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银行)公司农户基地三模式贷款的思考.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80320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社(银行)公司农户基地三模式贷款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信用社(银行)公司农户基地三模式贷款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信用社(银行)公司农户基地三模式贷款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用社(银行)公司农户基地三模式贷款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社(银行)公司农户基地三模式贷款的思考.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用社(银行)公司农户基地三模式贷款的思考 在探索“公司农户+基地”的贷款模式中,信用社通过扶持农事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致富,通过扶持农户促进企业发展,用资金这个纽带,把公司和农户紧密连在一起,形成以农户、公司、市场紧密相连的产业链。在这个链条中,信用社潜伏着信贷风险,公司潜伏着市场风险,农户潜伏着生产风险,无论哪个环节上出现问题,都可能形成信贷资金的风险。在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农户共同致富的同时,如何有效地规避风险,确保整个产业链条良性循环,是农信社需要思考的问题。思考之一:把握投向,择优限劣,避免先天性风险首先,了解宏观政策。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交流,根据政府宏观政策和产业信息,确定信贷投向

2、和投量,处理好信贷资金投入与地方政府协调规划的关系,包括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生产条件的合规性以及农户土地经营使用权的连续性。远离国家限制发展的行业和项目,规避市场风险。其次,做好微观分析。根据本地经济条件和市场需求,分析主导产业、主导产品、龙头企业的市场潜力、发展前景等,从实际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使信贷资金流向那些诚信好和市场潜力大的产业和区域。思考之二:安全第一,适度授信,防止企业“小马拉大车”信用社应当确立贷款安全第一、效率优先的经营方针,将信贷决策置于风险和回报的基础上,努力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加强对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研究分析工作,及时掌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处理好支持企业发展规

3、模与企业贷款授信额度的关系。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能力,科学预测企业规模的盈亏点和最大值,既要保证企业发展的规模必须盈利,又不能超过企业发展的峰值,盲目扩大规模。根据龙头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关键管理人员的信誉状况,合理确定企业的授信额度。对有绝对依赖性的辐射行业,在严格审查贷款条件的同时,将该行业视同一个产业集团,纳入统一授信额度来控制贷款规模,当超过规定额度时,不再发放贷款。这样既能控制辐射行业无节制膨胀,又能合理规避信贷风险。思考之三:拓宽贷款种类,创新担保方式,降低贷款风险度一是对企业和农户采取不同的贷款方式。可根据企业的资产、经营、抵押物等情况综合分析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偿贷能力,采取抵押贷款

4、方式,对不同企业给予不同程度的扶持。对种植大户可采取农户联保形式发放贷款,让从事不同经营方式、不同致富门路的农户相互担保,分散风险。对普通农户则根据农户的授信情况,采取小额信用贷款方式予以扶持。二是创新担保形式,实现风险共担。实行农户贷款,企业担保方式。利用企业市场洞察力、信息敏感度和资金实力相对较强的优势,由企业为关联农户贷款提供担保,既把企业与农户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又能增强单个农户抗风险能力。例如辽宁省锦州通亚食品有限公司对种植户提供50万元的贷款担保,凌海诚鑫清真肉禽加工有限公司对养殖户提供贷款金额25%的担保,锦州北方桑蚕养殖公司在订单中承诺收购蚕茧时,用蚕农的销售收入直接偿还贷

5、款,以降低贷款风险。但信用社要对企业的担保能力进行评估,考察公司的担保能力与农户的生产规模是否匹配,避免一损俱损。三是探索设立风险担保基金。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龙头企业和关联农户,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成立行业协会,企业和农户作为协会成员按比例交纳风险担保基金。信用社可在担保基金的倍数内发放贷款,拉长担保链条,增强整体抗御风险的能力。思考之四:未雨绸缪,及时预警,防患于未然从发展战略上考虑,未雨绸缪、见微知著,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定期对宏观经济走势、市场格局、银企关系等方面多角度地分析,研究贷户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信用风险,将企业经营、财务、关键管理人员的异常变化及其违规经营、被起诉、欠息、逃废债务、提供虚假资料等重大事项及时进行记录、提示和预告,防止信贷资产质量发生劣变,信贷风险转移扩散。要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根据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明确潜在风险和事实风险,制定资金退出规划,防患于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