朝第二代国王是_。_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商朝建立者是_,他任用有才干的_等人做大臣。商最后一个国王是_,是有名的暴君。周国君_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_等,国力逐渐强大。商朝灭亡,_建立周朝。商朝迁都的国王是_。2.地点:夏朝统治中心地区,在今_和_一带。相传,把都城建在_夏朝衰败时,_的商国强大起来。后来商王将都城迁到_。西边_流域的周国发展起来,与商在_大战,商纣王逃到_自焚而死。西周建立,定都_。3.时间:约公元前_年,商朝建立。商、周牧野大战发生在公元前_年。公元前_年,西周灭亡。合作探究:各抒己见主题一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5、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谓大同。材料二:今大道既隐(意为“去”),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是谓小康。礼记礼运读一读上面的材料,议一议,从材料一所反映的时代过渡到材料二所反映的时代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谈谈你的看法。主题二:讨论:_-_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自主学习:一、问答题1、在汉语中,与鼎有关的成语有很多,如三足鼎立、钟鸣鼎食、人声鼎沸、一言九鼎、 问鼎中原等。那么,你知道古代的鼎是什么样子的吗?它是怎样制造的?2、夏、商、西周三代的经济发展状况怎样?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3、请你找一找古代的青铜器还

6、有哪些种类,说说它们都有哪些用途?二、填空1、_朝时,我国已出现青铜器。2、商朝青铜器的著名代表有巨大的_和造型奇特的_3、西周青铜器大量用于_4、举世闻名的“三星堆”青铜文化代表有_ _ _ _5、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_。6、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_时期已经齐备。7、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_残酷剥削的基础之上的。三、了解青铜的制造过程和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四、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合作探究:(1)讨论:“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2)讨论“你认为谁是辉煌

7、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3)1999年国家主席江泽民以中国政府的名义送给联合国一个“世纪宝鼎”;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联欢晚会上,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都把自己家乡的土倒在同一个鼎里,寓意56个民族是一家;在中国的成语里也有“一言九鼎”的说法。想一想,为什么中国人从古到今都重视“鼎”?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自主学习:1人物:西周灭亡,建立东周的是_。春秋时期著名霸主有_、_、_。齐任_为相,积极改革。战国初,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_取代原国君,建立_齐国。2地点:东周都城迁至_。齐国在今_北部。晋国强盛时,南方楚国势力已发展到_。晋楚双方在_大战,大

8、败楚军。在下图上填上战国七雄的位置,并将_、_、_三次战役地点也标出来。3时间:东周建立于公元前_年。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是在公元前_中期。公元前_后期,晋楚双方于城濮进行决战。公元前_年,秦赵之间进行了一次激烈战争。合作探究:1.阅读史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阅读材料回答:(1)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2.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

9、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请大家想一想,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4.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或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哪国最有能力主宰历史?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自主学习: 1._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_时,铁农具使用反围扩大。2._末年已使用牛耕,_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3._和_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4._时期,_国蜀郡太守_在岷江中游修筑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5.公元前_年,_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6.经过商鞅变法,_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我国封建国家形成了。7.春秋战国时期生

10、产力有哪些变化?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8.二概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合作探究:1.在春秋战国以前,农业和手工业工具以什么为主?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图,通过观察,与今天的农具比较下,有什么异同?2.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是怎样的?以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图为蓝图,小组分析为什么李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呢?它是怎样起到防洪、灌溉作用的? 3.引导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的主要目的、结果;社会阶级关系有哪些变化?战国时各国为什么纷纷进行改革?第8课 百家争鸣自主学习:1.人物:图1是儒家学派创始人_。春秋晚期的_,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百家争鸣的墨家的创始人是_;

11、儒家代表是_;道家代表人物是_。图2是法家代表_;图3是兵家鼻祖_。 图2 图32.时间:处在_时代的有孔子、老子和孙武。处在_时期的有墨子、孟子、庄子和韩非子。合作探究:1. 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呢?2.我们班同学名字或你周围亲朋好友的名字中有没有带“子”的? 3.诸子思想有哪些值得借鉴?活动背景:春秋战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一时间思想文化空前活跃,诸子百家竞相争鸣。但是,诸子思想纷繁复杂,一时难以疏理清楚。活动安排: 1、各历史小组选择一个学派,然后搜集相关资料。 2、阅读和研讨,看看其思想在当今社会中有哪些借鉴意义 3、各小组分别发言,大家共同探讨诸子思想的借鉴意义。第

