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联通MSTP测试方案(华为).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38565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联通MSTP测试方案(华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四川联通MSTP测试方案(华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四川联通MSTP测试方案(华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四川联通MSTP测试方案(华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四川联通MSTP测试方案(华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联通MSTP测试方案(华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联通MSTP测试方案(华为).doc(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川联通MSTP测试方案目 录1.测试环境11.1.测试仪表11.2.设备配置11.2.1.设备基本配置11.2.2.基本组网方案12.MSTP设备的以太网业务透传功能测试22.1.1.最小帧长度测试22.1.2.最大帧长度测试22.1.3.异常帧检测32.1.4.自协商功能测试42.1.5.入流量控制功能测试52.1.6.出流量控制功能测试62.1.7.VLAN支持的ID范围72.1.8.以太网帧格式测试82.1.9.统计计数功能测试82.1.10.带宽可配功能测试92.1.11.多径传输功能测试102.1.12.用户安全隔离功能测试112.1.13.吞吐量测试122.1.14.时延测试13

2、2.1.15.映射颗粒验证142.1.16.背靠背测试152.1.17.过载丢包率测试162.1.18.长期丢包率测试173.多分支网元到中心网元的以太网业务汇聚功能测试173.1.1.MSTP设备SDH侧最大端口数173.1.2.FE到FE的汇集(吞吐量)204.以太网以太网二层交换功能和性能测试214.1.1.最小帧长度测试214.1.2.最大帧长度测试224.1.3.异常帧检测224.1.4.自协商功能测试234.1.5.单播帧处理测试244.1.6.广播帧处理测试254.1.7.MAC地址动态学习功能测试264.1.8.MAC地址静态学习功能测试274.1.9.MAC地址学习速度测试2

3、74.1.10.MAC地址老化时间测试284.1.11.MAC地址表容量测试295.QoS能力验证测试305.1.1.用户带宽分配管理用户数据速率限制测试305.1.2.用户带宽分配管理业务分类能力(CoS)测试316.LCAS功能测试326.1.1.LCAS功能测试VC3 LCAS动态增加虚级联的容量326.1.2.LCAS功能测试VC3 LCAS动态减少虚级联的容量336.1.3.LCAS功能测试VC3 LCAS虚级联保护和恢复346.1.4.LCAS功能测试VC12 LCAS动态增加虚级联的容量356.1.5.LCAS功能测试VC12 LCAS动态减少虚级联的容量366.1.6.LCAS

4、功能测试VC12 LCAS虚级联保护和恢复377.华为公司特色测试387.1.MPLS标签动作及各种报文格式测试387.2.基于MSTP设备的MPLS应用测试397.2.1.MSTP设备以透传方式联接MPLS网络397.2.2.MSTP设备构建MPLS网络实现EvPL业务1,构建用户虚拟私有网络407.2.3.MSTP设备构建MPLS网络实现EvPL业务2,构建用户私有虚拟网络417.2.4.MSTP设备构建MPLS网络实现EvPLan业务,构建用户私有虚拟网络427.2.5.利用MPLS标签实现以太网虚拟专网业务(EVPLAN)和以太虚拟专线业务(EVPL)通道共享437.2.6.LCAS功

5、能测试VCG部分成员配置在SDH保护时隙时的保护与恢复437.2.7.LPT功能测试447.2.8.VLAN嵌套应用测试457.2.9.VLAN翻译功能测试478.MSTP对接测试项目488.1.1.1000 数据单板与500 数据单板对接功能测试481. 测试环境1.1. 测试仪表仪表名称型号数量(台)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SMARTBITS6001光功率计OLP-18B11.2. 设备配置1.2.1. 设备基本配置设备名称备注STM-1/STM-4设备2套STM-16设备1套STM-1设备1套1.2.2. 基本组网方案M1000M1000M3000STM-4 RINGM500图 1 测试组网图

6、2. MSTP设备的以太网业务透传功能测试2.1.1. 最小帧长度测试2.1.1.1. 定义 设备所能够处理的最小的帧长度。2.1.1.2. 测试配置图 2 测试组网图2.1.1.3. 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配置被测设备正常业务;c) 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对发送帧长度从大到小调节,直到找到设备能够正常处理的最小帧长度;d) 记录测试结果。 2.1.1.4. 预期测试结果支持最小帧长度64字节2.1.1.5. 测试结果2.1.2. 最大帧长度测试2.1.2.1. 定义 设备所能够处理的最大的帧长度。2.1.2.2. 测试配置图 3 测试组网图2.1.2.3. 操作步骤a) 如上

