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答案小抄1.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24192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电大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答案小抄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最新电大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答案小抄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最新电大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答案小抄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最新电大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答案小抄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最新电大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答案小抄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电大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答案小抄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电大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答案小抄1.doc(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统计基础部分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一、总体与总体单位l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是统计总体,简称总体。l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l总体与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改变。例题讲解:例1.1: 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DA. 每个工业企业 B.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C. 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D.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总体)例1.2: 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BA .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总体) B 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总体单位)C 该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D 该企业

2、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例1.3 构成总体,必须具备:DA. 总体性、数量性与同质性 B. 总体性、同质性与差异性C. 社会性、同质性与差异性 D. 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例1.4 总体的基本特征有()()()()()。A.同质性 B.大量性 C.差异性 D.相对性 E.绝对性 (06年考题)二、指标与标志l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l标志是指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或者说,单位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 l标志的分类:按性质不同:品质标志、数量标志 数量标志又分常量、变量 变量又分连续变量、离散变量l指标与标志的区别:指标是总体特征,标志是总体单位特征。例1.4:

3、 总体:一年级全体在校大学生。 总体单位:每个一年级大学生。常量变量品质标志在校大学生性别数量标志年 级年龄、入学成绩例1.5:一个总体( D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可以有多个标志C. 只能有一个指标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07年考题、06年考题)例1.6 某职工月工资为1800元,“工资”是(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06年考题)例 1.7 某工业企业作为总体单位时,该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是数量标志;若该企业作为总体,则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是统计指标。例1.8 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 (06年考题) 注:错误 同质性,

4、指有共同特征的总体单位组成,注意总体具有各单位差异性!例1.9 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A B C D 商品零售额工资C 计划完成百分数 D 合同履约率 E 企业经济类型例2.0下列各项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A E A 全国总人口 B 年龄(统计中认为年龄是连续变量) C 平均工资 D 钢铁产值 E 某市三资企业个数第三节 统计的任务与过程l统计的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l 统计的工作过程划分l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l定性 定量的统计认识过程,再由定量 定性的认识第二章 统计调查本章学习概要:统计调

5、查 1、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的概念、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的概念(结合教材P36例子理解) 2、 常用的统计调查方法 (1) 普查的概念(理解) (2) 重点调查的概念(理解) (3) 抽样调查的概念(理解) (4) 典型调查的概念(提示:是一种非全面调查)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作用l统计调查就是使用明确的概念、方法和程序,以有组织、有条理的方式,从一个总体的部分或所有单元中收集感兴趣的指标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综合编辑成有用的简要形式的所有活动。二、统计调查的要求三、统计调查的种类l按调查对象范围划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针对有限总体而言的,指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

6、总体单位全部进行调查登记。 非全面调查又称部分调查,是在总体中选择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从所了解的局部数据来了解总体情况l按调查时间是否连续: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l 按组织方式分: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例.1 下述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BA 就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B 对全国的人口进行普查 C 到某棉花生产地了解棉花收购情况 D 抽选一部分单位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复查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一、调查目的l确定调查目的就是明确调查中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要取得什么样的资料,取得这些资料有什么问题。二、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ll报告单位可能是直接承担者,也可能是提交者例2.2 调查单位与报告

7、单位的关系是:(b)。A. 二者是一致的 B. 二者有时是一致的C. 二者没有关系 D. 调查单位大于报告单位 (06 07考题)例 2.3 调查单位和调查对象是个体和总体的关系。如果调查对象是全部工业企业,则调查单位是(D )。 A.每一工业企业中的每个职工 B. 每一工业企业中的厂长 C.每一工业企业中的每个车间 D. 每一工业企业 (06考题)例2.4 在工业企业设备调查中 所有的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每台设备是报告单位 每个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三、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l调查资料所属时间。调查期限一般指调查登记工作开始到结束的时间。例 2.5 调

