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讲义完整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24756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特梭利讲义完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蒙特梭利讲义完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蒙特梭利讲义完整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蒙特梭利讲义完整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蒙特梭利讲义完整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蒙特梭利讲义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特梭利讲义完整版.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基础2一、蒙台梭利的生平简介2 二、蒙特梭利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6 三、蒙特梭利教育的理论六大要领7第二章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观10 一、蒙台梭利的儿童观10 二、蒙台梭利的教师观11 三、蒙台梭利的环境论13 四、蒙台梭利教育的特点15第三章 蒙台梭利教学中的五大领域16 一、蒙台梭利教学中的五大领域16(一)蒙台梭利感官教育16 (二)蒙台梭利数学教育17 (三)蒙台梭利语文教育17(四)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18 (五)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18二、蒙台梭利的教具特点19三、蒙特梭利课程流程20第四章 蒙台梭利教具的认识及使用说明第一章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知识第一节

2、 蒙台梭利的生平简介玛利亚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学家。她毕生致力于儿童研究教育实践,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创立了科学的育儿方法,撰写了幼儿教育理论著作,开办了国际培训班,极大的推动了现代育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被称为“幼儿园的改革家”。一 童年时期(18701882)1870年8月31日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父亲是一位思想保守的军人,母亲是为哲学家也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蒙特梭利虽是一位独生女,父母却不曾溺爱过她,使她从小就能够关怀别人,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二 青年时期(18831896)蒙特梭利跟我们一样,在6岁入学,5岁那年全家搬到了罗马, 蒙特梭

3、利6岁入学。在那儿,蒙特梭利开始她多彩多姿的求学过程: 1.13岁时选择了多数女孩不感兴趣的数学,进入米开朗基罗工科学院就读。数学要求精准和步骤严谨的特性使得她在这时候就发现了数学心智是培养抽象思考能力的基础。16岁的她以压倒群雄的成绩毕业。(拒绝成为教师)2.也由于她的坚持和对自然科学的兴趣,17岁的时候她考进了又是不收女生的国立达文奇工科大学。20岁那年,再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学期间修习自然科学及现代语言为后来她发展语文及自然科学教学方法,植下了良好的学识根底。(设法进入医学院)3.就在她刚满二十岁的秋天,她以自然科学生的名义考进了罗马大学。先修习物理学,数学,植物学,化学等医学院的入学课

4、程,另外还学习了意大利文和拉丁文。一年后全部以甲上优越的成绩及格,而获得可进入医学院的全科及格证书。这时她的父亲已经断绝了她的学费。她只得靠奖学金及家教维生,度过了那段学医的艰辛路程却奠定了她生物学的深厚学养,以帮助她了解人类成长的法则。在被同学歧视社会不谅解的情况之下,他所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毕业那年她26岁,以第一名的成绩创下了罗马大学医学院成绩的最高纪录,获罗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罗马大学和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与父亲的关系得到了改善)三 工作与探索阶段(18961906)蒙台梭利毕业后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名震全国;却仍然无法改变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成见,只能在罗马大学精神

5、病诊所担任助理医师。在任罗马大学精神病诊所助理医师期间,开始对智力迟钝儿童的教育问题感兴趣。她接触到了白痴儿童(在当时白痴和疯子同被关在疯人院),对他们也由同情地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转而开始研究智障儿童的治疗及教育问题,于是她开始阅读当时塞根关于特殊教育的著作与伊塔对这方面的研究报告。在精神病诊所的这两年工作中,她察觉到:“儿童除了食物之外,还会在屋子里面到处乱抓、乱摸,找寻可让两手操作的东西,以练习他们的抓握能力。”这种认识奠定了她教育理论中,“发展智力需要透过双手操作”的基本理论。并且由这两年的体验,她得到了对低能儿童教育的看法:“要克服智能不足,主要还得靠教育的手段;不能只用医药去治疗。”

