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60468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作 者学 院专 业摘 要自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以来,我国逐步加快了“走出去”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步伐。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规模和金额也在不断扩大。正如所有的商业活动一样,中国企业走出去占领海外市场,获取海外资源的同时,也承担着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的风险。近年来,在经历了数次的并购失败之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更加棘手。了解并解决海外并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中国企业更好的融入国际市场。本文共包括:中海油竟购优尼科;中铝收购力拓;吉利并购沃尔沃;中国企业海外

2、并购后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几点建议四个部分。通过三个经典案例的分析,归纳出我们海外并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并给予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关键词:海外并购 风险控制 国际市场ABSTRACT The report of Seventeenth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dicate specificly that“ insist on the basic policy of opening up and do a better job in combining bring in and going out.From then on,our cou

3、ntry has gradually stepped up to do the “going out”.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Direct Investment Abroad, the scale and amount of Chinese enterprise overseas M&A(mergers&acquisitions) are continually expanding. As all the commercial activities, Chinese enterprises go out to capture the market and get t

4、he overseas resources as well as undertake the risk about the proces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foreign investment problems faced by Chinese enterprises becomes more and more confusing after so many failures on M&A. Understand and solve the overseas M & A issues that may ari

5、se, can help our Chinese companies better integrate in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This paper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ections.CNOOC purchase of Unocal actually, the acquisition of Rio Tinto Aluminium, Geely acquisition of Volvo and the major problems and some suggestions faced by Chinese enterprises

6、after overseas acqusition. It sums up some usual problems about our overseas M&A by means of the analysis of three typical cases and gives some available suggestions.Key words: M&A; Risk control; International market.目 录一、中海油竞购优尼科1(一)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案件始末1(二)中海油并购失败的原因分析2二、中铝收购力拓2(一)中铝收购力拓案件始末2(二)中铝收购失败原因分析3

7、三、吉利并购沃尔沃4(一)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件简析4(二)吉利并购沃尔沃后面临的风险与建议4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几点建议6(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后所面临的突出问题6(二)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几点建议8主要参考文献9关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2007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胡锦涛同志在谈及国民经济的时候,明确的提出了“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既定方针。在这次决定着中国近年发展形势的国家性会议上,胡锦涛同志的一席话明显振奋了所有中国企业家的神经。中国企业在响应党号召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之后,下一步就是加大

8、中国国产品牌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2007年正是国际金融界动荡的一年,美国国内的次贷泡沫已经逐步明朗,此时的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孵化。在这个时候国际资本家们都变得异常的谨慎,而中国企业家在这个时候抓住时机,吹响了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号角。这一点在彰显我们现有的国民经济实力的同时,也暴露了我们对国际市场渴望。目前,商务部公布的2010年海外投资年报上指出:2010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1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金额达到590亿美元。相对于2009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2个国家和地区的228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金额433亿美元的数据,又有了显著的增

9、长。 数据的增长却掩盖不了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接连失败的事实,其中我们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也需要解决。一、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一)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案件始末2005年4月,美国第九大石油企业且有上百年历史的尤尼科(Unocal)公司(简称优尼科),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被政府批准破产。随即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世界第五大石油公司雪弗龙(Chevron)以165亿美元的价格向其发出要约予以收购。而这个时候,中国第三大石油企业即中国海上石油和天然气最大生产商的中国海洋石油公司(简称中海油),也看重了尤尼科现有油田的潜能以及其庞大的国际市场,便紧跟其后对优尼科报价予以竞购。一般一家国际化的大石油公司都

10、是跨过经营,其国际化程度都超过50%。中海油看重的是优尼科在远东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以及其国际市场中成熟的网络建设,急于求成中海油给出了高于竞争对手雪弗龙20亿美元的报价。因为这次正当的贸易行为涉及到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在中海油竞购要约进入审查期间,美国政府派出了美国司法部和联邦商务委员会对中海油惊醒审查。由于美国政府的直接插手,迫使尤尼科最终接受了重新报价的本国雪弗龙公司。此后中海油无奈选择的退出了竞争,宣布此次中国企业中海油竟购失败。(二)中海油并购失败的原因分析2007年正当是中美关系出于低潮时期,此时由中国一家企业来竞购美国的石油公司明显是不现实的。此外中海油又对美国国会通过的能源法案和埃

