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国际经验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65788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借鉴国际经验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借鉴国际经验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借鉴国际经验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借鉴国际经验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借鉴国际经验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借鉴国际经验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借鉴国际经验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借鉴国际经验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一、国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实践 1.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典型的市场导向型。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使得美国实行了利率管理的改革措施,“Q条例”是美国利率管理的象征。Q条例的持续长期作用,影响了经济的有效运行。到1979年1980年时,整个经济形势极为严峻,迫于客观形势的压力,美国国会于1980年通过了解除存款机构管制与货币管理法案,规定在6年内将Q条例对于一切存款机构持有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利率上限取消,由此揭开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序幕。此后的6年中,美国成功废除了Q条例,于1986年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2.日本的利率市场化实

2、践。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以国债利率市场化为突破口展开的。日本在二战后很长时期内一直推行低利率政策,以维持国内金融体制的稳定,加快经济复苏和高速发展。但1973年以后,日本经济进入低增长时期,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财政支出日渐增加,扩大国债发行成为政府当时最便利的选择。为了提高国债的流动性,日本开辟了国债流通市场,由此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日本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从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国债发行和交易利率的市场化;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丰富短期资金市场上的交易品种并扩大其交易规模,实现银行间市场中长期债券市场,短期资金市场上大额交易品种的市场化;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随着金融创新和交易品种的小额

3、化,将市场利率从大额交易导入小额交易;90年代初至1994年10月,实现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完全放开利率管制,实现利率的全面市场化。 3.拉美三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阿根廷、智利、乌拉圭)。拉美三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的,当时客观经济不稳定,财政赤字高居不下,通货膨胀严重,而储蓄率、投资率非常低,经常账户有较大赤字。在这种宏观背景下,拉美三国基本采取的是激进式改革。其改革的措施有:(1)取消对利率和资金流动的控制;(2)取消指导性信贷计划;(3)对国有银行实行私有化政策;(4)减少本国银行和外国银行登记注册的障碍。在金融改革过程中,拉美三国不但没有加强银行系统和金融机构的

4、监管,反而放松监管,导致金融系统混乱,银行违约风险加剧。拉美三国改革实施后,金融机构正常的竞争因素未发挥主要作用,相反银行却被一些大集团所拥有,成为它们的资金供应商,加上监管不力,导致贷款质量下降,坏账增加,金融风险不断聚集;另一方面国内利率悬殊,大量外资流入国内,本币升值,出口恶化,最终导致这些拉美三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失败。 综上所述,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给我们提供的经验与教训主要有:(1)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式必须科学选择。利率市场化的方式有激进式和渐进式两种。前者可在短期内迅速修正利率管制带来的扭曲,达到改革的最终目标,但对经济运行冲击过大,后遗症较多。后者对经济运行冲击较缓,但时间过长可能牺

5、牲效率,且不定因素的存在可能导致偏离改革的目标。具体选择哪一种,应立足于本国国情。(2)引入一些不受利率管制的新金融产品,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策略。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逐步引入不受利率管制的新金融产品,有助于在维持原有格局的情况下进行利率市场化。如美国在改革过程中,银行先后引入了不受利率管制的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可转让提款通知单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3)完善的金融市场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础。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继国债发行和流通市场充分发展、货币市场充分发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风险迅速得到释放,保证了改革的成功。而拉美一些国家的改革是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极低的背景下进行的,导致市场风险过度集中而

6、得不到释放,而最终导致失败。(4)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提条件。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可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支持和保障,平衡协调相关关系。而急剧波动的宏观经济环境,会加剧名义利率的波动幅度,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和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使银行资产和负债的价值缺乏可预测性,从而激化各种经济矛盾,导致改革夭折,拉美三国利率改革失败就是例证。(5)充分监管是利率市场化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利率由管制走向市场化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波动,需要政府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督体系,抑制银行的风险经营,烫平市场波动,平衡协调有关经济活动,消除负面影响。拉美三国在利率自由化过程中,由于放松管制而导致了金融风险加剧,

