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帝国》全球顶级金融机构的百传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79016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汇丰帝国》全球顶级金融机构的百传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汇丰帝国》全球顶级金融机构的百传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汇丰帝国》全球顶级金融机构的百传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汇丰帝国》全球顶级金融机构的百传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汇丰帝国》全球顶级金融机构的百传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汇丰帝国》全球顶级金融机构的百传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汇丰帝国》全球顶级金融机构的百传奇.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汇丰帝国探寻汇丰百年足迹在所有外资银行中,排名榜首的汇丰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在国际金融界,汇丰的故事其实也是最引人入胜的。这家起源于香港、发展壮大于中国、继而扩张至全球的英资金融机构,在过去100多年的时间里,在权力与金钱的疆域内,演绎了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的不平凡故事。从1865年汇丰银行先后在香港和上海营业,到2009年汇丰集团业绩发布,汇丰书写了金融行业的传奇历史:由当初500万港元起家,到2009年底拥有超过万亿美元巨额资产;从成立10年后一年纯利不到50万港元,到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的2009年纯利超过58亿美元;从一开始租借他人的楼宇经营,到目前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庞大的金融

2、帝国汇丰曾经长期以香港为总部所在地。这家土生土长于香港的英资银行,虽然刚刚诞生便迎来了1866年的环球金融危机,但它依然像狮子一般,在金融风暴扫荡后的废墟中挺立。在此后的岁月里,汇丰逐渐扮演起香港“准中央银行”的特殊角色,与香港政府形成行政、金融紧密结合的统治力量,把握着香港金融业的命脉。汇丰也曾经长期雄踞于中国内地。它既是第一家大规模贷款给晚清政府的外资银行,也是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成立时的模仿对象;它既长期保管着清朝和北洋军阀时期的关税款项,也一度左右着袁世凯政府的财政大权。即使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代,其大班也依然曾经是蒋介石的座上宾。然而,命运并非总是垂青于它。“二战”期间,日本发动的太平洋

3、战争,使汇丰在东方建立起的基业毁于一旦。香港沦陷,汇丰总部被迫迁往伦敦,其主要领导人身陷囹圄,并死于狱中;后来日本战败,当汇丰试图重建它在中国的辉煌时,历史的风云再次变幻。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汇丰作为帝国主义国家的银行,不仅此前享有的种种特权不复存在,连自身在中国存在的合理性也成了问题。1955年,汇丰仅在上海的角落里象征性地保留了一个营业机构,其他在大陆的分行全部关闭。就在汇丰陆续关闭中国分行的大门之时,香港已开始由转口贸易港转型为制造业勃兴之地。在香港工业化浪潮的席卷下,汇丰积极参与其中并大获其利。在香港打下深厚基础的汇丰,于是积极将目光转向海外,重新建立起庞大的金融网络,并在1959年

4、一口气收购了两家历史悠久的跨国银行有利银行和中东英格兰银行,从而不仅让汇丰实力大增,也迈出了集团化道路的第一步。在香港本土,它则因1965年收购当地最大的华资银行恒生银行半数以上股权,成为在香港占有绝对优势的金融霸主。汇丰作为港府的首席金融顾问、香港“准中央银行”,其在香港的地位稳固之极。而在香港即将进入历史的转折期时,汇丰敏锐地看清并把握住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在香港及亚洲站稳脚跟的同时,进军欧美,由一家地区性银行演变为一个全球性的金融巨人。继而,通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全球并购,完成了向全球数一数二金融帝国的转变。在中国,汇丰主力撤离约半个世纪后,汇丰又一次以最大的外资银行面貌出现在中国内地。

5、在银行、保险等逐步开放的金融领域内,汇丰均走在了其他外资银行的前面。面对中国不断推进的金融改革浪潮,汇丰再一次雄心勃勃,满怀期待。然而,就在2007年3月汇丰创纪录的年度业绩亮相时,美国次贷危机开始浮出水面。随后全面升级为全球金融危机,进而演变为一场席卷全世界的经济危机,美、欧多个显赫荣耀的金融王朝,在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中崩塌瓦解,呈现出或破产、或被收购、或国有化的世纪变局。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汇丰在这次危机中的表现引人注目;而作为中国最大的外资银行,汇丰依然谋求在中国的更大发展。正如汇丰集团主席葛霖所说:亚洲和中国是全世界的重心,也是汇丰业务的重心。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的侵袭下,

