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技术规定.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177477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技术规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技术规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技术规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技术规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技术规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技术规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技术规定.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技术规定二一三年三月目 录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农田林网建设4第三章 道路与水系绿化6第四章 荒地(荒滩、荒沙)绿化7第五章 城镇绿化8第六章 村庄(屯)绿化9第七章 整地、栽植与抚育9第八章 作业设计15第九章 检查和竣工验收15第十章 档案管理19附录A21附录B22附录C26附录D27附录E29附录F31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目的为统一平原绿化工程建设的技术标准,规范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技术,提高平原地区造林绿化的质量和成效,改善平原地区生态环境,满足平原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生态的需求,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平原、半平原、部分平原县(市、区、旗,

2、以下称“县”)的平原区域的造林绿化。其中:平原县:平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70%的县。半平原县 :平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50%而70%的县。部分平原县:平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30%而50%的县。其他县的平原区域的造林绿化技术可参照本规定执行。第三条 术语和定义(一)农田林网控制率已建成农田林网(含农林间作)的农田面积占应建农田林网农田面积的百分比。(二)农田林网占地率农田林网占地面积占农田总面积的百分比。(三)林带完整度 农田防护林带长度与林带断口总长度(指连续20米以上的非设计性断口)之差占农田防护林带长度的百分比。(四)宜林荒地(荒滩、荒沙)造林绿化率 一定区域内,宜林荒地(荒滩、荒沙)已造林绿化

3、面积占规划宜林荒地(荒滩、荒沙)造林绿化面积的百分比。(五)路沟渠绿化率 路沟渠绿化长度占路沟渠应绿化总长度的百分比。(六)头木作业 在树干一定高度处截断,促进截口处萌芽,形成圆形树冠,并重复施以“剃头式”采伐利用其萌生条材的育林作业方法。(七)人均公共绿地 集镇(含建制镇)常驻人口中,人均占有公共绿地(含绿化草地)的面积。(八)城镇绿化率 集镇(含建制镇)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占集镇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九)村庄(屯)绿化率 村庄(屯)驻地绿化覆盖面积占村庄(屯)驻地面积的百分比。第四条 建设内容在平原绿化工程建设范围内的县级行政区域内,按照区域总体规划和布局,确定的农田林网建设(含农林间作)、

4、道路与水系绿化、荒地(荒滩、荒沙)绿化、城镇绿化、村庄(屯)绿化等。(一)农田林网建设(含农林间作)以改善平原农区气候、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主要目的,主要由林带、片林等构成的网状森林,包括在耕地上栽植的速生丰产林、经济林,以及农林间作。(二)道路与水系绿化以护路、护堤(岸、渠)等为目的,位于铁路、公路、水库河流湖岸、田间道路、沟渠沿线、由乔木(或乔灌草结合)等构成的防护林带建设。(三)荒地(荒滩、荒沙)绿化在平原地区的荒地(荒滩、荒沙)上以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为主要目的的片林营造、林网建设和封滩育林等,以及以培育乔木、半乔木为主的永久、半永久性苗圃(花木)基地建设。(四)城镇绿化以改善生活条件、

5、美化环境为主要目的,位于环城镇、公园,以及街道、办公区、居住区、庭院等区域的绿化。(五)村(屯)绿化以改善居住环境、位于环村(屯)、街道、庭院等区域的绿化。第五条 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标准(一)平原绿化工程建设分区全国平原地区划分为东北、华北东部、华北西部、中南华东、华南、西北6个建设区。各建设区基本情况见附录A。(二)建设标准根据各建设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造林绿化状况,确定各建设区域的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标准(见表1)。该标准适宜于一般情况;有条件的,可适当提高建设标准。表1 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标准表建设区域项目东北华北东部华北西部中南华东华南西北林木绿化率1平原县10%风沙区平原县15

6、%;其它平原县10%一般风害县10%;10%15%一般风害县10%;半平原县20%中度风沙危害县15%;20%25%中度风沙危害县15%;部分平原县30%严重风沙危害县20%30%35%严重风沙危害县20%林网与林带农田林网控制率85%90%80%90%农田林网占地率 一般为5%10%,其中风沙区8%10%,干热风等危害区5%8%,其他地区5%。林带完整度90%铁路、公路及河流、湖泊、渠沟两侧适宜绿化的地段绿化率95%90%95%85%县域内平原农区宜林荒地(沙、滩)的造林绿化率90%85%80%90%80%城镇绿化覆盖率经济发达地区县政府所在城镇30%25%35%25%其他城镇30%村庄(屯

