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29362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第二章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一般环境分析2.1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概况2.1.1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几乎与新中国同时诞生的农村信用社,与农业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一起作为新型信用互助合作组织在中国广大农村开始推行,当时虽然规模不大,组织和管理也存在许多不足,但已经发挥出集体经济的强大优越性,在调剂农村资金,帮助农民克服生产、生活困难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5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任行长南汉震在会议上指出:“信用合作是群众性的资金互助的合作组织,主要是组织农民自己的资金,调剂有无,以解决社员生产上和生活上的资金困

2、难,银行给以资金周转及业务上的支持,并可代理银行的一些委托业务,以活泼农村金融,发展农村生产。”紧接着,中国人民银行颁发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对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和任务从规章制度上进行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从1954年到1956年,全国信用合作社运动出现了一个发展的高潮。全国信用合作社的数量超过了16万个,社员达到9500多万人,包括6800多万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60%左右,全国80%以上的乡都建立了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把生产、供销、信用三者结合起来,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显示出强大的优越性,对广大个体农业生产者具有很好的示范和教育作用,从而促进农业合作化的快速发展。从1956年到1978年间

3、,由于行政手段的过度干预、发展策略的频繁调整、管理主体的几经更替,使得农村信用社迷失了方向。在这段时期内,农信社先后被下放给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贫下中农组织管理,基本上成了基层社队的财务部门,而后,农信社又被交由国家银行管理,成为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金融机构,从此走上了“官办”道路,彻底迷失了合作金融的本性。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恢复以后,农信社进入农行代管时期。虽然对农信社的管理仍带有“官办”因素,但农信社在业务开展上的自主性和管理上的民主性开始得以恢复,尤其是1984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报告以后,农信社正式踏上了全面恢复“三性”、由“官办”到“民办”的回归之路。1996年与

4、农行顺利脱钩无疑是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迈出的最为关键的一步,它是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征程上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为把农村信用社真正办成合作金融组织、建立我国合作金融新体制提供了前提。在人民银行的监管下,从19%年开始的农信社改革其核心是把农村信用社办成由社员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的真正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但由于改革规模庞大、各地情况不一,单靠人民银行的监管力量很难全面覆盖整个农村信用社体系的改革,因此组建省级行业自律组织被提上了日程。2003年,国务院决定进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针对农信社在发展中的现实困境,新改革试点方案指出:由省级政府承担辖内农信社的管理和风险责任;可以选择

5、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继续维持合作制等制度形式,推行股权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吸收各类经济主体和自然人入股;给予试点省市部分农信社保值储蓄利息贴补及适当税收优惠政策;农信社历年亏损和资产损失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担,由央行通过发行专门票据的方式核销农信社自2002年以来的历年亏损和资产损失的一半。新一轮改革明确了地方政府的管理责任,使得农信社改革在地方上不再是没人管的孩子,省政府的全面介入,也使得农信社能够在行政力量的支持下,找到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改革发展之路。而发展体制的多样化选择,也使农信社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不再刻板地死守着“合作制”的概念。一年后,第一批农信社试点

6、省(市)产权制度的改革成效相继显现:2004年5月24日,贵州花溪农村合作银行成立,这是深化农信社试点改革启动后成立的第一家农合行。2004年8月13日,江苏吴江农村商业银行成立,这是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启动后成立的第一家农商行。截至2009年末,全国共构建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机构2054家,农村商业银行43家,农村合作银行196家。2004年6月6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挂牌。省联社成立以后,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农村信用社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较好地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企业改革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第一阶段产权制度和组织形式改革己经全面完成。全省共组建县级统一法人

7、联社112家,农村合作银行17家,农村商业银行3家,银行数量居全国第三位。各项业务持续快速发展,经营基础稳步夯实,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持续“双降”,经营效益迅速提升,资本充足率、拨备充足率逐年递增。社会贡献度大幅提升,在全国首创惠农一本通、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大联保体贷款等业务,并在多个省份得到推广。2.1.2组织结构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是在省政府的领导下,对全省农村信用社履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的金融企业法人。2003年国务院进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将农村信用社交由省政府管理,组建省联社行使行业管理职能。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山东省联社由全省134家市、县(市、区)联社和农村合作