12、9课 秦统一中国 自主学习一、秦的统一秦朝建立的时间_建立者_都城_。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的封建国家。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_,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_、_、 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_制,郡下设县。(郡守县令都由皇帝任命)(为巩固统一,秦朝还在经济上、文化上、思想上、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2、经济上:统一_ (规定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一_ 3、文化上:统一_;4、思想上:实行“_”。5、军事上:反击匈奴筑长城。 (命_率军反击匈奴;修筑了西起_、 东到_的万里长

13、城;安定了北方。)统一南方修灵渠。(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秦朝的疆域:秦朝疆域辽阔,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它的疆域四至是:(自己动手画一个示意图)合作探究:1、 秦王嬴政在用人方面有什么长处?这和他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2、 制作“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表,学会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3、你怎样看焚书坑儒的?这一措施体现了哪家学派的思想?4、在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中,后来被封建王朝长期利沿用的是哪一个?对历史的发展起到消极作用的是哪一个? 相关链接 关于“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是我国传说中的帝王。有多种说法,通常称燧人、神家、伏羲为三皇五帝通

14、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和虞舜。三皇实际上都是象征性的人物,五帝被认为是中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首领。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1974年3月,农民打井时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发现秦陶俑,以后,经过几年的发掘,埋藏地下2000多年、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展现在世人眼前。这是本世纪最重大,也是最激动人心的考古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兵马俑坑是为护卫秦始皇陵墓而建造的。经探测,最早发现的一号坑深约5米,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四边都有斜坡门道。一号坑以北20米处,东西两端分布着第二、三号俑坑。三个坑呈品字型紧密排列,构成一座宏伟的地下建筑,面积共计2万平方米以上。

15、挖掘时,三个坑都已塌陷,并有明显的焚毁痕迹。 一号已发掘出武士俑500余尊,战车6乘,每乘驾车马4匹。根据现有密度推测,一号应共有兵马陶俑约6000余件,这是一个大型步兵方阵。二号坑面积较小,外形很像一把曲尺,系由战车、骑兵和步兵混合编队的军阵,有木质战车近百辆,骑兵等各种兵俑1300多件。三号坑面积最小,呈“凹”字形,有卫士俑和战车一乘,很像统帅三军的指挥部。从俑坑还发现各种铜制兵器及金、银、铜、石质饰品万余件。 坑内按当时军事战阵排列的陶人、陶马、战车及各种实战武器,反映了当时秦国手工业的高度发达和秦军勇敢善战的神态。武士俑身高1.8米1.85米,除少数领队者外披铠甲外,大多着轻便战袍,腿

16、扎行滕,浅履系带,免盔束发,挟弓挎箭,神采奕奕。武士们有的注目沉思,有的满脸智慧,有的威风凛凛,神态各具特色,无一雷同。陶马亦如真马大小,高1.7米,身长2米,无不昂首挺立,双目圆睁,身躯矫健,神态生动。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自主学习:一、秦的暴政:1、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二、陈胜吴广起义1、根本原因_直接原因_2、时间_、地点_、领导人_3、建立政权地点_4、打到咸阳附近,发展到_人。5、结果_。6、意义_。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1、秦朝灭亡:(1)巨鹿大战:时间:_ 地点:_ 双方:_ 结果:_(2)_直逼咸阳,秦朝灭亡。2、西汉建立: 时间:_ 都城:_ 建立者:_合作探究:1、课

17、本63页动脑筋。2、有人认为如果陈胜、吴广等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3、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性质一样吗?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自主学习:一、文景之治1.休养生息政策:原因:_2.文景之治措施:_结果:_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原因:_、_2、措施:政治上,_思想上,_3、结果:实现了_开始进入_三、东汉的统治 1、西汉灭亡于_年。2、东汉建立于_年,定都_,建立者_。3、光武中兴是_在位时的局面。4、东汉衰落 5、东汉瓦解合作探究:1、课本68页“动脑筋”。2、汉