7、图连接测试配置; b) 配置被测设备正常业务;c) 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对发送帧长度从小到大调节,直到找到设备能够正常处理的最大帧长度;d) 记录测试结果。 2.1.2.4. 预期测试结果支持最大帧长度9600字节2.1.2.5. 测试结果2.1.3. 异常帧检测2.1.3.1. 定义 异常帧是指各种不符合要求的帧,如CRC错帧、Alignment错帧、超长帧、超短帧等。2.1.3.2. 测试配置图 4 测试组网图2.1.3.3. 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配置被测试设备正常业务。 c) 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设置,在正常数据流中按一定比例插入各种异常帧,进行发送。 d) 记录

8、被测试设备在各种异常帧插入比例下的工作情况以及对异常帧的处理情况。 2.1.3.4. 测试结果2.1.4. 自协商功能测试2.1.4.1. 定义 自协商功能允许一个网络设备能够将自己所支持的工作模式信息传达给网络上的对端,并接受对方可能传递过来的相应信息。双方最终协商一个两端都支持的最优端口工作方式来进行通信。2.1.4.2. 测试配置图 5 测试组网图2.1.4.3. 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配置被测设备和分析仪的对应端口为自协商工作模式。 c) 观察双方的协商结果,通过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收发数据,验证结果。 d) 配置被测设备的以太网接口为自协商工作模式,数据网络性能分析

9、仪的对应端口为非自协商工作模式。 e) 观察双方的协商结果,通过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收发数据,验证结果。 f) 配置被测设备的以太网接口为非自协商工作模式,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的对应端口为自协商工作模式。 g) 观察双方的协商结果,通过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收发数据,验证结果。2.1.4.4. 预期测试结果被测试端口测试端口测试结果自协商自协商100M全双工自协商10M半双工10M半双工自协商10M全双工10M半双工自协商100M半双工100M半双工自协商100M全双工100M半双工2.1.4.5. 测试结果2.1.5. 入流量控制功能测试2.1.5.1. 定义在全双工以太网链路上一般采用PAUSE功

10、能来实现流量控制。防止瞬时过载导致缓冲区溢出时不必要的帧丢弃。 2.1.5.2. 测试配置图 6 测试组网图2.1.5.3. 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配置被测设备正常业务。 c) 设置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的发送PAUSE帧。 d) 查看被测设备对PAUSE帧的处理情况,在数据网络分析仪的接收端是否收到PAUSE帧。2.1.5.4. 测试结果2.1.6. 出流量控制功能测试2.1.6.1. 定义在全双工以太网链路上一般采用PAUSE功能来实现流量控制。防止瞬时过载导致缓冲区溢出时不必要的帧丢弃。2.1.6.2. 测试配置图 7 测试组网图2.1.6.3. 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

11、测试配置。 b) 配置被测设备正常业务。 c) 设置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的发送流量大于当前设备配置带宽。 d) 查看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的接收端口是否短期内没有丢包,以及发送流量的端口是否收到被测设备回送的PAUSE帧。 2.1.6.4. 注意事项需要将分析仪的流控功能使能。2.1.6.5. 测试结果2.1.7. VLAN支持的ID范围2.1.7.1. 定义大多设备采用以太网帧中的VLAN域来实现一定的功能。该域的ID值有一定的范围。 2.1.7.2. 测试配置图 8 测试组网图2.1.7.3. 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配置被测设备VLAN业务。 c) 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发送VL

12、AN_ID在一定范围的数据包。 d) 查看被测设备是否能够处理ID在指定范围内的VLAN帧。2.1.7.4. 测试结果2.1.8. 以太网帧格式测试2.1.8.1. 定义以太网有多种帧格式,对于以太网设备来说,至少应该能够识别处理802.3格式的帧和以太网II型帧。 2.1.8.2. 测试配置图 9 测试组网图2.1.8.3. 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配置被测设备正常业务。 c) 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分别发送各种格式的以太网帧。 d) 查看被测试设备处理情况。2.1.8.4. 测试结果2.1.9. 统计计数功能测试2.1.9.1. 定义统计计数是指被测设备对端口接收和发送的以太