8、银行发起设立,于2004年6月正式开业,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同时接受银行业监管部门的监管和人民银行的业务指导。目前全省农村信用社主要实行省、县(市、区)两级法人体制。省联社设置办公室、政策法规部、业务发展部、信贷管理部、资产管理部、财务会计部、人力资源部、稽核部、监察保卫部9个职能部门及计算机网络中心和资金清算调剂中心,在17个地市设办事处14个,辖青岛、潍坊、莱芜3家市联社和132家县级法人。各县级联社(包括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一级法人机构在县级领域管理经营,县级联社按照现代公司管理制度分别成立了社员代表大会(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为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农村合作

9、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为董事会)和监事会,公司决策层和管理层也都相应按照现代公司管理制度设置。全省农村信用社共有营业网点5564个,从业人员6.2万人,是全省营业网点和从业人员最多、资金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2.13员工队伍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后,不断加大人力资源改革力度,以市场配置为基础,以自主培养和重点引进为手段,员工队伍素质大为改善,为全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一是建立内部退养、协议离岗和规范临时用工等多途径退出渠道,清退素质较低员工9954人。二是扩大招收大专院校毕业生,六年累计招收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14621人。大专以上学历比重由2003年的33.7%提高到67.

10、11%。三是强化高管人员管理,六年提拔交流市县高管1328人,通过转聘调研员、免职等形式调离领导岗位158人,高管本科以上学历占比由55.98%提高到75.32%,全省农村信用社全日制专科学历以上县级联社高管人员达119人,较2004年省联社成立时增加104人,占比提升14.7个百分点。2.1.4产权改革情况2008年12月2日,全省134家联社的131.86亿元央行专项票据资金已全部足额兑付,山东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实现了国家“花钱买机制”的目标。票据资金的注入,有效化解了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促进了各项业务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经营效益的大幅提高。截至2009年末,全省共组建

11、县级统一法人联社112家,农村合作银行17家,农村商业银行3家,银行数量居全国第三位。2.1.5科技建设情况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是越来越依靠信息科技的进步与支撑。信息科技水平日益成为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成为衡量业务水平和经营能力的关键指标。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新一代银行信息系统于2009年9月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全省数据集中处理,成为全国首家成功引进国外先进核心业务系统的农村金融机构。该系统全面引入“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为主线,以集中核算为基础,以风险控制为保障”的设计理念,实现了业务数据、客户信息、管理和渠道的统一管理,构建了未来“数据仓库”的雏形,为今后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更

12、好地推动业务发展搭建了新的科技平台。依托这个先进平台,全省农信社将逐步建立起快捷、高效的产品创新体系、电子银行体系和管理决策支持体系,进一步增强产品创新能力,拓宽服务渠道,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风险防控方面,新一代系统同步建立了指纹识别系统,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控制体系,风险控制涵盖事前、事中、事后各个层面,实现了“人控与机控有机结合”,最大限度降低了业务层面的操作风险。在产品创新方面,新产品模块定制功能已初步实现,数据资源整合共享的优势充分显现,产品研发周期将大幅缩短,产品种类也更加丰富。理财产品、国际结算、卡产品、信贷产品以及银银通、银保通等全省性中间业务产品将依托新系统陆续推出,电话

13、POS、系统内POS等新型支付工具也将面世,缩短了在常规服务渠道方面与其他先进银行的差距。在电子银行方面,新系统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呼叫中心等电子银行产品提供了统一接入平台。在管理决策方面,新系统初步建立起以企业级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新型经营决策支持系统为代表的管理决策支持平台,使各类数据的深层次挖掘和分析成为现实。2.1.6业务发展情况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积极配合国家保增长、扩内需和调结构各项政策的实施,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重心,努力扩大对“三农”、中小企业和国家确定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贷款,优化信贷结构,大力支持蓝色经济发展,各项业务在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影响、支持全省经济社会发

