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动点问题专题复习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动点问题专题复习及答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数学动点问题练习题1、(宁夏回族自治区)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在的边上沿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运动(运动开始时,点与点重合,点到达点时运动终止),过点分别作边的垂线,与的其它边交于两点,线段运动的时间为秒1、线段在运动的过程中,为何值时,四边形恰为矩形?并求出该矩形的面积;CPQBAMN(2)线段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的面积为,运动的时间为求四边形的面积随运动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如图,在梯形中,动点从点出发沿线段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运动;动点同时从点出发沿线段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秒(1)求的长(
2、2)当时,求的值ADCBMN(3)试探究:为何值时,为等腰三角形OMANBCyx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是梯形,OABC,点A的坐标为(6,0),点B的坐标为(4,3),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动点M在OA上运动,从O点出发到A点;动点N在AB上运动,从A点出发到B点两个动点同时出发,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即停止,设两个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1)求线段AB的长;当t为何值时,MNOC?(2)设CMN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S是否有最小值?若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3)连接AC,那么是否存在这样的
3、t,使MN与AC互相垂直?若存在,求出这时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河北卷)如图,在RtABC中,C90,AC12,BC16,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边向点C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边向点B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PCQ关于直线PQ对称的图形是PDQ设运动时间为t(秒)(1)设四边形PCQD的面积为y,求y与t的函数关系式;(2)t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是梯形?(3)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通过观察、画图或折纸等方法,猜
4、想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请估计t的值在括号中的哪个时间段内(0t1;1t2;2t3;3t4);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APCQBD5、(山东济宁)如图,A、B分别为x轴和y轴正半轴上的点。OA、OB的长分别是方程x214x480的两根(OAOB),直线BC平分ABO交x轴于C点,P为BC上一动点,P点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B点开始沿BC方向移动。OABCPxy(1)设APB和OPB的面积分别为S1、S2,求S1S2的值;(2)求直线BC的解析式;(3)设PAPOm,P点的移动时间为t。当0t时,试求出m的取值范围;当t时,你认为m的取值范围如何(只要求写出结论)?6、在中,现
5、有两个动点P、Q分别从点A和点B同时出发,其中点P以1cm/s的速度,沿AC向终点C移动;点Q以1.25cm/s的速度沿BC向终点C移动。过点P作PEBC交AD于点E,连结EQ。设动点运动时间为x秒。(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E、DE的长度;(2)当点Q在BD(不包括点B、D)上移动时,设的面积为,求与月份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当为何值时,为直角三角形。7(杭州)在直角梯形中,高(如图1)。动点同时从点出发,点沿运动到点停止,点沿运动到点停止,两点运动时的速度都是。而当点到达点时,点正好到达点。设同时从点出发,经过的时间为时,的面积为(如图2)。分别以为横、纵坐标建立直角
6、坐标系,已知点在边上从到运动时,与的函数图象是图3中的线段。(1)分别求出梯形中的长度;(2)写出图3中两点的坐标;(3)分别写出点在边上和边上运动时,与的函数关系式(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在图3中补全整个运动中关于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图3)(图2)(图1)8、(金华)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点在正半轴上,且动点在线段上从点向点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在轴上取两点作等边(1)求直线的解析式;(2)求等边的边长(用的代数式表示),并求出当等边的顶点运动到与原点重合时的值;(3)如果取的中点,以为边在内部作如图2所示的矩形,点在线段上设等边和矩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7、请求出当秒时与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的最大值(图1)(图2)9、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板ABC和DEF如图1所示放置,点C、F重合,且BC、DF在一条直线上,其中AC=DF=4,BC=EF=3固定RtABC不动,让RtDEF沿CB向左平移,直到点F和点B重合为止设FC=x,两个三角形重叠阴影部分的面积为y(1)如图2,求当x=时,y的值是多少?