6、一改传统尽以药物治疗低能儿的偏执做法。她深信:心理缺陷和精神病患儿童通过运动和感觉训练的活动,可使他们的身体动作协调,并促进其智力发展。在研究了法国心理学家伊塔塞根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后,蒙提出了儿童的心理缺陷和精神病患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1898年受教育部长委托被邀请参加担任罗马一所新成立的“国立儿童精神治疗学校”的主任,由她主持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训练和实验研究。蒙氏把自己根据塞根的书籍和伊塔的实验所研究出的方法,实际地应用到这些可怜的孩子身上;蒙特梭利认为,从事智障教育最重要的是观察,唯有借着不断的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形和需要,再采取有助于增进他们智力的方法,并持续研究才能找出更好

7、的教育之路。这种观点使她为学校的同事和罗马的教师们,预备了一套对低能儿童的“特殊观察法”,(来了解各个孩子的需要),以及教育法(去帮助孩子智能的进步)。 不仅如此,她更针对这些孩子们的问题,用心研制了各式各样的教育工具,帮助他们“手脑并用”增进智能,每天从上午八点到下午七点她亲自和儿童相处,观察他们,了解他们,并做笔记分析和比较,不断研究出更好的办法。结果,两年以来,儿童们学会了许多她认为不可能的事,他们不但会读会写,而且通过了当时罗马地区为正常儿童们举行的公共考试。这证明她的方法非常成功。然而这种惊人的成就也给她带来了沉思,她觉得既然教育上的努力对人类智慧具有改变的可能(注:当时的学者都认为

8、智力决定于遗传);而且,由正常儿童在“公共考试”所表现的成绩,并不比智障儿童优异的结果来看,表示绝大多数正常儿童的智力发展,不仅被抑制或被不正当的教法所贻误,便是开始得太晚,甚至两者兼而有之。这是不能忽略的大事,她认为这是人们应该去寻找答案,要努力解决才能安心的大问题。因为,她觉得,人类未来的幸福,世界和平的希望,是寄望在大多数的正常儿童身上,于是她毅然地接受了新的挑战。 她发现:她对低能儿所使用的方法,既然能使较低的心智状态成长,它背后的“教育原理”必定也能更广泛地运用在正常儿童的身上,会使较高的心智状态达到更高的境界。因为正常的儿童如果能够正常发展,那些低能的心智状态就绝不可能与他们相同。

9、 为了证明这种方法应用于正常儿童的可能性,她决心重新研究“正常教育学”。 1901她从驰誉全欧的校长高位上离开,回到罗马大学注册,重做学生,研究生物科学、实验心理学、正常教育学、教育人类学等有关学科,以便彻底探索人类成长的自然法则,找出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经过了沉潜苦研的七年,她逐渐地找出了人类生命发展的规律,逐步地形成她的初步思想和理论。所缺乏的就是验证的机会了。1904-1907年,她担任罗马大学人类学教授,并在讲义的基础上整理成教育人类学一书,于1908年出版。 四 蒙氏教育的传播和发展阶段1.儿童之家的创立1906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罗马优良建筑公会的支持下,为她带来了研究和验

10、证提升世界正常儿童智力的机会:1907年1月6日,第一所儿童之家在罗马的贫民窟桑罗伦多区正式开幕,三个月后第二所蒙特梭利儿童之家相继设立。“儿童之家”:指的是能供给孩子发展机会的“环境”,它是“公寓中的学校”, 环境中的一切设备也都符合儿童的需要和尺寸;而且具有家的内涵,成员之间彼此关爱、辅助。蒙特梭利在儿童之家采取的步骤:(1)为儿童提供适合其身心自由发展的环境。(2)培养幼儿好的生活习惯。(3)进行感官训练。蒙氏就在这里,又为这些心智良好的儿童,用心研制了能够促进心智发展的种种教具,来提升人类的智慧,发掘无穷的潜能;也在这里的观察中体会出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产生了举世闻名的蒙特梭利教学法。

11、2.蒙氏教育的传播在儿童之家里,蒙特梭利应用在那六十位三至五岁小孩身上的方法,得到了惊人的成果;加上欧洲各报章、杂志、书籍对儿童之家生动的报道与描绘,使来自各国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乐口称道,誉为奇迹。于是伦敦、瑞士、荷兰等欧洲国家,纷纷仿效设立,并邀请蒙特梭利前往开设师资训练课程。1909年,蒙台梭利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1912 年这部著作在美国出版,同时很快被译成 20 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 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 年 -1915 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2000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

