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自考小抄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自考小抄重点.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马克思是时代的产物有以下三点原因:(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2)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3)工人阶级肩负着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历史使命。工人阶级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马克思
2、、恩格斯正是适应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需求,创立马克思主义。2、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任何新的理论和学说,都必须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以前人的思想所达到的终点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马克思、恩格斯广泛涉猎国各种门类的学问,其中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2)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以及其他成果,为马克思、恩格斯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3)马克思主义哲学
3、、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既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又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各个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答: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助兴。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同一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同一性
4、规定者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变化,双方力量不平衡,卫队里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了条件;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的涵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形式:不同的事物中的矛盾各有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
5、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了量变。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起”。2、意识能动作用?答: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的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活动。主要表现在: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
6、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是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性认识虽然是生动的,形象的,但是还不深刻,这是其局限性所在,因而也是他必须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原因所在。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1理性认识依赖于
7、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他们截然分开。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度的基本条件:1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2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从真理的本质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他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2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
8、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应。主要包括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社会心理等(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
9、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第二,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己特定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
10、质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答: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交换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商品经济的交换本质正是由私人劳动合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它一切矛盾的基础。比如,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由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决定的。而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是不能直接进行量的比较的,即需将具体劳动还原成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否
11、能还原成抽象劳动在根本上是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的售卖过程,是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否顺利决定着生产者的经济利益甚至命运。 综上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绝对规律答: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即这一生产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在这一生产方式中,只有生产剩余价值的
12、劳动,才是生产劳动;雇佣劳动者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一个因素;他们的个人消费,只有在保证获取剩余价值的限度内,才是资本所需要的。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状况是受剩余价值规律制约的。剩余价值规律也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一切环节,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周期运动,决定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部发展过程,最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灭亡的必然趋势。总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这个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表现出来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实质。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经济全球
13、化: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表现在1生产全球化。2贸易全球化。 3金融全球化。 4企业经营全球化动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里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别个后果: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有积极的影响。但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表现在: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2在
14、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3相对落后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4使各国间的经济联系越来月密切,相互依赖越来越强,而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使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替代。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计划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积极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
15、主义过度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首先,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星当长的时间跨度。其次,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过度的长期性。最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过程。但必须明确,尽管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取代是一个相当长的 历史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名单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总趋势,则是必然的历史走向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221)(1)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2)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
16、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展。(3)社会主义力量坚定的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4)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P231)(1)为什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
17、约;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或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一部分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又是共产主义社会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到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将会消亡,国家也将消亡,战争不复存在,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与农业
18、、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三大差别”必然归于消失。共产主义社会不仅社会是和谐的,而且社会与自然之间也达成了和谐。(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挥咱,人类从必然王国想自由王国的飞跃。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在共产注意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旧式分工的消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自由时间的大大延长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不再是单纯的谋生的手段,而成为乐生的活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实现,那时人类将最
19、终从支配他们生活和命运的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实现从必然王国想自由王国的飞跃,开始自觉的创造自己的历史。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时间过程(1)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度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首先将取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取决于这些国家所经历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物质财富的充分涌流,人们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共产主义信任的培养和成长等,都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2)当代资本主义的消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共产主义只有在全世界范围内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实现共产主义
20、不仅有赖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也有赖于现存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以及转变后向共产主义的发展(3)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决不会”:无论那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