6、在汇丰开业145周年之际,总部设在伦敦的汇丰决定,将其集团行政总裁办公室移往香港;汇丰中国总部入驻新落成的上海国金中心汇丰银行大楼,以“狮子银行”著称的汇丰再次将一对新铸铜狮置于新总部大楼门前。在命运的大海上,汇丰这艘巨轮常常能够破浪前行。无论是国际局势的大变迁,还是中国发生的深刻巨变,汇丰要么总是能作出正确判断抓住机会,迅速将自己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要么因形势无法逆转而遭受重创时,总能在不算长的时间内东山再起、日益壮大。在145年的历史河流中,汇丰曾经深度参与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但是人们对其了解并不多。因此,笔者在香港工作期间,着手梳理汇丰故事。在这里,我试着讲述了一个成长的故事,一个每每

7、与中国重大事件相连的英资银行的成长故事;同时讲述了一个成功者的故事,一个幸运地在香港土壤里发芽,在“日不落帝国”庇护下成长,在汇丰大班苦心经营下发展壮大的成功者的故事。历史的光束可以照亮未来的路。也许,汇丰145年的成长故事,会使我们有所思、有所得。刘诗平2010年3月修订于北京 序一 汇丰是一面镜子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 陈志武金融全球化的结果之一,是赢者通吃的现实从一国之内拓展到了全球。原来再有能力的金融财团也只能控制一个或几个地区的市场。可是,今天少数几家跨国金融品牌通吃全球,一夜之间即能跨越五大洲融到数百亿美元资本,将金融产品销售到世界各个角落。对处于后来者的中国金融机构而言,这种全球新格

8、局显然是个挑战。汇丰1865年出生在香港和上海,尽管主要由英国人拥有并经营,但土生土长于中国,头一个世纪的发展也主要立足于中国。到今天,已经是真正引领全球的标杆金融品牌。它靠的是什么商业模式?什么金融理念?又是如何应对风云莫测的各国政治与经济环境,摸准人类世界的长久趋势?不管从出生地,从百年老店,从企业发展战略,还是从金融全球化规律的角度看,汇丰都非常值得细究,更何况汇丰的发展史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另一面镜子。今天,中国公司、金融机构也要跨国走出去了,我们渴望有更多关系到海外投资、海外经营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但是,看看以往的中文世界,能够得到的建设性跨国经营知识不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以前很少真

9、正从建设性的角度去看西方跨国公司来到中国和其他国家时,如何经营管理,如何发展壮大。今天,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向海外,当他们在异国商业利益受到挑战时,该如何应对?在他乡经营时,如何更好地生存、发展和壮大?正因为以前的教科书和一般书籍很少建设性地学习了解海外贸易、海外投资逻辑,所以错失了很多向西方学习的机会,以至于今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中文世界里这类建设性的知识储备是那么稀缺。所以,今天补这堂课非常迫切。刘诗平的汇丰帝国一书给我们提供的就是这样一课。他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认识汇丰、了解汇丰的很好文本。诚然,汇丰是一面镜子,应该从建设性角度,以更平和的心态、更宽阔的视野面对新的全球化时代,

10、为中国金融业进步创造不竭的动力,为全球金融业发展提供创新的源泉。2010年5月于纽黑文 序二 后危机时代的金融反思(1)交通银行董事长 胡怀邦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让全球金融机构经受一次严峻的洗礼,也引发人们对金融业发展方式进行深刻反思和重新审视。特别是在世界经济步入“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业发展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这种反思和审视显得尤为必要。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刘诗平的汇丰帝国一书,将全球最大金融机构之一的汇丰集团近150年发展历程,放在中国大历史的背景下生动演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和审视“后危机时代”金融业发展方式的全新视角。一部汇丰发展史,就是银行业国际化和综合化经营

11、的发展史。汇丰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洗礼下仍保持世界银行第一品牌的地位也有力地证明,即便在“后危机时代”,其发展路径仍未过时,其成功经验仍可借鉴。汇丰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二。一是全球化。汇丰控股的前身,是1865年成立于香港和上海两地的汇丰银行,成立不久就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展开业务和网络布局,并初步形成一家国际化银行的经营格局。100多年来,汇丰先在亚太地区建立基地,继以战略收购进入美国、欧洲发达市场,以及巴西、阿根廷等新兴市场实现海外扩张,最后通过做深做实目标市场核心业务加以巩固,其国际化发展路径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终于形成遍布全球的国际化金融服务网络,确立其在全球主要金融市场的强劲竞争力和坚实地位

12、。二是综合化。汇丰很早就认识到收入来源单一的风险,始终将综合化经营作为其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为自己的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在汇丰,既有个人金融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为个人客户和中小企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又有公司银行、投资银行与资本市场以及私人银行,向全球客户提供多元化服务。高度的全球化和稳健的多元化,使得汇丰的发展路径始终契合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大势,始终迎合全球金融客户不断变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当然也使得汇丰在竞争激烈的国际金融市场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汇丰的发展史表明,金融业的国际化和综合化道路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也是汇丰经验之所在。我认为,汇丰经验的内核有四点,如草蛇灰线贯穿于汇

