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人口老龄化及中国养老问题及对策.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55175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考人口老龄化及中国养老问题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参考人口老龄化及中国养老问题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参考人口老龄化及中国养老问题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参考人口老龄化及中国养老问题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参考人口老龄化及中国养老问题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参考人口老龄化及中国养老问题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考人口老龄化及中国养老问题及对策.doc(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养老问题及对策论文摘要:在人类迈入21世纪的今天,人口老龄化、老年人问题正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人口老龄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问题不再仅仅是家庭问题,更是我国目前必须正视和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正确认识老年人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好这一问题,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关重要的一环。本论文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进行思考,探讨其形成的原因、特点、影响及中国养老的对策。本论文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养老应走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道路。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中国养老,对策前言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由于7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人口出现了老龄化趋势。198

2、2年以来,我国老年人比例上升,青少年比例下降,老龄化开始加快。1987年,我国65岁以上老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5%。到1990年末,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为6418万,占总人口的5.6%。200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到7.13%,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根据人口统计学推算,到2010年,这一人口将突破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38%;到2020年,老龄人口将超过1.5亿,占10%以上;到2030年,这一人口将超过2.5亿,占总人口的16%。21世纪中国人口将进一步老化,老年人口的增加和生产人口的减少,必定会对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中国养老问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对人口老龄化的

3、基本认识对事物的认识直接决定我们对事物的态度,从而决定了我们的观点和行动。从哲学角度来看,对事物的认识要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也是人类对事物认识的升华。因为,正确的措施、高明的决策完全取决于对事物认识的深度。认识越深,决策越高。对待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养老问题,那么首先让我们从理论上分析:(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及划分人口老龄化就是老年人口占在总人口比重增加的过程。其划分的方法可分为:1、按60岁及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12%比例划分。2、按65岁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7%的比例划分。3、用综合指标确定老年型人口,确定进入老龄化的方法。若0-14岁人口不到总人口的

4、30%,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老少比为30%以上,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这样的人口便属老年型人口了,便是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把老龄化起点规定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其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7%以上时,人口年龄类型为老年型。(二)导致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1、直接影响因素人口从高出生、高死亡向低出生、低死亡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而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一定会引起人口老龄化。(1)死亡率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死亡率将改变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死亡率下降会对人口年龄结构存在两种不同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在死亡率下降的初期,首先使婴幼儿死亡率下降,

5、存活率上升,这相当于出生人数增加,人口年龄结构出现年轻化。另一方面是当死亡率继续下降时,老年人口的死亡率下降,寿命增长,使老年人口的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重相应增加,必然导致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因此,死亡率的下降,可使人口年轻化,也可使人口老龄化。在死亡率下降初期会使人口年轻化,但当死亡率降低到较低水平时,进一步的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作用将超过其使人口年轻化的作用。(2)生育率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生育率下降对人口年龄结构的作用大大超过死亡率下降对年龄结构的影响作用。因为生育率下降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基本因素。当生育下降,出生人口逐渐减少,年轻人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致使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逐年增加

6、,必然会发生人口老龄化现象。生育率的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在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中,死亡率的下降既可使人口年轻化,也可使人口老龄化,但是生育率的下降总是使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死亡率下降在初期使人口年轻化,但当死亡率低到较低水平时,进一步的下降会使人口老龄化。因此出生率下降与死亡率下降对人口年龄结构的作用方向并不总是一致的,当死亡率下降处于初期时,两种影响因素的作用会因部分相互抵消而延缓人口老龄化的进度。当死亡率下降处于后期时,由于两者作用方向一致,因而形成一种巨大的合力共同推动人口老龄化的进程。2、间接影响因素(1)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会导致人口大量死亡;同时使经

7、济遭到损失,生活水平下降,甚至发生饥荒,引起人口迁移和妇女生育率下降,这必然对人口老龄化有一定的影响。(2)政治因素的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可以大大降低妇女生育水平。出生人数相对减少,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3)文化因素的影响。人口文化素质的高低,对生育率水平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一般来说,人口文化素质越高,生育水平越低,反之,人口文化素质越低,生育水平越高。(4)经济发展水平也对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因为死亡率的下降、人口寿命的提高都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例关系,生育水平的变化同样也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影响。(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1、老年人口规模大。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