13、网帧的各种情况的计数。如接收帧总数,接收CRC错帧数,接收超长帧数等。2.1.9.2. 测试配置图 10 测试组网图2.1.9.3. 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配置被测试设备正常业务。 c) 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按照要求发送一定的数据帧。 d) 查询被测设备接收和发送的各种情况帧的统计数据。2.1.9.4. 测试结果2.1.10. 带宽可配功能测试2.1.10.1. 定义根据接入业务量的大小,来配置相应的传输带宽。保证传输带宽的充分利用。2.1.10.2. 测试配置图 11 测试组网图2.1.10.3. 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配置被测试设备正常业务。设置传输带

14、宽为M个VC-N颗粒。 c) 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吞吐量测试设置。 d) 执行吞吐量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e) 改变N的值,重复上一步骤。2.1.10.4. 测试结果2.1.11. 多径传输功能测试2.1.11.1. 定义同一以太网业务的映射颗粒可以分布在多个不同的网元路径上进行传输。便于充分利用传输的多余带宽。2.1.11.2. 测试配置图 12 测试组网图2.1.11.3. 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配置被测设备1的业务颗粒分别经由路径1,路径2到达被测设备3。 c) 控制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发送数据业务。 d) 分析是否2端口能够完整接收1端口发送的业务。 2.1.11

15、.4. 注意事项多径传输在一定的时延要求下进行。2.1.11.5. 测试结果2.1.12. 用户安全隔离功能测试2.1.12.1. 定义一个设备上的几个端口之间的业务能够完全隔离,不能互相访问2.1.12.2. 测试配置图 13 测试组网图2.1.12.3. 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配置被测试设备隔离业务1与2。 c) 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发送数据业务。 d) 对接收的业务进行分析,是否1与2业务分开。 2.1.12.4. 测试结果2.1.13. 吞吐量测试2.1.13.1. 定义被测设备不丢包的最大速率。2.1.13.2. 测试配置图 14 测试组网图2.1.13.3. 操作

16、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配置被测试设备正常业务。 c) 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吞吐量测试设置。 d) 测试采用7个典型字节:64,128,256,512,1024,1280,1518。 e) 测试允许的丢包率设置为0%,分辨率设置为0.1%。 f) 测试时间设置为10秒。 g) 执行吞吐量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2.1.13.4. 测试结果2.1.14. 时延测试2.1.14.1. 定义a) 对于存储转发设备来说,时延指输入帧的最后一位到达输入端口,到该帧的第一位出现在输出端口的时间间隔。 b) 对于位转发设备来说,时延指输入帧的第一位到达输入端口到该帧的第一位出现在输出端口的时

17、间间隔。 2.1.14.2. 测试配置图 15 测试组网图2.1.14.3. 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配置被测试设备正常业务。 c) 对数据网络分析仪进行时延测试设置。 d) 测试采用7个典型字节:64,128,256,512,1024,1280,1518。 e) 测试的流量设置为90%吞吐量。 f) 测试时间设置为10秒。 g) 执行时延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2.1.14.4. 注意事项a) 该项测试在吞吐量测试后执行。 b) 根据设备选用的转发模式记录相应结果数据。 c) 被测设备间要用尽可能短的光纤相连,以减少测试误差。 2.1.14.5. 测试结果2.1.15. 映射

18、颗粒验证2.1.15.1. 定义被测设备将以太网业务映射到SDH的最小带宽单元VC-N。2.1.15.2. 测试配置图 16 测试组网图2.1.15.3. 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配置被测试设备正常业务。设置以太网业务映射到SDH的带宽为最小带宽单元VC-N。 c) 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吞吐量测试设置。 d) 执行吞吐量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2.1.15.4. 测试结果2.1.16. 背靠背测试2.1.16.1. 定义长度固定的数据包以最小间隔的速率(即对应介质的最大速率)向设备发包,不丢包的最大数目。 2.1.16.2. 测试配置图 17 测试组网图2.1.16.3.

19、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配置以太网板卡使用最小映射颗粒。 c) 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背靠背测试设置。 d) 测试采用7个典型字节:64,128,256,512,1024,1280,1518。 e) 测试的流量设置为线速。 f) 测试时间设置为10秒。 g) 执行背靠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2.1.16.4. 测试结果2.1.17. 过载丢包率测试2.1.17.1. 定义在一稳定的流量下,由于设备的资源缺乏(例如设备上行带宽不足)等原因,导致不能被转发的流量所占的百分数。表现了设备在超负荷情况下的转发能力。 2.1.17.2. 测试配置图 18 测试组网图2.1.17.3.

