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116946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3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冈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黄冈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黄冈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黄冈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黄冈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冈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冈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黄冈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5年)黄冈市人民政府二九年八月黄冈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5年)编制组织单位:黄冈市国土资源局编制承担单位:湖北省鄂东北地质大队黄冈市地质矿产中心文本编写:袁桂远 刘宇青 黎长高编图:袁 桂 远数字化成图:吴 庐 萍统编:袁 桂 远审查:文 峰 曾凡松审稿:喻长友定稿:文 峰 胡远清二九年八月黄冈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5年)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领导小组组 长:黄祥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副 组 长:张新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喻长友(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成 员:王 海 市发改委副主任 邵爱国 市经委副主任 欧文志 市城建委副主任 王四军

2、市财政局副局长 童吉根 市科技局副局长 陈幼林 市文化局副局长 方华国 市旅游局副局长 王银生 市交通局副局长 詹汉彬 市水利局副局长 谢方兵 市林业局副局长 陈展鹏 市农业局总农艺师 吕 林 市规划局总工程师 王 兵 市环保局总工程师 文 峰 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编制小组组 长:文 峰副 组 长:曾凡松、饶早林、胡远清、蔡春成 员:刘宇青、高志峰、陈东云、汪文胜、袁桂远、喻水林编制专班组 长:刘宇青副 组 长:袁桂远、黎长高技术负责:袁桂远成 员:李美强、周联生、周学良、袁永红、叶早先、董 惠石胜利、彭良植、王智琦、吴庐萍、唐国强、陶丽芬目 录一 总 则1二 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1 自然经济地理

3、概况1 矿产资源特点2 首轮规划的实施评估4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4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7 主要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与保证程度8三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11 指导思想11 基本原则11 规划目标12四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19 总体思路19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方向19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布局20 探矿权设置、投放及现有探矿权处置方案23 勘查准入条件25五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26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调控方向26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29 采矿权设置与投放3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35 矿产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39 开采准入条件41六 矿山环境保护

4、与恢复治理43矿山地质环境现状43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4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指标的确定45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重点工程47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47 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对策措施47七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矿山生态环境的调查与监测49 资质审核与监督49 矿产勘查活动的调查与监督49 矿产开发利用与保护活动的调查与监测49 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管理50 矿山生态环境状况动态监测51 矿业权市场动态监控51 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情况的调查与监测52八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2 法制保障措施52 经济保障措施53 行政保障措施54 社会保障措施56 科技人才保障措施57 加大宣传力度58九 附

5、 则58黄州区矿产资源规划概况及编制意见1一、黄州区自然概况1二、黄州区矿产资源状况2三、黄州区规划编制意见3附 表 1-24附表1-1黄冈市矿产资源储量表(上表)附表1-2黄冈市矿产资源储量表(未上表)附表2黄冈市主要矿区(床)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附表3黄冈市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4黄冈市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附表5黄冈市探矿权现状表附表6黄冈市矿产采矿权现状表附表7黄冈市矿产矿业权总数规划指标表附表8黄冈市主要矿产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表附表9黄冈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区表附表10黄冈市矿产资源勘查区规划表附表11黄冈市矿产资源勘查区块规划表附表12黄冈市矿产资源开采区规划表附表13黄冈市矿产资源

6、开采规划区块表附表14黄冈市矿区(床)最低开采规模及年限规划表附表15黄冈市主要矿产“三率”规划指标表附表16黄冈市矿山整改、联合、关闭规划表附表17黄冈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分区一览表附表18黄冈市矿山地质环境重点预防区一览表附表19黄冈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一览表附表20黄冈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规划表附表21黄冈市风景名胜区一览表附表22黄冈市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一览表附表23黄冈市文物古迹保护区一览表附表24 黄冈市禁止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范围一览表编制说明附 图 比例尺1、黄冈市矿产资源分布图 1:2000002、黄冈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 1:2000003、黄冈市矿产资源

7、调查评价与勘查现状图 1:2000004、黄冈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图 1:2000005、黄冈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 1:2000006、黄冈市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 1:200000附 件附件1:黄州区矿产资源规划概况及编制意见附件2:黄冈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5年)研究报告一 总 则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我市矿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以及湖北省地方性法规,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55号)的要求,结合黄冈市矿产

