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132967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叫做二次根式.注意:(1)若这个条件不成立,则 不是二次根式;(2)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 0.2重要公式:(1),(2) ;注意使用.3积的算术平方根:,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注意:本章中的公式,对字母的取值范围一般都有要求.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6商的算术平方根:,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1);(2);(3)分母有理化

2、:化去分母中的根号叫做分母有理化;具体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8常用分母有理化因式: , ,它们也叫互为有理化因式.9最简二次根式:(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0二次根式化简题的几种类型:(1)明显条件题;(2)隐含条件题;(3)讨论条件题.11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

3、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1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4、(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 可表示如下: BC=AB C=90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 可表示如下: CD=AB=BD=AD D为AB的中点4、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5、三角形中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

5、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常见的满足勾股定理的数:以下排序均为勾(短直角边)、股(长直角边)、弦(斜边)3、4、5 5、12、13 6、8、10 7、24、258、15、17 9、12、15 9、40、41 10、24、26四边形 几何A级概念:(要求深刻理解、熟练运用、主要用于几何证明)1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1)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2)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几何表达式举例:(1) A+B+C+D=360 (2) 1+2+3+4=360 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6、(1)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2)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几何表达式举例:略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因为ABCD是平行四边形几何表达式举例:(1) 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 ADBC(2) 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 AD=BC(3) 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ADC DAB=BCD(4) 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 OB=OD(5) ABCD是平行四边形CDA+BAD=1804.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几何表达式举例:(1) ABCD 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 AB=CD 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3)5.矩形的性质:因为ABCD是矩形(

7、2)(1)(3)几何表达式举例:(1) (2) ABCD是矩形A=B=C=D=90(3) ABCD是矩形AC=BD6. 矩形的判定:四边形ABCD是矩形. (1)(2) (3)几何表达式举例:(1) ABCD是平行四边形又A=90四边形ABCD是矩形(2) A=B=C=D=90四边形ABCD是矩形(3) 7菱形的性质:因为ABCD是菱形几何表达式举例:(1) (2) ABCD是菱形AB=BC=CD=DA(3) ABCD是菱形ACBD ADB=CDB8菱形的判定: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菱形.几何表达式举例:(1) ABCD是平行四边形DA=DC四边形ABCD是菱形(2) AB=BC=CD=DA四

8、边形ABCD是菱形(3) ABCD是平行四边形ACBD四边形ABCD是菱形9正方形的性质:因为ABCD是正方形 (1) (2)(3) 几何表达式举例:(1) (2) ABCD是正方形AB=BC=CD=DAA=B=C=D=90(3) ABCD是正方形AC=BD ACBD 10正方形的判定: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3)ABCD是矩形又AD=AB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几何表达式举例:(1) ABCD是平行四边形又AD=AB ABC=90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2) ABCD是菱形又ABC=90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1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几何表达式举例

9、:AD=DB AE=ECDEBC且DE=BC几何B级概念:(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一 基本概念:四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四边形的外角,多边形,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二 定理:中心对称的有关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3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三 公式: 1S菱形 =ab=ch.(a、b为菱形的对角线 ,c为菱形的边长 ,h为c边上的

10、高)2S平行四边形 =ah. a为平行四边形的边,h为a上的高)3S梯形 =(a+b)h=Lh.(a、b为梯形的底,h为梯形的高,L为梯形的中位线)一次函数一.常量、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 变量 ;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 常量 。二、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3)用寄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

11、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 切实数。(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四、 函数图象的定义: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五、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

12、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六、函数有三种表示形式:(1)列表法 (2)图像法 (3)解析式法七、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1、定义 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y=kx+b (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 =0 时,y=kx+b 即为 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增减性: 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上平移b个单位;当b0b0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经过第一、三、

13、四象限经过第一、三象限图象从左到右上升,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时,向上平移;当b0时,直线经过一、三象限;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从左向右上升)k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上平移个单位;b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下平移个单位.数据分析知识回顾:平均数: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平均数分为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巧计方法,极差=最大

14、值-最小值。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记作s2.巧计方法:方差是偏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记作s。五个基本统计量的分析:1 算术平均数不难理解易掌握。加权平均数,关键在于理解“权”的含义,权重是一组非负数,权重之和为1,当各数据的重要程度不同时,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数作为数据的代表值。2.平均数 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平均数公式,其中a是取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较“整”的数;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重复多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3.众数与中位数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

15、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当一组数据中有个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中位数与数据排列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4.极差 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5.方差与标准差 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s2=(x1-)2+(x2-)2+(xn-)2;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其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整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