13、丰遍布全球的庞大肌体中。一是战略明确。卓越的战略管理以及由此形成的清晰明确、为市场高度认可的战略定位,已越来越被证明是基业长青的关键所在。二是经营审慎。市场复杂多变,需要审时度势、灵活应变,以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但也惟其多变,就更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将资本、效益和风险综合平衡的经营理念落实到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三是整合协同。汇丰的国际化过程始终与大规模的并购同行,而与之相伴的,无不是并购后的整合。汇丰的多元化道路也十分注重不同产品线的整合,并通过强大的交叉销售,最终实现显著的协同效应。四是风险管控。风险管控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和风险水平。处在金融市场

14、的风口浪尖上,只有时刻保持发展与风险管控平衡的金融机构,才能屹立在可持续发展的潮头。疾风知劲草。比较其他国际金融机构,汇丰之所以能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有较为出色的表现,其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体系功不可没。 序二 后危机时代的金融反思(2)对于处在“后危机时代”谋求转型发展的中国金融业,汇丰的发展历程可资镜鉴。当前,国际金融业的变革之门已悄然开启,在这场危机中整体表现出色的中国银行业正伫立在变革的门前。如何学习和借鉴汇丰等国际大型金融机构的成功经验,积极参与这场全球金融变革,已成为中国金融业发展无可回避的课题。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深深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银行客户经营活动的国际

15、化、金融资源配置的国际化、银行运作规则的国际化和金融监管的国际化,使得中国银行业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不可逆转,中国银行业跨境经营成为重要趋势。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按照国际标准对自身发展战略、营运体系、营销机制、产品服务、信息技术等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造和升级,努力实现机构网络、业务结构和经营管理的国际化,已紧迫地摆在中国银行业的面前。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信贷增长将逐步回归常态;多层次资本市场快速发展,金融“脱媒”日益深化,尤其是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长足发展,企业尤其是优质企业对传统信贷的依存度趋于下降;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低息差很可能在我国成为常态。

16、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的经营思路和盈利模式必然面临深刻变革。此外,金融危机发生后,监管部门更加重视银行业跨经济周期经营能力的培育,对资本充足水平的要求也更趋严格。监管环境的变化,也倒逼银行业优化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提醒我们必须改变高资本占用型经营模式。转型时不我待。我国银行业应充分借鉴汇丰等大型国际金融机构的发展经验,在构建新的经营模式方面,抓住一个核心,拓宽两条路径,夯实三项基础。抓住一个核心,就是以客户和银行的价值增长为核心。这种价值增长,要体现“绿色”增长,做到低资本消耗,实现银行业的“低碳”运营。摈弃速度和规模两大“情结”,改变过度依赖批发性信贷业务的格局,实现从以批发

17、型业务为主向批零并举、低资本占用业务为主的模式转变;体现全面增长,围绕客户需求强化综合服务能力,突破传统银行职能的限制和业务条线分割的格局,提供包括存贷、结算、投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和租赁在内的全面金融解决方案,实现“以产品为中心”经营理念向“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的转变;体现可持续增长,着眼长远,与客户之间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精心培育一批优质客户群体,与客户共同成长,实现“以销售为目的”的经营观向“以持续创造共同价值为目的”的经营观转变。拓宽两条路径,就是坚定地走国际化和综合化两条道路,通过完善服务网络、丰富产品体系,提升经营水平,促进客户和银行价值的共同成长。当前走国际化道路可以采

18、取“跟随战略”,即紧跟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完善海外机构设置和服务网络,促进境内外业务联动,加强本外币一体化经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而对综合化经营问题,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出现了一些争议,但我始终认为,危机并未从根本上逆转银行业综合化经营的大趋势,恰恰是那些稳健开展综合经营并注重风险防御的全能型银行,在危机中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存能力。汇丰即为其中典范。当前,中国银行业具备资金、网络、客户和品牌等多方面优势,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审慎推进综合化经营。不断完善综合经营布局,打造自身特色,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从传统“信用中介”到“综合财富管理服务提供商”的转变。夯实三项基础,就是不断巩固风险控制、人才

19、和信息化三大基础设施,为经营转型提供有力支撑。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的永恒主题。当前重点是要推动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建立国际经营和综合经营所需的集团风险管理体系,保持经营安全和资产质量稳定。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在内的全程量化和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形成统一的风险偏好、制度政策和风险文化。加强集团并表管理,强化防火墙体系建设,准确把握不同时期风险防控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人才始终是金融业竞争的一个焦点。国内银行业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应建立视野更宽广的职位体系和薪酬评估体系,以及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加快培养能够开拓财富管理业务、担当国际化和综合化经营重任的人才,加快引进战略性