8、资源实际,特制定黄冈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根据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我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进行了总体部署,是指导我市“十一五”和今后15年矿产资源工作的指导性、规范性、政策性文件,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法对矿业活动进行审批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规划期限:基准年为2005年,近期到2010年,远期到2015年,展望到2020年。规划适用范围为黄冈市所辖行政区。二 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 自然经济地理概况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北接河南、东连安徽、东南与江西隔江相望。地理位置:东经11424至11607、北纬2945至314

9、0。全市国土面积17446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东北部与豫皖交界为大别山区,占总面积的34.25%;区内最高山峰为高程1729米的天堂寨主峰;中部为丘陵区,高程多在300米以下,占总面积的43.31%,高低起伏,谷宽丘广、冲、垅、塝、畈交错。南部为狭长的平原湖区和长江河漫滩,高程在10-30米之间,占总面积的12.10%。本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区内六条水系均发源于大别山区,自北向南汇入长江。黄冈市现辖七县二市二区。2005年全市总人口726.34万人,生产总值348.56亿元,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为33:31:36。黄冈市在经济区位上地处湖北东大门,

10、位于武汉经济区城市圈范畴内,毗邻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 矿产资源特点1、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但资源总量有限黄冈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种类较多,已发现矿产61种(含亚矿种71个)。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的非油气类矿产20种、亚矿种25个,包括能源矿产2种,黑色金属矿产3种,有色金属矿产3种,贵金属矿产2种,冶金辅助原料矿产3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2种,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5种。分别为煤、地热、铁、金矿(岩金)、磷矿、萤石、脉石英、含钾砂页岩、云母、透闪石矿、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岩、水泥用大理岩、饰面用花岗岩、和矿泉水等。其中地热、饰面用花岗岩、

11、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及黄砂为本市优势矿产;砖瓦用页岩、水泥用砂岩、石英砂岩、石灰岩、熔剂用蛇纹岩、化肥用蛇纹岩、金红石等有较大资源潜力,为潜在优势矿产;其他矿种的资源总量有限。截止2006年底全市探明资源储量的上表(湖北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矿区(床)63处(包含71个主要、共生或伴生矿床),其上表矿产资源储量和未上表矿产资源储量情况详见附表1。未上表的包括经黄冈市国土资源局评审备案的有资源储量矿区(床)113处(114个矿床)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预测资源储量矿区34处。未查明资源储量的矿区或矿点(不含建筑用石料和砖瓦用粘土矿区)213处。2、以非金属矿产及地热为主,金属矿产不足,能源资源贫乏非金属

12、矿以建材、化工及部分冶金辅料矿产为主,其中水泥用灰岩资源储量为4.857亿吨,主要分布在武穴大塘-关山一带;磷矿资源储量为1733.7万吨,分布在武穴松阳、黄梅塔畈等地;脉石英资源储量达150.6万吨,分布较广,以蕲春灵虬山最著特色;饰面用花岗岩等资源储量大,遍布全市,已基本成为本市的开发主体,但未探明储量;地热矿产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主要集中分布在英山汤河、罗田三里畈等处,储量总计达2.87104kw。没有油气矿产。金属矿产主要有刘元铜矿、黄梅铁矿、团风贾庙铁矿和部分小型金银多金属矿产,目前探明储量有限。这类矿产规模较小,但在本市分布极为广泛,其分布规律表明,金、银、铜、铅、锌主要分布在红安

13、七里坪-麻城乘马岗、罗田黄土岭-团风魏家上湾、浠水关口-英山耳林山、乱泥滩岩体与梅川岩体及四周、黄梅小池口地区等五个重点成矿远景区,尤其是黄梅小池口地区是寻找金、铜潜力较大的远景区。3、矿床规模小,主要矿种单一全市已发现的非油气类219个矿床中以小型及小矿为主,占规模矿床总数的85.38%;大中型矿床仅占14.61%,其中大型8个,占3.65%;中型24个,占10.96%。主要是铁矿、磷矿、石灰岩矿和砂页岩矿,分布在黄梅和武穴,且以单一矿种为主,其开发利用相对简单。总之,全市已开发利用的矿产中,地热、饰面石材、铁矿、熔剂用蛇纹岩、磷矿、水泥用灰岩和水泥用砂页岩矿产资源储量较大,开发利用条件好,

