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热点难点解析.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158507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老保险热点难点解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养老保险热点难点解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养老保险热点难点解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养老保险热点难点解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养老保险热点难点解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养老保险热点难点解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老保险热点难点解析.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养老保险热点难点解析,目录,养老保险原理养老保险三个基本问题养老保险统帐结合前三大阶段养老保险统帐结合四大阶段Z实指数讲解183号令养老金计发办法讲解养老金影响因素说明养老保险成本/收益预测分析几个重要结论其他养老保险热点问题,养老保险是什么?养老金如何计算?养老保险保不保险?养老待遇影响因素社保不规范的风险,第一部分 目录,第一部分 养老保险概述养老保险原理三个基本问题1、界限法定退休年龄2、待遇水平替代率3、制度手段社会保险制度离休、退休、退职等几个概念养老保险统帐结合前三大阶段养老保险统帐结合后四大阶段,养老保险原理,年青时,风华正茂创造价值稳定收入来源,年老后,丧失劳动能力必须提供

2、扶助,养老靠什么?,养老保险原理,三个基本问题:1、界限:法定退休年龄2、待遇水平:替代率3、制度手段: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三个基本问题(1),1、界限:法定退休年龄,什么叫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完全:劳动者脱离生产资料;基本:参加生产活动不成为主要社会生活内容。法定退休年龄:男60,女工人50/干部55岁(国发1978104号)农民为何没有“退休”?农民并不脱离生产资料,靠土地养老。(新变化)从二元分化到城乡统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开始建立,并和城镇接轨。,养老保险三个基本问题(2),2、待遇水平替代率,养老金替代率公式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通常

3、是以“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除以“同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来获得。如:2002年某一城市新退休人员领取的平均养老金为650元/月,而同年该城市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为1100元/月,则:2002年该市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为(6501100)100%=59.09%。制度设计目标:60%三支柱模式基本养老保险60%+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30%+自愿商业保险和储蓄10%,养老保险三个基本问题(3),3、制度手段社会保险制度,保险原理风险控制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譬如无法预期的小概率事件,个体无法理性安排未来,短期的大额支出等。保险就是通过风险分散和预期固定收益等手段来达到控制风险

4、的目的。社会保险国家强制性投保国家认为:个人消费不理性,年轻时有钱就先花光了,到退休了就麻烦了,如果大家都没钱养老,实际上还是增加了国家的不稳定因素和社会保障负担。发展趋势城乡统筹、全民皆保从猫论到和谐理论,从经济学到社会学。“一老一小”、福利养老金、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草案),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离休、退休、退职等几个概念,离休: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注意全国各地解放的时间不一样,并不是统一在1949年10月1日。离休干部分抗日战争前、解放战争前。退休:退出劳动岗位按月领取养老金。正常退休年龄是:男60,女50,女干部55岁。提前

5、退休:即比正常退休年龄(男60,女50,女干部55)提前。这有两种,一种是在有毒有害工种岗位连续工龄满10年且男满55女满45(这种叫有毒有害工种提前退休);一种是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男满55女满45(这种叫因病提前退休/病退)。退职:不具备退休条件,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按国家规定退职。退职与病退的主要区别是年龄。退职在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上。内退:全称叫“内部退养”或者“内退内养”或者“离岗退养”。这并不是真正的办理了退休手续,只是在单位内部保留劳动关系但又无须在岗。,养老保险统帐结合前三大阶段,1951年劳动保险条例 建国初制定,如今依然部分有效,并未废止。奠定了退休条件(男6

6、0/女50)和退休待遇(50%/60%/70%)基础 1958年 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 退休条件(男60/女工人50/女职员55),提前退休比正常退休的待遇减10%1978年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至今有效,对待遇做了提高:离休(90%/80%)退休(60%/70%/75%),不缴费退休待遇与工龄、在职工资职级相关,养老保险统帐结合四大阶段,劳动合同制工人、临时工试点(1986年10月1日、1989年1月1日)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的暂行规定(国发198677号)北京实施细则京政发1986126号北京市国营企业职工退休基金