7、)绿化率40%20%35%20%第二章 农田林网建设第六条 农田林网网格形状与面积(一)网格形状1在有显著主害风的地区,采取长方形网格配置,主林带与主风方向垂直(或风偏角小于45),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2在主害风不明显的地区,可采用正方形网格配置,或与路、渠沟、堤岸防护林带和村庄(屯)绿化结合,形成其他形状的网格。3以水田为主的农区,可结合路、河、沟渠等自然配置网格。(二)网格面积按照林带间距为主林带树种防护成熟年龄树高的1520倍,以及主林带间距与副林带间距比例:长方形网格为1:1.52.0,正方形网格为1:1的原则,网格面积为:风害严重地区不超过15公顷,其它地区1530公顷。第七条 树种

8、配置(一)林带树种配置1林带结构林带结构按照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 18337.3)中4.1.4.3.1的规定。2树种选择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适种源的原则,选择抗逆性强、窄冠、深根性、有较高经济价值,且与防护对象没有共生病虫害或病虫害寄生的树种(参见附录B-1-1)。3树种配置(1)树种配置:农田防护林网的主林带一般在25行、副林带12行。宽林带要采用不同树种混交配置,窄林带可为纯林。栽植密度按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 18337.3)中附录D的规定执行,因地制宜地选择树种培植方式。(2)混交方式:可采用针、阔叶树种混交,阔叶乔木树种混交,乔灌木树种混交。(3)混

9、交方法:可采用段状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不适用针阔混交)。(二)农林间作树种配置1速生丰产用材林树种速生丰产用材树种农林间作时,主要配置方式为:(1)单行式间作:单行林木与作物间作,行间距:以农为主的3050米,以林为主的1020米,林木株距48米。(2)条带式间作:培育乔木条材,每带23行,以农为主带间距3050米,以林为主带宽1020米;培育灌木,每带24行,带内灌木株行距(0.51米)(1.52米),带间距不大于6米。2经济林树种经济林树种林农间作培育时,主要配置方式为:果树及其它经济树种长期与作物、药材等间作,或在田边地埂单行栽种。一般株距48米,行距1530米。配置授粉树:异花授

10、粉的果树应配置授粉树种,授粉树种与主栽品种的比例为1:81:6。第三章 道路与水系绿化第八条 道路绿化(一)树种选择选择生长快、冠幅大、干形好、枝叶繁茂、树型美观、根系发达、固土力强,滞尘能力强,并能较好地适应不良立地条件,且寿命较长的用材或观赏树种。(二)配置1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沿线的绿色通道建设,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国发200031号)的规定。2、县、乡级道路沿线绿化带每侧13行,有条件的地区可加宽到3行以上。第九条 水系绿化(一)树种选择选择耐水湿水淹、深根性、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蒸腾小、抗风浪的树种,盐碱程度较严重地区还应选择耐盐碱的树种。(二)配

11、置1堤岸防护林配置按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 18337.3)中4.1.5.3.2的规定执行。2灌渠两侧一般带状配置12行乔木树种。第四章 荒地(荒滩、荒沙)绿化第十条 树种选择(一)风沙区选择抗风,耐风蚀、沙压、沙割,耐干旱、瘠薄,具有改良土壤能力,萌蘖力强,适宜平茬,以及可提供燃料、饲料、肥料或纤维原料的树种(见附录B-1-2)。(二)河滩地下水位较高的盐碱区选择耐水湿、耐盐碱的树种(见附录B-1-2)。(三)条件较好的地段选择速生、干形好、材质优良和抗病虫害能力强并具有特殊工业用途的用材树种(见附录B-1-1),或选择适于当地生长、产品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经济林树种及其优良品种(见附

12、录B-2)。特殊立地条件的适生树种(见附录B-1-2)。第十一条 配置(一)年均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县,可营造灌木林。(二)营造生态公益林时,应根据立地条件等优先营造混交林。(三)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可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经济林,造林密度分别见附录C-1、附录C-2。如建果园,异花授粉树种应配置授粉树种。授粉树与主栽品种的比例为1:81:2。第五章 城镇绿化第十二条 树种选择选择具有观赏价值、经济价值、抗大气污染、滞尘能力强等特性的乔灌木树种,以及能构成色相、季相多彩景观的灌木、藤蔓植物,见附录B-3。第十三条 配置(一)街道绿化 街道要尽可能采用乔木、灌木以及藤蔓、花草构成的立体美化方式,