11、克森-佛罗里奥修正案缺少研究,依照这两个法律,美国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对中海油竟购尤尼科计划提出了5条非常苛刻的审查标准。这5条标准显然都是人为设置的法律障碍。在中海油与对方多轮的交易谈判中,美国方面始终坚持这5条标准不出圈,并认定石油产品为国防所需产品,尤尼科是国防所需产品的供应商,中海油收购尤尼科对美国国家安全利益构成了潜在威胁。这样一来,中海油竟购尤尼科就不是一般的贸易问题了,而事件的本身已经上升为涉及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政治案件”了。所以说,中海油竟购案即使出价再高,这笔交易也是注定失败无疑。由于当时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操作上还没有丰富的经验,所以在中海油并购优尼科的过程中,操作不当是中

12、海油竞购失败的另一大主要原因。1任何并购在没有正式公开报价之前,都属于高度商业机密,但是,在中海油的并购过程中,每到中海油竞价的关键时刻,相关消息总会被一些西方媒体报道,甚至连机密的董事会内容也被公之于众.与之相随,美国优尼科公司的股价大幅攀升,涨幅超过50%,而中海油的股价则有所下跌。借机打压买方股价、拉抬卖方股价,抬高交易价格和成本,这为中海油以.后的收购制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2在这次并购中,还有一项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即公关业务。从并购一开始,雪佛龙就大打政治牌,游说美国政府将中海油的并购计划划为国家安全的范畴。雪佛龙公司副总裁皮特罗伯特森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中海油从中国国

13、家控制的银行得到了低息贷款,从而使中海油对优尼科的收购每股增加了10美元。这无疑会引起美国政府的关注。3在中海油撤销报价的前夕,虽然中海油的报价要比雪佛龙高,但优尼科的董事会一直建议投资者接受另一个竞购者美国雪佛龙公司。优尼科71名高管人员中已有61名接受了雪佛龙许诺的提拔和新工作。交易内外的操作不当最终导致了中国企业一次勇敢尝试以无奈出局告终。二、中铝收购力拓(一)中铝收购力拓案件始末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大型铝市场,是世界上第二大原铝消耗国。中铝集团即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铝)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氧化铝及原铝运营商,是全球第三大氧化铝生产商,氧化铝和原铝是其主要产品。力拓集团(Rio

14、 Tinto Group简称力拓)于1873年在西班牙成立, 目前总部位于英国,是全球第三大多元化矿产资源公司,该公司是全球前三大铁矿石生产商之一,同时还涉及铜、铝、能源、钻石、黄金、工业矿物等业务。2008年2月,中铝公司携美国铝业以140.5亿美元闪电参股矿业巨头力拓英国公司12%股权,成为力拓集团的单一最大股东。接着2009年2月,中铝又与力拓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投入195亿美元,其中约72亿美元认购力拓可转债转股,使整体持股比例由9.3%增至约18%,其中持有力拓英国公司的股份增至19%,持有力拓澳大利亚公司股份的14.9%。同时还将提名2位非执行董事进入力拓集团董事会。另约123亿美

15、元使中铝获得力拓有关铁矿、铜矿和铝资产的部分股权,并分别成立合资公司,中铝将依据投资比例取得相应的董事会席位。此前力拓方面是维持其矿山开采的国际垄断地位,利用近几年铁矿石和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上涨积累的资金和国际融资,大力扩张其海内外业务。可是等到在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时,力拓受到了有色金属价格的大幅下跌牵连和影响,投资在建和新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面临严峻的需求减弱,债务资金的大量占用使力拓集团陷入财政困难。据力拓公司的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已经负债387亿美元。其中包括两笔即将到期的合计189亿美元贷款。一方面是急需资金挽救自己的力拓,一方面是需要寻找合作伙伴拓展自身国际市场的力拓。可以

