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集团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规范.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52094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集团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移动集团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移动集团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移动集团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移动集团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动集团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集团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规范.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W-011-2007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规范 Protection of Radio Base Stations againstLightning Discharges版本号:1.0.0 200758发布 200758实施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布 QB-W-011-2007 前 言本规范依据有关雷电防护的国家标准和信息产业部标准,结合移动通信基站实际情况,提出了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的技术规定,同时对基站防雷与接地工程的建设、验收,及防雷设施的维护管理作了具体的规定,是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进行防雷与接地设计、施工、维护的技术规范。本规范由中移有限网200767号印

2、发。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提出并归口。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方力 高健 於光鑫 俞龙云。本规范解释单位: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IQB-W-011-2007目 录1 范围 . 12 引用标准 . 13 术语和定义 . 14 总则 . 55 移动通信基站的联合接地系统 . 55.1 地网的组成 . 55.2 接地体 . 105.3 接地线与接地引入线 . 105.4 接地汇集线与接地汇流排 . 115.5 接地电阻 . 115.6 非自建机房的接地系统 . 126 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 . 156.1 直击雷防护

3、 . 156.2 供电线路的防护 . 156.3 馈线的接地保护 . 166.4 通信线路的防雷与接地 . 176.5 监控系统的防护 . 186.6 其它设施的防雷与接地 . 186.7 方仓(彩钢板)机房的防雷与接地 . 186.8 浪涌保护器的使用 . 197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工程的施工 . 207.1 室外工程 . 207.2 室 关于浪涌保护器的使用规定 . 28附录B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工程的竣工、验收资料 . 32附录C 全国年平均雷暴日数区划图 . 40附录D 全国主要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数统计表 . 41附录E 土壤电阻率参考值 . 43附录F 地网接地电阻的测量 .

4、44附录G 本规范用词说明 . 45条文说明 . 46IIQB-W-011-20071 范围本标准是根据相关国家标准、信息产业部标准,参考ITU-T建议等有关资料,结合移动通信基站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系统的设计、工程建设、维护管理。对于改建、扩建、整治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系统也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2 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 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3.1 雷暴日(Thunderstorm Day)一天中可听到一次以上的雷声

5、则称为一个雷暴日。3.2 雷电活动区(Keraunic Zones)根据年平均雷暴日的多少,雷电活动区分为少雷区、中雷区、多雷区和强雷区; 少雷区为一年平均雷暴日不超过25天的地区;中雷区为一年平均雷暴日在2640天的地区;多雷区为一年平均雷暴日在4190天的地区;强雷区为一年平均雷暴日超过90天的地区。3.3 雷击(Lightning Stroke)雷云对大地及地面物体的放电现象。3.4 直击雷(Direct Lightning Flash)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其它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3.5 非直击雷(Indirect Lightning Flash)击在建

6、筑物附近的大地、其他物体或与建筑物相连的引入设备的闪电。3.6 雷电过电压(Lightning Overvoltare)因特定的雷电放电,在系统中一定位置上出现的瞬态过电压。3.7 地(Earth,Ground)大地或代替大地的某种较大导电体。3.8 接地(Earthing)1QB-W-011-2007将导体连接到“地”,使之具有近似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的电位,可以使地电流流入或流出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3.9 接地系统(Earthing System)接地线、接地汇流排、接地汇集线、接地引入线以及接地体的总称。3.10 综合防雷(Synthetical Lightning Pro

7、tection Technology)对建筑物及内部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直击雷防护、联合接地、等电位连接、电磁屏蔽、雷电分流和雷电过电压保护的系列措施。3.11 外部防雷装置(Ex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主要用于防直击雷的防护装置。3.12 内部防雷设施(In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Facility)由等电位连接系统、接地系统、屏蔽系统、浪涌保护器等组成,主要用于减少和防止雷电流产生的电磁危害。3.13 接闪器(Air-terminal System)包括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用

8、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3.14 雷电引下线(Down-conductor System)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3.15 接地体(Earthing Electrode)为达到与地连接的目的,一根或一组与土壤(大地)密切接触并提供与土壤(大地)之间的电气连接的导体。3.16 接地网(Ground Grid)由一组或多组接地体在地下相互连通构成,为电气设备或金属结构提供基准电位和对地泄放电流的通道。3.17 接地引入线(Earthing Conduction)接地网与接地汇集线之间相连的导电体称为接地引入线。3.18 接地装置(Earth-termination System)接地