14、市场前景广阔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我市的优势矿产。冶金辅助原料类等矿产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此外,在我市分布极其广泛的低品位磁铁矿将成为未来铁矿石来源的一种潜在资源,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金红石由于选矿等原因目前尚难以开发利用,属潜在资源。而煤、石油、天然气等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能源矿产属我市严重短缺资源。 首轮规划的实施评估首轮规划的发布,结束了我市矿产资源管理无规划可依的历史,初步建立起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宏观调控机制,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审批和监督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了矿产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首轮规划实施以来,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得到强化,

15、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布局趋于合理,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回收利用水平有所提高,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初步制订了规划,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初步建立,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市首轮规划实施取得了较明显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矿产资源规划的法律地位不明确,保障矿产资源规划有效实施的制度不健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结构布局不够合理,矿山勘查处在预查到普查阶段,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滞后等问题。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1、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现状黄冈市矿产资源调查工作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五十多年来,中央和湖北省地质勘查单位在市境内进行了大量

16、的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科研活动。基础地质与专题研究:全市境内已完成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区域地球化学测量、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和大部分地区的1:20万区域重力测量;完成了全市1:50万区域重力测量、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完成了重要成矿区带的1:5万区域磁力测量、地球化学测量和地质矿产调查;完成了新一轮的1:25万麻城市幅区域地质调查;完成了28个图幅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 和8个图幅的15万矿产普查。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始,先后开展了大悟蕲春一带金银矿类型及找矿方向研究、湖北省大别山地区绿岩带及含金性研究和大别山东段前寒武纪地层、构造及找矿方向研究等多个专题研究,基本查明了全市地质构造特征、

17、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规律,为全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提供了依据。矿产资源调查评价:2002年以来,主要开展了麻城大河铺-大悟宣化店金铜多金属调查评价一个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和罗田县响水潭地区金多金属矿普查详查、武穴市后风寨地区铜多金属普查二个矿产资源补偿费勘查项目。成矿区划:开展了全市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和成矿预测、三轮成矿区划和矿床成矿系列研究工作,通过对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研究,系统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划分出了4个级成矿带,7个级成矿区,21个级成矿远景区,并对主要矿产进行了资源潜力评价,指明了今后的找矿方向。矿产地质勘查程度:基本查明了全市矿产资源状况,截至2005底已发现矿产地423处

18、,共形成219个矿床(包括共伴生矿床),其中:大型矿床8个,中型矿床25个,小型矿床163个、小矿23个。其勘查工作程度达到勘探15处,详查17处(包括共伴生矿床共计22个),普查69处(包括共伴生矿床共计73个),预查109处(附表2)。全市钻探最大深度700米(武穴阳城铅锌矿详查)。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截至2005年底全市开发利用的矿产共34种(含亚种),其中:金属矿产5种(黑色金属2种,有色金属3种)、非金属矿产27种、能源矿产(地热)1种、水气矿产1种。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有矿山企业655家,其中开采甲类矿产的矿山企业257家,开采乙类矿产的矿山企业398家。本轮市级规划对象为

19、开采甲类矿产的257家矿山和开采乙类矿产且具有一定开采规模的17家矿山,共计274家矿山。其它381家矿山均由县级进行统一规划。在274家矿山企业中建设规模达到大型2家,占0.73%;中型4家,占1.46%;小型132家,占48.17%;小矿136家,占49.64%。从业人数6072人,共采固体矿石量769.97万吨,实现矿业总产值32577.9万元(附表3、4)。3、矿业权设置现状截至2007年底,全市主要矿产探矿权人27个,另有2个注销。勘查矿种金、银、铜、钼、镍、钛、铁、熔剂用石灰岩、水泥用灰岩、饰面用花岗岩、地热等;主要矿产采矿权274个(不包括砂石粘土矿山),开采矿种铁矿、锰矿、铜矿