18、武帝和秦始皇分别是怎样对待儒家学说的?3、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相关链接 唯才是举的汉武帝古训: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汉武帝时代人才辈出,使汉王朝达到了鼎盛,这与汉武帝唯才是举的用人思想分不开。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武故事里记载这样一件事:汉武帝到郎署见一老翁,白发苍苍,步履蹒跚,衣衫不整。武帝奇怪,一般郎官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而这位须鬓皆白为什么还当郎官呢?于是就问他:“公何时为郎,何其老也?”答曰:“臣姓颜名驷,江都人也,以文帝时为郎。”上问曰:“何其老而不遇也?”驷曰:“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听颜驷这么一说,武帝深为震

19、惊,这么一位三朝为官的老者,就是因为碰不上皇帝所好,总也得不到提拔重用,干了大半辈子还是个郎官,这不是颜驷的过错,而是用人上的疏误,武帝考察了颜驷的才识,即任命他为会稽都尉,也就是会稽郡的军事首领。从此出来一个“颜郎老”的典型,成为生不逢时、老而不遇的代名词。 汉武帝即位后对汉初的用人政策作了大刀阔斧的调整。汉初用人看重资历,担任一定的官职还要有相应的财产标准,凡是两千石以上的高级官吏,都可以保举自己的子弟做官。这种近亲繁殖的制度,造成了人才的退化,压制优秀人才的崛起。元朔元年,他下了一道“兴廉举孝”的诏书,宣布不讲出身门第,“唯才是举”,并把它制度化,哪级官吏“不举孝、不察廉”就免职罢官。汉

20、武帝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自主学习:一、 农业的成就:1、 水利:西汉_、东汉_治理黄河2、 农具:_、_。3、 作物:_、_、_。二、手工业的成就1、丝织业:_代表_2、冶铁业:_意义_铁制兵器代替青铜兵器。_我国最早发明炒钢技术三、商业繁荣:1、大一统的经济措施及作用:_2、东西二京:长安、洛阳规模宏大:人口_、_。布局合理:_商业区_市合作探究: 1.讨论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2.P72页动脑筋3.P75页活动与探究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自主学习: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时间:_人物:_经济发展:_一、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1.条件:_2.时间:_战役:_作用:_二、 昭君出塞1

21、、呼韩邪单于归汉:时间_影响_2、昭君出塞: 时间:_对象:_作用:_、_合作探究:1、与当时匈奴强盛相比,西汉初年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对匈奴为什么要采取和亲政策?2、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哪三次战役?(识图P78页西汉和匈奴战争示意图)3、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4、回顾前两课内容,结合本课,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第15课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自主学习: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的含义:_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_时间:_困难:_结果:_3、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_时间:_结果:_

22、作用:打通了_ 加强了_4、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时间:_政府:_意义:_职权范围:_二、丝绸之路1、开通时间:_2、开通条件: _汉武帝_张骞_西域都护1、基本路线:_、_、_、_、_、_。2、历史作用:_、_。三、班超经营西域1、班超出使西域 时间_2、_出使大秦。3、大秦使者来访 时间_ 意义_合作探究:1、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相关链接丝绸之路早年,人们对这条东西往来的通路没有给予一个统一的固定名称。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

23、fen)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德文作Seidenstrassen,英文作the Silk Road)。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A. Herrmann)在 1910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丝绸之路是个形象而且贴切的名字。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

24、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近年中国各地的考古发现表明,自商、周至战国时期,丝绸的生产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因此,多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想给这条道路起另外一个名字,如“玉之路”、“宝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等等, 但是,都只能反映丝绸之路的某个局部,而终究不能取代“丝绸之路”这个名字。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持,对中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丝绸之路上,也流传着许多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佳话和传说。说到丝绸之路,人们自然首先会想到中国丝绸的西传。早在张骞通西

