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68400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黑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黑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黑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黑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哈尔滨商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题目黑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指导教师 王维娜学生姓名 计丹丹二一一年 十二 月 二十五 日哈尔滨商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系 别 贸易经济系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班 级 2008-3班学生姓名 计丹丹二一一 年 十二 月 二十五 日黑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摘要黑龙江省农业资源丰富,是我国农产品出口大省,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振兴经济的一项重大措施,其中农产品对外贸易是主要创汇项目。然而随着农业综合开发的深化,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不断增加,黑龙江省农产品贸易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是仍然存在着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

2、理,出口国家较集中等诸多问题。根据近几年黑龙江省对外贸易的部分数据分析了影响黑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 黑龙江省农产品; 对外贸易; 市场结构; 经济发展 A Study 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Strategie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AbstractHeilongjiang, one of the biggest agricultural product and export provinces in China, has rich agricultura

3、l resource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he government seem the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expand opening as a major measure. Agricultural trade is one of the main exchange projects. However, with the deepen of agriculture comprehensive exploit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e and the includ

4、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ven though the increasing agricultural tariffs yearly cuts until 2006 canceled entirely. The Agricultural trade of Heilongjiang has been faced with a great challeng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agricultural trade. For example, the low technology content, unreason

5、able structure, the export countries concentrate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data these years in agricultural trade of Heilongjiang, and basis to solv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foreign trade.Key words: Products Foreign trade Market Strategies Economic development目录摘 要 IAbstract II目 录 I1

6、绪 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2.1 研究目的 .21.2.2 研究意义 .2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1 国内研究现状 .21.3.2 国外研究现状 .32 黑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现状32.1 黑龙江省农产品贸易总量分析42.2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市场分布62.3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品种结构62.4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遭遇贸易壁垒63 黑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7 3.1 农产品自身存在的问题 .73.1.1 农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73.1.2 农产品品质差、品种杂,出口竞争能力弱8 3.2 农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83.2.1 农产

7、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抗风险能力较弱83.2.2 出口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牵动作用不强93.2.3 缺乏农业科技及对外贸易专业人才94 提高我省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基本策略104.1 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 104.1.1 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104.1.2 树立品牌意识 74.1.3 采取多元化贸易方式 114.1.4 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124.2 强化农产品出口基地,.124.3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13结 论14参考文献16致 谢18附 录 . 191 绪论1.1 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更为中国对外

8、贸易的迅猛发展推波助澜,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贸易大国并不等于贸易强国,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贸易大国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基于劳动力和资源的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外贸易结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产业和出口商品的结构升级较慢,成为制约中国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而中国要破除这些因素必须采取科学的对外贸易发展策略,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党和国家依然把工作重点着手于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更是

9、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 研究目的 本研究题目主要从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产品贸易情况、主要对外贸易国家、主要出口农产品品种及其数量、价格入手,分析黑龙江省农产品贸易额提高困难的原因,得出初步结论,并对发展黑龙江省农产品贸易提出合理建议。调整和转变农产品对外贸易战略,有利于黑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对进一步发展黑龙江省农产品贸易,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黑龙江经济发展。1.2.2 研究意义 黑龙江省农业资源丰富,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其对外贸易额直接体现出我省的市场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振兴

10、经济的一项重大措施,积极推进外向型大经贸,其中农产品对外贸易是主要创汇项目。然而随着农业综合开发的深化,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不断增加,存在着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出口国家较集中等诸多问题。怎样通过改变我省对外贸易策略深入研究我省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进而分析影响我生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对我省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内研究现状由于国内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相对较晚,我国对外贸易受政策导向性较强,因此国内对外贸易的相关研究近几年才开始出现,且多为一些理论性的探讨,并且大多没有突破国外学者的经验研究方法,主要存在于数据