8、查时间是指开始调查工作的时间。() 错误! 调查时间是调查资料所属时间!区分调查时间与调查期限 (07 考题)四、调查项目和调查表l 调查项目即依附于调查单位的统计标志,其标志表现就是统计调查取得的资料。l调查表是用来表示调查项目的表格,其目的是保证统计资料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五、调查的组织计划第三节 统计调查方法一、定期统计报表l 统计报表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文件,以基层统计的原始记录为依据,自下而上,逐级定期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二、普查l普查即指普遍调查,是依据调查任务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三、重点调查l重点调查是在全部调查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借以了解总体的

9、基本情况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所谓重点单位,是指这样一些单位,它们的数目在全部单位数中只占很小的比重,但它们的标l重点调查在实际应用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重点单位的选择不带有主观因素。 (2)重点调查不能精确推断总体总量。 四、抽样调查l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出适量单位组成样本予以调查,用样本资料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 五、典型调查l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任务,在对所研究的现象总体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例2.6 非全面调查是仅对一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调查的调查方式方法,下列项目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AA 重点

10、调查 B 抽样调查 C 典型调查D 全面统计报表 E 定期调查例2.7 通过调查鞍钢、首钢、宝钢等几个大钢铁基地来了解我国钢铁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典型调查 重点调查 抽样调查 普查非全面调查六、统计调查方法的结合运用第四节 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一、初级资料搜集的方法l直接观察法:是由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记录和计量,以取得第一手统计资料的调查方法。 l报告法:报告法是由被调查单位按照调查机关的调查方案要求,及时向调查机关报告统计资料的调查方法。 l面谈访问法:是由调查人员与被调查人员见面,取得第一手资料的调查方法。l邮寄访问法:邮递方式与被调查人员联系,取得第一手资料的调

11、查方法。l 电话访问法:电话访问的形式, 取得第一手资料的调查方法。l互联网访问法:指利用互联网进行调查,获取调查资料的统计调查方法。 二、次级资料搜集的方法l 通过已经公开出版或发表的资料,对资料的搜集三、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l 原始记录,原始资料是按照统计、会计和业务三种核算的要求,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所作的最初的、直接的数字或文字记载。l 统计台账,根据编制统计表报表、满足经营管理需要而设置,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登记并汇总或积累统计资料的账册l 企业内部报表,为满足企业领导和业务部门指挥生产、管理企业和填制国家统计报表的需要而设立的企业内部统计报表第五节

12、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一、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二、控制统计调查误差的途径(一)控制登记性误差的方法(二)控制代表性误差的方法第三章 统计整理07年考题12分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和方法;次数分布的概念;分布数列的种类、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正态分布的概念;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统计表的概念、构成、内容、分类以及基本编制规则。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一、统计整理的意义(一)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

13、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l(二)统计整理的任务统计整理是统计由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总体现象的认识的一个和重要阶段,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和深化,又是统计分析和预测的基础和前提。l二、统计整理的内容统计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和检查、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汇总并分组,编制统计表与分析表,以及对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积累。l2008年真题:l进行统计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A )(B )( C )( D )( )。A.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B.对各项指标进行分组综合汇总C.编制统计表与分析表 D.对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积累E.与

14、上期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象本期发展变化情况(任务)三、统计整理的方法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是分组、汇总和编制统计图表。l第二节 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概念(一)统计分组的概念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l统计分组是统计资料整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它区分总体中性质相异的单位l(二)理解统计分组的概念需注意的问题对象是总体l分组标志l分组对总体是“分”,对总体单位是“合”l二、统计分组的作用发现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和规律l例 3.1:某班的学习成绩:90 78 69 59 69 88 90 93 93 89 79 75 78 53 66 63 60 7

15、0 80 90 88 87 89 86 49 60 70 83 85 86 87 88 58 66 87 77 78 74 73 69 64 79 75 98 93 71 72 83 82 84 85 92 90 84 88 86 76 76 75 88 50 89 89 84 83 85 83 55 53 30 49 55 59 78 90 经过第二章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学习,我们运用这些调查方法取得社会经济现象的基础、原始的初级资料。比如用全面调查调查得到了全班76名同学本门课程期中考试成绩如下: 这些成绩是全班每个同学的个体数据,仅是原始资料的堆积。从这些数据我们看不出全班同学这个总体的成