8、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1998年底,中国的总人口已经达到12.48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9.7%左右。2、老年人增长快,老龄化发展迅速。根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递增速度为2.5%,而我国65岁老龄人口从1990年的6310万人增至2000年的8811万,平均增长3.4%,明显高于世界平均速度。我国1982年时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4.91%,而到了2000年上升到6.96%,增长2.05个百分点。从4.91%上升到6.96%,我国用了18年时间;日本用了20年时间;瑞典则经历了40年。可见我国老龄化进程的速度非常迅猛。3、

9、地区之间、城乡间地区差异大。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总的格局是城市地区快于农村地区,汉族地区快于少数民族地区,东部地区快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到1998年底,已经有近一半的省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或基本接近10%,率先成为中国首批老年型省区。从中国人口老化的地区差异上看,中国人口目前自东向西开始老化,而且速度将越来越快,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灰色浪潮”就将席卷全国。4、人口老龄化是与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同步进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可以大大降低妇女生育水平。生育率的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共同下降促使人口老龄化,因为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逐渐减不少,年轻人

10、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同时,死亡率的不断下降又使人的寿命不断延长,致使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逐年增加,必然会发生人口老龄化现象。5、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下出现。据了解,世界上各市地多发达国家的老龄化都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达到富裕水平后到来的,瑞典、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已达13万美元。而我国现在开始进入老龄化,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世界中下等水平。发达国家是先富后老,我国则是未富先老,经济发展速度赶不上人口老龄化速度,应对的压力相应就要大得多。6、人口老龄化是在家庭功能弱化,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的条件下到来的。二、对我国养老

11、问题的分析进入老年型社会这样一个事实提醒着我们和我们的社会,老龄问题将是21世纪最严峻的问题,如何为老人创造一个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居住环境,将是国家和政府以所面临的挑战。(一)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预测我们展望一下本世纪人口老龄化的新情况。预计本世纪我国老年人在2015年前后达到2亿,在下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我国老年人口,由一直只占世界人口1/5会逐步提高到1/4。在老龄化高峰时我国老年人将在4亿以上,占全国人口1/4,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在8000万-1亿,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1/5以上,届时我国的经济也会比现在有很大的发展,但按人口平均仍然是中等发达国

12、家的水平。我国今天国民生产总值只占世界的3.5%,现在负担着世界20%的老年人,物质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困难仍是很大的,决不能认为“老有所养”已不成问题。因为21世纪,高龄老人群成几倍的增长,那时老有所医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问题会更加突出,但老有所养(含老年健康维护)问题的重要性始终是居首位的。尽管本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在进入21世纪前夕仍有几千万贫困人口,其中贫困地区的老年人又是贫困人口中的底层,因为他们是发病率、患病率最高的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因病致贫的老年人家庭将会带进21世纪。(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的影响1、老龄人口的增长会改变人口的抚养比,被抚养人口的增加必将加重劳

13、动人口的负担。这一负担主要由劳动力年龄人口来承担,因而对于劳动力年龄人口来说,其负担越轻,对社会经济发展越有力。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需求不断增长,从而使积累基金的比重减少。假定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不能快于老年人口增长速度的话,那么,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比例的变化,势必影响甚至制约人均消费基金水平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2、人口老龄化使用于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大量增加,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老年人大都身体状况不佳,且年龄越高,身体状况不好的人越多。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必然对医疗设备及其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加,对保健药

14、品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国家每年需要为老年人支付比成年人和青少年高得多的医疗费用。3、人口老龄化使家庭消费负担加重,家庭人均收入水平降低。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家庭中老年人口增加,年轻人口减少,或者家庭中只有老年人而没有年轻人。老年人身体状况不佳,部分老年人无退休金,使家庭在老年人生活及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大大增加,必然导致家庭消费负担加重,家庭人均收入水平降低。(三)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从我国传统的角度来看,家庭养老是绝大部分老人与子女认可的方式,子女对老人的赡养义不容辞。但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不断受到冲击。原因在于:1、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和生育观念的转变,独

