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与实践》作业题及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理论与实践》作业题及参考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金融理论与实践作业题及参考答案一、货币流通的规律是什么?答:货币流通是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连续不断的运动。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也称货币必要规律。其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在一定时期内转手的次数。价格总额是商品数量和商品平均价格的乘积,所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决定于三个因数:商品总量、商品平均价格和商品流通速度。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总量单位商品价格)货币流通次数公式表明当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时,商品价格总额越大,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越多,反之越少;当商品价格
2、总额不变时,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越少,反之越多。这里所揭示的是金属货币流通的规律,也是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代表或符号代替金属货币流通之后,并没有改变这一规律的本质,即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由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决定。但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这一规律以特殊的方式表现出来。纸币流通规律就是“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的规律。用公式表示就是: 流通中全部纸币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金属货币的需要量 或者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流通中金属货币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量可见,纸币流通规律实质是货币流通规律一种特殊表现形式。金因为有价值才流通,而
3、纸票却因为流通才有价值。二、金融市场有哪些主要功能?答: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金融资产交易活动的场所。构成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交易对象、交易主体、交易工具及交易价格。金融市场作为金融资产交易场所,从整个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它具有如下四种经济功能:1、聚集功能金融市场的聚集功能是指金融市场引导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成为可以投入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集合的功能。在这里,金融市场起着资金“蓄水池”的作用。通过金融市场,可以把无数的零星、分散、小额的储蓄资金汇聚起来,形成巨大的资金,从而扩大了社会总资本。2、分配功能金融市场的分配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的分配。在经济的运行过程
4、中,拥有多余资产的盈余部门并不一定是最有能力和机会作最有利投资的部门,现有的财产在这些盈余部门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通过金融市场就可以实现资源利用从低效率部门转到高效率部门。二是财富的再分配。财富是各经济单位持有的全部资产的价值。政府、企业及个人通过持有金融资产的方式来持有财富,在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资产价格发生波动时,其财富的持有数量也会发生变化,一部分人的财富随金融资产价格的升高而增加了其财富的拥有量,而另一部分人则由于其持有的金融资产价格下跌,所拥有的财富量也相应减少。这样,社会财富就通过金融市场价格的波动实现了财富的再分配。三是风险的再分配。金融市场同时也是风险再分配的场所。在现代经济活动中,
5、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不同的主体对风险的厌恶程度是不同的。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厌恶风险程度较高的人可以把风险转嫁给厌恶风险程度低的人,从而实现风险的再分配。3、调节功能调节功能是指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金融市场是连接储蓄者与投资者的中介,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通过对储蓄者和投资者的影响而发挥调节宏观经济作用。金融市场的直接调节作用。金融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以市场力量调节经济。金融市场通过其特有的资本形成及配置机制首先对微观经济部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宏观经济活动的一种调节机制。金融市场的间接调节作用。金融市场的存在与发展,为政府实施间接宏观调控创造了条件。货币政策作为调节宏观经济活动的
6、经济政策,其具体的调控工具有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操作等,这些政府的实施都以金融市场的存在、金融部门及企业成为金融市场的主体为前提。可以说,金融市场既提供货币政策操作的场所,也提供实施货币政策信息。4、反映功能金融市场历来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信号系统,这实际上就是指金融市场的反映功能。金融市场的反映功能主要表现在:(1)金融市场上金融商品的价格变动是与企业的经济活动和利润水平密切相关的,金融价格的涨跌实际上反映其背后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及发展前景,投资者可以通过金融市场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来判断投资机会。另外,规范的金融市场,一般也要求上市交易的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公布其经营信息
7、和财务报表,也是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及推断上市公司及相关企业、行业的发展前景。所以,金融市场首先是反映微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指示器;(2)金融市场交易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国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货币的紧缩或放松均是通过金融市场进行的,当货币政策实施时,金融市场所出现的波动实际上反映了货币紧缩或放松的程度。因此,金融市场所反馈的宏观经济运行方面的信息,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制定和调整宏观经济政策;(3)金融市场有着广泛而及时的收集和传播信息的通信网络,整个世界金融市场已联成一体,四通八达,纵横交错,为交易主体及时了解和把握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提供条件。三、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是如何发挥调节作用的?答:
8、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必须按规定把自己吸收的存款存入中央银行一部分的比率。存款准备金率最早是用来确保银行至少拥有最低限度的缓冲储备,用以应付诸如存款下降或不按期偿还的贷款上升等预料不到情况发生的一种谨慎手段,后来成为一种主动控制流通货币量的政策工具。1、存款准备金率是调控信用规模的强有力的工具。存款准备金率是一个作用猛烈的工具,具有迅速仰制或扩大信贷规模的能力。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时,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交存中央银行的部门增大,用于增加贷款的部分会相应缩小;反之,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交存中央银行的部分缩小,用于增加贷款的部分会相应扩大。存款准备金率被认为是中央银行放松或抽紧银根的最有力的政策工具。再
9、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的转让。对于中央银行来说,再贴现的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放出货币;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再贴现时出让已贴现的票据,解决一时资金短缺困难。整个再贴现过程,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和资金让渡的过程。2、再贴现的调控作用。再贴现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调整;二是规定贴现票据的资格。再贴现率实际上是一种短期利率。再贴现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影响信贷总量,进而影响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当货币需求不足,需要放松银根,刺激资金需求时,中央银行将降低再贴现率,使之低于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
10、行再贴现的资金成本降低,就会增加向中央银行的贴现,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相应增加。对贴现票据的规定也是再贴现政策的重要内容。目前,一般趋势是再贴现票据的种类和期限都有所放宽,但对再贴现票据仍然有若干规定,以便中央银行能借助于再贴现政策影响和调节商业银行的资金运动方向。3、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金融调控目标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劵的市场操作。根据中央银行买卖证劵的范围不同,公开市场分为广义和狭义公开市场。所谓广义公开市场是指众多品种的证劵市场。狭义公开市场是指政府公债和国库劵交易市场。公开市场业务的调控作用。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关系的重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作为货币政策
11、工具发挥调控作用的机理是:当市场上资金缺乏时,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有价证券,等于向社会投放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劵,会引起货币投放或回笼,进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对货币供求关系进而对经济运行过程产生调节作用。在实践中,公开市场业务主要通过以下具体路径发挥调控作用。一是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量。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劵,实际上是向社会注入基础货币,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增强他们的创造信用、供给货币能力,从而刺激经济扩张;反之,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劵,实际上是使基础货币流回中央银行,会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消弱其信用创造能力。二是影响利率水平。中
12、央银行买卖债券,市场利率会随之降低。四、金融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金融业务的创新主要集中在负债、资产以及中间业务和清算系统等方面。1、负债业务创新。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存款业务。负债业务的创新主要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其创新特点是通过推出新型的负债类金融工具,逃避政府严格的金融管制,增强银行吸收资金来源的竞争力。负债类业务创新主要有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可转让支付命令账号、自动转账服务、货币市场存款账号、协定账号、清扫账号、股金汇票账号等。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1961年由美国花旗银行首先推出的一种定期存款创新。基本形式有固定利率存单和浮动利率存单两种。近年来,又创新两
13、种新形式,即转期存单和小额存单。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1972年由美国的储蓄贷款协定所推出的新型存款账号。这种账号的存款人可以开出可转让支付命令用于对第三者进行支付,实质上等于活期存款账号开出的支票,但其存款人可以取得利息收入,因而又具有储蓄存款的性质。自动转账服务由电话转账服务发展而来。自动转账服务是作传统活期存款账号基础上诞生的一种新型账号,可以使客户兼得活期账号和储蓄账号的双重优点。一方面可以利用活期账号开支票对外支付;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储蓄账号获得利息收入。货币市场存款账户是一种储蓄与投资相结合的账户,由美国商业银行于1972年首创,主要适合小额投资者。其特点是: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开户,有
14、存款限额规定,但起点不高;支付利息并且无利率上限的限制,利率按货币市场利率随时调整;向第三者支付时,不论开发支票还是电话通知,每月不超过6次。协定账户是一种可在活期存款账账户、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账户三中账户之间自动转账的账户。清扫账户是美国商业银行为改善对客户的服务,增强吸收存款的能力创设的一种新型存款账户。在此账户内,如果存款超过一定余额,超过的部门即可转入货币市场基金,按市场利率付息。股金汇票账户是由美国信用协会创办的一种新型活期存款账户。股金汇票账户使会员的股金成了存款,股金汇票成了支票,会员可享受使用支票和获取利息的双重便利。个人退休金账户由美国商业银行1974年创办
