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级即时通信IM系统设计英文翻译.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41661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企业级即时通信IM系统设计英文翻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基于企业级即时通信IM系统设计英文翻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基于企业级即时通信IM系统设计英文翻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基于企业级即时通信IM系统设计英文翻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基于企业级即时通信IM系统设计英文翻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企业级即时通信IM系统设计英文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企业级即时通信IM系统设计英文翻译.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一、即时通讯的概念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终端连往一个即时通讯网路的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路即时的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即时通讯不同于e-mail在于它的交谈是即时的。大部分的即时通讯服务提供了presence awareness的特性显示联络人名单,联络人是否在线上与能否与联络人交谈。即时通讯比传送电子邮件所需时间更短,而且比拨电话更方便,无疑是网络年代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目前中国最流行的有QQ、MSN、GoCom、POPO、UC、LAVA-LAVA等,而国外主要使用ICQ、MSN。在当今社会,即时通讯软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蔓延到人

2、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由此引发了即时通讯软件业内连年的厮杀与混战。二、即时通讯的发展历程ICQ是即时通讯当仁不让的鼻祖程序。1996年,四位以色列的年轻人开发出了极具传奇色彩的ICO“坏小子”,这个可供网上寻呼的“小玩意”,使得IM的概念由此诞生,并创造了因特网时代的又一个新的神话,或者,我们可以说是,ICQ开启了一个IM新的网络时代。IM应用凭借其实时在线交互的特性迅速风靡全球。不久之后,美国在线公司收购ICQ,投入4亿多美元的重金,使之不断发展,臻于完善。目前,全球ICQ的用户已经逾1.5亿,在全球拥有广泛的用户支持,但缺乏中国本土化支持仍是其最大缺点。在众多实力公司争相效仿ICQ的过程中,

3、中国的QQ凭借其良好的地缘优势,迅速脱颖而出。QQ是中国国内即时通讯的龙头老大,用户数量稳坐其位。与其他中文通讯软件相比,腾讯QQ以其漂亮的界面、合理的设计、良好的易用性、强大的功能,稳定高效的系统运行,赢得了用户的青睐。MSN是即时通讯领域的又一领军人物。MSN在全球约有5000万用户,在中国用户量则位居第二。事实上,MSN更多的偏重于办公阶层用户,其简单的操控性让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它的使用要决。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功能就是把汉字做成彩色的表情图片,在占用资源上比同类软件优胜、稳定性超强、语音与视频质量上佳。因此MSN成为企业职员们相互通信的首选工具,且用户群体还在日益扩大。专家分析,资

4、本的介入,加快了行业的发展,导致了竞争的加剧,并将催化即时通讯市场走向细分。飞信的到来似乎如期而至。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一项业务,可以实现即时消息、短信、语音、GPRS等多种通信方式,保证用户永不离线。实现无缝链接的多端信息接收,让您随时随地都可与好友保持畅快有效的沟通,亦掀起了一场专业化势头显著的“飞热”。根据易观国际近期发布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季度监测显示: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讯市场九个主要IM产品(QQ阿里旺旺url=file:/MSNMSN/url飞信等)总注册账户数达到13.3亿,同比增长25%,其中活跃账户数达到4.25亿,同比增长13%,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

5、到5351万,同比增长40%。从这一连串的数字中,我们就能深刻体会即时通讯发展之迅猛,用户数量连年呈几何级数递增,确实,我们必须承认,即时通讯给了我们无限的可能性和前所未有的便捷。三、即时通讯的专业化2003年10月,著名的电视商务服务商阿里巴巴开发了“贸易通”(阿里巴巴将其命名为A liTa lk),这是为商人度身定做的免费商务沟通软件。“贸易通”的发展源于阿里巴巴公司的定位,阿里巴巴是全球领先的B2B电子商务公司,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旗舰业务。阿里巴巴通过旗下三个交易市场协助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买家和供货商从事网上生意,三个交易市场形成一个拥有来自2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500万名注册用

