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偏差控制.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116734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偏差控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偏差控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偏差控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偏差控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偏差控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偏差控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偏差控制.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偏差控制XXQC小组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x工程,建筑面积6848.48m2,框架结构,三层。本工程位于xxx。 该工程基础梁顶板面标高为-1.90m,一层层楼面标高9.00m,一层楼面板的厚度为110mm,梁最大截面其它为300mm800mm;入口门厅上部的楼面标高为9.00m,板厚110mm,花格梁截面最大300mm800mm,梁截面250mm800mm、250mm700mm,入口门厅的模板高度为:(h=9.0+1.90-0.11=10.79m)。图一 入口门厅立面图图二 模板支撑实况图 二、小组概况课题名称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偏差控制课题类型现场型小组名称xxxQC

2、小组活动次数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序号组内职务姓名性别职称分工1组 长xxx男工程师策划组织2副组长xxx男工程师技术管理3组 员xxx男工程师技术负责4组 员xxx女工程师测量监控5组 员xxx男工程师质量及安全控制课题活动记录汇总表项 目内 容形式次数活动时间参加人次专题调查针对本工程特点,查阅相关文件资料。采集数据,提出初步设计构想。内容分工39月1日至9月20日12制定对策措施、设计针对初步设计构想邀请集团公司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与小组成员一起研究、制定对策、措施。集中讨论39月25日至10月15日9专家论证邀请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对制定的方案措施,设计计算数据进行论证。集中讨

3、论110月28日8布置实施落实方案、措施:1、缺乏高支模板架安全教育;2、没有用测量工具确定钢管位置;3、进场材料没有检验;4、允许偏差控制不严。分工实施410月29日至11月8日11现场操作检查对照方案和规范,对各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现场监督施工。现场跟踪检查611月5日至11月22日15工作面检查对已完成的部分及时分段检查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组长。分工分段检查611月6日至11月24日8效果评定、巩固期检查分析反馈信息,征求意见,编制作业指导书及成果巩固。跟踪效果验证611月20日至11月26日6总 结小组成员参与成果总结,拟定下一步活动课题。集中讨论211月26日至11月28日10制表人

4、:xxx 汇总日期:2013年12月01日1国家要求: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m以上、跨度18m以上的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应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并经专家论证。2公司要求:履行公司管理方针的要求,实现公司要求的文明安全工地3现场要求:本工程安全目标创“市级安全文明工地”。课题: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质量控制三、选题理由四、现状调查为掌握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在施工中的表现的安全问题特征,QC 小组于2013年9月10 日对收集到的高大模板坍塌事故的有关材料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公司近年来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整改经验,收集、整理资料得

5、出以下安全问题调查表,由调查表作出统计表。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安全问题调查表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处合格处合格率(%)1立杆搭设4016402纵横杆搭设4018453剪刀撑搭设403587.54连墙柱杆搭设4036905扫地杆搭设4036906顶托使用4038957其 它403997.5合 计28021877.9 制表人:xxx 日期:2013年09月11日频数、频率统计表 序号项 目频数(处)频率(%)累计频数(处)累计频率(%)1立杆搭设2438.72438.72纵横杆搭设2235.54674.23剪刀撑搭设58.15182.34连墙柱杆搭设46.45588.75扫地杆搭设46.45995.16顶托

6、使用23.26198.47其 它11.662100合 计62制表人:xxx 日期:2013年09月11日由统计表作出排列图:制图人:xxx 日期:2013年09月12日结论:从以上的排列图可以分别得出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中影响质量较大因素是:立杆和纵横杆的搭设。 五、设定课题目标及可行性分析总目标: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一次性验收合格。目标值:立杆和纵横杆符合施工方案和技术规范,大梁处立杆横向(垂直于梁方向)间距500mm;纵向间距800mm,其它位置800mm;纵横杆底层步距1800mm、以上1225mm左右;横竖成直线,连接符合JGJ130-2011、JGJ162-2008要求,合格率高于95%。目

7、 标有利条件:1)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本工程大力支持,为既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组织、经济和技术保证。2)公司领导层高度重视,全力支持以此项目为突破口,为高质量的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全面支持,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证。3) 近几年来我公司成功完成过几项高支撑案例,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对圆满完成本分项工程施工充满信心。可行性分析难点:1)支撑高度高:达10.79m;施工荷载为截面300mm800mm、250mm800mm、250mm700mm构成的花格梁。2)缺乏高大模板支撑安全教育,立杆和纵横杆搭设规范性差。3)材料质量控制难度大。结论:通过以上的分析,有业主和监理单位的支持