12、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1912年蒙特梭利前往美国,受到爱迪生等名人的欢迎,她的教育法在旧金山博览会中的展示得到了大会唯一的两面金牌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蒙特梭利虽被迫离开她的祖国到了印度,但她的儿童之家和师资训练单位,在战后却迅速传遍了世界各地。1929年,“国际蒙特梭利协会”在丹麦成立,蒙特梭利任会长。此后,10多个国家相继成立了“蒙特梭利学会”。从1929年至1951年蒙特梭利逝世前,“国际蒙特梭利协会”召开了9次大会,蒙特梭利连任9届大会主席。到1952年蒙特梭利逝世时,欧美和印度等地都建立了蒙特梭利学会,“儿童之家”则遍及世界各地。 第一次于1929年在丹麦的艾尔斯诸举行

13、; 第二次于1932年在法国的尼斯; 第三次于1933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第四次于1934年在意大利的罗马; 第五次于1936年在英国的牛津; 第六次于1937年在丹麦的哥本哈根; 第七次于1938年在苏格兰爱丁堡; 第八次于1949年在意大利的山瑞穆; 第九次于1951年在英国的伦敦。 蒙特梭利为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和实现世界和平奋斗了一生。她生前曾经获得许多荣誉和奖励,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她的热爱与尊敬。例如,法国授予她 “荣誉社团会员勋章”;她的故乡安科纳和米兰等地授予“荣誉公民”的称号;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授予她“荣誉哲学博士”学位;苏格兰教育研究院授予她“荣誉院士”职位。 1949、1

14、950、1951年连续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的资格。 3. 蒙氏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1995年7月3日创办了全国第一所蒙台梭利幼儿园宁夏蒙台梭利幼儿园。1996年我国成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专项科研专题小组。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被世界誉为“幼儿园之父”,他于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我国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年在湖北武昌阅马场创办的湖北幼稚园蒙特梭利的代表作 童年的秘密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法吸收性心智教育中的自发性活动新世界的教育儿童的发现高级蒙特梭方法蒙特梭利对人类的贡献1.用教育的方法提升了弱智儿童的智力水平,开创了弱智儿童的教育。2.她创立了蒙特梭利教育法,用革新的教

15、育观将儿童从正式的僵化的教育中解放出来。3.她是世界和平的使者,通过教育推进了人类和平,使人类能够享受理想的教育。第二节 蒙特梭利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内 容 蒙 氏 教 育 传 统 教 育教育观念以自我人性化为动机的自由学习原理(注重个性化发展)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不能顾及)儿童的个性发展教育核心蒙氏以儿童工作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教师根据儿童生命和心智成长的内在需要进行启发和引导;儿童通过自我学习,去了解与发现问题,进而主动总结事物内在的联系和规律,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以教师灌输传授知识为核心,儿童失去了自我发现、自我总结、自我认知、自我发展的过程。班组编制混龄编班,促进大、中、小

16、孩子的社会化协同发展。按不同的年龄段编制班组,一般分成大、中、小班,抑制了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上课形式同一时间,孩子可以依照自身内在的兴趣而自由选择工作,有个体、同伴或小组等学习形式并存,老师能够有效指导每个孩子的学习。同一时间,孩子以团体的形式接受老师传授的同一内容,老师无法进行个别指导。上课内容同一时间,每个孩子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去追求不同科目的学习内容,促进了孩子广泛的学习兴趣。同一时间,所有的孩子必须学习老师预设的同一科目内容,孩子感到学习枯燥甚至厌学。时间要求允许儿童做长时间的、有价值的专注用课程表来固定时间来管制儿童的学习时间学习途径直接同环境接触,通过大量的系统的教具和众多的学习