14、展中实现了新突破,有效地发挥了金融支农主力军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6.,加大涉农贷款有效投放深入开展信用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镇的评定工作,简化“三农”贷款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到2009年末,共评定信用村29432个,占比35.8%;信用户737.5万户,占比38.1%;发放贷款证516.4万本。积极推广大联保体贷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等新业务,有效解决农民贷款担保难问题,共组建大联保体6864个,授信91亿元,与77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信贷关系,为合作社及其成员发放贷款20.2亿元。对有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进行评级授信,

15、及时核发贷款证,截至2010年3月,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共支持返乡创业农民工29689名,发放贷款12.3亿元,有力地支持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再就业。2.,.6.2着力扩内需保增长,大力拓展消费贷款业务配合国家惠农政策,创新开办“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及农民住房等消费贷款业务,截至2010年2月份,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村住房贷款10.9亿元,让2.5万户农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住宅;发放“家电下乡”贷款6000万元;发放“汽车下乡”贷款5.6亿元。积极开办支农消费金融超市,提供贷款、结算、投融资咨询等全方位、多功能、一条龙服务,2009年末消费贷款余额达98亿元。2.1.6.3创

16、新措施,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全辖贷款投放平稳增长,对农业种养殖业、个体工商户、科技创新企业、节能减排和环保达标等各类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不断加大。准确把握市场变化和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完善抵押担保方式,稳步拓展信用共同体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贸易融资等业务,大力推进“万家小企业培育”计划,积极推进社团贷款、银团贷款,改进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截至2010年2月份,全省农村信用社共发放中小企业贷款1746.1亿元,支持6.4万家中小企业走出困境,进入良睦发展轨道。2.1.6.4关注民生,拓展业务发展方式,履行社会责任与省财政厅联合推出了“齐鲁惠农一本通”,使政府各项财政涉农补贴资

17、金直接发放到户,确保了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累计发放“齐鲁惠农一本通”2000万本,代发各类支农补贴160亿元,业务量超过8600万户次。面向农民工推出了“齐鲁乡情卡”,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携带现金风险大、汇款难的问题。为农民工开办了银行卡特色取款服务,农民工可通过山东省内信用社柜面和八TM办理任何银行发行的带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业务,解决了商业银行因农村营业网点少而导致农民工回乡取款难的问题。创新开展了“青春建功新农村百千万农村青年创业计划”活动、信贷助推“百万农村妇女创业”行动,以及“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累计发放助学贷款143亿元,解决了193万名贫困学子的上学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8、。2.1.7风险管理及化解情况面对近年来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山东省农村信用社积极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利用商业银行成功的管理经验,丰富科学管理手段,管理层次不断提升。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加快推进改革创新和业务发展,着力提高支农水平和资产质量,不断强化经营管理和案件治理,全面加强内控、科技、队伍、企业文化等各项建设。构建了信贷制度后续评估机制,实施了信贷能力等级划分,建立了科学的信贷资产考核机制,信贷管理逐步向“体系完整、风控到位、可操性强、流程清晰”的目标迈进,信贷资产质量持续改善。创新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和政府贷款收购、优质资产置换方式,六年累计处置不良资产210

19、5亿元,其中现金收回910亿元,采取降低管理费等措施综合解决历年挂亏问题,累计共消化各类历史包袱323亿元,有历年挂亏的联社从ns一家减少到2家,挂亏金额从102亿元下降到1.23亿元,预计2010年可全部弥补历年挂亏。引入了财务预算管理方法,全省农村信用社综合目标考核更加科学。进一步创新稽核工作模式,各项专项稽核有效开展,稽核检查更具针对性。合规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合规管理机制得到完善,风险管理逐步前移,事前预警、过程监测得到强化,业务及管理流程优化工作稳步推进。内控后续评价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坚持内控优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通过完善风险管理和不良资产清收,全省农村信