13、有条件的可配以园林小品。(二)居住小区绿化1居住小区路旁绿化采取规整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绿化方式。对于非主要道路,可选用中小型花灌木。2居住小区宅旁绿化选择以小乔木、花灌木和地被植物为主。通过多种球形植物、彩叶植物、花木等不同植物的多种配置方式,形成错落有致、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三)单位绿化栽植花灌木,观姿形植物和四季变化的植物,以增加绿地内季相变化和空间层次。围墙四周应栽植高大绿化乔木,围墙两侧种植绿篱或藤蔓植物,引蔓爬墙,形成绿色屏障。林下空地种植绿期长而耐阴的地被植物。第六章 村庄(屯)绿化第十四条 树种选择选择生长快、冠幅较大、干形好、枝叶繁茂、树型美观的用材树种;适于当地生长,产品有

14、广阔市场前景的优良经济林树种,或观赏价值高的景观树种。见附录B-1-1、B-2、B-3。第十五条 配置1环村绿化带村庄(屯)四周营造经济林(含果园)、用材林或防护林带。2进村道路绿化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并进行乔、灌、草有机搭配。3庭院绿化农户庭院空地种植果树、竹类、药材、花卉或用材、观赏树种,间混套种,建成生态经济型庭院。第七章 整地、栽植与抚育第十六条 整地、栽植(一)农田林网建设、道路与水系绿化、荒滩荒沙荒地绿化、城镇绿化、村庄(屯)绿化等的整地、栽植技术按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的规定执行。(二)在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栽植后要及时灌水。水入渗后,树盘覆盖细土、秸秆或地膜

15、保墒。(三)截干苗栽植后,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需要,采取苗干套塑料袋等保护措施。(四)经济林栽植后应适时定干。(五)用大苗营建护路林、风景林时,应对苗木进行支撑并用草绳绕干。 第十七条 抚育(一)未成林抚育造林后3年内,采取促进幼苗生长的技术措施。1灌水与排水在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造林后的前3年,每年旱季灌水。干旱地区绿洲的各种林地,成林后每年须灌(浇)水。季节性积水的林地(包括成林)要挖沟排水。2松土、除草、割灌防护林应根据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适度进行垦复、松土、割灌、除草,其它林种可采取以下措施:(1)造林后的前3年,每年松土、除草、割灌。(2)可采用化学除草措施。化学除草方法按GB/

16、T 15783中7的规定执行。(3)农林间作的林地,间作期内可以耕代抚。3平茬复壮具有萌芽能力的树种,当幼树因受各种损害而生长不良时,应及时平茬复壮。4补植和重造按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中14.5.2、14.5.3的规定执行。人工造林成活率未达到要求的造林地,要及时补植或重造。(二)成林抚育 人工造林3年后,应对郁闭成林的林木采取促进生长的技术措施。1防护林各种防护林抚育管理按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 18337.3)中5.2的规定执行。堤岸防护林和道路防护林的一些树种,如柳树采用头木作业,培养圆形树冠。2用材林修枝:剪除影响主干生长的竞争枝。针叶树从林冠下出现枯枝时开始

17、修枝,以后每出现两轮枯枝时修枝1次;阔叶树造林后第3年开始修枝,修枝间隔期为23年。修枝的高度,幼龄林为树高的1/41/3,中龄林为树高的1/31/2。除草:每年春夏季进行一次促进根系萌发的1520厘米的行间深耕除草;根据林分郁闭度高低,对于郁闭度较小的林分每年要进行13次松土性浅耕除草,已经郁闭的林分每年秋冬季进行一次粉碎落叶和杂草的旋耕式除草。抚育伐:当林分密度过大,竞争激烈,出现林木分化时,要及时进行抚育伐,调节林分密度。抚育伐的原则是去小留大、去劣留优、去病弱留健壮。采伐强度按森林抚育规程(GB/T 15781)中5的规定执行,抚育伐后的林分郁闭度应控制在0.60.7。施肥:有条件的地

18、段,速生丰产林在造林后的12年内可施追肥,施肥后及时灌水。病虫害防治:要开展森林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开展卫生伐,保持林内卫生。一旦发生检疫性病害,要及时清除,防止蔓延。3竹林竹林抚育按森林抚育规程(GB/T 15781)中8.1的规定执行。4经济林经济林要适时进行整形修剪,加强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实行集约经营。可按照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LY/T 1557-2000)的规定执行。(三)低效林改造针对不同林种的低效林,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造。1防护林 按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 18337.3)中5.3的规定执行。2用材林因树种选择不当而生长不良的林分,更换适生树种。改造方