(2)如图3,当点E移动到AB上时,求x、y的值;(3)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10、(重庆课改卷)如图1所示,一张三角形纸片ABC,ACB=90,AC=8,BC=6.沿斜边AB的中线CD把这张纸片剪成和两个三角形(如图2所示).将纸片沿直线(AB)方向
8、平移(点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当点于点B重合时,停止平移.在平移过程中,与交于点E,与分别交于点F、P.(1)当平移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猜想图中的与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设平移距离为,与重叠部分面积为,请写出与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对于(2)中的结论是否存在这样的的值;使得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原面积的?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图3图21. 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P从点A开始,沿AD边,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D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以3厘米/秒的速度向B点运动。已知P、Q两点分别从A、C
9、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假设运动时间为t秒,问:(1)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2)在某个时刻,四边形PQCD可能是菱形吗?为什么?(3)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直角梯形?(4)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是等腰梯形?2. 如右图,在矩形ABCD中,AB=20cm,BC=4cm,点P从A开始沿折线ABCD以4cm/s的速度运动,点Q从C开始沿CD边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点D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t为何值时,四边形APQD也为矩形? 3. 如图,在等腰梯形中,,AB=12 c
10、m,CD=6cm , 点从开始沿边向以每秒3cm的速度移动,点从开始沿CD边向D以每秒1cm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1)求证:当t=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ABCDQP(2)PQ是否可能平分对角线BD?若能,求出当t为何值时PQ平分BD;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若DPQ是以PQ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t的值。4. 如图所示,ABC中,点O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O作直线MN/BC,设MN交的平分线于点E,交的外角平分线于F。 (1)求让:; (2)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AC边上存
11、在点O,使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且=,求的大小。5. 如图,矩形ABCD中,AB=8,BC=4,将矩形沿AC折叠,点D落在点D处,求重叠部分AFC的面积.6. 如图所示,有四个动点P、Q、E、F分别从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出发,沿着AB、BC、CD、DA以同样的速度向B、C、D、A各点移动。 (1)试判断四边形PQEF是正方形并证明。 (2)PE是否总过某一定点,并说明理由。(3)四边形PQEF的顶点位于何处时,其面积最小,最大?各是多少?7. 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 = DC,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E是BC边上一个动点(E点不与B、C两点重合),EFBD交AC于点F,
12、EGAC交BD于点G.求证:四边形EFOG的周长等于2 OB;请你将上述题目的条件“梯形ABCD中,ADBC,AB = DC”改为另一种四边形,其他条件不变,使得结论“四边形EFOG的周长等于2 OB”仍成立,并将改编后的题目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不必证明.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已知ADAB3,BC4,动点P从B点出发,沿线段BC向点C作匀速运动;动点Q从点D 出发,沿线段DA向点A作匀速运动过Q点垂直于AD的射线交AC于点M,交BC于点NP、Q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Q点运动到A点,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Q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NC,MC的