9、引入线和接地体的总和。3.19 基础接地体(Foundation Earth Electrode)建、构筑物基础中地下混凝土结构中的接地金属构件和预埋的接地体。3.20 等电位连接(Equipotential Bonding)将不同的电气装置、导电物体等,用接地导体或浪涌保护器以某种方式连接起来,以2QB-W-011-2007减少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3.21 接地端子(Earthing Terminal)接地线的连接端子或接地排。3.22 接地汇集线(Main Earthing Conductor)接地汇集线是指作为接地导体的条状铜排,通常作为接地系统的主干(母线),可以敷设成环形或

10、线形。3.23 接地汇流排(Earth Terminal)与接地汇集线相连,并作为各类接地线连接端子的矩形铜排。3.24 土壤电阻率(Earth Resistivity)表征土壤导电性能的参数,它的值等于单位立方体土壤相对两面间的电阻,常用单位是m。3.25 工频接地电阻(Power Frequency Ground Resistance)工频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接地体与远方大地之间的电阻。其数值等于接地装置相对远方大地的电压与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电流的比值。3.26 联合接地(Common Earthing)使基站Protection Zones ,LPZ)需要规定和控制雷电电磁环境的区域。3

11、.28 浪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SPD)通过抑制瞬态过电压以及旁路浪涌电流来保护设备的装置。它至少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3.29 开关型(间隙型)浪涌保护器(Switching type SPD)无浪涌时呈高阻状态,对浪涌响应时突变为低阻的一种SPD。常用器件有气体放电管、放电间隙等。3.30 限压型浪涌保护器(Voltage Limiting type SPD)无浪涌时呈高阻状态,但随着浪涌的增大,其阻抗不断降低的SPD。常用器件有氧化锌压敏电阻、瞬态抑制二极管等。3.31混合型浪涌保护器(Combination type SPD)有开关型和限压型器件混合

12、组成的SPD。3QB-W-011-2007 3.32 SPD残压(SPD residual Voltage)雷电放电电流通过SPD时,其端子间呈现的最大电压.。3.33 标称导通电压(Nominal start-up voltage)在施加恒定1mA直流电流情况下,氧化锌压敏电阻的启动电压。3.34 标称放电电流(Nominal discharge current,I N)表明SPD通流能力的指标,对应于8/20ms模拟雷电波的冲击电流。3.35 最大通流容量(Maximum discharge current,I max)SPD不发生实质性破坏,每线(或单模块)能通过规定次数、8/20ms模

13、拟雷电波的最大电流峰值。最大通流容量一般大于标称放电电流的2.5倍。3.36 8/20s、10/350s 冲击电流波形(8/20s、10/350s Impulse Current Waveform) 图 3.36 8/20s、10/350s 冲击电流波形4QB-W-011-20074 总则4.1 为防止和减少雷电对移动通信基站造成的危害,确保人员安全和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制订本规范。4.2 对于利用非自建房(通信楼、办公楼、大型建筑或居民住宅等)作机房的移动通信基站,其基站接地系统的设置应符合所在建筑物的防雷设施类型,对原建筑物无防雷设施的,应设置确保原建筑物和基站共同安全的防雷系统。4.3

14、 移动通信基站应采用系统的综合防雷措施,包括直击雷防护、联合接地、等电位连接、电磁屏蔽、雷电分流和雷电过电压保护等。4.4 移动通信基站的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应根据当地雷电活动情况和环境条件选择合理的防护措施,确保必要的防护置信度;同时也应防止过度保护造成不必要的浪费。4.54.6 本规范是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接地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维护的技术依据之一。 在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接地工程中,应对隐蔽工程实行随工验收并加强监理,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4.7 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系统中使用的防雷器件必须是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检验合格的产品。4.8 移动通信基站所在地年雷暴日的确定,应依据当地气象部门