15、生子女的家庭比例越来越大,“四二一”家庭模式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子女难以独自担负起养老责任。2、中青年是主要社会生产力,面临着改革开放后激烈的工作竞争,难免对老人照顾不周。3、随着就业机会与观念的转变,人口流动成为普遍现象,家庭成员经常分散在各地,家庭观念逐渐淡薄。4、在传统家庭向核心家庭分化过程中,子女成家立业后,或由于住房条件等因素,往往与大家庭脱离。5、随着老年人积蓄的增多和观念的变化,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独立意识增强,愿意自己生活。三、中国养老对策基于以上原因,走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道路,才是我国养老问题的正确选择。(一)加快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随着老年人口的日益

16、增多,社区养老社会化是城镇工作的重点,社区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越来越迫切。这个体系的建设,要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围绕“五个老有”的要求,加强疾病医护、生活服务、精神慰藉、文化体育、老年参与社会等硬件和软件的建设。硬件建设要按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梯度发展。软件方面要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服务项目,抓好物业管理队伍、志愿者服务队伍、鼓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或患病老人服务,以创造居家养老的新环境。(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养老保障是国家依法对老年人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它包括老年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老年社会福利、老年社会救济。这三者

17、构成完整的老年社会保障,老年社会保险是它的核心。国家在“九五”期间,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制;农村逐步建立以个人储蓄积累养老保险为主,国家集体给以必要支持的社会保险和家庭保障相结合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等;城镇普遍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制度创新,需要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对待,以保障老年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利。(三)建立和完善老年法规体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1996年10月中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老年法规定了老年人在家庭生活和社会中基本权益及

18、保障,以及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权利。它的制定和实施,为亿万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了切实的法律保障。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陆续制定老年保健法、老年参与社会法、养老福利设施管理条例等法规,加强安老养老制度建设。(四)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安老、养老安全网中国目前还处于由家庭养老保障向社会养老保障过渡的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现传统的家庭养老逐步向社会养老的部分转变是一种必然趋势。从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传统和老年人及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来说,要保证老年人安度晚年,不论现在还是将来,走家庭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居家养老

19、道路,是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正确选择。我们这里所说的居家养老不是与“家庭养老”、“机构养老”、“老年公寓”、“社会化养老服务”等并列的具体养老形式,而是一种养老模式的总称,即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居家养老道路,积极创造形成一个以家庭为核心,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逐步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家庭保障安全网、社会养老服务安全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政策安全网。参考文献:1、申斯迎:人口社会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174页。2、刘少杰、李荣德、林兵:社会发展概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225页。3、高文新、崔凤、吕淑文:社

20、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136页。4、李云福:老龄化趋势对吉林省养老保险的影响及对策、劳动保障世界、2003年、第5期、40页。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工作手册院 (系): 专业班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学年 年 月至 年 月教 务 处 编 制目 录一、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二、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要求三、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四、毕业论文(设计)封面五、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封面六、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撰写内容及要求七、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封面八、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撰写要求九、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方案十、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记录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一、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中对

21、学生的基本要求如下:1.学生应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明确其目的、意义和要求,严格按照学校毕业论文(设计)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2.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虚心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勤于钻研和实践,敢于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3.在指导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独立按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各项任务,按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要求”,认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报告,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毕业设计成绩以不及格处理。4.严格遵守学习纪律。毕业设计期间,无故离开学校(或毕业设计地点),按旷课处理,因故离校

22、,需经指导教师同意,并严格履行请假手续。旷课累计一周或请假累计达四周者,取消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资格,成绩按不及格处理。5.注意节约,爱护仪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量要求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可分为“研究论文”型和“毕业设计”或“毕业创作(设计)”型两类。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期间应完成的基本工作量如下:1.文献检索:查阅与课题有关的近35年文献资料,其中含使用计算机检索; 2.外文阅读与翻译: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外文参考资料阅读量不少于510万印刷符;译文不少于3千汉字 (或 2 万印刷字符的外文原文的翻译)。外语专业的学生须完成 3千汉字以上的与研究课题有

