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产业组织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26589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银行业产业组织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银行业产业组织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银行业产业组织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银行业产业组织问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银行业产业组织问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银行业产业组织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业产业组织问题研究.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银行业产业组织问题研究 竞争与垄断: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分析一、市场份额分析市场份额是指某个企业销售额在同一市场全部销售额中所占比重,对于银行业来说,这一要素可通过规模份额和存贷款业务市场份额说明。1.银行业规模份额19982001年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了83%以上的资产份额,说明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有独资的产权主体,在中国银行业中居于高度垄断地位。国有商业银行的高规模集中度,可以使其在享受规模经济的同时,增强其综合竞争力,在业务竞争中形成更大的市场集中度。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是影响我国银行业乃至金融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主体,但双方的规模、实力

2、悬殊如此之大,显然缺乏形成公平、有效竞争的市场基础。2.存贷款市场份额正是由于中国银行业存在的高规模集中度,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存款、贷款等业务竞争上均具有较大的优势,1998年到2001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款市场份额都高达 60%以上,但已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居高度垄断地位的同时,其他商业银行也开始占有一席之地,中国银行业从寡头垄断向垄断竞争市场格局的转变初步显现。二、集中度分析集中度是指市场中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一般可用CPn指数和 HHI指数来表示。CPn指数是指某行业中前几家最大企业的有关数值的行业比重,这一指标数值越高,表明行业垄断性也就越

3、高,它综合反映了企业数目和规模分布这两个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其不足是不能反映规模最大几家企业的个别情况,也难以说明市场份额和产品差异程度的变化情况。HHI指数(即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则克服了CPn指数的不足,较好地反映了企业数量及其规模情况,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实证研究中用途十分广泛。三、进入壁垒分析在我国,银行业的进入壁垒主要是政策性壁垒,表现为政府的严格进入管制。我国商业银行的进入壁垒是相当高的。如果按照这些标准和条件,一些新建的商业银行很难有效进入银行业市场,而且这样还容易造成一旦进入市场后,积累的问题就会出现,可能引生金融风险。事实上,城市商业银行组建和发展的实践在

4、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个命题。正是由于我国银行业市场准入条件较严和准入成本较高,新的竞争主体很难进入,这不仅不利于竞争机制的完善,而且如果某一家银行出现问题,使其退出市场也就更难了。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随着金融深化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同规模、不同产权性质的商业银行也渐次成立并发展壮大,原来高度垄断的市场结构正逐渐向有限竞争的市场结构过渡,市场中增强竞争机制的趋势也十分明显,但中国银行业市场准入方面的壁垒仍然相当高,当前金融业界关于民营银行试点筹建和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市场进入等问题的讨论,在本质上都是为了降低银行业的市场准入标准,以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来促进中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上述

5、分析表明,中国银行业目前仍处于国有商业银行高度垄断的市场竞争格局之中,市场准入的高壁垒阻碍了民营和外资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缺乏市场形成的高集中度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整个中国银行业的市场格局亟待重新整合,整体竞争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所幸的是,目前中国银行业已显现出从寡头垄断向垄断竞争市场结构过渡的趋势,可以期待中国银行业在市场化改革中所作的效率努力会在未来若干年内取得一定的成效。单一化与多元化:中国银行业的产权结构分析一、银行业产权结构的现状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产权制度的形式主要有:(1)国有独资:主要是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国有企业控股:如交通银行国有股占49.4%,法人股占50.

6、6%;中信实业银行为中信集团全资银行;光大银行1997年以前为光大集团全资银行,1997年股份制改造后,光大集团保留51%股权,外资股份约占24%;华夏银行1995年以前为首钢集团全资银行, 1995年股份制改造后,首钢持有20%股份,其余股份为30多家大型企业持有,大多数为国有企业;上海浦发银行由上海财政局控股,1999年在上交所上市挂牌,流通股比例为 16.6%.另外,城市商业银行大多数由原来的地方城市信用社改制而来,地方财政、国资局占有很大股份。(3)国有企业参股:如深圳发展银行,23的股权为个人投资者持有,13为国家股和法人股。(4)非国有企业参股:如民生银行、非国有企业持股比例为73

7、.6%.(5)外资参股:如1997年亚洲开发银行入股中国光大银行;1998年国际金融公司取得上海银行5%的股权,并于2001年增持股份,汇丰银行和香港上海商业银行也参股上海银行,上海银行股本结构中目前已有18%的外资股;2001年国际金融公司入股南京市商业银行,占股15%.二、银行业产权制度的缺陷产权制度的缺陷首先突出反映在国有商业银行上。国家是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唯一所有者,银行产权名为国家所有,实际上却因没有明确的所有者主体、没有明确的所有权要求而虚置。其行长由国务院任命,并派驻监事会对其进行监督,资本全部由国家所有,产权界定不明晰,所有权与经营权关系模糊,两权分离不彻底,还没有真正建立

