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软交换商用网络规划方法.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36537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5.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电信软交换商用网络规划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中国电信软交换商用网络规划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中国电信软交换商用网络规划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中国电信软交换商用网络规划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中国电信软交换商用网络规划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电信软交换商用网络规划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信软交换商用网络规划方法.doc(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电信软交换商用网络规划方法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二零零四年十二月中国电信软交换商用网络规划方法主管院长审核:科技处审核:部门审核:研究室审核:项目负责人审核:项目组:孙红燕、熊小明、胡晓娟、韩苏川、吴广颖项目编号:P-0403内 部 修 改 记 录内 部 版 本 号 日 期 地 点 作 者 描 述V1.02004.5.10北京孙红燕、熊小明、胡晓娟、吴广颖初稿(征求意见稿)V2.02004.6.30北京孙红燕、熊小明、胡晓娟内部修订稿V3.02004.9.30北京孙红燕、熊小明、胡晓娟、韩苏川送审稿(相关单位函审)V4.02004.10.25北京孙红燕、熊小明、胡晓娟、韩苏川送审稿

2、V5.02005.1.5北京孙红燕、熊小明、胡晓娟报批稿前 言随着网络体系结构的演变和宽带技术的发展,传统电信网络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对于运营商来说,软交换的开放和分布式网络架构使网络投资可根据用户规模确定,减少一次性建设费用;软交换是一个融合的网络架构,有利于网络结构的优化和网络资源的整合,降低运行维护成本;软交换能提供的综合和开放的业务,为运营商创造更多的收入。随着软交换相关技术难题的逐步解决完善,如何规划和建设下一代网络,已逐步成为运营商关注的焦点。软交换网络规划是指对下一代业务网络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的确定,以及为实现目标而投入的物质资金和采用

3、的解决方案。本课题“软交换商用网络规划方法” 是以中国电信软交换商用试验网为研究基础,以软交换网络规划中所涉及的规划方法为研究目标,涵盖了规划流程、典型组网、业务模型、网元规划、带宽规划和资源规划等内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于中国电信软交换商用试验网的规划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同时为软交换大规模组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规划工作基础。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得到集团公司网发部、广东省电信公司、深圳电信公司、肇庆电信公司、广州研发中心和广东电信规划设计院的大力支持,在这里表示衷心的感谢!目 录1、概述11.1、软交换的概念11.2、软交换网络规划21.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22、软交换网络规划原则43、

4、软交换网络规划内容和流程63.1、规划内容63.2、规划流程73.2.1、阶段性组织73.2.2、规划步骤84、软交换典型组网模式104.1、长途/汇接组网方案114.2、本地组网方案124.2.1 小区解决方案124.2.2 企业解决方案144.2.3 校园解决方案154.2.4 公话解决方案165、软交换业务类型和典型业务模型175.1、业务种类175.2、典型业务参数186、软交换网络网元规划196.1、软交换设备196.1.1、性能要求196.1.2、设置原则196.1.3、容量测算206.2、中继媒体网关设备236.3、信令网关设备256.4、接入网关设备266.5、IAD设备276

5、.6、媒体资源服务器286.7、应用服务器296.8、路由服务器307、软交换网络带宽规划327.1、媒体流带宽测算327.1.1、媒体流带宽测算方法327.1.2、话音媒体流带宽测算方法和参数337.1.3、视频媒体流带宽测算方法和参数357.1.4、数据业务带宽测算方法和参数357.2、信令流带宽测算367.2.1、软交换网络的主要信令协议367.2.2、SIGTRAN协议流量测算方法367.2.3、H.248/MGCP/SIP协议流量测算方法387.2.4、典型信令参数和信令流带宽388、软交换网络资源规划408.1、软交换用户编号规划408.1.1、编号原则408.1.2、非智能终端用

6、户的编号408.1.3、智能终端用户的编号408.2、IP地址规划418.2.1、网络设备IP地址的分配418.2.2、用户IP地址的分配418.3、信令点编码的分配419、软交换网络计费和网管系统规划429.1、软交换网络计费系统规划429.1.1、计费系统建设原则429.1.2、计费系统配置方法和参数439.2、软交换网络网管系统规划449.2.1、网管系统建设原则449.2.2、网管带宽测算方法和参数4510、软交换网络规划配套设施规划4610.1、机房规划原则4610.1.1、机房分类4610.1.2、机房建设原则4610.2、配套设备规划原则4810.2.1、配套设备种类和要求481

