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转发中继协议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38577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7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协作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转发中继协议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协作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转发中继协议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协作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转发中继协议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协作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转发中继协议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协作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转发中继协议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协作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转发中继协议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协作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转发中继协议研究.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协作通信系统中的混合转发中继协议研究 专业名称 通信工程 学生姓名 XXX 指导教师 毕业时间 2012年6月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一章 前 言11.1选题意义及研究背景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2.1 MIMO技术的研究现状11.2.2 协作通信技术研究现状31.3 进度安排及时间节点4第二章 MIMO 协作通信基本原理52.1 MIMO技术简介及基本原理52.2 MIMO技术的优势62.2.1 多天线相比于单天线的优势62.2.2 MIMO技术的经济性72.3 协作通信的基本原理82.4 协作通信的优势9第三章 协作体系的产生113.1协作分集技术

2、113.1.1协作分集技术原理113.1.2 协作分集步骤113.1.3 协作分集信号合并模型113.1.4 协作中继协议123.2 编码协作123.2.1 编码协作的基本思想123.2.2 编码协作的各种情况分析123.3 空时协作方法143.4 协作通信下一步的研究方向153.5 协作通信面临的问题16第四章 协作通信中的混合转发中继协议研究184.1 协作通信的基本原理184.2 固定协作策略184.2.1 固定放大转发协议194.2.2 固定译码转发中继协议224.2.3 选择性译码转发中继协议244.3 多中继固定协议策略254.3.1 多中继固定译码转发协议254.3.2 多中继放

3、大转发协议284.4 多中继混合转发协议研究294.4.1 多中继混合转发协作传输技术294.4.2 性能分析及数值结果31结 论35致 谢36参考文献37毕业设计小结38摘 要 近年来,随着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MIMO技术成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但是,MIMO系统对天线间距离的苛刻要求使得其无法在目前的移动终端上使用。为此,研究人员提出了协作通信的概念,它利用空间距离较大的单天线终端之间相互帮助来实现通信,我们既可以利用协作通信提高系统的频带利用率,又能利用分布式空间分集的优势来对抗信号的深衰落。 随着人们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算法、协议被研究出来。如AF协议、DF协议、压缩转

4、发协作、编码协作等。 为了优化多中继协作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多中继混合转发协作传输策略(Multiple-Relay Hybrid-Forwarding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Scheme, MRHF-CTS)。该策略考虑多中继协作通信系统中的译码转发与放大转发以及两种转发方式带来的性能缺陷,根据协作中继节点接收信号的译码结果选择转发方式,同时引入协作中继节点之间数据来传输对系统性能的增益。对系统中断概率性能进行了推导与分析,结果表明,该策略在消除放大转发策略噪声积累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抑制协作中继节点错误检测译码转发给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明显提升系统性能;在大

5、信噪比情况下,可获得多中继译码转发协作通信系统的最佳性能。关键词:MIMO, 协作通信,AF,DF, 多中继混合转发协作传输策略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MIMO become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However,it is difficult to configure MIMO for the mob

6、ile terminals at present because of its rigorous demand for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antenna units.Therefore,the researchers bring forward the new concept,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in which inter-help among single-antenna terminals with longer spatial distance is employed to implement communication.

7、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can not only increase the spectrum efficiency,but also be capable of employing distributed spatial diversity to combat the deep fading. As people study progress, more and more of the algorithm, agreement is developed. Such as fixed AF agreement,fixed DF agreement,compressio

8、n forwarding cooperation,coding cooperation,ect. The obvious advantag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system as the research focus.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 of decode-and-forward and amplify-and-forward transmission,a multirelay hybrid-forwarding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a multirelay

9、 hybrid-forwarding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scheme(MRHF-CTS)was proposed to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which selects the style the of forwarding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decoding at relay nodes and uses the broadcast channels among relay nodes to improve the trans

10、mission reliability of multi-relay wireless networks.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zations in terms of outage probabilities are developed.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contract to decode-and-forward and amplify-and-forward scheme,MRHF-CTS offers a superior performance.And in the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SN

11、R)regime,the optimal performance of decode-and-forward transmission is gained.KEY WORDS:MIMO,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AF, DF, MRHF-CTS第一章 前 言1.1 选题意义及研究背景无线通信技术在近二十年来获得迅猛的进步,人们为了克服在无线信道中存在的如加性高斯白噪声、大尺度传播效应、小尺度传播效应、功率时延谱等多种衰落先后提出了时间分集、频率分集等一系列分集策略,进而提出空间分集。MIMO系统显而易见的优势使之成为研究的热点。虽然MIMO技术发展迅速,但实际中,