20、、铅锌矿、磷矿、熔剂用蛇纹岩、萤石、白云岩、石灰岩、熔剂用灰岩、水泥用灰岩、制灰用灰岩、滑石、长石、透闪石、水泥配料用砂岩、水泥配料用粘土岩矿、玻璃用脉石英、饰面用大理岩、饰面用花岗岩、瓷土、玄武岩、角闪岩、大理岩、建筑用砂、地热及矿泉水等(详见附表5、6)。4、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现状近年来我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初步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与监测点;矿山次生地质灾害发生率明显下降,已发生的采空区地面沉陷(塌陷)、山体开裂、滑坡、岩溶塌陷等矿山次生地质灾害得到初步治理。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21、利用与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1、主要矿产资源储量不断减少,保障程度降低随着找矿难度的增加,加之国家地质勘查投入方式转变,我市基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探的投入严重不足,矿山勘查程度达不到普查要求,部分矿山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矿产资源储量保障程度降低,如黄梅塔畈磷矿储采比下降,急需接替资源的勘查。2、矿产开发利用布局与结构不合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不尽合理,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全市有近100家饰面石材矿山企业中75%的边料没有得到开发利用。相反有近200家矿山在开采建筑用石料,反映矿山布局严重不合理。矿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较低,矿产资源未得到优化配置。开采规模达不到规划最低开采规模要求

22、,与矿山占用资源储量不匹配。大矿小开,一矿多开,重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3、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低,浪费和破坏较为严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采矿回采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三率”指标低,达不到设计标准,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低,“三废”污染及资源浪费严重。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重开发、轻保护、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重采轻掘等盲目开矿的现象仍然存在;优矿劣用现象尤为突出,如我市优质的石灰岩资源有相当一部分被用作普通碎石开采;矿产品的延伸加工业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少,资源利用效益差,如本市具有特色的滑石、长石、透闪石、石英等仍以出卖原矿或初加工产品为主,其深加工能力明显不

23、足。全市饰面石材利用率不足25%,75%的边料没有合理开发利用。4、矿业机构不建全,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较低全市没有一个矿山企业设立了地质测量机构,绝大多数矿山没有地质、矿产、采矿、选矿、水文及工程地质工程师,一般性的地质勘查、开发方案、环境评估等报告看不懂,生产开采技术无人指导,未能按照技术要求施工,造成矿山企事业经济效益低下。5、矿山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矿业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矿产开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备用金制度不健全,环境治理工作滞后。矿产开发忽视矿山生态环境,矿山植被、景观、土地、水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三废”达标排放率、恢复治理率和土地复垦率较低,局部地区水源、大气、土地受到严重污染

24、,采空区地面塌陷、沉降、山体开裂、崩塌、滑坡、泥石流、尾矿库溃坝等次生地质灾害时有发生。6、矿产资源管理及矿业活动监督管理中存在薄弱环节矿业法规、规划、政策、标准体系尚不完善,管理网络不够健全,宏观调控和监督力度较弱;矿业权一级市场招、拍、挂不多,二级市场没有建立,尚不能适应矿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乡镇、集体矿山“三率”考核尚未全面展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监督管理力度薄弱,基层管理重收费轻监督、重微观轻宏观、重审批轻审查、重办证轻监管、重行政轻技术、重开发轻保护、重资源轻资产、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现象仍较普遍。矿山企业普遍忽视矿山的安全生产措施与地质环境保护措施。矿管队伍专业技术素质较差,

25、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够。 主要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与保证程度今后5-10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矿产品需求将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矿产资源的消耗将继续以较高速度增长。由于我市矿产资源赋存状况以及所处地理位置的差异,形成了盐、煤、油(石油)这种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矿产资源完全依赖于外调解决;金属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很有限,也很难在我市形成加工基地,只能维持现有生产状况。我市除磷矿、蛇纹岩、饰面用花岗岩、水泥用灰岩、长石、滑石、建筑用砂等少数矿种自给有余,并可向外输出外;大多数矿种资源保证程度低,不能满足需求。具体预测情况见附表8。1能源矿产我市能源矿产严重缺乏,煤炭资源到2006年底保有资