16、绩的基本状况:比如全班总平均分是多少?及格人数是多少?优秀人数多少?各档次占多大比例?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如何整理呢?只要按照各种等级进行分组,就能整理出我们想要的结果。全班76名同学本门课程期中考试成绩分组表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各种类型(如:企业类型分类)分析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情况(例如:三产对经济的不同贡献)l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l三、统计分组方法(一)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根据研究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l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l根据所处历史条件选择分组l(二)分组方法按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分组l按主要标志与辅助标志分组2008年真题 :

17、 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B )。A人口按年龄分组B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c职工按工资水平分组D企业按职工人数规模分组四、统计分组体系统计分组体系是根据统计分组的要求,对同一总体进行多种不同分组而形成的体系,体系中的各种分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可以加深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l1、简单分组与平行分组体系将总体按一个标志分组称为简单分组l将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独立的简单分组,就形成平行分组体系。l总体总体 =总体 D=总体 E+F=总体例如:对某校学生先按不同分组, 特点:分组越来越细。每种分类有自己的分组方式。2、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l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

18、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叫复合分组l多个复合分组组成的分组体系就是复合分组体系。例3.3 :对某校学生分别按年级和性别分组,由此形成的分组体系是复合分组体系l特点: C+D=A C+DA+B=总体 特点:五、统计工作中常用的分组l按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分组l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组l按单位隶属关系分组l按地区分组。第三节 次数分布一、次数分布的概念二、分配数列的种类三、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一)组距与组数组距(每组):组距=上限-下限l 例:2000-1000=1000(组距)组数:所分的组的数量l(二)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组距相同的数列是等距数列l组距不同的数列叫不等距数列(异距数列)l(三)组限与组中

19、值组限:上限(终点值)下限(起点值)l 一般上限是最大值,下限是最小值,可以变化。l组中值:上限下限的中点l例3.4:不等距闭口组上限:2000、5000 下限:2000 组中值:500、3500 、6500首组组中值=首组上限-邻组组距/2末组组中值=末组下限-邻组组距/2注意:重叠组限(2000、5000)上限不在组内l 即:2000与5000 计入下一组 例3.5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 ,末组组中值是:解:邻组组距=2*(200-170) 末组组中值=200+(200-170)例3.6 :某村农民人均收入最高为426元,最低为270元

20、,据此分为六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组距为: 解:总的区间=426-270 因为6个组 组距=(426-270)/6 =26 (07考题)例3.7:某班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为60分以下、60-70分、70-80分、80-90分、90-100分共5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EA 某学生的成绩如果是80分,他应归入70-80分这一组B 第一组的假定下限是50 C 相邻组距组限是重叠的D 第三组组中值为75 E 它属于等距分组例3.8 : 对一些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不同分为三组:第一组为80%-100%, 第二组为100%-120%,第三组为120%以上, 则下列各项中选择正确的有:( ABE

21、)( )( )( )( )。A若将上述各组组别及次数依次排列,就是变量分布数列 B该数列的变量属于连续变量,所以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 C此类数列只能是等距数列,不能采取异距数列 D各组的上限分别为80%、100%、120%,某企业计划完成程度为100%应归入第一组 E各组的下限分别为80%、100%、120%,某企业计划完成程度为120%应归入第三组(07考题)(四)频数与频率频数: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即:次数l频数越大,该组对总体影响越大l 例如 10的频数最大频率: 频数/总数 例:10/21=0.48l四、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一)列表法第四节 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一)计