23、关的第二外语的外文资料的翻译;上交译文时须附上外文原文。3.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认真阅读指导教师指定的和自选的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有代表性的参考文献资料:理、工、农、医类15种以上,其他学科20种以上,写出3千汉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凡题目类型为“毕业设计” 或“毕业创作(设计)”的,按要求撰写开题报告;题目类型为“研究论文”的,按要求撰写文献综述。4.毕业论文(设计)正文:字数不少于 1.2万字或1.2万字篇幅的内容,外语专业须用外语书写,不少于 6千个实词,艺术类专业基础理论方向的毕业论文字数不少于6000字,技能技法(含创作(设计)、演出)方向的毕业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毕业论文(

24、设计)规范化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结合我校特点,对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结构规范要求如下: 一、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结构规范及要求(一)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结构规范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由毕业论文(设计)封面、目录、任务书、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审查意见、评阅教师评语、答辩会议记录、中外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组成。1封面2目录3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4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5指导教师审查意见6评阅教师评语7答辩会议记录8中外文摘要9正文(以理工类毕业设计为例): 前言 选题背景 方案论证 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 结果分

25、析 结论或总结10参考文献11致谢 12附录 注:1文科及其它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参照上述结构制定统一的正文结构规范。 2外文参考资料原文、译文单独装订成册。(二)对以上内容的要求1毕业论文(设计)封面由教务处统一要求,由学生按要求填写,指导教师负责把关。2毕业论文(设计)目录一般要列出二级标题,并标明对应的页码。3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审查意见由指导教师按要求详细填写。4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的有关要求见“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撰写要求” 或“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撰写内容及要求”。5评阅教师评语由评阅教师按要求详细填写。6答辩会议记录由答辩委员会秘书按要求详细填写。7中外文摘要含题目、学生、指

26、导教师及所在单位(院系或工作单位)署名、摘要、关键词。题目下方正中为学生和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署名。中文摘要字数应在400字左右,外文摘要另起一页,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关键词应能正确地反映文章的主题内容,以38个为宜。8正文(以理工类毕业设计为例): (1)前言:应简要地说明本课题的目的、意义、范围、前人研究情况及其与本课题的关系。前言不要与摘要意思雷同,也不要成为摘要的解释。前言是作者注意力的焦点,应认真撰写,注意精炼。对前人的工作应只讲与本课题有关的主要结论,并指出文献来源。 (2) 选题背景:说明本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阐述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

27、展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与技术路线等。(必须具有该部分内容,字数不少于2000字) (3) 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等。 (4) 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指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要求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5) 结果分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的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和推论。 (6) 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阐述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 9参考文献:为了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

28、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出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中应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标明,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正文之后则应列出参考文献,并列出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 10致谢:简述自己通过本设计的体会,并对指导教师以及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11附录:包括与论文有关的图表、计算机程序、运行结果,主要设备、仪器仪表的性指标和测试精度等。 12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一般情况下应采用计算机打印成文。若手写则要求书写工整。 13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

29、工程字书写。提倡学生使用计算机绘图。14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制。15外文翻译:外文翻译要求准确、流畅,内容包括:标题,标题下方正中为外文作者名、译者名(格式: 著, 译),外文翻译成中文的内容。二、毕业论文(设计)的排版格式规范1原则上毕业论文(设计)均按以下要求排版、打印。2版面尺寸:A4(21.029.7厘米);版芯位置(正文位置):上边界3.5厘米、下边界3.0厘米、左边界3.0厘米、右边界2.5厘米、装订线位置定义为0厘米。3页眉与页码:页眉从第1页开始设置,距边界2.8厘米,采用五号