7、统筹试行办法(京政发1986117号)劳动合同制工人劳动手册单位15%劳动合同制工人3%(1986年10月1日起)北京市城镇临时工养老保险暂行办法(京劳险发字1988550号)北京市城镇临时工养老保险手册单位15%城镇临时工3%(1989年1月1日起)满15年的按本人当临时工期间的月平均工资总额的40%发给养老生活补助费1992年改革(1992年10月1日起)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关于企业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劳险发字1992703号)职工养老保险手册(红本)固定职工和劳动合同制工人2%,城镇临时工3%自92.10.1起为实际缴费年

8、限,之前为视同缴费年限1995年统账结合建立(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建立统账结合1998年2号令调整(1998年10月1日起)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北京市企业城镇劳动者养老保险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1998第2号令)单位19%,个人5%逐渐到8%。录入电脑系统,取消职工养老保险手册统帐结合的养老金制度: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综合补贴2007年183号令调整(2007年1月1日起)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北京市人民

9、政府2006第183号令)单位3%不再划入个人帐户、养老金计发办法调整、补缴办法调整等,第二部分 目录,第二部分 183号令养老金计发办法讲解183号令养老金计发提纲指数化:1、指数化实例2、指数化 3、Z实指数基础养老金计发办法个人帐户养老金计发办法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办法判断几种流行的说法养老金待遇水平影响因素分析(1)养老金待遇水平影响因素分析(2)养老待遇预测分析(1)预测分析方法概述养老待遇预测分析(2)四个前提假设养老待遇预测分析(3)预测分析讲解几个重要结论,183号令养老金计发提纲,指数化实例指数化Z实指数基础养老金计发办法个人帐户养老金计发办法,一令:183号令四配套文件:21、

10、29、31、130号,指数化(1),1、指数化实例,第1年 社平1000,缴费基数甲2000 乙6000第2年 社平2000,缴费基数甲4000 乙4000第3年 社平3000,缴费基数甲6000 乙2000简单算术平均:则甲=乙=(2k+4k+6k)/3=4k指数化:第1年 甲指数2.00,乙指数6.00第2年 甲指数2.00,乙指数2.00第3年 甲指数2.00,乙指数0.67 缴费平均指数:甲2.00,乙2.89相对于第3年的水平来说,甲3k*2=6k,乙3k*2.89=8.67k思考:1、为什么两种算法会出现差别?2、为什么说指数化的方法更科学更准确?,绝对数变成相对数社保基数社平工资

11、与任意一年水平挂钩,则还原成可比的绝对数,指数化(2),2、指数化,缴费工资指数X代表缴费工资基数,C代表社平工资缴费工资指数=Xn/Cn-1(式一)缴费工资平均指数缴费工资平均指数=(第1年指数+第2年指数+第n年指数)N即=(Xn/Cn-1+X3/C2+X2/C1+X1/C0)N(式二)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退休时上年社平工资缴费工资平均指数(式三),两个绝对数之间简单算术平均不能真实反映缴费工资水平。所以我们就把缴费工资指数化,把绝对数变成相对数。社保基数社平工资,所得是一个比值,1表示缴费工资高于社平工资,1表示低于社平工资;而比值的大小,则表明了该职工在社会经济生活中

12、的相对位置。,指数化(3),3、Z实指数,Z实指数(实际缴费工资指数)=(Xn/Cn-1+X1993/C1992+X1992/C1991)/N应缴实际缴费/对应年社平工资,然后取平均值,从92年10月1日开始Z同指数(视同缴费工资指数)=1思考:视同缴费阶段指数均视为1了。这带了什么影响?,基础养老金计发办法,183号令基础养老金办法:,文字语言表述:以被保险人退休时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与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按被保险人的全部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1%。,个人帐户养老金计发办法,183号令个人帐户养老金办法:,=(储存额+补贴额)国家规定的计发月数,个人缴