8、,有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虽然有困难,但我们有信心能够圆满完成本工程高支撑模板的施工。六、原因分析操作方法不当工作没有责任心奖罚不分明操作工人水平不稳定立杆搭设不合格纵横向杆搭设不合格放线定位有影响作业处位置风很大操作工人安全意识不高缺乏安全教育岗位责任制度不落实缺乏技能培训定位有偏差没有用测量工具定钢管位置扣件没有扭到位力矩扳手不合格基层不平垂直度偏差大验收有误差搭设时没有使用检测工具检查现场按经验搭设方案没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差偏差超过施工方案及技术规范没有按方案或操作规范操作允许偏差控制不严技术交底不清扣件不合格钢管不合格进场没有检验人环境机法料 关 联 图 针对以上问题,小组在2013年9

9、月25日至9月29日期间通过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各种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绘制出“关联图”,得出12个末端因素,如下:七、要因确认关联图中共12条末端因素,我们对其经过调查、分析和现场验证,进行要因确认。 要因确认 表1序号末 端 因 素要 因 确 认确认方法负责人确认时间是否要因1缺乏高支模板架安全教育操作工人,大多没有受到高支模板架施工的安全教育,以自身经验,以为与普通满堂架一样,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对按方案施工不以为然,在施工员指出问题时,会引用经验进辩解,管理人员和工人想法不一样,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安全控制,很不利。现场验证曹维周10月6日是2岗位责任制度不落实岗位责任制度不落实,奖

10、罚不分明。一次性验收合格,不影响进度计划,没有安全隐患,对管理人员和施工队如何进行奖励,没有明确。对没有如期完成,催三催四才动手整改,留下安全隐患,如何处罚,没有规定。要达到一次性验收合格,或者进行整改难度很大。调查分析申 圳10月6日否3缺乏技能培训操作工人,都来自劳务公司,对满堂架搭设,都有技术基础,作业前还要进行技术交度。调查分析刘 伟10月6日否4没有用测量工具确定钢管位置由于立管,一经搭设,很难再修改间距,或者费用很高,在进行立管搭设时,按要求先拉钢尺定下距离,用墨斗弹线,定点。由于工人不认真执行,或者执行时打折扣,而工人人数众多,一下子,就立好钢管了,待发现时,已经晚了。调查分析申

11、 圳10月6日是5力矩扳手不合格工人使用的扳手都经过检查,都是合格的。现场调查曹维周10月6日否6搭投时没有使用检测仪器检查交底中要求搭立管和纵横管时都用钢尺量测,过程中使用力矩扳手检查扣件,只要工人安全意识有了就会按要求操作。调查分析刘 伟10月6日否制图人:xxx 日期:2013年10月8日 要因确认 表2序号末 端 因 素要 因 确 认确认方法负责人确认时间是否要因7进场材料没有检验采用分级控制,辅以现场抽查,保证了材料质量可满足设计要求。现场调查申 圳10月6日是8技术交底不清按公司要求,工人操作前,都要进行技术交底,查相关记录,所有工人已接受技术交底。现场调查何瑞芬10月6日否9允许

12、偏差控制不严允许偏差的控制:板下立杆纵横向间距不大于方案中设定的800mm;大梁下立杆纵向间距不能大于800mm,横向间距不大于500mm;底层步距不能大于1800mm,以上为1225mm左右;横竖成直线,立杆、纵横向杆连系成整体,才能符合JGJ130-2011的构造要求,否则,承载力受到的影响很大,为支撑体系安全控制的重点。调查分析申 圳10月6日是10方案没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施工方案已经公司主管部门审核,总工审批,监理批准,并经专家组论证,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调查分析何瑞芬10月6日否11基层不平基层不平,通过其它方法进行调节,易控制。现场调查曹维周10月6日否12作业所处位置风很大作业

13、所处位置比较,对立杆定位及垂直度有影响,但是客观存在,只能克服。现场调查曹维周10月6日否制图人:xxx 日期:2013年10月8日八、确定对策根据以上要因确认,小组进行了讨论研究,进一步研究对策,制订目标,采取措施,并明确专人负责,具体对策如下表:对 策 表序号要因对 策目 标措 施地点负责人完成时间1缺乏高大模板架安全教育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工人安全培训率100%,提高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一次性验收合格的意识。1、对全部操作工人进行交底;2、在检查中发现安全操作不规范的,进行纠正,如经三次纠正无效的,停止作业资格。现场xxx10月26日2没有用测量工具确定钢管位置对操