15、提供的有关数据,或者参照本规范附录C和附录D的范围确定。4.9 执行本规范个别条文有困难时,在设计中应提出充分的理由并经主管部门审批。 5 移动通信基站的联合接地系统5.1 地网的组成5.1.1 移动通信基站的共用地网应由机房地网、铁塔地网和变压器地网组成。当电力变压器设置在机房内时,可共用机房地网;当铁塔建于机房屋顶时,铁塔地网与机房地网合为一个地网。5.1.25.1.3 移动通信机房内的各类接地线应从接地汇集线或共用地网上分别引入。 机房地网的组成:机房地网由机房基础接地体(含地桩)和外围环形接地体组成。环形接地体应沿机房建筑物散水点外敷设,并与机房基础接地体横竖梁内两根以上主钢筋焊接连通

16、。机房基础接地体有地桩时,应将地桩主钢筋与环形接地体焊接连通。在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宜敷设多根辐射型水平接地体(简称辐射型接地体,5QB-W-011-2007下同)。在碎石多岩地区其外型也可根据地形设置。环形接地体每边长一般为1020m。辐射型接地体的长度宜2030m,其走向为联合地网向外辐射方向,它也可在铁塔地网上敷设,在辐射型接地体终端附加垂直接地体。当机房设有防静电地板时,应在地板下围绕机房敷设闭合的环形接地线,作为地板金属支架的接地引线排,其材料为铜导线,截面积应不小于50mm2,并从接地汇集线上引出不少于二根截面积为5070m m2的铜质接地线与引线排的南、北或东、西侧连通。5.1

17、.4 铁塔地网组成5.1.4.1 角钢塔铁塔地网应采用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将铁塔四个塔脚地基内的金属构件焊接连通,铁塔地网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3m3m。5.1.4.2 通信管塔(或杆塔)通信管塔(或杆塔,下同)地网应围绕管塔3m远范围设置封闭环形(矩形)接地体,并与通信管塔地基钢板四角焊接连通。5.1.5 变压器地网的组成:当电力变压器设置在机房外,且距机房地网边缘30m以内时,变压器地网与机房地网或铁塔地网之间,应每隔35m相互焊接连通一次(至少有两处连通),以相互组成一个周边封闭的地网。5.1.6 当地网的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要求时,可适当扩大地网的面积,即在地网外围增设1圈或2圈环形接

18、地装置。环形接地装置由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组成,水平接地体周边为封闭式,水平接地体与地网宜在同一平面上,环形接地装置与地网之间以及环形接地装置之间应每隔35m相互焊接连通一次;也可在铁塔四角设置辐射型接地体,其长度宜限制在1030m以内。环形接地装置的周边可根据地形、地理状况决定其形状。5.1.7 地网形式5.1.7.1 落地塔地网应将机房、落地塔(包括角钢塔和钢管塔)、变压器地网相互连通组成一个共用地网。若落地塔设有避雷针引下线时,其引下线应接至落地塔地网或环形接地装置远离机房一侧。机房内的接地引入线应接至机房环形接地体(或环形接地装置)远离落地塔的一侧。基站使用拉线塔,并设有避雷针引下线

19、时,其引下线(用塔身作雷电引下线时6QB-W-011-2007其塔身)必须接至机房环形接地体(或环形接地装置)远离机房一侧,且在途中与其它接地体不得连接并保持一定的间距。基站使用钢管塔时,应从钢管塔基础敷设不少于两根辐射型接地体,辐射形接地体应根据周围的地理环境向远离机房方向敷设。钢管塔的地网应与机房地网在两侧用水平接地体可靠连通。在设计地网时,对土壤大地电阻率较低区域,仅采用环形接地体即可。而大地电阻率较高并需引外接地时,宜将引外接地体埋在低电阻率区域或土壤潮湿区域,同时应注意引外接地处与基站地网边缘距离不宜超过30m。铁塔建在机房旁的地网示意图见图5.1.7.1-1,大地电阻率较低时铁塔建

20、在机房旁的地网示意图见图5.1.7.1-2,大地电阻率较高、有引外接地时铁塔建在机房旁的地网示意图见图5.1.7.1-3。 图5.1.7.1-1 铁塔建在机房旁边的地网示意图7QB-W-011-2007 图5.1.7.1-2 大地电阻率较低时铁塔建在机房旁的地网示意图 图5.1.7.1-3 大地电阻率较高时铁塔建在机房旁的地网示意图5.1.7.2 铁塔建在机房上的地网当铁塔设在基站屋顶时,铁塔应利用建筑物四根立柱内的钢筋作为雷电流引下线。地网除利用建筑物基础接地体外,还应环绕机房设置环形接地体共同组成,并在地网四角设置辐射型接地体(对变压器地网与机房地网相连的基站,辐射型接地体可视情况处理)。

