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信息风险及防范对策的探讨.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80101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应链信息风险及防范对策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供应链信息风险及防范对策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供应链信息风险及防范对策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供应链信息风险及防范对策的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供应链信息风险及防范对策的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应链信息风险及防范对策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应链信息风险及防范对策的探讨.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供应链信息风险及防范对策的探讨1 引言 1.1 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精益生产及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的增加, 企业间的竞争方式逐步转化为供应链间的竞争。而信息作为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沟通载体, 其传递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对供应链系统的效率和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协调和控制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信息管理已成为供应链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在供应链中节点企业数目众多,要使供应链对最终用户需求的反应快速,必须建立起一条贯穿所有节点企业的信息高速公路。每一企业都应把与供应链运作有关的信息实时传送到信息高速公路上,并进行信息的总集成,使各节点企业在实时状态下能获知自己所需信息,

2、同时进行快速反应。但每个企业实际上往往只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关心的仅仅是自身利益和效用的最大化,所以他们只传递对他们有利的信息,因此,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往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的不完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信息风险。研究供应链信息风险的含义和特点,对供应链信息风险进行识别并给出防范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1.2 文献综述供应链信息风险管理一直是国内比较关注的问题,很多学者或专家撰文来论述供应链信息风险管理。对于供应链信息风险管理,他们一般从两个大的方面着手,一是风险问题,具体包括风险成因,表现特征及危害;一是防范对策。1.2.1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风险问题陈锋(2007)认为,按照对供应链信息风

3、险的来源进行划分,主要可以分为3个方面,一是基于“委托代理”的逆向选择风险;二是来源于信息扭曲的“牛鞭”效应风险;三是来源于成员企业自利的败德行为风险。其中针对牛鞭效应风险,他认为具体导致的风险主要有3个,会导致供应链中产生过多库存的风险,会导致扰乱产品市场秩序的风险,会产生误导生产计划预测的风险。这些对整条供应链的运行效率有很大的影响。饶文军(2005)认为,供应链管理的成功依赖于各节点企业间的有效合作,这种合作更深层次的意义就是各节点企业间的相互信任与信息共享,但在实践中,这是很难的。隐瞒自身信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导致严重的信息风险,他认为与系统内信息不对称和信息阻滞相关的信息风险主要

4、包括8个方面,供应链节点企业的道德风险,不确定性,牛鞭效应,经营效率下降,影响新产品开发。傅少川、张文杰、施先亮(2004)撰文认为,牛鞭效应将导致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都维持更高的库存水平,发生更高的成本,降低了运作效率。供应链中的逆向选择将市场秩序混乱,市场上的代理人质量不高。他们从管理学、经济学、系统论3个角度分析了供应链信息风险的形成机理。刘建峰、钟胜(2004)从信息共享过程和信息传递过程两个方面分析了信息风险的形成机理。由于信用缺失、委托-代理机制,信息充分共享造成了节点企业信息共享过程中的风险。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需求预测在需求预测中,库存管理和批量订货,价格波动,交货周期这些原因也会

5、造成产生信息风险。丛贵霞(2008)认为,除了由于信息传递失真和信息共享不足带来的牛鞭效应,逆向选择,败德行为这些原因以外,还包括供应链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低;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间缺乏利益协调机制;供应链过于刚性,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这3个原因1.2.2 防范对策陈锋(2007)撰文指出,针对他所述的逆向选择,牛鞭效应,败德行为这3种风险,他提出了3种措施,分别为采取激励机制;信息共享,业务集成;加强合作,价格补偿。具体为通过需求中间商或经纪人对供应商进行信息鉴别,合同签订时,采取风险分担措施。对供应商进行多方面的投资,增加其转换成本。建立EDI系统,实现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消除或