30、宋体居中,奇数页页眉为论文的一级标题文字,偶数页页眉为论文的题目;页码采用页脚方式设定,采用五号宋体、用“第页(共页)”的格式,处于页面下方、居中、距下边界2.2厘米的位置。4目录:“目录”用小二号黑体,居中;一级标题顶格,小四号黑体;二级标题缩进2个汉字符,小四号宋体;标题文字与页码之间用点线,页码居右对齐。在目录中先依次列出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审查意见、评阅教师评语、答辩会议记录、中文摘要、外文摘要(页码用I、II、III、标注);然后列出正文(包含一级、二级标题)、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页码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5中外文摘要:论文题目用小二号黑体加粗,居

31、中;学生、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院系或工作单位)在题目下隔一行,居中,格式:学生: , 学院(系),另起一行居中,格式: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署名采用小四号仿宋体;摘要内容空两个汉字符由“摘要”引出,用小四号宋体、两端对齐方式排列;关键词另起一行空两个汉字符由“关键词”引出。外文摘要另起一页,论文标题用小二号,其它部分用小四号,字体用Times New Roman体、左面对齐方式排列。6正文内标题:正文另起一页,论文题目用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前后段间距1行或12磅。理工农医类专业正文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标引(阿拉伯数字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符,不加标点符号,如一级标题1 ;二级标题1.1 ;

32、三级标题1.1.1 1.1.2 1.1.3 ),一级标题用小二号、二级标题用三号、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用黑体加粗、顶格排列、前后段间距0.5行或6磅;文科类专业正文一级标题采用中文序数(如一、二、三、)标引、小二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排列;二级标题采用两边加圆括号的中文序数(如(一)(二)(三))标引、三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符;三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如1. 2. 3. )标引、小四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符。各级标题中的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采用半角Times New Roman字体。各级标题与正文前后段间距0.5行或6磅。7正文文本:宋体小四号、标准字间距、

33、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所有标点符号采用宋体全角、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采用半角Times New Roman体的要求排版,每段首行缩进两个汉字。8文中图、表、公式:所涉及到的全部图、表,不论计算机绘制还是手工绘制,都应规范化,符号、代号符合国家标准。图以文中出现先后按“图1(空两格)图名、图2(空两格)图名”(楷体五号加粗)随文排。表格以出现先后按“表1(空两格)表名、表2(空两格)表名”(黑体五号加粗)随文排。图表中文字用宋体五号、不加粗,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采用半角Times New Roman体。公式序号以出现先后按“(1)、(2)、”编排在公式行顶右。9参考文献:位于正文结尾后下隔2行,

34、“参考文献”4字居中,采用四号黑体;具体参考文献目录按五号宋体、两端对齐的方式排列,行间距为固定值18磅。正文中应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标明,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文献题名/出版事项顺序排列,格式如下:期刊论文序号作者(多个作者用“,”隔开,下同)题名J期刊名称,出版年(不带“年”字,下同),卷次(期号):起止页码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第1版不标注)译者(对译著而言)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论文集析出文献序号作者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报告序

35、号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技术标准序号发布单位标准代号(标准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外文报名可缩写,缩写后的首字母应大写),出版年月日,期号:版序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公布日期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作者文献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0致谢:另起一页,用小三号、黑体、居中,致谢内容按正文文本要求排版。11附录:附录另起一页,必须按正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排列,并用3号黑体靠左对齐方式注明“附录”字样,附录内容按毕业论文(设计)正文文本要求排版。12外文翻译:按照毕业论文(设计)正文文本要求排版。

36、注:用外语撰写的论文可按对应语种的学术论文的格式、由所属院(系)提出相应的要求,但版面尺寸和基本格式应与上述要求一致。三、毕业论文(设计)文档资料的形式审查与装订要求1各院(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规范化要求负责组织本单位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审查工作。2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审查应在评阅教师评阅前完成,凡形式审查不合格者,应令其返工,直到达到要求为止。3通过形式审查的毕业论文(设计),由学生本人将毕业论文(设计)成果资料按规范化顺序进行整理,并按以下要求装订好后交回各院(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由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安排评阅教师评阅。毕业论文(设计)装订顺序及