21、若铁塔上设有避雷针引下线时,该引下线应接至专设的避雷针接地体,避雷针接地体宜设在机房某侧环形接地体(或环形接地装置)向外延伸约8QB-W-011-200710m远处。在正方形机房的两对角线上设置水平接地体,并在两水平接地体相交处设垂直接地体,两水平接地体与垂直接地体焊接连通,该处作为机房铁塔建在机房上的地网示意图5.1.7.3 铁塔四角包含机房的地网铁塔四角包含机房是指基站机房建在铁塔四角塔脚之内,机房通常采用框架结构建筑。机房的基础接地体和铁塔地网应就近互连,并在铁塔四角外设环形接地体,三者共同组成共用地网,接地网的面积应不小于15m15m。若大地电阻率大于700m时,应在原地网的基础上增设

22、辐射型接地体,对变压器地网与机房地网相连的基站,辐射型接地体敷设可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当设有避雷针引下线时,其避雷针接地体的设置、避雷针引下线的引接方式,以及机房内的接地引入线和室外馈线接地排的引接要求同于5.1.7.2。铁塔四角包含机房时典型地网的设计见图5.1.7.3。9QB-W-011-2007 5.1.7.3 铁塔四角包含机房的地网示意图5.1.8 地网宜在不同方向上至少设2个测试点,以便于测量,并有明显的测试点标志。5.2 接地体5.2.1 接地体埋深(接地体上端距地面的距离)宜不小于0.7m。在严寒地区,接地体应埋设在冻土层以下。在土壤较薄的石山或碎石多岩地区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接地体

23、埋深,在雨水冲刷下接地体不应暴露于地表。5.2.2 垂直接地体宜采用长度不小于2.5m(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埋设地网的土质及地理情况决定垂直接地体的长度)的热镀锌钢材,垂直接地体间距为垂直接地体长度的12倍,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地网大小、地理环境情况来确定,地网四角的连接处应埋设垂直接地体。5.2.3 在大地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地网的接地电阻值难以满足要求时,可设置辐射型接地体。5.2.45.2.5 水平接地体应采用热镀锌扁钢,其规格不小于40mm4mm。 垂直接地体应采用长度为2.5m的不小于50mm50mm5mm热镀锌角钢、或直径不小于50mm、壁厚不小于3.5mm的热镀锌钢管。5.3 接地线与接

24、地引入线5.3.15.3.25.3.3 基站内的各类接地线的截面积,应根据最大故障电流和机械强度选择。 一般设备(机架)的接地线,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2的多股铜线。 环境监控系统等小型设备的接地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4mm2多股铜线连接到本机10QB-W-011-2007架的汇流排,然后用16mm2的多股铜线连接到接地汇集线或接地汇流排。5.3.45.3.55.3.6 严禁在接地线中加装开关或熔断器。 接地线布放时应尽量短直,多余的线缆应截断,严禁盘绕。 接地引入线长度不宜超过30m,其材料为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或截面积为95mm2的多股铜缆。5.3.7 机房内的等电位连接宜采用星形

25、接地方式,接地汇集线应通过接地引入线与地网的环形接地体(或环形接地装置)单点连接,地网的引接处宜接近交流配电箱,以便就近设接地汇流排供交流配电箱、埋地电力电缆金属铠装层或钢管以及电源第一级SPD接地用。接地引入线与地网的连接点还应避开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及或铁塔塔脚,其间距应大于5m,条件允许时,宜取1015m。5.3.8 接地引入线出土部位应有防机械损伤和绝缘防腐的措施。5.4 接地汇集线与接地汇流排5.4.1 接地汇集线宜采用条状或环形在机架上方沿走线架布设,材料为铜材,截面积不应小于40mm4mm;当接地汇集线采用排状时,总汇流排应不小于400mm100mm5mm的铜排。接地汇集线宜沿墙