6、户的网上社区。阿里巴巴“贸易通”出现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将网上即时通讯技术应用于商务领域,使即时通讯走出了单纯聊天的框架,真正实现商务价值,是一款完全在办公环境中应用的网上即时通讯服务。“贸易通”具有QQMSN的常用功能,其用户群是企业及其员工,还整合和阿里中文站的全部操作,包括阿里助手、客户管理系统、商友速配等实用功能。“贸易通”强大的功能和鲜明的定位,使得电子商务和即时通讯服务完美结合,标志着即时通讯走上了商业化应用的发展方向。而目前“贸易通”升级版的“阿里旺旺”则发展势头更为明显,其用户已经超过一亿。这是继腾讯QQ之后,我国第二个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平台。这样,在全球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中,中

7、国独占两席,另两个分别是微软公司的MSN、雅虎公司的雅虎通。根据著名调研机构iResearch发布的2008年第二季度即时通讯市场研究报告表明,2008年1-7月份阿里旺旺-淘宝版月度覆盖人数上超过MSN,仅次于QQ;在网上交易市场上,阿里旺旺的市场率位列第一。截至目前,旺旺“群”总数已超过250万,再次刷新互联网上商务性及时交流社区的总规模数。依托于阿里巴巴平台创立的阿里旺旺,兼具了淘宝旺旺和贸易通地多重优点,对客户需求了解也有着天然优势,已成为商务人士进行即时交流的首选。同时报告显示,阿里旺旺的品牌知名度比第一季度上升6.4%,使用者对阿里旺旺商务特性中“便捷的商务功能”认知度远远高于其他

8、IM。“同比2007年1月的2千多万注册用户,旺旺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实现了连翻五番的神话,快速高效的完成了破茧成蝶地蜕变”。阿里软件市场总监王冠雄表示,“在竞争激烈的IM领域中,作为最有价值的即时通讯平台。”2009年5月,阿里旺旺携手前程无忧,推出“亮灯计划”。从一个单纯的在线通讯工具成功渗透到商务人士的求职方面,当然,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旺旺的上升空间还十分之大。旺旺已经不仅仅定位于IM软件的角色,而是提升到一个IM平台,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富有鲜明的专业化应用特点。早在5年前,就有业内人士预测,新的国际资本将为即时通讯软件指明下一个热点,即商务应用。赛迪顾问也认为,未来中国即时

9、通讯市场将会逐渐向综合化、专业化、互联互通和安全化发展,从而带动市场持续快速的增长。从ICQ到贸易通到阿里旺旺,我们用心记录着IM从大众化到专业化一步步的发展历程。 不同的网络协议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每一种协议都有它所主要依赖的操作系统和工作环境。在一个网络上运行得很好的通信协议,在另一个看起来很相似的网络上可能完全不适合。因此,组建网络时通信协议的选择尤为重要。 无论是几台机器组成的Windows 95/98对等网,还是规模较大的Windows NT、Novell或Unix/Xenix局域网,凡是亲自组建或管理过网络的人,都遇到过如何选择和配置网络通信协议的问题。由于许多用户对网络中的协议及其

10、功能特点不是很清楚,所以在组网中经常选用了不符合自身网络特点的通信协议。其结果就造成了网络无法接通,或者是速度太慢,工作不稳定等现象而影响了网络的可靠性。 下面我就分析一下各个协议的特点和性能借以说明我配置协议的理论和立场。一、通信协议 组建网络时,必须选择一种网络通信协议,使得用户之间能够相互进行“交流”。协议(Protocol)是网络设备用来通信的一套规则,这套规则可以理解为一种彼此都能听得懂的公用语言。关于网络中的协议可以概括为两类:“内部协议”和“外部协议”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内部协议 1978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网络通信制定了一个标准模式,称为OSI/RM(Open S