19、法为隔行或带状伐除原立木,栽植适宜树种。林相稀疏、残缺不全的林分,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补植,形成复层异龄林。因受干旱、积水、病虫害等影响,生长差的中幼龄林,要加强管理,改善生长条件,促进恢复生长。3经济林管理粗放的经济林,加强土、肥、水、修剪及防治病虫害等管理。品种不当的经济林,采用优良品种进行高接换种,并加强管理。缺乏授粉树种的经济林,可将部分植株高接授粉树种接穗或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树体老化、树种选择不当的经济林,更新树种,全部伐除后,林地耕翻、改良、消毒后,重新栽植适宜树种的优良品种。(四)林分更新防护林达到防护成熟龄时,可进行采伐更新。用材林可根据市场需求,确定采伐更新时间。1防护林防护林

20、更新按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 18337.3)中5.4的规定执行。2用材林平原农区的同龄人工林纯林采用皆伐。有水土流失危险地段的林分,实行等带间隔皆伐、择伐或小面积(1公顷)块状皆伐。复层异龄林,按径级择伐。采伐强度应不超过林分蓄积量的50%,采伐间隔期一般不低于两个龄级。更新方法:采伐迹地应于采伐后1年内进行人工植苗更新。工业原料林,萌生力强的树种,可利用萌芽更新,即在早春或深秋采伐并降低伐桩(与地面平),伐后立即将伐桩覆土,春季每伐桩选留1个健壮的萌生条。3经济林 品种不当的经济林,要及时皆伐,更换品种、树种,避免重茬。第十八条 林分健康管理(一)建立健全防火通信系统、了望系统、

21、监测系统和扑救系统,在农田防护林集中分布区科学设置防火林带,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可以阻止或延迟林火蔓延,有效控制火情,减少火灾损失。(二)平原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应以“预防为主,治早治小”为原则,以食叶和蛀干害虫为重点开展防治工作。应在建立完善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三大体系基础上,严格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复检工作,做好除害处理工作,严禁使用带疫苗木进行造林;落实监测责任,及时发布预测预警信息;实施以生物为主的综合措施,推广应用环境友好的药剂,保护环境、水源、食品和人畜安全;推行联防联治、群防群治,推进社会化防治,提高防治成效。(三)农田防护林建设措施的选择应有利于维护林地生产力,防止林地生

22、产力衰退。在树种选择、整地、施肥、栽植等主要环节要防止水肥流失、林地生产力降低。实行农林间作的,间作作物不能影响苗木正常生长。应根据土壤理化特性确定肥料种类,施肥要有针对性。(四)在适地适树前提下,合理配置树种,优先选择营造混交林,避免大面积营造纯林,提高森林群落的稳定性,丰富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灾害发生,更好地发挥农田防护林的防护功能。(五)达到防护成熟的农田防护林,应按照森林采伐作业、农田防护林采伐作业等技术规程的要求,采取合理的更新采伐作业方式,科学有序地实现更新。更新采伐后,应及时清理采伐剩余物,保持林地卫生。第八章 作业设计第十九条 作业设计依据作业设计以省级或县级平原绿化规划、国家

23、批复的平原绿化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省级下达的年度计划等为依据,按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程(LY/T 1607)的规定编制。第二十条 作业设计的任务作业设计的任务是将建设任务落实到造林绿化小班(山头地块),并以小班为基本单位,进行技术设计,并提出投资概算。其深度应能指导施工。第二十一条 作业设计内容明确造林绿化作业小班的位置(四至)、面积、权属、立地条件、林种、树种、造林或营林(抚育间伐、更新改造)方式、结构配置(树种及混交方式、造林密度、林带宽度或行数)、各树种苗龄及种苗量、整地方法、造林技术、造林地的管理、各项用工量、物质及经费预算等。要分别造林类型,进行典型设计。第二十二条 作业设

24、计文件组成包括作业设计说明书、总平面布置图、小班作业设计图,以及投资概算表等。作业设计应到小班。小班作业设计图应明确种植行走向、株行距、树种配置等。第九章 检查和竣工验收第二十三条 检查(一)检查对象对新造(含更新)防护林带农田林网,道路与水系绿化,荒地(滩、沙)绿化,城镇绿化,村庄(屯)绿化的人工造林成效进行核查。(二)检查指标按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 18337.1)和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06)10的规定执行。 (三)检查验收程序在县级自查、省级复查基础上,由国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核查。(四)检查方法自查采用全面检查,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核查采用抽样检查。(

25、五)抽查比例抽查县数:抽查县数为上报县数的20%。抽查面积:每个被抽取检查的县抽查10%15%的上报面积。(六)抽样与检查评价方法按照全国营造林综合核查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四条 竣工验收(一)竣工验收内容 按照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标准,对全县农田林网,道路与水系绿化,荒地(滩、沙)绿化,城镇绿化,村庄(屯)绿化等5项建设内容进行逐项验收。(二)验收程序在县级自查,省级复查的基础上,由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竣工验收。(三)竣工验收方法县级自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复查采用抽查的方法。自查、复查方法由各省自定。竣工验收采用核查方法。(四)核查方法采用听取汇报和实地抽查相结合的办法。抽查采用随