20、用社历史包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化解,整体风险状况有所改善。2.2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一般环境分析2.2.1政治法律环境农业丰则基础强,农业稳则天下安。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10年又连续七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中央一号文件”七年来连续七次锁定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七个文件一脉相承,落脚点都是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建设。而“三农”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的粗放

21、型农业生产模式已逐渐向集约型、规模化生产模式转变。农村经济结构、经济组织形式等都较以往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村经济对农村金融的服务需求日益增加,作为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农村信用社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2009年以来,央行继续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监管政策以及加大农村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力度来支持农村金融发展。比如,货币政策上,实行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加大支农再贷款投放力度,通过专项票据和专项借款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财税政策上,对农信社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给予新型农村机构一定的费税补贴。在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方面,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新担保方式,

22、提高农民贷款的可得性和扩大农民贷款覆盖面。另一方面,由于受农村信用社业务规模比较小,管理比较粗放,特别是自身防风险能力不足,资金安全性差等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行政部门在制定涉及财政、社会性资金存放及代理的相关金融业务政策时经常将农信社排除在外,一些部门和单位限制开户农村信用社,一些地方政府指令农村信用社贷款,行政干预农村信用社的正常经营,严重地影响了农信社的健康发展。由于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主要来自农村,资金来源渠道不畅通,制约着农村信用社未来的支农力度,农村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解决。22.2经济环境最近,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意见,明确提出通过构建城乡一体

23、新型基础设施体系,鼓励城市二三产业下乡等系列举措,做大做强县城及县域经济,推进村镇布局规模化,实现城乡资源与要素顺畅流动,达到城、镇、村完全衔接与融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提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2008年底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山东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二位。山东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根据以上图表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相比全国平均水平,该省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态势相对较好,农民人均收入相对较高。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村经济环境和条件已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快速流动,给广大农村带来了先进的经济理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共同发展,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24、。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目标确立后,山东省在村镇的设计规划时逐步考虑将大部分村庄与城镇中心村整合,中心村按小城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重点向中心镇、中心村集中,推动适宜农村发展的二三产业项目向农村布局,以增强其经济发展活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等等,在这种大好环境之下,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发展较快,贷款高速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盈利能力,提高了该企业的社会知名度。然而,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尚未完全退去之前,市场经济瞬息万变,分析、了解、掌握市场动向的难度

25、相当大,作为农信社的信贷主体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农户,经营范围比较狭窄,发展规模较小,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经营管理经验较少,缺乏长远战略规划,特别是山东省东部几个地市以特色加工农业和出口农业为主的乡镇中小企业和广大农户,随时都会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及而面临破产,加之农村信用社投放贷款前景预测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也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错综复杂的市场风险通过乡镇企业转嫁到农信社的头上。从总体情况看,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经济环境。2.23社会环境农村信用社其本质就是农村金融服务商,因为农村经济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的。农村经济是第一性的,金融服务是第二性的。有什么需要才能有什么服务。在农村这个社会中

26、,农信社要与农村户族、乡镇企业、地方政府特别是乡村行政组织等个体交往而发生社会关系,他们之间社会关系的总和就形成农信社生存的社会环境。由于农村信用社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在资金交易中易受宗族血缘和区域意识、地方民风的影响,资金投入中人为因素较多,行政干预的可能性较高,农信社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营较为困难。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层次的经济转轨时期,社会转型造成了主体利益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格局,社会结构的变迁引发价值观冲突,个体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道德取向和利益取向会经常发生价值冲突,当义与利相悖时,取利而忘义成为许多人行动的基本价值取向。特别是在一些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7、文化教育、医疗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分配不均,贫富分化严重的社会现状导致了贫富阶层之间的价值观冲突。这就造成了很多农村地区信用环境差,社会信用缺失,部分农户和乡镇企业恶意逃废信用社债务,“不借白不借,、“一人贷款,全家享用”等错误观念导致顶冒名贷款现象严重,加之现阶段农信社各级各部门都加大了贷款责任追究力度,客户经理“惧贷”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形成农民贷款难与农信社收贷难“两难”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和农信社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满足当地经济发展或缓解社会矛盾的需要,经常会出现政府出面对金融资源进行调控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农信社这种县域金融机构。行政的过度干预经常会使农信社丧失经营自主权,