11、分析以及理论层面的评估,并未实际应用于对外贸易实践领域。韦恒、周慧秋从黑龙江省农副产品出口情况及出口结构方面入手,在政策方面提出了建立多元化外向型农业产业基地保障体系等建议。张洪艳在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实施绿色农产品贸易策略,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等方面给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沈琼认为,成本上升是导致中国农产品出口后劲乏力的直接因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农业生产要素匮乏和资源配置不当。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中国农业的生产和出口能力。1.3.2 国外研究现状 自对外贸易产生以来,世界各国的管理者和对外贸易从业者,从不同侧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实践,有关对外贸易的理论探索一直到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资本主义生

12、产方式萌芽后才出现。 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威廉斯塔福和托马斯孟为此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主张奖出限入的政策措施,保证对外贸易出超,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1791年汉密尔顿向美国国会提交关于制造业问题的报告中提出:必须用关税将一国新建立起来的工业保护起来,使之生存和发展壮大。这就是关税保护理论。美国在汉密尔顿关税保护贸易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紧接着,李斯特根据汉密尔顿的观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提出了幼稚工业保护理论,被后人称之为西方保护贸易理论的鼻祖。这些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都有借鉴意义。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竞争优

13、势中提出一国的兴衰的根本在于赢得国际竞争的优势,而国际竞争优势的取得的关键在于国家是否具有适宜的创新机制和充分的创新能力。以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一系列关于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的效果以及最优贸易政策的思想和观点,称为新贸易理论。起初,新贸易理论旨在用实证的方法解释贸易格局,添补传统贸易理论的逻辑空白,后来发展成为以规模经济和非完全竞争市场为两大支柱的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2 黑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现状黑龙江省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和资源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土地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9。其中耕地面积1198.95万公顷,

14、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3.69,位居全国第一。处于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地带之一,草原辽阔且具有相当大的优势,适于大力发展畜牧业;农垦区土壤层养分丰富,生态环境相对较好。适于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其中一些特殊的地理位置更是适合特产农产品的生产。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有所增长。但是,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仍然局限在土地原生产物和初级制成品阶段,产品科技含量和加工附加值低,尤其是粮食出口竞争力不强。如果继续按照现有模式增长,那么无论是资金、资源、环境乃至国际贸易环境等条件将难以支持黑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高速持续发展下去。由于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不高,而且农业科技成果市场化程度较慢,农业科技储备

15、不足,加之农业投入不足,生产环节技术含量低;加工环节质量控制不够,质量控制难以达到标准在良种栽培推广、产品保鲜、冷冻、包装等方面技术都比较落后,以致出口的农产品难以达到国际标准要求。黑龙江省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中,俄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始终占据主要地位,出口市场的相对集中,容易导致对主要出口国的依存度过高,特别是近年来这些地区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限制增强,实施反倾销调查保障措施,极易造成贸易摩擦,具有风险性。2.1 黑龙江省农产品贸易总量分析2010年,由于“倒春寒”拖后春播进度,全省近5000万亩耕地无法及时耕种。在这样的条件下,黑龙江省通过调换种子、机械精播、育苗移栽等措施,在2010年底全省粮食

16、总产量达到了1002.6亿斤,而且粮食成熟度高、水分低、质量好。2006年以来,黑龙江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有较大幅度增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06年的8.53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9.51亿美元,增幅为128.72%。其中,进口额从2006年的2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2.55亿美元,增幅为527.5%;出口额从2006年的6.53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6.96亿美元,增幅仅为6.58%。(详见表2-1)表2-1 黑龙江省2006-2010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度及增长情况 单位:万美元 年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进口额同比增长出口额同比增长200685346.420027.765318

17、.7200789438.04.79%20371.51.72%69066.55.74%2008125194.439.98%37767.885.40%87426.626.58%2009159086.727.07%96738.1156.14%62347.6-28.69%2010195149.022.67%125528.129.76%69620.911.67%资料来源:中国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从表中不难看出,黑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总额在逐年增加,但主要是进口额增长带动总量增长,出口额却未见明显扩大。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依托地缘优势,以闻名中外的黑土产品、绿色农产品以及独具特色的山特产品为主。随着我国主要粮