20、紧缺人才。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提升内部营运效率和打造面向未来的渠道体系。尤其是在交易渠道方面,要加快建立物理网点与电子银行互为补充、协同发展的渠道体系,把各项金融产品和服务纳入统一的客户营销和服务平台,同时淡化银行各类交易渠道的边界,提升需求响应的速度,让客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得到快速、便捷的优质服务。鉴往知来。现在看到的历史,无不是先行者当年的现实片段;今天所做的一切,也将成为后来者品读的历史素材。刘诗平多年工作在北京和香港财经金融新闻报道一线,以北大历史科班的史学素养、新华社记者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敏锐的新闻眼光,将汇丰近150年的发展史演绎成著。青灯黄卷,足见功夫。我很乐意结合汇丰的发展和当前的

21、工作,作些思考,形成文字,以为之序。2010年5月于上海 伟大企业的创业史1840年6月,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以清政府销毁英商鸦片为导火索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战后,清政府被迫签下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银元2 100万两1860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再次战败,除割地赔款之外,是更多沿海、沿江城市被迫对外开放,西方对华贸易进入新的扩张期。外商所需融资金额日益增多,融资结构日趋复杂。香港的商业巨头迫切感到需要创办一家本地银行,以提供及时而充足的信贷及其他金融服务,应付急剧膨胀的对华贸易。在此背景下,1865年,汇丰银行应运而生,并在

22、成功与失败的交织中,度过了最初的十年。 1 领先一步:汇丰银行诞生(1)多年以后,当苏石兰回忆起当年在香港创办汇丰银行的场景时,内心依然充满了自豪与骄傲。那是在1909年冬天的汇丰年宴上,苏石兰首次公开披露了这家银行45年前创办时的一些细节。“1864年初,我碰巧搭乘大英轮船公司的马尼拉号小轮,从香港驶往汕头、厦门和福州,它的速度无论如何是比不上现代轮船的,我估计它每小时只能航行八海里。船上陈列有好多本布莱克伍德杂志(Blackwoods Magazine),其中有一些关于银行业务的文章。我专心阅读它们,简直入了迷。我平生从未开过银行账户,只在买办那里有一个账户,而且是经常透支的。但是我认为,

23、如果机会合适,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之一,就是根据苏格兰原则在中国开设一家银行。“这个主意在我心里酝酿了几个月,也许时间还更长一些,但决定的时刻终于来到。某天,由在中国较知名的伊斯特利(Eastleigh)船长驾驶的渥太华号邮船到达香港。我照例上船和船长洽谈业务,他在谈完后邀我到船长室去听取一项极为重要的密讯。他告诉我,孟买的热心人最近开设了一家中国皇家银行,他们自己占有2/3或3/4的股本,马上要派遣一位特使到中国来分配余下的1/4或1/3的股本。“我考虑后认为,既然我们在中国有许多建立在自愿合作基本原则上的繁荣兴旺的保险公司,我们也应当用同样原则努力创设一家我们自己的银行。于是,当天晚上,我写

24、出了现在还存放在汇丰银行档案内的那份计划书。资本只有五百万港元,以今天汇丰银行的地位来看,这是一笔很不像样的数目。次日,我把这个计划书拿到我的朋友波拉德(Pollard)先生那里,他那时是香港最优秀的律师。我对他说:这笔生意你可以做。他看了一下,马上看到有一万港元的手续费可得,就拿了这份计划书走遍了香港所有大商行。除了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 Co.)以外,那时在中国的每个有名商行都把它们的名字写了下来,成为这家五百万港元资本的银行的临时委员会成员。计划书就用临时委员会名义发出去。不到一星期,我们想要在香港分配的全部资本都募足了,而且大大地超额。两三星期后,中国皇家银行所

25、派的特使来到了,我回忆他的名字是诺尔?波特(Noel Porter)先生,他要筹集的股本连一股都没人要,也找不到一个可能担任董事的人。不用说,在极短时间内,孟买的中国皇家银行就关门大吉了,只落得一个即使不是可耻、至少也是个不幸的下场。这就是我们这个伟大企业的创业史。”在孟买的银行家到来之前,苏石兰已经抢先一步,一份按照苏格兰银行标准行事的计划书出台,随之第一家以香港及中国内地为中心的香港本土银行诞生。其实,汇丰银行的诞生,是中国政治及世界经济发生深刻变化而催生的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割地赔款,与第一次非但没有区别,结果更为严重。清政府依旧*无能,西方列强则是肆无忌惮。就直接的商贸而