17、方法,使每个孩子各得其所,通过感官体验学习知识教具简单,教师主要通过知识的传授让孩子学习,感官体验少敏感期根据儿童的各个敏感期为其提供相应的条件,使儿童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忽视孩子的敏感期,延缓了儿童各方面的发展速度教育效果1普遍呈现出专注力、秩序感、独立性、自律性、进取心、创造力、协作性、分析、发现及解决问题等健康儿童所具有的能力。无法预言。2上小学后他们学习轻松,不但成绩优秀并且乐于助人,做事很有责任感。无法预言。3蒙氏教育的孩子不但能力发展均衡,同时还具有优秀的品格。无法预言。第三节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的六大要领蒙特梭利终其一生并没有将蒙特梭利法做过有系统的整理和归纳。他曾谦虚的说

18、,我只不过是对儿童加以研究,只不过是接受儿童给予我的,并把它表现出来而已。但如果他在思想上没有一个指导的原则,那么他所设想的教育方法和蒙氏教具又怎样能前后相应脉络有序呢?专家们把蒙特梭利林林总总、博大精深的理论归纳出了六大学习要领,这六大要领分别是:一、环境适应论;二、独立成长论;三生命自然发展论;四、吸收性心智论;五、工作人性论;六、奖惩无用论。 接下来我们就依次对这六个要领进行学习。1. 环境适应论 A. 个人的成长必须与环境相适应(狼孩的故事)蒙特梭利曾把环境比喻为人的头部,由此可见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因为人类的一切成长都与头部有关,它是发号施令者,控制着生理与心理上的发展成熟度;像头部

19、一样,环境则是主宰着一个人是否够聪明的最大关键。在个人成长而言,个人的成长一定要与环境相适应,如果不能相适应,人的基本能力便无从发展或消失,严重的甚至导致不能生存。正如前面狼童的例子,他们不但失掉了人的本性,由于年龄已大,即使将他们带回人的世界后,已经无法适应人类的生活方式,生命也就非常短暂。B. 环境的好坏决定成长的好坏也就是说,人类的各种生理和心理机能都是因为适应环境而增长的。假如能给儿童一个非常丰富,能提供学习刺激的环境,而儿童在这环境中也能多方的去适应,那么智能成长的速度和品质必将是很好的!(孟母三迁)蒙特梭利将环境列为教育的第一要素,并更进一步地儿童成长法则,设计出了适合孩子个别差异

20、并能激发孩子成长的各类教具,使孩子在环境中真正地适应进而利用环境。2. 独立成长论孩子一出生,生理的各项功能尚未健全,心智也还没有成长,当然无法独立生存,他必得靠着亲职人员的照料,提供给他生存的必需品,才能一天天长大。他一步步地会爬、会走、会跳,渴望脱离大人的摆布,使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这世界;以自己的双脚走向自己想要去的地方。这不仅是孩子天天心里想把自己变成大人的一种向往,而是所有生物自然发展的内在力量。这一连串的过程,他人是无法替代经历的,正如母亲不能替自己的孩子呼吸一样。成长的路相当地漫长,也并非一蹴可及,得靠不断地促使生理及心理功能独立(成熟),才能成为所谓独立的人,才有能力靠着自己的努

21、力,完成生命发展中需要的各种活动。3. 生命自然发展论蒙特梭利在观察中,就注意到了生命自然发展的事实,她发现人的完成,实际上是经由自己的不断活动来达成的。(母鸡孵蛋)蒙特梭利还发现,儿童在出生前,就具有了发展的预定计划,eg.鸡蛋会变成鸡,人的受精卵会发展成胎变成人。于是预定计划也按着大自然定下的步骤,产生了自我实现的活动并不断的自我活动。计划靠着过程来达成,那过程又靠着什么来推动?答案是内在需要。(eg.刚出生的婴儿肚子饿了,他会闭着眼睛用嗅觉找奶香,用嘴唇去找奶头,解决饿的问题)。幼儿在心理与生理上的发展速度因人而异,所以儿童成长阶段的进程也会各自不同;然而相同的是:为了使身心成长,从胚胎