18、食作物价格的上涨和波动,国家加大了对粮食贸易的宏观调控。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宣布,从2007年12月20日起,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制粉的出口退税,共涉及84类原粮及制粉出口产品,此后商务部对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云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达了“关于2007年部分边境贸易粮食出口实行配额的通知”,这些新规定的出台,将对黑龙江省今后粮食出口贸易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近几年来,由于黑龙江省农产品质量问题、价格问题、流通领域服务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及积累有限等问题,使黑龙江省农业国际化的发展水平与国内发达省份有较大差距,主要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在逐年下降,优势在不断减弱。黑

19、龙江省虽然是农业大省,但农产品出口贸易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不足10%。2006年到2008年农产品出口贸易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约为5%,2009年骤减至3.66%。(详见表2-2)。表2-2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单位:万美元年份农产品出口总值农业生产总值占比200665318.71153173.365.66%200769066.51371111.775.04%200887426.61612848.625.42%200962347.61702427.813.66%201069620.91917441.653.63%资料来源:2006-2010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2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

20、口市场分布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市场就国家、地区而言相对集中于亚洲和欧洲市场, 市场份额近乎平分秋色。农产品出口贸易额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俄罗斯、香港地区、美国、韩国、日本, 其中, 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贸易额1. 8 亿美元; 对香港地区农副产品出口额0. 85 亿美元, 出口同比增长了3.5倍; 对美国农副产品出口额0.32 亿美元, 出口同比增长53.9%; 对韩国农副产品出口额0.74 亿美元, 出口同比下降54. 5%; 对朝鲜农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 出口额为0. 58 亿美元, 增幅达339. 1%。2.3黑龙江省农产品的出口品种结构黑龙江省出口的农产品多以原料及初级产品为主,商品档次低、

21、种类少,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均较低。另外,黑龙江省的主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等大宗粮食农产品只具有很弱的比较优势甚至是比较劣势,不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却仍是主要出口商品。而经济作物及一部分畜产品、特产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却由于质量、知名度等原因未能打开国际市场。黑龙江省大宗农产品以占近一半左右的出口额成为全省农产品出口的支柱产品,罐头等占16.5%,畜产品、蜂蜜、水果占38.5%左右。近年来,出口额翻番的农产品有谷物及谷物粉、辣椒干、鲜冻牛肉、活鱼和天然蜂蜜等。出口额下降的品种有大豆、食用菌和药材等。这一方面说明黑龙江省土地资源的比较优势较强,另一方面则表明黑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仍未脱离低附加值的初级

22、产品出口,尚处在初等商品出口的阶段。2.4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遭遇贸易壁垒随着关税水平的不断降低,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非关税壁垒的限制。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除传统的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全省农产品出口面对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源源不断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农产品出口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农产品出口“门槛”越来越高。当前,国际食品、农产品贸易摩擦是国际贸易中的焦点之一,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纷纷把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贸易的调控手段。根据近年来日本、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针对农产品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情

23、况看,中国农产品出口面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完整的食品安全、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这些法律既规范着国内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同时也将不符合标准的国外产品挡在了国门之外;第二,药物残留标准要求越来越严;第三,苛刻的标签制度与包装要求;第四,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对进口农产品形成了通常所说的“绿色壁垒”。3 黑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3.1 农产品自身存在的问题 3.1.1 农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农产品对外贸

24、易是黑龙江省出口创汇的骨干产业,其出口规模直接关系出口创汇的规模。然而,黑龙江省出口的农产品多以原料及初级产品为主,商品档次低、种类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加工品出口增长较慢。黑龙江省现有的出口基地很多都没有加工项目,出口的大多是初级产品,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较少,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是黑龙江省出口的骨干产品。另外,黑龙江省的主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等大宗粮食农产品只具有弱比较优势甚至是比较劣势,不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却仍是主要出口商品,而经济作物及一部分畜产品、特产农产品虽然具备比较优势,却由于质量、知名度等原因未能打开国际市场。这说明现阶段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仍然是以初级产品为主,而高附加值