37、要求:(1) 幅面:以A4(21.029.7厘米)为基本幅面;(2) 装订位置:左面竖装,装订位置距左边界0.81.0厘米;(3) 毕业论文(设计)文本装订顺序:封面、目录、任务书、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审查意见、评阅教师评语、答辩会议记录、中外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4) 外文翻译资料装订顺序:外文翻译的译文及原文,单独装订成册。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学生将下达的任务书复印粘帖于此处)院(系)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1.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2. 毕业论文(设计)起止时间: 年 月 日 年 月 日3毕业论文(设计)所需资料及原始数据(指导教师选定部

38、分)4毕业论文(设计)应完成的主要内容5毕业论文(设计)的目标及具体要求6、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需的条件及上机时数要求任务书批准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系)主任(签字) 任务书下达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字) 完成任务日期 年 月 日 学生(签名)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名称:_题目类型:_学生姓名:_院 (系):_专业班级:_指导教师:_辅导教师:_时 间:_至_大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 目 名 称_院 (系)_专 业 班 级_学 生 姓 名_指 导 教 师_辅 导 教 师_开题报告日期_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撰写内容及要求一、 题目来源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三、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39、四、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五、 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六、 完成毕业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七、 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八、 指导教师审查意见注1:格式要求: (1)题目名称:要求与毕业设计题目名称一致,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段前后各空一行。(2)学生、指导教师和教学单位署名:学生、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院系或工作单位)在题目下隔一行,居中,格式:学生: , 学院(系),另起一行居中,格式: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署名采用小四号仿宋体。(3)开题报告正文,撰写格式按毕业

40、论文(设计)的排版格式规范要求。 注2:题目类型是指“研究论文”、“毕业设计”或“毕业创作(设计)”;题目来源是指题目来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生产/社会实际或实验室建设、其它等。大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 目 名 称_院 (系)_专 业 班 级_学 生 姓 名_指 导 教 师_辅 导 教 师_完 成 日 期_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撰写要求1、文献综述正文内容: (1)前言 (2)主体 (3)总结 (4)参考文献 2、内容要求: (1)前言 简要的说明写作本文的目的和涉及的范围,必要时简介本课题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及争论焦点,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2)主体 主体是综述的基础和核心部分。主要通过提出问题、

41、分析问题,综合前人文献中提出的理论和事实,比较各种学术观点,阐明所提问题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等。一般可以按照题目大小、内容多少及逻辑关系,安排不同层次的大小标题,按论点和论据组织材料,从不同角度阐明主体中心内容。主体部分所引用的资料应注意以下问题:能说明问题,并且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资料真实可靠,既新颖又具有代表性;能反映问题的发展阶段以及阶段性成果。主体字数一般在2500字左右。 (3)总结 概括主体的主要内容,总结主体的情报资料,并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趋势和方向,如有必要也可以提出作者的观点、倾向和建议。总结一般以100200字为宜。 (4)参考文献 综述是以前人发表的文献

42、为基础撰写而成的,因此参考文献是综述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既为文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又为读者检索提供了线索,也是对引用文献原作者的尊重,要注意引用顺序的编写,著录格式要规范。注1:格式要求: (1)题目名称:题目名称应准确地表达文献综述的特定内容,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段前后各空一行。(2)学生、指导教师和教学单位署名:学生、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院系或工作单位)在题目下隔一行,居中,格式:学生: , 学院(系),另起一行居中,格式: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署名采用小四号仿宋体。(3)文献综述正文,撰写格式按毕业论文(设计)的排版格式规范要求。 注2:题目类型是指“研究论文”、“毕业设计”或“毕业

43、创作(设计)”。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方案1、自然科学类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指标体系指 标权重评价要素评判分数参考1、选题10%选题来自生产实践第一线或学科前沿,有较大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创新性强。10分选题有较大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较有新意。89分选题有一定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67分选题脱离生产实践,基本没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5分以下2、文献综述10%有比较完善的文献综述,能全面地反映该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归纳总结正确。810分有文献综述,基本能反映该学科发展的状况。57分缺少文献综述。4分以下3、论文体现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30%设计合理,理论分析与计算正确,实验数据正确,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2530分设计比较合理,理论分析与计算基本正确,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