8、法人产权制度,不能完全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求发展,与政府的联系过于密切。由此造成以下后果:第一,由于缺乏所有者的监督、激励和约束,银行必然存在巨大的代理风险和普遍的“内部人控制”;第二,由于国家的目标是多元化的,追求利润和最大资本收益率不能成为各级银行内在的动力,商业准则也不能成为银行行为的最高准则;第三,国有商业银行信用事实上已经转变为国家信用,无论是民众还是客户,都认为国家银行绝对不会倒闭,对银行的风险熟视无睹,银行因此而缺少来自外部、社会的有效监督。目前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普遍也存在着产权制度不健全的问题。由于股份制银行背后的“老板”基本上仍是国有企业,国企自身的所有者缺

9、位问题便依样复制到股份制银行中,使得这些银行均不同程度地带有行政色彩并普遍存在内部人控制和道德风险问题。一些已经上市的银行如深发展、民生银行等,或者同其他上市公司一样存在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普通股东无法对经理人员实行有效监督;或者在相当程度上仍受到政府的控制,在重大事项上(如行长任免)股东很少有发言权,充其量只能算是半官半民的银行。此外,光大、华夏银行尚未完全采用股份制企业制度形式,中信实业银行至今仍全资直属中国中信集团。这类银行尽管因属于“孙子辈”而较少受到行政干预,商业动机也相对强烈,但仍受到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强烈制约。在城市信用社,产权制度问题更加严重和复杂。从城市信用社的历史沿革来

10、看,信用社基本上均与政府部门和一些特殊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在严格的金融管制之下,也只有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才有能力争夺金融业务的许可证)。由于组建部门并非真正的出资人,经营风险对之不构成任何约束,加之又可以从信用社获取利益,组建部门根本没有监督、约束信用社经营人员行为的动力。经营人员则往往自恃权势背景而恣意妄为,部分股东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更加助长了信用社的违规经营。在这样的体制之下,经营不善、出现大量不良资产就成了城市信用社的必然归宿。上述产权问题同样广泛存在于改制以后的城市商业银行。改制以后,城市商业银行的大股东一般由各类政府机构改为财政部门。相对于改制前信用社挂靠五花八门的政府机构的情况

11、而言,此举尽管有助于规范其经营行为,但所有者的约束、监督机制仍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产权制度的缺陷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先天不足,由于所有者放弃或无法行使权利,银行为高级管理人员所控制,所有者、监管者和其他相关者之间难以建立有效的利益制衡和互动机制,结果必然会招致巨大的风险。市场结构与产权结构:中国银行业经济绩效的决定因素一、经济绩效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影响中国银行业经济绩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产生经济绩效。产业组织理论在最初之所以注重市场结构分析,甚至将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直接挂钩,主要是基于亚当斯密以来的这样一个基本理念,只有竞争才能产生效

12、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任何市场势力都会导致市场效率的偏离。这种关系主要是针对一般的市场经济,对于中国的转轨经济而言,当然有其特殊性,这就是中国特有的产权结构。产权和市场是密切相关的,任何关于产权绩效的研究,都必须放在相应的市场结构框架内,否则势必会导致与产权理论假设不同的难以解释的结果。同样,任何关于市场绩效的研究,离开了产权这一重要因素,则会产生与一般市场结构理论相背离的很大误差。至少,在中国经济的研究领域内,这两者是密不可分和互不可缺的。在过去有关的研究中,最大的缺陷就是,往往人们只是单纯地研究某一方面,或是产权,或是市场,而没有将两者综合起来研究,这样就难免会产生偏差。因此,关于市场结

13、构和产权结构及其对银行业绩效效果的研究,能够为这一领域的学术发展提供一个转型经济的实证基础。二、不考虑产权结构因素时市场结构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根据产业组织理论,集中率是衡量市场结构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产业绩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的分析从集中率人手。首先,选择银行业的净资产利润率(即权益利润率)作为其绩效指标,具体来说,就是取银行业的利润总额与其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之比率,以利润率指标对集中度回归。在进行回归分析的时候,我们采用横截面及时间序列的混合数据,这样可以增加样本观察值的数量,以提高分析的精确度。鉴于我国银行业直至1985年才确立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其后在较长时间内银行业并没有真正遵循产

