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流动性过剩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流动性过剩论文.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济流动性过剩摘要: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已逼近甚至已经陷入流动性陷阱。本文介绍流动性过剩的判定和我国存在的流动性过剩,进而分析当前我国并未陷入流动性陷阱。关键词:流动性陷阱;流动性过剩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最早源于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讨论货币需求的灵活偏好动机时提及的概念,它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人们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都换成货币,不管人们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时即使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也不会再使利率下降。流动性过剩(excess
2、liquidity),简而言之,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流动性过剩,往往在宏观经济上表现为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而就银行系统而言,则反映为存款增速大大快于贷款增速。一、流动性过剩的判定摩根斯坦利亚太地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介绍,判断流动性,发达国家如美国一般是看基础货币的增长率,发展中国家因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一般是看存款/贷款比率。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试图量化流动性概念的相关指标,包括中国货币供应量m1(现金和活期存款)、m2(m1加上定期存款)及新增存款与股市流通市值之间的比率。他将三个比率与周边国家(包括日本
3、、韩国、印度,泰国等)的比率相比较,得到中国流动性过剩的结论。其中,中国m1/流通市值为5(周边最高韩国为0.5),m2/流通市值为13.5,新增存款/流通市值为0.75(周边最高泰国为0.08)。二、中国流动性过剩的表现1.从经济增长与货币扩张的比较来看,总的货币供应量扩张的速度确实要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2002-2010年,gdp总量增长到3.31倍,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基础货币(b)分别扩张到3.76倍和4.1倍,广义货币供应量(m2)扩张了3.92倍,反映出实际经济生活中的确存在货币超经济发行的问题。我们可以用经济货币化程度(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中占全部产出的比重,一
4、般用一定时期的货币存量与名义收入之比来衡量,例如m2/gdp)来反映这一现象。2002年经济货币化程度是1.54,2010年则达到1.82。这意味着,购买本来是1元货币所对应的国民经济全部产出中的商品和劳务,在2002年需要付出1.54元,而2010年则要多付出0.28元。即如果价格水平不变,2010年的货币流动性将较2002年过剩了15.38%。2.近年来,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存贷差逐渐扩大截至2011年7月底,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差达到23.90万亿元,比2010年初增加了3.98万亿元,从1995年开始,我国银行体系从贷差变为存差,此后存差不断扩大,存贷比下降。除了不良贷款剥离
5、、银行自身加快资产结构调整以及社会融资渠道日趋多元化等原因,银行资金过剩亦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因素。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即使是近年人民币贷款增长迅猛,也跟不上存款的增长步伐,可见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加剧的态势十分明显。三、中国并未陷入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通常表现为超低的名义利率、储蓄持续增长、货币供应量快速增加、总需求严重不足及经济萧条。于是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存在流动性过剩,说明中国已陷入流动性陷阱。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主要有三个特点:(1)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需求严重不足,居民个人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为减少,失业情况严重,单凭市场的调节显的力不从心。(2)利率已达到最低
6、水平,名义利率水平大幅下降,甚至为零或负利率,在极低的利率水平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消费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这使得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效。货币政策对名义利率的下调已经不能启动经济复苏,只能依靠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等手段来摆脱经济的萧条。(3)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但从我国来看,并不具备落入“流动性陷阱”的三个特征。其一,我国经济并没有陷入到严重的经济萧条中。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总体上仍处于平稳发展的上升通道中,如2008年、2009年、2010年经济增长率为9%、8.7%、10.3%。其二,我国的利率水平在前一轮的加息周期之后已经很高,利率和法定存款
7、准备金的调整空间很大,实体经济部门对利率的敏感性增强。另外,凯恩斯指出:“把实际利率降到某一水平,以此证明低利率时期是至关重要的。困难在于把借方与最后的贷方拉到一起,必须有中间人的费用,而且贷方会要求在纯利息率之上再加一点,以弥补风险,尤其是道义上的风险。纯利息率下降时,中介费及保险费率不一定下降,由此可见,典型的借款者所必须支付的借款利息率可以比纯粹利息率下降的更慢,从而使现有银行和金融机构无法把借款利息率压低到某种最低水平下。” 其三,我国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并非无限大。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理论,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时,此时居民对货币需求的弹性为无穷大,就会使经济进入流动性陷阱。反之,货币需求
8、的利率弹性越小,就越不可能存在流动性陷阱。由于我国目前金融资产品种少,经济的金融化程度低、公民的投资意识淡薄、经济主体的厌恶风险特征等原因,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占货币需求总量的比例很小,而且我国货币交易性需求对利率变动不太敏感,利率形成机制没有完全市场化,经济主体对利率的敏感性不强。我国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一直都是比较低的。事实上,不仅凯恩斯没有在大危机等经济动荡中发现“流动性陷阱”,其后来者同样也没有能够找到证据说明它的存在。正如美国当代经济学家多恩布什、费希尔和斯塔茨所认为的:“不过凯恩斯自己表示过,他没有察觉到曾经有过这样的情况,60年后的现在,我们也没有觉察到这样的情况,但是流动性陷阱是理解相对平直的lm曲线的有用的解释手段” ,低利率下的”流动性陷阱”的假设只是理论分析方便的必要,现实中是极其罕见的。参考文献:1凯恩斯,著,宋韵声,译.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华夏出版社,2005,01.p151-161.2孙驰.流动性过剩之困j.财经,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