26、言,第一次鸦片战争除了割让香港岛之外,广州、福州、厦门、上海、宁波五口岸开放通商;第二次鸦片战争则除了割让九龙之外,进一步开放牛庄(今营口)、天津等7个沿海城市,以及镇江、南京等4个长江沿岸城市。沿海与沿长江流域大片腹地被迫开放,更多扇中国大门被打开,为外商展现了更为广阔的贸易前景。 1 领先一步:汇丰银行诞生(2)此时的香港和上海,并不是没有银行在本地存在。像丽如银行、有利银行、渣打银行(又称麦加利银行)等均已先后在香港和上海等地开展业务。然而,这些银行总部不是设在伦敦就是设在印度,经营重心并不在香港和中国内地(见表11)。表11?汇丰成立前在华外资银行一览银行名称 成立时间及总行所在地 香

27、港分行设立时间 上海分行设立时间 备 注丽如银行 1842年,孟买(1845年移至伦敦) 1845 年 1849年(1847年设代理处) the Oriental Banking Corporation,又称东方银行、东藩汇理银行。1851年,英国政府颁布“皇家特许状”,鼓励其“在好望角以东任何地区建立机构,经营兑换、存款和汇划事业”。汇隆银行 1851年,孟买(后移至伦敦) 1861年 1855年设代理处 the Commercial Bank of India & Far East, 1866年在金融大恐慌中倒闭。呵加剌银行 1833年,孟加拉(后移至伦敦) 1858年 1854年 Agr

28、a and United Service Bank,Ltd.,1858年根据英国皇家特许状进行登记。有利银行 1853年,孟买(后移至伦敦) 1857年 1860年(1854年设代理处) the Chartered Mercantile Bank of India, London and China,也称印度伦敦中国三处汇理银行,1853年,英国政府颁布“皇家特许状”。渣打银行 1853年,伦敦 1859年(1858年设代理处) 1858年 the Chartered Bank of India , Australia and China,也称麦加利银行、印度新金山中国汇理银行,1853年,英

29、国政府颁布“皇家特许状”。法兰西银行 1848年,巴黎 1860年 1860年 the Comptoir dEscompte de Paris,19世纪60年代,在香港和中国内地没什么特别表现。汇川银行 1861年,孟买 1861年 1861年 Central Bank of Western India,1866年在金融大恐慌中倒闭。利华银行 1863年,孟买(后移至伦敦) 1864年 1864年 Asiatic Banking Corporation,在投机高潮时成立,1866年在金融大恐慌中倒闭。利生银行 1862年,伦敦 1864年 1864年 Bank of Hindustan, Ch

30、ina and Japan, Ltd. ,在投机高潮时成立,1866年在金融大恐慌中倒闭。利升银行 1864年,孟买 1864年 1864年 Bank of India,在投机高潮时成立,1866年在金融大恐慌中倒闭。注:本表主要依据汪敬虞外国资本在近代中国的金融活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洪葭管在金融史园地里漫步(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3月)等书整理。香港作为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对华贸易的基地,当时洋行所办理的银行业务,以及几家总行设在伦敦或印度的银行,已无法满足客观形势的发展需要。在这里经营的洋行大班们迫切感到需要创办一家本地银行,以便提供及时而充足的信贷及其他金融

31、服务,应付急剧膨胀的对华贸易。1861年,充当商界团体喉舌的香港总商会宣告成立,香港的商业更加兴旺。两年后,为适应海运和转口贸易发展的需要,湾仔建成了香港第一座可供汽船停泊的现代化码头。同年7月1日,一批航商又组建了香港黄埔船坞公司,大英轮船公司监事苏石兰担任公司主席。与此同时,被后人称为“香港通货之父”的香港总督罗便臣(18591865年在任)把促进金融业发展,作为其任内的施政重心。虽然香港已经有多家总行设在伦敦和孟买的银行进驻,但如果有一家本地银行,则不仅可适应急剧扩大的贸易发展需要,而且可以照顾到香港殖民政府关于港口码头、公用事业建设的需求,为香港殖民政府出力。而此时的上海,已经取代广州

32、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以上海为基地,扩大对中国的贸易融资,越来越成为一种迫切需要。汇丰发起人在写给英国殖民大臣的信中称:汇丰银行的成立,在于“满足一项绝对需要,这是由于(总行设在英国或印度的殖民地银行)在中国设立的分行不能应付本地贸易的各种需要,包括香港和中国内地、日本通商口岸之间的生意,现在带有极为广泛的性质,需要运用更特殊的方式,而不是任何银行代理处所能应付的”。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之下,汇丰银行应运而生。1864年8月6日,汇丰银行召开由多家洋行参加的临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根据苏石兰的提议,临时委员会主席一职由宝顺洋行(又称“颠地洋行”)担任。也就是在这次会后,汇丰发出了银行计划书。186