13、长(用t的代数式表示);(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CDQ构成平行四边形?(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射线QN恰好将ABC的面积和周长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探究:t为何值时,PMC为等腰三角形?(1)NC=t+1,PN=|5-(t+1)-t|=|4-2t|(2)若t时刻满足条件,则满足矩形ABNQ面积=3(3-t)=1/2*(3+4)*3/2=21/4,则t=5/4此时AB+BN+QA=3+2(3-t)=13/2,而梯形总周长为10+100.5,不满足条件。故不存在这样(1)NC=t+1,PN=|5-(t+1)-t|=|4-2t|(2)若t时刻满足条件,
14、则满足矩形ABNQ面积=3(3-t)=1/2*(3+4)*3/2=21/4,则t=5/4此时AB+BN+QA=3+2(3-t)=13/2,而梯形总周长为10+100.5,不满足条件。故不存在这样的t。t。9、(山东青岛课改卷 )如图,有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ABC和EFG叠放在一起(点A与点E重合),已知AC8cm,BC6cm,C90,EG4cm,EGF90,O 是EFG斜边上的中点如图,若整个EFG从图的位置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射线AB方向平移,在EFG 平移的同时,点P从EFG的顶点G出发,以1cm/s 的速度在直角边GF上向点F运动,当点P到达点F时,点P停止运动,EFG也
15、随之停止平移设运动时间为x(s),FG的延长线交 AC于H,四边形OAHP的面积为y(cm2)(不考虑点P与G、F重合的情况)(1)当x为何值时,OPAC ?(2)求y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四边形OAHP面积与ABC面积的比为1324?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142 12996,1152 13225,1162 13456或4.42 19.36,4.52 20.25,4.62 21.16)10、已知:如图,ABC是边长3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c
16、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解答下列问题:(1)当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2)设四边形APQC的面积为y(cm2),求y与t的关系式;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APQC的面积是ABC面积的三分之二?如果存在,求出相应的t值;不存在,说明理由; (2005宁德)如图,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B=12cm,BC=8cm,DC=13cm,动点P沿ADC线路以2cm/秒的速度向C运动,动点Q沿BC线路以1cm/秒的速度向C运动P、Q两点分别从A、B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C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PQB的面积
17、为ym2(1)求AD的长及t的取值范围;(2)当1.5tt0(t0为(1)中t的最大值)时,求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3)请具体描述:在动点P、Q的运动过程中,PQB的面积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1)在梯形ABCD中,ADBC、B=90过D作DEBC于E点,如图所示ABDE 四边形ABED为矩形, DE=AB=12cm在RtDEC中,DE=12cm,DC=13cmEC=5cmAD=BE=BC-=EC=3cm(2分)点P从出发到点C共需=8(秒),点Q从出发到点C共需=8秒(3分),又t0,0t8(4分);(2)当t=1.5(秒)时,AP=3,即P运动到D点(5分)当1.5t8时,点P在DC边
18、上PC=16-2t过点P作PMBC于M,如图所示PMDE=即=PM=(16-2t)(7分)又BQ=ty=BQPM=t(16-2t)=-t2+t(3分),(3)当0t1.5时,PQB的面积随着t的增大而增大;当1.5t4时,PQB的面积随着t的增大而(继续)增大;当4t8时,PQB的面积随着t的增大而减小(12分)注:上述不等式中,“1.5t4”、“4t8”写成“1.5t4”、“4t8”也得分若学生答:当点P在AD上运动时,PQB的面积先随着t的增大而增大,当点P在DC上运动时,PQB的面积先随着t的增大而(继续)增大,之后又随着t的增大而减小给(2分)若学生答:PQB的面积先随着t的增大而减小
19、给(1分) 答案 1.解:(1)作CH垂直AB于H,则AH=AB/2=2,CH=(AC-AH)=23.当MN在移动过程中,点M与N在CH两侧,MH=NH时,根据对称性可知,四边形MNQP为矩形.MH=NH=MN/2=0.5,AM=AH-MH=2-0.5=1.5,即t=1.5时,四边形MNQP为矩形.PMAB,CHAB,则PMCH,APMACH,PM/CH=AM/AH.即PM/(23)=1.5/2,PM=33/2.四边形MNQP的面积为:PM*MN=(33/2)*1=(33)/2.(2)当0t1时,PM/CH=AM/AH,PM/(23)=t/2,PM=3t;QN/CH=AN/AH,QN/(23)
20、=(t+1)/2,QN=3t+3.S=(PM+QN)*MN/2=(23t+3)*1/2=3t+3/2.当1t2时,同理可求:PM=3t,QN=33-3t.S=(PM+QN)*MN/2=(33)*1/2=(33)/2.当2t3时,同理可求:PM=43-3t,QN=33-3t.S=(PM+QN)*MN/2=(73-23t)*1/2=(73)/2-3t.2.(1) BC=4+3+3=10(2) CM=10-2T,CN=TsinC=4/5,cosC=3/5由于MN/AB,NMC=45sinMNC=sin(180-C-NMC)=sin(C+NMC)=sinCcosNMC+sinNMCcosC=(4/5)
