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何开始信董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们为何开始信董藩?.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们为何开始信董藩? 董藩,何许人也?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那个宣称北京房价25年后将达到80万元/平米的人。最近他这个说法遭到官方媒体批评,称其“会被公众笑话”,董藩愤然发表了万字长文反击,据腾讯网调查,七成以上的网友支持他的观点。看起来,董藩没有那么遭人讨厌。 这并不意味着人们认为这个预期可以接受,而是出于现实的教训。时间再往前推7年,早在2006年, 董藩就预言:“京、沪、深、杭等一线城市和一些核心城市房价将在管制中上涨,涨幅仍会超大多数人想象,5年后遍地是均价四五万的楼盘,十万不再是新闻。”回望这几年的房价走势,基本印证了董藩的预言。那些一直劝说公众别买房,放言房地产价
2、格将会崩溃性下跌的专家,多年来却一直是错的。也就是说,即便情感上不愿接受董藩的观点,理性却告诉人们他说的很可能是对的。信董藩,得拯救;不信董藩,则被抛弃。 想想看,这些年来,那些没有想尽一切办法买房的人,眼睁睁看着工资的上涨远远低于房价上涨,一年又一年的白干,长此以往,再固执的人,也会动摇。“应该怎么样的想象”总是敌不过“实际怎么样的现实”,这时候自然会想起鲁迅的名言:“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于是董藩被平反,从“人民公敌”转而成为“学术界的彭德怀”他只是那个带来了坏消息的人,不仅不应该怪罪于他,反而应该感谢他。畸高房价的背后另有原因,这才是公众目光应该聚焦的地方,
3、对此,董藩的万言书多有涉及。 从全国治理结构层面上看,中国有庞大的公务员和党团体系,这其中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巨大的三公开支。除此之外,从经济运行层面上看,不断需要补贴的银行体系、日积月累的地方债务、事业单位的亏损,这些都决定了政府需要庞大的开支。除了明面上的财政收入外,超发货币以分摊这些支出就成为当下与将来必然面临的问题,而超发的货币不但推动房价,还会造成人们购买房产以避通货膨胀的需求。 在中国,在经济规律之外,行政资源梯度分布的趋势也极大地影响了房地产的价格。不管是做实体还是搞金融,各行各业都必须要依靠行政资源,而行政资源在地域上分层级集中,一个地区集中于市,一省集中于省会,全中国当然就集中于
4、北京。政治优势会衍生出智力优势、管理优势、融资优势、信息优势、创新优势,资本必然聚集在这些行政资源的集中点,而北京当然是重中之重。所以,“房价可以脱离全国,脱离国际市场独立形成”,这也是董藩认为“北京注定是房地产市场中的一朵奇葩”的内在逻辑。 人们相信董藩对房价的预言,本质上是相信这一切不会改变。但正如董藩所言,他对于房价的简单预测是基于一定的约束条件而做出的比如社会稳定;金融体系不崩溃;不进行币制改革;收入随着经济发展而进一步增长等等。如果其中一个条件不存在,“一切将被改写,所有的预测也都不成立”。由此看来,人们对未来的态度既悲观又乐观:一方面对良性改革感到悲观,认为货币超发、资源高度集中等
5、模式难以改变;一方面又对恶性后果抱以乐观,认为社会动荡、经济崩溃等情况不会发生。 正如人们对房价的判断来自过往经验一样,上述判断同样也来自过往经验,只是,这真靠得住吗?试想25年后,北京房价真的达到80万元/平米,通货膨胀将达到何种程度?中国的经济又将畸形发展到何等程度?北京将成为一座什么样的城市?整个社会又将变成什么样子?25年前的高速发展让很多人预言持续繁荣的下一个25年,但如果刻上一个25年的舟,求下一个25年的剑,在所有人都疯狂的时候,可能迎来的却是灭顶之灾。 普通人抱随波逐流的态度不宜苛责,学者根据专业判断做出所在领域的预言更无可厚非,但政府则却不可以如此短视和局限。去批评董藩于事无补,解决房价高企的背后政治经济因素才是正道要知道,如今连普通人都已经学会勇于正视现实。即便我们不能控制将来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但是,在国内,我们迫切需要一个清晰的、稳定的、减少行政依赖从而促进创新的经济、政治政策体系,只有这样,方能为持续的理性繁荣提供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