11、ystem Interconnect/Reference Model,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体系结构。该结构共分七层,从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其中,任何一个网络设备的上下层之间都有其特定的协议形式,同时两个设备(如工作站与服务器)的同层之间也有其使用的协议约定。在这里,我们将这种上下层之间和同层之间的协议全部定义为“内部协议”。内部协议在组网中一般很少涉及到,它主要提供给网络开发人员使用。如果你只是为了组建一个网络,可不去理会内部协议。 2.外部协议 外部协议即我们组网时所必须选择的协议。由于它直接负责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所以通常称为网络通信

12、协议。自从网络问世以来,有许多公司投入到了通信协议的开发中,如IBM、Banyan、Novell、Microsoft等。每家公司开发的协议,最初一般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网络通信,但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不同网络之间进行互联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此通信协议就成为解决网络之间互联的关键技术。就像使用不同母语的人与人之间需要一种通用语言才能交谈一样,网络之间的通信也需要一种通用语言,这种通用语言就是通信协议。目前,局域网中常用的通信协议(外部协议)主要有NetBEUI、IPX/SPX及其兼容协议和TCP/IP三类。 3.选择网络通信协议的原则 我们在选择通信协议时一般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第一、所选协议要与网

13、络结构和功能相一致。如你的网络存在多个网段或要通过路由器相连时,就不能使用不具备路由和跨网段操作功能的NetBEUI协议,而必须选择IPX/SPX或TCP/IP等协议。另外,如果你的网络规模较小,同时只是为了简单的文件和设备的共享,这时你最关心的就是网络速度,所以在选择协议时应选择占用内存小和带宽利用率高的协议,如NetBEUI。当你的网络规模较大,且网络结构复杂时,应选择可管理性和可扩充性较好的协议,如TCP/IP。 第二、除特殊情况外,一个网络尽量只选择一种通信协议。现实中许多人的做法是一次选择多个协议,或选择系统所提供的所有协议,其实这样做是很不可取的。因为每个协议都要占用计算机的内存,

14、选择的协议越多,占用计算机的内存资源就越多。一方面影响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另一方面不利于网络的管理。事实上一个网络中一般一种通信协议就可以满足需要。 第三、注意协议的版本。每个协议都有它的发展和完善过程,因而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每个版本的协议都有它最为合适的网络环境。从整体来看,高版本协议的功能和性能要比低版本好。所以在选择时,在满足网络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高版本的通信协议。 第四、协议的一致性。如果要让两台实现互联的计算机间进行对话,它们两者使用的通信协议必须相同。否则中间还需要一个“翻译”进行不同协议的转换,这样不仅影响通信速度,同时也不利于网络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二、局域网中常用的

15、三种通信协议 1.NetBEUI协议 NetBEUI通信协议的特点。NetBEUI(NetBIOS Extended User Interface,用户扩展接口)由IBM于1985年开发完成,它是一种体积小、效率高、速度快的通信协议。NetBEUI也是微软最钟爱的一种通信协议,所以它被称为微软所有产品中通信协议的“母语”。微软在其早期产品,如DOS、LAN Manager、Windows 3.x和Windows for Workgroup中主要选择NetBEUI作为自己的通信协议。在微软如今的主流产品,如Windows 95/98和Windows NT中,NetBEUI已成为其固有的缺省协议。

16、有人将WinNT定位为低端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这与微软的产品过于依赖NetBEUI有直接的关系。NetBEUI是专门为几台到百余台PC所组成的单网段部门级小型局域网而设计的,它不具有跨网段工作的功能,即NetBEUI不具备路由功能。如果你在一个服务器上安装了多块网卡,或要采用路由器等设备进行两个局域网的互联时,将不能使用NetBEUI通信协议。否则,与不同网卡(每一块网卡连接一个网段)相连的设备之间,以及不同的局域网之间将无法进行通信。 虽然NetBEUI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它也具有其他协议所不具备的优点。在三种通信协议中,NetBEUI占用内存最少,在网络中基本不需要任何配置。尤其在微