26、体直接与接地引入线连接。接地汇集线应与建筑钢筋保持绝缘。5.4.2 接地汇流排为设备与接地汇集线相连时的过渡母排,可按需设置。接地汇流排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00mm5mm的铜排,并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70mm2的多股铜导线与接地汇集线直接连接。5.4.3 接地汇流排的安装位置应选择在设备密集的区域,排状的接地汇集线应尽量安装在既便于接地引入线的接入又便于各设备接地的位置。5.4.4 接地汇集线和馈线接地排在地网上的引接点,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相隔一定的距离。5.5 接地电阻5.5.1 移动通信基站所在区域土壤电阻率低于700m时,基站地网的工频接地电阻宜控制在10以内;当基站的土壤电阻率大于70

27、0m时,可不对基站的工频接地电阻予以限制,此时地网的等效半径应20m,并在地网四角敷设2030m的辐射型接地体。5.5.2 地网增设辐射型接地体时,可根据周围的地形环境确定接地体的走向、埋深、长度和根数。11QB-W-011-20075.6 非自建机房的接地系统5.6.1 对于利用非自建房的建筑物作基站机房的,要了解原建筑物本身有无防雷设施和防雷设施的类型,对于原建筑物无防雷设施的,应设置确保原建筑物和基站共同安全的防雷接地系统。对于原建筑物有防雷设施的,应根据原建筑物防雷设施的类型,设置基站的防雷接地方式,以确保原建筑物和基站的共同安全。5.6.2 建筑物雷电引下方式分类:5.6.2.1 专

28、用引下线:雷电专用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但周长不超过25m且高度不超过40m的建筑物可只设一根引下线。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25m。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积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5.6.2.2 自然引下线: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雷电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5.6.3 利用通信楼作基站的接地系统5.6.3.1 对基站机房设在通信楼内、并使用落地塔时,其铁塔地网应与通信楼地网在地下每隔35m相互焊接连通一次(至少有两处连通),共同组成一个环绕通信楼四周封闭式的地网。若通信楼四周难以在地下敷设

29、接地体时,可走墙根或线槽过渡到可以入地区域再埋地,从而形成沿通信楼四周的封闭环形接地装置。若铁塔上的避雷针设有引下线时,应将其接至铁塔地网远离机房一侧。5.6.3.2 对于天线支撑体设于通信楼屋顶的,天线支撑体(若有避雷针引下线应包括引下线)应在不同方向与通信楼避雷带多处焊接连通。当通信楼的防雷设施采用专用引下线时,天线支撑体(若有避雷针引下线应包括引下线)及拉线塔的拉线等不能与除避雷带外的其他金属构件(包括建筑物内的钢筋)有电气连接。当通信楼的防雷设施采用自然引下线时,天线支撑体(若有避雷针引下线应包括引下线)及拉线塔的拉线等不能与楼顶非外围柱子(塔楼柱子除外)中的钢筋有电气连接。5.6.3

30、.3 对基站机房设于通信楼顶层的,馈线接地排的接地应从楼顶避雷带就近引接;基站机房设于通信楼底层的,馈线接地排的接地应从地网就近引接。5.6.3.4 基站机房的接地汇集线的引接可按以下顺序处理:1) 接地汇集线首先应考虑直接从通信楼机房的接地汇集线上引接。2) 当接地汇集线无法从通信楼机房的接地汇集线上引接时,按通信楼防雷设施类12QB-W-011-2007型处理:I. 对通信楼的防雷设施采用专用引下线的,接地汇集线可就近从专用引下线接近地面处引接。II. 对通信楼的防雷设施采用自然引下线方式的,当基站机房设于通信楼顶层时,接地汇集线可从屋顶避雷带上引入,但其引接点应与天线支撑体(若有避雷针引

31、下线应包括引下线)在避雷带上连接点的距离应相隔5m以上。当基站机房设于通信楼底层时,接地汇集线可就近从地网引接。5.6.4 利用办公楼、大型建筑、居民住宅作基站的接地系统5.6.4.1 对于利用办公楼、大型建筑和居民住宅(下通称商品房)作基站机房的,通常把天线支撑体设于屋顶(对于天线支撑体使用落地塔的,其地网的设置可参见5.6.3.1),基站的防雷接地系统应根据商品房有无防雷设施和原有防雷设施的类型进行设置。1) 对无防雷设施的商品房使用无防雷设施的商品房作基站机房时,通常应按专用引下线的方式设置防雷设施。即在商品房的屋顶四周设避雷带,并设专用引下线(设置要求参见5.6.2.1),避雷带与专用