6、减少信息不对称;实现业务紧密集成,形成舒畅的业务流。建立密切长期的合作,使供应商实施败德行为的成本增加,对供应商增加的成本提出一定的价格补偿。饶文军(2005)认为要防范信息风险,根本途径有5点,建立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培养信息管理人才;完善合作协议,用协议来约束双方;加强核心企业对整条供应链的监督与管理;增加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转换成本;促进成员企业间交叉持股。但对于合作伙伴的选择,他没有提出比较合适的意见傅少川、张文杰、施先亮(2004)认为,对于供应链存在的信息风险,如果希望提高这个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和竞争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信息风险;通过一些措施减少牛鞭效应;建立

7、有效激励机制。刘建峰、钟胜(2004)针对信息共享和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风险提出了4个降低这种风险的措施。建立公平、互信互利的信用机制和双赢的合作关系;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采取加大信息共享的措施来消除或减轻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风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信息流的传递。结合他们所论述的,加上我自己的想法,对于供应链信息风险的防范,基本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是从信息传递方面,通过某些平台,实现信息高度共享,增加供应链的透明度,第二是对供应链上的企业采取激励机制,使他们都能够感受的自己属于供应链的一部分 促进他们进行密切合作。第三是考虑到风险问题,在设计供应链时应提高供应链的柔性,设计出合

8、理的供应链。第四是应对突发事件,建立应急处理机制。1.3 本文结构与思路本文从对信息风险的简单介绍入手,结合信息风险的来源和形成原因以及识别方法对信息风险进行识别,并针对这些信息风险给出相应的防范对策2 供应链信息风险的含义与特点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成员间是以动态联盟的形式加入供应链。企业间是一种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也是体现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基础。但同时企业间由于文化背景、组织管理方式的不同也将导致各自的工作方法的差异。更重要的是供应链上的成员企业都是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出现与供应链中的。成员企业在进行行为决策,战略调整和目标实施的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将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从各自的自身利益出发,

9、展开合作对策研究。那么这就使得供应链的委托与代理企业之间同时形成了合作协商机制和委托代理机制。那么,信息不对称的委托- 代理关系就成了供应链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一种体现。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委托人处在一个不利的位置上,并且代理人往往还会通过增加此种信息的不对称,从合作伙伴(委托人)那里获取最大的收益。这种关系不只是发生在供应链上的某两个企业之间,而是存在于整条供应链的所有企业之间。供应链信息风险可以定义为:供应链信息风险是由于供应链信息传递失真而造成的决策失误、信息共享不足、无形成本虚增、战略实施能力下降等后果的风险。供应链信息风险作为供应链风险中的一部分,它有着如下几个特点

10、(1)供应链信息风险的相关性供应链信息风险主要来自组成供应链系统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它由各环节之间潜在的互动关系与协作配合造成。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取向,相互之间因为信息不完全、不对称,同时又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因此企业往往为了为其本身争夺更多的系统资源或更好的经济条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展开激烈的谈判。在争取个体利益的同时,供应链中企业也在部分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基础上,展开一定程度的合作,以谋求单一企业所不能实现的经济利益。(2)供应链信息风险具有传递性由于供应链从产品开发、生产到流通过程是由多个节点企业共同参与,各个节点的企业并不都是一条心,他们都有着各自的

11、利益打算,因此供应链信息风险因素可以通过供应链流程在各个企业间传递和累积,并显著影响整个供应链的信息风险水平。根据供应链的时间顺序和运作流程,各节点的工作形成了串行或并行的混合网络结构。其中某一项工作既可能由一个企业完成,也可由多个企业共同完成。供应链整体的效率、成本、质量指标取决于节点指标。由于各节点均存在风险,则供应链整体信息风险由各节点的风险传递而成。(3)供应链信息风险管理的复杂性由于供应链是由链上多个伙伴企业组成,供应链风险管理核心在于对供应链伙伴关系、合作关系的管理、监督与控制,供应链越长,供应链流程越多,供应链涉及的合作企业越多,供应链风险管理就越复杂。而供应链信息风险作为供应链

12、风险的一部分,它具有了和供应链风险一样的特性-复杂性。3 供应链信息风险的识别按照Al- Bahar 和Crandall 对风险识别的定义,“风险识别是一种系统地、持续地对风险相关事件进行挖掘与分类的过程 Al - Bahar, JF and Crandall, KC, 1990,Systematic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533- 546”。信息风险属于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一种, 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之