26、机抽样法。(五)抽样比例对所有通过复查的县进行抽样核查。农田防护林网建设、道路与水系绿化等按全乡(镇)林带总数的15%20%抽取。荒滩荒沙荒地按全乡(镇)造林绿化面积的20%30%抽取。村庄(屯)绿化按全乡(镇)的村庄(屯)总数的10%15%抽取。城镇绿化按全县城镇(含建制镇)数的20%(至少2个)抽取。其中公共绿地、单位绿地、居住区绿地的抽取比例由各省自定。(六)计算方法与统计汇总1林木绿化率:林木绿化率(%)=2农田林网控制率:农田林网控制率(%)=3农田林网占地率:农田林网占地率(%)=4林带面积: 式中:S林带面积,单位为公顷;l林带行数,单位为“条”或“行”; d行距,单位为米(m)

27、;L林带长度,单位为米(m)。5“四旁”(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树面积:式中:S四旁绿化面积,单位为公顷;k单株林木占地面积(为/1667);n林木株数。6道路、河沟渠绿化率:路沟渠绿化率(%)=7荒地荒沙荒滩造林绿化率: 造林绿化率(%)8城镇绿化率:城镇绿化率(%) 式中:A公共绿地绿化面积,单位为公顷;B单位附属绿地绿化面积, 单位为公顷;C生产防护风景林地绿化面积,单位为公顷;D街道绿地绿化面积,单位为公顷;E居住区绿地绿化面积,单位为公顷;S建成区总面积,单位为公顷;9村庄(屯)绿化率:村庄(屯)绿化率(%)=10林带完整度:林带完整度(%) 11城镇人均公共绿地:城镇人均公共绿

28、地(平方米/人)(七)竣工验收结果评价1统计表(1)平原绿化竣工验收县级自查统计评价表。见附录D。(2)平原绿化竣工验收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核查统计评价表。见附录F。(3)平原绿化竣工验收成果汇总表。见附录F。2验收报告验收报告包括验收工作总结报告、自查、复查、统计评价表及有关指标的证明材料等。第十章 档案管理第二十五条 档案内容 档案内容包括与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有关的管理制度、管理文件、技术文件、统计报表和台帐、合同契约等。第二十六条 档案管理(一)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由经营单位和各级主管部门分类、分级管理。各类档案由各职能部门整理,审查后交档案室集中管理。全国制定统一的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档案管

29、理制度。(二)生产经营单位档案管理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档案室,确定专人集中管理本经营单位的档案资料。(三)县级主管部门档案管理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本单位档案室内建立档案专柜,由专人集中管理本县平原绿化工程建设的档案资料。(四)电子档案管理将文字档案录入计算机使其电子化,定期将其刻录于光盘或拷贝于磁盘,与文字档案一起存入档案室集中管理。附录A全国平原绿化各建设区基本情况表建设区基本情况东北区行政区域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共计111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该区北部为松嫩平原,中部为松辽平原,南部为辽河下游平原。该区为我国多风地区之一,春秋常有大风并伴有风沙,风蚀和干旱现象严重,早、晚霜也

30、时常出现。主要危害是早春风蚀和干热风。华北东部区行政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共计30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华北平原为该区主要的自然地理单元,此外,还有渭河平原等较小的地貌单元。该区以旱作为主,但多有灌溉条件。大风日数多在1025天,沙暴日数515天,多春旱和伏旱,年干热风日数达10天。华北西部区行政区域包括内蒙古中部、山西、陕西中南部共计92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自然地理区域包括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两大地貌单元。该区春季多大风天气,常伴有沙暴,年沙暴日数可达10天,大风和沙暴是该片主要气象灾害因子。此外,该片还有低温冻害,早、晚霜冻,干热风和冰雹等气象灾害。中南华东区位于四川盆地、长

31、江中下游平原及华东沿海地区,行政区域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共计265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第三大平原。该区洪涝灾害严重,热带风暴、干热风、寒露风、冰雹等灾害发生比较频繁。大风日数较少,风沙危害轻微。华南区行政区域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共计74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该区气象性灾害干旱季外,还有袭击频度大于其它沿海地区的热带风暴。西北区行政区划包括新疆、甘肃、宁夏共计70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绿化工程主要位于荒漠带的绿洲部分。该区主要气象灾害为干热风和沙尘暴。附录B附录B-1-1防护林、用材林主要树种表区域主要造林树种东北小叶杨、中东杨、小黑杨、小