20、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配置被测试设备正常业务。 c) 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丢包率测试设置。 d) 测试采用7个典型字节:64,128,256,512,1024,1280,1518。 e) 测试的流量以吞吐量为起点,递增到100流量,步长为10%。 f) 测试时间设置为10秒。 g) 执行丢包率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2.1.17.4. 测试结果2.1.18. 长期丢包率测试2.1.18.1. 定义在正常负荷的情况下,设备长时间(12小时)运行下的丢包性能。 2.1.18.2. 测试配置图 19 测试组网图2.1.18.3. 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b) 配置被测

21、试设备正常业务;c) 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发送等于吞吐量90%的固定流量;d) 测试持续12小时,记录丢包结果。2.1.18.4. 注意事项该项测试在吞吐量测试后执行。2.1.18.5. 测试结果3. 多分支网元到中心网元的以太网业务汇聚功能测试3.1.1. MSTP设备SDH侧最大端口数3.1.1.1. 定义设备SDH侧最大端口数等效为传输网中中心网元允许接入的最大分支网元数,即最大汇聚比。3.1.1.2. 测试配置图 20 理论测试组网图图 21 简化测试组网图3.1.1.3. 操作步骤(理论测试)a) 按理论测试图连接测试配置。 b) 配置被测设备1至N到被测设备N+1的汇聚以太网业务,N

22、为设备的SDH侧最大端口数,即为允许接入的最大网元数。 c) 控制数据网络分析仪向被测设备1至N发送不超过其上行带宽的数据流,数据流应能被被测设备N+1正确接收。 d) 从数据网络分析仪的N+1端口接收来自被测设备1至N的数据流,查看N+1端口的接收数据流量是否等于1至N端口发送数据流量之和。 e) 加大1端口到N+1端口的数据流量直到超出其上行带宽,查看是否其它端口到N+1端口的业务不受影响。 f) 控制数据网络分析仪向被测设备N+1发送不超过其上行带宽的数据流,数据流应能被被测设备1至N正确接收。 g) 从数据网络分析仪的1至N端口接收来自被测设备N+1的数据流,查看1至N端口的接收数据流

23、量之和是否等于N+1端口发送数据流量。h) 加大N+1端口到1端口的数据流量直到超出其上行带宽,查看是否N+1端口到其它端口的业务不受影响。3.1.1.4. 操作步骤(简化测试)a) 按简化测试图连接测试配置。 b) 配置被测设备1的1至N端口到被测设备2的1端口的汇聚以太网业务,N为设备的SDH侧最大端口数,即为允许接入的最大网元数,此处等效为端口数,如果被测设备的以太网板的端口数不足N,可以采用增加以太网板来满足。 c) 控制数据网络分析仪向被测设备1的1至N端口发送不超过其上行带宽的数据流,数据流应能被被测设备2正确接收。 d) 从数据网络分析仪的N+1端口接收来自被测设备1的1至N端口

24、的数据流,查看N+1端口的接收数据流量是否等于1至N端口发送数据流量之和。 e) 加大数据网络分析仪1端口到N+1端口的数据流量直到超出其上行带宽,查看是否其它端口到N+1端口的业务不受影响。 f) 控制数据网络分析仪向被测设备2的1端口发送不超过其上行带宽的数据流,数据流应能被被测设备1的1至N端口正确接收。 g) 加大N+1端口到1端口的数据流量直到超出其上行带宽,查看是否N+1端口到其它端口的业务不受影响。3.1.1.5. 测试结果3.1.2. FE到FE的汇集(吞吐量)3.1.2.1. 定义被测设备不丢包的最大速率。3.1.2.2. 测试配置图 22 测试组网图3.1.2.3. 操作步

25、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配置被测试设备正常汇聚业务。c) 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吞吐量测试设置。 d) 测试采用7个典型字节:64,128,256,512,1024,1280,1518。 e) 测试允许的丢包率设置为0%,分辨率设置为0.5%。 f) 测试时间设置为10秒。 g) 执行吞吐量测试,记录测试结果。3.1.2.4. 测试结果4. 以太网以太网二层交换功能和性能测试4.1.1. 最小帧长度测试4.1.1.1. 定义 设备所能够处理的最小的帧长度。4.1.1.2. 测试配置图 23 测试组网图4.1.1.3. 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配置被测设备正常业务