32、引下线焊接连通。同时围绕商品房在不同方向上设置两个地网,若商品房有基础接地体时,则地网应与基础接地体焊接连通;若商品房无基础接地体或地网无法与基础接地体相连,同时新设的两地网连线的距离在30m以内时,应将两地网在地下焊接连通;而当两地网连线的距离超过30m时,两地网无须连通。专用引下线应以最短的途径与地网相连,引下线在地面上方1.7m至地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用绝缘套管防护。设于商品房屋顶的天线支撑体(若有避雷针引下线应包括引下线)应在不同方向与避雷带多处焊接连通。同时,专用引下线、天线支撑体(若有避雷针引下线应包括引下线)及拉线塔的拉线等不能与除避雷带外的其他金属构件(包括建筑物内的钢筋

33、)有电气连接。馈线接地排的接地可从避雷带就近引接,基站机房的接地引入线应就近从专用引下线接近地面处引接。2) 对防雷设施采用专用引下线的商品房当商品房的防雷设施采用专用引下线时,天线支撑体(若有避雷针引下线应包括引下线)、馈线接地排和机房内接地汇集线的接地引接方式等参见5.6.4.1“1)对无防雷设施的商品房”部分。13QB-W-011-20073) 对防雷设施采用自然引下线的商品房当商品房的防雷设施采用自然引下线时,天线支撑体(若有避雷针引下线应包括引下线)、馈线接地排、基站机房的接地引入线的引接可按5.6.3中,有关通信楼的防雷设施采用自然引下线部分的要求执行。14QB-W-011-200

34、76 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6.1 直击雷防护6.1.1 基站天线安装在建筑物房顶时,如天线在建筑物避雷针保护范围,不宜另外架设独立的避雷针。6.1.2 安装在建筑物房顶的基站天线,如不在建筑物避雷针保护范围内,应在抱杆(或增高架、铁塔,下同)上安装避雷针,抱杆应与楼顶避雷带或避雷网焊接连通。6.1.3 移动通信铁塔的避雷针应将移动机房和塔上通信设备置于保护范围内,可使用塔身作接地导体。当塔身金属构件电气连续性不可靠时,应使用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设置专用的铁塔避雷针雷电引下线。6.2 供电线路的防护6.2.1 当基站采用TN交流配电系统时,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TN-S系统的接地方

35、式。当使用公用市电系统供电或使用专用电力变压器但离基站较远时,基站交流配电系统应采用TT系统的接地方式。6.2.2 移动通信基站宜设置专用电力变压器,电力线应选用具有铠装层的电力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埋地引入机房,电缆金属铠装层和钢管应在两端就近可靠接地。6.2.3 当电力变压器设在基站外时,对于地处年雷暴日大于20天、土壤电阻率大于100m的暴露地区的架空高压线路,宜在其上方架设避雷线,其长度不宜小于500m。电力线应在避雷线的25角保护范围内。避雷线(除终端杆外)应每杆作一次接地。为确保安全,宜在避雷线终端杆的前一杆上,增装一组氧化锌避雷器。若已建的架空高压电力线路防雷改造采用避雷线有困难时

36、,可在架空高压电力线路终端杆、终端杆前第一、第三或第二、第四杆上各设一组氧化锌避雷器,同时在第三或第四杆增设一组高压保险丝。避雷线与避雷器的接地体宜设计成辐射形或环形。6.2.4 在山区,经常遭受直击雷侵入的低压架空电力线,可在架空电力线上方1m处同杆架设避雷线,避雷线宜使用直径8mm以上的钢绞线,其垂度应与电力线一致。避雷线(除终端杆处)应每杆(当线路较长时,可每隔35杆)作一次接地,其地网的接地体宜设计成辐射形或环形。6.2.5 当电力变压器设在站内时,其高压电力线应采用电力电缆从地下进站,电缆长度不宜小于50m,电力电缆与架空电力线连接处三根相线应加装氧化锌避雷器,电缆金15QB-W-0