7、0.2.2、配套规划原则4811、软交换网络规划建设项目经济评价5111.1、财务评价的意义和内容5111.2、财务评价的主要依据5111.3、财务评价的指标和公式5211.4、财务评价基础数据的测算5411.5、财务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5612、试商用网络规划方案5712.1、试商用网组网方案和业务需求5712.2、业务模型和相关参数5812.3、网元设备规划6012.3.1、软交换设备6012.3.2、信令网关设备6112.3.3、中继媒体网关设备6212.3.4、接入网关和IAD设备6212.3.5、应用服务器6212.3.6、网元规划结果汇总6312.4、带宽需求规划6312.4.1、媒

8、体流带宽需求6312.4.2、信令流带宽需求65附件:缩略语681、概述软交换网络是可以提供话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综合性、全开放的网络。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不断提升,软交换已成为传统电信运营商和新兴电信运营商共同关注的热点,其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如何规划和建设软交换商用网络,已成为各个电信运营商共同关注的焦点。1.1、软交换的概念下一代网络NGN的概念是广义的,一般泛指采用了比目前网络更为先进的技术或能够提供更先进业务的网络。NGN网络包含的内容很多,目前为大多数业内人士所接受的看法有:下一代网络采用光网络解决传输和大带宽交换问题;采用IP技术承载各种业务实现三网融合;采用MPLS实现

9、IP层和链路层的结合;采用软交换设备实现网络的核心控制功能。本文所规划的目标对象便是指以软交换为核心、采用多种接入手段、在分组网上为用户提供语音和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类型的下一代交换网络。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软交换网络将是传统的基于TDM的PSTN网络逐步向基于IP/ATM的分组网络的演进方向,是PSTN网与分组网融合的产物。软交换网络承载了原有PSTN网络的所有业务,又利用IP技术的新特性增加和增强了许多新业务,使得在新一代网络上提供语音、视频、数据等综合业务成为可能。相对于传统的电信网络,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采用标准协议的分层结构。软交换采用开放的网络架构,实现呼叫控制

10、与承载分离,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各部件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互联。 支持标准的业务开发接口。软交换是业务驱动的网络,标准的开发接口使业务真正独立于网络,能灵活方便地实现各种业务的提供,也使得软交换网络本身具有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竞争力。 采用统一的分组网络传送。软交换对话音和数据采用基于分组的传输模式,采用统一的IP协议,为各种通信网络的融合提供了方向。1.2、软交换网络规划电信规划是指为满足预期的需求和给出一种可以接受的服务等级,在恰当的地方、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费用提供恰当的设备。电信规划要在时间、空间、目标、步骤、设备和费用等六个方面,对未来做出一个合理的安排和估计。根据CCITT通信网

11、规划手册的有关定义,电信网规划可分成四大类: 战略规划:给出网络要遵循的基本结构准则。 实施规划:给出实现投资目的的特定途径。 发展规划:处理那些为适应目标所需要的装备的数量问题。 技术规划:处理那些为保证按所需要的服务质量运行而采用的设备选择 和安装方法。战略、实施、发展和技术等方面规划共同组成了电信网规划的整体。对电信运营商来说,电信网的规划工作必须完整地包括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才能全面有效地指导电信网的建设和发展。软交换网络规划是指对软交换业务网络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的确定,以及为实现目标而投入的物质资金和采用的解决方案。在软交换规模化商业应用到来之际,如何规划和

12、建设软交换网络,已成为中国电信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1.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对中国电信来说,软交换网络是一张和现网紧密结合的全新网络。从广义角度分析,软交换网络规划包括了广泛的内容:市场需求分析、业务模式定位和发展策略、组网方案、网络设备选型和配置、网络规模和容量测算、网络管理、建设投资方案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等,涵盖了战略、实施、发展和技术等各个方面。作为软交换网络应用技术系列软课题中的一个,“软交换商用网络规划方法”的研究重点在于提供一套软交换网络规划的思路和流程,给出实用的软交换网元容量、带宽配置的测算方法和参数,以及典型的软交换网络业务种类和模型,以便于各级规划人员可以以规划方法为基