28、同时也会影响到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这种贷款投放金额往往数目巨大,而在当前现行管理体制下,资金的运用不可能像农户贷款那样得到合理有效监督,万一形成不良贷款对农信社的影响非常大。2.2.4技术环境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是越来越依靠信息科技的进步与支撑,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在中国银行业中的快速运用,更是为农村信用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2.4.1现代化支付系统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是中国人民银行按照我国支付清算需要,并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讯网络开发建设的,能够高效、安全处理各银行办理的异地、同城各种支付业务及其资金清算应用系统。它包括大额支付系统和

29、小额批量支付系统两个业务应用系统,是各银行和货币市场的公共支付清算平台,是人民银行发挥其金融服务职能的重要的核心支付系统。根据央行发布的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9)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共有20587家农村信用社、1035家农村合作银行、1664家农村商业银行接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2009年全年农村信用社通过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发起业务2294.56万笔,金额39.76亿元,进一步畅通了农村地区异地汇划渠道,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效地助推了农村经济发展。2.2.4.2非现金支付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广泛,银行卡应用更加普遍。2009年全年银行卡消费交易34.91亿笔,金额6.8

30、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0%和73.8%;银行卡消费交易金额(剔除房地产、汽车销售及批发类交易)占同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重的32%,比2008年提高7.8个百分点,银行卡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方面的作用不断显现。2.2.4.3身份信息查询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的运行为银行机构识别客户身份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技术手段,有效防范了利用假名从事诈骗、偷逃税款、贪污受贿、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对落实银行账户制、提高银行内控管理水平、培育社会公众诚信理念发挥了重要作用。2.2.4.4电子支付伴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稳步发展,我国电子支付业务发展势头不减,有力地支持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支付主要包括网上

31、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有线电视网络支付等支付方式,其中网上支付发展尤为迅速,业务量呈现大幅增长态势。预计中国人民银行网银跨行支付清算系统建成运行后,我国网上支付处理将更加高效,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电子支付基础设施,有效支持我国新兴电子商务快速发展。2.2.4.5企业和个人信息库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包括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始于1997年,在2006年7月份实现全国联网查询。截至2008年底,该数据库收录企业及其他组织共计1447万户,其中694万户有信贷记录。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最早始于1999年,2005年8月底完成与全国所有商业银行和部

32、分有条件的农信社的联网运行,2006年1月,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式运行。截至2008年底,该数据库收录自然人数共计6.4亿人,其中1.4亿人有信贷记录。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类型最为复杂、受益面最广的数据库。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通过征信可以降低授信成本,消除信贷盲区,促进了消费信用的发展,提高了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2.2.4.6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是人民银行国库连接财政、税务、海关和商业银行的信息联网和业务无纸化处理系统,是国库实现对外横向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平台。这一系统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了税务机关、国库、商业银行(含信用社)各自业务处理信息系统之间的

33、网络连接,建立了财、税、库、银之间先进、高效、实用、可靠的电子信息通道,通过电子网络系统办理税收收入缴库、退库、更正、免抵调、对帐等业务。该系统加快税款的入库速度,提高税收入库的准确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大大减轻财政、税务、海关、国库等各部l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三章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行业环境分析3.1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行业环境概述3.1.1全国及山东省银行业现状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业中处于主体地位,截至2009年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3家,大型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43家,城市信用社n家,农村商业银行43家,农村合作银行196家