21、(2/2)+(2/2)(3/5)=72/10再由正弦定理:CN/sinNMC=CM/sinMNCT/(2/2)=(10-2T)/(72/10)T=70/19(3) MNC为等腰三角形,有三种情况:i.C=NMC此时,MNC=180-2CsinMNC=sin(2C)=2sinCcosC=24/25CM/sinMNC=CN/sinC(10-2T)/(24/25)=T/(4/5)T=25/7ii.C=MNC同理,得:(10-2T)/(4/5)=T/(24/25)T=60/17iii.MNC=NMC此时,CM=CN10-2T=TT=10/3 3.求线段AB的长可通过构建直角三角形进行求解过B作BDOA
22、于D,那么AD=3,BD=4,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B的长如果MNOC,那么AMNABD,可的关于AN,AB,AM,AD的比例关系,其中AN=t,AM=6-t,AD=3,AB=5,由此可求出t的值(2)由于三角形CMN的面积无法直接求出,因此可用其他图形的面积的“和,差”关系来求CMN的面积=梯形AOCB的面积-OCM的面积-AMN的面积-CBN的面积可据此来得出S,t的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出S的最小值(3)易得NMEACO,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得出的等量关系即可得出此时t的值解:(1)过点B作BDOA于点D,则四边形CODB是矩形,BD=CO=4,OD=CB=3,DA=
23、3在RtABD中,AB=32+42=5当MNOC时,MNBD,AMNADB,AN/AB=AM/ ADAN=OM=t,AM=6-t,AD=3,t5=6-t3,即t=154(秒)(2) 过点N作NEx轴于点E,交CB的延长线于点F,NEBD,AENADB,EN/DB=AN/AB即EN4=t5,EN=45tEF=CO=4,FN=4-45tS=S梯形OABC-SCOM-SMNA-SCBN,S=12CO(OA+CB)-12COOM-12AMEN-12CBFN,=124(6+3)-124t-12(6-t)45t-123(4-45t)即S=25t2-165t+12(0t5)由S=25t2-165t+12,得
24、S=25(t-4)2+285当t=4时,S有最小值,且S最小=285(3)设存在点P使MNAC于点P由(2)得AE=35t NE=45tME=AM-AE=6-t-35t=6-85t,MPA=90,PMA+PAM=90,PAM+OCA=90,PMA=OCA,NMEACONE:OA=ME:OC45t6=6-85t4 解得t=4516存在这样的t,且t=4516 (3)(4)(5)(6) 4.(1)窗体顶端 PC=12-3t CQ=4tSPCQ=PC*CQ/2=2t(12-3t)=24t-6t 0=t=4SPCQD=48t-12t 0=t=4(2)PQ/AB CP:CA=CQ:CB 即(12-3t)
25、:4t=3:4 t=2窗体底端窗体顶端存在,t=12/11。设在时刻t,PD/AB,延长QD交AB于E,过P作PFAB(如图1,下面只给出计算,证明过程略)。APFABCPF/AP=BC/AB=16/20=4/5PF=AP*4/5=3t*4/5=2.4tPDQPCQ,DEFP为矩形QE=DQ+DE=CQ+PF=4t+2.4t=6.4tQBEABCQE/QB=AC/AB即6.4t/(16-4t)=3/5t=12/11存在,t=36/13,2t3。设在时刻t,PDAB,延长PD交AB于F,过Q作QEAB(如图2,下面只给出计算,证明过程略)。同PF=2.4tQBEABCQE/QB=AC/AB即QE
26、=QB*AC/AB=(16-4t)*3/5PDQPCQ,DFEP为矩形PD=PC=(12-3t)DF=QE=(16-4t)*3/5PF=PD+DF=PC+QE=(12-3t)+(16-4t)*3/5=2.4tt=36/13。1)PC=12-3t CQ=4tSPCQ=PC*CQ/2=2t(12-3t)=24t-6t 0=t=4SPCQD=48t-12t 0=t=4(2)PQ/AB CP:CA=CQ:CB 即(12-3t):4t=3:4 t=2回答者:teacher024 存在,t=12/11。设在时刻t,PD/AB,延长QD交AB于E,过P作PFAB(如图1,下面只给出计算,证明过程略)。APF
27、ABCPF/AP=BC/AB=16/20=4/5PF=AP*4/5=3t*4/5=2.4tPDQPCQ,DEFP为矩形QE=DQ+DE=CQ+PF=4t+2.4t=6.4tQBEABCQE/QB=AC/AB即6.4t/(16-4t)=3/5t=12/11存在,t=36/13,2t3。设在时刻t,PDAB,延长PD交AB于F,过Q作QEAB(如图2,下面只给出计算,证明过程略)。同PF=2.4tQBEABCQE/QB=AC/AB即QE=QB*AC/AB=(16-4t)*3/5PDQPCQ,DFEP为矩形PD=PC=(12-3t)DF=QE=(16-4t)*3/5PF=PD+DF=PC+QE=(1
28、2-3t)+(16-4t)*3/5=2.4tt=36/13。5.(1)如图,过P点作PDBO,PHAB,垂足分别为D、H,BC为ABO的平分线,PH=PD,S1:S2=AB:OB,又OA、OB的长是方程x2-14x+48=0的两根(OAOB),解方程得:x1=8,x2=6,OA=8,OB=6,AB=10,S1:S2=AB:OB=5:3;(2)过C点作CKAB,垂足为K,OC=CK,SAOB=OC(OB+AB)=8OC=24,OC=3,C(3,0),y=-2x+6;(3)当O、P、E三点共线时,(P在OE与BC交点时)有SAOP=SAEP,过E点作EGOA,垂足为G,OEBC,BC平分ABO,P是OE的中点,PF是OEG的中位线,AGEAOB,EG=,yP=,把yP=,代入y=-2x+6中,求得xP=,P1();当PAOE时,有SAOP=SAEP,P2(4,-2)或用代数方法:设E点坐标为(x,y),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再将代入y=-2x+6,同样求出P1()、P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