17、软产品几乎独占PC操作系统的今天,它很适合于广大的网络初学者使用。 NetBEUI与NetBIOS之间的关系。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NetBEUI中包含一个网络接口标准NetBIOS。NetBIOS(Network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网络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IBM在1983年开发的一套用于实现PC间相互通信的标准,其目的是开发一种仅仅在小型局域网上使用的通信规范。该网络由PC组成,最大用户数不超过30个,其特点是突出一个“小”字。后来,IBM发现NetBIOS存在的许多缺陷,所以于1985年对其进行了改进,推出了NetBEUI通信协议。随即,微软将NetB

18、EUI作为其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系统的基本通信协议,并进一步进行了扩充和完善。最有代表性的是在NetBEUI中增加了叫做SMB(Server Message Blocks,服务器消息块)的组成部分,以降低网络的通信堵塞。为此,有时将NetBEUI协议也称为“SMB协议”。 人们常将NetBIOS和NetBEUI混淆起来,其实NetBIOS只能算是一个网络应用程序的接口规范,是NetBEUI的基础,它不具有严格的通信协议功能。而NetBEUI是建立在NetBIOS基础之上的一个网络传输协议。 2.IPX/SPX及其兼容协议 IPX/SPX通信协议的特点。IPX/SPX(Internetwork P

19、acket eXchange/Sequences Packet eXchange,网际包交换/顺序包交换)是Novell公司的通信协议集。与NetBEUI的明显区别是,IPX/SPX显得比较庞大,在复杂环境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为,IPX/SPX在设计一开始就考虑了多网段的问题,具有强大的路由功能,适合于大型网络使用。当用户端接入NetWare服务器时,IPX/SPX及其兼容协议是最好的选择。但在非Novell网络环境中,一般不使用IPX/SPX。尤其在Windows NT网络和由Windows 95/98组成的对等网中,无法直接使用IPX/SPX通信协议。 IPX/SPX协议的工作方式。IP

20、X/SPX及其兼容协议不需要任何配置,它可通过“网络地址”来识别自己的身份。Novell网络中的网络地址由两部分组成:标明物理网段的“网络ID”和标明特殊设备的“节点ID”。其中网络ID集中在NetWare服务器或路由器中,节点ID即为每个网卡的ID号(网卡卡号)。所有的网络ID和节点ID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内部IPX地址”。正是由于网络地址的唯一性,才使IPX/SPX具有较强的路由功能。 在IPX/SPX协议中,IPX是NetWare最底层的协议,它只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移动,并不保证数据是否传输成功,也不提供纠错服务。IPX在负责数据传送时,如果接收节点在同一网段内,就直接按该节点的ID将数

21、据传给它;如果接收节点是远程的(不在同一网段内,或位于不同的局域网中),数据将交给NetWare服务器或路由器中的网络ID,继续数据的下一步传输。SPX在整个协议中负责对所传输的数据进行无差错处理,所以我们将IPX/SPX也叫做“Novell的协议集”。 NWLink通信协议。Windows NT中提供了两个IPX/SPX的兼容协议:“NWLink SPX/SPX兼容协议”和“NWLink NetBIOS”,两者统称为“NWLink通信协议”。NWLink协议是Novell公司IPX/SPX协议在微软网络中的实现,它在继承IPX/SPX协议优点的同时,更适应了微软的操作系统和网络环境。Wind

22、ows NT网络和Windows 95/98的用户,可以利用NWLink协议获得NetWare服务器的服务。如果你的网络从Novell环境转向微软平台,或两种平台共存时,NWLink通信协议是最好的选择。不过在使用NWLink协议时,其中“NWLink IPX/SPX兼容协议”类似于Windows 95/98中的“IPX/SPX兼容协议”,它只能作为客户端的协议实现对NetWare服务器的访问,离开了NetWare服务器,此兼容协议将失去作用;而“NWLink NetBIOS”协议不但可在NetWare服务器与Windows NT之间传递信息,而且能够用于Windows NT、Windows

