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流动性过剩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信用社流动性过剩探讨.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村信用社流动性过剩探讨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业存在着流动性过剩问题,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下同)也同样存在着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存在充分说明了农村信用社运用资金不充足,服务“三农”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农村信用社流动性过剩不仅影响到经济效益的提高,不利于改革成果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地位。因而,流动性过剩是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有必要挖掘产生流动性过剩的深层次原因,探讨农村信用社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途径。农村信用社流动性过剩的普遍性衡量金融机构流动性最主要的指标便是存贷比和超
2、额备付金比例。自2005年以来,全国农村信用社存贷比一直在70%以下,且连年下降。2008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存贷比为65.92%,存贷差高达19266亿元;超额准备金率10.12%,超过全国金融机构平均值5.01个百分点。通过对20个省(自治区)农村信用社存贷比的统计分析,只有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存贷比在75%以上;有4个省存贷比70%75%,占统计地区的20%;有6个省存贷比65%70%,占统计地区的30%;有4个省(自治区)存贷比60%65%,占统计地区的20%。值得关注的是,有5个省(自治区)存贷比在60%以下,占统计地区的25%。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无论经济发达的沿海农村信用社,还是经济落
3、后的西部农村信用社都普遍存在着流动性过剩问题。我们也应当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贷款包含了贴现,而且有部分是转贴现,贴现利率在2%3.6%之间,而转贴现利率在1.8%2%之间,收益率较低,与上交存款准备金利率相当,因而,贴现虚增了贷款,提高了存贷比,因而贴现容易掩盖流动性过剩问题。2009年5月底,山东济南市农村信用社机构存款余额383.0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96.27亿元,存贷差86.8亿元,比2004年底增加48.4亿元,比2008年底增加17.2亿元。虽然存贷比为77.34%,但贷款中包括了贴现,而且贴现多为转贴现;剔除贴现,存贷比仅为59.49%,流动性严重过剩。自2005年以来,张掖市
4、农村信用社机构备付金持续增加,剔除3%的法定备付金率和15%的存款准备金率,一致存在超额备付金,特别是进入2009年以来,备付金率、超额备付金率增加较快,到5月底,分别达到25.79%和14.71%,可用资金达到44.8亿元。通过对山东济南市农村信用社机构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近几年国家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农村信用社仍具有较高的备付金比率,仍有较多的资金处于闲置状态。 流动性过剩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的影响 流动性过剩会造成农村信用社巨额亏损 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管理费用高,且吸收的存款基本来自农村,定期存款占比高。贷款利息收入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来源,约占各项收入的85%。如此高的存款成本,
5、如果有效投放不足,流动性过剩,势必造成农村信用社巨额亏损。调查显示,在湖南省农信社2007年资金成本约4.2%(含管理费)不变的情况下,湖南全省农信社6个月平均存贷款利差2007年比2004年提高了10.58%,而一年期平均存贷款利差则提高17.19%。作为对“花钱买机制”政策的组成部分利率政策,允许信用社贷款利率在更大范围浮动(在基准利率的12.3倍内浮动)。这一扶持政策,在短期内给农村信用社提供了迅速扭亏增盈的捷径。湖南省农村信用社2008年末存款1825.77亿元,各项贷款1084.65亿元,存贷比为59.4%。从湖南省提供的统计数字看,全省县级农村信用社的税后利润从改革前的巨额亏损54
6、691万元升为2007年的巨额盈利83194万元,初看似乎是管理机制改革所带来的效应,但从央行票据和税收减税等改革措施到位情况看,2004年至2007年税后利润分别为8173万元、13434万元、36000万元和83194万元,若剔除央行票据获得利息(按利率1.89%计算)和税后减免因素,上述年度的税后利润分别还原为-8984万元、-27174万元和10457万元,其中还没有剔除改革后湖南全省农信社共获得的保值储蓄利息贴补额2.1亿元。 从以上可以看出,如果没有“花钱买机制”政策,全国农村信用社20052008年会出现大面积的巨额亏损。然而,“花钱买机制”政策即将结束,加强贷款营销,提高存贷比
7、,才是农村信用社长久治本之策。 流动性过剩会造成农村信用社盲目放贷的冲动 贷款是信用社收入的主要来源,贷款利息收入影响到收入、利润、拨备、资本充足率等指标。为了完成经营计划,农村信用社层层下达贷款营销考核指标,致使部分干部职工忽视贷款的考察,特别是对“贷款主体是否合规”把握不严,投向限控行业和单位,投向在信用社有贷款的企业,“垒大户”现象有所抬头,贷款集中度提高,所有这些都增加了信贷风险,虽然当前这些风险还不能暴露出来,但留下了隐患,使不良贷款出现反弹。 流动性过剩会削弱农村信用社主力军地位 一方面,因流动性过剩造成了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不佳,补提拨备不足,抗风险能力不足,发展后劲不足,影响到农
8、村信用社健康稳步发展。另一方面,在当前农村信贷需求较大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流动性过剩说明了竞争力较弱,支持“三农”的力度不够,使一些客户因得不到信用社的支持而转向其他金融机构,从而造成客户减少,业务发展速度减缓。受以上两个方面共同影响,削弱了农村信用社主力军地位。 产生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原因分析信用社内部管理不善是产生流动性过剩的根源 县级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后,农村信用社管理薄弱,效率低下等问题依然存在,致使贷款营销滞缓,贷款增速小于存款增速。同时,上存资金增加。尽管根据银监会制定下发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试行)的要求,存款备付金比重只要不低于5%就可以了,但被调查的大部分信