37、11-2007属铠装层在两端应就近接地。6.2.6 移动通信基站交流电力变压器高压侧的三根相线,应分别就近对地加装氧化锌避雷器,电力变压器的低压侧三根相线应分别对地加装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变压器的机壳、低压侧的交流零线,以及与变压器相连的电缆金属铠装层应就近接地。6.2.7 对高压避雷器及变压器频繁受到雷击损坏的基站,可要求电力部门将变压器高压侧的5kA配电避雷器更换为强雷电负载避雷器。6.2.8 低压电力电缆应从地下引入机房,其长度不宜小于50m(对于少雷区和雷暴强度较弱的地区可酌情减少,当变压器高压侧已采用电力电缆时,低压侧电力电缆长度不限)。当变压器或电力线路终端杆离机房较近时,可将电缆

38、环绕机房或空旷区域迂回埋设。6.2.9 电力电缆在进入机房交流屏处引出的零线不得作重复接地。6.2.10 站内、外使用的电源配电箱应安装断路开关,不得安装漏电开关。6.2.11 移动通信基站供电设备的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均应作保护接地,严禁作接零保护。6.3 馈线的接地保护6.3.1 铁塔上架设的馈线及其它同轴电缆金属外护层应分别在天线处、离塔处以及机房入口处外侧就近接地;当馈线及其它同轴电缆长度大于60m时,宜在铁塔中部增加一个接地点,接地连接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0mm2的多股铜线。6.3.2 为便于馈线及其它同轴电缆金属外护层在机房入口处妥善接地,宜在机房入口处设置馈线接地排,馈线接地

39、排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40mm4mm的铜排,并采用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或截面积不小于95mm2的多股铜导线就近与机房地网作可靠连接。机房入口处的馈线接地线应接至馈线接地排,馈线接地线的走向应由天线朝机房方向。馈线接地排也可以设置在馈线口的室内侧,但必须确保馈线接地排与包括走线架在内的其它金属体和墙体绝缘,馈线接地排与地网的连接方式不变。6.3.3 室外走线架始末两端均应作接地。在机房馈线口处的接地应单独引接地线至地网,不能与馈线接地排相连,也不能与馈线接地排合用接地线。6.3.4 对于水平敷设距离较长的馈线和其它同轴电缆金属外护层应在水平拐角处就近接16QB-W-011-2007地。6.3

40、.5 铁塔建在机房上时,馈线及其它同轴电缆下端除在离塔处接地外,还应在机房馈线入口处设馈线接地排,作为馈线的接地点,馈线接地排应直接与地网相连。馈线及同轴电缆下端接地点不宜接在铁塔一角。6.3.66.3.7 机房内馈线避雷器的接地端子应就近引接到馈线接地排上。 利用非自建房作基站机房且天线安装在建筑物上部时,馈线接地排宜与楼顶避雷带或避雷网预留的接地端相连。6.3.8 基站安装微波通信设备时,应将室内和室外单元可靠就近接地,内外单元之间的射频线的金属外护层,应在上部、下部就近与铁塔或地网相连通,在进机房前应与馈线接地排可靠连接。6.4 通信线路的防雷与接地6.4.1 光缆线路对机房设备造成的雷

41、害通常是由通信光缆的金属体引起的。光缆的金属体包括金属中心加强件(如钢丝)和金属护层(如双面涂塑轧纹钢带、双面涂塑铝带等)。通信光缆进入机房可选用以下方式处理:6.4.1.1 使用无金属光缆光缆线路中从末端接头盒至引入机房内的段落改用无金属光缆,但鼠害严重的地区慎用。6.4.1.2 光缆以地埋方式进入机房采用直埋光缆或普通光缆穿钢管埋地进入机房,埋地长度宜不小于50m(对于少雷区和雷暴强度较弱的地区可减小),一般可从线路终端杆开始埋设,直埋光缆的金属屏蔽层或钢管两端应就近可靠接地。6.4.1.3 光缆架空进入机房1) 将光数混合架或光纤终端盒尽量设置在光缆进口处。2) 对光缆金属体的接地应作妥善处理。光缆安装时,应将光缆金属体和光缆终端盒内专用接地母排妥善连接,同时将该接地母排直接与室外馈线接地排相连,布放的接地线截面积宜不小于35mm2。若与馈线接地排距离较长(大于2m),也可与室内接地汇集线就近连接。此外,光缆金属体专用接地母排应与光缆终端盒体和机架内金属体进行电气隔离。机房内有多个光缆终端盒时,各光缆金属体专用接地母排与室外馈线接地17QB-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