22、算机汇总的步骤包括编程序、编码、数据录入、数据编辑以及计算和制表l(二)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做好登记与审查工作l控制录入质量l利用计算机进行审查l第五节 统计表(一)统计表的概念以及作用(二)统计表的内容(三)统计表的分类按作用不同,广义上的统计表分为调查表、汇总表或整理表、分析表;按主词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复合分组表。l(四) 统计表的编制规则例3.9 某公司下属A、B、C三个营销网点,三个网点营销人员的情况如下:A网点有男售货员18人,其中25岁以下的4人,25-35岁之间的6人,35岁以上的8人;有女售货员30人;其中25岁以下的16人,25-35岁之间的10人,35

23、岁以上的4人。B网点有男售货员21人,其中25岁以下的5人,25-35岁之间的9人,35岁以上的7人;有女售货员40人;其中25岁以下的20人,25-35岁之间的10人,35岁以上的10人。C网点有男售货员25人,其中25岁以下的6人,25-35岁之间的10人,35岁以上的9人;有女售货员53人;其中25岁以下的21人,25-35岁之间的20人,35岁以上12人。根据以上资料,要求:(1)编制该百货公司营销人员情况统计表,反映营销人员总数、性别构成及分年龄的性别构成;(2)计算营销人员性别构成百分比。 (07考题)解:计算略课后题:计算题:某地企业情况:1、上述变量数列属于哪种变量数列2、指出

24、上表中的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3、计算组距、组中值和频率简答题:4、试着举例说明品质数列,变量数列。5、各企业暴雨遭受的经济损失分别按照换算人民币折算和按照地区分布分组,这种分组属于什么分组?6、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 A 只能是单项式分组 B 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 C 可单项式分组 D 无法分组 7、计算机汇总的步骤一般包括()A 编程 B 编码 C 数据录入 D 数据编辑 E 计算与制表8、比较法审查是()A 利用逻辑理论检查指标之间有无矛盾B 主要审查数据之间的关系C 利用指标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审查D 与上期资料进行对照研究某工厂职工月工资2000-3000元的50人 3000-4

25、000元的30人、4000-5000元的20人。请列出统计表,9、上述变量数列属于哪种变量数列10、并计算各种工资段的频率。答案:1、等距分组的次数分配数列2、变量是工人人数变量值:160-210.、210-260.上限是:210、260、310、410、460下限是:160、210、260、360、410次数是:4、5、2、3、13、组距=50组中值=(上限+下限)/2 185 、235、频率:4/15、5/15 、2/15、.4、略5、复合分组体系 6、B7、ABCDE8、B9等距分组的次数分配数列10、略第四章 统计指标第一节 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一、统计指标的涵义统计指标是反映现象总

26、体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的总称。l统计指标包含三+三(实际工作)要素: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数值。l 统计理论和统计设计上讲三要素: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如果是统计工作,加三要素: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数值例:2005年 我国 国内生产总值为18万亿二、统计指标的特点、作用统计指标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同质事物的可量性;二是量的综合性。l统计指标的作用l1.认识的角度:记录社会经济现象变化发展情况的工具,同时,又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规律的手段。2.社会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角度讲,它提供以数量表现的事实,是进行社会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依据。三、统计指标

27、的种类总体现象内容的不同(2类):数量指标(绝对数) 质量指标(相对数和平均数)l例如: 数量指标:企业个数 、企业员工数、全国总人口、工资总额(标志总量)质量指标:人均GDP、平均工资、劳动生产率注意区别标志的数量标志、品质标志。例如: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 B C D EA.劳动生产率 B.工业增加值 C.设备人均拥有量 D.生产税净额E.人均年收人 (2008年考题)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4类):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从其他角度进行分类四、统计指标体系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称为统计指标体系。l第二节 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总量指标:反映社

28、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最基本的综合指标(绝对数表示)l总量指标的作用l1.总量指标是认识现象的起点。2.总量指标能够反映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国情国力和生产建设成果,是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制定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3.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等其他形式统计指标的基础。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一)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总体单位总量指标:总体单位数的总和l 例如:职工人数、企业总数、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总体内各个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总和 例如: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原值、工资总额l 例题:某企业有职工1000人,职工年工资总额(总标志总量)为2846