13、一。信息风险实际上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或不完全对组织实现其商业目标或成功实施其战略的能力产生的负面影响 杨洪芬,2004: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风险及对策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第5期:6-9, 其特征实际上是信息原因导致的不确定性。3.1 供应链信息风险的来源和形成原因供应链信息风险的产生主要来自于两个过程,一个是信息共享过程,另一个是信息传递过程。在信息共享过程中,由于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是以动态联盟的形式加入供应链的,他们的理性都是有限的,他们很难能够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而导致的信息风险,例如败德行为以及逆向选择。这类风险的产生是由于不同利益主体为获得更多短期利益而故意隐瞒供应链信息所致。在信息传递过

14、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信息传递失真从而产生牛鞭效应。当然,在两个过程中,也会因为信息技术的原因而产生信息风险。这些风险都严重影响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3.1.1 委托代理机制所带来的信息风险众所周知,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企业间是以动态联盟的形式加入供应链,企业间是一种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但由于各企业的目标不尽相同,各自的工作方法可能因组织管理方式、思维模式以及组织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供应链中的企业都会从各自的自身利益出发,展开合作对策研究,在委托与承包企业间形成一个合作协商机制和委托代理机制。那么,“委托代理”关系就成了供应链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一种体现。“委托代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15、普遍存在。一般而言,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往往比代理人处于一个更不利的位置。在整个供应链管理环境中,企业往往会通过增加信息的不对称,从合作伙伴那里得到最大的收益。信息的不对称可从两个角度划分:一是从不对称发生的时间看;二是从不对称信息的内容看。从不对称发生的时间看,不对称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分别称为事前不对称与事后不对称。从不对称信息的内容看,非对称信息可能是某些参与人的行动,也可能是指某些人的知识,分别称为隐藏行动与隐藏信息。根据这一模型框架,我们假设供应链上有一家供应商和一家制造商。制造商委托经过挑选的供应商来完成一部分业务,自己则集中力量完成市场调查、产品设

16、计、销售及服务和本企业的生产管理。但由于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相互之间缺乏信任,那么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就会引起两种代理问题:一是逆向选择,就是制造商, 委托人- 在选择供应商, 代理人- 时,供应商掌握了一些制造商所不知道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对制造商是不利的,供应商因此与制造商签订了对自己有利的契约,致使制造商受到损害。也可能表现在供应商内部管理存在问题。这种信息的不对称的决策导致了“逆向选择”制造商误选了不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供应商。二是败德行为。假设供应商与制造商在签订契约时各自拥有的信息是对称的,但签成契约后,制造商无法观察到供应商的某些行为,或者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仅为供应商所观

17、察到。在这种情况下,供应商在有契约保障之后,可能采取不利于制造商的一些行动,进而损害制造商的利益。当制造商集中精力对内部的生产管理、销售与服务、产品设计、市场调查控制时,它就不可能像原先那样全面、细致地了解供应商的运作全过程,那么供应商就可能给企业带来不确定性,表现在供应商供货的推后或者产品质量的降低上。这种隐藏行动导致了“败德行为”供应商降低了服务水准、增加了潜在费用。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我们发现选择合适的企业作为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是加强供应链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企业选择合作伙伴不当,不仅会腐蚀企业的利润,还会使企业失去与其他企业合作的机会,从而无形中抑制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增加

18、了整条供应链的运行成本。3.1.2 牛鞭效应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复杂时,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以及不对称不完全的信息随之增多,进而使供应链处于不确定中。总结起来,主要是“牛鞭效应”所引起的信息风险。“牛鞭效应”(Bull- whip Effect)也称需求放大效应。其基本思想是: 在以顾客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中, 每个成员在决策时都在利用来自直接下游企业的信息进行预测并向上游企业订货, 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前趋和后继间的订货问题。然而当下游需求发生变化时, 由于供应链的固有属性会产生信息曲解,而且曲解的信号会沿着供应链自下而上( 顾客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 逐级放大的现象, 且这种需求