23、95/98相互之间任意通信。 3.TCP/IP协议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是目前最常用到的一种通信协议,它是计算机世界里的一个通用协议。在局域网中,TCP/IP最早出现在Unix系统中,现在几乎所有的厂商和操作系统都开始支持它。同时,TCP/I转自http:/www.ZhaZP也是Internet的基础协议。 TCP/IP通信协议的特点。TCP/IP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支持任意规模的网络,几乎可连接所有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但其灵活性也为它的使用带来了许多不便,在使用NetBEUI和IPX

24、/SPX及其兼容协议时都不需要进行配置,而TCP/IP协议在使用时首先要进行复杂的设置。每个节点至少需要一个“IP地址”、一个“子网掩码”、一个“默认网关”和一个“主机名”。如此复杂的设置,对于一些初识网络的用户来说的确带来了不便。不过,在Windows NT中提供了一个称为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的工具,它可自动为客户机分配连入网络时所需的信息,减轻了联网工作上的负担,并避免了出错。当然,DHCP所拥有的功能必须要有DHCP服务器才能实现。 同IPX/SPX及其兼容协议一样,TCP/IP也是一种可路由的协议。但是,两者存在着一些差别。TCP/IP的地址是分级的,这使得它很容易确定并找到网

25、上的用户,同时也提高了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当需要时,运行TCP/IP协议的服务器(如Windows NT服务器)还可以被配置成TCP/IP路由器。与TCP/IP不同的是,IPX/SPX协议中的IPX使用的是一种广播协议,它经常出现广播包堵塞,所以无法获得最佳的网络带宽。 Windows 95/98中的TCP/IP协议。Windows 95/98的用户不但可以使用TCP/IP组建对等网,而且可以方便地接入其它的服务器。值得注意的是,如果Windows 95/98工作站只安装了TCP/IP协议,它是不能直接加入Windows NT域的。虽然该工作站可通过运行在Windows NT服务器上的代理服务器

26、(如Proxy Server)来访问Internet,但却不能通过它登录Windows NT服务器的域。如果要让只安装TCP/IP协议的Windows 95/98用户加入到Windows NT域,还必须在Windows 95/98上安装NetBEUI协议。 TCP/IP协议在局域网中的配置。在提到TCP/IP协议时,有许多用户便被其复杂的描述和配置所困扰,而不敢放心地去使用。其实就局域网用户来说,只要你掌握了一些有关TCP/IP方面的知识,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 IP地址基础知识。前面在谈到IPX/SPX协议时就已知道,IPX的地址由“网络ID”(NetWork ID)和“节点ID”(Node

27、ID)两部分组成,IPX/SPX协议是靠IPX地址来进行网上用户的识别的。同样,TCP/IP协议也是靠自己的IP地址来识别在网上的位置和身份的,IP地址同样由“网络ID”和“节点ID”(或称HOST ID,主机地址)两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IP地址用32位(bit)二进制数组成,每8位(1个字节)为一个段(Segment),共4段(Segment1Segment4),段与段之间用“.”号隔开。为了便于应用,IP地址在实际使用时并不直接用二进制,而是用大家熟悉的十进制数表示,如192.168.0.1等。IP地址的完整组成:“网络ID”和“节点ID”都包含在32位二进制数中。目前,IP地址主要分为A

28、、B、C三类(除此之外,还存在D和E两类地址,现在局域网中这两类地址基本不用,故本文暂且不涉及),A类用于大型网络,B类用于中型网络,C类一般用于局域网等小型网络中。其中,A类地址中的最前面一段Segment1用来表示“网络ID”,且Segment1的8位二进制数中的第一位必须是“0”。其余3段表示“节点ID”;B类地址中,前两段用来表示“网络ID”,且Segment1的8位二进制数中的前二位必须是“10”。后两段用来表示“节点ID”;在C类地址中,前三段表示“网络ID”,且Segment1的8位二进制数中的前三位必须是“110”。最后一段Segment4用来表示“节点ID”。 值得一提的是,