14、业发展规律发展,为了能够准确地刻画银行业的产业发展特征,以19852001年为考察年份,数据来源为历年中国金融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以及相关专项调查,部分数据考虑价格因素进行了调整。本文应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使用SPSS统计软件,得到以下回归估计结果(括号里的数字为t检验值,下同):ROE=-0.650+0.196CR4(-2.197) (2.423)R2=0.602 其中,(1)ROE为权益利润率指标,等于利润总额净资产;(2)考虑到银行业目前的主要产品还是贷款,因此CR4选用贷款总额指标。模型表明,单一变量CR4对于利润率的影响作用是显著的。进一步分析,增加市场结构的另一重要指

15、标规模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时,对于利润率会有怎样的不同效果呢?是否会由于增加了作为进入障碍的规模变量之后,导致了集中率对于利润率的作用的大大削弱,甚至消失?增加规模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时,建立模型对利润率指标进行回归,得出以下结果:ROE=-0.180+0.182CB4-0.013scale(-2.017) (2.231) (-0.816)R2=0.865其中:Scale为规模变量,用所有银行资产总额的平均值(取log)衡量。模型表明,规模变量Scale对利润率具有负面影响,但规模变量的引入并没有导致集中率CB4对利润率的作用大大减弱,CB4的正相关作用只略为降低一个百分点左右,而且这个新加人的规模变

16、量几乎没有任何显著的或有意义的对利润率的作用。因此,有可能忽略了某个影响银行业利润率的重要因素,这个因素可能就是产权。三、经济绩效不可忽视的决定因素:产权结构一般认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与其多元化的产权性质有着一定的关系。我们引入产权变量建立模型,试图发现银行业的产权结构对于利润率具有怎样的影响,回归结果为:ROE=-0.1026+0.018CR4-0.023Scale-0.1268State(-2.011) (1.184) (-3.046) (-3.867)R2=0.883其中:State是产权变量,我们选取银行业的国有股权份额作为代表国有制在银行业的结构变量,国

17、有股权份额为国务院派驻监事会的7家商业银行资本总额与所有商业银行资本总额之比。模型表明:1.国有产权结构变量,State表现为十分明显的负相关效果,产权结构差异是效率差异的重要原因,有利于效率的产权结构定会产生有激励效果的效率。股份制商业银行良好的经营绩效可以说完全来自于其明晰而多元化的产权结构,要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一个有效的政策就是应改变国有银行独资的状况,促使其股权多元化和社会化,按照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尝试把国有银行向股份制银行转变。2.规模变量Scale对利润率的负相关性也较为显著。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分支机构、营业处所的设置上,部分区域已经超过了适度规模,达不到最小规模要求,如果继续

18、分设机构、增建处所、重复建设,只会造成过度竞争,降低行业利润率。3.集中率CR4对利润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可以视同弱的正相关或不相关,这与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相悖。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如当市场集中度超过50%以上),市场集中度与行业利润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市场集中度越高,行业利润率越高。这说明尽管在1985年我国银行业已经被纳入“第三产业”范畴,但是实际上银行业的发展并不具有较为明显的产业化特征,至少从市场集中度指标来判断是这样。原因在于国有商业银行长期累积下来的历史成本负担、低效率惯性、金融创新迟滞以及诸多制度性障碍等因素依然制约着整个银行业的产业化发展进程。由以上分析

19、可以看出,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共同影响着中国银行业的经济绩效。一定的产权结构和相应的市场结构是密切相关和相互依存的,国有产权的比重越大,银行的规模就越大,进入该行业越困难,垄断性也越强;反之,银行的规模越小,进入越容易,竞争性就越强,非国有产权比重就会越大。当把银行业的绩效问题放在这样的两维空间内进行考察时,即在市场、产权和两者互动发展的空间结构中来研究时,我们就可以发现银行业具有怎样的所有权结构,因而发现一定的市场与所有权结构的相关性,所有权与市场结构是怎样相互决定的,究竟是哪种因素在决定绩效中更为重要,从而发现更有效的决定绩效因素的证据或理由。由此可见,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侧重点应该是产权结构和

20、市场结构并重,只强调产权结构改革而忽视市场结构改革、抑或只重视市场结构改革而否定产权结构改革的主张均有失偏颇,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这一点应引起决策者的高度关注。中国银行业的产业组织政策建议“十五”期间201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经济市场化的深入,将使银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高,从而为银行业崛起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等都将使中国银行业面对国外进入者的强有力的竞争与挑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促进中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第一、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上市步伐。从西方发达

