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公式大全(附: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156226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附: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附: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附: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附: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附: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附: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公式大全(附: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中物理公式大全(附: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物理公式大全(附: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量主 要 公 式主要单位长度(L)(1) 用刻度尺测 (2)路程 (3) 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s=W / F(4) 力臂 =F2 L2 / F1(5)液体深度 h=p / (g) (6)物体厚度 h=V / S a=km 、m、dm、cm 、mm等1km=1000m 1m=100cm面积(S)(1) 面积公式 Sab S=a2 S=R2 = D2 (2) 体积公式 s=V / h (3) 压强公式 s=p / Fm2、

2、dm2 、dm2、cm21m2=102dm21m2=104cm2体积(V)(1) 数学公式V正=a3V长=Sh=abh V柱Sh V球R3(2) 密度公式 (3)用量筒或量杯 V=V2V1 (4) 阿基米德原理 浸没时 VV排F浮/液g部分露出时 V排V物V露m3、dm3、dm3、cm31m3=103dm31dm3=103cm31cm3=103mm31m3=106cm3时间(t)(1)速度定义 t=s/v (2)功率 t=W/P(3)用钟表测量h、min、s1h=60min 1min=60s速度()(1)v=s/t(2) 则m/s km/h1m/s=3.6km/h重力(G)(1) 重力公式 G

3、 = mg(2) 功的公式 G=W / h(3)用弹簧秤测量N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质量(m)(1)重力公式m=G/g (2)功的公式W=Gh=mgh m=W / gh(3)密度公式(4)用天平测量t、kg、g、mg1t=1000kg 1kg=1000g1g=1000mg密度()(1) 有 (2)压强公式 (3)阿基米德原理 F浮液gV排 则液kg/m3 g/cm31g/cm3=1000kg/m3合力(F)(1) 同方向F=F1F2(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2)反方向F= F1F2(F1F2)(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N压强(p)(1) (适用于一切

4、固体和液体)(2)适用于一切液体和侧面与底面垂直的固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1Pa=1N/m2浮力(F浮)(1) 称重法 F浮GF示(2) 压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3) 阿基米德原理法 F浮液gV排 (4) 漂浮或悬浮法 F浮GN动力、阻力则与单位相同即可功(W)(1)定义 W=Fs 重力做功 W=Gh=mgh 摩擦力做功 W=fs(2)总功 W总=F动s W总W有W额有用功 W有Gh W有W总W额(3)= W有=W总 W总= (4) W=Pt1 J = 1 Nm = 1 ws机械效率()(1) =(2) =(3) 对于滑轮组=(n为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4) =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5、,所以总小于1拉力(F)(1)不计动滑轮和绳重及摩擦时,F(2)不计绳重及摩擦时(3)一般用(n为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4)物体水平匀速运动,一般Ff (f一般为摩擦力)N功率(P)(1)P= (2) P=(3)从机器的铭牌上读出1w=1J/s=1Nm/s比热容(c)(1) Q吸cm(tt0) Q放cm(t0t)可统一为Q=cmt 则(2) 不计热量的损失时Q吸Q放(热平衡方程)C的单位为J/(Kg),水的比热为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电流(I)(1) 定义 (Q为电荷量)(2) 欧姆定律 (3) 电功W=UIt 则 (4)

6、 电功率PUI 则 (P为电功率)(5) 焦耳定律QI2Rt 则 (6) 纯电阻电路W=UItI2Rt 则(7) 电功率推导式PUII2R 则(8) 串联:II1I2 并联:II1I2(9) 从电流表上读出1A=1000mA1mA=1000微安电压(U)(1)欧姆定律UIR(2)(3)(4)焦耳定律(Q为产生的热量)(5) 则 (6)串联:UU1U2 并联:UU1U2(7)从电压表上读出1kV=1000V1V=1000mV一节干电池电压为1.5V一节蓄电池电压为2.0V我国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超过36V电阻(R)(1) (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2) 由WUItI2Rt 得

7、(3) (4) 焦耳定律QI2Rt则(5) 串联:RR1R2则R1RR2 R2RR1(6) 并联:(7) 从欧姆表上读出或从铭牌上读出:如滑动变阻器上的“101A”等字样。11V/A1k=1031M=106电功(W)(1) WUIt(2) WQ(纯电阻电路)(3) W(4) 从电能表上读出(其单位为KWh)国际单位为J,电能表上常用单位为kWh1KWh=3.6106J电功率(P)(1) (2) P (3)从用电器上读出1kw=1000w1马力735w电热(Q)(1) 当不计热量损失时,QWUIt (2)热平衡方程Q吸Q放其单位为J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1第一章 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8、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8.速度的计算公式:1m/

9、s=3.6km/h2第二章 声现象9.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15.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

10、、超声波碎石。3第三章 物态变化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

11、到沸点 (2)继续吸热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4第四章 光现象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25.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26.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7.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28.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

12、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29.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另: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30.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3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3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33.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红外线烤箱、电视遥控(2)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验钞、杀菌5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3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5.平行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图

13、: 通过透镜的三种特殊光线:36.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原理);(2)当f(3)当u另:当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用来测焦距)当u=f时无法成像。37.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38.老年人戴的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眼患者戴的近视眼镜是凹透镜。6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39.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t=1000kg 1kg=1000g 1g=100

14、0mg40.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41.密度的计算公式:42.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体积,用公式计算出该物体的密度。43.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体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即热胀冷缩。(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44.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7第七章 力45.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4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47.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8.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

15、力成正比。49.重力:G=m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8第八章 运动和力50.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51.二力平衡的条件:(1)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2)大小相等;(3)方向相反;(4)在同一条直线上。52.平衡状态:(1)静止(2)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且物体所受的合力一定为0 N。5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9第九章 压强5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压力大小 (2)受力面积大小55.压强的计算公式:56.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

16、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57.液体压强的计算:P=gh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58.证实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1标准大气压为760mmHg,即1.013105Pa 。59.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60.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7第十章 浮力61.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浮力的方向:

17、竖直向上。6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液gV排。 注意: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浸没的深度无关。63.轮船是利用漂浮的条件F浮=G物来工作的。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64.求浮力的几种方法:(1) 称重法: F浮=G-F拉(2)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 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液gV排(4) 漂浮或悬浮法:F浮=G物11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65.功的两个要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66.功的计算

18、:W=FS67.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68.功率的计算:( W=Pt )功率的推导公式:P=Fv69.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且运动速度对动能的影响较大。70.物体由于高度所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71.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和物体的材料、性质有关。12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72.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

19、线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7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 F1L1=F2L274.杠杆的应用:(1)省力杠杆:L1L2 F1(2)费力杠杆:L1F2 费力省距离;(镊子、筷子)(3)等臂杠杆:L1= L2 F1= F2 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天平)75.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杆,可以省一半的力。76.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重物,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且物体升高“h”,则绳子自由端移动“s=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1)不计动滑轮和绳重及摩擦时,F=(2)不计绳重及摩擦时(3)一般用(n为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77.机械效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斜面的机械效率:=13第十三章 热和能78.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