29、IP地址中的所有“网络ID”都要向一个名为InterNIC(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申请,而“节点ID”可以自由分配。目前可供使用的IP地址只有C类,A类和B类的资源均已用尽。不过在选用IP地址时,总的原则是:网络中每个设备的IP地址必须唯一,在不同的设备上不允许出现相同的IP地址。表1列出了IP地址中的“网络ID”的有关属性,“节点ID”在互不重复的情况下由用户自由分配。其实,将IP地址进行分类,主要是为了满足网络的互联。如果你的网络是一个封闭式的网络,只要在保证每个设备的IP地址唯一的前提下,三类地址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直接使

30、用(为以防万一,你还是老老实实地使用C类IP地址为好)。 子网掩码。对IP地址的解释称之为子网掩码。从名称可以看出,子网掩码是用于对子网的管理,主要是在多网段环境中对IP地址中的“网络ID”进行扩展。举个例子来说明:例如某个节点的IP地址为192.168.0.1,它是一个C类网。其中前面三段共24位用来表示“网络ID”,是非常珍贵的资源;而最后一段共8位可以作为“节点ID”自由分配。但是,如果公司的局域网是分段管理的,或者该网络是由多个局域网互联而成,是否要给每个网段或每个局域网都申请分配一个“网络ID”呢?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此时,我们可以使用子网掩码的功能,将其中一个或几个节点的IP地址全部

31、充当成“网络ID”来使用,用来扩展“网络ID”不足的困难。 当我们将某一节点的IP地址如192.168.0.1已设置成一个“网络ID”时,网络上的其它设备又怎样知道它是一个“网络ID”,而不是一个节点IP地址呢?这就要靠子网掩码来告知。子网掩码是这样做的:如果某一位的二进制数是“1”,它就知道是“网络ID”的一部分;如果是“0”便认作是“节点ID”的一部分。如将192.168.0.1当做“网络ID”时,其子网掩码就是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1,对应的十进制数表示为255.255.255.1。否则它的子网掩码就是11111111.11111111.11

32、111111.00000000,对应的十进制数表示应为255.255.255.0。有了子网掩码,便可方便地实现用户跨网段或跨网络操作。不过,为了让子网掩码能够正常工作,同一子网中的所有设备都必须支持子网掩码,且子网掩码相同。表2列出了A、B、C三类网络的缺省子网掩码。 网关。网关(Gateway)是用来连接异种网络的设置。它充当了一个翻译的身份,负责对不同的通信协议进行翻译,使运行不同协议的两种网络之间可以实现相互通信。如运行TCP/IP协议的Windows NT用户要访问运行IPX/SPX协议的Novell网络资源时,则必须由网关作为中介。如果两个运行TCP/IP协议的网络之间进行互联,则可

33、以使用Windows NT所提供的“默认网关”(Default Gateway)来完成。网关的地址该如何分配呢?可举一个例子来回答:假如A网络的用户要访问B网络上的资源,必须在A网络中设置一个网关,该网关的地址应为B网络的“网络ID”(一般可理解为B网络服务器的IP地址)。当A网络的用户同时还要访问C网络的资源时又该怎么呢?你只需将C网络的“网络ID”添加到A网络的网关中即可。依次类推网关连多少个网络,就拥有多少个IP地址。 主机名。网络中唯一能够代表用户或设备身份的只有IP地址。但一般情况下,众多的IP地址不容易记忆,操作起来也不方便。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可给予每个用户或设备一个有意义的名

34、称,如“WANGQUN”。至于在网络中用到“WANGQUN”时,怎样知道其对应的IP地址呢?这完全由操作系统自己完成,我们大可不必考虑。 三、通信协议的安装、设置和测试 局域网中的一些协议,在安装操作系统时会自动安装。如在安装Windows NT或Windows 95/98时,系统会自动安装NetBEUI通信协议。在安装NetWare时,系统会自动安装IPX/SPX通信协议。其中三种协议中,NetBEUI和IPX/SPX在安装后不需要进行设置就可以直接使用,但TCP/IP要经过必要的设置。所以下文主要以Windows NT环境下的TCP/IP协议为主,介绍其安装、设置和测试方法,其他操作系统中