33、5年初,汇丰完成筹备工作。3月3日,汇丰银行正式开业,总部设在港岛皇后大道中1号租借的获多利大厦。140多年来,大楼几经重建,但地址未曾改变。一个月后,上海分行租借位于外滩的中央饭店(后改名汇中饭店,旧址位于今和平饭店南楼处)底层正式开门营业。 2 成功根基:发起人实力超凡打开苏石兰执笔的这份计划书,我们看到,在汇丰银行临时委员会的构成名单中,除苏石兰之外,是一长串以英国为代表的各国在港著名洋行(以经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外国企业)经理的名字:英国宝顺洋行孔莱,美国琼记洋行阿尔伯特?赫德,大英轮船公司苏石兰,英国乜洋行麦克莱恩,德国德忌利士洋行德忌利士,德国禅臣洋行尼逊,英国太平洋行莱曼,英国费礼

34、查洋行施密特,英国沙逊洋行亚瑟?沙逊,英国公易洋行布兰特,印度广南洋行佛兰治,英国搬鸟洋行亚当森,丹麦毕记洋行海兰德,印度顺章洋行丹吉韶,以及法律顾问波拉德。有了这些实力雄厚的洋行参与发起,可以说汇丰银行已经成功了一半。担任汇丰银行临时委员会主席的是宝顺洋行的孔莱。宝顺洋行是继怡和洋行之后在中国开设的“第二个私人的英国行号”。这两家最初设立于广州后移至香港的洋行,其创始人均为苏格兰人,同以贩卖鸦片发展壮大。人们也许没有忘记,林则徐于1839年在广州禁烟时,缴获宝顺洋行鸦片之多,仅列于怡和之后。不过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宝顺与更强硬、更傲慢的怡和相比有程度上的差别。在鸦片战争之前,宝顺洋行除了走私

35、鸦片等进出口贸易之外,其业务涉及航运、银行、保险等方面。1805年,它在广州开设了中国第一家现代保险公司谏当保险行。在孔莱代表宝顺洋行发起组织汇丰银行之时,这家洋行的势力已经深入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各通商口岸,并且还是印度一些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中国代理。正是由于愿意参与共同组建专业银行的宝顺洋行有着领先于同侪的历史,所以坐上了汇丰银行临时委员会主席的宝座。位居临时委员会第二的琼记洋行,是地位和实力直追美国在华最大企业旗昌洋行的另一美国洋行。这家于1856年将总行由广州移至香港的美国洋行,在19世纪60年代初,除了香港总行外,在广州、上海、宁波、福州、厦门、汉口和澳门等地,均已设立分行。和宝顺一样,琼

36、记洋行的经营范围极为广泛,在中国境内的航运业活动尤为活跃。琼记斥巨资购进船只航行于长江,其中“火箭号”轮船是第一艘打着美国旗帜上溯长江进入汉口的船只。1865年,它又联合一批英美洋行,成立了航行于广州、香港和澳门之间的省港澳轮船公司。此外,它在香港的许多企业中都有投资。正是由于它有着如此雄厚的实力,汇丰银行作为一个向英国政府申请设立而在香港殖民地政府注册登记的英国银行,琼记洋行的老板阿尔伯特?赫德坐上了临时委员会第二把交椅。汇丰银行的最早发起人苏石兰,虽然排在临时委员会第三位,但宝顺和琼记洋行并没有遮住他的光芒。苏石兰的名字与英国航业巨头大英轮船公司密不可分,它曾被认为是所有悬挂英国国旗的轮船

37、公司中“最值得骄傲的一个”。当苏石兰于1852年来到中国时,他不过是这家轮船公司的普通一员,而在发起成立汇丰银行之时,他已是大英轮船公司在香港的代理人,20年后(1884年)更成为该公司主席。在汇丰银行成立之前两年,他联合怡和、德忌利士等洋行组成了后来雄霸华南地区和香港造船工业的香港黄埔船坞公司,并担任主席一职。在香港,此时的他已经有一定的号召力。在汇丰银行成立过程中及其成立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苏石兰可谓劳苦功高。此外的十多个成员,同样个个实力不凡、能量极大。如禅臣洋行,是德国在中国成立最早的洋行之一。1846年由西姆森创设于广州的禅臣洋行,1858年又在香港设立机构。西姆森返回汉堡后,尼逊出任