7、利率不得不重新被管制的结果。 二、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使企业成为对利率变动反应灵敏的市场主体。首先,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制度创新、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落实企业自主权。其次,硬化企业预算约束,建立企业资产经营责任制,理顺国有资产产权关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再次,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要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组,通过产权改革,产权重组,实现产权多元化。坚持和完善“抓大放小”方针,面向市场培育势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同时放开搞好国有中小企业。要在坚持国有、集体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支持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

8、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在市场准入、银行信贷、上市融资以及发行债券等方面取消所有制歧视,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实行同等待遇。 2.转换商业银行经营机制,消除利率传导的障碍。利率由管制到自由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完善以及银行的充分自律。所以必须深化商业银行改革,使银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并按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开展经营活动。只有转换了经营机制,银行才能在国家货币政策原则和金融方针的指导下,根据资金的稀缺程度和供求情况,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合理确定资金的借贷价格即利率水平,并对企业投资的项目作自主评估,自主决定放贷,自主承担呆坏账的风险,可自行对预算

9、约束较为严格的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增加贷款的比重。同时,注意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设,提高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 3.建立完善金融市场,为利率市场化奠定基础。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培育金融市场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由简单形态向复杂形态转化的过程,一旦这个过程完成,利率市场化也就彻底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所要求的金融市场应具有如下特征:品种齐全结构合理的融资体系;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金融市场主体充分而富有竞争意识;建立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特色的监管体制。近年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尽管发展较快,但仍存在不少缺陷,制约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为此,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拓展市场交易品种,扩大市场交

10、易规模,培育高素质的投资队伍,完善金融监管,提高信用评级服务质量,为利率市场化的最终实现创造条件。 4.逐步放松利率管理,完善利率结构。依据不同市场主体对利率信号的敏感程度,以及各种利率放开后其对经济的冲击和社会承受能力的科学估计,审时度势,逐步放开各类利率。在各类利率结构改革中,先放开金融市场利率,在放开商业银行利率,后放开政策性银行利率;在放开商业银行利率中,先放开外币存贷款利率,后放开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在放开人民币利率中,先放开银行同业的利率,后放开银行与客户利率;在放开银行与客户利率中,先放开贷款利率,后放开存款利率;在放开银行存款利率中,先放开长期存款利率,后放开短期存款利率。利率改

11、革和汇率机制改革协同进行,使利率、汇率联动对国际收支和投机资本进出发挥有效作用。同时要完善利率结构,包括利率的期限结构、资产结构、层次结构等,促进利率的宏观调控与微观调节作用有机统一和充分发挥。 5.建立健全利率监管体系,为利率市场化提供有效保障。建立有效监管机制是利率市场化成功实现的基本前提。如果没有相应的金融监管体系推行利率市场化,后果是非常危险的,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为此我们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提高中央银行利率监管能力。中央银行要从利率“规定者”转为“监管者”,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大力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数据模型,计算分析利率敏感度和风险程度,形

12、成预警机制,并结合传统手段对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实施全方位监管;要建立起科学的分级授权体制和严格的监管制度,避免不适当行为的发生。中央银行还应进一步完善各项利率管理法规,并积极推动商业银行开展利率互换等防范风险的衍生金融交易。(2)加强金融机构的自律管理。商业银行要建立内部利率管理体系,有效约束金融机构的市场行为,保证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性。商业银行要加强内控机制,包括制定经营政策、经营管理操作指南,对“金融欺诈”、“金融腐败”等进行监管,维护金融体系高效运行。商业银行要建立利率与风险检测体系,减少体系形成机制的“噪音”和偏差,提高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性。(3)建立健全银行同业协会自律制度。在利率市场化过

13、程中,通过银行同业协会组织,制定利率同业公约,研究商定区域内较为合理的利率水平。定期公布利率政策执行情况,维护同业合法权益,实现同业自治,防止恶性的利率竞争,确保利率秩序的基本稳定。 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