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粒子的波动性 教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65542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粒子的波动性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 粒子的波动性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 粒子的波动性 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 粒子的波动性 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 粒子的波动性 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 粒子的波动性 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粒子的波动性 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教案授课学校 泰安市第三中学 任课教师 程玉清 教材版本 人教版 选修 3-5 参 考 书 人教版 教师教学用书 3-5 2009 年 4 月 20 日 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教案 学校:泰安第三中学 编者:程玉清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2)知道德布罗意假说的内容,公式表达;(3)了解物质波的验证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沿着物理学家的研究过程展开教学,尽量再现物理学家的思想和研究方法。 (2)通过“小练习”对比,进而理解宏观物体的波动性不明显,并找到验证物质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人类对光认识的美好、曲折

2、过程,欣赏物理学的对称美,体会蕴含的哲学思想。 (2)从科学家的工作中感悟科学探究:如何向固有观念挑战,提出大胆猜想和假说,如何寻找有效的方法加以验证。(3)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方法、科学意识、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德布罗意波及德布罗意波波长计算粒子同样具有波动性。难点:理解德布罗意波(物质波)及表现规律。三、教学用具自制多媒体课件四、复习回顾人类对光认识的历史过程 一部科学史诗学生阅读课本第一段,分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归纳,同时多媒体辅助问题:光的发展史(光的本性)?十七世纪初笛卡儿两种假说:光是类似于微粒的一种物质光是一种以“以太”为媒质的压力。十七世纪光的微

3、粒说(代表人物-牛顿):光是从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在均匀介质中以一定的速度传播,能解释光的反射现象、析射现象。同时期光的波动说(代表人物-惠更斯) :认为光是一种波,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这是波动的特征,微粒说无法解释。光的电磁说(十九世纪:代表人物-麦克斯韦) 麦克斯韦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赫兹用实验证实了光的电磁本性.光是电磁波的主要依据:传播都不需介质.都是横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同。19世纪末赫兹等又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用波动说无法解释。爱因斯坦于20世纪初提出了光子说,认为光具有粒子性,从而解释了光电效应。从笛卡儿两种假说到牛顿与胡克、牛顿与惠更斯粒子说与波动说之争

4、,再到麦克斯韦、赫兹、普朗克和爱因斯坦的对光的进一步认识。在新的事实与理论面前,终于以光即具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而画一下圆满的句号。(多媒体展示)原来相互矛盾的两种学术,后来发现只是一个事的两个表现形式,并非有此无彼,而是彼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以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而落下了帷幕。为此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粒子性、波动性之间的桥梁 以上两个公式中和p是物质所具有的粒子性的重要物理量,而是波长与频率是波动性的典型物理量,所以两式左侧是粒子性,而右侧却是波动性,它们通过普朗克常量h联系,可见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并不矛盾。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5、彼此含有对方的成份,共存于光的统一体中。五、进行新课、德布罗意提出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的假设(体会德布罗意从类比和对称性思考的科学思想方法) 19世纪以来,光学上注重波动方面的研究,忽视了粒子方面的研究;而实物粒子的研究上,是否发生了相反的错误?体会德布罗意从类比和对称性思考的科学思想方法。 问题:“相反的错误”指什么? 生:实物粒子的研究只注重了粒子性,而忽视了波动性。 (2)、(自学)德布罗意假说科学的狂想曲,回答问题:问题:德布罗意假说的内容?生: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每一个运动的粒子都与一种波对应。 问题:物质波的概念? 生: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德布罗意波。问题:物质波的频率、波长公式?

6、 生: ,、物质波的验证 问题:如何验证德布罗意假说? 生:如果能观察到实物粒子的干涉、衍射等波的特有现象,可验证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问题: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生: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者比波长还要小。 找学生爬黑板,应用德布罗意波能量、动量关系式计算子弹及电子的波长。计算:一个质量为001kg,速度为300m/s的子弹,对应的德布罗意波长? 解析: 问题:为什么不易观察到宏观物体的波动性?计算:一个原来静止的电子,经过100v的电压加速后,对应的德布罗意波长?解析:,问题: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与上面计算出的电子波长数量级相当吗? 师点拨: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分子直径相当,电子束照

7、到晶体上,两晶格的狭缝可使电子发生明显的衍射。1927年戴维孙和GP汤姆孙分别利用晶体做了电子束衍射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学生看书了解这一历史过程,并观察电子束的衍射图样与X-射线晶体衍射图样相似。 电子束通过铝箔时的衍射图样 弗兰克林拍摄的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六、小节本节课的设计不仅关注知识及知识的形成过程,更注重科学素质的培养,也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东西。教师通过对光的本质的认识这一线索,对光的有关知识进行重新复习,对光的粒子性与波动性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通过光子能量公式、动量公式,两式左侧是粒子性,而右侧却是波动性,以及联系量普朗克常量h,从理论上光波与粒子之间的联系。

8、再利用实验和物理学史对物质波动性的深入探究,从德布罗意波的提出、验证、物质波理论的形成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不但学到了许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科学的探究是不断的深入的,理论是在不断发展的,了解到人类直接经验的局限性和曲折历程,渗透辩证的思想特别是培养了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实事求是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态度以及类比法、实践法等科学的方法,同时意识到科学有价,意识到物质世界尽管千差万别,却又有共同的规律波粒二象性,这大大的扩展和深化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并为进一步研究微观世界提供了思想武器。整节课力图体现学生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建构意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启发性教学,重视科学探究,注重科学素质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