12、一些用户受制于硬件、数字信号处理领域发展、传播环境限制等因素不能支持MIMO。 为了克服上述在未来无线网络中MIMO增益实现的限制,协作通信的思想随之而生。随着人们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算法、协议被研究出来。如固定AF协议、固定DF协议、压缩转发协作、编码协作等。 为了优化多中继协作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多中继混合转发协作传输策略(Multiple-Relay Hybrid-Forwarding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Scheme, MRHF-CTS)。该策略考虑多中继协作通信系统中的译码转发与放大转发以及两种转发方式带来的性能缺陷,根据协作中继节点接收信号的译

13、码结果选择转发方式,同时引入协作中继节点之间数据来传输对系统性能的增益。对系统中断概率性能进行了推导与分析,结果表明,该策略在消除放大转发策略噪声积累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抑制协作中继节点错误检测译码转发给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明显提高系统性能,在大信噪比情况下,可获得多中继译码转发协作通信系统的最佳性能。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MIMO技术的研究现状至2005年年底,IEEE数据库收录该领域的研究论文已达数千篇,从MIMO无线通信技术的理论研究到实验验证,再到商用化的各个方面。目前,国际上很多科研院校与商业机构都争相对MIMO通信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其研究现状如下。a MIMO算法开发 虽

14、然理论分析结果表明MIMO无线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系统容量与可靠性,但仅有分析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开发误码性能与复杂度折衷的传输方案以获取MIMO系统的实际性能增益。大量MIMO算法企图同时充分获取分集与复用增益,因此可将MIMO算法方案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分集最大化方案,即空时编码(STC)方案;第二类为数据率最大化方案,即复用方案。 b MIMO无线信道建模 MIMO系统利用无线信道的多径传播,开发空间资源,建立空间并行矩阵传输通道,利用空时联合处理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与可靠性。 c MIMO测试平台搭建与MIMO芯片开发 1998年贝尔实验室开创性的实验验证了V-BLAST的可行性,随

15、之引发了对MIMO技术的广泛研究,进而促使人们开发MIMO测试平台进行信道测试。MIMO无线传输技术发展至今,理论日渐成熟,而现场测试亟待进行。开发测试平台进行现场测试对于MIMO通信技术迈向实用化具有重要意义。先进的多天线系统测试平台,不但可以探测各种传播环境下的MIMO信道特征,验证信号处理算法性能,而且有助于评估算法实时实现的可行性。这些测试平台也是进行新技术研究与实际系统开发的重要基地。国外很多研究机构纷纷进行实验平台开发与外场测试,并有大量实验结果发表,如国内电子科技大学与东南大学的室内外MIMO实验,国际上V-BLAST的可行性验证实验、IST METRA项目的室内外实验与BYU的

16、室内MIMO实验等,它们极大地促进了MIMO技术的发展。 随着MIMO技术日趋成熟,为适应市场发展,诸多无线产品厂商共同合作,提出各种以MIMO技术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并且进行MIMO芯片的开发。目前,主要的MIMO芯片制造商包括Airgo、Atheros、Metalink与Ralink等,一些设备制造商已将芯片用于自己的MIMO产品,而且Airgo开始试产第三代MIMO芯片,并同Linksys公司一起研发第四代产品。总之,全球的MIMO芯片市场日益壮大,为MIMO技术的商用打下基础。 d MIMO技术的标准化进展 随着MIMO技术日趋成熟,并向实用化迈进,国际上很多研究机构已不断推动MIMO技

17、术的标准化进程,包括:MIMO无线传播信道模型的标准化和MIMO技术的标准化。 在国内,科技部对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相当重视,已启动的未来通用无线通信技术研究计划(FUTURE)分为三阶段实施:在第二阶段(2004.1到2005.12),B3G/4G空中接口技术研究达到相对成熟的水平,并进行与之相关的系统总体技术研究(包括与无线自组织网络、游牧无线接入网络的互联互通技术研究等),完成联网实验和演示业务的开发,建成具有B3G/4G技术特征的演示系统,向ITU提交初步的新一代无限通信体制标准;在第三阶段(2006.1到2010.12),完成通用无线环境的体制标准研究及其系统实用化研究,开展较大规模的