15、,所以工薪人员都可以开立喝使用这种账户,该账户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并且利率不受限制。2、资产业务创新。银行资产业务创新不如负债业务创新那么活跃。从区域分布上看,资产业务的创新以欧洲货币市场最为活跃。主要包括消费信用、住宅放款、银团贷款、平行贷款、分享股权贷款、组合型融资等。信用消费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银行资产业务,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在许多发达国家已成为银行资产业务的主要项目。主要包括一次偿还消费信用和分期偿还消费信用两种。一次偿还消费信用由美国银行所首创。这种形式的消费信用客户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利用,透支贷款随用随还。分期偿还消费信用,是由客户在银行存入一笔资金,当存满一定数
16、额的款项时,连同银行提供的贷款一同用来购买商品,借款人近期偿还,直到完全付清为止。住宅放款。近几十年来住宅放款业务内容创新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三类,即固定利率抵押放款、浮动利率抵押放款以及可调整的抵押放款。固定利率抵押放款是一种以房地产作为抵押的贷款。浮动利率抵押放款,当市场利率变化时,发放住宅贷款的金融机构即根据合同约定的次数和市场利率浮动的幅度,调整放款利率或增加付款的金额和次数。可调整的抵押放款,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新的资产业务,它是将调整利率、放款金额和到期日相结合的一种新的住宅放款方式。银团贷款是20世纪60年代末创新的一种贷款方式。银团贷款是由若干家银行按共同的条件向借
17、款人提供巨额的信贷,从几亿美元到数十几亿美元不等。利率可以是固定利率,也可以是浮动利率。平行贷款是不同国家的两家公司经过协商以贷款形式,向各自驻对方国家的子公司提供对等的本国货币。分享股权贷款是项目贷款的一种创新,贷款者愿意接受低于市场的利率,以分享贷款项目的股权作为回报的补偿。组合型融资是一种灵活的融资安排,包括多种集资选择,按借款人的意愿使用,如商业票据发行、银行兑现等。3、中间业务创新。信托业务创新。信托制度最早产生于12世纪英国。随着股份制度及证劵投资发展,信托业务延伸到公司证劵的发行、担保、代理等方面。目前,信托业务创新主要包括证劵投资信托、动产和不动产信托、公益信托以及养老信托、货
18、币债权信托等。证劵投资信托指由银行作为受托人,代替个人、企业喝团体进行证劵投资的信托业务。动产和不动产信托。包括车辆、船舶等运输工具和其他机型设备的信托。公益信托是一种将个人或团体捐赠或筹集的基金用于公益事业为目的的信托。信托业务还有其他一些创新形式,如由企业作为委托人、银行作为受托人、受益人为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养老信托。租赁业务创新。租赁融资具有优点:即可以节约融资成本,可以扩大融资范围,可以利用投资税或折旧税的减免优惠,比普通贷款方面、灵活等,主要有金融性租赁、经营性租赁、杠杆性租赁、双重性租赁等。 4、清算系统创新。清算系统的创新主要表现为支票系统的创新、转账系统的创新等。支票系统的创新
19、。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用卡的诞生,标志着传统的以支票为中心的支付和清算系统发生了质的飞跃。信用卡已成为支票系统创新的一种新的支付和清算工具。其优点主要是携带方面、使用安全,对传统的银行支票制度和活期透支制度以及减少现金和支票的流通,推动电子货币的迅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银行系统信用卡,由银行发行且可给予贷款的一种支付和结算工具。借方信用卡用来通过自动出纳机提取存款的信用卡,是银行出纳职能的延伸。零售信用卡由商业银行企业发行并使用的一种支付和结算工具。转账系统创新。具有优点:一是资金清算的速度和效率成百倍地提高;二是清算的安全性加强,它直接用计算机传递,取消过去为保密所采用的密押、单向性的转
20、账账户进一步加强了安全性;三是信息流动性加强;四是资金调拨速度加快,银行的平衡能力提高。五、金融风险有哪些类型?答:金融风险是金融活动中普遍而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它既是一个微观问题,也是一个宏观问题。微观上的金融机构的挤兑或破产,金融投资的失败或损失,宏观上的货币体系与货币制度的动荡或解体,都是金融风险的生动表现。金融风险则是指在现实金融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而带给金融主体或金融体系损失的可能性。不确定性是风险的根本特性。这里的不确定性包括三方面的涵义:风险是否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何时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发生程度及其造成损失大小的不确定性。金融风险主要类型。现代金融业是个庞大的体系,它不仅包括
21、现代银行、保险业、证劵业以及信托业等,同时还涵盖民间信贷、基金会、社会集资等类的居民投资或企业融资行为,因此金融风险的类型及其特征相当复杂。金融风险既可来自金融体系自身,也可能来自社会上的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还可能来自国际市场。当金融风险聚集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演变为全局性金融危机,包括全国性的债务危机、货币危机和金融机构危机。从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机构角度看,金融风险主要有以下类型: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存在于贷款中,也存在于其他表内于表外业务。如果控制不当,对有关借款人信用水平的审查缺乏客观性,关联贷款可能造成重要问题,这是造成金融问题的常见原因。2、市场
22、风险。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金融机构会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主要是汇率、利率、证劵价格等市场因素的变化所形成的风险。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从而影响盈利水平。在极端情形下,流动性不足造成银行的清偿问题。4、内控风险。由于机构内部管理与风险控制出现严重漏洞,或者决策出现严重失误,导致重大资金损失的风险。这一风险往往是其他重大风险的内因或主要根源,它的解决是防范和控制其他风险的关键。5、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因合约无法履行或草拟条文不足而引起的风险。这主要是由于衍生工具的创新日新月异,各国法律难以及时跟上发展的需要。6、声誉风险。声誉风险产生于失信于民、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对金融机构损害极大。7、国家风险。于借款人所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等环境方面有关的金融风险。8、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因人为错误、交易系统或清算系统故障而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会在无意状态下引发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在本质上,操作风险属于管理范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