14、作人员进行严格技术交底并按交底执行。使工人从一开始,就树立一次验收合格的意识,不返工,不浪费支撑材料和劳动力。1、放线后定好立钢位置后才允许工人操作;2、工人立管必须立在划定范围。现场xxx10月26日3进场材料没有检验严把材料关,分级监控。材料质量全部符合方案要求。分级控制,从材料准备、材料进场、随机抽查分级控制,保证村料质量。现场xxx10月20日4允许偏差控制不严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技术交底并掌握技术要领并按交底执行。不允许超过施工方案要求的的情况出现,避免返工,浪费劳动力。1、建立间距工艺卡,发放给工人,不按要求搭设立杆、纵横向杆的,返工费用,由作业工人自己承担,并张榜公布。2、对按要求

15、作业的,也按制度进行奖励。激发工作的积极性。现场xxx10月26日制表人:xxx 日期:2013年10月27日九、组织实施根据上述对策措施及专家论证方案,QC小组按各自职责和所确定的措施,分工到人,各负其责,并于2013年11月10日前全部完成。实施一:针对缺乏高大模板架安全教育的要因1、2013年9月29日,对29名操作工人进行高大模板架安全教育,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进行淘汰,共淘汰3名工人。2、2013年10月1日组织工人学习项目部根据安全生产法、JGJ130-2011技术规范、JGJ162-2008技术规范及专家论证方案编制的专项技术交底。3、在项目部开展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安全劳动,施

16、工过程中,对表现突出的秦玉胜等三人,每人奖励100元。4、加强安全制度宣传,在现场设置宣传栏,让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公司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并对部分管理规定作出利害关系的分析;公示违规者和获奖者以秦玉胜三人为榜样。实施效果:经过该措施的完善和落实,于2013年10月22日对实施后效果进行检查,实现了对策目标。实施二:针对没有用测量工具确定钢管位置的要因1、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技术交底并按交底执行,让工人明白不按交底施工,后果自负, 承担安全隐患整改的费用,并在工地现场张贴批评名单。2、作业前,要求工长及作业工人与施工员一起放线,定下立管位置后才允许搭设架子,并按纵横方向间距搭设支撑。3

17、、工人立管不按要求搭设,不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要承担整改费用,包括多使用的钢管及扣件的租金。 实施效果:经过该措施的实施,由申圳对现场进行跟踪检查,脚手架搭设规格、立杆、横杆间距、尺寸、搭设方法均符合方案要求,达到了预期目标。实施三:针对进场材料没有检验的要因1.在施工方案确定后,由刘伟责对材料部门作出专项交底,对各种材料规格、质量要求作出具体要求;2.由曹维周具体负责对进场材料进行控制,主抓进场材料的现场检查,保证进场材料质量符合设计方案要求。3.在高大支架施工过程中,由曹维周对高支架材料进行随机抽查。严把材料关,禁止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实施效果:经过该措施的实施,并由何瑞芬不定期对现场进

18、行检查,材料质量得到了控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实施四:针对允许偏差控制不严的要因1、立杆和纵横杆的搭设要求量化后对工人进行交底,立杆和纵横杆符合施工方案和技术规范,主梁处立杆横向间距500mm(垂直于主梁方向),纵向间距800mm,其它位置800mm;纵横杆底层步距1800mm、以上1225mm左右,横竖成直线,连接符合JGJ130-2011、JGJ162-2008要求,合格率高于95%。出现超过以上要求者,返工费用由个人和工长共同承担,项目经理和生产经理承担等额处罚,并通报批评。2、编制工艺卡,让作业工人随身携带,可随时查阅工艺卡。实施效果:经过该措施的实施,高支撑脚手架搭设质量达到设计方案及

19、相关规范要求,圆满完成预期目标。十、效果检查1)实施效果: 经过以上主要对策的实施,高支撑脚手架施工质量圆满完成预期目标,在岚山建管局等多次检查中,每次检查均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达到了预期目标。目标实施前后对比表 序号项目活动前活动后1立杆搭设40902纵横杆搭设45903剪刀撑搭设87.5954连墙柱杆搭设90955扫地杆搭设90956顶托使用95967其 它97.598制表人:xxx 日期:2013年10日26日2)社会效益:1、本工程于2013年11月22日接受了xx区建管局的安全文明工地检查,受到了主管部门的肯定。高大模板支撑架施工质量获得甲方和监理的一致好评,实现了预期目标。 十一、巩固措施将本次活动的记录及成果经整理汇编成作业指导书,在本公司形成内部文件并进行推广。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做记录,然后组织QC小组成员、施工班组长对新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并落实到操作工人负责执行。十二、体会和今后打算本次QC小组活动,对高大模板施工安全控制有了提高和更进一步的认识,有效的解决了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带来的安全隐患,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社会上也得到了一致好评!我们也将再接再厉,为我们工程的创优夺牌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