22、个体开始,会有很多的内在而非外显的需要出现,内在需要会导致个体主动地去寻寻觅觅,找它要的东西,以满足迅速成长的目标。(由躺倒爬)所以就教育的立场来说,大人能做的,是提供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任由孩子在其中去自由地选择,不受干扰地满足他的内在需要,使生命能够自然地发展,一步一步建构成一个完美的大人。4. 吸收性心智论吸收性心智:大人在面对一项新的事物时,可以借用旧经验来学习,例如你初次到非洲去,听见那儿的人发出一些叽哩呱啦的声音,就算你听不懂,你仍会判断那是语言。 而孩子呢?从完全黑暗的母体,滑进这个全然不同的世界,没有带来任何经验,智力也还没有成熟,吸收的心智就像照相机的感光底片一样,将外界

23、的信息全部摄入,然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也就是从无到有的快速累积的过程。然而这种潜意识的摄取,大约到三岁以后,便会转变成有意识的吸收。孩子在吸收心智驱动下的学习,不仅与大人不同,速度更是惊人,儿童就因为有这种能力,才会从无到有地奠定下智力的基础。(音乐课堂,语言发展)5. 工作人性论(q.)大人与小孩工作性质不同: 成人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而儿童却是为了工作而生活,也就是成人的工作是为了满足生活所需,儿童的工作是以工作逐步改进自己、完成自我。因此,手是人类的第二个大脑,透过双手工作,不但可以激发儿童的技能,还可以帮助他们人格正常的发展。 当儿童专心于真正有兴趣的工作时,即可自然养成爱学习、能独立、

24、肯动脑、有毅力的好习性好品德。因此,儿童只有通过工作的引导,才能逐渐形成各种能力,而成为独立完美的人。蒙特梭利说:工作是人性的特征。蚂蚁和蜜蜂虽然会不断地采花蜜、觅花粉,但它们不会教育自己去动脑筋求进步,去增长智能以及改善环境。6. 奖惩无用论 蒙特梭利在儿童之家发现,观察中发现奖赏或惩罚,对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并不能产生多大的效果。她在以前也觉得好的该赏坏的该罚。(s.) 经常受鼓励的小朋友,他的人格是建立在自己的认知和自我约束上,但是悬赏式的奖励只会诱使他有奖才做,影响到他将来的价值观,以名利为衡量的标准;如果孩子必须常受处罚才会停止乱来,那么他的听话完全是因为怕被挨打挨骂,而非自我控制,而

25、且除了不主动以外,他也缺乏自信,做任何事都会害怕,也就不会有什么创新或出息了.第二章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观第一节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儿童的发展具有敏感期小婴儿出生到某一阶段,会自然地学爬,以致于学走路,那是因为到了这件事情的敏感期,孩子自然而然地就学了,而且也得到最大的效果。假如错过了该项智能发展的敏感期,以后再想学习,不仅已失掉学习兴趣,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也会加上数倍!正是这种敏感期,使儿童以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在这一时期,他们能轻松地学会每样事情,对一切都充满着活力和激情。蒙特梭利通过观察,总结出儿童所具有的九大敏感期,以此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和帮助的参考,促进幼儿的心理正常发

26、展。九大敏感期1. 语言敏感期(06岁)婴儿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儿童会对语言产生最大的兴趣,他以模仿大人的用字来快速学习,在语言的字汇容量与表达力上,更是神速地增加。他不需要文法书,也不需要词类表,他自然而然就能经由环境,学习字正腔圆的各种语言。因此,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2. 秩序敏感期(24岁)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

27、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3. 感官敏感期(06岁)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透过感官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已产生智慧。4.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忙碌的大人常会

28、忽略周边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时,正是您培养孩子观察力和专注性的好时机。5. 动作敏感期(06岁)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6. 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了明确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

29、自律的生活。7. 书写敏感期(3.54.5岁)8. 阅读敏感期(4.55.5岁)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书写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9. 文化敏感期(69岁)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但是到了六至九岁则出现探索事物的强烈要求。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伸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第二节 蒙台梭利的教师观蒙台梭利认为教育不是教师自上而下的教授,而是教师协助儿童自下而上地自我发展。正是从这种教师观