34、,农村信用社3056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家,外资法人金融机构37家,信托公司58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91家,金融租赁公司12家,货币经纪公司3家,汽车金融公司10家,村镇银行148家,贷款公司8家以及农村资金互助社16家。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3857家,营业网点19.3万个,从业人员284.5万人。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2009年年报来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继续扩大,截至2009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78.8万亿元,负债总额74.3万亿元,所有者权益4.4万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26.3%,26.8%,25.9%。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

35、款规模稳步上升,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资产质量大幅提高,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盈利水平稳步提高,收入结构继续优化,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流动性水平有所下降,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水平总体上升。2009年末,山东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42540亿元,比年初增加9455亿元,增幅28.6%;负债总额41319亿元,比年初增加9238亿元,同比增长28.8%。全省银行业各项存款余额35170.71亿元,较年初增加7884.58亿元,同比增长28.85%,存款余额和增加额均居全国第六;各项贷款余额27385.93亿元,较年初增加6463.45亿元,同比增长30.86%,贷款余额居全国第六,增加额居全国

36、第五。全省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6.16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1.37个百分点,税后利润381.04亿元,同比多盈利75.39亿,增长25%。2008年末,山东省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机构154个,包括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4家城市商业银行及城市信用社,135家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3家村镇银行,1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山东省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13459个,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的7%。山东省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共有7649个,占全省机构网点总量的57%。3.1.2行业宏观调控趋势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银行业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经济增长的优惠

37、政策和措施,优化银行业信贷结构,支持小企业和出口企业发展、强化“三农”服务以及促进消费和扩大内需,支持灾区重建,并积极改善贷款投放区域结构,加强重点领域信贷支持,促进银行体系稳定,支持国家经济回升向好。银监会积极引导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加强管理、改进服务,支持“三农”发展,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通过拓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金融服务领域和资金来源渠道,指导中国农业银行完成“三农”金融事业部组建,扩大邮政储蓄银行涉农贷款业务品种和范围,督促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坚持服务“三农”宗旨,鼓励发展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支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拓展支农金融服务功能。积极推动和鼓励现有银

38、行业金融机构到金融服务空白地区设立机构、简易服务网点、金融服务物理机具,并开展定时定点或流动金融服务,允许各地结合实际适当放宽准入标准,并为申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或设立机构网点开辟绿色通道,不断推进基础性金融服务全覆盖。3.2行业竞争结构21世纪是经济、金融日益全球化的时代,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业开始办理城乡居民及中资企业的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办理人民币业务也不再有地域限制,多家外资银行开始登陆我国大中城市,金融业的逐步开放,给国内银行业在城市的经营发展带来巨大冲击,金融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与此同时,国家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农村及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财

39、政政策也逐渐向农村市场倾斜,这就为银行业在农村的大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这种情况之下,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在开始把目光伸向海外市场的同时,也相继分别制定了针对广大农村市场的产品或服务开发策略。政策性银行的战略转型,更加剧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白热化。农村信用社是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社区性地方机构,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金融支付体系的不断健全,农村信用社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3.2.1供应商、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要分析一个行业的产品竞争,首先就要考虑本行业所能提供给客户或市场的产品或服务,根据目前我国政府的管制政策,银行业所能提供的金融产品及服务主要包括

40、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票据贴现,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同业拆借,提供信用担保及服务,投融资,代收代付,金融租赁等业务。行业内的各种竞争也是围绕着这些产品或服务展开的。由于银行业的行业特殊性,当前银行业改革不可能达到理想状态的完全市场化,加之银行业产品资金本身不具有明显的差异化特征,资金供求过程中利率谈判的不完全性,因此对于供应商(资金供应者)、购买者(资金需求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本文暂时不予分析。3.2.2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当前,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农村信用社的主要竞争对手有:积极筹备即将上市的中国农业银行、“商业化”转型的政策性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不久

41、蓄势待发的邮政储蓄银行。虽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山东省也己开始试点工作,但是网点相对较少,各类业务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在对其进行研究时暂且将其纳入潜在竞争者进行分析。3.2.2.,主要竞争者第一,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自1979年恢复以后,代管农信社,成为在农村经济领域占主导地位的国有专业银行,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以后,中国农业银行开始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转变。2009年1月15日,农行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由国有独资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以下简称山东农行)成立于1980年,全辖共有机构1439个,其中1个一级分行,1个培训学校,二级分