21、国家来看,商业银行大多采取股份制形式。对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实现股权的多元化,有利于建立一个目标明确、责权利相对应、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吸引外资尤其是外国银行资本,使其资本充足率得到迅速提高,达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并不会导致国家对金融业失去控制地位,相反却会增强国家驾驭国民经济运行的能力。事实上,某一持股主体只要持股份额达到可以控制公司的程度,就处于控股地位,拥有控股权。控股有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之分,从理论上讲,持股比例需达到51%以上才能实现控股,是为绝对控股。但实际上由于股权的分散和股本规模的庞大,持股比例虽低于51%,如2030%,甚

22、至更少,也可以实现有效控股,是为相对控股。因此,只要国家保持控股地位,国家不仅不会削弱或丧失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控制,反而会扩大其控制银行经济资源的能力。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整体上市,其优点是确保了国有银行的完整性,但其缺点是超出现有证券市场的筹资能力,难以推行;又如分拆上市,其优点是可以相对缩小股票发行规模,与现有证券市场筹资能力相适应,但缺点是分拆出优质分行后,存续部分的经营压力可能更大,更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再如几家银行的分支机构联合上市,其优点是有利于形成区域性的大银行,解决目前国有银行分支机构过多、管理幅度过大、内控效率降低的弊端,但其缺点是容易形成新的地区性金融垄断,降低

23、金融运行效率;还有海外上市,其优点是可以利用海外市场,也有利于中国商业银行走向世界,但上市的条件及上市后的持续监管更为严格。究竟采取何种方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第二、继续放宽行业进入限制,鼓励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设立和发展,提高开放度,促进市场竞争。尽管有一批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银行成立,但我国银行业的垄断度仍然居高不下,且地区竞争呈不均衡状况,新兴商业银行在设立分支机构方面受到严格限制,不利于它们开发跨地区业务和壮大规模。民营银行的进入和发展尤其受到限制,迄今只有中国民生银行一家民营性质的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在分支机构设立和业务开展方面也都受到严格管制,考虑到其它股份制银行的国家

24、股绝对控股地位,更加强化了中国银行业的高度国有化特征。而真正成熟的市场竞争必然是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展开的,由于缺乏民营和外资成份,市场整体产权性质趋同,国有化程度过高,这就大大削弱了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中国银行业目前虽已打破垄断,但竞争水平不高,放松行业进入的管制应将重点放在准许非国有产权主体的建立和发展上。第三、实行有限度购并,优化行业集中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业经历前所未有的整合期,银行购并之风席卷全球。购并重组能够实现规模经济,提高行业集中度,能够带来许多积极的效应。所谓“有限度购并”,是指在存量资产结构上达到适度规模的前提下实行购并,即首先有步骤、有计划地撤销或合并无法实现规

25、模经济的分支机构、营业处所,甚至可以在同区域不同银行间转让,避免区域间过度竞争;其次鼓励国有银行与非国有银行、非国有银行与非国有银行、乃至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银行类金融机构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之间开展购并,实现经验共享和技术互补;最后可以采取购并外国银行,或某一区域的外资银行分支机构的策略,实现业务向国际市场拓展。第四、逐步放开价格,推进利率市场化。依据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的金融深化论,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核心部分是利率市场化,这时利率会带来储蓄、投资、技术创新、就业和收入五大效应。价格竞争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竞争手段,管制利率政策必然是以扭曲的银行竞争行为为代价的,并且造成银行经营的风险和资源

26、的浪费,使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相比由于筹资成本原因而处于不利地位。只有放开价格管制,才能真正实现银行业的有效竞争。中国目前的银行业发展水平和在有限放松存贷款利率管制方面的经验都为此项改革打下了一定基础。第五、打破分业经营限制,提高行业绩效。尽管依据当前的监管水平和商业银行的自律机制,分业经营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但从国际银行业的实践和发展趋势看,商业银行的投资与贷款构成了两大资产业务,这是银行资金运用的最主要途径和收入的最主要来源。银行业与保险、证券、信托及其它金融业务的日渐融合是主流发展趋势,德国和日本的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对这两个国家的经济起飞发挥了重要作用。全能模式是中国银行业的必然选择,

27、分业经营必然不利于未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壮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它的存在只能是暂时的,应根据市场体系,的发育状况和宏观监管水平,在适当时机逐步取消分业经营的限制。此外,还应当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银行业组织体系建设;尽快实现信贷资产证券化,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提高银行业竞争力;健全法律法制环境,完善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