38、禅臣洋行经理。在他的领导下,禅臣的业务迅速发展,在福州、汉口相继设立分行,在上海、香港、广州之间建立定期航线,积极参与中国的沿海转运贸易。而在香港的一些英国企业中,它也同样拥有其股份。有禅臣洋行的加入,汇丰与德国汉堡的市场也就多了一条联系的纽带。又如临时委员会成员沙逊洋行的阿瑟?沙逊,是在印度孟买发家的沙逊洋行创始人大卫?沙逊(D*id Sasson)之子。1844年由孟买进军中国的沙逊洋行,由于控制着印度输往中国的鸦片源头,在鸦片贸易中异军突起,并在日后一举击败怡和、宝顺等洋行而独占鳌头。19世纪60年代以后,其分支机构遍布广州、上海、宁波、汉口、烟台、福州、天津等地,在中国内地已经进行着多

39、方面的活动,在香港地产、仓库、码头、保险等方面均有投资,只是这时它的主要活动中心依然在印度。到了19世纪60年代中期,新沙逊洋行成立以后,中国成了它的主要舞台,并逐渐成为汇丰银行的一个主要台柱。再如英国搬鸟洋行,它在香港、上海、新加坡、巴达维亚(今雅加达)、曼谷等地均设有机构,为汇丰银行在南洋的支柱。其他如太平洋行、费礼查洋行、公易洋行等,在参加发起汇丰之时,除了在香港有着不凡的实力外,其在中国的经营机构同样已经遍布广州、上海、汉口、福州等地。除14名发起人之外,汇丰银行刚成立时,从当时香港、上海的银行中挖来了大量优秀银行家,如汇丰银行香港分行第一位经理克雷梭、第一位会计师格里哥,上海分行首任

40、经理麦克莱恩。他们在加盟汇丰之前,分别是法兰西银行香港分行的前任经理,利生银行的卸任会计师和沪上最大银行丽如银行的署理经理。从以上名单中我们看到,有了这些实力超凡的发起人,也就意味着汇丰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成功根基。不仅如此,作为很长一段时间内唯一将总行设在香港的汇丰银行,与香港殖民政府关系密切,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政府的关照。 3 与洋行之王的冲突(1)在汇丰银行的发起人中,参与者都是当时各国在香港拥有雄厚实力的洋行。但是,在这份名单中,人们没能见到英国在华最大企业怡和洋行与美国在华最大企业旗昌洋行的名字。它们与宝顺洋行一道,是当时香港最有实力的三大洋行。汇丰筹办之初,在临时委员会名单里,其实是给怡

41、和与旗昌保留了位置的。怡和直截了当地予以了回绝;旗昌虽然态度温和,但拒绝入股,不曾加入汇丰临时委员会。准备以全体领袖商人相号召的汇丰银行,实际上遭到了两家历史最久、实力最强的领袖洋行的抵制。由鸦片商人渣甸(17841843)和马地臣(17961878)于1832年在广州设立的怡和洋行,其前身可推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成立的柯克斯?里德行号。香港开埠后,怡和将总部迁往香港。由上海、广州等五个通商口岸和香港殖民地串联起来的中国东南沿海,是怡和鸦片趸船和飞剪船(快速帆船)驰骋的疆场。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怡和的主要生意经,正是通过巨额投资和大量收购印度鸦片,将之运往中国沿海销售,从而打造出了无比强

42、大的鸦片帝国,成为当时外商在中国最大的洋行,被称为“洋行之王”。怡和与宝顺一直恩怨不断。19世纪30年代初,这两大洋行从印度贩卖鸦片到中国时,适逢加尔各答商行纷纷倒闭,怡和洋行运送鸦片的飞剪船将此消息带到广州,渣甸本人在佯装若无其事的同时暗自部署,因此怡和损失有限,但他向宝顺封锁消息,致使宝顺洋行损失惨重,双方从此结下恩怨。直至宝顺在1867年濒临倒闭而向怡和求援时,怡和依然见死未救。同样,旗昌和琼记洋行在中国的航运业务方面竞争激烈。有历史学家认为,怡和洋行与宝顺洋行、旗昌洋行与琼记洋行,都是互不相容的竞争对手,尤其是怡和宝顺间的矛盾非常尖锐,所以,有宝顺参加,怡和自然不愿加入。这种说法不无道

43、理,但也不尽然。事实上,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行商人在中国以交叉投资的方式建立起企业内部的资本关系,已经相当普遍。轮船码头、船舶修造、保险等领域在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外国大型企业,大多由多家洋行联合出资创办。如旗昌轮船公司,除主办者旗昌洋行外,还包括上海著名的15家美、英及欧洲大陆洋行。由苏石兰担任主席的香港黄埔船坞公司,其主要创办人也包括与船运业关系密切的怡和及大英、德忌利士两家轮船公司。怡和与宝顺此时也并非没有一致的行动。像1863年上海至苏州的铁路计划,参加者就有宝顺、怡和等26家洋行;1865年广州至佛山的铁路计划,同样有怡和与宝顺等17家洋行参与(以上两计划最后均未成功)。其实,逐利