13、础,结合本省(地市)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设计本省(地市)的软交换网络。其它涉及组网方案、网络运维管理等问题将由其它专门的软课题予以研究。需要指出的是,软交换在中国电信的引入将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随着相关技术的日臻成熟和体制标准的不断健全,软交换网络的规划方法也将逐步充实和完善。2、软交换网络规划原则软交换规划范围广泛,涉及网络的边缘、核心、业务等多个方面,可能有多种解决方案,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在规划过程中都应遵循如下一些基本原则:1 市场驱动原则业务市场需求的差异必将导致运营商网络建设的多样性,即使针对同一运营商在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模式和解决方案。因此在开展软交换网络

14、规划初期,必须明确引入软交换的目的、具体业务需求、计划采用的业务策略、预计达到何种目标等。2 投资有效性原则软交换网络建设应充分考虑投资与效益的均衡,注重投资成本的整体回报。在软交换网络的建设成本接近PSTN,并且承载网服务质量有保证的条件下,可考虑采用软交换组网来满足PSTN交换局点的退网、新建和扩容需求。3 可靠性原则软交换网络应通过系统和网络两个层面保证高可靠性。在网络规划时,软交换等核心设备设置应考虑系统的冗余备份;路由指向、带宽配置等方面应充分考虑故障切换的因素。4 标准支持原则软交换系统应支持所有相关的ITU标准,同时还应支持国内行业标准和中国电信自身的标准。具体协议包括H.248

15、、SIP及SIP-T、SCTP、M3UA、ISUP、TUP、CINAP、RADIUS、SNMP V2等,通过分析和测试以上协议得到典型信令协议参数。5 开放性原则软交换网络应具备开放接口,允许应用开发商调用业务构件,快速有效的开发新型的、灵活的、语音数据融合的业务。这些应用模块可以与IP业务相结合,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用户创建个性化的业务。6 业务稳定原则软交换网络将长期与传统PSTN网络共存,在规划网间互通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保证现有用户和业务不受影响,选择相对稳定、符合发展需要的网络组织方式。7 其它软交换网络应实现所有网元由统一的网管系统管理。软交换网络应提供综合计费能力。3、软交换网络规划内容

16、和流程3.1、规划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仅涉及到软交换体系的接入层面、控制层面和应用层面等,在实际软交换网络规划中,可能还需要考虑承载网、支撑系统等部分的规划。软交换网络规划涉及到业务预测、网元配置、带宽测算、资源规划等内容,大致可以归类为以下几个部分:1、确定计算模型:包括业务模型、设备模型、带宽计算参数等;l 业务模型指规划中软交换网络所提供业务的典型业务模型,对于话音业务包括单机话务量、长途比重、自局比重等参数,对于数据业务包括用户平均上网时长、忙时集中系数等参数。不同省(市)业务模型会有所不同,规划时应以各地实际情况为准。l 设备模型指规划中软交换网元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如忙时处理能力

17、、等效用户数、等效中继数量、端口类型和数量等。针对不同的网元设备,性能指标有所不同;不同厂家的设备,同一性能指标的具体数值也有所不同。具体规划时应广泛调研,得到具有普遍意义的参数体系。l 带宽计算参数指在测算软交换网络中的媒体流带宽和信令流带宽时所涉及到的参数,如CODEC种类和配置参数、协议交互消息个数、平均消息字节长度、打包方式和包头长度等。2、 业务预测:包括用户数预测、业务量预测、网络流量流向测算等;l 用户数和业务量预测是网络规划的基础。针对软交换网络承载的传统业务,如:话音、宽带等,可采用原有预测方法进行定量预测。对于软交换网络承载的新型综合业务,如:UPT/UC等,可按照客户群定

18、位不同采用渗透率等方法预测用户数,再配合一定的业务模型测算其业务量。l 网络流量流向测算是在业务量预测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原则将各地区的业务量摊分到各个网络节点/方向上。具体采用的分配方法可根据业务类型不同而采用双因子平衡法、重力法等。3、 确定网络组织原则:包括网络结构、网元设置、互联互通等;l 根据规划范围的不同,网络结构部分需要明确全网或省(地市)的软交换网络的层次结构(主要从软交换设备角度)。l 网元设置部分应根据组网需要、设备性能、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给出明确的各种网元的设置原则和门限。l 互联互通原则需要说明软交换网络与现有交换网、信令网、智能网、数据网等网络的互联点、互联原则