30、出发,蒙台梭利把“儿童之家”的教师称为“启导员”,而不是“教师”。因此,在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案中,教师所具备的角色是:1.环境的提供者。在蒙台梭利看来,由于儿童是在吸收环境的过程中发展的,所以教师应为儿童提供适当的有准备的环境。有准备的环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物质环境;二是人文环境。特质环境主要是指蒙台梭利教具,各种符合儿童尺寸的室内设施以及教师自制的各种教学材料;人文环境则主要是指各种有价值的人类的文化遗产。2.示范者。在儿童自己选择、使用教具之前,教师首先为孩子示范教具的正确操作方法。教师对教具材料作简单的介绍、示范时,语言要简短、明确、客观,不讲不必要的话。当孩子模仿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

31、直接告诉孩子,而是再一次示范或引导选择另一个新的教具。3.观察者。教师随时观察孩子的行为,“以不带成人偏见的眼光来看孩子”。在儿童摆弄和操作物体的时间里,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了解儿童的自由表现,观察儿童对教具材料的兴趣及兴趣持续的时间,甚至还要注意他的面都表情。观察的目的在于了解孩子的发展和需要,然后以此来提供适宜的环境。4.支持者和资源者。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发展是通过吸收环境而自我达到的,但同时也强调教师是儿童发展的支持者和资源者,离开了教师的协助,儿童的发展难以实现,孩子需要时,教师会随时出现在孩子的身边,成为孩子情感的支持者和学习活动的最佳资源。”对老师的基本要求:1、必须懂得蒙台梭利的教育原

32、理和教学方法2、要懂得如何操作教具(她不但能“简易”、“简洁”与“客观”地示范给孩子“教具”的使用方法;还要能随时了解孩子对此项教具的反应,以决定启发他继续操作或诱导他暂时停止。)3. 很有耐心地观察孩子,关心他们的需要,是一个细心的“观察者”4、具有成功的启发技巧传统式:小明,你看看这两个球有什么不一样?哪一个是大的?哪一个是小的?蒙氏:来!小明,摸摸看这两个球,你发现了什么?5、具备爱心、耐心6、尊重关爱孩子蒙氏教师守则(蒙特梭利本人制定)1)在没有获得孩子按纳以前,决不要任意触摸他。2)决不在孩子的面前或背后刻意批评他。3)诚心地辅导孩子发挥他的长处,使他的缺点自然而然地减至最低。4)积

33、极地准备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持之以恒地管理维护。帮助孩子与环境建立相辅相成的关系。指引每一件用品的正确位置,并示范正确的使用方法。 5)随时协助解决孩子的要求,并倾听、回答孩子的问题。6)尊重孩子,让他能在当时或在其后发现错误而自行订正;然而,当孩子有损坏环境、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则必须立刻予以制止。7)孩子在休息、观看他人工作、回想自己的工作或考虑做何选择时,不要打扰他,或勉强他做任何活动。 8) 协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工作项目。 9) 要不厌其烦地为孩子示范他先前不愿意做的工作,帮助他克服困难,学习尚未熟练的技能。为了达此目的,必须准备一个生动活泼、充满关爱、有明确规律的环境,配合以温馨和蔼

34、的语气和态度,使孩子时时感到支持与鼓励。10) 以最和善的态度对待孩子,并将你最好的一面自然地呈现出来。第三节 蒙台梭利的环境论一 蒙氏教育环境的构成要素一个蒙台梭利儿童工作室在环境的营造上必须有如下重要的构成要素,它们分别是:(1)自由与自制;(2)社会生活;(3)无奖赏和惩罚;(4)秩序;(5)真实与自然;(6)美感;(7)安全;(8)平等、尊重、关爱;(9)蒙台梭利学习材料;1、自由和自制自由是必要的,因为只有提供自由,儿童才能随时选择最感兴趣的活动材料。然后,成人可以观察儿童的兴趣和活动,了解儿童的兴趣和活动,了解其个性发展,随时改进环境以适应儿童的需要。真正的规则只有在自由的气氛中才