25、、精深加工产品的出口仍有待加快发展。不合理的农产品出口结构不仅制约着绿色农产品出口的进一步扩大,也直接影响着农产品出口效益的提高。3.1.2 出口农产品品质差、品种杂由于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储备不足,再加上投入不足,作为黑龙江省主要出口商品的大宗粮食产品品种混杂、杂质含量高,其品质不适应国际市场多样性的要求。在良种培植推广、产品保鲜、冷冻、包装等方面的技术还比较落后,较突出的是专用化水平低,缺少适宜加工的优质、专用品种。如,大豆含油率比美国低2个百分点,玉米淀粉含量比吉林低3-5个百分点,以致出口的农产品有的不能完全达到国际标准。产品质量不高,已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农产品在国际

26、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且与国际市场相比,黑龙江省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比较高,以大豆为例:每千克大豆完全成本黑龙江省1.22元,美国仅为1.08元,巴西1.06元,分别高出13%和15%。国外一些质优价廉的农产品已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形成压力。由于出口的农产品大多是初级产品,出口的商品成本相对较高,在价格上没有竞争力。美元的持续贬值加大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困难。近几年,由于人民币升值,加之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使我国农产品不再具备廉价的优势,加大了出口的难度。 3.2 农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3.2.1 农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抗风险能力较弱由于客观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我省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以俄国和日本、韩国等

27、东南亚周边国家为主,近几年来,出口到这三个国家的商品额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达65% 以上,其中对俄贸易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一半,出口市场较为集中。过分集中的出口市场抑制了市场的伸缩弹性,使出口对少数进口国的经济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容易遭受进口国国内政治、经济波动及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冲击。近年来周边地区和国家地质气象灾害频发导致我国对外贸易额的收缩,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尤其是今年的日本地震和福岛核电站泄露事件,更是在提醒我们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3.2.2 出口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牵动作用不强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企业规模小、效率低、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出口经验不足,名

28、牌产品少,缺乏正面的原产地效应,出口产品的国际美誉度和知名度较低。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给生产和运输带来了重重的困难。化肥、农机等生产资料价格不断飙升,使得大部分中小企业无以为继。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而且企业相对分散化,龙头企业牵动作用不强,基地和龙头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原字号、初加工、 大路货等产品仍是主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比重过低。进来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升温,黑龙江省农产品特别是乳制品正接受着国际标准的挑战。国际非技术贸易壁垒限制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也给黑龙江农产品贸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国形成的“低投入、低标准、低效益”的养殖模式制约了农业经济的

29、发展。另外,发达国家对农业提供巨额出口补贴和生产补贴,而我国相对较少,造成我们缺乏竞争力。绿色壁垒也是限制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原因。有些发达国家是根据本国生产、包装、处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我们,使我国农产品无法正常出口。3.2.3 缺乏农业科技及对外贸易专业人才发展农产品贸易,必须有数量充足的农业科技力量和一批懂技术、懂管理、善于根据国际市场信息组织生产的知识型农民,而黑龙江省深居内陆,很难接触国外先进思想和沿海发达地区经济意识,许多农民文化程度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差,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业劳动力都到城市打工,留在家里耕作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劳力,对现代科技的陌生和对机械操作的不熟练使农业劳动生产率无法提

30、高,致使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受到限制。另外,农业战线本来就缺乏研发人员,再加上就业压力大,多数农业战线的研究人员为了生计不得不放弃本专业,人才流失严重,使新产品的开发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就更加困难,产品加工难上档次。农业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缺乏,劳动力素质的低下,制约了黑龙江省以国际市场为目标的外向型农业的发展。4 提高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基本策略4.1 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4.1.1 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在产品结构上,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大力开发劳动密集型深加工产品。在质量结构上,要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培育一批名牌产品,使出口农产品不仅具有成本优势,同时也具有质量优势和品牌优势

31、,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按照国际市场标准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发布一系列的标准和规程,使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标准可循,确保与国际标准相配套。第二,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的监测、监督,建立健全监督、监测体系。第三,加快标准化生产。各类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业高新技术走廊,要积极争创全省或全国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取消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由乡镇统一规划,走 “点上示范、面上推广”的路子,逐步推行标准化生产。从实际出发,粮食出口仍应是黑龙江省的重点,要积极利用国家重视粮食主产区生产、重点补贴产粮大县的政策机遇,继续发挥优势,优化粮食品种、品