26、源储量虽然仍有1161.5万吨,但由于煤层薄,煤质差,近期很难开发利用,预计到2010年需购入390万吨煤炭,天然气供给主要依赖“川气东送”,石油需从市外市场调剂解决。地热:主要分布在罗田三里畈和英山汤河,允许开采储量3566.44立方米/日,基本可以满足当地需求。2金属矿产铜矿:铜矿主要分布于武穴市赤铜山刘元一带,保有资源储量868吨,资源保证程度较低。在我市矿石加工成铜精粉后外销,预测到2010年开采铜矿石6万吨/年。作为紧缺资源,铜矿有很广阔的市场,预计铜价可能上扬,市场需求强劲,可加大勘查、开发力度,引进企业进行商业性勘查、开采。铁矿:本市铁矿资源分布零星,且规模小、品位低,除黄梅马鞍

27、山和马尾山两处达到中型规模外,其它均为小型或小矿。本市生产的铁矿石经过粗加工成铁精矿粉或球团主要外运武钢,2006年底全市保有铁矿资源储量2607.43万吨,生产铁矿石51.6万吨,预测到2010年铁矿石产量达到100万吨/年。3非金属矿产磷:我市具有利用价值的磷矿矿产地2处,保有资源储量1733.7万吨,目前有磷矿山企业1家,计划新筹建一家磷矿山企业,生产规模30万吨/年,预计到2010的可生产磷矿石50万吨,储采比34.46,资源有保障。饰面用花岗岩:在我市分布广、规模大、品种多、质量好,2005年全市总产量44.34万吨(折16.24万立方米),预计到2010年产量达30万立方米。我市饰

28、面用花岗岩的保有资源储量2655.25万立方米,储采比达88.51,储量保证程度高。目前我市石材自给有余,资源充足,可开拓国内外市场。化肥用蛇纹岩、熔剂用蛇纹岩:2005年全市总产量12万吨,预计到2010年产量达18万吨,我市化肥用蛇纹岩、熔剂用蛇纹岩保有资源储量达545.06万吨,储采比30.28,储量有保障。应引进外资,加快开发力度,鼓励作为钙镁磷肥、熔剂原料开采。普通萤石:2005年我市有萤石矿山企业6家,开采总量仅1.48万吨,预计2010年产量可在6万吨以内。2006年保有资源储量316.37万吨(矿石量),储采比52.73,资源保证程度较高。水泥用灰岩:本市水泥用灰岩矿产资源较丰

29、富,2006年保有资源储量50337万吨。2005年开采矿石量277.5万吨,预计2010年将增加到800万吨,储采比62.92,储量保证程度高。冶金用脉石英、玻璃用脉石英:2005年全市总产量41.9万吨,预计到2010年产量达50万吨。我市冶金用脉石英、玻璃用脉石英保有资源储量达266.82万吨,储采比5.34,储量保证程度很低。应加大勘查力度,提高资源储备。此外,本市熔剂用石灰岩、冶金用白云岩、饰面大理岩、透闪石、长石、滑石、建筑用花岗岩等矿产,资源保证程度高,但开采规模过小,尚待进一步开发利用。三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指导思想继续贯彻落实全国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和黄冈市国民经济

30、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统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结合本地实际,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线,以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和保护环境为中心,以制度建设、科技创新和强化管理为手段,全面推进资源集约利用、循环发展,形成新的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开发利用管理模式,以快速、高效、优质发展为主题,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充分体现规划宏观调控作用和市场配制资源的基础作用,统筹兼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矿产资

31、源开发利用“有限、有序、有偿”,达到“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目的,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矿产资源供给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基本原则1、坚持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统一科学制定重要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合理调整勘查、开发利用布局,优化矿山企业结构,严格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准入条件,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推进资源集约与综合利用。2、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追求经济效益和资源效益,也要坚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资源开发与生态环

32、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3、坚持市场配置与宏观调控相结合以资源为基础,以矿业权为纽带,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导向,充分、灵活运用市场的杠杆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发挥矿产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国内经济市场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和挖掘市内资源和市场,改善矿业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在加强市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同时,积极参与省外、国外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充分利用省内外资源和市场,建立多元、安全、稳定、