18、现场实验,完成预商用系统的研制。1.2.2 协作通信技术研究现状MIMO系统要求收发两端各有多根天线,而协作通信技术是指对单根天线的收发节点,利用空间其他节点,采用协作的方式构成分布式MIMO系统,获得MIMO系统的系统性能。自从1998年协作通信的概念被提出,各国相继研究了协作通信技术。协作通信作为一种新型的通信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通过不同网络元素之间的相互合作来达到网络资源的共享,进而提高传输可靠性和系统吞吐量,有效改善用户的服务质量。 a 国际上,许多相关的课题已经被展开,例如WWRF(无线世界研究论坛)已经成立了关于中继的分组委员会专门开展对此技术的研究,并发表了相关研究的白皮

19、书。2004年1月1日,欧盟在第六个框架程序中启动了WINNER项目,其目的是研究一个无处不在的无线系统,在性能、效率和覆盖灵活性上更加优于目前的系统,项目中也包含了基于中继的概念。在很多知名国际期刊、会议上夜单独列出子方向对协作通信技术进行报道,如IEEE主办的Communication Magzine等杂志,GlobleCom等会议。2006年,Springer也出版了由众多学者合作的关于协作通信技术的专著。 b 世界已有多所大学的实验室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例如瑞士皇家科学院通信技术实验室无线通信课题组的研究项目“Cooperative MIMO Wireless Network”、欧洲通

20、信委员会组织的项目“IST-ROMANTIK”等。当然,还有更多大学的教授学者在协作通信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如麻省理工大学的J N Laneman博士、美国Polytechnic University 的E Erkip副教授、英国伦敦大学King 学院的M Dohler副教授、美国德州大学多媒体通信实验室的T E Hunter博士和明尼苏达大学的M O Hasna博士等。 c 今年来,协作通信技术在中国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等均设立多个自主项目,众多高校也展开研究,如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 LTE-ANDVANCED、ITU将混合转发中继协议列为下一

21、协议。1.3 进度安排及时间节点在本论文的第一章即前言部分为介绍性的章节,将介绍选题意义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哪些组织列为下一协议、进度安排每一章安排介绍时间节点。第二章简单的介绍MIMO和协作通信基本原理。 第三章重点说明协作通信产生、协作通信包含的部分及其研究热点。第四章为本论文的重点:混合转发中继协议研究及其性能分析。最后,将以对论文的总结来结束此篇论文。4-7周了解参考书上基本概念,形成基本知识框架。8-14周逐层仔细研究MIMO、协作通信、AF、DF、MRHF-CTS。15-17周 撰写论文,仔细排版纠错,准备答辩。第二章 MIMO 协作通信基本原理 至今为止,无线通信已经经历了

22、飞速的发展演进,尽管经历了几代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代无线设备的更新都带来了无线链路通信速度、设备尺寸、电池寿命以及应用方面的显著改变。近几年,通信技术的演进出现了这样一种转变,即研究者们从传统的有中心控制器的单独点对点通信转而关注整个无线网络架构,典型的例子如ad-hoc网络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于摒弃了传统网络分层的概念而允许任何节点帮助其他节点转发信息,因此建立了包含多条的无线通信路径,这种特性导致了用户终端发送的信息可以通过其他节点获得性能增益,而不是被当作干扰,这种发展导致了分布式通信和协作网络这一新名词的诞生。 近几年来,被认为对通信技术有巨大推动作用的是MIMO(Multiple-I

23、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MIMO技术在接收端和发射端使用多根天线,从而形成多条路径,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多条路径传送信号进行形成和合并,提高了接收信号的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2.1 MIMO技术简介及基本原理通俗地讲,多天线系统就是收发双方都采用多根天线进行收发。通过适当的发射信号形式和接收机设计,多天线技术可以在不显著增加无线通信系统成本的同时,提高系统容量。多天线技术因其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提高传输效率和频谱利用率而获得广泛的青睐。 图2.1 一个4发4收MIMO系统1如图2.1所示,通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采用多天线技术,我们可以在空间域获得空间分集(也被称作无线分