26、;c) 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对发送帧长度从大到小调节,直到找到设备能够正常处理的最小帧长度;d) 记录测试结果。 4.1.1.4. 预期测试结果支持最小帧长度64字节4.1.1.5. 测试结果4.1.2. 最大帧长度测试4.1.2.1. 定义 设备所能够处理的最大的帧长度。4.1.2.2. 测试配置图 24 测试组网图4.1.2.3. 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配置被测设备正常业务;c) 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对发送帧长度从小到大调节,直到找到设备能够正常处理的最大帧长度;d) 记录测试结果。 4.1.2.4. 预期测试结果支持最大帧长度9600字节4.1.2.5. 测试结果4.1.

27、3. 异常帧检测4.1.3.1. 定义 异常帧是指各种不符合要求的帧,如CRC错帧、Alignment错帧、超长帧、超短帧等。4.1.3.2. 测试配置图 25 测试组网图4.1.3.3. 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配置被测试设备正常业务。 c) 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设置,在正常数据流中按一定比例插入各种异常帧,进行发送。 d) 记录被测试设备在各种异常帧插入比例下的工作情况以及对异常帧的处理情况。 4.1.3.4. 测试结果4.1.4. 自协商功能测试4.1.4.1. 定义 自协商功能允许一个网络设备能够将自己所支持的工作模式信息传达给网络上的对端,并接受对方可能传递过来

28、的相应信息。双方最终协商一个两端都支持的最优端口工作方式来进行通信。4.1.4.2. 测试配置图 26 测试组网图4.1.4.3. 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配置被测设备和分析仪的对应端口为自协商工作模式。 c) 观察双方的协商结果,通过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收发数据,验证结果。 d) 配置被测设备的以太网接口为自协商工作模式,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的对应端口为非自协商工作模式。 e) 观察双方的协商结果,通过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收发数据,验证结果。 f) 配置被测设备的以太网接口为非自协商工作模式,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的对应端口为自协商工作模式。 g) 观察双方的协商结果,通过数据网络性

29、能分析仪收发数据,验证结果。4.1.4.4. 预期测试结果被测试端口测试端口测试结果自协商自协商100M全双工自协商10M半双工10M半双工自协商10M全双工10M半双工自协商100M半双工100M半双工自协商100M全双工100M半双工4.1.4.5. 测试结果4.1.5. 单播帧处理测试4.1.5.1. 定义单播帧是指具有唯一确定的目的地址的MAC帧。4.1.5.2. 测试配置图 27 测试组网图4.1.5.3. 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使用分析仪向被测端口1发送目的MAC地址为端口2的单播帧。 c) 观察端口2,3,4的收发数据的情况。 d) 若目的MAC地址和端口2的

30、对应关系已经在设备的MAC地址表中,则该单播帧被直接转发到端口2,否则广播到2,3,4口。4.1.5.4. 测试结果4.1.6. 广播帧处理测试4.1.6.1. 定义广播帧是指目的地址是全“1”的MAC帧。4.1.6.2. 测试配置图 28 测试组网图4.1.6.3. 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使用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构造目的MAC地址是广播地址的MAC帧,并向端口1发送。 c) 通过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观察端口2,3,4的收发数据情况。 d) 2,3,4端口应该收到该广播帧。4.1.6.4. 测试结果4.1.7. MAC地址动态学习功能测试4.1.7.1. 定义MAC地址动态学习

31、是指设备可从端口输入的MAC帧中提取源MAC地址与对应端口的信息,存放在MAC地址表中,以实现二层路由。 4.1.7.2. 测试配置图 29 测试组网图4.1.7.3. 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使用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向端口1发送由MAC1到MAC2的MAC帧。 c) 观察被测设备的MAC地址表,以及各端口收发数据的情况。 d) 由于MAC2与端口的对应关系未被学习,因此2,3端口应该可以收到该MAC帧。 e) 使用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向端口2发送由MAC2到MAC1的MAC帧。 f) 观察被测设备的MAC地址表,以及各端口收发数据的情况。 g) 由于MAC1和端口1的对应关系已