33、经济的矿产资源供应体系,保障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供给。5、坚持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矿产勘查相结合加强并超前进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统一部署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为商业性勘查提供依据和信息,鼓励社会投资开展商业性勘查,提高地质勘查程度和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力争在我市优势矿种、重点成矿区带和大中型矿山接替资源找矿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建立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拓展公益性地质工作服务领域,提高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重要矿产资源及大中型矿山接替资源的找矿取得突破,主要

34、矿产资源储量下降的局面得到扭转,供应能力不断增强;实现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与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的良性互动。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实现矿产资源的有序开发、有偿开采、集约利用、有效保护,形成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相关产业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局面。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构筑高度开放、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矿业开发体系。建设节约型矿业,实现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推进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促进中低品位及复杂难选冶共伴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内无矿产开发活动,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

35、协调发展。鼓励开采市内资源丰富的饰面石材资源和国家紧缺的冶金等矿产;限制开采国家保护性及严格控制且开采技术条件不成熟、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和开发利用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矿产资源。2、2010年目标 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以法律、法规、政策为主要手段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宏观调控体系,治理整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营造良好的矿业发展环境,加快形成以矿业权市场、矿业资本市场为核心的市场体系。规划近期探矿权达到47个,采矿权不突破208个,新设矿业权招、拍、挂4个。 配合国家、省完成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项目,使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水工

36、环和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程度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摸清全市矿产资源潜力,为商业性勘查提供信息服务。开展铜、金、银、钼、铅、锌、铁(超贫磁铁矿)、锰、金红石、萤石、云母、硅石等矿产资源勘查74处,预期新发现矿产地45处,新增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铜金属量5万吨、铅锌金属量10万吨、金金属量1吨、铁矿石量100万吨、钼金属量3万吨、云母矿物300吨、硅石矿石量200万吨、饰面用花岗岩200万立方米、熔剂用石灰岩3500万吨、熔剂用白云岩300万吨。 有效调控矿产开发利用总量,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结构。稳定矿业及矿产加工业产值。到2010年全市固体矿产开采总量达1413万吨(预期性/约束性),年均增长

37、12.9%;矿石及矿业总产值达44593.44万元(预期性),年均增长6.5%。金(银)、铜、铅、锌矿石量产量分别达到1.5万吨、6万吨、3万吨、3万吨;磷和萤石产量分别控制在50万吨和5万吨,水泥用灰岩产量达到800万吨。稳定开发市区内铁矿、地热、建材等矿产资源,加大铅、锌、银、金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力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以磷矿和建材非金属矿开发利用为主的矿产开发基地。矿山开采规模与矿产储量规模基本适应;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状况得到遏制,矿山企业“多、小、散”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矿业开发基本走上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到2010年,矿山企业数量减少20%,全市矿山总数控制在208家以内,矿山最低

38、开采规模及最低服务年限达到规划要求,并与占用资源储量规模相匹配。磷、水泥用灰岩、铜等矿产资源得到整合,砖瓦用粘土、建筑用河砂、建筑用石料等要严格限制开采总量和矿业权,鼓励化肥用蛇纹岩、硅石等未开发利用矿种的开发。改善采、选、冶、加工结构。积极提高金、铜金属矿产采、选、冶能力,增强非金属矿产深加工能力,提高矿产品技术水平和附加值。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资源保护力度进一步增强。推进矿业科技进步,完善矿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进找矿方法和勘查开发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积极开展低品位、难利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研究。2010年超贫磁铁矿选矿试验取得明显进展,100%的

39、饰面石材实现锯机就地切割开采。矿山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在2005年基础上提高1-3%;矿山企业综合利用的比例在2005年基础上提高510%,共伴生矿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饰面用花岗岩边料开发利用实现零的突破。 矿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建立健全矿山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网络管理体系,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建立健全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备用金制度,延续、变更及新立矿山要100%,制订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新建矿山和生产矿山地质环境及时全面恢复治理,毁损的土 地全面复垦。历史遗留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25%,土地复垦率达到25%以上。矿山开采、选矿用水重复利用率75%,矿山固体废物