24、集)。如果在接收端仅配置一根天线,则此多天线模型通常被称作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同样,如果在发射端仅配置一根天线,则系统为单输入多输出(SIMO)系统。或者说,通常情况下,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是指具有多根发射天线和多根接收天线的系统,具有多于一根发或收天线是在每对发射和接收天线之间建立不同的信道,在这类模型中,发射信息能够通过不同的信道到达接收端,只要其中一个信道足够强,接收机就能够恢复发射信息,如果我们假设不同的信道相互独立或者具有非常小的相关度,那么所有信道链路衰落的概率就很小,无线对越多,接收信号的冗余度(分集)就越大,也就是说,收发器检测的可靠性将越高,信道链路的低相关

25、度或者独立的假设可以通过适当的分离收发器两端天线来获得,每一端所需的天线间隔依赖于天线临近区域的散射体及信号载波频率,对于移动终端,最典型的间隔为半个到一个载波频率。而对于基站,所需间隔大约为十个波长,这些条件均较容易得到满足。2.2 MIMO技术的优势2.2.1 多天线相比于单天线的优势多天线技术相比单天线技术具有如下优势:(1)阵列增益使用多天线后增加了信号的相干性,从而获得阵列增益。(2)分集增益提高了分集增益。分集增益是通过利用多径来获得的,某一条路径性能变坏是不会影响系统的性能。在无线衰落信道里,可以增加接收信号强度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传输信息的可靠性。分集增益可以在空间(天线)、时域(

26、时间)和频域(频率)3个维度上获得。(3)共信道干扰消除消除了共信道干扰。使用多天线后通过分析干扰的不同信道响应,消除共信道的干扰信号。2.2.2 MIMO技术的经济性 (1)提高传输容量,降低高话务区域建网成本 随着数据业务的不断推广,尤其是手机电视、高速无线上网等业务的应用,用户对数据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密集城区、热点地区等高话务区域,网络的部署将受限于容量。另外由于数据业务的不对称性,容量的大小往往受限于下行速率的高低。基于这些特点,以混合组网为例,使用2*2接收分集的多入多出将使单站点容量提升近20%。通过计算,在区域覆盖面积和容量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使用2*2接收分集的多入多出相比于

27、1*2接收分集可以节省基站数目15%以上,从而大大减少高话务区域建网成本。 (2)降低扩容成本 在使用基于多天线技术的接收机的情况下,使用2*2接收分集的MIMO天线可使扇区的吞吐率提升40%-60%,特别是在多径环境较复杂的密集城区、城区、室内灯微蜂窝情况下扇区吞吐率可提升接近60%,而这些微蜂窝恰恰就是容量需求较高的区域。 在不增加载频和基站数目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多天线技术作为扩容方案既可以满足容量的需求又可以大大减少扩容成本,真正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容。 (3)增加收发信机和天馈系统成本 多天线技术的引用使得收发信机的处理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基站必须支持2个以上独立的发射通道(两天线独立地编码

28、、调制、扩频和发送)和2个空间数据流的上行反馈信令(如CQI、ACK/NACK等信令)处理。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基站和终端成本,另外多天线本身及天馈系统的安装也比普通天线更加复杂。因此多天线的引入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基站和天馈系统成本。无疑,一方面通过多天线技术提高传输容量,在按流量收费情况下,多天线技术可为运营商带来成倍增长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采用多天线技术会对基站和终端带来更大的实现复杂性。相对而言,除必要的信令和测量信息,在升级中使用多天线技术对网络的影响较小。 通常从运营成本角度出发,需在综合考虑系统和设备复杂性的影响下合理使用多天线技术。2.3 协作通信的基本原理MIMO技术虽

29、具有如此多的优势,但在实际中,并不是所有用户都能保证如此高的传输速率,因为它们或者不能在其小型设备中安装多天线,或者由于传播环境限制不能支持MIMO,比如没有足够多的散射,在最后一种情况下,即使用户安装了多天线,满秩MIMO也不能实现,因为在多天线元素间的路径是高度相关的。 为了克服上述在未来无线网络中MIMO增益实现的限制,我们必须考虑在传统点对点通信之上的新技术。无线系统的传统观点是:它是一个相互试图通信的节点的集合;另一种观点认为,因为无线信道的传播特性,我们将这些节点看做分布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天线的集合,采用这种观点,网络中节点能够为信息的分布式传输和处理进行协作,协作节点为源节点扮演中