19、和可选互联方案等。4、 计算网络规模:包括网元数量、网元配置、带宽测算等;5、 资源规划:包括号码分配、号码分析、IP地址分配等内容。3.2、规划流程3.2.1、阶段性组织从规划工作的阶段划分,软交换网络规划可以分为规划准备阶段、规划编制阶段和规划执行跟踪阶段,具体如下:1、规划准备阶段规划的准备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工作:l 明确规划工作的目标、时限和范围;l 编制规划大纲,组建项目组;l 细化规划研究内容、方法和步骤;l 收集、整理已有的规划相关资料;l 开展规划所需的调研工作。规划准备阶段是规划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规划目标的确定往往对规划的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2、规划编制阶段规划编制

20、阶段是整个规划工作开展的核心部分,此阶段主要按照规划工作的需要,完成各部分的研究,编制规划初稿。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并修改完善的前提下,形成规划终稿。3、规划执行跟踪阶段跟踪规划在可研、设计和实施阶段所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方案,及时调整网络在建和现状资料,为下一年度(周期)的规划工作做好准备。规划执行的跟踪阶段是规划流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有助于使整个规划工作形成一个闭环流程,对于滚动性规划尤为重要。3.2.2、规划步骤对上述规划阶段进行细化,得到软交换网络规划的步骤,如下图所示。第一步 规划准备。包括对现有资料的整理和对规划所需要基础信息的收集。第二步 用户和业务预测。包括确定本次规划将涉及到哪几

21、种业务类型、每种业务的具体业务模型,然后进行业务用户数量的预测和业务量的预测。第三步 网络结构和网元规划。首先确定所规划软交换网络的网络结构,然后完成主要网元(包括软交换设备、媒体网关设备、信令网关设备等)设置方案,如:数量、覆盖区域、处理能力、备份方案等。这一阶段的主要依据是相关技术体制和规划建设原则。第四步 带宽规划。在第二步业务量预测基础上进行业务流量流向分配,分别测算媒体流带宽需求和信令流带宽需求,进一步对主要网元的端口类型和数量进行配置。这一阶段将输出对承载网的带宽需求矩阵。第五步 编号计划和IP地址分配。第六步 配套设施规划。在机架、机房面积要求基础上确定局址,并完成电源、空调等配

22、套设施的规划。第七步 投资效益分析。包括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社会效益评估等。图3-1 软交换网络规划步骤4、软交换典型组网模式软交换网络的体系框架在功能上可分为四个平面:接入层、传送层、控制层和业务层。如下图所示。图4-1 软交换网络体系架构其中,接入层通过各种接入手段将用户连接至网络,并将信息转换成为能够在网络上传递的信息格式;传送层则采用分组技术,提供一个高可靠性、具有服务质量保证、大带宽的统一综合传送平台;控制层主要涉及软交换相关的功能,完成业务逻辑的具体执行,其中包含路由、计费、认证、基本业务的提供、互通等功能;业务层是一个开放、综合的业务接入平台,主要负责业务逻辑的相关处理,如业

23、务生成、业务逻辑定义和业务编程接口以及业务管理功能等。根据软交换网络所替代的PSTN功能和提供业务的类型划分,可以分为长途/汇接组网(替代PSTN的长途局和汇接局,提供中继话音业务)和本地组网(替代PSTN的端局,提供本地话音业务,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提供综合业务)。在实际全国或省(市)软交换组网时,很可能是多种基本组网方式的组合或综合。下面分别对这些典型的软交换组网模式进行简要介绍。4.1、长途/汇接组网方案所谓“长途/汇接组网”是指软交换替代传统电话网中的汇接层面交换机,向用户提供长途话音业务或本地话音汇接时的组网方式。根据所替代汇接层交换机层面的不同,可以有长途层面的应用和本地汇接层面的应用