32、青杨、白林杨、北京杨、辽宁杨、辽河杨、赤峰杨、白榆、旱柳、水曲柳、胡桃楸、黄波罗、蒙古栎、辽东栎、绒毛白蜡、美国花曲柳、糖槭、柠筋槭、青楷槭、叶槭、色木、白桦、臭椿、刺槐、家桑、山杏、山楂、海棠果、文冠果、家桑、红松、樟子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沙松冷杉、臭冷杉、紫杉、鱼鳞云杉、桧柏、红皮云杉、侧柏、暴马丁香、锦鸡儿、胡枝子、卫矛、紫穗槐、榛子、杞柳、枸杞、山皂角、柽柳、灌木柳类等。华北东部黑杨系、欧美杨、三倍体毛白杨、毛白杨、窄冠毛白杨、易县毛白杨雌株、鲁毛50、中林46杨、山海关杨、新疆杨、群众杨、比利尼杨、北京杨、小黑杨、小美12杨、107杨、J172柳、J333柳、旱柳

33、、垂柳、泡桐、悬铃木、白榆、抗虫榆、刺槐、国槐、臭椿、香椿、黄连木、合欢、桑、楸树、苦楝、美国花曲柳、绒毛白蜡、小叶白蜡、白蜡、卫矛、黑核桃、核桃、板栗、柿、大枣、金丝小枣、杜梨、赤扬、枫杨、栾树、皂角、麻栎、银杏、油松、侧柏、圆柏、铅笔柏、日本黑松、水杉、杜松、火炬松、花椒、紫穗槐、杞柳、柽柳、黄柳、沙枣、枸杞、柠条、胡枝子等。华北西部青杨、白皮青杨、阔叶青杨、黄花小青杨、二青杨、大青杨、小黑杨、小美12杨、群众杨、白城杨、辽河杨、长叶杨、青皮杨、钻天杨、新疆杨、银白杨、小叶杨、胡杨、山杨、河北杨、钻天柳、旱柳、白榆、刺槐、国槐、白蜡、复叶槭、香椿、臭椿、楸树、梧桐、栾树、桦、海棠、杏、山杏

34、、沙枣、落叶松、樟子松、油松、侧柏、云杉、杜松;沙棘、文冠果、紫穗槐、锦鸡儿、白柠条、花棒、乌柳、沙柳、杞柳、柽柳、枸杞、刺梅、杨柴、梭梭等。中南华东刺槐、苦楝、乌桕、悬铃木、香椿、臭椿、白榆、家桑、美国白蜡、合欢、黄连木、枫杨、桤木、枫香、香樟、大叶樟、小叶白蜡、绒毛白蜡、三角槭、栾树、杨树、柳树类、楸树、苦槭、喜树、枫杨、重阳木、泡桐;银杏、湿地松、杉木、水杉、池杉、落羽杉、竹类、紫穗槐、杞柳、单叶蔓荆、马缨丹等。华南区雷林1号桉、大叶桉、鹅掌楸、木荷、楝树、楠木、红椎、台湾相思、木麻黄、千年桐、乌桕、木波罗、樟树、花梨、母生、柚木、苦梓、绿楠、香稞、椰子、铁刀木、琼崖海棠、黄槿、八宝树、

35、槟榔、新银合欢、润南、阴香、格木、胭脂、米锥、红胶木、锥栗、细刺栲、扑树、土沉香、香椿、香蒲桃、横杞、黄桐;杉木、水杉、柳杉、池杉、落羽杉、湿地松、加勒比松、火炬松、马尾松、水松、柱形铅笔柏、竹类、蒲葵、窿缘桉、巨尾桉、柠檬桉、尾叶桉、南洋楹、马占相思、红树类;单叶蔓荆、马缨丹等。西北新疆杨、银白杨、二白杨、中林46杨、I-108杨、毛新银灰杨、三倍体毛白杨、辽河杨、胡杨、小黑杨、白榆、大叶榆、园冠榆、旱柳、漳河柳、苏柳、白柳、白蜡、小叶白蜡、绒毛白蜡、水曲柳(以白蜡为砧木)、瘤枝桦、桑、悬铃木、臭椿、核桃、红枣、沙枣;樟子松、西伯利亚落叶松、西伯利亚云杉、西伯利亚红松、山杏、杨柴、梭梭、柽柳