32、质。同时,还要注意调整产品生产结构,依托黑龙江省的资源优势,应在已有基础上继续逐步扩大蔬菜、瓜果、亚麻、烤烟、药材、花卉等的种植面积,形成专用品种种植。增强畜牧养殖业的竞争力,积极推进“主辅换位”的战略构想,切实解决乡村“散户”养殖资金有限的问题,充分发挥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比较优势。另外,应大力开发和生产绿色食品、区域特色产品,科学规划其发展布局,提升科技含量。应注重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农产品深加工是指对农业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制作以体现其效益最大化的生产环节,与农产品粗加工概念相对应。如将稻谷、玉米加工为大米、玉米粉的生产,称为粗加工;在完成粗加工的基础上对半成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使其更具价值

33、,以追求更高附加值的生产,称为深加工。如将大米、玉米粉加工为爆米花、玉米糊的工程,称为深加工。 我们在农产品生产的科学技术、工艺设备、营销方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面对国内市场对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必须紧跟国际市场,站在技术前沿,农业科技创新也要“请进来,走出去”,这样才不会让别人牵着走。虽然我们也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但相比起电站设备、数控机床等大型、精密、尖端设备,农产品深加工设备的技术含量差了很多,应对农场品深加工设备进行投资,来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以贯彻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统筹规划、科技引领、绿色制造、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指导思想;以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水平和安

34、全、卫生、可靠为目标,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从单项技术突破,向技术集成和成套、综合技术装备转变;从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变;从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向国内外两个市场转变。通用技术装备,牵涉多种农产品深加工,是重要的工艺设备。主要包括分离或萃取、干燥、粉碎、杀菌、速冻保鲜、冷冻冷藏、过程与安全控制、质量及卫生检测、包装技术装备和物流设备等。 4.1.2树立品牌意识在农产品贸易发展过程中,基地建设起着稳定货源、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和档次的作用, 承担着包括信息、生产、储运、销售在内的全方位服务因此, 发展黑龙江省农产品贸易必须加强龙头业在出口商品基地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通过招商引资, 建起一

35、批点高、规模大、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形成区域经济和特色经济优势。实施绿色食品品牌战略。黑龙江省在豆奶粉、大豆蛋白、精炼油、色拉油、玉米变性淀粉、果糖、高档酒精、免淘大米等深加工项目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已使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向品牌化、精品化迈进,一些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赢得了良好声誉。因此,应进一步巩固这些现有品牌优势,同时不断开发和培育新的品牌,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4.1,3 积极开拓新市场,采取多元化贸易方式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主要在东南亚、日本、俄罗斯等市场,市场比较狭窄,风险性很大,应开拓国际市场,采取多元化贸易方式。鼓励企业兼顾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的开拓。在欧美市场疲软的情况下,组织企业通过

36、发布信息、举办国际展销会等方式向南亚、东南亚、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扩大出口。推动区域内贸易合作,加强与韩国、俄罗斯、印度、东盟等周边国家与地区的区域合作,建立区域内贸易互动与稳定机制。建立更加广泛的经贸关系,降低市场集中度。在市场开拓上,要巩固原有贸易伙伴关系 实施全方位多元化的方针,可重点开发美国、中东、欧洲等市场,充分发挥地缘和经济优势,发展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联系,真正做到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国际化、全球化。另外,要开展各种灵活的贸易方式,增长现汇贸易的比重,不能局限在单一的传统贸易方式上,要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对等贸易、服务贸易,运用各种促销手段,扩大招商,大开更多市场利用外资直接

37、发展农业生产,抢占国际市场份额。鼓励和支持企业到国外独立开展经营业务,逐步实现全方位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新格局。4.1.4 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培养符合现代化的科技型人才。因为有的实践工作经验丰富,但不能把实践经验总结成规律性的东西,有的农业科技人员自身技术过硬,但指导能力差,所以应通过建应用型的技术学校,或组织专家给农民讲课甚至是网上授课让他们把理论与经验相结合。由于近年来农作物品种和农业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他们中不少人的知识、技术和思维方式明显老化,对一些新兴的农业科技知之不多,对农业及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把握不准。所以要培养创新型科技人员少。另外,应当积极建设对外贸易人才队伍,除了培养对外贸易人才