19、变化程度的增加导致了供应链显著的无效率作业。可以这样理解,是由供应链末端企业对某产品的实际需求量与预测的需求量之间存在的偏差所引起的。一方面消费者存在订货的提前期,实际需求量与订货量之间存在偏差。随着向上游转移越来越长、供应链延伸越长,中间非价值增值过程越多。另一方面,消费者存在着一定的需求量,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量,零售商持有比需求量更多的货物,当零售商向批发商订货,批发商被迫持有比零售商更多的库存或具有比零售商更高的供货能力;当批发商向分销商订货时,分销商也被迫持有比批发商更多的库存,结果导致了供应链上的成员都维持了更高的库存,发生更高的成本。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信息风险问题,造成了供应链的低

20、效率。笔者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形成牛鞭效应,有如下原因:(1) 理性成员所运用的优化行为的结果供应链中每一个成员都是理性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会隐瞒一些敏感的信息,即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不外泄: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就会夸大一些公有的信息如顾客的订货量,使信息失真,造成信息的风险。(2) 需求预测修正的结果供应链上各层企业的库存管理都要进行需求预测,如使用指数平滑法。在这种方法中,未来的需求被连续的修正。这样预测技术观测的数据越多,对顾客需求估计值修正的也越多,而安全库存和最高库存水平取决于这些估计值,因此,增大了需求的变动性。(3) 由于订货的提前期和订货批量决策的原因由于供应链上下游各

21、级企业从订货到收货存在“时滞”,使订货量的信息得不到及时的修正,因此,各级企业在预测库存的时候都计入了提前期;而提前期越长,微小的需求变动就意味着库存和订货点的越大的变化。订货批量决策指两种现象:一种是周期性订货决策,另种是定单推动的订货决策。周期性订货决策是指企业向上游企业订货时,不是有一个需求就下个订单,而是在考虑库存的情况下,采用最小最大库存策略周期性分批订货,这样对于其上游的企业会一下收到一个大单,一段时间没有订单,接着又是一个大单等,因此,上游企业收到的是一个歪曲的和高度变动的信息。而周期性订货在企业中普遍存在,如MRP(Material RequirementsPlanning ,

22、物料需求计划) 系统也是如此。(4) 价格的波动的原因价格波动是由于一些促销手段造成的,如价格折扣、数量折扣等,这些手段促使零售商、推销人员或顾客在低价时采购的订货量大于实际的需求量。因为如库存成本小于由价格折扣所获得的利益,他们都乐于预先多买,这样的订货没有真实反映需求的变化,产生了需求放大现象。(5) 短缺时博弈下游的经营者在预期某种产品的供应将短缺,而供应商供应的货物量只能是订货量的一个百分比,这时他们为了获得更大份额的配给量,会故意夸大订货量。当短缺期一过,他们又回到原来的正常订单。而他们的短缺期的博弈导致需求预测的歪曲和变动。总之供应链的参与者为了避免缺货都会设置安全库存,多层的累积

23、导致企业对市场波动反映迟钝,供应链越长,层次越多,牛鞭效应愈显著。供应链上的企业由于信息不畅或没有实现信息共享而造成已拥有的信息与为达目标所需信息之间的差异。从本质上讲,供应链的牛鞭效应主要来源于需求预测信息的准确度和决策信息的可获得性、透明性及可靠性。3.1.3 供应链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较低这主要表现为: (1)实现信息共享对信息技术有很高的要求, 而供应链中的信息往往比较复杂, 包含的内容比较多, 如何确保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仍然是信息技术利用中客观存在的难题。(2)共享信息需要标准化。供应链管理中共享信息的内容极其庞杂, 共享信息的采集、存储格式、传输, 供应链上各个模块对哪些信息