30、继节点的角色。 协作通信是一种新的通信方式,通过引入中继信道,它在用户和基站之间产生了独立路径,中继信道可以认为是源和目的端之间直接信道的一种辅助信道,因为中继节点常常距源节点有几个波长的距离,所以中继信道与直接信道间的衰落独立,这就在源和目的端间引入了一个满秩的MIMO信道。在协作通信方案中,对于接收到由其他发射节点辐射出的有用能量的节点会有一些先验的限制,新的用户协作范例是这样的:通过在节点上执行适当的信号处理算法,多终端能处理从其他节点侦听到的传输信号,并且通过彼此的中继信息进行协作,如图2.2所示,中继信息随后在目的节点进行组合以产生空间分集,这就产生了这样一个网络,它可以被认为是一个

31、执行分布式多天线的系统,协作节点为彼此产生了不同的信号路径1。图2.2用户协作结构中两个相关的发射机1因此,对于网络中所有用户都产生高速率的第四代无线系统而言,协作通信是一种新的手段,就研究范畴而言,可以认为协作通信与中继信道和MIMO系统的研究相关。协作通信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多种应用,主要有固定中继的协作通信(协作MIMO)和用户终端间的协作通信(多用户协作)两种方式。考虑到移动终端只配置1到2根天线,为了保证天线数受限的终端用户也能获得MIMO增益,提出协作MIMO的概念。另外,在多跳无线通信网络中,为提高传输速率,提出了多用户协作分集即多个用户相互协作从而实现类似MIMO的传输方案以获得

32、分集增益。而目前非常热门的无线中继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也包含协作通信理论。2.4 协作通信的优势 (1)高效率、多业务、互动性强。 (2)通讯成本低,实现内部零话费通话。 (3)全面、灵活的管理,降低了管理费用。 (4)有效保护原有设备,有机融入新的服务体系,降低硬件成本。它可以提升系统容量、增大数据传输速率、有效地对抗衰落及降低系统的中断概率,提高系统的服务质量和可靠性。而且协作分集技术解决大小受限的移动终端无法安置多天线的问题,推进MIMO技术实用化,带来无线通信领域的巨大变革。促进MIMO技术的实用化是协作通信最大的好处,它有可能带来无线通信领域的巨大变革。传统的MIMO技术通过在发射端/

33、接收端配置多个天线构成多发射/接收天线分集,但对于小型移动终端来说是很不现实的,这就导致MIMO技术在蜂窝网以及ad -hoc等网络中难以实用化。可以说,协作通信可以使MIMO技术的各种优势得以发挥,能够切实地利用空间资源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包括提升系统容量、增大数据传输速率、有效对抗衰落以及降低系统的服务终端概率,提高系统的服务质量和可靠性等。此外,协作分集的思想还可以应用于抗干扰通信中。抗干扰的基本方法有直接序列扩频、跳频、跳时以及它们的混合应用,但是这些方法都没有利用空间资源,而协作分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一种空跳。跳频的工作原理是信号的载波频率受伪随机码或某种特定跳频图案的控制而跳

34、变。跳频增益的大小取决于跳频幅度的大小和跳频的快慢,而跳时技术在时间上也有类似的结论。协作分集技术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作是根据一定的准则(某种特定空跳图案),用户信息在空间方位上的跳变,其空跳增益可以根据跳频、跳时的结论推出,随着参与用户数、空跳幅度以及调速的提高,空跳增益将会越大。第三章 协作体系的产生为了解决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在移动终端的多天线制约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分集技术协作分集,该方法可以使具有单根天线的移动台获得类似于MIMO系统中的某些增益。如今最为广泛的空间分集技术主要是MIMO,现有的MIMO天线技术通过在接收端和发射端同时安置多个天线来有效地消除多径衰落的影响,MIMO信道结构

35、从而充分利用了空域资源,大幅度提高了信道容量。3.1协作分集技术3.1.1协作分集技术原理协作分集技术又称虚拟MIMO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多用户环境中的单天线用户在传输自己的信息时,也能传送所接受和检测到的临近用户的信息。其实质就是希望利用合作伙伴的天线与自身天线构成多发射天线,从而产生一个虚拟MIMO系统,以获得分集增益。3.1.2 协作分集步骤 协作分集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步骤:(1)源节点以广播方式发送信号,目的节点和中继节点接收信号,中继节点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2)中继节点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给目的节点,此时源节点也可以向目的节点发送重复的或者新的消息,最后目的节点按照某种规则合并两