38、外,还应注意留住人才,为其提供生长和发挥的空间,在实现人才自身价值、完善个人职业生涯的基础上,提升其作为农业人才的自我优越感,培养人才热爱黑土地的精神,为解决黑龙江三农问题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4.2 强化农产品出口基地 在农产品贸易发展过程中,基地建设起着稳定货源、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和档次的作用,承担着包括信息、生产、储运、销售在内的全方位服务。因此,发展黑龙江省农产品贸易必须加强龙头企业在出口商品基地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通过招商引资,建起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区域经济和特色经济优势。首先,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基地应以批发市场为龙头,应在近年来已取得的成就之上,加大政

39、府在基金、政策上的扶持力度,逐步形成并扩大农产品出口网络,因地制宜地设立边境出口基地。同时,政府可在审核精准的基础上允许更多的企业经营农产品出口业务,并鼓励其与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联合或合并,扩大企业规模,形成有竞争力的大型出口企业体系。其次,要重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积极鼓励农民成立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成立民间的专业协会,降低现有农产品行业协会对政府的行政依附性,提高行业凝聚力。4.3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府应增大资金支持力度,促进绿色农产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增加绿色农产品科研项目和资金投入力度,从资金、项目、奖励机制等多渠道支持科技人员进行有关绿色农产

40、品方面的研究,搞好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的开发工作。要全面推动普通农产品生产向安全、优质的绿色产品方向发展,将省农业科学院等农业科研部门纳入绿色农产品开发、技术支持、质量管理体系,尤其是要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检验保证体系,保证绿色农产品质量,全力打造黑龙江省生态农业大省、绿色农产品强省的优质农产品品牌,促进黑龙江省农业和农产品出口的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鼓励农产品产业化经营, 特别是鼓励大型企业进入农产品对外贸易领域。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水平低,“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薄弱,且大多是企业对农民的初级农产品一次性买断,没能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加工、销售后赚的钱与农民无关,农

41、民无权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这种状况不利于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形成和市场份额的稳定。目前,欧美及亚洲的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国外农业产业化的共同特点是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以大型企业为中心,在纵向上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在横向上实行资金、技术、人才的集约化。国外农业产业化的实践表明,没有企业尤其是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的参与,要实现农业产业化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国家应采取各种形式,扶持一批“龙头企业”, 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鼓励其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与此同时,加强人才培养与基层干部梯队建设,发挥领头羊的作用。积极开展大学

42、生下乡、村村大学生运动,发展和完善建制村选调大学生制度,为人才提供发展的平台和发挥的空间。继续送村干部进校园,提高干部专业技术水平和科技知识掌握水平,并使其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带领农民提高科技利用率,发展高科技农业,最终实现稳产、高产、在保证品质安全的基础上切实实现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发展龙江农业。国家应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出口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在商标注册、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评定方面对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支持,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比照出口退税政策,对农产品出口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在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 结论农产品对外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农

43、产品对外贸易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对外贸易活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 尽管工业制品贸易份额逐步提高, 但农产品进出口数量和金额也在稳步提高, 农产品出口额仍占30% 左右。然而,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日渐显现,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 深入研究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 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对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开展对外贸易上,发展中国家大都是按照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劳动力和资源优势,这样虽然使我国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了一些贸易利益,但是也因此强化了低水平的产业结构,使一国

44、的长期发展缺乏后劲,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以加工贸易及粗加工为主的出口方式导致我国经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而且这种出口方式面临着高消耗、高污染和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擦增多等问题。黑龙江省农业资源十分丰富, 是一个农产品出口大省。然而, 黑龙江省在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中还存在着出口结构不合理, 适应国际市场变化能力较弱, 出口产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因此,我们应当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进贸易结构调整和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发展科技兴农,大力推广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高出口农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引进国外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