35、能产生。也就是说,给予儿童工作上的自由才能使儿童产生行为上的自制能力。自制是由儿童的内心慢慢形成的,而非由外界的压迫产生的。2、社会生活 蒙台梭利教育在教学的实际展开方面有两个很显著的特点:一是混龄班;二是强调儿童的独立。 混龄生活蒙台梭利认为真正的社会生活应该是“在一个活跃互动的团体中,幼儿能够有机会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举止恰当得体,以及追求共同的目标。”混龄生活恰恰符合人类社会的自然存在形式,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年龄较大的儿童自发地去帮助年龄较小的儿童,而年龄较小的幼儿,则能从较大的幼儿的工作中,获得灵感及模仿的榜样。尊重与等待在蒙台梭利工作室中,每一种东西都只有一件。如果某件东西或教具已有

36、人使用,另一位幼儿也想使用时,那他必须等待使用者结束操作并物归原位后,他才可以操作。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社会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品质和道德感便自然的衍生出来,儿童由此切身了解尊重别人以及等待工作轮换的重要性,这种想法久而久之便成为这些儿童的人格品质和实际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儿童也会意识到,我们的社会并非是建立在个人的愿望之上的,而是建立在各项活动和谐共存的基础上。自发的责任感在蒙台梭利工作室中,儿童是工作的主人。他们使用用具或教具都必须要归位,并且维持每日工作室的秩序等等,在这个环境里他们逐渐产生了归属感与责任感。3、无奖赏与惩罚吸引孩子的应该是工作中的那份快乐与满足感,而不是为了他人的赞赏与嘉奖,

37、否则就达不到教育本身的目的。4、秩序学习材料必须有秩序地组织起来,并放置于固定的位置; 工作室的活动区域的划分,每套教具摆放顺序及其完整性,一天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地点,还有活动的步骤和时间安排,以及教师示范教具动作的分解和顺序等都有严格要求。 5、自由和真实教室里要有动植物,部分课程尽量用自然物质(照片vs.图片)教具尽量是生活的反应,到大自然里观察与发现。、可以使用的物品。自由的选择工作,自由选择工作伙伴,自由决定工作时间长短,自由提问。6、美感和氛围蒙台梭利认为“美”能够唤起幼儿对生活的反应能力,而真正的美则是以简洁为基础。对于教室中的氛围必须和谐、轻松而温暖,以吸引儿童乐于参与其中。这样

38、可以使儿童对所处环境产生亲切感与归属感,同时也可以成为儿童动作上的一种刺激。 蒙台梭利提倡不仅活动材料要具有美感,而且老师应当举止言行优雅礼貌,为孩子营造美的心灵氛围。7、安全对于安全的要求是任何环境中最基本的要求。对儿童环境中的设施、教具、用具在准备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其安全性。尤其是在蒙台梭利环境中,因为会给儿童比较充分的活动自由,所以在安全方面更应该最充分的重视和考虑。8、平等、尊重、关爱要想实现蒙台梭利环境中儿童为主人的特点,成人是儿童的协助者。儿童做到真正的平等、尊重、关爱。这样不仅实现了这一特点,同时也使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有了改变和提升,使教师与儿童之间产生了深切的亲密情感,也为教师

39、的引导创造了条件。就儿童本身来讲,在这种尊重、平等、关爱的环境中,他们会对所生存的环境更具安全感,由此才会更好地把注意力放在发展自身的心智与精神的成长上。9、蒙台梭利学习材料“有准备的教学环境”是为了让儿童通过成功地操作和重复简单的工作获得一种自我感觉、自我控制感以及对环境的掌握感。二 蒙氏教室常规(做成KT板挂在教室)1.在教室内不跑.不跳.不大声说话;2.开关门要轻;3.离开座位时要把椅子归位;4.遵守排队秩序,不争先恐后;5.见到老师小朋友会问候,常说“请”“对不起”6.别人说话时不插嘴;7.咳嗽.打喷嚏时会捂住嘴巴和鼻子;8.不可打人或说脏话骂人;9.保护环境整洁,不随意丢弃纸屑第四节