32、被学习,因此只有1端口收到该MAC帧。 4.1.7.4. 测试结果4.1.8. MAC地址静态学习功能测试4.1.8.1. 定义MAC地址静态配置是指设备应支持手工在MAC地址表中填加MAC地址和对应端口的信息。 4.1.8.2. 测试配置图 30 测试组网图4.1.8.3. 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配置被测设备,同时配置MAC1到端口1的地址映射。 c) 使用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向端口2发送目的地址是MAC1的MAC帧。 d) 观察端口1,3的收发数据情况。 e) 只有端口1可以收到该MAC帧。4.1.8.4. 测试结果4.1.9. MAC地址学习速度测试4.1.9.1. 定

33、义MAC地址学习速度是指设备从MAC帧中提取源MAC地址和对应端口信息并存放进MAC地址表中的时间。4.1.9.2. 测试配置图 31 测试组网图4.1.9.3. 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使用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向端口1线速发送数量等于1K个源地址变化的MAC帧。 c) 观察MAC地址表中的地址数。 d) 若地址表中的MAC地址数不等于1K,降低速率再次发送。 e) 重复步骤c),d)直到学习到的MAC地址数为1K,此时的发送速率即为端口MAC地址学习速度。 f) 同时在所有端口重复类似的过程,记下所有端口的学习速度,累加即为整机MAC地址学习速度。4.1.9.4. 注意事项如

34、果设备的MAC地址表容量小于1K,那么发送的地址数目应该等于MAC地址表容量。4.1.9.5. 测试结果4.1.10. MAC地址老化时间测试4.1.10.1. 定义MAC地址老化是指在没有刷新的情况下,MAC地址表中的MAC地址与对应端口的信息在规定的时间内被删除,以释放地址空间。4.1.10.2. 测试配置图 32 测试组网图4.1.10.3. 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配置被测设备,设置老化时间。 c) 使用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向端口1以一定速度发送数量等于MAC地址表容量的MAC地址变化的MAC帧,完成地址学习。 d) 观察MAC地址表是否可在规定的时间内老化。4.1.1

35、0.4. 测试结果4.1.11. MAC地址表容量测试4.1.11.1. 定义MAC地址表容量是指用于存放MAC地址与对应端口信息的表的大小。4.1.11.2. 测试配置图 33 测试组网图4.1.11.3. 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使用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向端口1发送一定数目MAC地址变化的MAC帧。 c) 观察MAC地址表中的地址数。 d) 重复步骤b),c)直到MAC地址表中的地址数不再增加,记录此时的MAC地址数即为设备的MAC地址表容量。 4.1.11.4. 测试结果5. QoS能力验证测试5.1.1. 用户带宽分配管理用户数据速率限制测试5.1.1.1. 定义 测试

36、MSTP设备的端口支持基于端口、VLAN等方式进行速率限制能力。5.1.1.2. 测试配置图 34 测试组网图1、网元1的以太网板的1号用户端口与SmartBits的端口1相连;2、网元2的以太网板的1号用户端口与SmartBits的端口2相连。5.1.1.3. 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网元1以太网板的系统端口WAN1配置46个VC12,网元2以太网板的系统端口WAN1配置46个VC12;c) 测试仪端口1、2分别发送100M流量的数据;d) 观察端口的接收数据流量;e) 在网管设置对端口的速率限制值,观察端口的接收数据流量;f) 预期步骤4,测试仪端口接收到的流量为100M

37、;g) 预期步骤5,测试仪端口接收到的流量与设置的值相符。5.1.1.4. 测试结果5.1.2. 用户带宽分配管理业务分类能力(CoS)测试5.1.2.1. 定义 测试MSTP设备对业务按照优先级对业务进行划分,以及各种业务等级之间的优先级抢占能力测试。5.1.2.2. 测试配置图 35 测试组网图1、网元1的以太网板的1号用户端口与SmartBits的端口4相连;2、网元1的以太网板的2号用户端口与SmartBits的端口3相连;3、网元2的以太网板的1号用户端口与SmartBits的端口1相连;4、网元2的以太网板的2号用户端口与SmartBits的端口2相连;5、网元3的以太网板的1号用

38、户端口与SmartBits的端口5相连。5.1.2.3. 操作步骤a) 如上图连接测试配置; b) 网元1以太网板的系统端口VCTRUNK1配置2个VC3,网元2以太网板的系统端口VCTRUNK1、VCTRUNK2分别配置2个VC3,网元3以太网板的系统端口VCTRUNK1配置2个VC3;c) 配置网元1、网元2对不同业务的优先级;d) 仪表端口1、2、3、4分别以100M的速率向端口5发送数据;e) 观察仪表端口5接收数据的情况;f) 预期观察到仪表端口5收到的来自于端口1、2、3、4的数据按配置的优先级占用带宽。5.1.2.4. 测试结果6. LCAS功能测试6.1.1. LCAS功能测试