25、域之前,丝绸就已经大量转运到了西方世界。在古代罗马,丝绸制的服装成为当时贵族们的高雅时髦装束。因为来自遥远的东方,所以造价昂贵,罗马为了进口丝绸,流失了大量黄金。我们今天在雅典卫城巴台农神庙的女神像身上,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馆收藏的酒神巴克科斯的女祭司像上,都可以看到希腊罗马时代的人们所穿着的丝绸服装,轻柔飘逸,露体动人。丝绸服装的追求已经到了奢侈浪费和伤风败俗的地步,使得罗马元老院多次下令,禁止穿用丝织服装,但并没有起多大作用。 罗马帝国的古典作家们把产丝之国称之为“赛里斯”(Seres)。公元一世纪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Gais Pliny the Elder,2379)在博物志中说:“(赛

26、里斯)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叶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到罗马。富豪贵族之妇女,裁成衣服,光辉夺目。”赛里斯就是中国,这是当时丝绸远销罗马的真实写照。 老普林尼和以后相当一段时间里的西方学者,并不清楚丝绸是如何织成的。中国的养蚕和缫丝的技术是很晚才传到西方的。唐朝初年西行取经的僧人玄奘,在公元644年回国途经于阗(今和田)时,听到一则传说,在现存的有关于阗佛教史的藏文文献中也有大同小异的记载。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是讲于阗王曾娶东国(一本作中国)女为王后,暗中要求对方将蚕种带来。新娘下嫁时,偷偷把桑蚕种子藏在帽絮中,骗过了关防,把养蚕制丝的方法传到了于阗。从此以后,于

27、阗“桑树连荫”,可以自制丝绸了。于阗国王为此特别建立了麻射僧伽蓝, 以为纪念。近代考古学者曾在和田东北沙漠深处的丹丹乌里克遗址,发现一块八世纪的木板画,上面描绘着一位中国公主带着一顶大帽子,一个侍女正用手指着它。研究者都认为,这里所画的正是那位传播养蚕制丝方法的丝绸女神。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盆地的古墓中,发掘出大批高昌国时代(502-640)的汉文文书,证明了塔里木盆地的西域各绿洲王国生产的丝织品情况。 至于更远的西方世界,是迟到六世纪东罗马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 theGreat,483565年在位)时,才由印度人(一说波斯人)从塔里木盆地的西域王国那里,用空竹杖偷运走蚕种的

28、。物质文化的交流总是双向的,中国奉献给西方世界以精美实用的丝绸,欧亚各国人民也同样回报了各种中国的需求品。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自主学习一、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1、 发明造纸术时间_ 地位_2、 改进造纸术时间_ 人物 _ 名称_优点_3、 传播的意义:传播:_意义:_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1、九章算术成书时间_ 评价_ 内容_2、地动仪时间_ 发明者_ 功能_ 地位_三、华佗和张仲景1、华佗:生活朝代_ 贡献_ _ 2、张仲景:生活年代_ 贡献_ 尊称“_”合作探究: 如果将地动仪放在北京博物馆,测量新疆南疆地区发生的地震,内布铜柱倒向哪个方位?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自主学

29、习: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1、 佛教传入:发源地:_时间:_教义:_传播之因_影响_2、 道教的兴起:地点:_时间:_创始人:_教义:_传播之因_影响_二、司马迁和史记1、 司马迁:评价:_生活时代:_他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样优秀的史书?A_B_2、史记:内容:_体裁:_地位:_、_三、秦兵马俑1、 出土地点:_2、 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_3、地位:_合作探究:1.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这是为什麽?2.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从中你受到什麽启发?3、课本93、94、95页动脑筋。第18课 三国鼎立自主学习: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

30、点结果 三国的建立政权名称时间创建者都城(今名)魏蜀吴合作探究:1、 你能解释一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吗?2、 评一评,你心目中的曹操和诸葛亮是怎样的历史人物?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自主学习1、西晋和东晋朝代建立年代都城创建者西晋东晋2淝水之战交战双方领导人结果胜利、失败的原因影响 3、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合作探究1、想一想,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2、活动与探究:西晋末年为什么会出现人口大迁徙的现象? 今天党和政府掀起的西部大开发热潮,有什么现实意义?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自主学习: 1、北魏的建立:(1)时间: (2)地点: (3)民族: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1)原因: (2)作用:4、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语言: (2)服饰: (3)姓氏: (4)联姻: (5)汉制: (6)学礼法,尊孔子:合作探究:1、评价历史人物(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有人说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你说呢?2、链接生活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没有?找找看!(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寻找)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自主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