24、。1、网络组织方案长途/汇接组网的示意如图4-2所示,主要涉及的网元设备包括软交换、中继媒体网关(TG)、信令网关(SG),以及应用服务系统等。图4-2 软交换长途/汇接组网示意图软交换作为核心控制设备,主要完成呼叫连接、路由选择、号码存储和翻译、呼叫鉴权、计费等功能;中继媒体网关在软交换的控制下,主要完成语音编解码、传真编解码、协议转换、回声抑制、静音检测和压缩等功能;信令网关在软交换控制下,主要完成与PSTN网络的信令协议转换。长途/汇接组网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软交换网络在与PSTN互通时只涉及到局间信令和PCM中继互通,互通层面相对较高,技术比较成熟。2、基本业务定位软交换的长途/汇接组网

25、,可以提供的主要业务类型包括:l 现有长途电话网提供的业务:包括所有基本业务、补充业务和ISDN业务等。其中,长途IP分流是最基本和主要的业务。l 与传统智能网互通的业务:通过INAP协议,软交换可以实现与智能网SCP的互通,提供卡类、800等智能网业务。4.2、本地组网方案软交换本地组网方案即利用软交换技术替代现有的本地电话网,并为宽带ADSL和LAN用户提供话音以及其他增值业务的解决方案。本地组网方案的典型应用场合包括小区、企业、校园和IP公话等。4.2.1 小区解决方案1、网络组织方案小区建设方案中,面向不同的业务需求可采用多种接入解决方案:方案一:软交换接入网关接入网关设备可放置于小区

26、的中心机房,通过同一平台为用户提供综合的窄带话音接入和宽带接入。目前接入网关能提供多种的接入方式,包括Z接口、BRI接口、PRI接口、V5接口、ADSL接口等。如下图所示。图4-3 软交换小区解决方案一(示意图)这种方案主要针对普通的新建住宅小区,既满足了用户的话音业务需求,也可以满足部分用户的宽带通信需求。网络组织的优点是简单、灵活,可根据小区用户对各种业务的需求量来灵活配置接入网关的用户接口板卡。方案二:软交换IADSIP终端这种方案主要针对楼宇内有综合布线系统的小区。IAD设备可以提供多种类型的用户接口,如Z接口、以太网接口以及语音数据的综合接口等;SIP终端可与软交换应用服务器相配合,

27、完成语音、数据和视频等业务。如下图所示。图4-4 软交换小区解决方案二(示意图)通常IAD具有以太网交换机的功能,它既能为用户提供话音业务,也能为用户提供宽带业务,用户也可以选择安装SIP硬终端或SIP软终端。SIP硬终端可直接接入到局域网为用户提供语音业务和增值业务;SIP软终端(PC机)配合耳机和麦克能为用户提供语音业务,如果配上摄像头还能为用户提供视频通信业务。此组网方案的主要优点是能提供丰富多彩的业务,包括窄带话音业务和宽带数据业务,还能提供多媒体业务和用户自定义业务等。2、基本业务定位软交换网络提供的业务分为基本业务和增值业务两大类:基本业务包括PSTN业务、IN业务、拨号上网业务、

28、宽带接入业务等;增值业务包括点击拨号、主叫号码呼叫前转、语音聊天室、统一号码、视频会议、VOD等。对于高档住宅小区,宽带业务、一些新业务和个性化业务具有市场需求,在推广基本业务的同时可在增值业务方面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对于普通的住宅小区,话音业务仍将是未来几年业务发展的重点。4.2.2 企业解决方案企业用户的通信特点是对话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同时存在大量的需求,而采用软交换的综合解决方案比原来的“PSTN网络数据网络”的方案更具有优势:不仅能提供语音和数据基本业务,而且还能提供传统语音与Internet相结合的增值新应用,这不但可全面提高企业客户的通信效率和灵活性,还可以简化企业网络的结构,减少网络

29、投入和维护工作。1、网络组织方案企业内部通常都已建成局域网,可通过IAD提供语音与数据业务的综合接入,并提供SIP软终端和硬终端的接入。企业大客户组网建议采用“软交换IADSIP终端”的组网方式,如下图所示。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单位,也可直接通过“IADADSL接入”的方式实现综合通信需求。目前IAD的端口容量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图4-5 软交换企业解决方案示意图2、基本业务定位满足集团和企业客户的通信需求是软交换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满足大客户各地分支机构的WAC需求、更方便的发起电话会议、有效地把通讯业务与已有IT办公系统相结合,成为各大运营商关注的重点。l