13、费(8%,以前还有单位划转的3%)利息及其他,一般没有,只是转制单位等特殊情况,结合平均预期余命精算及其他因素确定,183号令50岁除以19555岁除以17060岁除以139,2号令:个人缴费8%+单位划转3%,183号令:个人缴费8%,2号令无论何时退休,统一除以120,个人帐户养老金规模缩小,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办法,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G=G同+G实 G同=C平Z同指数N同1%G实=C平Z实指数N实981%过渡性养老金是为衔接新老人的平衡而设的。只有1998年6月30日(2号令实施)以前参加工作,2006年1月1日后退休的才有此部分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14、仍参照基础养老金的设计理念:以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每满一年发给1%。考虑了实际缴费工资基数的高低,以及全部缴费年限的长度。,判断几种流行的说法,请判断以下几种流行的说法:1、缴养老保险还不如我自己投资呢,你看股市多牛,转眼就翻番。2、现在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这么厉害,到退休时领的养老金啥也买不上,一点也不保险。3、不是单位不想给你缴养老保险,而是单位缴费3%不再划入,单位20%缴费全做贡献了,个人一点也享受不到。缴得越多越亏,还不如给你发点钱呢。4、单位3%不再划入,除以月数也由120增多了,个人帐户缩水了,养老金待遇水平肯定下降。5、低基数,但是长年限,缴得越长越合适。6、只要缴够了1

15、5年,满足了领取养老金必须的缴费年限,就不再缴费了,等到够退休年龄时候领取就好了。7、间断缴费,也不扣减计发比例了。间断缴费就没影响了。8、越提早退休越合适,还是越晚退休越合适?,养老金待遇水平影响因素分析(1),183号令养老金水平,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退休增资,=(储存额+补贴额)国家规定的计发月数,G=G同+G实=C平Z同指数N同1%+C平Z实指数N实981%,按北京市的政策,不是固定的,但有如下:按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折算工龄,下同),每年3.5元。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工人:高级技师;干部:正高);按离休、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老工人等;按年龄,譬如多少岁以

16、上等;按绝对额设下限,低于的补足。,Z实指数=(Xn/Cn-1+X1992/C1991)/N应缴,养老金待遇水平影响因素分析(2),一句话:缴得越多,缴得越长,退休越晚,退休时社平越高,获得高级专业职务,养老金待遇水平就越高。制度设计上,国发0538号、北京183号令要形成“多缴多得”机制。,养老待遇预测分析(1),一、预测分析方法概述社平Cn-1缴费基数Xn利率r缴费年限N 退休年龄个人帐户计发月数,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储存额)国家规定的计发月数,50岁 19555岁 17060岁 139,假设一:假设基年为C0,按固定比例p增长。则第n-1年社平Cn-1=(1+p)(n-1)C

17、0(建议用回归方法。固定比例法和绝对增长法都易失真)假设二:假设以固定比例y缴费:Xn=yCn-1。第n年缴费指数=Xn/Cn-1=y,则Z实指数=y假设三:假设缴费期连续无间断。N应缴=N实缴假设四:假设利率为r活和r定,并在缴费期恒定不变。当年存入额=yCn-18%12 当年存入利息:a月存入(12a1)(r活/12)=yCn-18%(13/2)r活 年初累计额利息:年初累计额(1r定),二、四个前提假设,养老待遇预测分析(2),养老待遇预测分析(3),C0=300010%增幅,活期1%一年定期3.5%,假设25岁参加工作,工作年限(1)n=25年,50岁退休,195(2)n=30年,55

18、岁退休,170(3)n=35年,60岁退休,139,三种缴费基数情况分析不同的缴费策略下成本/收益下限:社平60%,y=0.6中线:社平100%,y=1上限:社平300%,y=3,几个重要结论,1、基本养老保险合不合适,保不保险?对于个人来说,由于只缴8%。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的成本/收益是非常值得投入的。而且由于基础养老金部分中考虑了社平工资,社平工资已经包含通胀、自然增长等因素。从个人角度来说,社保制度是比银行、比商业保险都“保险”的制度。2、“多缴多得”机制是否意味着缴费是2:1,待遇就为2:1?基数高、年限长、退休晚的待遇高。但基数与最终水平并不是简单比例关系。主要原因是基础养老金考