36、步接收到的信号。3.1.3 协作分集信号合并模型 假设系统中每个源节点只有一个合作伙伴,它们两个相互协作与目的节点进行通信。每个源节点除了独立发送自己的信息给目的节点外,还将转发从其合作伙伴接收到的信息给目的节点。这就相当于从一个源节点发送的信号经历了两条独立衰落的路径分别到达目的节点,从而可以得到分集增益。3.1.4 协作中继协议 按中继实现方式,协作通信系统中主要有三种协作方式,即放大前传、检测转发、编码协作。在这三种方式中尤以编码协作方式的性能最优。首先,放大转发机制,或称放大前传,在该机制中,每个用户接收它伙伴发送过来的带有噪声的信号,接着对该信号进行放大,然后将放大的带有噪声信号的重

37、新发送。基站将对用户和其他伙伴传过来的数据进行合并判决。接着,有人提出了检测转发机制,在该方法中用户首先尝试检测出用户伙伴的数据比特,然后将检测出的比特重新发送。 以上提出的两种机制虽然能获得一定的分集增益,但它们有一些局限性。第一,两种机制都包括一定形式的重发,所以并非对带宽最好利用。第二,检测转发机制可能会转发对其伙伴错误估计的信息。错误的传播会降低性能,特别是当用户间的信道较差时。第三,这两种机制为了在接收端得到最佳的最大似然检测,需要知道用户间信道的BER(误比特率)和SNR(信噪比)。为了解决这些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机制编码协作机制。3.2 编码协作3.2.1 编码协作的基本思想

38、编码协作的基本思想:首先把移动终端要发送的信息比特转化成符号块进行编码,然后加上CRC(循环冗余校验码)。在协作通信时将要发送的信息编成码字后分成两段,分别含有和,则原始的码长为+。其中是想要的信息位,是校验码。需要两个时隙来分别发送和两部分信息,发送这些信息的时隙成为帧。 第一帧中,每个移动终端发送各自码字的第一段,即信息,同时每个移动终端都试图解码对方的这部分信息。如正确解码,就在第二帧中发送其协作伙伴码字的第二段即信息,如译码不正确就发送自己的第二段信息,这样每个移动终端在两个发射时隙总是传送N=+的信息块。3.2.2 编码协作的各种情况分析 在第二帧中,各个用户是相互独立的,他们不知道

39、自己在第一帧的信息是否已经被正确译码,因此,第一帧的译码情况具有四种情况,如图3.1所示 情况a 情况b 情况c 情况d 用户1的MAC信道 传输用户1的数据 用户2的MAC信道 传输用户2的数据图3.1 普通编码协作的实现过程2情况a 在第一帧的两用户都成功地检测到对方的数据,并成功译码,所以在第一帧中他们都传输伙伴的信息,可以达到完全增益。情况b 用户2成功译码用户1的数据信息,而用户1则未能成功译码用户2的信息,所以在用户1的第二帧传输用户1的信息,在用户2的第二帧也传输用户1的信息。情况c 用户1成功译码用户2的数据,而用户2未能成功译码用户1的数据,所以在第二帧中,用户1传输用户2的

40、信息,用户2也传输用户2 的N2bit信息。情况d 用户1和用户2均未能成功译码,所以在第二帧中均传输各自的N2bit信息2。由此可以看出,当信道不完全对称时,必然会有一个用户的码字的第二部分不会在第二帧进行传输,因此系统的性能将大大受到影响。因此技术人员又提出了一种新的写作方案,空时协作方法。3.3 空时协作方法空时协作信号处理技术与原先的编码协作机制不同的是:用户在第二帧中同时传输自己和伙伴的比特信息。用户在快衰落环境也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性能,因此空时协作信号处理技术也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空时协作编码方法是:用户在第二帧中不但要传输它自己的信息还要传输它的协作伙伴的信息,这种策略在快衰落信

41、道中是非常有用的。在快衰落环境下,一个用户的上行信道在第一帧和第二帧传输中是独立的,因此,在第二帧中使用伙伴的信道不会得到任何增益。在空时协作中,由于每个用户在第二帧中传输两个用户的信息,因此可以获得较好的增益。更进一步说,用户传输它自己和伙伴的信息,在用户间信道质量不好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较好的增益。如果一个用户能正确地对它的伙伴译码,而伙伴却不能正确对它译码,那么这个用户能在它的第二帧传输中获得较好的增益,而它的伙伴却不能。 空时协作编码在第二帧的传输中也有四种情况,如图3.2所示: 情况a 情况b 情况c 情况d 用户1的MAC信道 传输用户1的数据 用户2的MAC信道 传输用户2的数据图