9、用社比率都超过了10%,甚至有11个信用社的备付金率超过30%,占有效样本的39.29%。这样,大部分信用社自身支配的经营资金占存款余额的比重小于60%。过高的上存比率限制了信用社的放贷能力,使得资金最稀缺的农村地区其自身的储蓄资金外流城市,加剧了农村的金融供求矛盾。内部考核机制不尽合理,多数信用社没有实行客户经理制度。对客户经理来说,存在着“贷多贷少一个样,贷与不贷一个样”的情况,与工资考核没有直接挂钩,影响到贷款营销的积极性、主动性。 实行了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没有制定和实行合规免责制度,致使客户经理存在着“惧贷”、“惜贷”思想。同时,大多数客户经理存在着“弃贫爱富”的思想,喜欢与富裕起来
10、的农户和民营企业打交道,而不愿意与家底薄的客户打交道,不愿向他们发放贷款,虽然他们有发家致富的愿望和能力,但在信用社得到贷款也不容易,“贷款难”和“难贷款”的现象同时存在,使贷款需求得不到有效供应。 不能较好地实行差别化利率。基本上还是“一口价”,没有协商的余地,贷款利率一直高于其他银行,加上部分客户经理“吃拿卡要报”,加大了客户贷款成本,致使部分客户转向其他金融机构,造成了客户流失。同时,也给今后贷款营销带来了困难。产品创新不足。现行小额农贷没有涵盖农户婚丧、治病、建房、教育等大额刚性需求,使民间借贷存在合理的生存空间;产品创新跟不上农村分工越来越细、产业链条越来越长的要求;没有开发出中长期
11、贷款品种,不能适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户购买农机具等信贷需求。 投资范围狭窄。虽然可以购买国债或金融债券,但由于国债或金融债券的利息低于信用社存款成本,致使在这方面的投资很少。虽然转贴现收益更低,但由于贴现、转贴现纳入信贷指标考核,信用社办理转贴现的业务较多,很少考虑购买国债或金融债券。 金融发展不是金融部门的规模扩张,而是功能的强化。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流动性过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管理的问题、人的问题、产品的问题和服务方面的问题。农村信用社只有在以上几个方面改革创新,才能走出流动性过剩的困境,实现科学发展。 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建议 农村信用社流动性过剩深刻反映了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严
12、重影响到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省联社搭建统一的资金调剂运用平台。以利于县级农村信用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防范流动性风险能力。同时,农村信用社之间加强协作,发放社团贷款,在解决中小企业贷款的同时,缓解流动性过剩的压力。 省联社争取国库券的代理发行权,在全省农村信用社发售。一方面满足广大农民对安全、稳定、收益较高的投资需求,增加农民理财工具,提高信用社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发售国债,信用社缩小存款规模,增加中间业务,有利于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加强信贷队伍建设。适当增加外勤人员,不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使客户经理的业务素质不断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
13、客观需要。特别是教育客户经理牢固树立“民富社兴”的观念,贴近农村,贴近农民,上门服务,廉洁办贷,以良好的工作作风促进贷款的营销。 实行客户经理制度,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增强信贷人员贷款营销的主动性。在坚持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的前提下,制订和实施合规免责制度,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确定合理的贷款损失率,对因违规操作和道德风险造成贷款损失的责任人,坚决给予严厉处罚;对因系统性风险、借款人意外原因或经营不善造成贷款损失的责任人,可以免于追究,使广大客户经理放下包袱,积极开展贷款业务。 完善贷款风险定价机制。借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先进做法, 完善贷款定价机制, 根据贷款对象、贷款金额、保证方式、风险程度和
14、借款人经营状况的不同,合理确定信用等级和利率浮动幅度,改变“一刀切”的利率管理方式, 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客户群体。开展业务创新。围绕促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激活农村消费,考虑农民想什么金融需求、盼什么金融需求,积极开展服务创新,增加服务品种。一是结合国家“三下乡”活动,抓紧制订家电、农机具和汽车消费贷款办法,实行利率优惠、期限协商,及时提供适当的信贷额度,在激活农村消费市场的同时,实现信贷的有效投放。二是树立“爱富不嫌贫”的思想,开办农民建房贷款、婚嫁贷款、青年农民创业贷款。三是将小额联保贷款管理办法引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使企业贷款像农户贷款证一样,在授信范围内,随用随贷。四是适应民营企业财务报表不真实、担保难和资金需求“急频快”的特点,积极动员企业办理抵质押贷款和多企联保贷款。五是按照大联保体贷款实施细则,积极探讨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社方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授信,实行利率优惠。六是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开办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抵押贷款。七是细分客户,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研发不同的信贷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信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