30、WAC业务:可为企业用户提供语音与数据的综合接入,其最大的优势是可以为企业组建包括多种终端类型的广域CENTREX业务。l UPT业务:用户只需公布一个号码(自设置多个固话、PHS、GSM号码),其他人即可与之联系。l 企业统一通信业务:结合话音和Internet的综合通信方案集合。l Web 800业务4.2.3 校园解决方案校园通信的需求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特别是201电话、IC卡公话以及新兴的IP公话。目前院校普遍都连接CERNET网络,很多学校实现宽带到宿舍。 1、网络组织方案校园解决方案的组网模型如下图4-6所示,用户终端(包括IP电话、PC软终端、IAD设备)接入到校园网上,校园信息

31、管理中心可提供视频点播、监控台、WWW等数据业务。软交换设备完成对校园用户语音业务的呼叫控制,并通过信令网关和中继网关与PSTN网互通。图4-6 软交换院校解决方案示意图由于校园用户的话音需求具有多样性,其解决方案也具多样化。可以通过增加IP话务台,结合软交换和IAD话音终端提供IP Centrex解决方案;通过软终端方式在PC上加载相应的软件,再配合耳机和话筒,提供话音和新兴增值业务;基于IP智能终端,配合应用服务器和媒体资源服务器,提供话音、电子邮件、短信、语音邮箱、信息点播等IP多媒体公话业务。4.2.4 公话解决方案1、网络组织方案随着中国电信LAN接入资源逐步渗透到宾馆、写字楼、小区

32、、火车站、飞机场及校园内,可充分利用LAN接入的剩余资源(包括IP地址、交换机、路由器等)推广软交换智能公话或多媒体公话等业务,并且在对公话需求量大的小区或校园内推广软交换公话超市。图4-7 软交换公话解决方案示意图2、基本业务定位软交换公话在提供现有公话可提供的普通公话、VOIP长途公话业务的同时,还可以提供部分软交换增值业务。5、软交换业务类型和典型业务模型5.1、业务种类软交换网络由于其控制和承载分离、业务和控制分离的架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业务种类,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目前PSTN网络就可以提供的业务,如:长途中继话音业务、本地话音业务、补充业务、PSTN增值业务、智能网业务等

33、;另一类是网络融合而产生的新型增值业务,如:IP Centrex业务、UPT业务、UC企业统一通信业务、点击类(点击拨号、点击传真、点击会议等)业务等。对于第一类业务,已经有可参考的业务流程和设备要求,下面主要对新型增值业务进行描述:l IP Centrex业务:广域虚拟集中用户交换业务,利用IP网络的广覆盖能力,向办公地点分散的集团用户提供逻辑专网(虚拟网),以便集团用户在网内解决日常通信需求。与传统基于智能网方式提供的WAC业务相比,基于软交换网络的IP Centrex业务能够实现普通POTS终端、可视电话终端、PC软终端之间的短号互拨及其它增值业务能力。l UPT业务:也称一号通业务,指

34、用户通过一个通信号码(可以是真实的或者虚拟的),按照事先确定的条件,将所拥有的所有通信手段关联起来。与传统智能网实现方式相比,基于软交换网络实现方式所涵盖的通信手段更加丰富。l 企业统一通信业务:UC业务是把基于存储转发的IT系统与基于呼叫连接的通信系统结合起来,发挥双方的各自优点,即IT系统的易用性和通信系统的实时性。UC业务的业务特性主要包括:呼叫控制类、智能通信类、统一消息类、业务自助类、呈现类等。l 点击类业务:当用户通过PC终端上网浏览时,可通过页面上的按钮发起电话、发送传真或者召开视频会议。点击类业务非常适合B2C类的电子商务模式,可重点面向高端商业客户进行推广。除了以上分类方法外

35、,按照软交换的业务数据流特征可分为会话业务、流业务、交互类业务及后台类业务。会话类业务包括语音业务及视频电话;多媒体数据流为典型的流业务;交互类业务如网络浏览及网络游戏等;后台类业务如后台进行的Email下载业务等。5.2、典型业务参数业务参数与运营中采取的经营策略和消费群的用户行为密切相关。软交换业务的用户群基本来源于传统PSTN用户及互联网业务用户,软交换业务模型中的参数相对于传统PSTN业务参数及互联网业务参数有一定的继承性。对于新型的增值业务,其业务模型需要在大规模应用后,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得到。下面是现阶段对于典型业务的建议参考模型。l 会话类业务模型参数BHCA单机话务量(Erl)