36、、紫穗槐、枸杞、锦鸡儿、柠条、花棒、盐穗木等。附录B-1-2特殊立地条件适生树种表区域立地条件适生树种东北、华北西部黑钙土、褐色土、栗钙土,薄层土,钙积层位于40厘米以上白榆、山杏、小叶锦鸡儿、沙棘单相细沙地樟子松、油松、侧柏、刺槐、旱柳、沙柳、紫穗槐、 胡枝子。轻盐碱土白榆、白城杨、绒毛白蜡、柽柳、枸杞、紫穗槐、小叶锦鸡儿、杨柴、梭梭。华北东部黄潮土,堤岸、路基堆积土毛白杨、沙兰杨、I-214杨、群众杨、旱柳、桑、白榆、白蜡、侧柏、枫杨、紫穗槐、簸箕柳。砂姜黑土(河渠堆积淤黑土)刺槐、意大利69、63、72杨、枫杨、紫穗槐。砂姜黑土(河渠堆积砂姜土)刺槐、紫穗槐为主,枫杨、臭椿为辅。砂姜黑土

37、(路埂堆积淤黑土)悬铃木、意大利69、63、72杨、侧柏、紫穗槐。沙土(单相细纱、粉沙,深层有壤质间层)旱柳、刺槐、侧柏、枣、紫穗槐。轻盐碱土(地下水位大于1米)刺槐、白蜡、白榆、毛白杨、八里庄杨、旱快柳、苦楝、臭椿、桑、侧柏、紫穗槐、枣。轻盐碱土(地下水位变动于01.5米,雨季00.5米)桑、旱快柳、柽柳、紫穗槐。中南华东、华南渠道两旁,地下水位11.5米水杉、池杉、柳杉、落羽杉、以及南方型杨树优良品种。渠道两旁,地下水位1米或不足1米以池杉、落羽杉、水杉、南方型杨树优良品种为主。河洲、湖洲地区,夏季水淹外围可造旱柳、鸡婆柳、,内部营造池杉、水杉、南方型杨树优良品种。西北常年流水的渠道两侧,

38、无盐渍化地区新疆杨、银白杨、毛新银灰杨、中林46杨、I-108杨、青杨、I-107杨、辽河杨、三倍体毛白杨、二白杨、钻天杨、白蜡、大叶白蜡、小叶白蜡、水曲柳(以白蜡为砧木)、白柳、旱柳、漳河柳、白榆、沙枣、紫穗槐、沙棘。土壤肥力中等,灌溉水不充足,不能满足植物水分要求胡杨、沙枣、白榆、柽柳、沙棘。轻度盐渍化土新疆杨、胡杨、沙枣、白榆、柽柳、漳河柳、白柳、白蜡、 大叶白蜡、小叶白蜡、绒毛白蜡、银白杨、沙棘、盐穗木、杨柴、梭梭。附录B-2 经济林主要树种表区域主要经济树种东北葡萄、苹果、山杏、文冠果、沙枣、家桑、榛子、山楂、海棠果、枸杞、杞柳等。华北东部苹果、梨、桃、杏、李、樱桃、葡萄、银杏、杜仲

39、、香椿、柿树、枣、石榴、核桃、板栗、花椒、山楂、枸杞、桑、杞柳等。华北西部苹果、梨、柿树、葡萄、海棠、杏、山杏、花椒、沙枣、文冠果、枸杞、杞柳等。中南-华东苹果、桃、杏、李、葡萄、银杏、杜仲、核桃、美国山核桃、板栗、柿、乌桕、黄连木、香椿、桑、石榴、棕榈、金橘、柑橘、梨、枇杷、笋用竹、猕猴桃、柚子、胡柚、橙子、油茶等。华南荔枝、龙眼、柑橘、柚子、枇杷、橙子、乌桕、木菠萝、千年桐、油茶、八角、蒲葵;杨桃、番石榴、毛叶枣、芒果、椰子、肉桂、山苍子、厚朴、橄榄、乌榄、黄皮、柿树、沉香、杨梅、橡胶。西北葡萄、核桃、沙枣、巴旦杏、阿月浑子、杏、桃、酸梅、枣、梨、苹果、石榴、无花果、枸杞、桑、沙棘等。附录