42、3.2 空时编码协作的实现过程2情况a 两个用户都能对其伙伴成功的译码,所以在第二帧中它们都传输自己和伙伴的第二部分比特信息,从而导致全分集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同一个信道,两个不同天线上可能传输相同的数据,这就为空时码的采用提供了条件,即用户可以再第二帧采用编码发射数据来获得分集。情况b 用户2能成功译码用户1,而用户1却不能成功译码用户2。因此用户1在第二帧只能传输自己的比特,而用户2传输自己和用户1的比特。情况c 与情况b类似,只是把用户1与用户2的位置调换而已。情况d 两个用户都不能成功译码其伙伴的信息,系统就退化成非协作的情况2。3.4 协作通信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协作分集是一种全新的

43、空间分集技术,它可以解决难以在移动终端安装多根天线的问题,推进MIMO技术的实用化。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无论如何它都具有广阔的前景,而且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无线自组织网、无线局域网及无线传感器网等多种场合,今后还有可能将这些网络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智能网络,引起移动通信领域的重大变革。3.5 协作通信面临的问题 协作通信是当今研究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发展至今,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1) 协作伙伴如何分配和管理。协作通信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怎样确定与哪些用户进行协作,多长时间对合作的用户进行重新分配。对于蜂窝系统,用户都与

44、一个中心基站进行通信,这样可以提供一种集中控制机制,假设基站已知用户间的所有信道信息,那么就可以根据一个性能优化标准(比如平均误块率)来分配合作伙伴。而对于像ad-hoc这样的非集中控制网络,它们需要一个分布式的协作协议,用户可以在任意时间独立的决定与哪一个用户进行协作,该分布式协议的难点是在不增加额外系统资源的前提下,保证所有用户的公平性。 (2) 基站要进行正确解码必须知道一些协作终端的信息。在简单的检测中继模式中,基站需要知道协作终端之间的信道差错概率;在放大中继模式中,基站要估计协作终端之间信道的状态信息;对编码协作模式以及选择检测中继模式来说,虽然基站不需要知道有关信道的信息,但它要

45、知道移动终端之间是否进行了协作、跟谁协作,或者具体一点基站要知道第二帧的信息到底是谁的。 (3) 同步问题。目前大多数协作分集的文献都假定系统是能够良好同步的,即协作者之间、协作者和目的端之间都是同步的,但这在实际中是很难实现的。与目前的有线同步网络不同,协作分集中同一信息是由多个协作者发往目的端的,如果多个协作者到目的端的时延不同,则协作者之间的同步问题与协作者和目的端的同步问题是相互矛盾的。以现有的同步机制,如果做到了多个协作者之间的同步,就很难做到目的端与协作者间的同步,反之亦然。对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下的协作分集而言,有可能做到用户的准同步。但是,对于自组织网络和无线传感器网络而言,多个

46、用户间的同步就更为困难。 (4) 协作系统中的路由如何选择。移动台怎样去选择协作伙伴,每个移动台协作伙伴的个数如何确定。既然是移动终端,当它们的相对位置改变时又如何选择新的协作伙伴,根据怎样的路由协议去选择。 (5) 协作传输如何进行功率控制。现在的研究都是认为各个移动终端有着相等的发射功率,但是可以使移动终端根据上行信道或者协作伙伴的信道状态自适应地调整发送功率,从而更好地提升性能。 (6) 信息安全问题。为了保证伙伴之间数据信息的保密性,在协作通信系统中,用户的数据在传输之前必须进行加密,使移动台可以检测到同伴的数据,而无法理解同伴传输的信息,这也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第四章 协作通信中的混合转发中继协议研究4.1 协作通信的基本原理在协作通信中,用户与基站之间的独立信道是通过图4.1描述的中继信道产生的。中继信道可以说是源于目的之间直接信道的一个辅助信道。协作通信过程中一个很关键的方面就是对来自中继的源节点的信息处理。不同的处理方案导致了不同的协作通信协议。协作通信协议一般可以分成固定中继方案和自适应中继方案。在固定中继方案中,源到中继的信道资源以固定的(确定性的)方式被划分。中继的处理根据所采用的协议而有所不同。当采用固定放大转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