19、虑了统筹因素。J=(C平+C平Z实指数)2N实+同1%缴费采取下限、中线、上限策略时候,Z实指数比例为:0.6:1:3,基础养老金分别为1.6,2,4。,几个重要结论,3、内退等低基数的早退还是晚退选择?问题:我是一名内退人员,单位按最低基数缴费,我是选择提前退休合适还是等多缴几年合适?多缴年限岁数 基数低Z实指数综合影响结果:晚退并不一定比早退拿的养老金多。多缴费1月Z实指数反而减少的条件求解:若退休前的最后缴费年的缴费指数小于前面所有年限缴费指数平均值()时则会缴费时间越长Z实指数反而越小,4、间断缴费的影响问题:间断缴费,也不扣减计发比例了。间断缴费是不是就没影响了?Z实指数(实际缴费工

20、资指数)=(Xn/Cn-1+X1993/C1992+X1992/C1991)/N应缴N应缴 为被保险人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间断缴费的计算相当于分子中部分缴费基数计为0,而分母仍然计算,所以最后会影响Z实指数。,几个重要结论,5、21号文附件中的一个瑕疵Z实指数(实际缴费工资指数)=(Xn/Cn-1+X1993/C1992+X1992/C1991)/N应缴Xn,,X1993,X1992为被保险人退休当年至1992年相应年度各月本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Cn-1,C1992,C1991为被保险人退休上一年至1991年相应年度本市职工平均工资(见附表2),其中Cn-1为被保险人退休上一年本市职工平

21、均工资除以12再乘以当年的应缴费月数,C1991为1991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除以12再乘以3。若某人从1992年10月到2002年9月连续缴费假定每月缴费基数均等于上年月均社平工资,则此10年缴费下来,月均缴费指数应为(0.251992+11993+11994+12001+0.752002)/10=1 而按照21号文附件特殊说明则是(11992+11993+11994+12001+12002)/10=1.1,第三部分 目录,第三部分 其他养老保险热点问题养老保险跨省转移流程养老问题跨省转移待遇分析 农村户口的养老问题养老保险补缴的“系数”问题 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问题基数核定问题 社保不规范的风

22、险(1)社保不规范的风险(2)社保不规范的风险(3),养老保险跨省转移流程,异地参险,户口原籍,1、持身份证明到社保领接收函(社保银行帐户信息),2、根据原籍接收函办理跨省转移,并打印转移单(在异地缴费记录明细),3、根据转移明细单,确认汇寄金额到帐,办理养老保险缴费记录补填,0、有的异地先开出基金转出确认函,需要原籍社保盖章确认,再办转出。,A、在原籍已参保,有户头B、只能外省向原籍转移,单向流动C、转移只转个人帐户,记录补填,帐户合并,缴费累计最后在户籍地退休,1、各地政策不统一,具体需咨询当地社保2、按183号令,外埠城镇在京缴满15年,亦可在京退休。,养老问题跨省转移待遇分析,假设为“

23、新人”,A省为异地,B省为原籍。假设1:其缴费基数每年都是社平的固定比例y,即设Xn=yCn-1式一;假设2:B省原籍历年社平是A省异地的r倍,即设B地历年社平Cbn,则Cbn=rCan式二。在A地,由式一,得Xn/Can-1=y,Za实指数=y,则A地基础养老金=(Ca平+Ca平 Za实指数)2(N实+同)1%A省异地J=(1+y)2 Ca平(N实+同)1%在B地,将式二代入Xn/Cbn-1,得Zb实指数=y/r 式三,则B地基础养老金=(Cb平+Cb平 Zb实指数)2(N实+同)1%,代入式二、式三,B省原籍J=(r+y)2 Ca平(N实+同)1%,1.33,1.00,0.83,2,1.5

24、0,1.00,0.75,1,1.67,1.00,0.67,0.5,缴费基数/当期社平比y,2,1,0.5,原籍社平/异地社平比r,不同情况下跨省转移基础养老金待遇变化表,1、个人帐户养老金不变,只影响基础养老金部分;2、有两个影响因素:缴费基数与当期社平比y、两地社平比r;3、社平会对养老金水平产生影响。4、并非简单比例关系。转到社平为2倍的地方,并非养老金就变成2倍。,农村户口的养老问题,传统的农民养老 靠土地,靠家族,靠积蓄。没有退休制度。目前北京的农民工社保 可以按照“农民工”先行办理工伤、医疗两险。北京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暂行办法(京劳社养发2001125号)一次性养老待遇,个人帐户存储额