16、说,这项交易当时已被看作是我国在金融危机中对异国优质而廉价资产的一次抄底投资大动作。等到2009年国际经济形式有所好转,有色金属和铁矿产品协议价格的上涨,帮助了力拓重新在聚集资本市场了大量资金。最终力拓单方面毁约,拒绝了中铝195亿美元的出让部分股权协议。(二)中铝收购失败原因分析中铝对于形式几次错误的分析导致了这次曾有希望创造中国最大海外并购案的投资计划以失败告终。1对于国际金融形式的不确定。中铝错过了和力拓签下协议的最佳时机。2009年2月之前,是收购前期,期间的2008年2月中铝就第一次收购了力拓股份; 等到2009年2月2日至2009年5月15日,中铝才正事进行收购,在此期间,虽说收购

17、案发展顺利,陆续通过了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德国政府、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等权威部门的认可,但是此时力拓以负债达半年之久;2009年6月,交易失败之前,始终没有考虑到铁矿产品和有色金属的价格回升的可能,喘息过后的力拓又重新拾回了拒绝股权转让的资本。2对于力拓方面的不确定。力拓准备拿出来与中铝合作的全部是其最优质资产,其中包括:全球最主要铁矿石生产商之一澳大利亚哈默斯利铁矿公司的15%股权;全球最大的铝土矿之一澳大利亚韦帕铝土矿的30%股权;全球一体化、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氧化铝厂和电解铝厂之一澳大利亚雅文氧化铝厂的50%股权以及波恩电解铝厂力拓集团所持59%股权中的49%;全球产量最大的智利埃

18、斯孔迪达铜矿的14. 925%股权;全球产铜最多铜矿之一、且富有高品位伴生贵金属的美国肯纳可铜矿25%股权。力拓在困难时期拿出了足够多的诚意让中铝的帮助自己走出困境,正是这份诚意让中铝几乎是放弃了对风险控制的把握。195亿美元的协议,只有1%的违约赔偿金,也就是说,力拓仅仅损失了1.95亿就把帮助自己走出困境的中铝拒之门外。3对于政治形式的不确定。澳大利亚新闻民意调查公司4月初所做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者中反对准许中铝增持力拓股份至18%的竟高达59%,理由是担心中国通过央企最终控制澳大利亚资源,危害澳洲国家安全,是中国在澳洲扩张势力等。中铝属于央企,这在澳民众的眼中,与民企对比而言,就属

19、于是一个国家势力的入侵,而非商业行为的发生,对其具有极大的威胁性。中国民众对于中铝收购的期望显然不能代替东道国的意见,东道国的内部因素也最终使得力拓拒绝了中铝。三、吉利并购沃尔沃(一)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件简析早在 2009 年 4 月,福特(Ford)就完成了对沃尔沃(Volvo)的评估,并通过投行对中国企业发出了出售沃尔沃的情况说明,先后已有吉利、长安、奇瑞、广汽和东风等几家国内汽车企业参与竞购。最终于2010年3月2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吉利)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作为一家中国民营轿车生产企业,吉利经过风雨中二

20、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凭借自身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国家扶持的持续的自主创计划新,已成为中国民营轿车企业的佼佼者。在收购沃尔沃之前,吉利轿车品牌均属于自己的自主创新产品,吉利商标属于中国驰名商标,同时吉利还建有自己独立的研发中心和实验中心。这次吉利最大的成就收购了沃尔沃的品牌。沃尔沃品牌拥有百年历史,具有丰富的产品线和高端的品牌形象,在轿车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获得一致好评。再次是沃尔沃知识产权和研发人才。再次的就是收获了沃尔沃的知识产权和研发人才,这些都为以后吉利运作沃尔沃品牌,加入中国元素提供了技术和人才支持和保障。最后是全球的经销商网络和供应商体系。沃尔沃遍布世界各地经销商网络有利于吉利继续拓展沃尔沃