24、进行怎样的处理, 处理后的信息又是什么等都应有相应的标准, 而大多供应链企业间由于信息技术利用的不到位, 根本无法实现共享信息的标准化。(3)信息技术难以确保共享信息传递的实时性、及时性。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整个供应链中环节较多, 各种共享信息迅速、及时地传递和反馈便显得尤为重要, 而且, 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也依赖于共享信息的及时传递。然而, 供应链中企业大多由于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较低, 因而很难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敏捷反应。3.2 供应链信息风险识别方法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与作用, 导致供应链运行成本上升、效率下降而产生不确定性。信息风险识别就是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 从而确定信息风险发生

25、可能的原因和根源, 使管理者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迅速捕捉到供应链可能发生危机的一切可能事件和先兆, 以便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3.2.1 流程图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是“对流程的每一阶段、每一环节逐一进行调查分析, 从中发现潜在风险, 找出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 分析风险产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以及对整个组织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流程图分析是识别风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而且组织规模越大, 流程越复杂, 流程图分析法越能体现出其优越性通过对供应链运作的每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可能造成供应链信息风险的潜在因素,并分析它们所能带来的危害,让管理者能够针对这些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3.

26、2.2 风险症状辨识技术风险症状辨识技术是一种新的风险识别技术, 在供应链管理中,该方法注重供应链的系统特性, 对供应链运作过程中风险产生前的症状及风险表现特征予以识别, 通过研究供应链系统性能输出轨迹, 探索和识别各种因素对供应链运行各种性能的影响状况, 辨识其类型以及生发机制和后果。其主要特点是对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大量的因素进行识别、归纳、转换、分析, 从中提取关键性的信息, 并分析其结构、关联度、重要度及演变方式,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风险症状辨识矩阵。其功能是完整地呈现供应链运行系统在某时刻的有关状态, 有助于识别风险发生前的症状以及风险表现的显著特征。(2)现象因子模型。探讨风

27、险序列模式与原因间的匹配关系, 即研究症状辨识矩阵中各因素与供应链信息风险的相关程度以及各因素对风险发生模式的影响程度。(3)风险演变模型。通过分析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的, 以及输入和输出与它们历史轨迹之间的变化关系来研究输入波动和结构变异等问题,重新确定风险症状特征、事件的时序相关因素、因果关系、后果及严重程度等。特别是研究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 各种因素的供应链运作的影响。因此, 必须对供应链的运行轨迹进行适时的跟踪, 并动态监测供应链系统对相关事件做出的反应, 识别供应链系统反应与具体事件之间的对应关系, 并适时对原有的供应链性能评价指标和评价准则进行调整。4 供应链信息风险防范对策信息的

28、扭曲和放大必将使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和管理效率下降,导致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低下。针对这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4.1.设计、构建供应链时应充分考虑到信息风险问题在最初设计和构建供应链时就应认识到供应链存在的信息风险-逆向选择,败德行为,牛鞭效应等。根据其结构、环境等特点分析信息风险因素,区分信息风险类别,有利于制定信息风险管理目标,合理选择风险工具。在设计、构建供应链时,从原始供应商到最终客户端应尽可能的减少中间环节,这样可以一定程度地预防信息风险,降低牛鞭效应发生的程度。同时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在合同设计、契约订立中要互相提供柔性设计,可以消除由外界环境不确定性引起的变动因素,及时准确传递供

29、给和需求的信息。4.2. 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信息流的传递, 降低信息风险。( 1) 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企业信息, 建立基于Internet/Intranet 的供应链管理运行支持系统和平台。通过整合企业信息, 让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客户由单一渠道访问其所需要的个性化信息, 变为综合利用这些个性化信息, 从而做出合理的业务决策。这就需要将企业资源计划( ERP) 系统、客户关系管理( CRM) 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 EDI) 系统等所有与企业业务过程相关的系统紧密集成, 并将它们全部延伸到Internet上, 建立起基于Internet/ Intranet 的供应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使供

30、应链管理系统具备可快速重构能力, 对内形成凝结各个部门、每个职工的“蜘蛛网”, 对外让用户、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通过Internet 与企业及时进行信息交流, 形成一个以用户为中心、以业务合作为纽带的虚拟企业, 达到提高供应链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效率的目的。( 2) 加快共享信息标准化建设。供应链共享信息的标准化是对共享信息的内容、结构等进行规范化要求, 目的是防止信息“个性化”泛滥, 保障供应链管理中共享信息能够化解风险 刘建峰、钟胜,2004:供应链中的信息风险管理,特区经济,第10期:5-9。供应链管理中对共享信息的标准要求是: 信息必须规范化, 要有统一的名称、明确的定义、标准的格式和