40、综合利用率80%,矿山开采、选矿废水排放达标率90%,重大矿山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工程建成率达50%,重点地质灾害隐患、危险区域得到有效控制。 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到2010年露天矿山边坡控制在55-60度,矿山安全事故率降低10%,矿山开发布局不合理引起的安全隐患基本消除。 矿床勘查与开采持证率100%,消除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重采轻掘、乱采滥挖等破坏性开采现象。违法案件查处率达100%,结案率100%,采矿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业权使用费征收面达100%。 完善矿业权一级市场,实现低风险类矿产矿业权100%有偿取得,其中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矿

41、业权10个。启动矿业权二级市场,依法审批转让矿业权行为。 积极引进一批地质、矿产、采矿、水文、工程、环境、选矿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矿山企业技术力量。3、2015年目标 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宏观调控体系及运行机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矿业发展环境根本好转,以矿业权市场、矿业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矿产资源要素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配合国家、省完成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项目,进一步提高基础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水工环和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完成1:25万武汉市幅区域地质调查在我市的地质调查任务,总面积5453平方千米;完成1:5万七里坪幅、西张店幅、夫子河幅、总路咀

42、幅区域地质矿产物化探综合调查,总面积1720平方千米;完成黄梅县小池口铜、金、煤矿调查评价(深部找矿),面积424平方千米;完成罗田城边地热勘查任务,总面积10平方千米;完成石柯井-关山石灰岩调查评价,面积122平方千米;完成塔畈磷矿深部及外围接替资源调查评价任务,总面积32平方千米,预测新增磷矿矿石量1000万吨。完成黄梅苦竹、麻城白鸭山饰面用花岗岩的勘查任务,总面积50平方千米;完成蕲春、浠水、麻城英山罗田超贫磁铁矿勘查任务,总面积100平方千米。完成蕲春熔剂用蛇纹岩勘查,总面积50平方千米。 进一步查明全市矿产资源潜力,鼓励社会投资进行商业性勘查。开展铁、锰、铜、铅、锌、金、银、磷等矿产

43、资源勘查45处(新设)。预期新发现矿产地3处,新增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铁矿石量300万吨、锰矿石量5万吨、铜金属量5万吨、铅锌金属量10万吨、金金属量2吨、磷矿石量1000万吨,熔剂用蛇纹岩500万吨,饰面石材1000万立方米。 开发利用总量更趋合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结构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全市矿产开采总量达1635万吨,年均增长4.0%,其中:磷、萤石控制在60万吨和6万吨;铁、铜、铅锌矿石量达到100万吨、6万吨、3万吨,金矿石量达到2万吨(见附表8)。以磷矿和建材非金属矿开发利用为主的矿产开发基地进一步壮大,促进12处新的有色金属矿业基地建成投产。一矿

44、多开,大矿小开状况进一步改善,使矿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矿山企业数量明显减少,到2015年全市矿山企业总数控制在188家以内,大中型矿山数在2010年水平上再提高3%。 矿山“三率”和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采用科学的采矿方法和选矿工艺,共生、伴生矿产得到综合利用,矿山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矿山综合利用率比例在2010年水平上再提高1-3%。 进一步建立健全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备用金和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进一步完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与监测网络体系,100%的老矿山要制订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建立矿山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的考核指标体系,新、扩、改建矿山“三废”达标排放率

45、、矿井水、选矿水的重复利用率在2010年的基础上各提高3%,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在2010年的基础上提高5%,重大矿山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工程建成率达80%。新建矿山和生产矿山地质环境及时全面恢复治理,毁损的土 地全面复垦。历史遗留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25%,土地复垦率达到25%以上。4、2020年目标 形成以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为主体、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力争发现1-2个重要矿产后备基地,市内优势矿产磷矿、饰面石材可供性进一步提高。完成黄梅、武穴砖瓦用砂页岩勘查任务,总面积50平方千米;完成浠水绿杨、蕲春龙平饰面用花岗岩勘查任务,总面积50平方千米;完成武穴熔剂用灰岩、轻钙质石灰岩、水泥用灰岩勘查任务,总面积100平方千米。 矿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 经济效益明显改善,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磷化工和建材两大支柱产业成为我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以磷化工矿业集团为骨干,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产开发新格局,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和结构更加合理。 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