21、品牌的全球市场,而供应商体系则有利于为未来沃尔沃轿车在生产和品质等方面的保障,也可以进一步提升沃尔沃汽车的全球声誉。这次成功收购沃尔沃不仅再一次拓展了吉利的国际市场,而且获得了沃尔沃品牌和其核心技术,但能否完全的消化不同文化、经济背景下的沃尔沃核心资产显然还没有定论。(二)吉利并购沃尔沃后面临的风险与建议对中国而言,签约仅仅是海外并购成功的第一步,商业文化的冲突,市场禀赋的差异。海外法规( 特别是劳工)限制的严苛,乃至中国式管理的嫁接,都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难题。吉利并购沃尔沃后,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风险:1文化冲突与融合。跨国并购中最为艰难的就是文化融合 沃尔沃具有80余年的历史拥有一套适

22、应本国的成熟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而吉利的历史发展比较短暂,但其依靠的中国历史文化却更悠久,其依靠的市场更庞大 并购后以为强调文化坚持和品牌独立, 是没有前景的 其实应该两种文化相互融合 实现增值 实现创新, 实现发展尽管李书福表示尊重沃尔沃的商业文明 企业文化创造的价值,并通过一种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组织架构沟通方式设计来解决文化冲突 但是吉利是一家没有合资经验的公司,是很本土化草根的企业,如果文化上磨合不好,可能导致高层人员流失。因此,吉利摸索一套适应沃尔沃的管理方式,解决文化冲突,实现文化整合式并购后跨国经营中面临的重大挑战2棘手的劳工关系问题。在以往海外并购中,诸多失败案例都归结于未能协调

23、劳工关系,而遭受到劳工关系的狙击,使得企业兼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吉利并购沃尔沃后,在劳工关系方面将面临海外劳工法规及企业职工巨额的养老金缺口等问题北欧国家的劳工关系值得吉利深思。这类经济体与中国的竞争关系比较明显,工人担心生产向中国转移而减少他们的就业机会。北欧是高工资、高福利的国家,工会组织很强势,社会保障已经强大到上班和不上班一样。而中国企业通过长期对劳动者的压制,长期实行低劳动力成本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当这些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时,如果仍然用国内处理劳资关系的习惯思维和传统方式来处理被收购企业的劳资关系,自然就与被收购企业所在国处理劳资关系的法律制度,习俗习惯产生冲突。李书福曾一再肯定工会

24、的积极作用、表示要听取工会意见、与工会取得良好沟通。李书福对市场经济国家劳资关系的这种认识,对中国企业来说是很大的进步3核心技术处理问题。根据目前吉利公布的股权收购协议,吉利收购的是沃尔沃百分之百的股权。沃尔沃作为独立公司,拥有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所有权,以及公司为实施既定商业计划所需要的所有福特知识产权的使用权。吉利作为股东,通过沃尔沃拥有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所有权,以及大多数知识产权的使用权,这其中就包括沃尔沃的安全与环保方面的知识产权。简单地说,吉利只是收购沃尔沃的自由知识产权,沃尔沃和福特之间的技术合作协议仍将继续履行。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的相关技术只能在沃尔沃品牌中使用,不能用于吉利自身品牌

25、,这对于吉利中低端产品及技术的提升作用不大。而且福特、沃尔沃某些车型存在平台技术的相互借用,所以吉利很难收购沃尔沃全部的知识产权。这也是中国车企对外收购知名汽车品牌时面临的一道难题。4品牌整合与市场定位。如何进行品牌整合,确保沃尔沃的高端品牌地位是吉利日后经营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作为有 80余年沉淀且以安全技术著称的沃尔沃,近年来在世界豪华车市场已经难以和德系汽车对抗,但沃尔沃仍然坚持以安全作为主要品牌诉求,品牌老化和品牌内涵的单薄,已经比竞争对手逊色许多,难以得到全球年经新贵的认同,这是沃尔沃在不同市场节节败退的根源。吉利作为一家长期生产低端车的私营企业,无论是产品制造能力,还是管理经验都与福特