40、 蒙台梭利教育的特点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如:毛毛虫与蝴蝶。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0-6岁的幼儿,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教师的工作是观察儿童的內心需要,为他们设计环境,并示范教具的操作,再依儿童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供适时的引导。这种不教的教育能使师生关系和谐,儿童自然能愉快学习。 5、重智慧和品格的养成 幼儿教育的本

41、质与意义是在幫助幼儿的生命完美成长。因此蒙特梭利极力主张幼儿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入小学做准备,而是为他們的一生奠定智慧和品德的基础,培养终生学习的好习惯。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 蒙特梭利教学没有课表,不划分上、下课时间,让儿童循着內在的需求,自由地专心工作。蒙特梭利认为孩子的专心时刻如果被打断,會养成虎头蛇尾的草率习性。反之,这种经重复练习而延长工作的时间,则能培养孩子重要的好习性专心和耐力。 7、混龄教学 不同年龄的兒童會彼此模仿、互相学习,並可养成兄友弟恭、乐于助人的良好社會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繁多,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

42、,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9、屏除奖惩制度 蒙氏科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 蒙氏科学幼教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蒙特梭利教学以循序渐进的自我教育方式训练兒童,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成长。第三章 蒙台梭利教学中的五大领域一、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目的:直接目的帮助个体自然发展 间接目的培养个人适应环境意义:促进感官的敏感性及肌肉的协调完善发展 促进幼儿的注意力、意志力、记忆力、判断力、观察力的形成和巩固 为儿童的心理及智力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内容:视觉教具 触觉教具 听觉

43、教具 嗅觉教具 味觉教具教具简介:视觉教具大小(插座圆柱体、粉红塔、棕色梯、长棒、彩色圆柱体) 颜色(色板 ) 形状(几何学立体组、构成三角形、几何图形嵌板橱、二倍体、三倍体、二项式、三项式) 触觉教具皮肤觉(触觉板) 温觉(温觉板) 压觉(重量板) 听觉教具听觉筒、发音筒 味觉教具味觉瓶 嗅觉教具嗅觉筒总结:蒙氏感官教育涉及到视听嗅味触五方面的内容。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会有意识的去进行认知教育,但不会像蒙氏这样系统全面。蒙氏课程上的孩子3到4岁就可以对丰富的颜色,形状,平面几何知识和立体几何知识有直观的认知,从而促进注意力,意志力,记忆力,判断力,观察力的形成和巩固,为今后学习相关知识打下

44、基础。二、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目的:帮助儿童建立数的概念,掌握数的逻辑关系以及运算规则意义:促进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儿童的抽象思维奠定基础熟悉日常生活中的计算的使用内容:数概念的建立 十进位的学习 运算及规则的掌握教具:数棒、砂纸数字板、纺锤棒及纺锤棒箱、数字与筹码、彩色串珠、黑色串珠、灰色串珠、金色串珠、赛根板( )、100的串珠链、100连续数板、1000串珠链、金黄色珠组、平方珠帘及木架、立方珠帘及木架、分数小人、加法板、减法板、乘法板、除法板、银行游戏、邮票游戏总结:正常情况下,分数,加减乘除,平方立方等概念要等到上小学甚至初中才会接触。但2-7岁的蒙氏教育就有所涉猎,帮助孩子通过教具

45、的操作对这些概念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等他们上学真正学习的时候就会更加轻松。三、蒙台梭利语文教育目的:直接目的完善协调幼儿的手眼协调机制,建立完善熟练的书写机制;让儿童理解单词、字、句的意义 间接目的使儿童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思维、想法和感受;获得沟通的能力意义:促进儿童的表达(沟通能力) 发展儿童的智慧和吸收文化 对文化的继承和创造内容:口语语言听觉练习;视觉练习;口语练习、拼音、发音 书面语言写的准备;写的完成;阅读教具:砂纸数字板、活动字母箱、双字母砂纸板、实物配对及汉字砂纸板、字母与汉字嵌板四、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目的:直接目的是儿童对其生存的环境、对人、对物有一定的浓厚兴趣,从自己的环境中建构自我的概念,并获得相关的常识 间接目的从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