29、.4万元,要研究该地区40个企业(总单位总量)状况,(本题的前提这里研究的总体是该地区所有企业)例: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A )( B )( D )( F )()。A消费品零售额 B. 钢材消耗量C. 森林覆盖率 D. 年度国内生产总值 E. 车速100公里/小时 (07考题)F. 工资总额 G.商业网点密度H. 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二)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按时间标准不同)时期指标:反映总体在某一段时期内累计规模的总量指标。(时期指标具有可相加性)l 例如:某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每月零售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 每月投资额)例 :当年年底职工人数是什么指标?时点指标:反映

30、总体在某一时刻状态上规模的总量指标(不可累计相加的指标)例如:当年年底职工人数(l 每月职工人数)是什么指标(时点)l时点与时期指标的区别:是否可加!l例:下列数列中,属于时点数列的有:( A )( C )( E )( )( )。A. 全国四次人口普查数 B. 某省近5年钢铁产量C. 某商场各季末商品库存量 D. 某商场19902006年商品销售额E. 某市近5年企业数 (07考题)例: 某企业从业人员2300人,职工年工资总额为5600万元,产品销售额132560亿万元,产品库存量为120箱,设备台数为1113台。以上总量指标依次为( C )。A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

31、标B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c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D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 (08考题) 例如:下列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是(B )(D ) A.全国四次人口普查数 B.某省近5年钢铁产量c.某商场各季末商品库存量D.某商场19902007年商品销售额E.某市近5年各年末企业数 (08考题)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原则-(一)实物单位:台、艘、人、米、立方米(二)价值单位: 元、亿元、万元(三)劳动时间单位: 工日、工时第三节 相对指标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应用对比的方法,将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加以对比计算的一种

32、比值。l(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二)相对指标的计量形式复名数:分子分母的复合单位计量。例如:元/人、吨/万元l无名数:百分数、千分数、倍数、成数。例如:%l 、2倍(三)相对指标的作用反映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程度,说明总体现象的质量、经济效益和经济实力的情况。l利用相对指标可以使原来不能直接相比的数量关系变为可比。l相对指标可以表明事物的发展程度、内部结构以及比例关系,为人们深刻认识事物提供依据。l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原则(一)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属于统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有: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指标(累计完成数/全期计划数)、结构相对指标(部分/总体)、

33、比例相对指标(一部分/另一部分)、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基期)五种。l某厂甲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降低率为3%,实际成本降低率为6%,则甲种产品单位成本降低率计划完成程度为( B )。A150% B969%C103% D200% 07考题X=1-0.06/1-0.03=0.969(二)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属于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有:比较相对指标(同类指标比较)、强度相对指标(不是同一个总体的比较)。l例如:强度相对指标:人口密度:136人/平方公里(三)计算相对指标的原则要选择对比的基数,保持对比指标的可比性。l第四节 平均指标一、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及分类(一)平均指标的概念平均指标

34、是将一个总体内各个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总和指标l(二)平均指标的作用可以消除因总体规模不同而带来的总体数量差异,使不同总体具有可比性l可以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趋势l可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l可以进行数量上的推算和预测l(三)平均指标的分类算数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l二、算术平均数(一)简单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平均数。l算术平均数就是对总体各单位的某一数量标志进行的平均即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算术和除以总体单位数。算术平均数标志总量总体总量算术平均数的特点:计量单位的名数应当和标志总量的计量单位一致。分子分母为同一总体

35、,分母是分子的承担者。数量标志的平均,品质标志不能平均。例:某班共3人,成绩分别是75、65、80 求平均成绩 X=75+65+80/3(二)加权算术平均数平均数的大小受两个因素的影响:1、变量值本身水平的大小;2、标志值在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l权数的概念:次数被称为权数,而标志值与次数相乘,则被称为加权。在标志值水平一定时,权数的大小影响平均数的大小:权数越大,平均数就越接近这组标志值;权数越小,平均数就离这组标志值越远。l第五节 标志变异指标一、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及其作用概念:是反映同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的,即数列的离散趋势。l例如:一组成绩20、30、50、90 另一组成绩:47