26、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在国际化经营方面有过一些成功,但没有运营一家跨国汽车企业的经验,对汽车品牌文化建设也缺乏了解吉利与沃尔沃之间有很大的品牌鸿沟,为了确保沃尔沃高端和贵族血统,李书福表示将沃尔沃作为独立品牌运营,暂时保留目前的管理团队,但高端品牌的维护需要巨大成本。沃尔沃可以通过国际化提升销量,降低单车成本以实现快速盈利,但豪华品牌一旦失去高端定位,直接参与大众市场的竞争,往往处于更不利的局面。5债务负担下如何持续盈利。沃尔沃之所以陷入亏损,主要是受金融危机影响销量大幅下滑,产能放空以及采购成本过高。沃尔沃的销量于其他豪华车对比相差甚远,但研发投入和后两者差不多,沃尔沃在安全和环保领域积累了大量

27、先进技术, 却因销量太小带来成本的高昂,因此导致连年亏损。短期恢复盈利并不困难,却难在保证沃尔沃成为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豪华车制造商,将生产转移到中国,零部件尽量本土采购,是降低成本、扩大销售规模的重要途径。李书福预计在两年内扭亏为盈,关键是发挥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尽快实现沃尔沃国产化但最大的隐患是产品质量的降低,对沃尔沃品牌的核心价值如安全等造成致命打击,最终导致高端客户抛弃沃尔沃。高昂的品牌运营成本和后续资金的投入,是吉利并购后进行国际化经营的瓶颈 沃尔沃复活的关键是补充流动资金,保守估计在 15 亿美元左右,但2009 年吉利全部收入不过50 多亿人民币,无法不令外界担忧资金链的持续性

28、。为了维护沃尔沃品牌形象, 吉利还保留了原管理团队、总部和经销渠道,这给吉利带来了巨大成本与私人股本投资基金不同,吉利不能在收购完成后等待市场回升时以更高价格脱手,从而摆脱并购融资的债务负担。此外,国际金融市场的汇率变动也将进一步放大债务风险。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几点建议(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后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后的经营活动看出,在中国企业成功实现海外并购以后,中国企业面临着以下问题:1资源整合问题。实现并购并不意味着并购成功。由于中外企业迥异的企业文化差异,如何吸收西方企业文化的积极方面,保留本土企业文化的优势,是亟待结局的难题。在此过程中,要极力地推使国内

29、企业在企业文化为并购以后公司的文化抵住,并融合西方公司积极的方面,为新公司注入新鲜的元素。而目前中国公司的自身所拥有的文化底蕴不深、文化宗旨不明确是这一过程中的一大难题。2现金流问题。企业并购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并购以后又需要对被并购企业注入相当大的自己,对其生产销售进行资金支持,同时并购后要对企业进行整合,这样就存在着整合成本。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往往对交易成本和整合成本估计不是很充分,往往不能在收购以前对自身的现金流是否支撑和消化成本进行正确的测算,以至于并购后母国企业现金流出现短缺,造成企业大量亏损。3人才缺乏问题。麦肯锡咨询公司曾经指出一项中国企业调查显示,中国企业缺乏的是具有国际经验

30、的高管,这增加了进行海外收购的难度。这也就是海外并购和并购后的一系列公司整合和经营出现问题的原因。如果中国企业仍旧无法培养出一些具有国际市场经验的高层管理者,那么再并购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企业仍无法快速实现企业的并购目标。4品牌定位问题。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产品以物美价廉闻名内外,这就影响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瞄向低端品牌。目前看来,底端品牌仅仅在国内销售过程中占据了部分市场。在长远来看,低端品牌不是国际主流消费者的选择。如何利用并购后的资源,对国际高端品牌进行冲击,形成自己的品牌形象,成为了海外并购所面临的难题。5发展方向问题。尽管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式的变化,都要求我们的企业一定要走出去。但