40、B-3 城镇村庄(屯)绿化主要树种表区域主要观赏树种东北樟子松、红松、红皮云杉、油松、兴安落叶松、杜松、塔松、桧柏、侧柏;白桦、白榆、垂榆、垂柳、旱柳、复叶槭、元宝枫、色木、臭椿、绒毛白蜡、美国花曲柳、水曲柳、黄波萝、紫椴、糠椴、蒙古栎、辽东栎、槲栎、花楸、海棠果、山楂、山杏、小青杨、小叶杨、小黑杨、银中杨、中东杨、文冠果等。华北东部油松、白皮松、侧柏、桧柏、龙柏、杜松、铅笔柏、雪松、水杉、银杏、杜仲、泡桐、悬铃木、绒毛白蜡、臭椿、香椿、国槐、刺槐、毛白杨、黑杨系、欧美杨、旱柳、垂柳、金丝柳、楸树、苦楝、栾树、白榆、元宝枫、核桃、柿、石榴、苹果、李、梨、桃、葡萄、枣、杏、山楂、碧桃、猕猴桃、紫

41、藤、桑、花椒、丁香、月季、木槿、榆叶梅、紫叶李、棣棠、紫荆、紫薇、玉兰、樱花、黄杨、大叶女贞、小叶女贞、珍珠梅等。华北西部樟子松、油松、华山松、云杉、侧柏、杜松;白桦、白榆、大叶榆、海棠、杏、青杨、大青杨、新疆杨、银中杨、合作杨、箭杆杨、钻天杨、河北杨、小叶杨、小黑杨、群众杨、旱柳、钻天柳、白蜡、复叶槭、臭椿、刺槐、山杏、文冠果、枸杞、刺梅等。中南-华东雪松、柏树、金钱松、银杏、红豆杉、水杉、柳杉、落羽杉、千头柏、龙柏、塔柏、苏铁、蜀桧、棕榈、蒲葵、玉兰、白玉兰、广玉兰、光叶白兰、厚朴、七叶树、大叶樟、枫杨、枫香、海桐、鹅掌楸、刺楸、樟树、榉树、石楠、栾树、无患子、合欢、黄连木、檫树、楠木、三

42、角枫、鸡爪槭、重阳木、桃叶珊瑚、十大功劳、南酸枣、柿、核桃、美国山核桃、柚、柑橘、枇杷、杨梅、桂花、含笑、红继木、梅花、日本樱花、石榴、杜鹃、丁香、紫荆、黄杨、小叶黄杨、女贞、杜英、金橘、夹竹桃、南天竹、毛竹、丛生竹等。华南水杉、柳杉、南洋杉、雷林桉、鱼尾葵、棕榈、蒲葵、木荷、楝树、楠木、樟树、厚朴、台湾相思、羊蹄甲、鹅掌楸、柑橘、柚、杨梅、木菠萝、椰子、大王椰、铁刀木、红荷、枫香、红椎、鸭脚木、竹类、栎类、杜英、楹、栲、火力楠、南洋楹、榕树、荔枝、龙眼、杨桃、番石榴、毛叶枣、芒果、扁桃、夹竹桃、人面果、九里香、秋枫、榄仁树、水石榕、半枫荷、七沉香、黄葛榕、南华李、仪花、黄槐、红苞木、乐昌含笑

43、、荷花木、湿地松、火炬松、窿缘桉、柠檬桉、尾叶桉、南洋楹、马占相思及其它适宜的观赏乔灌木树种。西北樟子松、西伯利亚落叶松、雪岭云杉、西伯利亚云杉、侧柏、桧柏、新疆杨、河北杨、二白杨、悬铃木、臭椿、白榆、大叶榆、园冠榆、国槐、丝绵木、皂荚、合欢、梓树、小叶白蜡、桑、核桃、枣、葡萄、香梨、苹果、桃、杏、山杏、文冠果、山楂、无花果、丁香、紫藤。附录C各林种主要树种造林初植密度附录C1 用材林主要树种初植密度表树 种密度(株/ 公顷)树 种密度(株/ 公顷)油松20003333木 荷25003333樟子松12453333檫 树560840落叶松11112500桤 木166733333杉 木166725

44、00榆 树13333333水 杉12502500木麻黄25003333柳 杉11112500柳树类2501667马尾松、11112500桉 树12002500火炬松、湿地松8331667毛 竹(移母竹)280560柏 木16673333刺 槐16673333南方型杨树450750栎 类16673333箭杆杨、沙兰杨5001250樟、油樟11112500桢 楠16673333毛白杨5001000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25005000杨 树(其它品种)2503333苦 楝11112500泡桐 一般2001500农桐间作4060附录C-2 经济林主要树种造林密度表树 种密度(株/ 公顷)树 种密度(株/ 公顷)苹果乔化砧278833枣园片集约4001250半矮化砧、短枝型6671250枣粮间作90150矮化砧12502220巴旦杏313476梨4001667香椿11112500桃5001250文冠果12002500李400660沙棘12505000杏250500沙枣16673333龙眼250625荔枝250500葡萄单篱架16673333柑橘8401250中、小棚架8401667银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