31、字段要求, 信息之间的关系也必须明确定义; 信息的处理程序必须规范化, 处理信息要遵守一定的规程, 不能因人而异; 企业各部门按照统一数据库所提供的信息和管理事务处理原则进行管理决策, 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 3) 改变以往信息传递的滞后性, 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渠道, 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和信息手段管理并优化整个供应链体系, 通过EDI 系统或互联网对供应链进行互联, 实现信息共享, 使供应链企业分享有关业务计划、预测信息POS 数据、库存信息等, 从而使供应链上的客户、零售商、分销商、生产商、各级原料供应商、物流公司和各个相关业务合作伙伴在信息共享基础上能够协同工作。信息的透明化有利于提高节点

32、合作企业之间的信任度。一般来说, 企业上下游之间信息共享越充分, 反馈机制越及时, 处理流程就越规范, 供应链中的信息风险就越小, 反之就越大。4.3.优化合作伙伴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是供应链信息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供应链企业要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客观上要求供应链企业进行合作,形成共享利润、共担风险的双赢局面。供应链中成员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就成为了供应链成功运作、风险防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首先要求供应链的成员加强信任,建立企业成员间的信任机制以此来保证供应链的成员企业不发生败德行为。其次,应该加强成员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供应链成员企业不应彼此隐藏某些对对方不利的信息,从

33、而降低逆向选择风险。只有链上伙伴坚持并最终执行整条供应链的战略决策,消除或避开引发信息风险的因素,供应链才能真正发挥成本优势,占领市场份额。4.4 采取有效激励机制防范逆向选择风险一般情况而言, 供应链中的成员不会轻易向其他企业提供自己的商业信息。另一方面, 合作企业担心自己的信息包括商业机密的共享使其自身处于不利地位。因此, 为了减少供应链合作企业信息共享中的分歧, 保持链中企业的长期的双赢合作关系,设计出有效的激励政策成为必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就是通过激励机制来刺激供应商提供良好的服务, 责权利明确, 一方面使供应商和制造商共同承担风险, 供应商不必承担所有的风险, 从而对供应商产生激励

34、。另一方面出现质量问题,谁的责任由谁来承担,该惩罚的就惩罚,解决了供应商的“败德行为”风险。可以在供应链合作者之间设计和签订契约时, 根据合作者贡献的大小, 公平地分配信息共享带来的利益。对合作企业信息共享系统投资, 达成股份共有也是一种信息共享激励策略。此外应当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供应链具有“多利益团体”的属性, 因此利益分配应遵循“双赢”或“多赢”的原则, 保证参与供应链的各合作伙伴都“有利可图”, 这样才能建立并维持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合作信任关系。同时供应链中各合作伙伴所负责的环节不同, 所付出的投入也不同, 所承担的风险也不同, 当然在收益分配中所分得的收益也是不同的, 这样才能更

35、好地激励各合作伙伴的工作热情和投资热情。因此收益的分配还要考虑促进伙伴多方合作与信任的激励机制, 不仅要保证各伙伴“有利可图”, 而且还要保证各伙伴能够“多劳多得”,这里的劳不仅要包括各伙伴的投入, 还要包括各伙伴所要承担的风险。当供应链节点企业追求的个体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与供应链整体的系统最优目标不一致时, 为保持供应链整体运行就有必要建立一种利益协调机制, 对为了实现目标而使个体利润受损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偿, 这种补偿来自从供应链系统优化中获益较大的那些节点企业。此外,股权互换也是保证供应链节点企业进行信息和决策合作的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4.5 利用信息共享防范牛鞭效应风险(1)使上下游企业