35、协议的有关操作与Windows NT基本相同,甚至更为简单。 TCP/IP通信协议的安装。在Windows NT中,如果未安装有TCP/IP通信协议,可选择“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网络”,将出现“网络”对话框,选择对话框中的“协议/添加”,选取其中的TCP/IP协议,然后单击“确定”按钮。系统会询问你是否要进行“DHCP服务器”的设置?如果你的IP地址是固定的(一般是这样),可选择“否”。随后,系统开始从安装盘中复制所需的文件。 TCP/IP通信协议的设置。在“网络”对话框中选择已安装的TCP/IP协议,打开其“属性”,在指定的位置输入已分配好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如果该用户还要访问其

36、它Widnows NT网络的资源,还可以在“默认网关”处输入网关的地址。 TCP/IP通信协议的测试。当TCP/IP协议安装并设置结束后,为了保证其能够正常工作,在使用前一定要进行测试。笔者建议大家使用系统自带的工具程序:PING.EXE,该工具可以检查任何一个用户是否与同一网段的其他用户连通,是否与其他网段的用户连接正常,同时还能检查出自己的IP地址是否与其他用户的IP地址发生冲突。假如服务器的IP地址为192.168.0.1,如要测试你的机器是否与服务器接通时,只需切换到DOS提示符下,并键入命令“PING 192.168.0.1”即可。如果出现类似于“Reply from 192.168

37、.0.1”的回应,说明TCP/IP协议工作正常;如果显示类似于“Request timed out”的信息,说明双方的TCP/IP协议的设置可能有错,或网络的其它连接(如网卡、HUB或连线等)有问题,还需进一步检查。 四、小结 在组建局域网时,具体选择哪一种网络通信协议主要取决于网络规模、网络间的兼容性和网络管理几个方面。如果正在组建一个小型的单网段的网络,并且对外没有连接的需要,这时最好选择NetBEUI通信协议。如果你正从NetWare迁移到Windows NT,或两种平台共存时,IPX/SPX及其兼容协议可提供一个很好的传输环境。如果你正在规划一个高效率、可互联性和可扩展性的网络,TCP

38、/IP则将是理想的选择。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即时通信软件开始涌现,广泛的应用在各种环境上,极大的便利了己与己之间的交流。即时通信软件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也协助企业降低了沟通成本。伴随着电女商务应用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用户对即时通信软件的需求愈发强劲,即时通信软件逐渐衍生了另一个分支商业即时通讯软件。 商业即时通讯软件的产生为的是解决团体即时通信软件面对企业用户时的欠缺,谈到企业对商业即时通讯的需求时,CC2010的负责己表示:“在现代企业的中中部协作中,即时通信软件都是不否或缺的日常沟通工具,如果企业员工都使用团体即时通信软件,而彼类即时通信软件多数以亲友为主要沟通对象,员工在

39、工作过程中极易受到干扰,并且员工在即时通信过程中需要相互减为好友。当企业规模达到几十上百时,这个问题就会严重影响着企业即时沟通的效率。” 企业对团体即时通信软件的管理难度极大,并且员工离职后客户己脉也会流失。也反是因为意识到了团体即时通信软件的局限性,越去越多的企业都在寻求适合的商业即时通讯软件。 寡所周知,团体即时通信软件都是免费使用,而免费这一点对于商业即时通讯软件即迟迟未能实现。近日,商业即时通讯的旧兵CC2010宣布:企业中部通讯软件CC2010终身免费!揭开了商业即时通讯领域又一个崭旧的爆棚局面。 与团体即时通信软件相比,CC2010能将企业的步伐协调的更减紧密。帐号否由企业管理员为