42、行16个(含省分行营业部),159个县级支行,1180个基层营业网点。从业人员27076人,其中正式员工23069人,短期合同工4007人。正式员工中分行高管人员95人,支行高管人员580人。截至2009年12月末,山东农行资产总额4622.37亿元,较年初增加1146.66亿元,增长32.99%,同比多增453.能亿元;其中贷款余额2679.78亿元,较年初增加859.42亿元,增长47.21%,同比多增952.68亿元;负债总额4547.93亿元,较年初增加1119.85亿元,增长32.67%,同比多增442.56亿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9.58亿元,较同期增加4.12亿元;实现拨备后利润

43、59.2亿元,较同期增加26.81亿元。不良贷款余额62.47亿元,较年初增加4.7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33%,较年初下降0.84个百分点。2009年全年各项贷款增加859.42亿元,增长47.21%,各项存款增加936.85亿元,增长28.86%,全年存、贷款增量位居山东省辖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第一,存款规模超过工行居四行首位。2009年,该分行资产利润率1.32%,较同期提高了0.5个百分点,说明该分行盈利能力小幅提升。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在与农村信用社等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中,农业银行利用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迅速抢夺县域经济优质资源。雄厚的资金实力,使农行对优质信贷客户扩大授信额度时,可以

44、开出比农信社更优惠的信贷条件,这对急需信贷扶持的中小企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农业银行于2006年完成了全国数据大集中工程,实现了“全国一网”,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统一了全行前后台的核心业务应用,在此基础上,于2008年启动了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建设工程,计划利用3一5年时间,对现有系统全面的升级改造和整合,最终实现应用和数据的逻辑集中。强大的网络支撑,能使农行全国各网点之间的业务交流、信息交流实现完全对称和互换。客户通过农行网络,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金的即时流转。相对于刚刚建立起的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来说,优势更加明显,系统更加成熟,功能更加完善。农业银行依托集中式业务处理及数据

45、平台,构建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为代表的电子银行交易渠道体系,同时还建立起同业中较为领先的电子商务支付平台,这些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水平都是当前农村信用社所无法相比的。强大的市场品牌成为农业银行的又一利器。多年以来,“国有”二字深入人心,在普通百姓眼中更具安全和稳定性,而农信社大多各自为战,本来抗风险能力相对就差,再加上由于改革不断,“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名字层叠出现,难免会让民众跟“破产”、“吞并”等字眼联系起来,滋生出一些抵制情绪。而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也可能成为打动优质客户的另一法宝。据悉,农业银行为“三农”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包括支持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和信贷

46、扶贫等,目标客户主要集中在农村市场最优质客户资源,要建立以县域市场为基础、以经济活跃城市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市场结构,再次将市场进行细化,目标定位相当明确。第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我国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1994年n月挂牌成立。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农发行山东省分行成立于1995年1月23日,1996年底省以下农发行分支机构组建完毕。全辖现有125个分支机构(含青岛),其中省分行1个,二级分行(含省分行营业部)17个,县支行

47、(含二级分行营业部)107个。截至2009年末,该行(不含青岛)资产总额819.72亿元,其中各项贷款785.34亿元,较年初增加149.52亿元;不良贷款余额巧4.1亿元,较年初减少16.3亿元,占比19.62%,较年初下降7.2个百分点。负债总额810.5亿元,其中各项存款227.98亿元,较年初增加77.59亿元。辖内16地市全部实现账面盈利,盈利总额10.52亿元,连续四年盈利水平保持在10亿元以上。2005年初,农业发展银行开始战略转型,由专营粮棉油业务转向农业综合性开发金融,增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项目。由于农业产业化企业基本处在县域农村市场范围内,以往不少都是当地农村信用社多年扶持的黄金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