36、都共享用户需求、库存和交货计划的信息 。为供应链各阶段提供实际的顾客需求的全部信息,使供应链的所有活动都是基于最终用户的实际需求的活动,使上下游企业可以共享库存水平、生产能力和交货计划等方面的信息,使供应链的所有信息都是透明的。(2)减少顾客需求过程变化性, 缩小牛鞭效应。可以使用单一的价格出售商品,而不是以带有周期性价格促销出售商品,使顾客减少囤积,通过消除价格促销,零售商可以消除与这些促销一起产生的需求的急剧变化。(3)缩短提前期。提前期扩大了需求的变动性, 可以改善物流管理, 加快定单传送速度, 缩短信息提前期; 通过合理的陪送网络的设计, 采用直接运输和直接转运从而缩短订货的提前期。(

37、4)通过实施若干种战略伙伴关系中的任何一种消除牛鞭效应。这些伙伴关系改变了信息共享和库存管理的方式,可以消除牛鞭效应的影响。例如,卖方管理库存,制造商管理其在零售店的库存,从而为其自身确定每一期保存多少库存和向零售商运输多少商品,因此,制造商并不依赖零售商发出的订单,从而彻底避免了牛鞭效应。目前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的方式很多:一是通过局域网(Intranet)、内部信息系统或者ERP集成企业内部的信息,并加快企业对外部信息的反应速度;二是通过建立企业间的信息系统来实现信息共享;三是通过Internet技术,将制造商、供应商、用户以及其他商业和贸易环节联结到Internet上,在网上实现信息的共

38、享。构建信息共享系统的管理平台,是供应链合作伙伴在商业模式和它所支持的系统结构中实现信息共享的通用方式。5 结论供应链中普遍存在信息风险问题,信息风险的存在影响到供应链系统的正常有效运作。研究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风险对指导我国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如何规避风险,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则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分析了供应链信息风险的含义与特点,再从3个方面分析了信息风险的来源和形成原因,并提出了2种识别方法,最后针对这些信息风险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包括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合作伙伴的选择,采取激励机制,实现信息共享等。众所周知,很多风险是很难根除的,只能选择规避或分散,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提高供应

39、链的有效运作作点贡献。参考文献1杨红芬、吕安红、李琪,2002: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风险及对策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第2期2谢科范、彭华涛, 2003: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与信息风险,中国机械工程第17期3杨洪芬,2004: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风险及对策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第5期4刘建峰、钟胜,2004:供应链中的信息风险管理研究,特区经济第10期5傅少川、张文杰、施先亮,2004:供应链信息风险的形成机理和防范对策,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第11期6郑如莹,2005:浅析供应链牛鞭效应成因及对策,价值工程第10期7饶文军,2005: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风险与防范,商业现代化第18期8王富华、杨松,2

40、006:供应链环境下信息风险研究,管理科学第3期9田会、邵祥理,2006:供应链风险识别与防范,物流科技第4期10江伟,2006:浅谈供应链管理的风险防范,商场现代化第20期11陈峰,2007:供应链信息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第6期12朱江宏,2007:供应链信息风险中的”牛鞭效应”分析,科技信息第15期13丛贵霞,2008:供应链中信息风险规避研究,财会月刊第9期14 Al - Bahar, JF and Crandall, KC, 1990,Systematic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J. Jou

41、rnal of Construction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533- 546.15 Lonsdale C,1998,EffectivelyManaging Vertical Supply Relationships: A RiskManagement Model For Outsourcing 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International Journal, 4( 4) : 176- 183.16 VipulAgrawal,2000,Risk intermediation in supplychains J .IIE

42、Transactions,32: 819- 831.致 谢本学位论文是在刘浩华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选题、课题研究和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凝聚着刘老师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正是在他悉心的启发式指导下,使我对论文和课题的认识变得越来越清晰和深刻。刘老师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和扎实勤勉的工作态度使我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学者应该具有的品质,也鞭策着我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奋发向上、锐意进取。能得到他的指导将使我终生受益。衷心感谢四年来指导我的各位授课老师。他们不仅在学术上给我启发,而且为我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和无私的帮助,为我的论文的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也得到了很多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