36、.5、46、49 他们的平均值都是:47.5 但反映的实际情况不同,第一组数据的标志离散程度大,第二组小。因此需要全距、平均差、标准差作为标志变异指标衡量离散程度。作用:l1、衡量平均指标的代表性;2、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均衡程度;3、是统计分析的一个基本指标。二、标志变异指标的计算标志变异指标的种类:全距l (R)、平均差(A.D.)、标准差()(一)全距=最大值最小值 全距的意义明确,计算简单。但它只考虑极值的大小,而不考虑其他变量值的分布情况,因而,用全距来测定数列的离散程度就不全面。(二)平均差:是每一个变量值与总体平均数的平均差异程度。平均差因取绝对值,计算处理过程繁琐,数学性质也不理

37、想,所以,应用较少。第五章 时间数列掌握三部分内容:什么是时间数列、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一、时间数列的概念l将同一统计指标的数值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称为时间数列。亦称为动态数列或时间序列。年份19992000200120022003工业产值(万吨)5060503550l时间数列一般两个基本要素构成:1、现象所属时间;2、反映该现象不同时间的统计指标数值。二、时间数列的作用l时间数列可以描述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状态和结果l通过时间数列资料可以

38、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速度l通过对时间数列进行分析可以探索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l通过时间数列对某些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预测,是统计预测方法的一个重要内容l把不同的时间数列进行对比,是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三、时间数列的种类(什么指标组成的时间数列就是什么数列)(一)总量指标时间数列l时期数列 9599年GDPl时点数列 9599年年末人口数例:某企业从业人员2300人,职工年工资总额为5600万元,产品销售额132560亿万元,产品库存量为120箱,设备台数为1113台。以上总量指标依次为( C )。A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B时期指标、

39、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C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D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 (08考题)(二)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9599第三产业比重(三)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9599居民平均工资四、时间数列的特征l长期趋势19502006年l季节变动 例如:夏天卖冰棍、冬天卖羽绒服、用电高峰l循环变动 例如:经济周期l 不规则变动 例如:例如97东南亚金融危机五、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l指标数值所属的时期长短或时间间隔应该一致l指标数值所属的总体范围应该一致l指标的经济涵义应该相同l 指标数值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第二节 时间数列的水平

40、指标l 作为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基础是发展水平l 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二、平均发展水平(一)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和作用l 平均发展水平是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也叫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二)序时平均数的计算l 根据总量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1、时期指标2、时点指标 连续时点数列(指时间的连续) A未分组的连续时点指标。l间断性时点序列与连续时点序列:间断时点序列的区别在于每隔一段时间记录的资料,因此只能掌握某个点的情况。 2 间断时点数列 A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例如:某市人口数,求全年平均人口数时间1月1日4月1日7月1日10月1日12月31日人口数532533.15

41、33.9535536 B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时间1月1日3月1日7月1日11月1日12月31日人口数532533.1533.9535536注意: 计算间断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时,所采用的方法带有一定程度的假定性:假定现在各时点间的变动是均匀的,因此时间越长,准确性越差。做题步骤:1、分清数列是什么数列,时点还是时期指标 2、如果时点指标,连续?还是间断?注意:日子相连才叫连续,连续月不是连续时点指标 3、间隔是否相等? 4、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计算。l根据相对指标时间数列计算时间数列根据相对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就是先计算构成相对指标时间数列的分子与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例:已知某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资料,计算该工业企业平均计划完成程度。1季度2季度3季度4季度实际工业总产值165171.9174.5184.8计划工业产值150165170175计划工业产值、实际工业总产值-时期指标计算方式采取时期指标算法: 例如:某企业职工人数比上年增加5%,职工工资水平提高2%,则该企业职工工资比上年增长了多少l计算公式有4种:简单算数平均法、加权算数平均法、简单序时平均法、加权序时平均法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