40、员工一致申请,联络己列表依照企业的组织架构分层级显示,通过员工名片,企业中部员工在交流时,即使是初次接触也能立刻了解对方所属的部门、职位,减快沟通效率和事务处理速度。企业成员提求了视频对话、语音对话、文件传输等沟通方式,并且除了一对一的沟通,同时任何企业都能够发起讨论组、群模式的沟通,在群组中,成员能够上传共享文件。 CC作为商业即时通讯不仅能便于公司更好管理企业资源,保证商业机密的安全和延续,同时,还提求了企业LOGO定制服务,让企业拥无专属的商业即时通讯,在与合作伙伴、客户交流时,体现公司的团队形象,无形中也无助于公司品牌的部分推广和宣传。 CC2010作为专业的商业即时通讯产品,满足企业

41、在中中部协作、架构管理及管控方面的需求,在商业即时通讯软件性价比较高,是中小企业的最好选择。一、通信协议的选择 首先来分析一下进行网络通信应选择的通信协议吧。目前,用于数据传输的协议可供我们选择的有两个:TCP协议和UDP协议。 二者的优缺点如下: TCP协议: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在传输数据时在传数双方建立起一个稳定的链接。适用于在不可靠的网络环境中尽可能安全的传输数据。TCP被设计成能动态满足互联网的要求,并且足以健壮能对面对多种出错。不足之处就在于建立边接需要时间长,并可能由于偶然丢失的数据包而使整个传输延迟或中断。 UDP协议:UPD(userdataprotocol)。称为无连接的传输

42、协议。UDP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一种发送封装的原始IP数据报的方法同,并且发送时无需建立连接。这样根本不需要建立连接的时间。很多有一个请求和一个响应的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采用UDP,这样可以避免建立和释放连接的麻烦。 综合来看,本聊天软件的务种功能中,需要用的网络协议的环节总共以下几个: l 收发信息 l 发送视频和音频直播 l 发送文件 在收发信息时,发送方直接发送一个UDP的数据包,而接收方不停的侦听是否有UDP数据包。这样很方便。而在传送视频和音频信息的时候,对传输速度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在快速的多媒体流的方式下观看和收听节目时,偶尔缺少一帧或几帧的数据,并不会被观众察觉,因此,在传送视频和音频

43、节目时,最好也采用UDP协议。而在发送文件时,对文件传输的质量则有相当高的要求,不允许因网络传输原因或其它原因而缺少任何的数据,这时就需要我们建立一个尽可能稳定的传输方式,那么只能选择TCP协议了。 二、数据库和语言的选择 先来看数据库,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非常安全并且可复用性和可扩展性较好的数据库服务。为此我们先来选择一种数据库服务器,在这里我选择MicrosoftSQLServer2000。今后,所有的数据服务就都将使用到它了。当然这种选择仅仅为作者本人的喜好,也可以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其它几种数据服务器,如Oracle,MySQL等。first, instant messaging conc

44、eptInstant messaging, Instant messaging (IM) is a terminal as to a real-tim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ven the service that allows two or more people using Internet real-time transfer text messages, archives, voice and video communication. Instant messaging is different from E-mail lies in its convers

45、ation is instant. Most of the instant messaging service provides a presence awareness characteristic - show whether contact list, contact with contact with whether online conversation. Instant messaging than send E-mail, and the time required for shorter than dial the phone more convenient, is undou

46、btedly the most convenient network of communication. At present Chinas most popular have QQ, MSN, GoCom, POPO, LAVA - UC, LAVA, etc., and the major foreign using ICQ, MSN. In todays society, instant messaging software to the eyepiece trend penetration spread to Peoples Daily life, has initiated a in

47、stant messaging software industry in the years of fighting and infighting.Second, the development of instant communicationICQ instant communication is the earliest artists program. In 1996, four Israeli young man developed extremely has the legendary ICO bad boy, this for Internet paging gadget, mak

48、ing the concept of IM, born and created the Internet era, another new myth, we can say is, or ICQ opened up a new Internet age. IM IM applic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nline interactive when actually quickly became popular in the world. Shortly after, America online company purchase ICQ, invest more than $4 billion to the showering, unceasing development, perfected. At present, the user has more than global ICQ 1.5 billion in the world, has broad user support, bu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