31、是当我们盲目的跟从形式走出去之后,对方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具有诸多问题的企业,往往使我们企业陷入一个更大的困境中。如何明确自身发展方面,而又兼顾并购后企业的发展成为新的难题。6政治风险问题。在海外并购以后,企业不仅受母国政府的监督管理,还要受到东道国政府的影响。因此,并购以后中国企业要密切关注东道国政府的法律法规的变化,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政治风险管理,避免或减少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损失。7交易风险问题。从中国目前的并购案例中看来,中国企业并购的都是西方利润下滑格外迅速的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我们总会急于求成或一拖再拖的错过最佳交易时机。此外,中国企业如何更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要求对方设定一个合适的

32、违约赔偿金,也成为了一个急需改善的问题。8央企并购的特殊问题。央企拥有着更雄厚的资金实力,但事实证明这并不意味着你出价最高对方就一定能接受。西方人很偏向判断中国中央下属的国有企业的投资方面就代表了中国政府的政治意图。政治、文化的巨大差异更提升了央企海外并购过程艰难程度,以至于双方达成协议后都无法完成最终的并购。何如改变央企的形象定位,并加快提升国有中小企业的综合实力成为中国内部的又一大难题。(二)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几点建议针对以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正确认识海外并购后整合文化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文化整合在并购后一系列整合中处于核心地位。吉利需要通过提升和完善自身的企

33、业文化来促成被并购企业文化的同化,从而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提升文化价值。2提升品牌,增加全球的认知度。品牌价值是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中国企业不要急功近利的认为并购了一家国际公司就等于拥有了对方的品牌形象。依据国家引导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中国企业要提升自己的研发能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进化,形成自己的品牌,通过自身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增强,使自己的品牌在全球消费者形成知名度,经过一系列的企业资源整合,最终让自己的品牌成为全球知名品牌,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3进行人力资源整合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在海外并购以后,留住对企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性人才,并有效的发挥这些人才的才智。培养出人才之

34、后,我们还要留得住人才。中国企业需要在企业内部加强沟通建立信任,并对员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加企业员工对新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要注意对企业管理层的培养,形成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4认识和减少政治风险,控制交易成本。中国企业要充分认识母国和东道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变化,与政府形成良好的关系,同时要合理正确的测算整合成本和交易成本,运用合理的融资手段筹措并购资金和后续的投入资金,减轻对原有企业现金流的影响。此外,中国经济的逐步快速发展已经招到了西方国家的敌视,这也导致了汇率问题。中国企业还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防止并购后的企业资本因为汇率问题而大幅缩水。5用央企拉动中国经济良性竞争,增加中国

35、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央企在中国内部市场往往都处于绝对垄断的地位,国家的专项补贴、各种经济政策的出台都配合央企在中国完成了垄断的格局。到国际市场,央企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无法继续扩大规模及影响力。而像吉利这样已在国际市场建立一定规模的非央企企业,占国有的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比重是微乎其微的。国家应该出台相应政策,让拥有资金实力的央企,在其各自领域带动中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积累经验,在国内市场形成公平的、良性的竞争环境,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整体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现阶段,世界经济格局在经历了一次重大的金融泡沫之后正在重新洗牌,国际上诸多企业在经历危机洗礼过后并没有回到原来的高度。希望中

36、国企业能够明确自身定位,抓住危机过后这次机遇,合理的采取海外并购,扩大企业规模,成功的完成海外并购,从而走向国际市场,扩大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力。主要参考文献1胡锦涛,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商务部2010、2009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简明统计3环球聚氨酯网“吉利沃尔沃联姻首家跨国车企能走多远”,聚氨酯,2010 08期4牛琦彬,“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事件分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2月第23卷第1期5安徽财经大学,“反思中铝力拓并购案”企业管理,2009年10期6郎咸平,谁在谋杀中国经济,东方出版社,2009年6月7郎咸平,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难,东方出版社,2010年98周祥,“An Empirical Study on M&A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y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Horizontal M&A, Vertical M&A and Conglomerate M&A”,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9月9赵伟、古广东,Chinese Enterprises Cross-border M&A: Actuality Analysis and Trend Forecasting,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