36、平均占线时长(S)激活因子话音业务0.840.020.1700.50.6视频电话0.30.011400.50.6注:话音业务的忙时话务量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用户群确定。针对普通大众用户单机话务量可取定在0.020.06erl,对于大客户单机话务量可取定0.1erl左右。l 增值业务模型参数BHCA渗透率单机话务量(Erl)平均占线时长(S)IP Centrex53%5%0.170UC业务51%3%0.170注:IP Centrex和UC业务的渗透率是指在大客户中的比例。6、软交换网络网元规划本章分别给出软交换设备、中继媒体网关、信令网关、接入网关、IAD、媒体资源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路由服务器

37、等软交换网络中的主要网元设备的规划方法和典型参数。6.1、软交换设备软交换是多种逻辑功能实体的集合,是软交换体系提供话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呼叫控制和处理功能的核心设备,也是目前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演进的主要设备。软交换主要完成呼叫控制、媒体网关接入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功能。6.1.1、性能要求根据技术体制要求,软交换设备处理能力应达到350万BHCA以上。软交换除了支持必备的语音业务外,还应该支持多媒体业务以及上述业务相关的补充业务、智能业务等。软交换设备应具备端局替代、长途/汇接替代等多种功能。6.1.2、设置原则作为软交换网络的核心设备,软交换的设置应便于业务开展、

38、网络演进、维护管理,并注重安全可靠性。依据相关体制规范和现有设备情况,软交换设备实际组网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软交换宜采用大容量、少局所的设置原则。(2) 软交换设置应采用平面组网方式,软交换设备之间采用逻辑网状网连接,没有层次之分。(3) 在建设初期软交换可以大区为单位进行建设,随着业务量的发展逐步过渡到以省或者省内区域中心为单位进行建设。(4) 软交换设备处理能力的配置应按照需求除以70%考虑冗余。(5) 现阶段,软交换设备的处理能力上限可按照350万BHCA考虑。(6) 从安全性角度考虑软交换可成对设置,应放置在自然灾害较少、供电可靠、便于维护管理的不同城市或同城市有相当距离的两个建

39、筑物内,采用主备用或两套软交换相互备用的工作方式。所谓主备用是指正常时只运行一套软交换设备,另一套备用;当主用软交换设备故障时,由备用软交换接管业务。所谓互为备用是指正常时两套软交换都运行,但每套都预留一定冗余作为另一套的备用,当其中一套故障时由另一套接管业务。6.1.3、容量测算各运营商规划软交换网络时,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依据业务需求计算软交换设备的处理能力,以便合理部署和配置软交换设备。1、等效用户数方法软交换设备均有等效用户数规模的指标,一般是指采用H.248/MGCP/SIP等协议接入软交换的终端用户数规模。根据软交换组网所覆盖的地理区域、用户分布等特点,可基本预测估算出规划期内用户规

40、模,从而大致估算所需软交换设备个数。例如,某软交换设备的本地最大容量可同时支持100万用户和12万中继,长途最大容量可支持30万中继;业务需求为150万用户。则在端局层面设置软交换设备时,大约需要划分为两个域,设置2套软交换设备。可根据用户和业务的重要程度,决定是否需要冗灾备份方案,并根据容量选择两套软交换采用主备用备份还是互为备份。反过来,也可根据所预测的用户数规模来选择合适容量大小的软交换设备配置。软交换设备对H.248/MGCP/H.323/SIP协议所支持的等效用户数是不一样的,一般H.248和MGCP比较接近,而对SIP用户支持的数量相对较小,所以更科学合理的预测必需考虑不同接入终端

41、(协议)方式下的用户数规模。各厂家软交换设备对各种信令协议都有一个支持用户数上限,可根据这些上限数值简单推算出该设备对不同协议处理的资源消耗的比例关系,即可折算出一个SIP、H.323、MGCP用户分别等效多少个H.248用户。例如,某软交换设备的H.248/MGCP/H.323/SIP协议的最大支持用户数分别是100/100/80/30,则一个MGCP/H.323/SIP用户分别等效于1/1.25/3.3个H.248用户。采用等效用户数指标来估算软交换的处理容量,适用于预规划或规划初期,重点在于对软交换覆盖区域的划分、软交换数量的初步估算。2、BHCA需求测算BHCA是衡量软交换处理能力的重