44、的本性、获利的多少、利益的得失,才是怡和与旗昌决定加入与否的关键。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国际汇兑业务一直由怡和、旗昌等大洋行兼营。战后,一批在伦敦注册并以印度为基地的英国银行,虽然先后将业务扩展到香港和上海,侵蚀着这些洋行的业务领域,但国际汇兑业务仍然把持在有实力的怡和、旗昌和宝顺等大洋行手中。19世纪50年代,由于大洋行的把持,英国在华银行的汇兑业务并不曾顺利地开展起来。那时,在香港和中国内地最有实力的丽如银行,其全部外汇生意还抵不上旗昌洋行的一个外汇柜台。怡和的实力则比旗昌更为强大。 3 与洋行之王的冲突(2)早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怡和就以鸦片贸易中获得的大量现金开展汇兑和贷款业务。进入

45、上海后,怡和的银行部门实际上包揽了上海大部分的国际汇兑业务,不仅包括一般的商业汇款,连英国政府的汇款也由它经手。各国领事汇到香港的公款,直到1855年还在用它的汇票,其他洋行和为数不多的外资银行没有一个能够与怡和分庭抗礼。为了保持与中国商界和政府的密切关系,怡和洋行还曾积极贷款给中国的钱庄和地方政府。当时,据称怡和与上海70多家钱庄保持着密切联系。1863年,怡和创办“怡和钱庄”,向中国富商放款,在上海滩声名显赫。老牌的怡和洋行正是不愿放弃利润优厚的国际汇兑和贷款业务,才拒绝入股汇丰。不论是旗昌还是怡和,都不会主动放弃它们的银行业务。金融服务的大头,由大洋行转到专业银行经营,尚需经过一番博弈。

46、这些大洋行与专业银行之间的矛盾尖锐化,在汇丰申请营业执照的过程中更加暴露无遗。汇丰要正式成立,必须由香港总督颁布特许令,在香港完成立法,同时获得英国政府批准。汇丰银行临时委员会第一次有正式记录的会议,是在1864年8月6日,汇丰正式营业的时间是1865年3月3日。取得英国政府的营业执照,则到了1866年8月14日。尽管汇丰银行营业后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营业执照却迟至一年多才拿到手。出现这样的拖延,交通条件的限制是一个原因当时轮船从伦敦驶抵香港至少需要50天,但汇丰的传记作家柯立斯认为怡和洋行从中阻挠是一个更具决定性的因素。这个营业执照的第四条规定:汇丰银行除了在中国以外,还有权在伦敦、印度、新

47、加坡、日本等地设立分行,经营承兑、存款和汇付的业务。数家在华外资银行的侵入,虽然使怡和等大型洋行对银行业务的掌控有所削弱,不过这些银行的总部都设在伦敦或印度,真正的威胁并不大。汇丰银行总行设于香港,对怡和获利丰厚的汇兑业务,自然是个大威胁。因此,怡和拒绝接受配股,并使出浑身解数,在香港、伦敦两地同时展开一系列阻挠活动,特别是针对汇丰经营汇兑权力的漫无限制。但是,怡和的反对使汇丰银行获颁营业执照时间拖后,却并没能阻止其获得执照。汇丰说服英国财政部同意其根据专项汇理银行条例注册成立,在香港设立总部,并享有发钞和接受政府存款的权利。按照“不能打败它,就加入它”的规则,旗昌洋行在汇丰取得执照当年的12

48、月加入,它的老板福士()随之加入汇丰董事会。怡和则迟至1877年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改变主意,与汇丰展开了合作。 4 1886:环球金融大恐慌汇丰银行是乘着金融热潮的风帆,先后在香港和上海开始营业的,然而随即它就受到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的严峻考验。在汇丰银行成立之前的五六年间,英国金融业迅速膨胀,香港和上海同样出现了一个昙花一现的银行创设高潮。在英国本土,18601865年间,包括银行、贴现公司、金融信托公司在内的各种金融企业的数目和资本直线上升;英国殖民地银行也急速膨胀,18621865年的四年间,先后诞生了19家银行。单是1864年登记的殖民地银行就多达7家;在香港和上海,这几年新设的英资银行,同样如雨后春笋。首先是1861年汇川银行进入香港、上海,接踵而来的是1864年利华、利生和利升三家银行的开张。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在19世纪60年代前半期,印度的棉业出现了一个投机的热潮。由于美国南北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