25、+一定补贴。北京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京政发200734号)按月领取,统帐结合,并有“城保”“农保”城乡互转机制。目前农保覆盖率37%。,养老保险补缴的“系数”问题,183号令配套文件:京劳社养发200721号,B全补=X1B1C0/C1+X2B2C0/C2+XnBnC0/Cn,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社平比值系数,B单位补=B全补-B个人补注意:1、差额部分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2、只有养老保险需乘以“系数”,不涉及其他险种;3、此“系数”滞纳金,C0:上年社平Cn:补缴年度上年社平,原理依然是现值折算,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问题,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关于达到

26、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但未达到规定缴费年限的本市城镇参保人员可以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劳社养发20089号),条件:1、本市城镇户口,参加社会保险人员,2、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男60女50),3、但未达到规定缴费年限(累计养老不满15年;累计医疗男不满25年/女不满20年的)本人自愿,可以在职介或人才按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继续按月缴费,直到达到年限要求再办理退休。继续缴费5年后仍不够的,本人自愿,也可一次性补缴不足15年差额年限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思考:为何要限制达到退休年龄时一次性补缴?为何要采取延期按月缴费的方式?,基数核定问题,每年3月核基数,4月起按新基数扣缴。,工资总

27、额的统计口径(统计局19901号令):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含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项。国家统计局19901号令第十一条排除了十四项。上年月均工资=报告期应发工资合计/报告期发薪月数1、工资为税前,财务上的“应发合计”栏。只允许剔除国家统计局规定的部分项目,一般的工资薪金都应计入,包括年终奖。2、未足年情况,按照实际发薪月数计算。譬如只发了11、12月工资。则(11月应发+12月应发)/2月。3、时间以财务决算自然年为准。即1月1日-12月31日所发薪酬。按时点不按归属,按实发不按计提。譬如0

28、7年年终奖在08年1月发放,那么应计入08年收入。4、保留到整数。,按职工上年月均工资截取上下限来核定基数农民工固定基数,社保不规范的风险(1),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规定(京政发2006第183号令)第三十条企业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或者不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按照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并将企业违法行为的信息依法计入本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企业给被保险人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造成损失的,被保险人有权要求企业赔偿。关于贯彻实施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有关问题的具体办法(京劳社养发200721号)补缴时,以被保险人相应补缴年度的缴费工资基数,分

29、别乘以办理补缴时上一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与相应补缴年度上一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比值,作为相应补缴年度的补缴基数,按历年规定的单位与个人缴费比例之和缴纳。被保险人以本人相应年度的缴费工资基数乘以相应补缴年度个人缴费比例补缴,差额部分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社保不规范的风险(2),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1999第259号令)第十条 缴费单位不按规定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暂按该单位上月缴费数额的110%确定应缴数额;没有上月缴费数额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暂按该单位的经营状况、职工人数等有关情况确定应缴数额。缴费单位补办申报手续并按核定数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后,由社会保险经办

30、机构按照规定结算。第十三条 缴费单位未按规定缴纳和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社会保险基金。第二十三条 缴费单位未按照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或者未按照规定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第二十四条 缴费单位违反有关财务、会计、统计的法律、行政

31、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伪造、变造、故意毁灭有关帐册、材料,或者不设帐册,致使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无法确定的,除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纪律处分、刑事处罚外,依照本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征缴;迟延缴纳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依照第十二条的规定决定加收滞纳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第二十六条 缴费单位逾期拒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滞纳金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征缴。,社保不规范的风险(3),劳动合同法(主席令第65号令)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主席令第80号令)第五十三条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 社会保险法草案审议中,社保不规范的现状(缺少意识,稽核抽查,补缴成本,住房公积金目前没有执法监督部门)但单位应逐步重视这个问题,逐步理顺关系、规范管理,降低、杜绝风险。,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