39、VC3 LCAS动态增加虚级联的容量6.1.1.1. 定义利用LCAS动态增加虚级联的容量6.1.1.2. 测试配置图 36 测试组网图6.1.1.3. 操作步骤a)两个待测设备通过STM16进行连接, SMARTBITS通过GE分别连接到两个设备上;b)在两个GE卡WAN口之间建立虚级联链路,容量为2个VC3;c)将SMARTBITS的流量控制功能打开, 测试两个WAN口之间的吞吐量;d)设置SMARTBITS以包长64字节,20的千兆以太网数据速率发送,开始监测丢报数;e)通过LCAS将虚级联容量增加到5个VC3;f)将SMARTBITS的流量控制功能打开, 测试两个WAN口之间的吞吐量。

40、g)预期结果:步骤c)吞吐量应为2个VC4;步骤f)吞吐量应为5个VC46.1.1.4. 注意事项在进行该测试时,应禁止SDH环网保护的启动。6.1.1.5. 测试结果6.1.2. LCAS功能测试VC3 LCAS动态减少虚级联的容量6.1.2.1. 定义利用LCAS动态减少虚级联的容量6.1.2.2. 测试配置图 37 测试组网图6.1.2.3. 操作步骤a) 两个待测设备通过STM16进行连接, SMARTBITS通过GE分别连接到两个设备上b) 在两个GE卡WAN口之间建立虚级联链路,容量为5-VC3c) SMARTBITS的流量控制功能打开, 测试两个WAN口之间的吞吐量d) 设置SM

41、ARTBITS产生的流量为1000报文/秒,监测丢报数e) 通过LCAS将虚级联容量减少到2-VC3f) SMARTBITS的流量控制功能打开, 测试两个WAN口之间的吞吐量g) 预期结果:步骤c)吞吐量应为5-VC3;步骤f)吞吐量应为2-VC36.1.2.4. 测试结果6.1.3. LCAS功能测试VC3 LCAS虚级联保护和恢复6.1.3.1. 定义基于LCAS的虚级联保护测试6.1.3.2. 测试配置图 38 测试组网图6.1.3.3. 操作步骤a) 两个待测设备分别通过两路STM16建立连接b) 在两个GE卡WAN口之间建立虚级联链路,容量为7-VC3。其中4个VC3通过短路经,3个

42、VC3通过长路径c) 将SMARTBITS的流量控制功能打开, 测试两个WAN口之间的吞吐量d) 设置SMARTBITS产生1000报文/秒的流量,监测丢包数e) 切断DUT1 -DUT2之间的光纤,破坏虚级联组中3个VC3的通道f) SMARTBITS的流量控制功能打开, 测试两个WAN口之间的吞吐量g) 拔出的光纤插入,恢复通路h) SMARTBITS的流量控制功能打开, 测试检测两个WAN口之间的吞吐量l) 预测结果:步骤c)吞吐量应为7-VC3;步骤e)切断光纤后,流量应能恢复,存在丢包;步骤f)吞吐量应为4-VC3;步骤g)流量无中断;步骤h)吞吐量应为7-VC36.1.3.4. 测

43、试结果6.1.4. LCAS功能测试VC12 LCAS动态增加虚级联的容量6.1.4.1. 定义利用LCAS动态增加虚级联的容量6.1.4.2. 测试配置图 39 测试组网图6.1.4.3. 操作步骤a) 两个待测设备通过STM16进行连接, SMARTBITS通过FE分别连接到两个设备上b) 在两个FE卡WAN口之间建立虚级联链路,容量为2个VC12c) 将SMARTBITS的流量控制功能打开, 测试两个WAN口之间的吞吐量d) 设置SMARTBITS产生4M bit/s的数据流,开始监测丢报数e) 通过LCAS将虚级联容量增加到10个VC12f) 将SMARTBITS的流量控制功能打开, 测试两个WAN口之间的吞吐量g) 预测结果:步骤c)吞吐量应为2个VC12;步骤e)在增加虚级联容量的过程中应无丢包;步骤f)吞吐量应为10个VC126.1.4.4. 测试结果6.1.5. LCAS功能测试VC12 LCAS动态减少虚级联的容量6.1.5.1. 定义利用L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