42、要指标,一般情况下也是设备的受限指标,因此可以作为规划软交换设备的主要考虑因素。软交换网络可支持的基本话音业务和增值业务,对软交换的BHCA处理能力要求存在差异。以下分别介绍:(一)基本话音业务软交换设备对不同信令协议(H.248/MGCP/SIP)的呼叫控制,由于处理信令流程、数据库操作等差异而导致处理资源消耗不同,对软交换BHCA的需求量也不完全相同。但不管采用何种信令协议,其单位呼叫过程所对应的BHCA计算方法是基本一样的,只是SIP呼叫所对应的一次BHCA需求与H.248呼叫所对应的一次BHCA并不完全等效,两者之间有一个折算系数,基本如“等效用户数方法”所阐述的对应关系。l 单位用户

43、的BHCA需求单位用户的通话对软交换的BHCA需求基本测算公式为:BHCA UserErl * 3600 / TimePerCall 其中,UserErl 单机话务量,单位:Erl TimePerCall 平均占线时长,单位:秒l 软交换组网的BHCA需求在实际软交换组网时,必需考虑话务量分布和软交换服务域的特性。以下仅以H.248协议为对象,以软交换长途中继组网方案为例,通过预测软交换组网话务量来精确测算对软交换设备BHCA的需求。图6-1 软交换长途中继组网软交换设备不仅要负责软交换服务区域内MG之间的呼叫控制连接,还要负责域间MG的呼叫控制连接。BHCA容量计算前,必须明确服务区域内MG

44、的数量和所有MG之间的业务量流量流向矩阵,这是计算的前提。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域”在这里是指“软交换服务区域”,特指一套软交换所覆盖的区域。域内呼叫指主叫和被叫同在一个软交换服务区域,域间呼叫指主叫和被叫位于两个软交换服务区域。(1)域内MG设备之间业务量所需要的处理能力需求IntraNum 域内MG设备之间的呼叫需消耗域内MG的两个端口。(2)域间MG设备之间业务量所需要的处理能力需求InterNum域间MG设备之间的呼叫只消耗域内MG的一个端口。(3)软交换设备的BHCA需求软交换设备必须为软交换服务域内的MG设备提供所有包括域内和域间的呼叫连接控制,其BHCA需求为:BHCA = Int

45、raNum / 2 + InterNum考虑到域内呼叫的两个MG之间业务量都分别计算了来话和去话(话务量等于计算了两次),所以在测算BHCA时必需除以2;而域间的话务量统计则不存在计算两次的问题。(二)增值业务应用软交换除了基本话音外,还支持大量的增值业务应用。由于增值业务比普通话音需要更多的信令交互或数据库操作,其所对应的BHCA需求比普通话音BHCA需求占用的资源会更大些。通过对设备厂商的广泛调研和试验网的基本测试,得到典型增值业务BHCA需求与普通话音BHCA需求的等效换算关系推荐值。具体如下表所示。表6-1 增值业务与普通话音业务的BHCA需求换算关系业务类型BHCA等效需求普通话音1

46、WAC4.5UPT4.5UC4.5视频会议2PINT16.2、中继媒体网关设备中继网关在IP网络和传统PSTN网络之间提供媒体映射和代码转换功能,即终结电路交换网络设施(中继线路等),将媒体流分组化并在IP网络上传输,也可以反过来在IP网络去往PSTN的方向上执行媒体转换的功能。一般地,中继媒体网关设备应具备语音处理功能、资源控制功能、QoS管理功能等。中继网关PSTN侧采用数字中继接口,分组网侧采用以太网接口。1、性能要求目前相关规范中对于中继媒体网关与容量相关的性能指标尚没有明确规定,根据主要厂家的情况汇总,一般可采用处理能力、等效用户数、PSTN侧端口数量、分组网侧端口数量、吞吐量等指标来衡量。在一定话务模型的基础上,可采用等效用户数、PSTN侧端口数量作为网元设置的考虑因素。典型的中继媒体网关等效用户数在1.5万3万之间,小容量的TG等效用户约几百户,大容量的TG等效用户可达7万户。典型中继媒体网关的PSTN侧端口数量差异比较大,从十几个E1到上千个E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